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中西方传统文化1、中西方文化概念的异同“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最早见于《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当时的“文化”已含有“文明教化”的含义。
孔颖达在《周易古义》中的解释已明确含有“以文教化”的意义。
刘向在《说苑.指武》中所指的“文化”是与“武务”相对应的两种教化方式。
南齐王融《三月三日去水诗序》、晋代束皙《补亡诗.由仪》中的文化强调的是用诗书礼乐、伦理道德,以致典章制度教化世人,即“文治教化”。
《辞海》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基本含义是耕作。
16世纪《牛津词典》智力、美德、道德的培养,加入人文性。
20世纪60年代雷蒙·威廉斯《文化分析》理想式:人类完美的过程、状态。
文献式:知识和想象的作品的整体,记录人的经验。
社会式: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的描述,既包括艺术、学问中的意义和价值,也包括制度、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
1973年《苏联大百科全书》:“文化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
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包含这两层意思。
”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现实实现过程。
在起初使用的时候,都有了人文和精神的指向。
2、文化的结构与分类文化的分类:两分说,指文化包括物质生产文化与精神观念文。
三分说,即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类。
四分说,把文化分成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观念四类。
六分说,将文化划分为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符号、风俗习惯等六类。
文化的结构:尽管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及划分这一概念的外延标准是有区别的,但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一致。
文化的基本结构包括实体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
中西方人名文化赏析
中西方人名文化赏析人类文明早在古代就有了,人们都有不同的名字来代表自己,这些名字不仅是个人的识别,也流传着人类最原始的文化。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中西方的人名文化,在中西方这两大文明圈,人们有着不同的名字和文化背景。
一、中国文化中的人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它拥有众多古老而又精美的人名。
历史上,中国人民给自己起名字时,通常会受到宗教、历史、传统习俗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古人通常把与“山”、“水”、“田”和“土”有关的自然物象作为名字,比如“山水”、“鱼鸟”、“雪岭”等等。
此外,古人也有让孩子取“帝”字的习俗,比如古代的汉语中有“天子”这一说法,也就是帝王的成语,而且古人也有“取名为帝”的习惯,希望能让孩子有一个拥有“帝”字的名字,以便他们能获得一种神圣的感觉。
二、西方文化中的人名西方文明属于更先进的文明,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环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西方人民给自己起名字时,多是受到宗教和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影响。
典型的西方人名如John,Robert,Charlie等等,均出自于宗教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这样一来,每一个取了这些名字的人都会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西方文化还有一种叫做“圣经名”的起名习俗,取名的人会选择圣经中的人名作为他们的名字,以此表达对宗教的尊重。
比如,许多知名的英国女性取名为Mary,象征她们对圣母玛利亚的尊重。
三、中西方人名文化的对比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名的文化起源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中国人民给自己起名时,多受历史、传统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山水”、“鱼鸟”、“雪岭”等;另一方面,西方人民给自己起名时,一般受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影响,比如John,Robert,Charlie等,而且还有取名为“圣经名”的习俗。
因此,中西方人名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名以及文化起源源自自然物象,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宗教信仰,以及伟大历史人物的影响,人名以及文化起源源自宗教和历史伟人。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颜色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中,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中西方文化中常用的颜色的象征意义。
中华文化中的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是由天地山水火风所组成,每一种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颜色和它们的象征意义。
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最为重要的颜色之一,因为红色与火相对应,火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五行元素。
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和热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广泛用于喜庆场合,如婚礼、生日和节日庆典中。
黄色黄色在中国文化中与土相对应,象征着稳定、安宁和温暖。
黄色也是太阳的颜色,因此在一些庆典中,如农历春节,人们会用黄色的布料来装饰房间,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蓝色蓝色在中国文化中与水相对应,象征着清凉和静谧。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蓝色常常被用来描写天空和海洋。
绿色在中国文化中与木相对应,象征着生命、成长和希望。
绿色在春天时非常常见,因为春天是生命的开始和成长的季节。
白色白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清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通常被用于葬礼上,表示对逝者的缅怀和纪念。
西方文化中的颜色在西方文化中,颜色也具有各种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颜色及其象征意义。
红色和中国文化类似,红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爱情、热情和力量。
红色也被用在情人节和圣诞节的装饰中。
黄色在西方文化中,黄色被视为一种开朗和阳光的颜色,常被用于提升士气和增加创造力的场合。
蓝色蓝色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稳重和沉静的颜色。
在商业领域中,蓝色通常被用于表达专业和可靠性。
绿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自然、健康和新鲜。
在保健产品和健身产品的广告中,常常能看到绿色的元素。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被用来表示纯洁、清洁和简洁。
白色在婚礼和新生儿的庆祝中也非常常见。
颜色的文化差异尽管在中西方文化中,许多颜色的象征意义相似,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构图、造型、色彩、内容等几个方面来简单地分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一、构图方面在构图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有很大的不同。
