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神话的原始思维特征中和谐思维的萌芽与表现--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朱长超木文通过对古文字诞生的基拙、形态特征及其含义的分析研究,认为古文字是先民的思维成果,也是原始思维的凝结,因此可以从古文字追溯原始思维的特点,从古文字的演化迫溯原始思维发展的踩迹。
文章认为,原始思维的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原始思维是在其体—抽象—具体,个别—概括—个别的反复过程中发展的。
在这个辫证过程中,原始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也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使文字也相应地不断发生演变和进化。
作者朱长超,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哲学室研究人一、古文字是思维的考古工具原始思维,是童年时代人类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低级阶段,具有与现代思维不同的特点和方式。
了解原始思维的特点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原始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了解原始思维的发展脉络,还有助于正确认识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
原始思维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通常有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儿童心理学等方法。
除此之外,古文字的研究也是探索原始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也是思维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所谓“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宇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象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雄的特点。
如同可以从古代语言的痕迹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从占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始思维。
从古文字的内容来考察原始思维的内容,从古文’笋的结构和范畴的概括抽象水平来考察原始思维的方式和特点,从古文字的演变考察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文字是原始人类的创造物,是原始思维的一项重要成果。
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创一盆文字的时间虽然稍有先后,但都是近万年内的事。
中国的古丈字是在大约年前诞生的。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摘要] 感生神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神话,是远古初民基于原始思维方式对人类来源的解说,那些看似荒诞幼稚的描述,却体现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思维特征,原始思维的“泛灵观”和“生命一体化”是其创造的基础。
感生神话以具象性的方式表达对生育奥秘的认识,但想象中已经出现初步的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类比推理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感生神话;原始思维;泛灵观;具象性;类比推理诞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远古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们成为众多学者探寻原始思维奥秘的首选之地。
其中大量存在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初民对自身生命来源最早的追问和解答,在那些现代人看来荒诞幼稚的描述中,可以寻觅到远古人类的思维痕迹。
感生神话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殖神话,所谓感生,是指女性并未与男性交合,而是受感于某物而怀孕,表现为女子或感应、或目睹、或接触、或吞食某种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等,竟神秘地怀孕生子。
在中国古代典籍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很多感生神话:《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始祖后稷就是其母姜嫄因履“巨人迹”而有感致孕的;《帝王世纪》等载黄帝是他的母亲附宝感于“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而生;《竹书纪年》中尧是因其母庆都为“赤龙感之”而孕生;《竹书纪年》还记载握登“见大虹意感”生下帝舜;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勒俄特依》记载,有个名叫浦莫尼衣的姑娘,因神鹰滴下三滴血而感孕,生了民族英雄支呷洛(支格阿龙)[1];白族神话讲大理龙母,吃下一颗绿桃,怀孕生下一个男孩[2];藏族神话《纳木错》讲一位牧民姑娘,在放牧牛羊时梦见一个穿白衣、戴白帽、骑白马的男子而怀孕生子。
[3]这些感生神话体现了原始初民对于生命孕育原因的无知和神秘感,生儿育女的原理为今人悉知,但认知能力低下的原始人难以懂得这个道理,只能借虚幻的神话予以解答,我们从其中可以捕捉到他们具有的原始思维特征。
一、“泛灵观”与“生命一体化”的基本观念感生神话中人的诞生是母亲为日光、大虹、神龙、果实、水等自然物所感而致孕,这些自然物似乎具有灵性的生命魔力,它们是人类生命诞生的神秘原因,也可以说人就是由它们转化的,这些神话创造的一个基础前提就是“万物有灵”和“生命一体化”的观念。
艺术领域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领域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与联系神话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与神灵、自然界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中,神话思维常常表现为对神话、传说、神话人物和神话场景的创作和表现。
神话思维强调的是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的力量,它试图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原始思维则是一种更加实用和实际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中,原始思维常常表现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和表现。
原始思维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试图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来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
虽然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它们也有着联系。
在很多文化中,神话和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神话中的神灵和自然界的元素常常相互交织。
因此,在艺术领域中,神话和原始思维常常是相互交织的,艺术家常常通过对神话和自然界的描绘和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古代神话的思维特征
中国古代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
首先,原始先民感知自然时,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如以烛龙之神的生理行为解释自然现象和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表现在神话终究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也是具有意志、情感的.
