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 (主要层面)

合集下载

断层解剖影像学

断层解剖影像学

断层解剖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重要地位: ?
断层解剖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发展方向
从横断断层向多维断层、从尸体向活体、从厚 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从描述向量化、从面向 多维、从单纯形态向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面迅速发 展。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发育年龄断层解剖学研究。
开设“人体断层解剖学”对中医院校学 生也是必须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迅速装备 至各级各类医院,当然也包括中医院。既 然现代医学已经迈向影像医学时代,无论 是从现状还是从发展看,掌握一定的断层 解剖学知识已不只是影像学科医师的需要, 也是其它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所必需的。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四个阶段
学图象从二维走向三维。目前CT带有越来 越多的图像后处理系统。
运用CT扫描、X光放射并结合3D模型技术,科学家们复原了一个木乃伊的脸 部,这具干尸是3000年前古埃及的一名工匠,名叫Harwa。 这具木乃伊一直被陈列在意大利托里诺的埃及博物馆,运用现代的医学 方法,这具干尸丝毫无损地通过了各种成像程序,他被放置在一个可以旋转 的扫描仪上,研究者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为他拍摄了355张X光照片。 这种技术叫做综合检测计算X光断层摄影术(MDCT),它可以拍摄多角度 的局部图像,每个图像只有0.6毫米厚,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就可以得 到木乃伊绷带之下人头骨和肌肉组织的立体图像。 根据这些图像,科学家们用黏土和尼龙塑出了木乃伊的头部模型,从这 一模型可以得知,Harwa死时年龄为45岁,依据电脑所得出的模型非常精确, 甚至可以看到它左边太阳穴旁的一颗痣。但是研究者不知道他的头发、胡须 和皮肤颜色的具体状况。研究人员说,如果要了解这些更具体的情况,就只 有打开绷带了,但是那样会对木乃伊造成破坏。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

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

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1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断层解剖—头部断层(医学影像解剖学)

断层解剖—头部断层(医学影像解剖学)

断面特征: 椎间盘前后左右均有椎体断面,钩椎关节位于
椎间盘两侧,椎间管明显,内可见脊神经走行,关 节突关节明显,棘突分叉。
关键结构: 钩椎关节、椎间管、关节突关节、脊髓
参考指南
一、中国解) 二、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中山大学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刘树伟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关椎 脊 第

节动 髓 3
突脉





关 节 突
椎 动
脊 髓

第 3 颈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下椎 棘蛛 上
关间 突网 关
节管
膜节

下突

下 椎棘蛛
关 间突网
节管



上 关 节 突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椎椎钩 弓间椎 板盘关

椎椎 钩 弓间 椎 板盘 关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医学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 (主要层面)

医学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 (主要层面)

