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da554f6f1aff00bfd51e59.png)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7a59c8b55270722182ef738.png)
目录第一章概述 (2)1.1项目地理位置 (2)1.2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评审报告及设计委托书 (2)1.3采用的规和标准 (2)1.4对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3)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及现状评价 (4)2.1地理位置 (4)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2.3建设条件评价 (5)第三章工程概况 (6)3.1工程地点、围、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6)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3.3项目建设的意义 (6)第四章道路工程设计 (7)4.1设计目标 (7)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7)4.3设计原则和容 (8)4.4道路平面 (9)4.5道路纵断面 (10)4.6道路横断面设计 (10)4.7路面结构设计 (11)4.8路基工程 (11)4.9道路附属工程 (14)第五章排水工程设计 (16)5.1设计原则 (16)5.2道路给水 (16)5.3道路排水.............................................................................................................................. 16 第六章电气工程设计 (17)6.1道路照明工程 (17)6.2强电、弱电管网工程 (17)第七章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评价 (18)7.1环境保护 (18)7.2环境污染分析 (19)7.3环境保护措施 (20)第八章安全预评价、节能减排及节水 (22)8.1安全预评价 (22)8.2节能减排 (23)8.3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 (24)第九章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及招标 (24)9.1项目建设组织 (24)9.2招投标 (24)9.3进度计划安排 (25)第十章设计配合 (25)10.1勘察设计工作安排 (25)10.2后续服务工作 (25)10.3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25)第十一章工程投资概算 (26)11.1编制依据 (26)11.2概算表 (26)第十二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26)第一章概述1.1 项目地理位置拟建的晴隆县2014年碧痕镇政府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区位于晴隆县碧痕镇雷家大田,紧挨着碧痕镇政府。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https://img.taocdn.com/s3/m/9b590e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e.png)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阳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介于北纬27°21ˊ~27 °46ˊ、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陆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某某某,某某某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下辖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东、东南、南、西南、西与水头镇为邻,西北与文成县平和乡接壤,北、东北与瑞安市高楼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80.10平方千米。
1.2工程规模、概况本次设计某某某道路起点西接某某某,道路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88,实施道路全长888m,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9~7.6米,等级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
1.3道路现状现状某某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有大量居民住房及商业用地,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板块沉陷,脱空、开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某某某的镇容镇貌。
因此本次设计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并对沿线附属设施进行补充设计。
现状道路(一)现状道路(二)现状道路(三)现状道路(四)1.4 设计内容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地形图;2、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3、本工程签订的设计合同。
2.2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4)《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2012.09;(15)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版)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总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9571ab6f8c75fbfc77db2a6.png)
中山市xxxxx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3 总体设计3.1 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以人为本,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不良地质、环保景观、少占耕地、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根据《工可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考虑本项目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并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最优路线方案。
(2)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少填少挖,保护沿线耕地、植被等,使公路与自然和谐相溶。
(3)处理好城镇、厂矿企业建设规划、地方道路、广中江高速公路等的关系;充分考虑沿线居民出行方便,综合考虑研究设置平面交叉、港湾式停靠站的位置、拟建规模和设计型式。
(4)路基设计贯彻“低填、浅挖、缓边坡”的原则。
本合同段实行“低路堤”的设计原则,减少填方和占地,有利于软基处理,边坡防护以植物防护为主。
(5)重视工程安全性设计,运用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的理念,对线形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外业验收后通过调整曲线半径配置、平均纵坡、改善偏角和视距等措施,提高了路线平纵指标,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充分体现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并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工程本体结构和用路者运营的安全。
(6)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执行条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
(7)认真研究和执行历次审查会议纪要精神,设计方案充分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综合考虑和协调各方面因素,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3.2 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的衔接方案项目起点位于新丰北路北端平交口格兰仕研发中心附近,为原工可报告终点,该点顺接现状新丰北路平交口。
项目终点位于圾垃处理场大门交叉口,为原工可报告起点。
本项目为中山市北二环公路在黄圃镇境内的一段,起终点均以其后建成的北二环前后段落顺接,起终点位置唯一。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d57061da32d7375a41780a7.png)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概述1.1设计依据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区,位于XX县XX乡XX村,分布在泽桑公路(省道306)两旁,东距XX县城14公里,西距XX镇约10公里,交通便利。
拟建园区内现有的华新水泥厂,是山南地区最大的水泥厂,预计年产水泥30万吨,现有职工200余人。
XX村现有常住人口641人,村内有简易砂土路和水、电设施。
根据XX镇2003-2020年总体规划,XX镇东部鲁琼将发展成为以二类、三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山南建材工业区距离鲁琼工业区东仅4、5公里,可分流鲁琼工业区的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作为鲁琼工业区的后备发展用地。
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山南地区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在稳定发展农牧业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化进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山南地区的产业现状和资源特点,山南地区可发展四大产业链以拉动经济全面发展,建材建筑业是四大产业之一。
山南地区建材工业园具有紧邻中心城镇、砂石、石灰矿等建材资源丰富的特点,符合XX城镇发展工业的方向,在此发展建材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也可以带动XX县的经济发展。
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道路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由山南地区XX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1月委托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
设计依据《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总体规划》中道路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等内容,结合XX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要求进行。
1.2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1.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1.2.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911.2.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5《道路交通标志和线路》GB5768—19991.2.6《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1.2.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2.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2.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11-861.2.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2.13《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建设司颁发)二、工程概况2.1道路现状目前,拟建工业园区有一条宽7.0m的过境道路-泽桑公路(省道306),村内现有3条自然土路连接泽桑公路(省道306)和村民点,“纵三路”已修建了宽7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连接水泥厂和泽桑公路(省道306)。
某道路改造工程完整的初步设计说明书