所以,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原始神话就是由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
中国神话概述论文
中国神话概述[摘要]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以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伦理诉求。
作为精神原生态的中国古神话是先民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最初认识,《山海经》渗透了原始先民对周围世界的创造力量的信念。
伦理世界是由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构成的实体性的世界。
中国式“伦理世界”的自然样态最初体现为古神话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中国古神话透过传说故事等精神现象形态,创造出一个世界和心灵的综合统一体;进行着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的矛盾运动;实现着伦理世界的预定和谐。
[关键词]《山海经》;古神话;伦理精神;道德哲学古神话作为人类生命源头与一切文化动力,主要是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论及上古宗教。
神话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样貌、能力和功绩多异于常人,同时神话叙述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时空或事件。
中国古神话通过“与神对话”的习俗,开启了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信念。
笔者尝试沉潜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底部,对上古神话资料和神话人物进行仔细的梳理、探究。
全文透过中国古神话中的精神现象,将神话思维升腾到道德哲学高空,主要研究中国上古神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伦理世界”样态与伦理精神。
一、中国古神话的存在样态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多把动物植物以及自然力自然现象看做是活物。
《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是中国古神话的主要典籍,例如有王亥以及四方、四方风、四方神人名等内容。
该典籍中具有伦理的精神倾向或者伦理的精神原素。
古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初庇荫之地,以复杂多样的精神样态存在。
对事实的陈述是真正的自然科学,而对意识的陈述是真正的精神科学。
由精神所创造的古神话就是一个真实而对象化的混沌世界。
马克思曾经评价希腊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在中国,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是《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涉及地理、物产、祭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刑法”类之首。
神话的思维特点范文
神话的思维特点范文神话是一种古老而且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中的叙事形式,它通过人物、事件和象征来阐述抽象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和价值观。
神话以其独特的思维特点而闻名,这些特点贯穿了其故事结构、角色塑造和象征意义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话的思维特点。
首先,神话是一种象征性思维。
象征是神话的核心元素,神话中的各种角色、事件和物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通过象征,神话能够传达抽象的概念和哲学思想,并使其具体化,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例如,希腊神话中,宙斯象征着权力和智慧,赫拉象征着女性的特质和婚姻的保护,阿波罗象征着艺术和美的追求。
这些象征性的角色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故事的意义,还通过象征的力量来塑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其次,神话是一种循环性思维。
循环是神话故事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它体现了宇宙的周期性和循环性。
循环性思维在神话中反映为时间、季节和生育的周期,使故事具有无限重复的特点。
例如,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描述了宇宙的末日和重生,在这个故事中,循环的概念贯穿始终,使宇宙的终结和重生成为一种永恒的循环。
第三,神话是一种模糊性思维。
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常常是模糊的和多义的,没有明确的轮廓和定义。
这种模糊性使得神话具有多种解读和理解的可能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文化和个体的需求。
例如,在中国的神话中,女娲创世的故事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强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
这种模糊性思维使得神话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复杂性,使其成为一种永恒而不断更新的文化资源。
第四,神话是一种冲突性思维。
冲突是神话故事中的常见元素,它体现了人类的矛盾和挣扎。
在神话中,冲突经常发生在神与神、人与神、人与人之间,体现了不同力量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冲突性思维使得神话具有戏剧性和紧张感,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心理的现实。
最后,神话是一种想象性思维。
神话世界是超越现实的,是想象力的产物。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逃离现实,进入一个神奇而奇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经历超出现实的冒险和成长,感受卓越的英雄事迹和惊人的超能力。
浅谈中国神话范文大全
浅谈中国神话范文大全第一篇:浅谈中国神话浅谈中国神话内容提要:本文先概述下中国神话,给出了它的定义,然后再寻求它的来源,探寻它的发展,再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做了简单解析,最后在对比分析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关键词:中国神话定义、产生、发展,神话人物,女娲、盘古,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中国神话概述提起中国神话,不自觉地,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看到过的很多有关中国神话的电视剧,再后来想到的是一些动画片。
什么《精卫填海》啊,《欢天喜地七仙女》什么的,还有《西游记》、《哪咤》等等。
确实,这些影视作品确实让古老的中国神话变得耳闻目阅起来,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改编,而且有的改编的还十分离谱。
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流传下去已属不易,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被人家申请了去。
本来神话传说就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口耳相传本来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百度了下神话传说,说中国神话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根据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的分类,可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起,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类别。
茅盾先生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幻想故事吧。
这么想的话,我不禁要问,幻想出来的神话传说也要有一定基本依据吧,我们的老祖宗肯定也不能凭空就想出这样的神话传说吧。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看世界观的演变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看世界观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更是中国人对世界观的表达。
通过研究古代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核心主题。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可以从许多神话传说中看出。
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山川河流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中,山川河流被描绘成拥有灵性的存在,它们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古代中国人认为,山川河流的存在和运动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类应该尊重它们,并与它们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人与神的关系。
古代中国人认为,神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应该敬畏神明,虔诚祭拜。
这种观念可以从《封神演义》中看出。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人类与神的斗争和互动。
