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浆液起泡原因和应对措施
关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
关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脱硫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用于烟气脱硫的设备。
在脱硫吸收塔中,烟气被喷射进入塔内,与喷射进来的浆液进行接触和反应,从而实现一氧化硫的吸收。
然而,在脱硫吸收塔中,浆液起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降低脱硫效率,增加能耗和操作成本。
因此,对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浆液起泡主要是由于气体在液体中的聚集和聚泡所导致。
浆液起泡的原因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在物理方面,气体聚集主要受到塔内气体分布不均匀、气液接触面积小、气泡上升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
在化学方面,浆液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和溶解性有机物也会促使气体聚泡。
因此,解决起泡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浆液起泡现象对脱硫装置的性能和运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当浆液大量起泡时,会导致塔内气液流动不稳定,降低了气液接触效率,使脱硫效果下降。
另外,起泡还会导致塔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脱硫塔爆炸的危险。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
减少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优化浆液组成:通过调节浆液的组成来减少其表面张力和泡沫抑制剂的使用量。
一方面,可以减少浆液中的氨、NaOH等化学品的加入量,以降低其对塔内气体的溶解程度。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合适的泡沫抑制剂,将其加入到浆液中,来抑制气泡的聚集和聚泡。
2.改良脱硫塔内部设计:通过改变脱硫吸收塔的内部结构和流动条件,来减少气体聚集和气液接触面积小的问题。
对于气体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用合理的气体分布装置,使气流均匀地从塔底进入,提高气体分布均匀性。
对于气液接触面积小的情况,可以采用填料或增加塔内出泡板等措施,增加气液接触的表面积,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浆液起泡。
3.控制运行参数:通过合理调节脱硫吸收塔的运行参数,来减少浆液起泡。
例如,可以调节进塔气体的流量和温度,控制浆液的流动速度和粘度,来减少气体聚集和气液接触面积小的问题。
总之,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优化浆液组成、改良脱硫塔内部设计和控制运行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浆液起泡,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能耗和操作成本。
某电厂湿法脱硫浆液严重起泡现象分析
某电厂湿法脱硫浆液严重起泡现象分析发布时间:2022-10-09T06:51:01.71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1期作者:荆剑锋,刘建青[导读]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技术较为成熟,能够实现锅炉烟气的超低排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现象十分普遍,其影响因素多且复杂,一直影响着吸收塔安全平稳运行和环保达标排放。
本文重点分荆剑锋,刘建青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辽阳 111003)摘要: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技术较为成熟,能够实现锅炉烟气的超低排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现象十分普遍,其影响因素多且复杂,一直影响着吸收塔安全平稳运行和环保达标排放。
本文重点分析了某电厂吸收塔浆液严重起泡溢流的原因和应对措施,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总结分析,归纳出浆液起泡溢流的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湿法脱硫;浆液起泡;原因;措施1.概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作机理是锅炉烟气经过脱销、除尘后进入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流动,石灰石浆液通过喷淋层向下喷洒,气液相遇反应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主要成分亚硫酸钙,最后经过氧化风强制氧化生产硫酸钙,浓度达到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结晶体即副产品石膏。
但运行中,普遍存在结结垢、腐蚀、堵塞、磨损、浆液起泡溢流和石膏产品不合格等问题,严重时将影响电厂的安全、环保和经济运行。
本文通过实际案列,重点分析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2.浆液起泡原因分析浆液起泡是湿法脱硫的常见问题,在湿法脱硫吸收塔中,气体和浆液充分接触,形成产大量泡沫,由于密度差的作用,气泡上浮至浆液表面,在浆液表面聚集,形成稳定泡沫[1]。
浆液中混入的发泡物质能够增强气泡表面薄膜的力学强度、抗张力度、泡沫的稳定性[2]。
当脱硫吸收塔内具备了起泡的三个条件,即浆液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浆液中存在大量气体和外部机械扰动时,浆液起泡溢流现象会更加频繁和严重[3]。
湿法脱硫吸收塔起泡异常分析与预防措施
湿法脱硫吸收塔起泡异常分析与预防措施摘要:湿法脱硫系统吸收塔起泡是许多厂出现过的现象,起泡严重时还会由溢流管流出。
流出的浆液一般带有浓黑的泡沫。
当吸收塔出现泡沫时,会引起虚假液位且起泡严重时将直接影响吸收塔的脱硫效率及脱硫石膏的品质。
关键词:吸收塔;起泡;虚假液位;脱硫效率引言某电厂一期两台2×660MW超临界机组的烟气脱硫系统采用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芬电气工程公司合作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二台机组安装二套脱硫装置,每套处理烟气量为2208636Nm3/h,一期二台机组分别公用一套石灰石制浆系统和一套石膏脱水系统。
FGD系统由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公用系统、排空系统及废水处理系统七个系统组成。