中式人物画强调“静中有动”,言下之意就是画面安静而不乏动感。
在构图上,中式人物画往往采用“熟虚熟实”的表现手法,即背景和人物的安排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彰显出一种生动、灵动的艺术效果。
而西方古代人物画则强调“动中有静”。
构图上往往采用较为对称的方法,以营造一种平衡感和稳重感。
二、造型方面在造型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也有很大的异同。
中式人物画强调“神似”,要突出人物的神情和特点,表现出一种具有精神内涵和审美感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造型上往往注重人物的姿态和神态,注意线条与构造的平衡和精准,突出头部和手部的表现。
而西方古代人物画则强调“肉体”,在造型上往往注重人物的体态和肌肉的表现,追求外在实际的造型效果。
三、色彩方面在色彩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人物画虽然也着重于色彩的运用,但其色彩更加内敛,以深浅相宜,明暗相得为主,通过对人物的皮肤、衣着、配件等进行暗淡、清浅的色彩掌握,以突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气质。
而西方古代人物画则更加强调色彩的鲜艳、明亮。
在色彩上有较为明显的对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等,以凸显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情绪表达。
四、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也有不同的表现。
中式人物画往往以文化内涵为主,通过人物的衣着、手势、神态等来表达人物的文化背景和风情特色。
而西方古代人物画则注重表达人物的故事和感情,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环境等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构图、造型、色彩、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人物画强调内涵和审美感,追求线条的精准和构造的平衡;而西方古代人物画注重实际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以及表达人物的故事和情感。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观察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观察艺术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表达的一种方式,承载着各个文化的独特特征和价值观。
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西方艺术文化产生了诸多的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符号、主题和审美观念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进行观察。
一、符号的异同观察符号是艺术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艺术所使用的符号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在中西方艺术文化中,符号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符号: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红色象征着喜庆与热情,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往往表示危险与激情。
这种不同的色彩符号意义,源自于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的差异。
2.动物符号:东方文化中常用的龙、凤等动物,往往象征着吉祥与权力。
而在西方文化中,如狮子、鹰等动物,常被用来表达勇气和力量。
3.数字符号:在西方文化中,数字"7"被视为幸运数字,而在中国文化中,数字"8"则被视为吉利和发财的象征。
这种差异同样源于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的不同解读。
二、主题的异同观察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所选择和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艺术主题上。
1.宗教主题:在西方艺术中,宗教主题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中,圣母与婴儿耶稣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而在中国艺术中,宗教主题的表达相对较少,在佛教艺术中,常用的主题是佛陀的生平事迹。
2.家庭与个体:在西方文化中,个体与家庭关系的表达较为突出。
绘画中常见的肖像画就是西方文化中个体表达的一种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绘画中更注重表达整个社会和集体的关系。
3.自然与人文:在中国艺术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而在西方艺术中,对人文的关注更加深入,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三、审美观念的异同观察审美观念是每个人对于美的喜好和追求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审美观念的差异会导致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的不同。
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中 国传统元素
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中国传统元素《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元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中国传统元素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从古老的哲学思想、传统艺术形式到独特的风俗习惯。
其中,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佛教的“慈悲”等,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学者和民众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更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戏曲等,无不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以其灵动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让世界领略到汉字之美;绘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以其意境深远、笔法精妙,吸引了众多西方艺术家的目光;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其精美的图案和巧妙的工艺令人赞叹不已;而戏曲则以其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建筑领域,中国传统元素也有着显著的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飞檐、雕花等元素,常常被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一些国外的建筑师在设计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将其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富有中国韵味的建筑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魅力,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也备受瞩目。
旗袍、汉服等传统服饰,以其精美的剪裁、独特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时尚爱好者的喜爱。