![某道路改造工程完整的初步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5b366f8f61fb7360b4c6584.png)
第一章 概述........................................................................................................3 1.1 工程概述......................................................................................................3 1.2 设计依据和规范 ..........................................................................................3 1.3 工程区位......................................................................................................3 1.4 设计范围及内容 ..........................................................................................4 1.4 工程设计标准 ..............................................................................................4
—1—
衢州市城建设计有限公司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3 7.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13 7.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 13
(建筑工程设计)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建筑工程设计)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16775ab647d27284a73516a.png)
总说明书一、概述金梅路、江汽大道位于合肥市北部组团内,为联系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的重要通道,目前双凤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岗集镇发展相对滞后,本项目的建设将为促进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实现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功能互补,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带动沿线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金梅路、江汽大道老路路基宽约41米,位于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目前老路路面破损严重,车辆通行困难;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环保措施缺失,仅一级水源地设置有标识牌,道路雨水未经处理直排至临近沟渠,对大房郢水库水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完善水源保护区环保措施,同时为改善岗集镇、双凤工业区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本项目改建迫在眉睫。
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位于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境内,起点位于蒙城北路,终点位于老合淮路处,路线长度约9.0公里(其中岗集镇金岗大道至合淮路段约655米直接利用,仅完善现状交通设施;不含老年河桥200米)。
1、设计依据1.1 相关文函(1)、立项文件(2)、《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3)、《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2007年8月(4)、《长丰县岗集镇新城区片区及卧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3月,《长丰县岗集镇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年)(5)、《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专家组意见(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1.2 采用规范(1)、道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 F20-201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2)、排水工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棍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合肥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座技术导则》(3)、桥梁工程:《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范》(CJJ74-9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照明工程:《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09)(5)、交通工程:《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道路交通信号灯》及其第一号修改单(GB 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机动车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GA 29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A/T 491-2004)《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 493-200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 651-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 652-2006) 《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870-2010)《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0)《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2009)(6)、绿化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75-97)《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100号)《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2007)《园林植物栽在技术规程》(DBJ08-54-96)《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合肥市行道树施工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以及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DL-0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DL-0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dfef72b2af90242a895e5f3.png)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2)海南亿兴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给我公司的有关文件及意见;3)《海南文昌滨海旅游经济产业规划》;4)《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控制性详细规划》;5)《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地质、水文等勘察成果;6)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区域潮水位等相关资料;7)《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钻石大道第三标段变更设计施工图》;8)我公司收集的与工程相关的其他资料。
2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2.1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结构计算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00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混凝土路面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446-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2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行车速度: 40km/h;路面类型:推荐方案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方案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15年;3工程概况3.1工程范围及规模宝陵大道南路工程道路基本为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全长1.24公里,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24米,断面布置为“4m(绿化带及人行道)+16m(行车道) +4m(绿化带及人行道)=24m”,双向四车道。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b05f74fe45c3b3567ec8b6a.png)
1设计说明书 (2)1.1道路地理位置图 (2)1.2概述 (3)1.2.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3)1.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4)1.3.1道路现状评价 (4)由于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道路现状地质条件比较好。
(4)1.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4)1.3.3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4)2工程地质条件 (4)3.1工程地点、范围、规模、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6)3.2规划简况 (6)3.3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6)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的普通汽车计。
普通汽车车种换算系数为1.50,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da*k*δ。
Nda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k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δ为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车速为3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一级,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为30年。
(6)3.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7)与滨江大道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已在其它道路施工图中处理完好,本次设计不再叙述。
与改移道路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7)3.6工程设计 (7)3.6.3.4超高及加宽的设置 (9)4路基、路面设计 (10)4.1路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由于路基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本次设计路基部分仅提供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cd2e71a98271fe910ef9e4.png)
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区位条件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
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
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