===========(1)鞍上池层面鞍上池位于层面中央,呈星形。

多数有六个角,呈六角星状。

前角通大脑纵裂池,两侧的前外测角通大脑侧裂池,两后外角通大脑角池及环池,后角连大脑脚间池。

鞍上池内容纳重要结构。

其前部为漏斗和视交叉,视交叉外侧可见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

本层面可显示WiLLis环的大部分。

鞍上池前方为大脑半球额叶底部。

两侧方为颞叶,外侧裂池为额叶和颞叶的分界。

后方为中脑大脑脚,中脑背侧有一对隆起,为下丘。

四叠体池环绕下丘的表面。

小脑幕呈“八”字向后张开,附于乙状窦。

小脑幕的前方为颞叶,后方为小脑半球及蚓部。

小脑蚓与枕骨之间为枕大池。

==============(2)第三脑室下部层面中脑位于此层面中央,中脑腹侧见大脑脚。

在MRT2加权像上可见位于大脑脚底的黑质和红核,左右各一并对称。

黑质在前,呈卵圆形。

红核在后,呈圆形。

它们均呈低信号。

中脑背侧可见中脑导水管及上丘。

上丘后方为四叠体池。

下丘脑居中脑前方,其中间为裂隙状的第三脑室下部。

第三脑室的前方为侧脑室前角下部及大脑半球额叶。

两侧方见尾状核和豆状核。

前连合在层面近中部横行,形似自行车车把,将前方的纵裂池和后方的第三脑室隔开。

在MRT2加权像上观察前连合最佳。

大脑外侧裂呈横置的“T”型,颞叶与基底节核团之间为岛叶。

覆盖岛叶的大脑组织称为岛盖;侧脑室下角居颞叶内,呈弧性裂隙影。

侧脑室下角内测为海马所在。

小脑幕呈“V”形向后附于窦汇,其间为小脑蚓部及小脑上池。

=============(3)松果体层面第三脑室呈纵行裂隙状,位于层面中央。

它与前方的室间孔、穹隆及室间隔构成中线结构。

室间孔居穹隆与背侧丘脑之间,它连接侧脑室与第三脑室相通。

自中线向外依次可见如下结构:侧脑室、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外侧裂、颞叶。

内囊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之间,呈“﹤”形,尖端朝内侧。

影像断层解剖学

影像断层解剖学

影像断层解剖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来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的方法。

它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影像断层解剖学的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结构进行切面成像,然后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以便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影像断层解剖学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例如,在神经学中,它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心脏学中,它可以用于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在肿瘤学中,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

总的来说,影像断层解剖学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断层解剖

断层解剖

纵隔的应用解剖一、纵隔的整体观纵隔的分区四分法三分法六分法四分法:纵隔分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分前、中、后纵隔三分法:以气管、气管杈前壁和心包后壁的冠状面分前、后,前纵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上下。

六分法:T4下缘之水平线将其分为上下纵隔。

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为连线,再以食道前壁及心脏后缘作一连线,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胸骨角的标志性意义1.平对第二肋软骨2.第四胸椎下缘3.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4.主动弓的起、止标志5.气管杈平面6.食管第二个狭窄7.奇静脉弓跨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8.肺动脉分叉处9.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左的部位10.心包上界(浆膜心包返折的部位)二、上纵隔内容:(由前向后)静脉、胸腺层、动脉、神经层、内脏层。

前层:胸腺、左、右头臂V、上腔静脉。

中层:主A弓及其3大分支、膈N、迷走N后层: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N 。

(一)胸腺thymus位置: 胸腔上纵隔前部, 胸骨柄后方,有时可向上突入颈部,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上腔静脉:右第1胸肋结合;第3胸肋关节头臂静脉:胸锁关节(三) 主动脉弓毗邻:上方- 主动脉弓上的3大分支(三)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下方: ①左肺动脉②动脉韧带③左喉返神经④左主支气管三、后纵隔主要包括:食管、胸导管、奇静脉系、胸主动脉。

(一)食管胸部分段:上、中、下段(主动脉弓、下肺静脉为界)食管与胸膜的关系右侧:肺根以下,右侧纵隔胸膜不仅被覆食管右侧面,而且深入至其后方与奇静脉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奇静脉食管隐窝)食管后隐窝(奇静脉食管隐窝)(二)胸导管行程:乳糜池膈的主A裂孔食管、胸主A和奇V间第5胸椎处转向左出胸廓上口弓状入左静脉角。

(三)奇静脉系: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azygos V.起于右腰升静脉奇静脉行程:在食管后方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 至第4~5胸椎高度, 弓形向前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收集: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1.半奇静脉起于左腰升静脉。

副本-断层影像基础

副本-断层影像基础

三、胸部的标志性结构 1.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份的切迹,后方平对第 2、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突的角,两 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后方平对第四胸椎椎体下缘 。 3.剑突:胸骨的下端,后方平对第九胸椎。 4.肋弓:由第7-10肋软骨相连结而成,最低点平对第 三腰椎。 5.乳头:乳房中央的隆起,男性位于锁骨中线与第四 肋间间隙交界处,女性略低并偏外下方。
1
2 3
1额窦 2外侧裂 3第三脑室 4侧脑室脚
4
基底节层面
1 1
2
10
3 7
6 9
5
4
1 额窦 2 额叶 3 外侧裂 4 颞叶 5 侧脑室 6 尾状核 7 豆状核 8 内囊(前肢、膝部、
后肢)
9 丘脑 10 胼胝体
侧脑室顶部、半卵圆中心层面
头颅MRI表现
1
4
2
3
1.上颌窦2.延髓3.小脑半球4.鼻咽
2 1
5 4
3 01 LOREM IPSUM DOLOR 6
2 1 5 4 3
1.右心房 2.右心室 3.左心室 4.降主动脉 5.下腔静脉
3
4
2 1
1、降主动脉 2、下腔静脉 3、右心室 4、心底 5、肝脏
脊柱与盆腔
第一颈椎:寰椎
呈环形,无锥体、棘突、 和关节突
横突
椎板
气管
棘突 第一胸 椎
寰椎
枕骨
枢椎
棘突
气管
前结节 横突
前弓
锥孔
后弓
齿突 后结节
枢椎齿突
枢椎椎体
椎板
棘突
第七颈椎: 隆椎
• 其形态、大小与胸椎相似,
• 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