在这个故事中,人类通过虔诚祭拜和祈祷,获得了神的庇佑和帮助。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人们认为神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尊敬和信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开始对神话传说持怀疑态度。
科学的解释和理论逐渐取代了神话传说,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这种变化可以从中国现代文学中看出。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作品往往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这些作品中很少涉及神话传说,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类的情感体验。
这反映了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他们开始用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再依赖神话传说。
然而,尽管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神话传说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神的敬畏的观念仍然存在,虽然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平衡的追求,可以看作是对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延续。
总之,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烟台南山学院《中国古代神话论文》题目:论中国神话的民族精神班级:____姓名:_______学号:专业:工学院计算机系____摘要: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神话,这些神话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
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的火种。
今天,我们不但要将这些精神继承下来,还应该把它们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神话;民族精神论中国神话的民族精神原始社会的文学现在所见的仅有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人们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能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把自然物、自然力和社会力加以神话和人格化,幻想出一些超自然的神和神的故事,经过口头流传,便产生了神话。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幼年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斗争以及蹒跚的足迹。
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描写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淮南子》中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就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当时先民们的生存环境。
《女娲补天》中说当时先民们生活的环境是天崩地陷,“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这时的先民真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要躲避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抵御滔天的洪水;既要提防地上猛兽的利齿,又要注意空中鸷鸟的利爪。
每行一步都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
这些深刻的体验就是留在我们血液里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先民并没有退缩,他们敢于直面现实,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来战胜这一切的灾难。
因为他们非常明白,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由此便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
《鲧禹治水》中,鲧在洪水滔天,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不待帝命”,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英勇搏斗。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摘要] 感生神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神话,是远古初民基于原始思维方式对人类来源的解说,那些看似荒诞幼稚的描述,却体现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思维特征,原始思维的“泛灵观”和“生命一体化”是其创造的基础。
感生神话以具象性的方式表达对生育奥秘的认识,但想象中已经出现初步的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类比推理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感生神话;原始思维;泛灵观;具象性;类比推理诞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远古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们成为众多学者探寻原始思维奥秘的首选之地。
其中大量存在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初民对自身生命来源最早的追问和解答,在那些现代人看来荒诞幼稚的描述中,可以寻觅到远古人类的思维痕迹。
感生神话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殖神话,所谓感生,是指女性并未与男性交合,而是受感于某物而怀孕,表现为女子或感应、或目睹、或接触、或吞食某种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等,竟神秘地怀孕生子。
在中国古代典籍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很多感生神话:《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始祖后稷就是其母姜嫄因履“巨人迹”而有感致孕的;《帝王世纪》等载黄帝是他的母亲附宝感于“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而生;《竹书纪年》中尧是因其母庆都为“赤龙感之”而孕生;《竹书纪年》还记载握登“见大虹意感”生下帝舜;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勒俄特依》记载,有个名叫浦莫尼衣的姑娘,因神鹰滴下三滴血而感孕,生了民族英雄支呷洛(支格阿龙)[1];白族神话讲大理龙母,吃下一颗绿桃,怀孕生下一个男孩[2];藏族神话《纳木错》讲一位牧民姑娘,在放牧牛羊时梦见一个穿白衣、戴白帽、骑白马的男子而怀孕生子。
[3]这些感生神话体现了原始初民对于生命孕育原因的无知和神秘感,生儿育女的原理为今人悉知,但认知能力低下的原始人难以懂得这个道理,只能借虚幻的神话予以解答,我们从其中可以捕捉到他们具有的原始思维特征。
一、“泛灵观”与“生命一体化”的基本观念感生神话中人的诞生是母亲为日光、大虹、神龙、果实、水等自然物所感而致孕,这些自然物似乎具有灵性的生命魔力,它们是人类生命诞生的神秘原因,也可以说人就是由它们转化的,这些神话创造的一个基础前提就是“万物有灵”和“生命一体化”的观念。
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自然神话
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自然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自然神话的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充满了神奇和想象力,它们与自然神话密不可分。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寓意着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深入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自然神话,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和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它们是古代人民尝试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生存问题的产物。
这些神话传说以众多神、妖和人类事迹为主角,充满神秘、奇幻和寓意。
例如《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描述了人、神、妖的景象和相互关系。
这些传说在古代人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在于它们寓意深远、富有道德教化意义。
这些神话中的角色常常代表着一种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通过神话故事的叙述和展开,人们可以学到道德教育的知识和智慧。
例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而许仙则代表着勇敢和坚韧。
二、自然神话的意义与象征自然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赋予象征意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依靠自然、尊重自然。
