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7087ee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摘要:一、王献之简介二、王献之逸事概述三、王献之逸事具体内容1.王献之与郗超2.王献之与谢安4.王献之与桃叶正文:【王献之简介】王献之(344 年-386 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王献之”。
王献之擅长行书、草书,其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书法,王献之还热衷于诗词创作,为当时的文坛所推崇。
【王献之逸事概述】王献之在东晋时期,因其书法和才情而备受赞誉。
关于他的逸事很多,这些逸事反映了王献之的个性、才情和人际关系。
本篇将介绍王献之与郗超、谢安、桃叶的三则逸事。
【王献之与郗超】郗超是东晋名士郗鉴的儿子,郗超和王献之是好朋友。
据《世说新语》记载,郗超曾对王献之说:“子敬,你为何不拜我为师,学习书法?”王献之回答:“我是想从你那里学到书法,但不是为了成为你的弟子。
”郗超听后,非常欣赏王献之的自信和独立精神。
【王献之与谢安】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丞相。
王献之与谢安交好,两人常一起饮酒谈天。
一次,王献之和谢安在谢安家饮酒,王献之喝得兴起,竟然脱去鞋子,盘腿坐在床上。
谢安笑着说:“子敬,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失态了?”王献之回答:“这有什么失态的,我们两个在这里畅谈风月,岂不快哉!”这反映了王献之不拘小节的个性。
【王献之与桃叶】桃叶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歌女,王献之非常喜欢桃叶的歌声。
据《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曾在船上为桃叶弹琴伴奏,两人共同演绎了一首动人的乐曲。
这则逸事表现了王献之在音乐方面的才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浪漫情怀。
综上所述,王献之是东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逸事展示了他的个性、才情和人际关系。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拼音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bae0282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8.png)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拼音1.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文言文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f95a93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1.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摘要:1.王献之简介2.王献之与书法3.王献之逸事4.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5.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版本正文:【1.王献之简介】王献之,字子敬,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他自幼聪颖过人,秉承家学,书法造诣极高,尤擅行书。
与其父王羲之一同被誉为“二王”,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王献之与书法】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与其家学渊源密切相关。
其父王羲之乃书法大家,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秉承家学,苦练技艺,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王献之的书法以行书见长,其作品行云流水,飘逸洒脱,对后世影响深远。
【3.王献之逸事】关于王献之的逸事,最脍炙人口的当属“献之投笔”的故事。
相传,王献之曾在家中墙壁上练习书法,苦练多年,终于有所成就。
一日,王献之在墙上写字,忽然听到家中传来喜讯,得知自己科举中举。
王献之欣喜若狂,将毛笔抛向空中,毛笔落地后,墙壁上的字迹竟变得更加生动有力。
从此,“献之投笔”成为书法史上的佳话。
【4.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文言文注音对于传承古代文化、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音,现代人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
同时,注音也有助于提高阅读古文的效率,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古代文化瑰宝。
【5.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版本】在众多关于王献之逸事的文言文版本中,清朝学者钱大昕所著《十驾斋养新录》中的版本尤为脍炙人口。
这篇文章不仅生动地描述了王献之投笔的故事,还对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进行了详细注音,使得现代人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这篇古文。
通过以上对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王献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解析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0278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a.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解析原文:王献之数岁时,尝观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 遂拂衣而去。
注释:•数岁:几岁,年龄小的时候。
•尝:曾经。
•门生:依附世家大族的门客或学生。
•樗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后来的掷骰子。
•南风不竞:意思是南方的音乐(代表南方的军队)不强,常用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这里王献之以此来评论博戏中的局势。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此处门生们用此语嘲笑王献之年幼见识短浅。
•荀奉倩:即荀粲,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士,以深情著称。
•刘真长:即刘惔,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清谈闻名。
王献之认为自己与他们相比,差距很大,而门生们的嘲笑是不恰当的,所以用这两人来自比,表示自己远比不上荀奉倩的深情,近比不上刘真长的清谈水平,以此回应门生们的轻视。
•拂衣而去:甩动衣袖离开,表示生气、不满。
解析: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王献之小时候的聪慧和自尊。
他在几岁的时候,就能够对博戏的胜负局势做出判断并说出“南风不竞” 这样的话,可见其从小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判断力。
而生门们因为他年龄小而轻视他,嘲笑他“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这反映出当时的人可能普遍存在对小孩子的轻视态度。
王献之对门生们的嘲笑感到愤怒,用“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这样的话来回应,既表达了自己的自谦,也显示出他对门生们嘲笑的不满和反抗,最后“拂衣而去” 则体现了他的自尊和果断。