烟气脱硫效率95%以上。
脱硫装置投产后,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吸收塔内未发生液位显示不正常,或者吸收塔发生溢流现象,自从2014年11份以后,#2吸收塔石膏品质下降,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溢流起泡的现象。
1、异常描述在FGD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吸收塔液位从盘面显示正常,吸收塔却发生溢流现象,由于吸收塔液位是根据安装在吸收塔底部的压差变送器测量得来的差值与吸收塔内浆液的密度计算得来,并不是吸收塔的真实液位,真实液位由于泡沫引起的“虚假液位”远高于其测量显示的值,在加上吸收塔底部三台浆液循环泵不断的循环对吸收塔形成的脉冲扰动,以及搅拌器,不断鼓入的氧化空气,浆液经过除雾器的的喷淋现象等因素综合影响,从而引起吸收塔液位波动,对实际液位的控制难以把握,在虚假液位严重时,吸收塔将出现溢流及起泡的现象。
2、异常原因分析(1)烟气除尘效果对吸收塔的影响当电除尘高频柜频繁故障。
烟尘中粉尘含量过大时,将致使吸收塔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盐类等:如:Al、Mg、Na等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的惰性物质。
它们会附着在气泡的表面从而形成气泡膜,增加泡沫的机械强度,提高泡沫的稳定性,这将会给吸收塔带来很大的危害;1)泡沫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影响石灰石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脱硫的效率;2)氧化空气鼓入的气泡和循环浆液泵喷淋下的液滴一旦和重金属的离子接触将会使泡沫在浆液表面形成一层张力,这也是常规液位计不能测量吸收塔的正常值,产生“虚假液位”的原因。
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原因分析与预防
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原因分析与预防摘要: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问题会对燃煤电厂生产系统的脱硫效率和石膏品质产生一定影响,也不利于燃煤电厂的安全生产。
基于此,本文分析燃煤电厂的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情况,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预防措施,为保持燃煤电厂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原因与预防引言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燃煤电厂中,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异常现象,对脱硫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都有一定不良影响。
不仅会造成脱硫效率下降,还会造成烟道入口结构被腐蚀。
找到浆液起泡的原因并加以预防,有利于燃煤电厂文明生产,提高脱硫效率,提升石膏品质,对促进燃煤电厂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工艺燃煤电厂一般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该工艺通常以石灰石浆液作为脱硫吸收剂。
原烟气进入脱硫系统后,通过GGH烟气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吸收塔。
在吸收塔内,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的CaCO3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水石膏,SO2被脱除。
脱硫后的烟气经除雾器去除所携带液滴后排出吸收塔进入GGH,经GGH换热升温后从烟囱排出,其脱硫副产品石膏可用于生产建材产品和水泥缓凝剂等。
二、燃煤电厂脱硫浆液起泡的影响1.当吸收塔内泡沫过多造成溢流时,吸收塔前后设备及管道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若长时间存在于腐蚀环境中,会导致管道破损引起烟气泄露,并造成吸收塔前后连接设备的损坏,使脱硫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如溢流浆液通过烟气入口倒灌进入GGH,会导致GGH无法进行正常的烟气换热,严重时会堵塞GGH,增加引风机的工作负荷,导致锅炉无法维持炉膛负压。
2.随着吸收塔内泡沫的不断积累,泡沫层的厚度越来越高,形成“虚假液位”使浆液溢流,造成吸收塔实际液位过低,脱硫氧化反应不足,亚硫酸盐浓度升高的现象,使吸收塔浆液质量大大下降,影响石膏品质。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与诊断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与诊断摘要: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燃煤电厂用于控制SO2排放限值的主要脱硫工艺,因其具有脱硫效率高、工艺成熟、能耗低、可调节性强的技术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脱硫系统的长期运行,脱硫吸收塔内浆液品质会发生恶化,从而导致浆液起泡溢流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脱硫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1 引言浆液起泡对脱硫吸收塔系统带来的危害有:1)浆液起泡溢流,吸收塔液位被迫降低,造成脱硫反应氧化不足,浆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升高,危害浆液品质,影响石膏结晶;2)影响石膏排出泵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引起泵的损坏,同时提高了浆液密度,使液位上涨;3)溢流浆液进入烟道中,浆液中随溶液渗入防腐内衬及其毛细孔内的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析出并结晶,体积膨胀,导致严重的剥离损坏;4)随着吸收塔内泡沫的累积,泡沫层高度越来越高,易造成“虚假液位”,严重影响脱硫效率;5)泡沫溢流至增压风机出口,冲击风机叶片,使得风机因叶片磨损或断裂而停运。
此外,在装有GGH系统时,溢流浆液通过烟气入口进入GGH,引起GGH堵塞,影响GGH换热效果,引起引风机和增压风机电流升高,为了维持锅炉炉膛负压,被迫降低负荷;6)泡沫浆液溢流至吸收塔外部,造成机组设备运行环境以及厂区环境恶化。
因此,对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的准确分析与诊断尤为重要。
2 浆液起泡机理泡沫是气相分散在液相中形成的多孔膜状多分散体系。
通常,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泡沫体系在力学上平衡,虽然能够保持稳定存在,环境一旦细微变化,就可能失稳破碎。