人体断层解剖学复习知识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复习知识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复习知识点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的相互关系。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通过断层影像技术如X线、CT扫描、MRI等来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因此,熟悉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知识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复习知识点。

1.人体平面解剖学人体平面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切面的结构和关系的学科。

常见的切面有冠状面(横切面)、矢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纵切面)。

通过了解这些切面的位置和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断层影像中观察到的结构。

2.颅内解剖颅内解剖包括头颅骨的结构、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和脑脊液的循环等。

了解颅内解剖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和治疗颅内疾病,并解释断层影像中颅腔内的异常。

3.颈部解剖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胸部的部分,包含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和组织。

学习颈部解剖有助于我们理解颈部病变如甲状腺肿大、颈动脉狭窄等的成因和表现。

4.胸部解剖胸部解剖包括胸骨、胸腔、肺、心脏等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和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胸部解剖,可以更好地理解胸部疾病如肺炎、心脏病等的表现和诊断。

5.腹部解剖腹部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了解腹部解剖有助于我们理解腹部疾病如肝炎、胃溃疡等的成因和治疗。

6.盆腔解剖盆腔是包含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和直肠的部分。

学习盆腔解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盆腔疾病如前列腺肿瘤、子宫肌瘤等的表现和诊断。

7.上肢和下肢解剖上肢和下肢是人体的四肢,包含骨骼、肌肉和神经等结构。

通过学习上肢和下肢解剖,能够更好地理解四肢疾病如骨折、脊柱侧凸等的成因和治疗。

8.解剖学标志物解剖学标志物是断层影像中给出的特殊结构,帮助我们确定和定位解剖结构。

常见的标志物包括颈椎的棘突、神经节和血管结构等。

学习这些标志物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和分析断层影像。

9.断层影像的解读和分析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知识后,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和分析断层影像。

这涉及到判断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断层解剖(胸部)

断层解剖(胸部)
6
左肺根
自上而下: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自前向后: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下肺静脉 肺韧带
7
三、纵隔
8
纵隔结构的配布
上纵隔五层
n 胸腺层 n 静脉层 n 动脉层 n 气管层 n 食管层
9
上纵隔的结构
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和头臂干、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膈神经和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2、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心包外侧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3、纵隔后淋巴结
24
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按部位分为5组 1、肺淋巴结(7、8区) 2、支气管肺淋巴结(5、6区)
(肺门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9区) 4、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3、4区) 5、气管旁淋巴结(1、2区)
17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食管、胸导管 主动脉肺动脉窗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淋巴结 胸骨后间隙 脂肪、结缔组织、胸廓内血管
18
气管杈下间隙
19
气管杈下间隙(隆嵴下间隙)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
20
后纵隔间隙(左心房后间隙)食管、胸导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淋巴结
胸骨后)心包外侧淋巴结 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 (3)肺韧带淋巴结 肺韧带两层胸膜之间
26
六、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 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n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 椎骨为定位
n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 平面分上中下3部
n 上纵隔分5层 n 中纵隔分4层 n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10
前纵隔
11
中纵隔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之一,是以断层影像为导向,以人体断层结构为学习研究内容,分解剖析断层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面,以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扣带回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窄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内侧部,即苍白球。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称为新纹状体。

屏状核位于豆状核的外侧,其内侧面平坦,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穹窿,呈三角形的薄白质板称为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透明隔腔: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又叫第五脑室。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外侧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且与内囊相邻;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上(背侧)、后面各有一部分暴露于侧脑室底。

