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全册重难题集锦

合集下载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棉纱纺布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白磷自燃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4、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在三位宇航员老师的授课内容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②乒乓球停留在水中,浮力几乎消失③花朵折纸在水膜上慢慢绽放④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变成水球⑤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得到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⑥将半粒泡腾片放在水球里产生大量气泡A.①③④B.③⑥C.①④⑥D.只有⑥5、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变”美酒B.金条“变”金箔C.冰块“变”冰雕D.铁水“变”铁锅6、下列生活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灯光表演B.烟花绽放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7、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连营B.司马光砸缸C.曹冲称象D.铁杵磨成针8、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10、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图中选择正确的仪器,用其名称填空:①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需用__;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用__;③取用粉末状固体时需用__;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用__;⑤用于较多液体药品反应时需用__.(2)根据化学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①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选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__;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该夹在距管口约__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③小聪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的方法称得5.6g食盐(0.1g以下用游码),则他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___g.2、按要求填空:(1)某同学在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______。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答案:A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A。

4、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A.AB.BC.CD.D答案:D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故选D。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答案:C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01知识管理1.物理变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定义: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

并伴随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02基础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03中档题5.(铜仁中考)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7.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难题集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难题集锦

较难计算方法专题方法1 元素守恒1.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 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 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9.6 g B.3.2 g C.2.4 g D.1.6 g2.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现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共2.2 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生成AgCl和AgBr沉淀共4.75g,则原混合物的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3.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1/4。

则原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40%B.30%C.20%D.10%4.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将17.9g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

则混合物中金属钠的质量是()A .15.6gB . 6.4gC . 2.3g D. 11.5g5.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4g,则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0%B.20%C.40%D.50%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g该气体通过足量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gB.16.7gC.15gD.20g7、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5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CuO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澄清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B.50gC.80gD.100g方法2 极值法1、某合金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该合金56g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H2质量为2.1g,则合金组成可能为()A.铁和锌B.镁和铜C.镁与铝D.铜与铁2、一定质量的Ca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得到气体8.8g。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训练+单元复习汇总 新〖人教版〗(批量下载)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训练+单元复习汇总 新〖人教版〗(批量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共6套)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训练+单元复习汇总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点精炼】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2016日照)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木材燃烧C、汽油挥发 D.、钢铁生锈2(2016菏泽)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扩散B、碳铵分解C、纤维织布D、积雪融化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2016南宁)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B、延展性C、酸碱性D、氧化性4. (2016龙东)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金属用作导线D、用煤作燃料知识点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5.(2016四川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B: 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C: 冰川融化——物理变化D: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6.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课时层级训练】1.(2016甘肃兰州)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木已成舟D、蜡炬成灰2.(2016山东泰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3.(2016临沂)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6.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用和原因
②各种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
④检验及验满氧气(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单元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8.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作用 ③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不能收集的原因 ④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 ⑤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原因 ⑥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的原因 9.氧气不纯的原因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3.呼入呼出气体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4.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倒法、 量筒的使用、用酒精灯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单元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水的作用 ②误差分析:小于和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③不能选择铁丝,硫,碳作为反应物的理由
1.过滤
第四单元
①实验用品和仪器
②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
③玻璃棒的作用
④滤液浑浊的原因
2.吸附的作用及吸附剂
3.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及检验
4.蒸馏实验
第四单元
①实验原理及主要仪器名称
②沸石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④温度计的位置
5.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
①长导管的作用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
6.氢气燃烧
第四单元
2.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氧气、氮气的用途及对应性质
第二单元
4.木炭,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差别的原因 ③实验注意事项如水的作用,火柴的作用,盘 成螺旋状的作用,缓慢伸入的作用