这则逸事让我们看到了王献之从小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也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人物风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王羲之的轶事故事
![王羲之的轶事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8b3cc70f705cc17552709f4.png)
王羲之的轶事故事王羲之的轶事故事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巧补春联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不避之字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
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
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9bfaa8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2.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摘要:一、王献之简介1.姓名与字号2.晋代人3.以书法名世二、王献之少时故事1.书壁为癖2.父亲王羲之的诃责3.王献之的回应三、王献之婚郗氏1.郗氏姐妹2.郗氏欲婿献之3.书壁成字的故事四、王献之与郗氏的互动1.濡墨成字的故事2.郗氏剪纸,献之书成3.郗氏大悦,以为屋壁之光五、王献之教子1.儿名凝之2.凝之学书的过程3.献之对凝之的期许正文:【提纲】一、王献之简介王献之,字子敬,是晋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以书法名世。
他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父亲王羲之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提纲】二、王献之少时故事王献之少时,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在墙壁上写字。
他曾经因为这个爱好遭到父亲的诃责。
王羲之见到他在墙壁上写字,就责备他。
但王献之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只是他的一个游戏。
王羲之预言,如果后世知道子敬(王献之)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定会笑话他。
【提纲】三、王献之婚郗氏王献之结婚郗氏,郗氏有一个妹妹,名叫郗璿,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郗氏曾经想要把献之娶为婿,于是让献之在她的墙壁上写字。
献之蘸墨准备写字,郗氏偷偷观察他,看到献之蘸墨成字,郗氏惊叹不已,对献之说:“子敬的蘸墨成字,我比不上你。
”献之却轻松地说:“这有什么难的?只是怕郗氏你蘸墨成字,我反而比不上你。
”郗氏听后大笑。
【提纲】四、王献之与郗氏的互动王献之又曾经在郗氏的屋壁上写字,郗氏看到后说:“我要把这张纸剪下来,送给别人。
”献之回答说:“好。
”郗氏剪下纸来,献之写完字后,郗氏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郗氏屋壁的光荣。
【提纲】五、王献之教子王献之有一个儿子,名叫凝之,字景仁。
凝之曾经向献之请教如何写字。
献之告诉他:“你想要写字,首先要学会拿笔。
”凝之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久而久之,他的字也写好了。
献之看到儿子的字,感叹地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名。
202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30d4f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5.png)
(3)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什__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大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 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 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 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16.学习了《〈世说新语〉二则》后,有一位同学根据
《陈太丘与友期行》给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
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对联联:的陈基元本方要驳求客是义形正式词相严同、内容相对。形 下式联相:同_谢_包_道_括_韫_句_咏_式_雪_(_形_或_神_结_皆_构_备_)__相__同__与__词性相同
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正午时分
守信用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就,副词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
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拉
(4)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2月2022/2/12022/2/12022/2/12/1/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2/12022/2/1February 1,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2/12022/2/12022/2/12022/2/1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76f73a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8.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原创版】目录1.王献之其人及其书法成就2.王献之的逸事3.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4.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的实例分析5.对现代人的启示正文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造诣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
他的书法作品行云流水,气势磅礴,为后人所敬仰。
然而,关于王献之的逸事却鲜为人知。
据说,王献之曾在家中墙壁上练习书法,因过于专注,误将墨汁当作糖水喝了下去,却并未察觉。
此事后来传为佳话,成为书法界的一则趣闻。
此外,王献之还曾在竹林中挥毫泼墨,一时兴起,将竹子当作纸张书写,留下“竹书”的美谈。
这些逸事虽然看似与书法无关,但却展现了王献之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
在古代文学中,文言文是主要的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现代人阅读文言文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障碍。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注音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注音,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发音,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意境。
以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注音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王献之的故事中,有许多古代的地名、人名和词汇,通过注音,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这些词汇的读音,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同时,注音还有助于我们学习古代的语音知识,了解古今语音的演变过程。