例如《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描述了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这些描述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神话象征着和谐、尊重和感恩的价值观。
自然神话的意义还体现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指导作用上。
神话中的故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对人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如《封神演义》中的诸多故事,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道德的呼唤,让人们认识到众多的美德和悲喜人生。
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神话传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通过对人性的讽刺和嘲讽,涵盖了智慧、勇敢、团结和友爱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思维的进化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人类的思维演化
思维的进化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人类的思维演化人类的思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进化的,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和能力有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进化过程中探讨人类思维的演化,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原始社会的思维特点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思维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觉和本能。
由于生活在一个原始的环境中,人们需要应对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寻找食物、躲避危险等。
因此,他们的思维主要集中于如何满足这些基本需求。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认知能力是相对低下的。
他们通常依靠观察和经验来判断事物,并通过试错的方式探索新的方法。
由于缺乏正式的教育和积累的知识,他们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有限。
二、农耕社会的思维转变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农耕社会的出现意味着人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满足基本需求,而是开始进行生产和社会组织。
农耕社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创造。
同时,农业生产的复杂性也促使人们发展了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
例如,农民需要考虑土壤状况、气候变化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农业管理方法。
这无形中培养了人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
农耕社会还催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分工合作,并形成了专门从事特定工作的职业群体。
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人们开始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工业化社会的智力导向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工业化的进程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化社会中,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逐渐从直觉和经验导向转向了智力导向。
正式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普及,使得更多的人们能够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和思维训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思维能力。
工业化的社会也催生了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人们开始注重通过实验和观测来验证问题,并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1、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到了野蛮期的中级阶段,神话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中国学者杨堃和袁珂等人认为神话的起源要早到蒙昧期的高级阶段,即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者比这个时期更早。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2、朱大可提出,中国女娲、 ... 等上古神话,老子、孔子等先秦哲人,其原型或思想源头,均来自印度、西亚和非洲。
他通过跨文化研究,提出人类的上古神话起源于非洲。
有评论称,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后,又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断。
朱大可认为老子可能是最早到印度取经的东亚居民。
老子借用婆罗门教的修行模式和宗教概念,创立出属于中国本土的独立思想学派。
老子的不朽性在于,他不仅善于借用,更善于超越和创造,由此推动一种全新的东亚思想体系的诞生。
扩展资料:上古神话从产生的时问来讲,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各文学形态中最早的,但它却一直持续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方面。
单在先秦文学中的《诗经》、《左传》、《庄子》等先秦古籍中就记载了比较丰富的古代神话,以及神话内容的变形和发展。
如《诗经》中周部族史诗的代表《大雅·生民》、商部族史诗《商颂·玄鸟》等篇目就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其中包含了部族起源神话中的母题类型。
再如《庄子》一书中也有许多上古神内容的演变,像鲲鹏之变、黄帝遗玄珠等都是在上古神话的基础上的变形。
“上古神话”的思维 ... 和主题内容是后世文学的先驱。
百度百科-中国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与价值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与价值中国古代神话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一个宝贵的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与价值观的艺术瑰宝。
作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社会思想与价值对于我们的启示。
一、对于治理社会的启示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物们往往是神仙、妖魔、仙女等奇异形态。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属性和能力。
其中,天、地、山、水、森林等自然万物,更代表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在神话中,各种生命一般是相互依存的。
而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和消失,都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的平衡和和谐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中国古代治理社会的一种范本。
不应该因为个人私利破坏生态平衡,而是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保护生态环境。
二、对于亲情的启示中国古代神话中,许多人物都涉及到亲情。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花果山美,疼爱无比。
在《红楼梦》中,贾母和父亲是贾宝玉最亲密的人,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至交,也源于共同悲痛之间的深情厚谊。
古代文化强调的是亲情。
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亲情都是维系家庭和谐的基石。
这种观念在当代依然存在,不应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而淡泊亲情之间的爱。
亲情的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三、对于品格的启示中国古代神话里无论人物善良或邪恶,他们都往往凝结了一种道德观念和品格观念。
例如《封神演义》中最终被神化的三英才(吕布、项羽和刘贺),他们在历史上实际上是一个负面人物,但在小说中,他们经常表现出勇气、热情、慷慨、正义、感情和牺牲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几深刻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道德和品质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的态度。
只有凭借这种内在的标准,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贡献的人,也才能过上真正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总之,中国古代神话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参考和启示。
