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公式
大气密度公式
大气密度公式大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大气中所含的质量或分子数。
在研究大气科学、气象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时,大气密度公式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咱先来说说常见的大气密度公式吧。
其中一个比较常用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变形公式,即:ρ = P / (RT) 。
这里的ρ就是大气密度,P 表示大气压强,R 是气体常数,T 是大气的热力学温度。
要想真正理解这个公式,咱们得从一些实际的情况入手。
就拿坐飞机来说吧,您想想,飞机飞得越高,是不是感觉周围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这就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 P 逐渐减小,温度 T 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大气密度ρ 降低。
我记得有一次坐飞机,当飞机开始爬升的时候,我望着窗外,起初还能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房屋、道路和车辆。
随着高度不断上升,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模糊,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层轻纱慢慢遮住了下面的世界。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不就是大气密度在变化的直观体现嘛!飞机越往上飞,周围的空气越来越“稀松”,就好像原本挤在一起的人群逐渐散开,密度自然就小了。
再比如说,在气象学中,通过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强和温度,利用这个公式就能算出大气密度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预测天气、研究大气环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是不知道大气密度,那天气预报可能就会变得一团糟,说不定明天说要下雪,结果下的是冰雹呢!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气密度更是至关重要。
火箭发射的时候,必须要精确计算大气密度,不然火箭可能会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偏离轨道,那可就麻烦大了!总之,大气密度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就那么几个字母,但它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和实际应用可真是广泛又深刻。
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坐飞机的感受,还是气象预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公式。
所以,可别小看了这看似不起眼的大气密度公式,它可是在很多重要的领域发挥着大作用呢!。
大气压的表达方式
大气压的表达方式
大气压的表达式如下:气体压强三大公式为pv=m/MRT;P=F/S;P液=pgh。
1、理想气体压力公式: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力,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2、压力公式:固体压力p=f/s
压力: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面积:s平方米(㎡)液体压力p=jgh 压力:p帕斯卡(pa)液体密度:每立方米(kg/m3)1公斤。
3、气体压力公式:pv=nrtp1v1/t1=p2v2/t2对同一理想气体系统的压力体积温度进行比较。
因此,以pv/t=nrr为常数,同一理想气体系统n不变。
大气压大气压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
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
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通常情况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水银柱。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作者:
————————————————————————————————日期:
ﻩ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ﻫ详细说明如下:ﻫ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ﻫ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大气压计算公式 -回复
大气压计算公式-回复
大气压计算:通常有平衡条件法和牛顿运动定律法(公式只是粗略计算而且有时测的值不准,一切都应以实际为准)。
1、在托里拆利测出了气压后,人们通过公式p=F/S,求出了在单位面积上的空气有多少的质量。
再套用空气的密度,求出体积,再除以质量,即可知道地面至大气圈顶部的距离。
2、已知: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绝对温度时,可用公式PV=nRT求出气体压强(其中R是常数,R=8.314帕·米3/摩尔·K或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
这个公式还有变形公式pV=mRT/M、p=ρRT/M。
3、p=p水银gh (水银密度*9.8*水银柱高=标准大气压)。
扩展资料:
大气压力的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
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
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
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
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
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
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
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公式
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公式
大气压强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大气压强的指数衰减模型
来描述。
这个模型被称为巴尔诺利方程,它表示为:
P = P0 exp(-Mgh / (RT))。
其中,P是高度为h处的大气压强,P0是地面上的大气压强,M
是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这个方程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呈指数级的减小。
另外,还有一个常用的简化公式,即国际标准大气模型(ISA)
中的公式:
P = P0 (1 Lh / T0)^(gM / (RL))。
在这个公式中,L是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温度梯度,T0是参考温度。
这个公式也展现了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压强减小的趋势。
总的来说,大气压强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描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系统等,因此这些公式只是对大气压强和高度关系的理想化描述。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高一物理:气体的压强、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第六章 气体定律
C.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思考:气体体积不变时,其压强与温 度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
1.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1)等容变化: 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
状态变化叫做等容变化。 2)实验探究: DIS实验
实 验 装 置
P = F/S
国际单位:Pa(帕斯卡) 标准大气压强:相当于76厘米汞柱产生的压强 P0 = ρgh =13.6 × 103 × 9.8 × 0.76 =1.013×105 Pa
而1.0×105 Pa相当于75厘米汞柱产பைடு நூலகம்的压强
气体压强的微观本质是由于气体内大量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过程中,对容器壁频繁撞击的 结果。
= 4× 10
4
×
310/300 =4.13×10 (Pa)
4
练一练
1.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下面的哪 个说法是正确的( C )(不计容器的膨胀) A.密度和压强均增大; B.密度增大,压强减小; C.密度不变,压强增大; D.密度增大,压强不变。
4 . 2 一个密闭容器里的气体,在0℃时压强8×10 Pa, 5 给容器加热, 当气体压强为1.0×10 Pa时, 则温度升高到多 少摄氏度? 68.25℃
调节水银压强计的可动管 A,使B管水银面始终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上。改变气体温度, 得到多次压强值。
实验步骤一:
一只烧瓶上连一根玻璃管, 用橡皮管把它跟一个水银压强 计连在一起,从而在烧瓶内封 住一定质量的空气。 上下移动压强计,使得其 中的两段水银柱的高度在同一 水平面上。标记下B管水银柱 的高度。
气体温度上升,A柱上 升,B柱下降,瓶内气体体 积增大。
第十二章:气体的压强,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液体内部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在同一深度 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p=ρgh =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及其产生 .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大气压强跟760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大气压强跟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约为10五次方帕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约为 五次方帕 1标准大气压等于 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 标准大气压等于 帕 空气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空气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用气压计来测量. 大气压用气压计来测量. 2.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 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层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层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 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而产生 产生持续、 气体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 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气体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体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体压强的公式
气体压强的公式