对于现代人来说,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的故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书法家的风采,还让我们认识到注音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虽然文言文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但注音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学习文言文注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还可以增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综上所述,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书法家的风采,同时也认识到注音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27b895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7.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王献之逸事王献之,字子猷,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家,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
年轻时,他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
王献之有一次被任命为丞相的助手,负责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份紧急的公文,上面写着:“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灾害,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王献之看到这份公文后,立刻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他首先召集了一群专家,讨论如何应对这场灾害。
专家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王献之觉得他们的建议都不够实际。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灾区考察一番。
王献之来到了灾区,亲眼目睹了灾情的严重程度。
他看到农田被水淹没,房屋被倒塌,人们无家可归,生活陷入了困境。
王献之心生悲痛之情,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他首先组织了一支救援队伍,派遣人员前往灾区救助灾民。
他还调集了大量的物资,为灾区提供了急需的帮助。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套灾后重建的计划,希望能够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
王献之的行动得到了灾民的赞赏和支持。
他们纷纷表示,王献之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他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王献之听到这些话后,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灾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农田重新开垦,房屋重建,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王献之看到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王献之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纷纷称赞他的勇敢和智慧。
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许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王献之的逸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具备勇敢和智慧。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应该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王献之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心系百姓,关注民生。
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王献之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dfe46f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1.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实用版)目录1.王献之的生平简介2.王献之与书法艺术的不解之缘3.王献之的逸事典故4.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5.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版本介绍正文王献之,字子敬,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他自幼秉承家学,书艺精湛,尤擅行书,与父亲王羲之一起被誉为“二王”。
他的书法作品行云流水,潇洒自然,为后人所敬仰。
王献之与书法艺术的不解之缘源于家学传承。
其父王羲之乃书法大家,对王献之的影响颇深。
王献之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习书,勤奋刻苦,书法技艺日益精进。
后来,王献之的书法成就逐渐超越了父亲,被誉为“书圣之子”。
在王献之的逸事典故中,有一则关于他与文言文注音的故事。
相传,王献之曾在一寺庙墙壁上题字,其书法神韵非凡,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然而,由于当时文言文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很多人难以理解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为了传承和弘扬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当时的文人学者便开始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注音,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后人研究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便利。
通过注音,人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王献之的书法特点,更好地领略其书法神韵。
同时,注音也有助于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版本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王献之书法注音》、《王献之行书注音》等。
这些注音版本为后人研究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王献之书法的魅力。
总之,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书圣装睡文言文带拼音
![书圣装睡文言文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e80ee6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书圣装睡文言文带拼音(最新版)目录1.王羲之的简介2.王羲之的书法成就3.“书圣装睡”的故事4.“书圣装睡”文言文及拼音版本5.对现代人的启示正文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汉人,生于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极高,其作品《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于王羲之,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即“书圣装睡”。