因此,泡沫体系属于假稳状态。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中,气体和浆液充分接触,形成产大量泡沫,由于密度差的作用,气泡上浮至浆液表面,在浆液表面聚集,形成稳定泡沫。
这些泡沫能较稳定存在的原因有:存在一些表面活性分子,降低了液体表面张力;一些不溶性固体物质附着在液膜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液膜的黏度和机械强度。
浅析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析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摘要: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脱硫工艺水质、入炉煤煤质、粉煤灰成分、锅炉燃烧工况、石灰石粉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脱硫吸收塔内部形成大量黑色粘性泡沫,严重时会从吸收塔溢流管道或吸收塔排气孔溢流。
浆液起泡,浆液品质恶化,影响脱硫效率,且对设备及生产现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本文通过从多方面分析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提出解决吸收塔浆液溢流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处理措施1、引言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对环境投入力度的加大,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已纳入地方政府监管,同时未达标排放环保事件已纳入到企业考核中。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对脱硫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越来越严格。
然而,燃煤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问题却成为其安全运行的棘手问题,浆液起泡往往会造成虚假液位、吸收塔溢流、污染环境、增加耗能、泵的汽蚀等问题,造成整个机组的稳定行变差,而浆液起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浆液起泡往往伴随着吸收塔溢流,造成脱硫系统安全可靠性降低,但目前浆液起泡溢流仍缺乏一定的分析和监测手段。
2、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原因脱硫烟气中含有不溶性气体,在烟气与浆液充分接触的过程中,这些不溶性气体被浆液包围,烟气和浆液形成的气一液界面,在巨大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气泡,大量气泡在气一液密度差的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浆液池表面,形成一层泡沫,泡沫一般为浓黑色。
具体引起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归纳如下:2.1、浆液中有机物或重金属含量增加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投油、燃烧不充分,飞灰中含有碳颗粒或者焦油等未燃尽颗粒物。
烟气带着含有大量碳颗粒或者焦油等未燃尽颗粒物的飞灰进入吸收塔中,使吸收塔浆液中的有机物含量或重金属离子增加,发生皂化反应,在浆液表面产生一种油膜。
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原因分析与处理
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原因分析与处理摘要:针对潮州某发电公司1000MW直流炉烟气脱硫系统出现严重浆液溢流、起泡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及危害及原因。
结果表明:锅炉掺烧的中间灰未充分燃烧,飞灰中含碳物质及重金属在吸收塔浆液中富集引起,是引发浆液起泡的主要原因。
通过改进锅炉运行工况、上煤方式、添加消泡剂以及吸收塔浆液置换后,锅炉飞灰含碳量降至 5%以下,循环泵电流恢复正常水平,脱硫效率从 96.6%提升至 98.9%,脱硫效果恢复至正常水平。
关键词:吸收塔;脱硫效率;发黑起泡1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原理和工艺流程锅炉来的全部烟气先进电除尘器除去大量烟尘后出来的原烟气经引风机、增压风机升压后进入吸收塔,而石灰石浆液则从吸收塔底部的浆液循环泵泵入安装在塔顶部的喷嘴中喷出,上升的烟气与沿喷雾塔下落的石灰石浆液接触。
烟气中的SO 2溶入水溶液中,并被其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从而使烟气中的硫脱除。
烟气经循环石灰石稀浆的洗涤,可将烟气中96%以上的硫脱除。
同时还能将烟气中近100%的HCl除去。
而石灰石浆液中的碳酸钙则与二氧化硫和氧(氧化风机提供的氧)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石膏,部分石灰石浆液和石膏浆液被收集在吸收塔底部,并再次被浆液循环泵循环至喷淋层,循环喷淋浆液不仅用于吸收烟气中的SO2同时还用来冷却烟气。
在烟气离开吸收塔前,通过吸收塔顶部的除雾器,从饱和烟气中脱除携带的水滴,最终烟气经吸收塔顶部出口排出,经过净烟道进入烟囱后排放至大气。
而多余的石膏则在吸收塔底部溶液中析出。
石膏浆液由吸收塔石膏排出泵抽出,经旋流器分离、脱水皮带脱水后进入石膏库,然后再通过石膏车运走。
2脱硫浆液起泡的影响2.1浆液溢流危及锅炉安全运行当脱硫浆液起泡时,吸收塔真实液位高于差压式液位计显示液位,此时脱硫浆液伴随大量泡沫从吸收塔溢流口不停溢出,同时吸收塔密度计也失准。
若操作人员发现不及时,没有采取得当措施控制吸收塔液位,此时有浆液倒灌到进口烟道和增压风机的风险,严重时将造成锅炉紧急停炉和设备损坏的风险。
脱硫塔起泡原因分析及相应处理意见
一、现象描述:烟气洁净车间4#塔经常性溢流,出现吸收塔“中毒”现象,从地沟中冒出大量泡沫,造成浆液波动较大,影响脱硫效率,原先溢流时车间通过加入消泡剂进行消除,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极不方便,几乎每个班次都要进行消泡,持续影响脱硫效率,溢流起泡现场如下:二、问题提出:能否找出该塔经常性溢流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问题提出后我们对4#塔展开了调查,从整个脱硫系统着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锅炉燃烧初始阶段:锅炉燃烧阶段和其他锅炉燃烧所用原料一样,工艺条件及参数控制没有大的波动,运行没有出现问题,综合分析来看锅炉燃烧过程问题不大2.除尘阶段:前期对烟道除尘进行了排查,除尘所用布袋没有破损,对除尘出口处的烟气进行采样测量烟尘含量为102g/Nm3含量稍微偏大,但在可控范围之内,其他烟道除尘设备正常3.对4#塔本身进行分析,跟踪浆液本身性质其中PH稳定在5.2-5.5之间,密度稳定在1.08-1.10g/L之间,温度正常没有波动。