我们应该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古代的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神话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神话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所谓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具体的说就是人对自然的看法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的总和。
在人类发展的不用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同认识,人类有不同的自然观。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的自然观为神话自然观。
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
"远古时期人们的神话自然观形成也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
形成神话自然观的物资基础可以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生存受到威胁;二是对大自然缺乏了解在远古时期,人们生产力极其落后,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生产资料的能力又非常有限,物资的短缺与匮乏使他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从我们已知的资料来看,他们以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叶子和枝梗为燃料,把自然火种长期保存下来,用于烘烤食物、取暖、照明、防寒和抵御野兽侵袭;他们只能用锤打砸击等办法制作一些简单的石器,依靠这些工具根本不可能对付肉食猛兽,最多只能猎取鹿一类等草食动物,得到的肉食品非常有限。
采集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食物主要是朴树子,还有胡桃、楸、栎、榛、蔷薇、鼠李、松、榆等的果实、种子和叶子,以及禾本科、豆科植物的茎和种子。
这样的生产方式获得的生活资料常常不足以满足当时人们基本的温饱需求,他们经常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而且这样谋生手段又不十分可靠,偶然性很大,常常是朝不保夕。
除了由于资源匮乏的困境,他们还要同变换无常又暴虐强大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这样,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在面对如此困难的生存环境,他们很难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下去。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们想象出一些能力在他们之上又能操纵自然力量的神灵,通过向神灵祈祷他们的保佑,生命得以延续下去。
同时大自然复杂的神奇的自然现象,给我们的先民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素材。
这些想象最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神话。
鲁迅先生曾对神话做过详尽的研究并给出了大致的定义,“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神话的智慧》
《神话的智慧》引言概述:神话是人类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解释,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和体现。
神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它们给予我们启示,帮助我们认识自我和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神话的智慧,包括人类起源、道德准则、自然界的秩序、人与神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
一、人类起源的智慧1.1 神话中的创世之神神话中常常描绘了一个创世神,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了宇宙和人类。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起源的思考和好奇心,同时也传达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独特性的认识。
1.2 人类的祖先神话中经常出现对于人类祖先的描述,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并强调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通过这些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1.3 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神话中的英雄和智者常常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气解决了各种问题和困境。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勇敢面对挑战。
二、道德准则的智慧2.1 神话中的善恶对立神话经常描绘了善恶对立的故事,通过描述神和人类之间的斗争,告诉我们善行会得到回报,恶行会受到惩罚。
这些故事教育我们要坚守道德准则,追求善良和正义。
2.2 道德故事的教育意义神话中的道德故事常常通过形象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向我们传递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2.3 神话中的道德智慧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常常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他们的行为成为我们的榜样。
通过学习神话中的道德智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三、自然界的秩序的智慧3.1 天地之间的平衡神话中常常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平衡和秩序,通过描绘神话中的神灵和自然元素的相互关系,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规律。
3.2 自然界的生态智慧神话中的动植物常常被赋予神奇的能力和特殊的意义,它们象征着自然界的秩序和生态平衡。
通过学习神话中的自然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讲 思想文化的萌芽
的就更为具体生动了:活人有自己的生活社 区,死去的人也有固定而集中的墓地、墓群, 也就是死人自己的社区。入葬的人在墓穴中 姿势相同,头脚的方向与面部的朝向都一致。
► 这暗示着一种组织观念与向往意愿。而且夭
折了的孩子,则是埋在活人生活的社区内, 并且用来敛尸的陶棺还留有一个小孔,以便 幼小灵魂的出入和得到活着的大人们的庇护。 认真的对待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民族“慎 终孝思” 终孝思”、“老老,幼幼”的根。 老老,幼幼”
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 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 (另一种说法:直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 (另一种说法:直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 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 即古人10— 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 即新人4 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 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
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 第三讲:
► 灵魂观念是个体面对死亡,在思索生命的走
向与归宿时所产生的想象,它是随着人类的 进化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个观念现象,是人类 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类情感的释放。这与万 物有灵的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但随着氏 族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 血缘脉络衍生的清晰,便出现了个体对生命 来源的探讨,这样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意识, 形成了祖先
► 他们没有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浪漫情爱、力
量拼夺,但却充满了为社会大众美好生活的 奉献精神与高尚情操。比如说鲧禹治水这个 故事。人类在早期都有与洪水斗争的经历, 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鲧在与洪水 圣经》 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没能制服了洪水, 儿子大禹承父志,十几年如一日,三经家门 而不入,忙得“股无胈,胫无毛”。 股无胈,胫无毛”
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 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木取火, 以化腥臊” 以化腥臊”。
第四章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春秋时期出现的轻天重民思想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春秋时期出现的轻天重民思想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2、如何评价轻天重民社会思潮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 地位? 地位?
