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何以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

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

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3.阅读选文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

②径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

③传诣单于________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

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4.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释】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亲附。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________

③愿陛下亲之信之愿:________

④不私于物私:________

⑤今则不然然: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5.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属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鼓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________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________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列对甲、乙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间:________

②小惠未遍遍:________

③必以信信:________

④必以情断之之:________

⑤智虽弗及及: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大王加惠加惠:________

②以大易小,甚善易:________

③故不错意也错意:________

④秦王色挠挠:________

⑤长跪而谢之谢: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5)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奏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岳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闻之闻:听说

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

D. 王且何利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理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

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日:“专治五子,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日记数千言________ ②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

③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 ④且遗一朴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为讲说甚详恳武陵人捕鱼为业

C.以身先之全石以为底

D.书其面日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1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

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遍

③再鼓之,必走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於永安②病笃。召③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④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⑤。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⑥。”亮涕泣曰:“臣敢竭⑦股肱⑧之力,效⑨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⑩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召:召见。④谓:对……说。⑤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⑥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⑦竭:用尽。⑧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⑨效:献出。⑩敕:告诫,嘱咐。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先主於永安病笃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②必能安国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③若嗣子可辅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④事之如父音:________ 义: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4)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思想感情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以头抢地耳

(2)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平?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满期年③,千里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宦官。②安事;何用。③期年:一整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君遣之遣:________

②涓人言于君人于:________

③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乎且: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涓人对日

对: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两个通假字。

①反以报君反:________

②死马且直五百金直:________

(4)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5)用现代汉语回答国王“大怒”的原因。

(6)请简要评价这件事。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D

(4)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参政议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C

解析:(1)C

(2)被拘禁或被关押;经商或做买卖;以……为耻;享受俸禄

(3)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4)知人善荐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A

解析:(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2)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①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②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4.(1)……的原因;痛心、遗憾;希望;偏爱;这样

(2)①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②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3)汉室之隆;立身成败

(4)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意思对即可)

5.C

解析:(1)攻破;类;约定;击鼓进军

(2)C

(3)①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②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6.C

解析:(1)全,都;通晓,懂得;给予,赐予

(2)①先帝称赞他(向宠)有才能,所以众人推举他担任中部督。②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却不能任用,所以他最后被我击败了。

(3)C

(4)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高祖心胸宽广,用人所长。

7.(1)借;请教;同“肢”,肢体

(2)①我站在老师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②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作者从四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学习的刻苦,从师的艰难,求学的劳苦,生活的艰苦。

(4)①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值得学习和发扬。②不值得提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当今时代更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8.(1)参与;遍及,普遍;实情;代指“狱”,案件;到,达到

(2)①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这(样)就可以了。

(3)对话(或:语言);衬托(或:对比)

(4)①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取意见;②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有谋略。

9.A

解析:(1)给予恩惠;交换;在意。错,同“措”;屈服;道歉

(2)A

(3)①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5)①写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②第二段已正面描写过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段侧面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10.B

解析:(1)B

(2)C

(3)D

(4)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11.C

解析:(1)每天;以……为耻;陪伴侍候;留下

(2)C

(3)①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太守也没有办法。

②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孩子,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书,赵先生觉得如果赶不上他是一种耻辱。

(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12.(1)鄙陋,目光短浅;遍及、普遍;击鼓进军;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13.(1)d(;重,病重;1n;使……安;s@;继承;sh@;侍奉

(2)我一定要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贰,一直到死!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报先帝;忠陛下

14.(1)盛怒的样子;撞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①你们最好是将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15.C

解析:(1)派;对,向;尚且

(2)回答;正确;买;市场

(3)“返”,返回;“值”,价值

(4)C

(5)国王要买活的千里马,而宦官却花高价买回死千里马的骨头。

(6)略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②奉:俸禄。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②眠觉:睡醒。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 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 (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弈者胜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山中四季景色描写的语句紧扣季节特征,语言精妙,刻画传神。 B.太守自号“醉翁”,而其“醉酒”只是表象,实则是为人、为景、为情而醉。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宋濂,字景濂,号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与“负箧曳屣”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 B.如释重负 C.忘恩负义 D.胜负兵家事不期 (3)选文写了作者求学路上的“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有何用意? (4)作者用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5)宋濂身上具有成功者必备的哪些品格,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材料二) 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蒲松龄《聊斋志异》(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王经少 ________贫苦某益窘 ________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畅通,昌盛。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①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或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 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 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 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简要说说蒲留仙先生怎样写成《聊斋志异》? 2.课内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盐酪:盐和乳酪。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③殣:饿死。(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 ②周之粟________ ③谢不受________ ④或遗之衣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写出3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涕(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 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众不敢异。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臣以为不发兵便。”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 (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 《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踢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来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涕(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 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2处)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畅通,昌盛。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①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或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孔子闻之日 B.时时而间进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令所睹于涂者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