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大赛】《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分子生物学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生物学与生命领城前沿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扩展性在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同时,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效果明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也是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特点是知识点繁多而零碎,同时,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课程难度较大。自2005年起,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从提升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发力,并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创新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在新教学理念的推动下,对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总体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确定了“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三位一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建立了基于建构主义、合作教育理论指导的翻转课堂、TBL(Team-BasedLearning,团队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ming,基于问题的学习)、 Sandwich (三明治)教学、双语教学等多轨并行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建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置于解决特定科学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为学生创设高效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自觉开展深层次学习,通过学生自身主动的探究来组建学科知识结构、培育科学思维与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育发散思维及后继学习能力,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识体系。完善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化考核。在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坚定四个自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国际视野:培育科学精神,学会交流沟通、团队合作。

2、多模式多方法联动搭建创意课堂,体现课程创新性

自2005年以来,教学团队一直在尝试各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并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和专业定位,且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改革历程如下:

(1)2006年,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板书教学,加大了课程信息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动态画面展示生物大分子活动的全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此后,在每一轮的教学中不断丰富PPT 素材,做到每一个生命活动过程都有对应的动画或视频展示。

(2)2009年,首次尝试了Sandwich(三明治)教学模式,并获批市教学研究项目。精选内容编写了Sandwich教学教案,主要包括RNA干扰、表观遗传学、蛋白质表达系统三个学习专题。同时,探索出一套Sandwich课堂教学分组方式与课堂流程。在教学中,穿插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学习汇报等环节,通过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沟通,反复多次的问题讨论,使问题的结论越来越清晰,印象越来越深刻,最后结合实际的问题讨论,实现学以致用。Sandwich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思考以及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2011年,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的尝试。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是关键,在经历了因价格太高无法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选用的英文教材逻辑性和关联性描述不够、生源的英语水平不足以阅读全英文教材等问题后,最终确定了中文版规划教材作为学生用教材,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目的方案,并从原版教材中精选了适合的内容,制作了电子版英文讲义。此后,一直延续中文版教材为主,英文版教材为参考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并逐年提高英文试题在期末考试中的比例。通过双语教学,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明显提高,在专业学习和研究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能跟踪国际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沿。同时,双语教学也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好地同国际接轨。

(4)2013年,“**大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上线,教学团队及时将网址推送给学生,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挑选难度较大的章节进行课外学习。同时,每堂课都会预留出5-10分钟时间,解答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2015年,“**大学分子生物学”在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线上完成课程全部内容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引入课程内容相关试题。但是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由于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课外学习,大部分学生只完成了极少部分的学习,甚至有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课外学习。

(5)2017年,通过学习通,开始了线上课程的建设,将预习、复习、作业学科热点追踪等课外学习内容转至线上,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试题库,资料库等线上资源。2020年,尝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线上精品课程资源,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时,采取BOPPPS教学方法,和学生-起对线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测试,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尝试将考研试题作为课外作业,适当提高课程难度,满足部分学生的考研需求。此外,在课程教学安

排中,保留4个学时的机动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和任务驱动方式,结合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追踪分子生物学发展热点和前沿问题,包括基因定点修饰基因编辑技术、新冠病毒复制与疫苗等。

3.科研融入教学,体现课程高阶性,提升课程挑战度

分子生物学内容更新很快,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可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在每一轮教学中,教学团队都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如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分子结构、新冠病毒的复制机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以及新冠病毒核酸疫苗的制备技术等。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将学生容易理解内容搬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教学时补充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学术报告,开阔学术视野:指导学生查阅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加深和巩固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介绍给学生,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此外,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操和演练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实验的选题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从科研课题中选题,并着重强调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开展部分科研工作,挑战自我。

2019年,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课上,我们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实验目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所需仪器和试剂,教师收集学生上述信息后,有针对性的集中讨论、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方案与教师的方案作比较,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试剂、设备的性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在动手操作时,对每一个步骤、每种试剂、每样仪器就能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课后,学生可以继续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习更多的实验技术,训练实验技能,井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

4.开展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