九上化学难点题目集锦

九上化学难点题目集锦

九上化学难点题目集锦1、(2012•闵行区一模)下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上图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图④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3)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选填字母标号)(4)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氯化钠晶体不纯④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5)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图1用50 mL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50mL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20 mL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连好仪器.③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试管中所发生现象为.④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 mL刻度处(取整数值).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图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填序号)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3.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步骤与现象]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反思与交流】(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性.(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3)步骤③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 mL处(填整数).(4)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有;(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4、(2011•重庆)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1)A中的试管(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用A、B、C和“>”、“<”、“=”表示)5、实验老师买来一瓶浓硫酸,仔细观察标签,其内容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2)现要将100g 这种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加入多少mL水?(水的密度为1g/mL)(3)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时,俯视刻度,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偏大或偏小)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FeCl3溶液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5%的H202溶液,然后滴人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02②经分析知:FeCl3溶液中存在H20、Fe3+和Cl-三种微粒,于是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甲同学:催化分解H202的是FeCl 3溶液中的H20;乙同学:催化分解H20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丙同学:催化分解H20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同学的猜想,理由是.③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向盛有5%的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含有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无明显现象向盛有5%的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2(S04)3溶液(含有Fe3+),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7.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选填“前面”或“后面”).(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将金属R投入溶液中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猜想(选填“正确”或“错误”)(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4)联想与启示:为什么不能用铁制的容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2010•咸宁)为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现象,判断出Al>Fe>Cu.(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金属的顺序为.【拓展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9.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填写下表:(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溶液中有气泡放出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2)步骤①的目的是.(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10、(2010•无锡)现有H、C、O、S、Cu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1)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是.(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3)黑色的氧化物是.(4)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5)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盐是.。

2021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2 重难点归纳

2021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2 重难点归纳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冰融化为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碘升华,蜡烛融化等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主要是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④伴随现象: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①定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④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特别提醒①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如: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瓦斯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②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

③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浑浊的泥浆水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产生沉淀。

④有变色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红墨水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⑤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干冰升华、碘升华。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①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③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①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通过化学变化来确定。