3、如何评价叔孙豹的“三不朽”论? 如何评价叔孙豹的“三不朽”
第三在全部古神话中可分为人对自然和人对社会两类而属于人和社会的一类为数甚少绝大多数是反映人和自然斗争的情况第四只是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隐隐约约地反映出一些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进化的思想而没有抽象的社会思想
第四章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古代神话与社会思想
远古时代劳动人民根据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的感 受和欲望需求,创造出各种神话。因此, 受和欲望需求,创造出各种神话。因此,神话的产生并非 出于人类的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 出于人类的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 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的产物,从神话里, 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的产物,从神话里,我们可 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我们这里所论 述的, 述的,只是反映无阶级社会情况的一些神话传说及其体现 的社会思想。 的社会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对人民英雄的歌颂
古代神话中, 古代神话中,还塑造了很多为民除害兴利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 人物。已述及的女娲,她还有补天的动人事迹。 人物。已述及的女娲,她还有补天的动人事迹。这段神话故事反映了氏 族公社的平等互助,以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得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思想。 族公社的平等互助,以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得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思想。 神话中的英雄羿,为人民治水的大禹,像女娲、羿、大禹这类人物之所 神话中的英雄羿,为人民治水的大禹,像女娲、 以受到崇尚,是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反映出在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 以受到崇尚,是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反映出在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 神话中关于廪君的故事, 神话中关于廪君的故事,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的更为文明化的 社会思想。这段神话故事, 社会思想。这段神话故事,反映了氏族社会的人民从愚昧状态中觉醒过 来,要求社会进步的心理状态。廪君的形象,代表了人民要求社会进步 要求社会进步的心理状态。廪君的形象, 的思想。 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神话的原始思维特征中和谐思维的萌芽与表现--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文化现实是体现文化的碑铭, 而神话是道德准则、社会组织、宗教仪式和习俗的真正依据.因此,神话故事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和影响不仅超出了故事讲述本身,它不仅从生活汲取营养,还制约着文化的许多方面.它是原始文明的信条,原始文明的脊柱.[1]在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的这段话里我们看到,神话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中原神话是决定中国传统文化因子构成的基因化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萌芽,在中原神话中早已得到追溯. 在中原地区神话流布广泛, 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文化底蕴之深厚,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价值及意义都是令人震撼的.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特征,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承认多样性、差异性,寻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和谐统一.中国素有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优秀传统,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为一、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境界,是世人对和谐思想不断提炼、不断完善的最终理想.神话作为原始文化记忆的符号象征, 其中早已蕴含和谐思想的萌芽. 从中原神话产生的原始思维结构特征来看,它的混沌性中包含的天人合一、天人同归、万物齐一已是和谐思想的萌芽;在其内容表现上,它所透射的二元对立统一阴阳相合观念,是和谐思想萌发的文化土壤; 从中原神话的原始主义色彩中,柔性与阳性原始主义融合而构成了和谐之美,可见以和为美的和谐思想源头;中原神话体系的多元统一,体现了多样共存的和谐统一思想元素.所以说,对中原神话的重新审视, 也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探本求源.二、中原神话的原始思维特征中和谐思维的萌芽苏联伟大的人民作家高尔基说:神话是一种虚构. [2]神话是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借助想象和幻想而进行的一种原始艺术创造. 