取溢流泡沫、烟灰、脱硫石膏表层物质、脱硫石膏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如下:1).脱硫石膏表层物质40倍晶体显微形貌100倍晶体显微形貌2).粉煤灰40倍晶体显微形貌100倍晶体显微形貌3).溢流泡沫40倍晶体显微形貌100倍晶体显微形貌4).脱硫石膏40倍晶体显微形貌100倍晶体显微形貌结果分析:1.以上为脱硫石膏表层物质、粉煤灰、溢流泡沫的显微结构分析和烘干颜色对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脱硫石膏表层发黑物质烘干以后颜色和脱硫石膏相差无几,并且从显微结构来看其晶体较为细小,属于析晶时不完全产物,属于脱硫石膏晶体未生长完全时的状态,所含灰分及其他杂物较少。
2.溢流泡沫烘干以后颜色较黑且有孔状结构,从显微结构分析其应该是粉煤灰居多,脱硫石膏较少,此外还含有一定的有机物。
3.用三氯甲烷萃取浆液中有机物,在萃取过程中,只能用脱硫塔中上层层清液,不然三氯甲烷和泥浆在下层混在一起萃取不出。
三氯甲烷在下层,浆液在上层,在萃取过程中发现下层三氯甲烷中有油状膜层出现,说明浆液中存在油状有机物,萃取结果如下:分析所反馈结果为浆液中没有有机物,原因可能如下:1.浆液中的有机成分用三氯甲烷萃取不出导致结果检测不到;2.采样时为塔体底部浆液,塔内的有机成分悬浮在浆液表面导致底部有机成分较少。
1000MW机组湿法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000MW机组湿法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吸收塔浆液起泡是湿法脱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某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FGD型吸收塔运行情况,介绍了浆液起泡的根本原因和预控措施,为同类型燃煤电厂的吸收塔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湿法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控制措施;1.引言2015年三部委联合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FGD)是我国的燃煤电厂采用较多的脱硫工艺,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起泡溢流的现象,起泡会造成虚假液位、吸收塔溢流、排烟温度下降、烟气换热器堵塞、环境污染、浆液循环泵汽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引风机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起泡过程是脱硫系统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
某厂#1、2锅炉型号为DG3060/27.46-π1型,为东方锅炉厂制造的超超临界直流炉,吸收塔采用石灰石浆液作为吸收剂,煤种收到基硫份小于1.2%,出口二氧化硫浓度不超过35mg/m3,脱硫效率≥98.9%,钙硫比不大于1.03,每台机组最大负荷下脱硫石膏产量不超过20t/h,石膏纯度90%~95%。
2.泡沫的形成机制泡沫是气泡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吸收塔浆液中的气体与浆液连续充分地接触时,由于气体是分散相,浆液是分散介质,当不溶性气体被液体包围就会形成一种极薄的吸附膜,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膜收缩为球状形成泡沫。
气体与浆液的密度相差很大,所以在浆液中泡沫很快上升到浆液表面,当大量的气泡聚集在表面时,就形成了泡沫层。
一般来说,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液体中的泡沫由于重力作用能够自动逸出。
研究表明,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表面张力、溶液表面黏度、液膜弹性、气体的扩散、液膜表面电荷、溶液中杂质分子结构等。
脱硫塔浆液起泡的危害,原因及消泡方法
工艺与设备化 工 设 计 通 讯Technology and Equip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41·第46卷第10期2020年10月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是目前电厂中技术相对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方法,被广泛应用于1 000MW 燃煤发电机组。
随着全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不断地提高了大气排放标准,伴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实施的不断深入,脱硫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变得尤为重要,所以脱硫系统后续的发展方向必将沿着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吸收塔浆液起泡往往会伴随着吸收塔溢流,造成吸收塔液位异常、环境污染及设备腐蚀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脱硫系统中吸收塔产生泡沫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及解决方法。
1 泡沫生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泡沫是气泡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彼此之间以液膜隔离的多孔膜状多分散体系。
正常情况下泡沫生成非常容易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个是浆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者类似活性剂的成分,而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中通常被用作起泡剂,因此,当浆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类似活性剂的成分,活性剂处于气体、液体分界面,通入空气后,气泡受到浮力影响,浮出水面后形成气泡。
控制气体的进入不能可减少或消除气泡的产生,其原因是由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原理。
吸收塔中,吸收浆液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烟气中的SO 2和浆液中的CaCO 3在氧化空气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二水石膏,其反应如式(1)所示,二氧化硫被脱除,二水石膏经脱水装置后回收。
因此受反应机理的影响,吸收塔内要吹入足量的氧化空气以保证脱硫系统的有效运行,空气的吹入导致了溶液气泡,此为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是机械搅动导致的气泡生成,吸收塔中部分旋转部件搅动浆液以及循环泵作用下的浆液均较容易产生气泡。