③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例如:因为铜有导电性所以铜可以做导线。

因为导线是用铜做的所以这个用途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集)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集)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事实中, 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 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6.下列常见现象中, 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 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 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8.下图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橙子做成罐头B.凉拌西红柿C.大豆制作成酱豆D.玉米熬制成粥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 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易挥发, 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 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 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 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文字叙述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2.1806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 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 取一块金属,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 它浮在水面上, 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 发出嘶嘶声, 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 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 最后完全消失.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1)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练习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答案】B【解析】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属于物理性质, 故A 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属于物理性质, 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没有新物质生成, 利用了物理性质, 故D错.故选B.2.【答案】C【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 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 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性质, 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D 错.故选C.3.【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4.【答案】B【解析】A、聚沙成塔过程中, 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 没有生成新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 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 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 没有生成新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 故D 错.故选B.5.【答案】A6.【答案】C7.【答案】B D8.【答案】B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答案】(1)有颜色的为汽油, 另一个为水或有气味的为汽油, 另一个为水.(2)甜味的为白糖, 咸味的为食盐.(3)银白色的为铁丝, 紫红色的为铜丝.10.【答案】(1)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液体④易挥发⑤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易燃烧(或具有可燃性)(3)酒精汽化(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1.【答案】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 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 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 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 给水加热, 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12.【答案】银白色;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能和水反应等.【解析】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 说明钠的硬度小; 切面呈银白色, 说明钠是银白色金属; 将钠投入水中, 它浮于水面,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 说明钠的熔点低.金属钠能和水反应,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 银白色;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能和水反应等.绪言及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2.看了《2012世界末日》, 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 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山喷发B.房屋倒塌C.冰雪融化D.山体滑坡3.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大豆磨浆B.西瓜榨汁C.猪肉切块D.木瓜酿酒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 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下列四种变化中, 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B.水汽化C.汽油燃烧D.脂肪酸败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 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 )A.水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植物的呼吸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锅炉爆炸、燃放鞭炮7.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 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8.在下列某种气体的性质中,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 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 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 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 其余都是化学变化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在化学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 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焚烧C.使用含磷洗衣粉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二、填空题11.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露时, 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在标准状况下,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密度为 1.25g·L-1, 比空气密度略小. 一氧化碳有剧毒, 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体缺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在冶金工业上, 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 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 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 通常用氢气充气球, 氦气比氢气稍重, 但性质稳定, 不容易燃烧. 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 该店外挂满氢气球, 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 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 遇到点燃的香烟, 引起爆炸, 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2)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氢气填充气球,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仔细阅读下列短文, 根据其中信息完成问题.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 “CTC”是四氯化碳, 又称四氯甲烷, 它是典型的肝脏毒物, 它还可以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 引起严重心率失常, 它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的一类化学物. 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透明液体, 极易挥发, 微溶于水, 与乙醇、醚、乙醚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对许多有机物, 如脂肪、油类等有较好的溶解功能, 所以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 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 它不易燃烧, 遇火或者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同时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 用于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种药物....(1)“CTC”的物理性质(至少写出五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14.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加以区别? 区别时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1)铁和铜; (2)白酒和白醋; (3)食盐和面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D4.C5.B6.C7.C8.D9.B 10.D二、填空题11.(1)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难溶于水, 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25g·L-1, 比空气密度小(2)有毒,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12.(1)可燃性(2)氦气氦气的密度小, 化学性质稳定13.(1)颜色为无色; 状态为液态; 有刺激性气味;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溶解性为微溶性; 与乙醇、醚、乙醚可以任意比混溶; 能溶解脂肪、油类、涂改液等有机物(2)不易燃烧;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不支持燃烧; 能与某些含氟物质反应(答案合理均可)三、简答题14.(1)看颜色, 红色的是铜, 银白色的是铁(2)尝味道(或闻气味), 有酸味的是醋, 有酒味的是白酒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题(第1课时)一、选择题1.奶奶在小商贩那里买到一个银手镯, 小红认为它可能是假的, 准备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 属于科学探索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2.在蜡烛燃烧实验中, 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石蜡物理性质的是().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 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小军对一支红蜡烛未做验证就做出如下判断,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有油腻感B.难溶于水C.密度比水大D.硬度大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来源:学科网]5.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约1秒后取出, 可观察到火柴梗().A.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B.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C.均匀地被烧黑D.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6.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小丽得出如下结论: ①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③燃烧时发光、放热; ④燃烧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错误的是().A.①B.②C.③D.④7.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 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 说明石蜡的密度( ).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8.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证明了( ).A.蜡烛中含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可能是空气中的水, 不足以证明什么D.可能都正确, 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9.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来源:学科网]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在蜡烛燃烧实验中, 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 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填空题[来源:学科网ZXXK]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燃蜡烛, 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约1秒后取出, 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 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 结论: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_.12.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 放出热量, 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 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 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1)硬度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2)密度比水的_____(填“大”或“小”);(3)颜色_______________.13.蜡烛刚熄灭时, 烛心会冒出白烟, 点燃该白烟,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来源:Zxxk. Com] 2 34[来源:学. 科.网]5 6 7 8 910[来源:Z.xx.]B AC CD D B B D A11、(1)小(2)a 外焰(3)水珠浑浊二氧化碳12、(1)较小(2)小(3)白色13、: 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是石蜡蒸气第2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空气D.氧气2.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比较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A.氢气、氧气、氮气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C.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D.水蒸气、氧气、氢气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两个收集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A.盛空气的熄灭B.盛呼出气体的熄灭C.都熄灭D.都不熄灭4.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①将饮水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 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直到集气瓶充满呼出的气体;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集气瓶盛满水, 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 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来源:Z§xx§]④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 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桌上.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来源:]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源:学科网]B.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C.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复燃D.空气可以支持物质的燃烧6.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 出现的现象是().A.a熄灭、b变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无现象、b熄灭7.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来源:学#科#网]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8.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 其中有一操作如下图, 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9.在擦玻璃时, 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 再擦会更干净, 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10.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呼出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空气中只有氧气B.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完全相同C.减少空气中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气体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二、填空题[来源:]1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 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 以备上课实验时用. 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 带进教室, 敞口放置了一会儿, 盖上了玻璃片.(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 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 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外壁有______(填写现象), 为什么?13.现有三瓶气体, 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若要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可用______的方法进行检验, 若______为氧气, ______为二氧化碳, ______为空气.【参考答案】1 2 3 4[来源:学. 科.网]5 6 7 8 9 10D B B[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C C B A B C DZXXK]11、(1)不正确(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 盖上玻璃片, 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 静置一会, 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 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 (或其它合理的答案)12、水珠形成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低, 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水.1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木条燃烧更旺木条熄灭无明显变化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火焰分三层B. 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D.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不能被点燃2.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3.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 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 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B.气体集满后, 先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再盖上玻璃片C.将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 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4.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 得出的结论中, 正确的是( )A. 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 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6.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集气瓶中, 出现的现象为()A.左熄灭, 右变旺B.左变旺, 右熄灭C.都变旺D.都熄灭7.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活动探究中提出的一些说法, 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 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8.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 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 为了确认, 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 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的温度最高.10.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后发现: 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_, 但吸入空气中的_________比呼出的气体中的_________含量低.1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 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 现象又明显”, 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12.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观察到_________, 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 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有__________生成,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又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分钟后,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13.蜡烛刚熄灭时, 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小明提出如下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3)吹灭蜡烛, 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讨论。