据传,王羲之在写字时,常常假装睡着,以观察他人是否会偷走他的笔法。
一天,王羲之在书房里假装睡着,他的儿子王献之悄悄走进来,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的笔迹,然后悄悄离开。
王羲之看到儿子离开后,笑着说:“此子必成大器。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圣装睡”这个故事的文言文版本,以及其拼音版本。
文言文版本如下:“羲之善书,尝佯寐以观人之所为,欲知其意。
一日,献之入书房,见羲之寝,悄然观其笔势。
羲之觉而笑曰:‘此子必成大器。
’”拼音版本如下:“xī zhī shàn shū,jiǎng yá mèng yǐ guān r én zhī suǒ wéi,fù zhī yī.yī rì,xiàn zhī rù shū fáng,jiàn xī zhī jué,qiǎo rán guān qí bǐ shì.xī zhī juéér xiào zhǐ:‘cǐ zǐ b ì chéng dà qì.】“书圣装睡”的故事对现代人仍有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能够成为书法大家,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
【小古文】王献之逸事(教案+课件)配套
![【小古文】王献之逸事(教案+课件)配套](https://img.taocdn.com/s3/m/705761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5.png)
王献之①逸事 《晋书》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 不羁②。……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 从后掣③其笔,不得,叹曰:“此儿
【注释】 ①王献之:晋朝书画家,
王羲之之子。 ②高迈不羁:气度高雅脱俗,
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
不受约束。
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
③掣(chè):拉,牵。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 室,盗物都尽。献之徐④曰: “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 置之。群偷惊走。
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
群偷惊走。 小偷们被吓跑了。
知识链接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
区)。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有“小圣”之称。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并与张芝、钟繇、 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他擅书法多体,主要作品有《鸭头 丸帖》《淳化阁帖》《中秋帖》。
④徐:慢慢地。
理清文意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超然洒脱,不受拘束。 ……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 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书法,王羲之偷偷地从后面拔他的笔, 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不能得到,赞叹说:“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
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 王献之经常在墙上写很大的字,他父亲相当认可儿 子的书法才能,旁观者动辄数以百计。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 王献之夜里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
青毡旧物:后以此典借指士人故家旧物,或传承的事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献之徐曰____慢__慢__地____ (2)此儿后当复有大名____一__定______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6dd591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c.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最新版】
目录
1.王献之的背景介绍
2.王献之逸事的故事内容
3.文言文注音的重要性
4.王献之逸事的文言文注音版本
5.对王献之逸事的评价
正文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因其才情出众,与父亲并称“二王”,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王献之的逸事,有一则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王献之曾在梦中遇见一位神仙,向他传授了书法的秘诀。
醒来后,王献之苦思冥想,终于领悟到了书法的真谛。
从此,他的书法技艺大为提高,名声远扬。
这则故事表现了王献之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尊崇与热爱。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而对文言文进行注音,则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文。
通过注音,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领略古文的韵味。
因此,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注音,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关于王献之逸事的文言文版本中,注音版本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通过注音,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故事中的意境与内涵。
同时,注音版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王献之及其他古代文学家的作品。
总的来说,王献之逸事的故事不仅展示了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敬仰与传承。
东坡逸事文言文拼音版
![东坡逸事文言文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1e221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0.png)
东d ōn ɡ坡p ō逸y ì事sh ì【文w én 言y án 文w én 原yu án 文w én 】 东d ōn ɡ坡p ō为w éi①钱qi án 塘t án ɡ守sh ǒu 时sh í,民m ín 有y ǒu 诉s ù扇sh àn 肆s ì②负f ù债zh ài 二èr 万w àn 者zh ě,逮d ǎi 至zh ì则z é曰yu ē:“天ti ān 久ji ǔ③雨y ǔ且qi ě寒h án,有y ǒu 扇sh àn 莫m ò售sh òu ,非f ēi 不b ù肯k ěn 偿ch án ɡ也y ě。
”公ɡōn ɡ令l ìn ɡ ④以y ǐ扇sh àn 二èr 十sh í来l ái ,就ji ù⑤判p àn 字z ì笔b ǐ随su í意y ì作zu ò⑥行x ín ɡ、草c ǎo 及j í枯k ū木m ù、竹zh ú石sh í以y ǐ付f ù之zh ī。
才c ái 出ch ū门m én ,人r én 竟j ìn ɡ以y ǐ千qi ān 钱qi án 取q ǔ一y ī扇sh àn ,所su ǒ持ch í立l ì尽j ìn 。