气体压强的公式是PV=nRT (P是气体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常数,T是开尔文温度)。
变形公式有:PM=ρRT;PV=mRT/M。
大气压定义
大气压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
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
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通常情况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水银柱。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气体压力公式
气体压力公式
气体压力三大公式为pv=m/MRT;P=F/S;P液=pgh。
1、理想气体压力公式: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力,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2、压力公式:固体压力p=f/s压力: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面积:s平方米(㎡)液体压力p=jgh压力:p帕斯卡(pa)液体密度:每立方米(kg/m3)1公斤。
3、气体压力公式:pv=nrtp1v1/t1=p2v2/t2对同一理想气体系统的压力体积温度进行比较。
因此,以pv/t=nrr为常数,同一理想气体系统n不变。
大气压
大气压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
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
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通常情况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水银柱。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一一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一一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一一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 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一一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时机,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 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x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 简称大气压.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珞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x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熟悉.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x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 米水柱.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为了保证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 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标准大气压= 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表达,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熟悉.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到达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那么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那么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那么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由此可见,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①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是不正确的〕.而对相同状况下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来说,由于干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那么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那么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由于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根本上恒定的.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这时,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而由于大气总量根本不变,那么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同样,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当然,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很详细啊.气压的日变化陆地比热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低,海洋气压较高,风从海洋〔高压区〕吹向陆地〔低压区〕,是偏南风〔不全是东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西南风〕.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风从陆地〔高压区〕吹向海洋〔低压区〕,是偏北风〔不全是西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东北风〕.气压的日变化地面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次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10时,次高值出现在21〜22 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次低值出现在3〜4时.气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地球上向阳的一边〔白天〕由于加热作用使空气膨胀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四周辐散,致使空气柱的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降低.背阳的一面〔夜间〕由于冷却作用,气柱收缩,空中四周气流辐合,使气柱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升高.气压的日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比拟明显.气压日振幅〔一日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又称为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在低纬地区,平均日振幅可达3〜4百帕,到纬度50"附近日振幅缺乏1百帕了. 不同纬度上气压日变化的情况,在我国中纬度地区气压日振幅为1〜2. 5百帕,在低纬地区为2. 5〜4百帕,而在西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山谷中气压的日振幅有时可达6.5百帕.应用1.高压锅〔高压锅中封闭了空气,给高压锅内空气加热时,锅内气体压强增大,使锅内的水沸腾时温度更高,更容易煮熟食物2.真空吸盘〔可以依靠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可以挂东西〕3.拔罐头疗法〔中医中有一种玻璃罐,将其加热时迅速按在人体某部位,等罐内空气冷却后,会被外界气压根据皮肤上,此时用力拔下玻璃罐,会吸出人体内有害的毒血,有利于康复〕4.飞机飞行〔飞机机翼上方呈流线型,当空气流过机翼时,一局部空气从飞机机翼上方流过,一局部空气从机翼下方流过,由于机翼上方为流线型,所以空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不同的距离那么速度不相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较大,大气压较小;下方很平,空气流速较小,大气压较大,于是.飞机在高速行驶时,机翼下方的大气压大,而机翼上方的大气压小,机翼上下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了升力〕什么试验证实大气压存在?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二:〃瓶吞蛋〃实验.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预防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实验三:〃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珞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说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说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指的是大气〔空气〕产生的压强.由于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所提出的问题是说在高山上的温度往往低于山下,为什么在山顶的大气压小于山下的大气压.由于大气压的产生也和液体产生的压强一样与深度有关.我们地球的外层是由大气层包围着,那么离地面越近,大气层就越厚,所以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产生的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气体的等温变化汇总
类型
1.液体密封气体
气体压强计算:
类型
1.液体密封气体 2.容器密封气体
气体封气体 3.气缸密封气体
气体压强计算:
类型
1.液体密封气体 2.容器密封气体 3.气缸密封气体
思路 方法 步骤
气体压强计算:
类型
1.液体密封气体 2.容器密封气体 3.气缸密封气体
Mm S 6
mS M
7
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一)——参考液片法
1.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液体静止力学知识。 ①液面下h深处的压强为p=ρgh。 ②液面与外界大气相接触。则液面下h处的压强为
p=p0+ρgh ③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
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 传递(注意:适用于密闭静止的液体或气体) ④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 不间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是相等的。
p=p0+ρgh ③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
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 传递(注意:适用于密闭静止的液体或气体) ④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 不间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是相等的。
1.计算下面几幅图中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1.计算下面几幅图中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解:根据题意,由图知
P1=P0+2cmHg=78cmHg V1=(8+2)S=10S, p2=p0-2cmHg=74cmHg, V2=[(8+x)-2]·S=(6+x)S.