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
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
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
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f58a6ff705cc17552709b1.png)
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区位条件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
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
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
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
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
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
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23c77fd19e8b8f67c1cb9d4.png)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一、道路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
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二、概述2.1 编制过程(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
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
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设计招标文件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 现状评价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四里河畔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四里河畔在建小区以南部分为省科委建筑,暂未拆迁。
起点xx路现状为施工便道道路西侧在建地下室工程现状拆迁施工区3.2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8.27~19.47米,最大高差为1.2米。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波状平原,微地貌为凹凸间地。
3.3 工程地质路线区域出露地层为:填土(上部含有砼和三合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全新统(Q4)和更新统(Q3)冲洪积层,主要为褐~褐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态,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的一套紫红色泥质砂岩(区域地质资料得到),该层埋深较深,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出露。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试验,将线路经过场地公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地层叙述如下:①层填土(Q4p d):层厚1.1~2.9m。
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部含有少量淤泥。
本层广泛分布于路线经过地区。
②层粘土(Q3a l+p l):揭露层厚4.0~6.9m,层顶埋深1.1~2.9m,层顶高程15.82~17.69m。
褐~黄褐色,稍湿,呈硬塑状,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富集,刀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压缩性低等,本层全场分布,该层未揭穿。
各土层容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3.4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类型为埋藏于①层杂填土内的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周边水塘渗入补给。
场地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位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初见水位一般为1.5~3.5m,地下水变化幅度在2. 0米左右,水量一般。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塘渗入,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地下径流。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5~3.1m,地下水位高程约为15.7~17.6m。
3.5 土石工程分级①填土:容许承载力[fao]为80kPa,松散~稍密,含较多杂物,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上部含有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不含有淤泥),土质不均匀,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局部埋深较深、厚度较大,不能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
②层粘土:容许承载力[fao]为260kPa,硬塑,局部硬可塑,稍湿,干强度高,韧性好,压缩性中低等,工程特性较好,路基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并建议充分利用该层。
四、道路工程设计4.1 项目概况本此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红线宽15米,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道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格局,在完善交通功能的同时,个性鲜明的道路景观可以使来访者增强对城市的印象。
本项目道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对于区域内的沟通联系起重要作用。
4.2 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xx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4.3 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4.3.1 设计原则xx路根据建设方提供路网确定。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纵断面设计应参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
道路同时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横断面设计应考虑未来将以汽车交通为主,特别是小汽车进入家庭,该区域车流量不可忽视;设计9.5米宽的车行道,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地达到改善交通之目的。
4.3.2 平面设计xx路始于xx路,终于四河路,全长499.8米,中心线根据建设方提供规划条件布设。
道路起点位于xx路与xx路交口,向南至规划四河路。
与xx路交口:由于由于受四里河畔小区红线限制,且xx路道路等级较低,本次设计xx路方向不进行扩大处理,将xx路与xx路交叉口设计为“右进右出”形式。
与四河路交口:由于xx路与四河路道路等级均比较低,本次设计xx路与四河路交叉口不进行扩大处理。
本次设计道口的位置及宽度暂按照四里河畔小区设计纸进行预留,远期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自行增加。
xx路与xx路交口不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右进右出形式的平面交叉,xx路与四河路交口使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
由于两侧用地限制,并考虑相交道路等级较低,沿线各交口均不进行拓宽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的出行,全线均进行无障碍及盲道设计。
无障碍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
盲道宽度为50厘米。
4.3.3 纵断面设计本次按照设计时速30km/h标准设计,为减少工程造价,最大限度降低道路设计高程。
并结合沿线同步设计道路标高,在符合规范的要求下进行适当优化,其设计控制点主要有:起点处现状xx 路高程; 满足道路排水要求; 沿线道口高程; 四河路设计高程。
xx 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4.3.4 横断面设计 1.交通量发展预测根据该路的路网位置,规划道路等级等,结合该路的现状交通流量及交通组成,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路的交通量进行了分析,预测该路2015年建成的交通量,以及其后若干年的交通量发展。
由历年的统计资料看,影响交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车辆拥有量,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与交通量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
根据上述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预测将来交通量的增长情况:2015年至202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0年至2025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5年至203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030年以后,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
本设计根据xx 路在路网中的位置,并考虑道路建成后的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等,预测该路建成后的交通量及若干年后的交通量发展如下表:2014年xx 路建成后路段高峰小时预测交通量(辆/小时、双向)对于多车道城市道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的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峰方向所占的比例,即不均匀系数,一般取0.55。
xx 路为支路,设计年限为10年,则其设计小时交通量为430pcu/h 。
2车道数分析 2.1非机动车道数分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取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没有分隔设施时,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900辆/(小时)。
现对各条道路非机动车道数分析如下:xx 路:非机动车道数n=(400/900)=0.44个(单向)取整为1个,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不设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单向不宜小于1.5m 。
2.2路段通行能力本设计中路段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参考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计算资料》以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相关成熟研究成果,并结合了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类似工程的经验。
城市道路属间断性交通流道路,主线交通受干扰的因素较多。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主要受道路等级、车道数、自行车影响、车道宽度和交叉口控制类型及间距等因素影响,即:N=n ×g ×k ×δ×η×f 其中:N :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辆/小时) n :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如下表:道路可能通行能力表g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为0.8; k :车道数折减系数如下表:道路车道数修正系数表η:车道宽度影响系数如下表:道路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表δ:交叉口影响折减系数,主要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以及交叉口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