遂su ì⑦悉x ī偿ch án ɡ所su ǒ⑧负f ù。
【翻译】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节奏划分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3ec76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e.png)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节奏划分
王献之逸事
《晋书》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译文】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时就有很大名气,超然洒脱,不受拘束。
七八岁时学习书法,王羲之悄悄走到背后去抽他手中毛笔,没能抽掉,赞叹道:“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
献之夜里睡在书斋,家里来了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
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把它留下吧。
”小偷们都被吓跑了。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书法家,“书圣”。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史上,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王之侨献琴小古文拼音版
![王之侨献琴小古文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29fda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2.png)
王之侨献琴小古文拼音版工gōng 之zhī侨qiáo 献xiàn 琴qín工gōng 之zhī侨qiáo 得d e 良liáng 桐tóng 焉yān , 斫zhuó而ér 为wéi 琴qín , 弦xián 而ér 鼓gǔ之zhī , 金jīn 声shēng 而ér 玉yù应yīng 。
自z ì以y ǐ为wéi 天tiān 下xià之zhī美měi 也yě , 献xiàn 之zhī太tài 常cháng 。
使shǐ国guó工gōng 视shì之zhī , 曰yuē :“ 弗f ú古gǔ 。
” 还hái 之zhī。
工gōng 之zhī侨qiáo 以y ǐ归guī , 谋móu 诸zhū漆q ī工gōng , 作zuò断duàn 纹wén 焉yān ; 又yòu 谋móu 诸zhū篆zhuàn 工gōng , 作zuò古gǔ窾kuǎn 焉yān 。
匣xiá而ér 埋mái 诸zhū土t ǔ , 期j ī年nián 出chū之zhī , 抱bào 以y ǐ适shì市shì 。
贵guì人rén 过guò而ér 见jiàn 之zhī , 易y ì之zhī以y ǐ百bǎi 金jīn , 献xiàn 诸zhū朝cháo 。
乐l è官guān 传chuán 视shì , 皆jiē曰yuē:“ 希x ī世shì之zhī珍zhēn 也y ě 。
王子猷逸事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子猷逸事 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72fd91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2.png)
王子猷逸事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子猷逸事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子猷逸事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音版)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9694d480eb6294dd886c89.png)
孙过庭书谱原文(译文)2011-07-03 09:25:14| 分类: 转载|字号 订阅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y ú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 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d ǎi 古,古质而今研。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l í一迁,质文三变,驰鹜w ù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l ù于椎zhu ī轮者乎!(译文:古来善于书法的,汉魏时有钟、张的绝艺,晋末则二王并称精妙。
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y áo 、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都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张死后,只有王氏父子才能继承他们。
(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y áo 、张芝比较:跟钟可以相抗,或许可以超过他。
张芝的草书,和我不相上下,但张芝精熟,临池学书,弄到池水浑是墨黑,假如我对书法用功到这个地步,未必不如他。
”这是他推许张芝、又自以为超越钟繇y áo 的意思。
从王氏父子的专长来观察,虽未尽贯彻前人的规范,但从兼采会通这一点来看,是无愧于书法艺术的。
评论者说:“他们四位大书家,可称古今独绝;但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
”质朴因时代而变化,文采随时尚而转移。
虽然书契的创作,正是为了记录语言,(但由于时代崇尚不同)书风也由醇厚变为浮薄,由质朴变为华采,沿旧推新,那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书法贵在能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又不与弊俗混同,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是君子的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逸事文言文注音
摘要:
一、王献之简介
二、王献之逸事概述
三、王献之逸事具体内容
1.羲之食鹅
2.献之墨池
3.献之题扇
四、王献之逸事的影响与意义
正文: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344 年-386 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王献之、王羲之”。
王献之的书法自成一派,尤以行书、草书见长,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在书法史上,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地位和影响都非常深远。
【王献之逸事概述】
王献之身为东晋书法大家,流传有许多关于他的逸事。
这些逸事不仅表现出王献之的才情与个性,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士人的风雅与品格。
【王献之逸事具体内容】
1.【羲之食鹅】
王献之少年时,曾随父亲王羲之参加宴会。
席间有一道菜是鹅肉,王献之
未曾吃过,觉得非常美味。
他问父亲这是什么肉,王羲之告诉他这是鹅肉。
献之听后,立刻表示要为羲之食鹅。
众人皆笑,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真之语。
然而,王献之却真的开始学习吃鹅肉,以表示对父亲的敬爱。
2.【献之墨池】
王献之练字时,喜欢用一种黑色的墨。
他用的墨多了,竟然将身边的池塘都染成了黑色。
世人称之为“献之墨池”。
3.【献之题扇】
王献之曾在一把扇子上题字。
当他题完字,将扇子递给旁边的人时,那人惊叹不已,连声称赞。
王献之听后,又拿起扇子,在原来的字上又加了几笔,使扇子上的字更加完美。
这把扇子后来成为传世珍品,被称为“献之题扇”。
【王献之逸事的影响与意义】
王献之的逸事不仅表现出他的才情与个性,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士人的风雅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