2CaCO 3+H 2O+2SO 2=2CaSO 3·1/2H 2O+2CO 2 2CaSO 3·1/2H 2O+O 2+3H 2O=2CaSO 4·2H 2O (1)研究表明,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表面张力、溶液表面黏度、溶液泡沫双气-液界面结构液膜弹性、气体通过双气-液界面结构液膜的扩散、双气-液界面结构表面电荷的影响、溶液中杂质分子结构的影响等。
湿法脱硫系统中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办法
的含量就会超标 , 使浆 液品质恶化 , 加剧起泡 的现象 。 相反的 , 当 使用 的煤种含硫量大大低于设计煤种含硫量 时,则会有大量多 余 空气形成气泡从氧化 区上升到浆液表面 , 造成浆液虚假液位 ,
甚 至导 致 吸 收塔 溢 流 。
1 . 2 液 态影 响 因素
注意到的是 , 加入消泡剂只是暂缓浆液起泡现象 , 并不能从根本 解决起泡问题 , 在停止使用消泡剂后 , 起泡溢流现象可能会再次 出现 。同时 , 加入 的消泡剂的剂量也应严格控制 , 否则会使浆液
泡现象。
1 . 3 固 态影 响 因素
浆 液 品 质 的 固 态 影 响 因 素 主要 是 脱 硫 系 统 中 的 石 灰 石 方
面。 石灰石遇稀醋酸 、 稀盐酸 、 稀硝酸会发生泡沸 , 高温条件下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严重 时, 如果脱硫控制系统未及时监测 到并采取有效措施 , 吸收 解为 C a O和 C O 。石灰石 中含有 Mg O, 假 如 Mg O含量超标不仅
吸收塔浆液有机物含量的不断增加 , 引起皂化反应 , 使浆液 的表 必要的措施 应对 。 可按 照规程加大排放脱硫废水 , 降低 吸收塔浆 液 中重 金属 、 c l 一 、 有 机物 、 悬浮物及 其他 各种杂 质含量 , 避 免 因 面形成油膜 。 而如果锅炉后 部除尘器运行不好 , 使得 大量含有惰
浆 液品质 的气态影 响 因素主要是 锅炉娴 气和 氧化风 两方 风量可以尽 可能避免浆液起泡现象 。 面, 他们都是 对吸收塔浆液所产生泡沫的重要影响因素。
1 ) 锅 炉 烟 气 。锅 炉 在 运行 过程 中投 油 、 燃烧 不充 分 情 况 时 , 会 有 部 分 含 未 燃 尽 碳 颗 粒 或 焦 油 等 随烟 气 进 入 吸 收 塔 内 。 随着
脱硫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5 )石灰 石 及吸 收塔 补充用 水质 量不 达标 。石
灰石中含有 Mg O , 而 Mg O在遇到 s O j 时会产生
大量 泡沫 ,常用 作泡 沫灭火器 的原 料 ,因此必 须控 制石 灰石 中 Mg O 的含量 。补 充用水必 须定 期处理 、
H: 二 P,P g
脱硫装置的烟气系统、吸收系统原采用 “ 一塔
一
炉 ” 的单 元控 制 ,后 为适 应市 场煤 种要 求并 保证
式中: H 为 吸 收塔 内浆液液 位 ;
脱 硫 效果 ,经 过相 关 计 算 ,对 其 进 行 了增 容 改 造 , 改 造为 “ 一 炉两塔 ” 的单元 制配置 。
泡溢 流 。
确认起泡是溢流的直接原 因后 ,即可全面分析 起 泡的成 因。所谓 浆液起 泡 ,即在 浆液 与烟气 充分
接触时, 烟气 中的不溶性 气体 被液体 包 围 , 形成 气一
起 泡越 严重 ,则 “ 虚假 液位 ”越 严重 ,溢 流 的
液 界面 ,在表 面 张力 的作用 下收 缩成大 量小球 状气 泡 。气 泡在 密度差 的作 用下升 至液 面 ,大量气 泡上
定 期监测 、定 期排放 ,尤 其是循环 回收水必 须严格 化 验 ,以防止重 金属循环 聚集 。
[ 关键 词 ] 浆 液起 泡 ;浆 液溢 流 ;脱硫 ;原 因分析
1 设备概述
大 唐 桂 冠合 山发 电有 限公 司 l ,2号机 组 容 量 均为 3 3 0 MW ,烟 气脱 硫设 备 采用 美 国 巴威 公 司 的
2 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
分 析浆 液起 泡溢 流 的原 因时 ,首先 要 明确 浆液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在使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进行脱硫的过程中,其吸收塔的液位情况无异常但是会出现浆液溢出的情况,脱硫塔浆液池浆液溢流严重危及整个湿法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样的情况在取消脱硫旁路的机组上较为常见。
为此本文将对其现象及具体机理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旨在研究出化解脱硫旁路烟道的后起泡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燃煤发电机;脱硫塔;浆液气泡问题;应对措施1.吸收塔起泡现象及其危害1.1出现虚假液位在湿法脱硫系统当中吸收塔是较为核心的装置,而吸收塔当中出现起泡现象,最为明显的辨别方式则是其液位显示没有异常但是在管处却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外渗情况。
对吸收塔液位的测量大多数时间是根据压差液位计读数所完成的,其具体公式为:上式当中H代表吸收塔液位,H0代表变送器与塔底之间的距离,P1代表变送器的测量数值,p1代表浆液的密度情况。
由此能够发现在出现起泡的情况时变送器的测量位置处于起泡位置的下方,因此可能导致出现虚假液位的情况[1]。
1.2塔内浆液溢流当脱硫塔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起泡而出现实际液位的变化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无法在短期内察觉此情况。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浆液将由吸收塔出向外溢流。
大部分的溢流都是出现在吸收塔入口的烟道出,此位置如有安装GGH,则可以观察到此处的差压有上升的情况。
第二个位置则是溢流管出,本文在对相关总结报告进行分析后能够发现此处溢出的泡沫大部分是灰黑色的,同时不易破碎且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1.3浆液起泡溢流的危害作为脱硫过程当中的一种异常工况,一旦其浆液出现起泡情况且工作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就可能会使得大量的浆液出现外溢的情况,此时大量的浆液外溢到入口烟道是则会对GGH及压风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而当浆液在溢流管处出现大量的涌出时,其有效液位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迅速下降的情况,导致液面没有办法维持在设计水平处。
此时脱硫的效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后续的氧化效果自然也没有保障。
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脱硫吸收塔浆液溢流严重危及整个湿法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日常运行中比较常见。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危害,进而分析浆液溢流起泡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处理措施,对于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浆液;起泡溢流;腐蚀;虹吸;调整;缓解1.引言正常情况下,吸收塔浆液溢流后通过吸收塔溢流管进入吸收塔区排水坑,再经由地坑泵打回吸收塔重复使用,不会造成其它后果。