在枕的下外侧有隆起的内、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内囊后支后部两个重要的传导束:视辐射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听辐射投射到颞横回。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侧脑室下角最大,进入颞叶。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腹侧者较大称为禽距,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而形成的隆起。

断层解剖

断层解剖

蝶窦 颞下回 脑桥小脑 三角池 鼓室
颞骨岩部 脑桥 第四脑室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头下部水平断面: 关键结构:翼腭窝、下颌关节、枕大孔周围结构。 分三部 1、前部:鼻腔,上颌窦。 2、中部: 颞下窝:颞肌、咬肌(翼内、外肌) 翼腭窝:上颌A、翼腭神经、脂肪。 下颌关节:关节腔(二个)、关节盘、下颌头。 3、后部:颞骨岩部:颈A外口、颈V孔。 颅后窝:枕骨大孔(延髓、椎A、 小脑扁桃体等)头夹、半棘肌
左锁骨 下动脉
尖段 尖后段
T4
脊髓
食管
六. 胸骨角平面 1.胸骨角 2.平对第二肋软骨(数 肋) 3.平对第四胸椎下缘 4.奇静脉汇入上腔静 脉 5.主动脉弓起、止点 处 6.气管分杈处 7.胸导管左移 8.食管第二狭窄处
2. 胸部第 7 水平断面
气管 右头臂静脉
为主动脉弓层面
左头臂静脉 主动脉弓
(一)肺根诸结构的排列
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 中下叶 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The contents of the root of the lung
anterior to posterior: superior pulmonary v. pulmonary a. principle bronchus a. v. n. of the bronchus superior to inferior: pulmonary a. left principle bronchus pulmonary vv.
胼胝体膝部层面:2-17、1-68
关键结构:大脑半球、胼胝体膝、眼、鼻、口腔、翼腭窝 上部:胼胝体膝、脑室前角+3号 分二部 1、眶尖:视N、眼A、V,Ⅲ、Ⅳ、 下部 Ⅵ、Ⅴ1N;翼腭窝上颌A、V、 N,腭大神经。 2、鼻腔 3、口腔:①顶、底;②肌; ③腺体;④咀嚼肌。

断层影像解剖学ppt课件

断层影像解剖学ppt课件
肾脏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表现为蚕豆状的 软组织影,密度均匀。
腹部常见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
肝囊肿
肝囊肿在断层影像中表现为单发或多 发的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在断层影像中呈现为边界清 晰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见血管 样强化。
胰腺癌
胰腺癌在断层影像中表现为胰腺局部 增大、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可伴有 胰管扩张和淋巴结转移。
辅助鉴别诊断
断层影像解剖学可以帮助医生区分不同类型的病变,为鉴别诊断 提供有力支持。
断层影像解剖学在手术导航中的价值
精确定位病变
通过断层影像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为手术提 供精确的导航。
辅助手术计划
断层影像解剖学可以帮助医生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包括手术入路 、切除范围等。
提高手术安全性
盆部与四肢常见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
骨折
X线平片可明确诊断,CT可进一步显示 骨折的细节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血管病变
CTA或MRA可清晰显示血管的狭窄、 闭塞、动脉瘤等病变,为临床治疗提
供重要依据。
软组织肿瘤
MRI对于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 、边界和浸润情况。
神经病变
颅骨
显示颅骨的完整性和骨折等异 常情况。
脑组织
展示大脑、小脑、脑干等结构 的形态和密度/信号特点。
脑室系统
显示脑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病变

脑血管
显示脑血管的分布和走行,评 估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头部常见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
脑梗死
显示梗死区域的低密度/ 信号异常,以及周围水
肿带的存在。
部结构的立体形态。