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 代入数据解得玻璃管提升高度:x=4.54cm
用气体定律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被封闭的气体(满足质量不变的 条件);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
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
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t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图2-7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
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
容器A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
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
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图2-8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
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不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等热量时,温度升高跟质量的关系等等,从而得出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和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的关系。
氮气压力变化值与温度的关系
压力×体积÷温度=恒量如果把氮气近似当作理想气体,把体积认为不变,则上式变形为:压力=温度×恒量压力=温度×(压力×体积÷温度)恒量=25bar×0.5m³÷25℃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气体温度上升1℃,压力上升1/273。
气体温度下降1℃,压力下降1/273。
关于氮气的温度、压力对应关系遵守一定质量的气体方程式,公式为:PV/T=M/m*P0V0/T0其中:P为氮气压强,V为氮气体积,T为氮气开氏温度,M为氮气质量,m为氮气摩尔质量,为28克/摩尔,P0为标准大气压强,V0为标准摩尔体积为22.4升,T0为零摄氏0度对应的开氏温度。
pV=nRT(克拉伯龙方程)p为气体压强,单位Pa。
V为气体体积,单位m3。
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mol,T为体系温度,单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位K。
R为比例系数,数值不同状况下有所不同,单位是J/(mol·K)在摩尔表示的状态方程中,R为比例常数,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R是一定的,约为8.31441±0.00026J/(mol·K)。
那就应该知道压强与温度的比例关系了。
在体积、质量不变的条件下,气体温度上升1℃,压力上升1/273。
气体温度下降1℃,压力下降1/273。
使用范例①:保压时,环境温度为18℃,保压压力为25Bar,时间为不能少于4小时,保压结束后,环境温度为23℃,温度升高5℃,在不泄漏的情况下,压力为25.46Bar. 使用范例②:保压时,环境温度为20℃,保压压力为25Bar,时间为不能少于4小时,保压结束后,环境温度为10℃,温度降低10℃,在不泄漏的情况下,压力为24.09Bar.(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压强公式
压强公式P=F/S公式P液=pgh重力G=m 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gv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大小为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示重法:F浮=G-F液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示数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的示数F液。
密度公式p=m/vv=m/pm=pv、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 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反向:F=F1-F2 (F1>F2)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压强的定义式是P=F/S。
P=ρgh是由公式P=F/S推导而来,P=F/S=G/S=ρVg/S=ρShg/S=ρgh由此可以看出,P=ρgh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液体、气体产生的压强及柱形均匀固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 气体体积增大。(热胀冷缩)
小结:---------PV/T=C
一、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 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
气体的压强就越大,反之亦然。
二、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体积不变)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当温度升 高,气体的压强增大,反之亦然。 三、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压强不变)
气体对气壁的压力是由于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 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分子越密集 一定时间撞到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的 压强就越大。
二、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体积不变)
二、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体积不变)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疏密程 度也不改变。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即平均速率增大),撞击器 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变大,所以气体的压强增大。
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温度压强体积的图像压强温度体积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
气体的 压强 体积 温度间的关系
一、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
活塞
活塞
气体
气体