但是,当吸收塔浆液溢流量较大时,浆液不能通过溢流管及时输送,就会进入到原烟气烟道中,从而引发各种事故或影响正常运行。
本文着眼于实际生产,对吸收塔起泡溢流的危害及原因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处理措施。
2.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主要危害吸收塔浆液因为起泡而导致溢流是脱硫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吸收塔液位多采用装在吸收塔底部的压差式液位计测量,DCS显示的液位是根据差压变送器测得的差压与吸收塔内浆液密度计算得来的值,而吸收塔内真实液位,由于气泡、或泡沫引起的“虚假液位”远高于显示液位,再加上脉冲泵扰动、氧化空气鼓入、浆液喷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引起液位波动,从而导致吸收塔间歇性溢流。
因此当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严重时,如果DCS上无法及时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2.1FGD系统运行恶化。
溢流浆液量较大时,浆液从脱硫反应塔的溢流管大量涌出,吸收塔液位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液面无法维持原设计水平,使得脱硫效率降低。
脱硫反应的氧化效果不能够得到保证,致使浆液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逐渐增高,石膏品质恶化,这对脱硫装置的稳定运行十分不利。
而溢出的浆液在FGD系统四周大量漫流,严重污染机组设备和厂区环境。
浆液溢流污染图片(1)2.2FGD系统设备损坏。
如果“虚假液位”过高,溢流浆液甚至会倒流至引风机出口。
在运行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引风机没有跳闸的情况下,溢流浆液猛烈冲击正在运行的风机叶片,造成叶片断裂,致使机组被迫停运。
关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
关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关于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分析一、吸收塔浆液起泡情况概述2016年脱硫系统吸收塔运行中多次出现起泡现象,运行班组及时处理,起泡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二、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危害1、起泡现象严重,浆液经过进口烟道进入引风机,造成应风机电流增大,甚至事故停运。
2、吸收塔起泡造成吸收塔浆液池内浆液出现上下密度分层严重,压力变送器所测压力与液位关系偏离计算公式关系,形成虚假液位。
3、吸收塔浆液起泡引起石膏处理(拉稀)。
三、原因分析:1、锅炉投油阶段含油烟气进入吸收塔。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投油、燃烧不充分,未燃尽成份随锅炉尾部烟气进入吸收塔,造成吸收塔浆液有机物含量增加。
2、烟气粉尘浓度超标,含有大量惰性物质的杂质进入吸收塔后,致使吸收塔浆液重金属含量增高。
重金属离子增多引起浆液表面张力增加,从而使浆液表面起泡3、脱硫装置脱水系统或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投入,致使吸收塔浆液品质逐渐恶化。
废水旋流站、压滤机运行不正常,吸收塔氯离子高(20000左右)。
4、石灰石中,MgO的含量略高。
(最近化验结果:% %)5、复用水中的杂质较多标。
6、运行过程中出现氧化风机流速不均,吸收塔浆液气液平衡被破坏,致使吸收塔浆液大量溢流。
四、处理措施:1、锅炉启动时投小油枪,调整雾化效果,缩短投油时间,减少油污对电除尘及脱硫系统的影响。
2、调整锅炉燃烧,降低污染物。
3、坚持脱硫废水的排放,从而降低吸收塔浆液重金属离子、Cl-、有机物、悬浮物及各种杂质的含量,保证吸收塔内浆液的品质。
4、同时严格控制石灰石原料,保证其中各项组分(如MgO、SiO2等)含量符合设计要求,MgO的含%以下。
5、对复用水化学监督,严格控制脱硫用工艺水的水质,加强过滤和预处理工作,降低COD、BOD。
6、每30分钟观察溢流管浆液溢流情况,在吸收塔最初出现起泡溢流时,消泡剂加入量较大,在连续加入一段时间后,泡沫层逐渐变薄,减少加入量,直至稳定在一定加药量上。
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沫原因分析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浆液起泡探讨摘要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中吸收塔浆液溢流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它会对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危害如果不能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办法甚至会导致诸如增压风机叶片损坏等重大事故。
通过分析石灰石-石膏法中吸收塔浆液产生溢流现象的各种原因提出防止和解决吸收塔浆液溢流的方法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脱硫起泡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6 年我国SO2排放量达2588×104 t居世界首位由此引发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近年来随着火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逐渐健全规范烟气脱硫系统能否正常投入稳定运行已成为火电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现有各种脱硫方法中石灰石-石膏法因为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等显著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吸收塔浆液因为起泡而导致溢流是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吸收塔液位多采用装在吸收塔底部的压差式液位计测量FGD-DCS脱硫控制系统显示的液位是根据差压变送器测得的差压与吸收塔内浆液密度计算得来的值而吸收塔内真实液位——由于气泡、或泡沫引起的“虚假液位”远高于显示液位再加上底部浆液扰动泵脉冲扰动或搅拌器搅拌、氧化空气鼓入、浆液喷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引起液位波动从而导致吸收塔间歇性溢流。
因此当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严重时如果DCS 上无法及时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1 吸收塔起泡溢流危害正常情况下吸收塔浆液溢流后通过吸收塔溢流管进入吸收塔区排水坑再经由地坑泵打回吸收塔重复使用不会造成其它后果。