CT断层解剖

CT断层解剖
CT断层解剖
• 头颅CT断层1—2 • 头颅CT断层2—25 • 胸部纵膈窗6个基本层
面—12
• 胸部断层纵膈窗2—44 • 胸部CT断层肺窗—16 • 正常MR信号强度—18 • 腹部断层1—19 • 腹部断层2—33
• 脊柱脊髓断层—53 • 眼部断层—30 • 鼻咽鼻窦断层—38 • 女性盆腔断层—42 • 男性盆腔断层—43 • 耳部断层—47 • 喉部断层—48 • 腹部断层3—50 • 腹部CT各层面—55
腹部断层2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鼻咽鼻窦部断层
实用文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女性盆腔断层
实用文档
男性骨盆
实用文档
胸部断层纵膈窗2
实用文档
胸部断层纵膈窗2
实用文档
胸部断层纵膈窗2
实用文档
耳部断层
实用文档
喉部断层
实用文档
喉部断层
实用文档
腹部CT断层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实用文档
侧脑室体部层面
实用文档
侧脑室上部层面
实用文档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实用文档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实用文档
胸部纵膈窗6个基本层面
• 胸腔入口层面 • 胸骨柄层面 • 主动脉弓层面 • 主动脉窗层面 • 气管分叉层面 • 左心房层面
实用文档
纵膈窗6个基本层面
实用文档
主动脉窗层面
T2WI 中高信号(灰白) 中低信号(灰黑)
低信号(黑) 高信号(白) 低信号(黑) 低信号(黑) 低信号(黑) 高信号(白)
实用文档
腹部断层1
实用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鞍上池层面鞍上池位于层面中央,呈星形。

多数有六个角,呈六角星状。

前角通大脑纵裂池,两侧的前外测角通大脑侧裂池,两后外角通大脑角池及环池,后角连大脑脚间池。

鞍上池内容纳重要结构。

其前部为漏斗和视交叉,视交叉外侧可见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

本层面可显示WiLLis环的大部分。

鞍上池前方为大脑半球额叶底部。

两侧方为颞叶,外侧裂池为额叶和颞叶的分界。

后方为中脑大脑脚,中脑背侧有一对隆起,为下丘。

四叠体池环绕下丘的表面。

小脑幕呈“八”字向后张开,附于乙状窦。

小脑幕的前方为颞叶,后方为小脑半球及蚓部。

小脑蚓与枕骨之间为枕大池。

==============(2)第三脑室下部层面中脑位于此层面中央,中脑腹侧见大脑脚。

在MRT2加权像上可见位于大脑脚底的黑质和红核,左右各一并对称。

黑质在前,呈卵圆形。

红核在后,呈圆形。

它们均呈低信号。

中脑背侧可见中脑导水管及上丘。

上丘后方为四叠体池。

下丘脑居中脑前方,其中间为裂隙状的第三脑室下部。

第三脑室的前方为侧脑室前角下部及大脑半球额叶。

两侧方见尾状核和豆状核。

前连合在层面近中部横行,形似自行车车把,将前方的纵裂池和后方的第三脑室隔开。

在MRT2加权像上观察前连合最佳。

大脑外侧裂呈横置的“T”型,颞叶与基底节核团之间为岛叶。

覆盖岛叶的大脑组织称为岛盖;侧脑室下角居颞叶内,呈弧性裂隙影。

侧脑室下角内测为海马所在。

小脑幕呈“V”形向后附于窦汇,其间为小脑蚓部及小脑上池。

=============(3)松果体层面第三脑室呈纵行裂隙状,位于层面中央。

它与前方的室间孔、穹隆及室间隔构成中线结构。

室间孔居穹隆与背侧丘脑之间,它连接侧脑室与第三脑室相通。

自中线向外依次可见如下结构:侧脑室、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外侧裂、颞叶。

内囊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之间,呈“﹤”形,尖端朝内侧。

内囊分三部分,尾状核头部与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部,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脚,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后脚。