在国际时装秀场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的时尚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推动了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些节日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种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内涵,是维系民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圈之一,它们各自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借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会探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1、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经过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积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西方传统文化相对年轻,在近代历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更注重理性思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忠、信、孝、悌”等传统美德,更强调对家庭、社会等大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人权保护,主张社会的基础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
在人生观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追求。
3、中西方文化传统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中西方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蜚声世界,解读着中国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对个体情感和经验实现的表达,以音乐、浪漫主义文学等形式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激发。
三、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各具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已久,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传承中积淀和传递了大量优秀的道德、美学和哲学经验,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文化认同。
西方传统文化则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着眼于理性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它最具有影响的是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古代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分析
古代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分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建筑艺术也在不断进步与演变。
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背景、风格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背景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背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建筑文化。
1.2 西方古代建筑艺术背景西方古代建筑艺术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
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等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对欧洲以及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2.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木材的使用,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二是突出对自然环境的顺应性,建筑物的布局和形状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三是注重建筑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强调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
例如,长城和故宫等建筑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2.2 西方古代建筑艺术风格西方古代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讲究对称和几何形状,建筑物通常呈现出均衡、对称的美感。
二是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对于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十分重视,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物都在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后依然保存完好。
三是建筑装饰讲究精细性和表现力,强调装饰和细节处理的艺术效果。
例如,古罗马竞技场和巴黎圣母院等建筑都展现了西方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三、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3.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究平衡和谐,在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状上追求精致的意境。
二是强调空间感和室内氛围的营造,在设计中注重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和景色的配合。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人物形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表现出的特征和内涵也不尽相同。
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两者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探讨文化差异的根源和成因。
一、经典人物形象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著名的经典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孔子一生追求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他们代表了文化积淀和成就,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文学之一,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莎士比亚、但丁、亚里士多德等人则是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誉为欧洲文学的珍宝之一。
但丁在意大利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神曲》,堪称意大利文学的奇迹。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鼻祖,他在哲学、物理、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二、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都那么独特而深刻。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礼仪和忠诚。
孔子的学说提倡“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相处。
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道、孝亲爱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
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和自由的价值。