但是当吸收塔浆液溢流量较大时浆液不能通过溢流管及时输送就会进入到原烟气烟道中从而引发各种事故或影响正常运行主要危害归纳如下1 溢流浆液进入烟道中浆液中的硫酸盐和亚硫酸盐随溶液渗入防腐内衬及其毛细孔内当水分逐渐蒸发浆液中的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析出并结晶随后体积发生膨胀使防腐内衬产生应力尤其是带结晶水的盐在干湿交替的作用下体积膨胀高达几十倍应力更大导致严重的剥离损坏。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与诊断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与诊断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工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工业企业。
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的烟气脱硫系统中,经常会出现吸收塔浆液起泡现象,当吸收塔浆液液面出现大量气泡,且泡沫长时间存在时,会造成浆液溢流,严重时甚至会倒灌到吸收塔入口烟道,影响增压风机运行安全或造成GGH堵塞。
另外,吸收塔浆液起泡还会造成虚假液位,使吸收塔实际运行液位降低,减少实际运行浆池容积,影响石膏品质和脱硫效率等。
本文就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问题分析与诊断展开探讨。
关键词:浆液溢流;浆液起泡;湿法脱硫引言脱硫塔浆液池浆液溢流严重危及整个湿法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系统的调试及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
1泡沫生成气泡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气体是非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也是连续相,大量气泡聚集在一起,形成彼此之间以液膜隔离的多孔膜状多分散体系即为泡沫。
泡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由于重力的作用,液体中的气泡有自动逸出的属性。
溶液起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浆液中含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成分。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整个体系表面能降低,从热力学角度上讲有利于泡沫的产生。
所以,表面活性剂常被作为起泡剂使用。
当向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后,活性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气泡受浮力作用浮出水面后产生泡沫。
(2)溶液中产生气体或者进入空气。
溶液中不同物质之间进行某种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气体。
对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吸收剂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为保证石膏的氧化结晶,需在溶液中鼓入一定量的氧化空气,从而导致溶液起泡。
(3)机械搅拌等。
吸收塔中的一些旋转器件对浆液的剧烈搅拌,以及循环泵对浆液的循环、喷淋、扰动也会促使气泡的生成。
2吸收塔浆液起泡原因分析湿法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的主要原因为:烟尘含量过高,部分烟气经过电除尘器处理后烟尘含量仍然过高,过多的烟尘被浆液吸收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排放及置换,导致浆液品质变差;过小的烟尘颗粒在吸收塔内聚集,一般情况下,烟尘颗粒的粒径小于10μm,与吸收塔内的浆液相比,烟尘的密度及粒径比浆液中的石膏均要小,因而过小的烟尘颗粒容易聚集在吸收塔的表面并引起起泡现象;颗粒较细的化合物如石灰石吸收剂、设备腐蚀产物(铁锈等)、各类反应生成物等在吸收塔浆液表面聚集;油类物质被带入至吸收塔内,发生皂化反应,并在吸收塔浆液表面形成泡沫;工艺水水质欠佳,较多的悬浮物被带进了吸收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浆液起泡原因和应
对措施
摘要:近些年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已成为趋势,其中采用双塔双循环最为广泛,该系统中普遍存在吸收塔浆液起泡现象,本文分别对浆液起泡机理和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于双塔双循环系统中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问题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吸收塔;浆液起泡
脱硫烟气中含有不溶性气体,在烟气与浆液充分接触的过程中,这些不溶性气体被浆液包围,烟气和浆液形成的气一液界面,在巨大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气泡;大量气泡在气一液密度差的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浆液池表面,形成一层泡沫。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工艺水质、入炉煤煤质、锅炉燃烧状况、粉煤灰及石灰石粉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吸收塔浆液顶部形成大量粘性泡沫,液位正常但会从吸收塔溢流管道或吸收塔排水地坑溢流现象。
当浆液溢流严重时,如果脱硫控制系统未及时监测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吸收塔液位就无法维持在设计水平,会带来脱硫效率、石膏品质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对整个FGD装置的安全运行产生巨大威胁。
本文将就吸收塔起泡溢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1前言
国电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2017年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一级塔4台离心式循环浆液泵,二级塔3台离心式循环浆液泵,3台高速离心式氧化风机,在机组最大负荷情况下可控制净烟气二氧化硫含量可控制在35mg/Nm³以内,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
在实际运行当中偶尔会出现吸收塔浆液起泡情况,造成吸收塔虚假液位,溢流管有大量浆液流出,严重影响设备安全和安全文明生产。
2吸收塔浆液起泡的原因