豆状核由两个核团组成,分别是内测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

基底节和内囊的解剖结构在MR图像尤其是T2加权像上显示最清楚。

侧脑室前角与大脑纵裂池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它连接左右额叶。

第三脑室后方为松果体,常因钙化而在CT图像上呈现高密度,故易于识别。

松果体后方为大脑大静脉池及直窦。

大脑大静脉及直窦在增强图像上显示尤为清楚。

侧脑室三角区内富含静脉丛,并常发生钙化。

三角区后方为枕叶。

==================(4)侧脑室体部层面两侧侧脑室形态基本对称,呈现体部及前、后角。

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刀状,居中线两旁,中间由室间隔相隔。

室间隔为两侧膜状结构紧贴而成,之间可有潜在腔隙,如扩大则形成第五脑室,属正常变异。

室间隔体部两旁为尾状核头部及背侧丘脑,豆状核在此层面上不显示。

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后角之间为胼胝体压部。

大脑外侧裂位于半球凸面中点处,向后向内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平面。

顶枕沟始于中线后1/3处,为顶叶和枕叶分界标志。

此层面同时出现大脑半球的额、颞、顶、枕4个叶。

此层面显示胼胝体全貌,它位于层面中央区域,呈上吐下凹的弧性结构。

它由前向后分嘴、膝、干和压四部分。

扣带回环绕胼胝体上方,扣带沟位于扣带回的上方。

大脑半球中部和后部分别可见较深且恒定的中央沟和顶枕沟。

前者是额顶叶分界标示,后者则为顶枕叶分界标志。

胼胝体下方为侧脑室及穹隆,第三脑室借穹窿与前上方的侧脑室体部分开,背侧丘脑的内测面以及中脑顶盖分别为第三脑室的外侧壁和底。

第三脑室向下经中脑导水管通第四脑室。

脑干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自第三脑室底向下后稍斜行,移行于颈髓。

由上至下,脑干腹侧可见脚间池、桥前池和延髓池,脑干背侧可见大脑大动脉池、四叠体池和小脑延髓池。

此外,在小脑幕和小脑上面之间可见小脑上池。

垂体位于蝶鞍内,其后上部分在MR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为神经垂体所在。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垂体此高信号去常消失。

垂体下缘为鞍底及蝶窦,上缘因鞍隔存在而平直,垂体借垂体柄向上连于丘脑下部。

垂体的前上方见视交叉和视束。

小脑幕居枕叶和小脑之间,向后下连窦汇,向前至中脑后方游离,称小脑幕切迹。

临床上小脑幕切迹疝就发生于此。

小脑幕下方为小脑蚓部及小脑扁桃体。

================(6)视交叉层面胼胝体干居层面中央,与大脑镰及其下方的室间隔和视交叉共同构成中线结构。

自侧脑室向外依次为尾状核、内囊前脚、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及岛叶。

屏状核体积很小,在高场MRT2加权像上能够显示。

大脑外侧裂较前一层面更清楚,呈横置的“T”型或“Y”型。

颞叶外侧面从上到下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

大脑额叶结构配布基本同前一层面。

==========================(7)垂体层面此层面中线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大脑镰、室间隔及两侧侧脑室、穹窿、第三脑室、视交叉、垂体柄和垂体。

侧脑室向外依次为尾状核、丘脑、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及岛叶。

垂体位于垂体窝内,正常人垂体高度小于8mm。

其上缘多平坦,少数见轻度隆起。

垂体两旁为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多对颅神经通过,颈内动脉断面呈圆形低信号影,在其外方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外展神经。

垂体下方为鞍底及蝶窦。

========================(8)喉声门裂层面此层面两侧甲状软骨板前端相连,形成甲状软骨前角,男性约900,女性约1200。

甲状软骨前角的软骨前突形成喉结。

甲状软骨板外侧为舌骨下肌群,内测的软组织为声带。

声带位于喉室下方,前端起自甲状软骨前角中段内面,后端止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由声韧带、肌纤维和黏膜组成。

成人声带厚约5mm,长度男性约2cm,女性约1.5cm。

两侧声带间近似三角形的狭长裂隙称声门裂。

两侧声带前端在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交汇处称为前联合。

前联合黏膜的正常厚度约1~2mm。

在声带后端的高密度影为杓状软骨基底部,其内侧与声带后端的校核处称为后联合。

杓状软骨向前内方的小突起为声带突,是声带的附着处。

在杓状软骨之间的弧性高密度影是环状软骨板的上部,其后外侧的腔隙为梨状隐窝。

隐窝后的软组织影为咽下缩肌。

甲状软骨后端的后外方为颈动脉鞘,前外侧为胸锁乳突肌。

=================(9)甲状腺层面(平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位于喉的下部,呈印戒状,由高约2~3cm的后软骨与高约5~7mm的前弓构成。