宗教和思想信仰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一直受到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倡导。
西方文化崇尚竞争、进取和创新,在科学技术、工业经济、文艺等领域经常走在前列。
三、文化差异的成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可以从历史、地理、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亲密的共同体意识和松散的国家意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特征之一。
而西方文化则源于欧洲古典文化,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西方文化。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艺术文化是人类普世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文化形态和表现方式。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不仅是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影响,更因文化交流和融合而呈现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一、意象背景与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
东方文化历史文化悠久,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倡导中庸之道。
在艺术表现上,中华艺术一般追求山水田园的自然之美,以及碧水、胡枝子、葫芦等意象化万物为生动形象。
在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深远,非常注重“无”和“空”的表现,注重捕捉事物的瞬间,比如日式画之“写意花鸟”,注重“一笔一画,一气呵成”却又不落俗套,且有其浓郁的文化内涵。
而印度艺术则主要表现宗教和哲学思想,比如“吠陀文艺术”注重艺术与宗教的统一,感人肺腑的表达,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创造性、自由、开放,也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是勇气、理性、和谐、自由等意象。
在艺术表现中,希腊的雕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自由女神像”,她手捧长剑,脚踩船桨,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自由、和平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成为一种精神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光辉的历史。
二、意象表现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差异,这点在艺术品的形态和造型、色彩表现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1.绘画艺术的比较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之一,传统的中国画以笔墨为主,尤以水墨为精,讲究线条的变化,借助"笔意"或"墨韵"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主题。
在艺术表现中,中国画大量利用了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字意与画心相通,富有诗意,常常表现出文人气质和清新的自然美。
简述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简述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特点:
中国艺术:
1. 传统艺术风格:中国艺术通常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它强调了对称、平衡和优美的姿态。
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都非常注重细节和形式,常常使用传统的色彩和材料。
2. 道教和艺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道教,道教艺术包括佛教艺术中常见的禅宗和道观。
在中国,道观是一个富有文化意义的地方,通常装饰华丽,充满着宗教色彩。
3. 剪纸、书法和园林:中国剪纸、书法和园林是中国文化中的三大传统艺术形式。
剪纸是一种传统剪纸艺术,通常用于装饰窗户和墙壁。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
园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常包括山水、湖泊、建筑和文化景观。
西方艺术:
1. 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是西方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们强调政治、哲学和历史的主题。
这些作品通常包括雕塑、绘画、建筑和文学。
2.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主要的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通常关注自然和人体,强调真实和精确。
3.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艺术流派,它们强调对光、色和空气的感悟和表现。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明亮的色彩和动态的线条。
这些是东西方艺术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区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形态和色彩上,更深刻地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对人物形象的不同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构图、形态和色彩三个方面对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进行浅析,以期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
从构图上看,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构图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绘画传统中,中方尤其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往往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氛围营造。
人物的位置、姿态和神态往往被巧妙地融入到了画面的整体构图中,力求营造出静谧、内敛的氛围。
唐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面以一位端坐于屏风前的女子为主角,其他画面元素构成了她的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凝重、恬静的情感氛围。
而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构图常常更加注重人物的个体形象和情感表达。
画家们通常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充沛的色彩来突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态,营造出丰富而跌宕的情感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和眼神成为了整幅画面的焦点,画家在构图上通过强调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刻画出了一种丰富而饱满的情感。
在形态上,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形态表现也有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画家们往往通过简约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来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和形体的协调感。
尤其在山水、花鸟的环境里,虽有人物参与,但在画面上常被大量留白所包围。
通过留白的手法,画家们极致地追求了一种意蕴空灵的审美境界。