气泡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逸出。
而溶液起泡原因可能是混入能降低其表面张力的物质、内部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或者因为搅拌、扰动等原因使之混入气体。
而我们结合湿法脱硫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在分析吸收塔浆液起泡的主要影响因素时应着重于浆液所产生气泡的稳定性研究。
泡沫的稳定性主要受其表面张力,黏度,液膜弹性,表面电荷和杂质分子结构影响。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表面张力和黏度两个指标。
本文将在气、液、固三方面分析脱硫吸收塔系统的各类物质对气泡稳定性的影响。
2.1 气态影响因素
浆液品质的气态影响因素主要是锅炉烟气和氧化风两方面,他们都是对吸收塔浆液所产生泡沫的重要影响因素。
1)锅炉烟气。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投油、燃烧不充分情况时,会有部分含未燃尽碳颗粒或焦油等随烟气进入吸收塔内。
随着吸收塔浆液有机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皂化反应,使浆液的表面形成油膜。
而如果锅炉后部除尘器运行不好,使得大量含有惰性物质的杂质进入浆液中,使浆液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些重金属离子增加了浆液的表面张力,并在循环泵作用下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产生起泡现象。
2)氧化风。
氧化风量是根据脱硫设计煤种含硫量将HSO3-充分氧化成为SO42-所需要的空气量增加一定余量的情况下确定的。
当使用的煤种含硫量高于设计煤种含硫量时,氧化风量不足以将HSO3-充分氧化成为SO42-,亚硫酸盐的含量就会超标,使浆液品质恶化,加剧起泡的现象。
相反的,当使用的煤种含硫量大大低于设计煤种含硫量时,则会有大量多余空气形成气泡从氧化区上升到浆液表面,造成浆液虚假液位,甚至导致吸收塔溢流。
2.2 液态影响因素
浆液品质的气态影响因素主要是脱硫系统补充水和脱硫废水两方面,这是影响吸收塔浆液品质的最直接的因素。
1)脱硫系统的补充水。
如果脱硫系统的补充水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尤其是使用江河水,如果工艺水中COD、BOD等含量超标,则会对吸收塔浆液品质恶化,而使用循环冷却水作为补充水,循环冷却水中所用的杀菌剂也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浆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使得浆液更易起泡,并且泡沫状态稳定,不易消除。
2)脱硫废水。
脱硫废水系统是维持浆液品质的重要保障,假如废水系统不能正常投运,使得重金属、Cl、有机物、悬浮物及其他各种杂质大量富集,则会使浆液品质逐步恶化,加剧浆液的起泡现象。
2.3 固态影响因素
1)脱硫系统中的石灰石方面。
石灰石遇稀醋酸、稀盐酸、稀硝酸会发生泡沸,高温条件下分解为CaO和CO2。
石灰石中含有MgO,假如MgO含量超标不仅会影响脱硫效率,还会与浆液中SO42-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并且增加浆液中的溶解盐含量,使形成的泡沫更加稳定。
我厂是使用湿式球磨机制备石灰石溶液,这其中的钢球磨损也会有部分金属颗粒与石灰石中本身含有的微量金属元素(如Cd、Ni等)一同进入吸收塔浆液系统,使浆液中重金属元素富集,增加浆液表面张力,形成大量泡沫。
2)氧化镁和重金属含量上升。
脱硫塔入口的烟气中粉尘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将导致大量惰性物质被带入,这些惰性物质会引起浆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引
起浆液起泡溢流。
湿法脱硫的吸收剂一石灰石中含有氧化镁,而氧化镁在遇到亚
硫酸根时会产生泡沫,一旦石灰石中氧化镁含量超标,将会产生大量泡沫。
湿法
脱硫的吸收剂一石灰石中也含有少量或者微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被直接带入
脱硫浆液中,势必引起将液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导致浆液表面张力增加,形
成泡沫层。
3设备因素
1)浆液循环泵启停频繁。
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频繁启停浆液循环泵,浆液池内浆液的扰动性必然会发生突变,进而打破浆液的气一液平衡状态,发生
气泡溢流事件。
2)氧化风机设计不合理和启停频繁。
氧化风量是根据设计煤种中硫分确定的,即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所需的空气量加一定的裕量而确定的。
当实际燃
煤的硫分高于设计值时,将导致氧化风量不足,亚硫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反之,
如果实际鼓入的氧化风量长时间过大,将导致浆液中的气一液界面面积逐步增大,这也将造成浆液起泡溢流。
此外,氧化风机频繁启停,即鼓入浆液池的氧化风量
突变,会造成浆液池内浆液的扰动性突变。
浆液池内浆液的扰动性突变,将会打
破浆液池内的气一液平衡,进而引发起泡溢流问题,这种问题在氧化风机突然停
运时表现地尤为严重。
在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浆液温度大体在50度以上,大量的高压氧化空气鼓入吸收塔中,会引起塔内气压形成微正压,如果此时突然
停止氧化风机,必然引起虚假液位,从而导致浆液溢流。
3)除雾器发生堵塞。
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除雾器用于去除吸收塔出
口烟气中的雾滴,但除雾器也兼有消泡的作用。
当塔内浆液起泡后,除雾器冲洗
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泡沫进行间断性的破坏,从而有效控制泡沫层的厚度。
因
此当除雾器发生堵塞时,除雾器的消泡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将增大浆液溢流的可
能性。
4结束语
浆液起泡溢流是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燃用高硫煤,长期高负荷情况下,不仅会污染现场环境,而且会对吸收塔前后的设备造成重大腐蚀,进而损伤基础设备,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不利。
因此运行的过程中,要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一旦发现起泡,及时降低液位、减小供浆量、投加专用消泡剂等措施快速有效地抑制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陈翔宇,陈绍龙,等. 国电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辅控运行规程
[2] 曾庭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安全性及优化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