此层面上,环状软骨所围绕的圆形透亮影为喉下腔(声门下腔),环状软骨弓的前方软组织为舌骨下肌群,外后方是甲状腺两侧叶。

环状软骨板后方可见咽与食管移行部。

甲状腺的后外侧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位于它们的外侧。

颈长肌位于颈椎体前方,颈椎体的两侧是前、中、后斜角肌。

颈部正中矢状位可清晰显示口咽、喉咽内的结构及其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上部前方是舌根等口腔底壁结构,口咽位于其后,下界是会厌上部。

会厌位于舌根后下方,呈叶片状由前下伸向后上方,其与舌根间间隙为会厌谿。

会厌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下缘)为喉咽,下与气管相连。

喉咽内以室带(假声带)和声带分隔,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声带以下称声门下腔,两者之间狭长的间隙称为喉室。

======================(11)主动脉弓层面相当于第4胸椎水平。

主动脉弓自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向左后斜行,弓部左缘微凸,右缘微凹。

年长者主动脉壁可见点状或环状钙化,主动脉的前方呈尖朝胸骨的三角形间隙为血管前间隙。

30岁以下,尤其是小儿,血管前间隙内能见到胸腺,呈软组织密度,常呈簇状或双叶行,边缘光滑,可外凸或内凹,宽1~4cm,厚0.4~1.5cm。

成人胸腺组织逐渐萎缩,并被脂肪组织取代。

正常时,此间隙不应见到淋巴结。

在主动脉弓的右侧、上腔静脉的后方、气管的前方三角形间隙为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此间隙内常见直径7mm左右的淋巴结,属正常支气管淋巴结。

=====================(12)主动脉窗层面亦称气管分叉层面,相当于第4~5胸椎间隙水平。

气管腔变宽阔,呈后缘稍扁平的横椭圆形。

气管右前方为升主动脉,气管左后方、椎体左缘为降主动脉,升、降主动脉之间间隙为主动脉窗。

窗内为脂肪组织,正常其中可见几枚小淋巴结。

奇静脉弓自椎体前方绕气管右侧壁前行,汇入上腔静脉。

气管右方为上腔静脉,后方为食管。

=========================(13)左肺动脉层面亦称气管隆突层面,相当于第5胸椎下部水平。

左、右主支气管的斜切面呈长椭圆形,右主支气管和右上叶支气管可呈水平方向自纵隔右缘进入右肺。

右主支气管的后方为奇静脉食管隐窝。

左肺动脉的右前方是升主动脉。

升主动脉后方偏右为上腔动脉。

食管紧邻左主气管的后壁,因左主气管的轻度压迫而呈扁形。

奇静脉靠近食管右侧缘,断面呈圆形,误认为淋巴结。

食管左后方是降主动脉。

============================(14)右肺动脉层面相当于右肺门上部平面。

肺动脉干位于升主动脉的左前方,分出右肺动脉绕升主动脉的左后壁呈弧形向后、向右走行,穿行于上腔静脉和中间支气管之间,出纵隔至右肺门。

中间支气管的后方为奇静脉食管隐窝。

右肺动脉前外侧可见右上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前方为左上肺静脉断面,其后方为降主动脉,后外方为左肺动脉,后内方见食管断面。

左右肺动脉分叉水平升、降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2c m±0.5cm、2.5cm±0.4cm,两者直径比为1.5:1。

========================(15)主动脉根部层面亦称左心房层面。

相当于心腰下部,范围从左心房上部到右房、右室上部水平。

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左前方为肺动脉干,构成纵隔左前缘。

右心房构成纵隔右缘前部。

主动脉根部的后方是左心房,食管紧贴左心房后部,食管右后侧方为奇静脉。

降主动脉位于食管的左后方、椎体左缘。

此外,在左心房上部平面的图像上,可见两侧上肺动脉,在右心房、右心室中部平面可见两侧下肺静脉。

左心房的前后径4~5cm。

==========================(16)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肺门可见右主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分出的前、后段支气管。

右上肺静脉位于前、后段支气管间。

右上叶支气管前方为右肺动脉。

左肺门可见尖后段支气管的断面,其前方为肺动脉分支,其后内方为左肺动脉。

====================(17)中间支气管层面右肺门可见较粗的支气管断面为中间支气管,其前方为右肺动脉,右上肺静脉位于右上肺动脉前外方。

左肺门可见左主支气管及左上叶支气管,其前方为左上肺静脉,后方为左下肺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