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0 罗斯福新政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
★★★★
○○○○○
一、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若干内容
(一)背景
1、美国在大危机中形势不断恶化
2、胡佛反危机失败
3、美国举国上下期盼出现强力政府力挽狂澜
4、罗斯福打出新政旗号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
(二)内容
金融方面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工业方面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方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
(三)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影响
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深远影响
(1)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
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重农"、民生、和谐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涉及的农业政策与举措,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与失误等,都体现了国家追求公平、公正、正义的社会目标,达到国家稳定、造福民众的目的.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历史举措和政策、民生与和谐思想等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
“经济危机引起美国社会各层面的激烈动荡,正当美国急需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到来之时,胡佛却老调重弹,于是他很快便失去了大多数美国人民的信任。
"这段记载说明
A。
胡佛对经济危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B. 美国需要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
C. 美国人民认识到必须改变社会性质
D。
资本主义需要进行阶级结构调整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经济危机……正当美国急需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运动到来之时,胡佛却老调重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不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迫使美国进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故B项正确;美国人民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而不是改变社会性质,故C 项错误;材料说明资本主义需要进行经济管理方式的变革,而不是阶级结构调整,故D项错误.故选B。
1.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
这项措施是
A。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B.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C。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D
2.“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
”上述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 加强国家干预,
健全福利制度
C。
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D。
同情各类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答案】C
【解析】仔细分析材料,“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判断指的是反对福利政策,认为这一政策造成了损失,“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与材料观点相悖;D 选项与材料含义相反。
3.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年份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
离婚率10%15%12%3%
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
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 “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答案】C
每道试题20分,总计100分
1.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B。
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最接近问题的本质
C. 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D. 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最有利于社会进步
【答案】B
【解析】前者是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分析的,且并没有最接近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的本质,即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罗斯福新政涉及了大量关于保护工人和农民利益的内容。
如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在新政前,资本家们有权过度地剥削工人,所以遭到资本家的反对。
而且,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社会福利制度,高收入者纳税也更多,综上所述,新政遭到上层社会、资本家、高收入者的反对;罗斯福新政着重保护社会底层人民的利益,但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后者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即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前者反对新政,阻碍新政的实施,后者指出了新政的不彻底性,利于新政的改进,即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后者指出“阶级、贫困、种族”等社会底层人民等容
易出现的问题,关于民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民生得到保障,社会便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即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该法附有一个《托马斯修正案》,授权总统可以用6种不同方法增加货币供应。
其中包括:印发30亿美元纸币;降低联邦储备金额;降低美元的含金量至50%.上述措施的施行
A。
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B。
降低了美国商品的国际竟争力
C。
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D. 推动了美国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答案】C
【解析】材料“1933年”“授权总统可以用6种不同方法增加货币供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危机中,美国采取的这些措施保护了美国的利益,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D项包含在C项之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措施,故A项错误;B项错误,这些措施提高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3.1933年5月,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地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后来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这一变化
A。
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B. 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C. 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D。
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答案】B
4.观察“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
A. 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B. 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C。
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 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企业所得税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A项正确;根据图表信息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整体降低,并不是仅仅减轻贫民的负担,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消费税增加,因此不是为了刺激消费,故C项错误;关于增加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5.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
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四(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答案】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贫困(失业)人口增多.(2分)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分)
(2)举例说明:新政中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任举两例,4分)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或维护、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2分)
(3)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答任意2点即可,2分)
(4)启示:应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福利政策;应坚持政府主导,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福利事业。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言论是“叛变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此可知罗斯福采取了一些表面看来违背资产阶级利益和有利于工人和普通民众利益的措施,所以结合所学可以想到相关的措施有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实质:这需要结合所学回答。
罗斯福作为美国的总统,他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以退为进的措施,是在不触动(或维护、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3)作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回答。
由材料三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月收入之间的差距加上各种津贴再减去各种税收之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变小,所以可以得出其作用之一是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所有不同月收入的群体所享受的儿童津贴是一样的,可以得出保障儿童利益。
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由材料四中的“(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以得出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由材料三中的贫富差距缩小可以看出社会福利政策实际上在奖懒罚勤,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由材料四中的
“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可以得出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由“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可以得出贫困人数增加;由材料四中的“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可以得出社会不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