一、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
大气压力空气密度计算公式
大气压力空气密度计算公式
有关大气压力空气密度计算公式的文章
大气压力空气密度是指大气中每单位体积内所含气体的重量,它影响着空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污染。
根据大气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大气压力空气密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首先,大气压力的变化需要用来计算空气密度。
根据洛伦兹定律,压强p是一个温度稳定的常数,它可以通过公式p=RT/V来计算,其中,T为绝对温度,V为体积,R为气体常数。
其次,空气密度也可以用公式ρ=p/θ来计算,其中,ρ表示大气压强下空气密度,p表示大气压强,θ表示摩尔温度。
温度单位将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可根据给定的单位来进行转换。
最后,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计算大气压强空气的密度。
洛伦兹定律可用来计算大气压力,空气密度可以通过ρ=p/θ来计算。
此外,还需要注意温度单位的变化,从而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大气压强习题及答案
大气压强习题及答案大气压强是气体对单位面积的力的作用,是大气重力场对空气分子的压强。
在学习大气压强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关于大气压强的习题及答案,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习题一:计算某地的大气压强已知某地大气压的海平面值为101.3 kPa,此地海拔高度为2000 m,求该地的大气压强。
答案:根据大气压随海拔高度递减的关系,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P = P0 * (1 - h/7000)其中,P为某地的大气压强,P0为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h为该地的海拔高度。
代入已知数据:P =101.3 kPa * (1 - 2000/7000)P = 101.3 kPa * (1 - 0.2857)P ≈ 72.9 kPa因此,该地的大气压强约为72.9 kPa。
习题二: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强变化的关系在海拔2000 m的地方测量到大气压强为80 kPa,求该地的海拔高度。
答案:仍然使用之前的公式:P = P0 * (1 - h/7000)将已知数据代入:80 kPa = 101.3 kPa * (1 - h/7000)解方程得:1 - h/7000 = 80/101.3h/7000 = 1 - 80/101.3h/7000 = 0.2095h ≈ 1466.5 m因此,该地的海拔高度约为1466.5 m。
习题三:大气压强的单位换算已知大气压强为98 kPa,将其换算为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和帕斯卡。
答案:1 标准大气压(atm)= 101.3 kPa98 kPa ≈ 0.967 atm2 每1毫米汞柱(mmHg)= 0.133 kPa98 kPa ≈ 735.29 mmHg3 1帕斯卡(Pa)= 0.001 kPa98 kPa = 98,000 Pa因此,大气压强为98 kPa约等于0.967 atm、735.29 mmHg、98,000 Pa。
习题四: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请说明以下哪些因素会对大气压强产生影响,为什么?1)温度: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碰撞频率增加,导致气体分子压强增加,大气压强升高。
第三十七讲气体分子动理论之一——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公式
mv 2 3/ 2 ) e 2 kT
v
2
1920年斯特恩从实验上证实了速率分布定律
分子速率的实验测定
Stern 做了分子射线束实验
A
S S B C P B l C
t=l/v=/
v = l /
只有满足此条件的分子才能同时通过两缝。 通过改变ωφ可获得不同速率区间的分子。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0
可将h 推广为任意物理量。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
处于平衡态的气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在每一个时刻都 在随机变化着,但是大多数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统计相关 性,它表现为平均来说气体分子的速率介于v – v + d v 的概率是不会改变的。
可将上面的h 推广为任意物理量,如理想气体系统中分 子的速度v . 讨论分子数按速率的分布函数。 速度为v→v + dv 间隔内的分子数为dN dN f (v )dv 归一化条件 N
等于圆柱体体积中的分子数。
设圆柱体的截面积为πd 2 。在 实际上其它分子也在运动 B D u t Δt内,分子所走过的路程 相应圆柱体的体积为 d 2u t 设气体分子数密度为n,在Δt时间 A 2 C d n u t 内与A相碰的分子数为
d d d
2 2 z d n u t / t d nu 平均碰撞频率为
这就是玻尔兹曼分布律.
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任何系统的微观粒子按 状态的分布,即在某一状态区间的粒子数与该状 态区间的一个粒子能量有关,与 E / kT 概率因子: e 成正比。 它说明分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状态. 由于:
(
m 3 / 2 Ek / kT ) e dv x dv y dv z 1 2k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和温度是气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计算公式表示:
P = P0 * exp(-Mgh/RT)
其中,P是大气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P0是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其取值约为101325 Pa;M是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其取值约为28.97 g/mol;g是重力加速度,取值约为9.8 m/s2;h是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R是气体常数,取值约为8.31 J/(mol·K);T 是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大气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温度升高,大气压强降低;温度下降,大气压强增加。
当海拔高度升高时,大气压强也会随之降低,这和大气的密度有关。
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对大气压强产生影响,这个因素在气象预测和天气预报中也需要考虑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