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

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

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

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

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 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

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

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

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难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难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234Fe+3O 2Fe O 点燃B .22C+O CO ↑点燃C .2222H +O H O 点燃D .2322H CO H O+CO Δ↑2、铝热反应常用于铁轨的焊接,其原理是232Al+X Al O +2Fe 高温,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FeOB .Fe 2O 3C .Fe 3O 4D .FeS3、镁条既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又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点燃2X+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C .单质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 .X 的化学式为MgO 24、下列四个图像与对应描述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5、科学家近年来在“甲烷一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如下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6、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水的阻成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二氧化碳的合量7、“常消毒”是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之一。

消毒常用到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制取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 2=NaCl+ X + NaClO ,则X 的化学式为A .H 2O 2B .H 2C .H 2OD .O 28、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S+O 2点燃SO 2↑B .4P+5O 2点燃2P 2O 5C .Mg+O 2点燃MgO 2D .C+O 2↑点燃CO 29、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2、高原反应是人体呼吸代谢失衡而引起的常见症状,下列气体中可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症状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放出热量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D.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5、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6、已知生石灰放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下列哪个基本反应类型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9、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石灰石B .冰水混合物C .稀硫酸D .自来水10、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是A .2SOB .3OC .2NOD .CO 2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请用空气中成分的名称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项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加油站最需要张贴的的标志是A.禁止吸烟B.禁止带火种C.可回收塑料D.节约用水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措施可行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做燃料B.修高烟囱争取把废气排到高空C.CO还原氧化铜时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D.为防止酸雨危害庄稼,在田地里放置活泼金属3、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的作用是提高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B.热水的温度应该不低于红磷的着火点C.这个实验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D.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很好地杀死新冠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B.乙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中氢元素的含量最高D.乙醇与甲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相同5、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6、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来自于化学反应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8、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

(共21套104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课堂练习汇总 (2)(打包下载)

(共21套104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课堂练习汇总 (2)(打包下载)

(共21套104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课堂练习汇总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 C.稳定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2.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4.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5.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蒸气锅炉爆炸 B.高粱酿酒,食物腐烂变质C.玻璃破碎,白磷自发燃烧 D.金属导电,电熨斗通电发热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剂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8.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 2 )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9.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0.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 B.有颜色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沉淀产生1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2. 下列有关氢气(H 2 )、氧气(O 2 )和二氧化碳(CO 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13. 刚学化学的兰兰对下列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她发现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煮饭前米用水洗一洗 B.霓虹灯灯光闪烁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D.食物在胃肠内消化14. 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天然气燃烧放热B.电灯泡通电发热C.太阳能热水器放热 D.水蒸气变为水放热15. 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干电池放电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二、填空题16.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疑难问题及解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疑难问题及解答

▲疑难问题及解答
1、反应的条件有哪些?
答:有些反应不需要特殊条件就能发生,而有的化学反应却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①点燃,②加热,③高温,④催化剂。