比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画家通过淡墨勾勒出了山水的轮廓和纵深感,而行人的形象则简约而恰到好处,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极富禅意的山水画。
而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形态表现往往更加注重人物的具体形象和细节描绘。
画家们通常会通过精细的技法和生动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和神态,追求真实和具体的艺术表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中,画家通过精雕细琢的技法和充沛的色彩来塑造出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呈现出了一种生动鲜活的艺术形态。
中西文化课件之中西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中西古典建筑在装饰与细节上的比较
中式古典建筑更注重自然美,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装饰和细节处理上多采用自 然元素,如木雕、彩绘等。
西式古典建筑更注重几何美,强调通过严格的几何构图和比例关系来达到美的效果, 装饰和细节处理上多采用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神话人物等。
中式古典建筑的装饰手法较为多样,强调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西式古典建筑的 装饰手法则更加注重形式感和立体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04
中西古典建筑的色彩与光 影差异
中式古典建筑的色彩与光影
色彩
中式古典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色彩以木材原色为主,搭配青 砖、灰瓦、红柱等,整体色调偏 暖。
光影
中式古典建筑注重自然光线的利 用,通过天井、天窗等方式引入 光线,营造出柔和的光影效果。
西式古典建筑的色彩与光影
色彩
西式古典建筑以石材为主要材料,色 彩以白色、灰色、黑色为主,搭配金 色、红色等作为点缀,整体色调偏冷 。
西式古典建筑的材料与结构
石材为主要材料
西式古典建筑多采用石材 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 石块堆砌形成房屋结构。
柱式与拱券结构
西式古典建筑注重柱式和 拱券结构的运用,形成庄 重、宏伟的建筑风格。
屋顶与雕塑装饰
西式古典建筑的屋顶通常 采用平直的线条,并伴有 雕塑装饰,展现出独特的 艺术魅力。
中西古典建筑在材料与结构上的比较
03
中西古典建筑的装饰与细 节差异
中式古典建筑的装饰与细节
木雕
中式古典建筑中,木雕是常见的 装饰手法,常用于梁、柱、门窗 等部位,雕刻内容多为花卉、动
物和人物故事等。
彩绘
中式古典建筑中,彩绘也是重要的 装饰手法,主要在梁、柱、天花板 等部位进行,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寓意吉祥。
中西方文化鉴赏
中西方文化鉴赏
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的一些简要鉴赏: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西方文化则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注重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发展。
西方的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成果,如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音乐、柏拉图的哲学等。
中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点。
例如,中西方文化都注重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都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等。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增进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发展。
东西方服饰纹样区别
路易十四时代,织物的花卉图案比实际的还 要大。有的时候甚至一幅布料上就只要一朵 花,非常的明显和突出。
路易十五时期,宫廷需要大量的华丽服饰。无 形中促进了服饰纹样的发展。
#
图案设计师把写生的花卉形象真实的再现纺织品上。著名的图案设计师杰贝尔。德。里贝尔蒂称这一时期 的团为“花卉帝国时代”无论是开放在花园还是原野中的花卉,或是植物学中的花卉都按实际模样和色彩 真实的表现在织物上。 如里昂生产的康乃馨连续纹样丝绸。大面积织锦缎底纹上,康乃馨枝蔓弯曲飘荡,将图案构成连续的排列 形式,枝端开放红色的康乃馨花朵。花型真实精美。这样甜美的洛可可样式图案充分的表现了时代精神和 审美意识。路易十五时期的服饰纹样以蔷薇花为主,表现女性的妩媚,一朵朵或一束束的蔷薇花,饰以缎 带,构成缎带花结。或用花边纹样作为底纹,上面散布排列着蔷薇花。
• 由西方对传统服饰纹样的要求,往往偏重于物质性。作为装饰用途的纹样而言,自然中凡是符合西方传统审 美情趣的物象都可用作服饰纹样的范本,而评价纹样的标准就是它的逼真程度。另外,西方传统面料的设计 师许多都是著名的画家,毫无疑问,他们的绘画风格自然会注入到面料图案设计当中去。这也是西方传统服 饰纹样趋向物质而非精神、趋向再现而非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西方传统服饰植物纹样的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纹样、差异,民族
服饰纹样也是构成一个民族重要的外部特征。
• 人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服饰上大致判断其民族的成分。因为服饰里闪烁着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完全 可以从这些服饰纹样中感受到一个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及其他们的性格特点。东西方服饰纹 样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
与西方再现自然,写实性观念为创作根基相比较,东方的花卉纹样设计死反应吉祥,长寿,富贵等理念而 程式化的图案。所以花卉也常常与其他的纹样配合,如:龙,凤,鸟,兽,鱼等。此外,作为表达文学小 说的内容,日本的花卉与其它纹样的组合图案也很多。例如风花雪月,狮子牡丹,山茶锦鸡等形成了固定 的组合样式深受人们喜爱。
剪纸艺术在中西方的不同表现
剪纸艺术在中西方的不同表现1. 引言1.1 介绍剪纸艺术在中西方的流行与发展剪纸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既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在西方国家有着独特的现代发展。
在中国,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国粹之一。
中国剪纸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著称于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剪纸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节庆庆典、家庭装饰等方面,深受人们喜爱。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但在传入西方后,却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剪纸艺术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创新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受传统束缚,注重表现个人审美和创造力。
在西方,剪纸被广泛运用于装饰、室内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
中西方剪纸艺术各有其特点和魅力,两者在题材、风格、材料、工具、受众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比较中西方剪纸艺术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富有活力的艺术形式。
2. 正文2.1 剪纸艺术在中国的传统与博大精深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传统的中国剪纸作品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常见的题材有花鸟鱼虫、传统戏剧人物、民间故事等。
中国的剪纸艺术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娴熟的剪纸技巧,剪纸师傅们常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精湛的剪纸技艺。