由此,神话是幻想和虚构的产物.正是神话所产生的思维基础, 使得神话思维结构的特征显现出万物有灵、物我不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萌芽.意识是以客观物质的存在为前提,所以说,原始社会的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原始人类思想认识的一种投射.原始社会的人们处于世界形成之初的蒙昧状态,对宇宙天体的认识是模糊的、混沌的,这在原始神话思维结构中表现为混沌性.在原始思维产生阶段,由于原始先民的思维水平简单,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程度较低,对自然规律没有初步的科学认识,世界万物在他们的思维观念里是混沌一体的.例如,在济源县太行山一带流传的盘古神话有记述说:太初宇宙混沌如鸡子(宇宙蛋),盘古孕育其中,十万八千年后,盘古破茧而出,垂死,肢体化生天地、日月、山川万物. [3]另外,在我国明代记载的巨神以斧凿混沌,经营天地的神话中详细讲到:(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 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 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开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此而混沌茫开矣. [4]远古人类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神话思维的混沌形态. 在原始人类的各种思维模式中,这种浑然为一,人与物相互转化,表现出模糊的整合认知性.从而使中原神话显现出物我不分、物与天齐的混沌感知,其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神秘思维特征.作为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 神话思维是一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混杂合一的感知认识,在神话中表现为各种感知映象,集中体现出实象与虚象的混合,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模糊混沌.[5]它在中原神话中与万物有灵观念紧密联结,使世界万物相等,主客体浑然合一.这种神话思维达到心物交感、万物同一的混沌境界在中原神话中普遍存在.如盘古化生天地万物,创造人间世界;正阳的《胡玉人和胡玉姐》里,同样提到人间正神(创世人类始祖)死后变成人间花草、鸟兽和世上万物的故事;另在灵宝的《夸父山和桃林塞》中,关于夸父死后,躯体化作夸父山,手杖化为桃林的记载等.[6]在原始神话中,这种化生万物的神人和动物,无论是盘古、女娲,还是鸟、兽、虫、鱼等,都表现出浓厚的物与人平等相处、物我相通的天人合一思维特性.这种鲜明的万物有灵观是原始神话思维结构特征的体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人神相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人类社会早期和谐思维的萌芽. 后世的和谐理念是对原始社会时期这种神话思维的高级发展.三、中原神话中阴阳相合观念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和谐思想的表现从中原神话内容所反映的阴阳相合观念来看,中原神话表现出的原始哲学思维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精神萌发的文化土壤. 首先,中原神话中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观念是和谐思想萌生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历来分立而主张统一,但这里的统一是二元对立后的合二为一.原始人类将自然万物划分为阴阳二类,这是男女二性延伸、人化自然的一种结果. 虽然是一种对立,也是一种和谐.神话世界将二者天然融合在一处.[7]从生殖崇拜角度对中原的女娲伏羲神话加以考察,女娲神话反映了女性生殖崇拜观念,伏羲神话反映了男性生殖崇拜观念.这在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的神话以及伏羲以鸟类、葫芦化身而被奉为人祖爷的神话传说, 分别反映出浓郁的女性生殖崇拜和男性生殖崇拜. 男女两性的分立,即是二元对立的表征. 而男女交合生殖崇拜的产生以此为基础, 其中蕴含着阴阳相合的观念. 在原始先民有了男女交合致使女性受孕思想观念后,女娲伏羲共创人类的神话开始合流,又或说女娲盘古神话合流.如滚磨成亲兄妹婚暗含了女性是阴的符号象征,男性是阳的符号象征,且男女交合意味阴阳交合, 由此男女交合生殖崇拜为阴阳相合观念奠定了基础.[8]在此,即把男女二性与阴阳二性等同看待,突出阴阳二元由对立走向统一.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像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中原神话中男女交合的阴阳相合思想.再者, 中原神话所反映的本质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即生死问题的追问,折射出原始先民的生死观念. 但在中原神话中生死不分离,二者在现世生活中的连续性,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整体,最终形成灵魂不灭、天人合一的宇宙生死观,并影响后世生死齐一以及中国民间的阴阳相合生死价值观. 由于先民的直觉类比思维,使灵魂不灭观念冲破生死界限,在神话中以原始神灵信仰的方式普遍存在. 在黄帝神话中有黄帝骑龙升天的情节,大禹治水神话中有大禹的妻子化作石像的故事情节,盘古、夸父等死后化为山川、河流、植物等生命体,以它生命体的形式存在,表明了人物相通、灵魂不灭,天地人神共处一极的阴阳相合原始生死观.在这里,我们说二元对立统一的阴阳相合观念包蕴者丰富的和谐理念元素.四、从原始主义角度来看中原神话中和谐思想的表现中原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现象的一种载体, 它运用神话的想象方式来表现原始主题, 从而带有强烈的原始主义色彩.对中原地区羿与嫦娥原生神话的考察,透视出原始主义中阴阳相合而产生的和谐美特点. 中原地区的羿单一射日型神话,所表现的是羿上射十日,为民除害并被奉为宗伯之神的内容,充分体现出羿勇猛无畏、敢于拼搏、尚武善斗的英雄品格. 