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徐畅 蒲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徐畅蒲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建
筑行业需求大量高端技术型人才,为了满足学校事业的发展需求,于2012年7月我校成立
建筑工程系,目前建筑工程系是我校发展最快的系部之一。其中工程造价专业是2013年开
始招生。目前工程造价本科专科累计在校人数到800人左右。从近三年的招生趋势来看,工
程造价专业总体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形势非常喜人。这就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学工作紧跟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工
作岗位的高层次、高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涉及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技术作业、管理工
作和职能工作之间趋于相互交叉的形势下,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强
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全面系统的针对如何培养工程
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做了认真的思考,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社会实践等方面阐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工程项目管课程建设目标的设立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工程
造价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干课程之一。所以要通过对此课程的重点建设,力求使本课
程能过适应行业企事业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应用型课
程建设的需要。使课程的教学更能贴近工程实际,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在就
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争取在未来3年里,把工程造价专业培育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
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手段,一流的实践教学的示范精品课程。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
队伍,我们才能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工程项
目管理专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师资力量。
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理念。首先把师德要求和规范作为师德师风教育的切入点,对于新上岗教师安排师德培训。其次建
立有效的奖罚制度,通过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及教师师德文明规范,明确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要求。
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
学的水平和科研的水平,决定了专业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我们工程管理专业应制定一个
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也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充实和加强专
业教学和科研的团队力量
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根据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支持和引导
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邀请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和教授
带动专职老师积极进行科研项目研究,不断提升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鼓励、支持和赞助教
师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和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的应用技能,能面向社
会需求培养有用人才。
建立客座教师制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科研水平。邀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和
项目管理高级人才成为我校的客座教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邀请一些具有高级职称
和具有实践经验教授来本校作专题讲座,使专业老师了解工程造价的前沿知识。
完善师资队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师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热爱教学。
2.教材选择:
工程项目管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选择需服务于教学,尊重教学规律,尊重知识
发展的特性,尊重教学对象。因此,选用教材大致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思想性原则,思想性是指高校教材在政治上和学术思想上的立场和导向。大学生虽已成年,
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也日益增强。但是,多年单纯的校园
生活使得他们人生阅历尚浅、社会经验欠缺,人生观、价值观仍受到教材所渗透的思想的熏陶。
教材的选择应该遵循学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注意发扬民主科学务
实的精神。
教材必须保证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求教材能较好的体现工程造
价专业各学科的内在科学逻辑,恰当地反应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一个外在联系;
教材内容对本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地将被科学论证的新观念、新成果和新研究充实到教材中,展现本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水平;教材在内容上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教材自身的章节、内容、习题、附录上要有科学的逻辑结构;实用性是我们选择
教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本好的教材既要面对现实,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需要,能较
好的与相关课程协调起来,又要能面向未来,适应学科的发展需要,与学科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最后综合评定,我们选用了~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
重视基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地位,通过在经费保障,
助教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基础课程予以支持,保证基础课程的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
的专业知识提供了重要保障。
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响应国家号召设立“素质教育通选课程”课程体系,夯实学
科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普及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加大师资和经费的
投入,提高通选课程的质量。
建立分层次的课程结构,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构建分层次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需求。比如我们可以以学校作为一个平台开设课程,先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来选择是否作为
必修课,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特长来选择是否选修此课程。又比如院系也可根据课程
的难度设置模块化培养方案,不同兴趣和水平的学生可以来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模块,满足
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所有的专业既有专有性也有交叉性,可以在相近学科之间建立“基础性专业课平台”,供同一
平台相关的院系来选修,这样既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也能推动不同专业和学科的交流互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随着课程体系的完善,各类课程在结构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相对均衡的水准,可以通过“大班
授课,小班讨论”为特征的小班教学模式,来提升课程质量。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
将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参与竞赛、口答等形式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的深度、广度、操作性、开放性。
4.完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