在中国的农村,剪纸艺术也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间工艺,常常作为装饰品用于年俗节庆或者婚庆活动中。
中国的剪纸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热爱与追求。
中国的剪纸艺术不仅在题材和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更是一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
2.2 剪纸艺术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创新与应用在西方国家,剪纸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虽然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那样悠久的剪纸传统,但他们在现代创新和应用方面却十分活跃。
一些西方艺术家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石狮、飞天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铜镜、水烟袋、鼻烟壶、筷子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黄包车、长命锁、千层底、刺绣、丝绸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招贴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招贴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
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
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
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二、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和造型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木刻年画中的古朴与纯真,皮影、剪纸的简约与抽象,京剧脸谱的夸张与变形,每一样都可成为我们的设计元素,为设计作品内涵增添一份积淀。
《国粹·心碎》中采用了逐渐破碎的京剧脸谱,象征着国粹滴血般的破碎在敲打、撞击人们的心灵,倾诉那份急待守护与传承的严峻。
再看《新年红包》上那一抹中国红和从前孩子手中摇的拨浪鼓,传递的是浓浓的中国情和解不开的中国结。
用传统文字作为广告的切入点。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1、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
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
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
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审视,从未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汉字,无疑是一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标识设计中,将为现代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
我们的身边其实已不乏成功的范例。
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是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旗王茶叶”的标志,把几片茶叶并置到“王”字之中,似一面迎风飘举的大旗,极具王者之气。
这样巧妙而完美的结合,既简洁生动,又具有民族特色,让人过目不忘。
在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设计中,汉字的巧妙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气息。
2、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
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
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
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
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
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於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著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
因此,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众所周知,书法在装帧设计中占有很大的份量与地位。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中国的装帧发展史其实是一部书法发展史,装帧离不开书法,装帧与书法互相依存、升华、演变。
今天,现代书法设计风格在逐步形成,国际性的书法设计探索风行全球,古老的书法形式在现代装帧设计中又注入了新的血液,使现代装帧设计展现出一个特有的东方世界。
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书法是汉字表现艺术的主要形式,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形成固定的审美观,为人们所喜爱。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采用政坛要人,社会名流以及书法家的题字,这是企业的荣耀,也是商业文化的优良传统。
名字的名度和影响可以给企业a树立信誉,也给企业带来名人广告效应。
也有些企业采用名字题字是图吉祥,例如广东的一些企业喜欢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的题字作招牌、图的是雄才与红财同音 ( 地方音 ) ,商业意味很浓。
名人题写商号店名不但具有很浓的商业意味、且有悠久的历史为民群众所喜爱,有些设计师要求企业将书法字体改为美术字体的想法片面的。
但是,书法字体给视觉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与商标图案相配的协调性问题,其次是是否便于迅速识别,如果设计时不不考虑这个因素,就可能会与辛辛苦苦设计出的商标无法搭配,协调或识别效果不佳。
有些设计师尝试设计书法体作为品牌名称,有特定的视觉效果,活泼、新颖,画面富有变化。
书法字体设计是相对准印刷字体而言的。
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名字题字进行调整编排,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日本白鹤清酒等标准字体。
对名人名家题字进行调整编排是再现完美的创造过程,我们知道,请名人名家题字是不会提什么要求的,他们也不可能按照设计要求来书写,对不理想之处也不可能找他重写,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对字体进行修饰或仿写是必要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书法要有一定的修养和模仿技能,否则,修饰后的字就会失去了原貌或走神。
在设计实践中,涉及到上至国家元首,下至企业总经理的书法作品,笔者也为企业写过字,深感对书法进行再设计并非易事,有时比设计美术字难多了。
另一种是设计书法体,或说是装饰性的书法体,即为了突出视觉个性,特意描绘的字体,这种字体是以书法技巧为基础而设计的,介于书法和描绘之间,在某种意义上与榜书有相似之处。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像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
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
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於被人们认知和记忆。
纵观现代设计史,许多著名的有创意的标志设计无不在简洁、明了的形式美中蕴含著一个企业、团体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内质。
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
它有别於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