不仅在神话人物性格上凸显其雄武、阳刚的男性特质,而且在神话意象上表现出雄浑、壮美的阳性色彩.比如在今河南桐柏的《前羿和后羿》中,羿在除掉远古的妖魔、恶龙之后,又射出九箭,杀死九只水火妖怪,把它的肉埋在地下,就变成了九华山;又射杀七角大恶龙,变成了七垄河.[9]我们看到羿拥有强大的超自然神力,对力量的掌控展示着男性的阳刚之气. 为民除害实则是解决人与自然间(妖魔、恶龙)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协调以达统一, 表现了原生神话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价值观.嫦娥神话中奔月主题相应地展现出以月亮为女阴象征的柔性(即女性)原始主义特点. 这种柔性原始主义包含女性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并昭示着人与自然原初的和谐状态,是女性阴柔气质的独特表现. 作为与羿相对的女性神, 她的柔美特质是女性或母性社会时期原型态品格的积淀. 在中原地区有关嫦娥的神话虽经变异有多种说法, 但在原型态中保留的嫦娥月宫捣药、折桂并送桂花仙酒、误喝人参汤受惩而变作蟾蜍等情节,都带有柔性原始主义色彩. 桂树、桂花、玉兔等具有柔性特征的意象,与嫦娥一起飞升月宫,并在以月亮、蟾蜍为女性象征的天界共存共生,既表现女性的柔美特性,又体现了天地相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再者,羿与嫦娥神话具有自身完整而的体系,从而在这一体系中阳性原始主义与柔性原始主义融合为一体,并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阴阳和谐美的原初形态, 从而为和谐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五、从中原神话多元一体格局看和合与共的和谐思想萌芽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它所包含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共生的. 多元一体思想也是中国式文化的表现,它尊重多样性. 既保持各民族特色,又相互容纳,达到和而不同的和平共处、共存共荣. 中原神话中的多元建构现象和统一体系可看作多元统一思想的开端. 对于华夏文明起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中原伏羲、女娲神话是典型的多元一体思想体现.拿伏羲、女娲补天神话来讲,补天反映的是宇宙秩序得以稳定这一远古社会的重大自然, 在各地流传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兄妹补天的过程,有的侧重炼五色石的场景和过程,这种由于地域特点而形成的差异性,形成神话的多样性、丰富性,但也反映出多元的建构特点. 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也具有共同特征,即不同的情节、事物和人物都表现了女娲补天这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10]不同的情节单元表现相同的主题,并在多元共存中构架出伏羲女娲神话庞大的统一体系.这正是和而不同的思想展现.中原神话多元一体的特点在大禹神话、黄帝神话也都有体现. 虽然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情节内容有差别,在其表现主题上,却都以神话人物为中心而展开,集中体现一个核心体系,这种外在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核心的统一,也隐含了多元一体的和谐思想特色.六、结语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的文明之源, 作为原始文化的统一体, 中原神话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原神话中表现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等原始思维的结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念的思维基础.二元对立统一的阴阳相合以及原始人类灵魂不灭的独特生死观,从另一个侧面传达了和谐的价值观.从柔性与阳性原始主义的文化视角出发,中原神话展示出柔性与阳性的统一和谐美, 同时也直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关系状态. 中原神话体系的多元一体构建特点是中国后世和谐思想的一种独特表现.总之,中华民族和谐思想的文化起源可归因于中原神话,它在传统和谐文化和核心价值的形成中具有史的开端意义.参考文献:[1]张振犁,陈江风.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2]张冬梅.中国远古神话:根植于现实的幻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1).[3][4][6][9]张振犁.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5]王增永.神话学概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出版社,2005.[8]许安娇.女娲伏羲神话与阴阳交合的哲学观[J].琼州大学学报,2003,(3).[10]张振犁.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剖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1]费孝通.论人类与文化自觉[M].香港:华夏出版社,2004.[12]霍志军.伏羲神话在中华统一文化中的价值体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1).[13]潜明滋.中国神话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14]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 袁珂. 神话论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胡万川. 嫦娥奔月神话新探[J]. 民间文学论坛,1997,(3).[17]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神话新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