2、怎样使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点燃”与“Δ(加热)”、“↑”与“↓”?
答:“点燃”是指反应物在达到着火点开始反应后,反应即可持续下去,无需继续提供热量;“Δ”是加热符号,其用在反应物的温度不需达到着火点,但必须不断提供热能以维持反应的进行的情况下。

“↑”表示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的情况;则“↓”表示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反应后在溶液中有固体物质生成。

初三化学难题汇总含答案

初三化学难题汇总含答案

初三化学难题汇总含答案一、选择题1.家庭常用的生粉和去污粉都是白色粉状固体,外观极为相似。

生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去污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极细的沙子。

下列可以用来区别它们的物品是A.食用油B.酱油C.白醋D.碘酒2.某化学活动小组提出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将来合理而且可行的是A.在工业上采用过滤的方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B.让塑料制品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来解决“白色污染”C.用高梁、薯类等制取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D.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方法获得大量氢能源3、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将a 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

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 g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19.6%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区别氨气和氯化氢气体B.用锌粒和浓盐酸两种试剂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C.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5、2007年3月26日,央视《生活315》披露了“胡师傅无烟不粘健康紫砂锅”的真相,引起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关注。

据检测这种锅所使用的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锰钛合金,所谓的紫砂只是一种紫砂颜色的涂料。

其实紫砂主要成分是氧化硅和氧化铁,紫砂是: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6.在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足量质量相等且同样的稀盐酸,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相同的气球,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金属A和B。

现同时提起两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迅速与稀盐酸接触反应。

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鼓起,而乙气球鼓起较慢;反应结束时,甲气球鼓起比的体积比乙气球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实验探究1.某工厂废水中含有Zn(NO3)2、AgNO3、Cu(NO3)2 三种溶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废水样,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

请你参与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银猜想二:银和铜猜想三:银、铜和锌猜想四:银、铜和铁【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取少量滤渣乙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________,说明猜想四不成立。

(2)为了进一步证明滤渣乙的成分,小组同学再次讨论一致认为:取少量滤渣乙,向其中加入____,若看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即可证明滤渣乙的成分。

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步确定的滤渣乙的成分来判断滤液甲中阳离子至少有_____种。

【反思交流】同种金属放入不同的金属盐溶液时,_______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答案】【交流讨论】铁不与Zn(NO3)2反应,不能置换出锌【实验探究】(1)无气泡产生(2)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Cu+2AgNO3===Cu(NO3)2+2Ag(3)2【反思交流】金属活动性相对弱【解析】【交流讨论】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锌后面,所以铁不能将锌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滤渣中不会有锌,猜想三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渣乙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渣中不含铁,因为在银、铜、铁三种金属中只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2)排除了铁的存在后,滤渣中可能只有银或有银和铜两种物质,要进一步证明滤渣乙的成分,需要加入一种能与铜反应的金属盐溶液,如有反应现象出现,则证明铜的存在。

因此所加溶液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铜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如硝酸银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滤渣乙的成分为银和铜,则加入铁反应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溶液中铜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则溶液甲中阳离子为Zn2+、Fe2+,第二种情况,溶液中铜离子被部分置换出,则滤液甲中阳离子为Zn2+、Fe2+、Cu2+ ,故滤液甲中最少含2种阳离子。

【反思交流】由【实验探究】(2)知探究铜是否存在而无需探究银是否存在,说明了当一种金属放入不同的金属盐溶液时,金属活动性相对弱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2.某实验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做了金属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体生成。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提出问题】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生成气体可能是H 2、HCl 、NH 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2NH 3+H 2SO 4=== (NH 4)2SO 4;②NH 3+HCl ===NH 4Cl ;③2NH 3+3CuO =====△3Cu+N 2+3H 2O 【实验探究】(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 ,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当观察到_________,则该气体中无HCl 。

(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A 装置是为了证明有NH 3,则A 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③A、B实验装置能否对调,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④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

【实验结论】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小组的一个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探究】(1)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2)①溶液变红色②吸收水蒸气和氨气③不能对调,若对调A、B装置,由于浓硫酸会吸收氨气,则无法验证氨气的存在,且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也没有干燥,影响实验效果④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实验结论】Mg+2NH4Cl===MgCl2+2NH3↑+H2↑【反思与评价】是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二者不能共存【解析】【实验验证】(1)若该气体中无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

(2)①NH3和H2O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③A、B 装置不能对调,若对调A、B装置,由于浓硫酸会吸收氨气,则无法验证氨气的存在,且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也没有干燥,影响实验效果;④加热条件下,氧化铜能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当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时,则可证明有H2。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盐(MgCl2)、NH3和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Mg+2NH4Cl===MgCl2+2NH3↑+H2↑。

【反思与评价】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即氨气不能和氯化氢共存,实验中证明了有氨气,则说明没有HCl,所以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3.宝宝和贝贝同学对实验室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产生了探究欲望,于是他们取少量样品进行了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宝宝和贝贝同学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资料】①CaCl2溶液呈中性。

②常温下熟石灰固体微溶,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几乎察觉不到。

③新制的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 两种固体组成的,常作干燥剂。

【猜想假设】该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______和______。

【实验探究】宝宝和贝贝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探究实验设计步骤如下:①宝宝取适量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试管外壁无热的感觉,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_。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宝宝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贝贝对宝宝的结论提出了疑问,贝贝提出了疑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把过程①所得物质过滤,取适量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往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进行过滤,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对照,测得滤液的pH=7。

【解释与结论】根据以上探究:①你认为该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反思拓展】碱石灰的正确保存方法是_______。

【答案】【提出问题】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CaCO3 Na2CO3【实验探究】①CaO、NaOHCa(OH)2+Na2CO3===2NaOH+CaCO3↓ ③标准比色卡【解释与结论】①Na2CO3、CaCO3CaO、NaOH、Ca(OH)2②NaCl、CaCl2【反思拓展】密封,干燥保存【解析】【提出问题】根据【猜想假设】中提示的内容可知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因为碱石灰中的CaO在空气中可能会先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碱石灰中的NaOH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因此猜想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还含有CaCO3和Na2CO3。

【实验探究】①因为CaO与水反应后会放出热量,NaOH固体溶于水后也会放出热量,题目已知该样品加入少量水后试管外壁无热的感觉,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aO和NaOH;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还有可能是C a(OH)2与Na2C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CaCO3;③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应该用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

【解释与结论】①根据【实验探究】中的第②步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发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样品一定含有Na2CO3,第③步中测量滤液的p H=7,说明样品中没有Ca(OH)2,再根据【实验探究】中的第①步骤继续加足量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该样品一定含有CaCO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该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CaCO3;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CaO、NaOH、Ca(OH)2;②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后会生成NaCl,又因为CaCl2溶液是过量的,因此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CaCl2。

【反思拓展】因为碱石灰样品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保存碱石灰样品应该密封,干燥保存。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的无色溶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作出猜想】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瓶溶液不可能是____(填序号),并作出了以下猜想。

A.酸B.碱C.盐D.氧化物猜想一:可能是H2SO4溶液;猜想二:可能是BaSO4溶液;猜想三:可能是(NH4)2SO4溶液;猜想四:可能是Na2SO4溶液;猜想五:可能是CuSO4溶液;【交流讨论】讨论后,大家认为猜想二和猜想五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为中性,(NH4)2SO4溶液为酸性。

【实验探究】分别取少量待测液进行如下实验: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大家又进行了如下实验:Na2CO3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经过【交流讨论】环节后,只要给待测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并微热,即可得出结论。

简述你的看法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出猜想】BD【交流讨论】猜想二中BaSO4不溶于水,无法形成溶液,猜想五中CuSO4溶液为蓝色【实验探究】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反思评价】此法只能确定待测液是否为(NH4)2SO4,不能确定是Na2SO4溶液还是H2SO4溶液【解析】根据标签上的“SO4”可得知,该瓶溶液不是碱和氧化物,只能是酸或者盐;由于这是一瓶无色溶液,所以不可能是猜想二和猜想五,猜想二中BaSO4不溶于水,无法形成溶液,猜想五中CuSO4溶液为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