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运动康复课程旨在帮助参与者通过运动和物理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和恢复健康。

本课程将探讨运动康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培养参与者的运动康复技能。

课程目标
- 了解运动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熟悉常见运动损伤和康复需求
- 掌握评估和制定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技巧
- 研究使用适当的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培养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能力
课程内容
1. 运动康复基础知识
- 运动康复的定义和重要性
- 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 运动康复的原则和阶段
2. 运动康复评估
- 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 运动能力、身体功能和柔韧性的评估- 运动损伤的诊断和病史记录
3. 运动康复计划
-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
- 设计康复计划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 常见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4. 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常见的运动康复设备介绍和使用方法- 康复用品的选择和适应
5. 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
- 运动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 康复期间的交流和指导技巧
- 心理支持和激励
6. 运动康复实践
- 各种运动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
- 应用运动康复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考核
- 完成理论考试
- 设计和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案例报告- 参与运动康复实践操作的评估
参考资料
- 运动康复学教材
- 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
- 实际案例和训练视频。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实验类别:创新性实验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362.课程总学分:23.实验学时:10二、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手外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使学生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内容简介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四、参考教材《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关骅主编五、考核方式实践操作考核,实验成绩按30分制评定计入总成绩。

康复保健顾问培训大纲第一章康复保健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本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介绍康复保健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解剖学常识和中医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熟悉中医基本理论,深刻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基本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观点。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康复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比赛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各种运动康复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3-②;3-③;3-④;3-⑤。

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⑵运动康复常用器械和设备知识点:运动康复常用器械种类、作用和应用范围2实践演示法1.现场讲解并示范常用器械功能、作用、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慢性疾病康复》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慢性病运动康复》,闫万军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二)参考书目《慢性病的运动康复指南》,闫万军、吴云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12 月(H )在线资源 慕课(四)学术期刊 中国康复三、课程简介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课程目标3: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能对本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课程目标4:具有参与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

通过实习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有实践经历,将见习、实习和研习相融会贯通,涵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其他实践环节有机衔接。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篇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简介【教学目标】r解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

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2.难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课程内容】第一节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第二节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三节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第四节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二篇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教学目标】掌握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重点、难点】1重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2.难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神经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伤残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心理等障碍,并针对存在的康复问题,进行康复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使病伤残者重获独立能力,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等问题的医学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分类;掌握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掌握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康复评定方法、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康复的理论基础。

3.掌握临床瘫痪分类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第一章绪论2 22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 2 23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12 2 144 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8 85 第五章脑卒中的康复 26 86 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 2 6 87 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 2 8 108 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 2 4 69 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2 8 1010 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2 6 811 合计36 40 76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疾病康复学的基本概念2.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3.疾病康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教学要求:1.掌握疾病康复学的涵义、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2.熟悉康复的三级预防3.了解疾病康复的工作模式和社区康复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2.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掌握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2.掌握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方法3.熟悉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讲授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教学内容:1.残疾、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2.日常生活、生活质量、职业能力、神经心理评定3.肌力测定、步态分析、言语障碍评价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的功能评定2.掌握肌力测定、职业能力评定3.熟悉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定4.了解神经心理评定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理疗、运动、作业、言语及心理治疗2.康复工程3.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的运动疗法2.掌握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3.熟悉常用的理疗方法4.熟悉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的治疗作用和特点5.了解假肢的分类、矫形器、助形器的功能特点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五章脑卒的中康复教学内容:1.脑卒中的概述2.脑卒中的康复问题3.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脑卒中的概念、临床诊断2.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3.熟悉脑卒中的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教学内容:1. 颅脑损伤的概述2.颅脑损伤的康复问题3.颅脑损伤的看恢复评定及康复治疗1.掌握颅脑损伤的概念2.掌握颅脑损伤的诊断3.掌握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4.熟悉颅脑损伤的分类和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教学内容:1. 脑性瘫痪的概述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脑性瘫痪的涵义、临床分型2.掌握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3.熟悉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教学内容:1.帕金森病的概述2.帕金森病的康复问题3.帕金森病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帕金森病的定义2.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3.掌握帕金森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教学内容:1.脊髓损伤的概述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脊髓损伤的定义2.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3.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及治疗4.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问题5.了解脊髓损伤的病因病理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教学内容:1.周围神经病损的概述2.周围神经病损的评定及治疗3.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1.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定义2.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诊断3.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及治疗4.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5.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病因病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康复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专业课

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康复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专业课

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学时学分: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适用层次:本科(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康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体育康复的常用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疾患的康复治疗方法的能力,并应具有对身体功能检查和评定的能力。

具备对常见疾患和运动伤病康复治疗方法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体育康复与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二)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其先修基础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

建议大学三年级以后开设。

(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与体育康复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

教学重点: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教学难点:体育康复的特点以及发展讲授要点:一、康复和康复医学1、康复的基本概念2、康复医学3、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康复医学的特点三、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四、康复功能评定五、康复治疗六、康复医学的管理七、体育康复第二章体育康复评价方法(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运动、心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3、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4、了解康复认知评定、心理评定和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觉、运动、心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教学难点: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讲授要点:一、感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三、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四、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五、心理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六、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章体育康复治疗方法(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疗法、电疗法、冷疗法、热疗法、声疗法、光疗法、磁疗法、作业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最新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最新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的概念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教学内容1、康复的内容2、康复的治疗过程3、康复的发展史第二章物理治疗学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一、运动疗法的定义1、运动疗法的定义2、运动疗法的分类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1、常规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学疗法3、运动再学习三、运动疗法的基础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1、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3、牵引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1、临床应用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3、运动疗法的禁忌七、运动处方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3、注意事项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20、掌握肌力的概念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22、掌握增强肌力应遵循的原则23、掌握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24、掌握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25、掌握抗阻训练注意事项26、熟悉人体主要肌群的肌力增强具体方法27、熟悉耐力的含义和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28、了解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29、熟悉平衡的定义30、掌握与平衡能力有关的生物力学因素31、熟悉机体应付姿势变换的对策32、掌握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33、熟悉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34、了解用拐杖、轮椅进行行走的方法教学内容一、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基础:关节的构成、关节的分类、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关节活动的终末感觉、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和表现2、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和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3、关节活动技术:肩部关节活动技术、肘关节活动技术、手部关节活动技术、髋关节活动技术、膝关节活动技术、踝及足部关节活动技术二、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2、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3、关节松动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5、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6、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7、上肢关节松动技术:肩关节松动技术、肘关节松动技术、手部关节松动技术8、下肢关节松动技术:髋关节松动技术、膝关节松动技术、足部关节松动技术三、软组织牵伸技术1、软组织牵伸技术的概念2、牵伸的种类:被动牵伸、主动抑制3、肌肉牵伸的临床应用4、肌肉牵伸的程序5、牵伸的放松与抑制技术6、上肢肌肉牵伸技术:肩部肌肉的牵伸急速、肘部肌肉的牵伸技术、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7、下肢肌肉牵伸技术: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膝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足部肌肉的牵伸技术四、增强肌力的训练1、吉利的概念2、影响肌力的因素3、增强肌力应遵循的训练原则4、增强肌力的技术与方法: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5、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6、抗阻训练注意事项7、增强肌力技术的禁忌症8、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肩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肘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手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9、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髋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膝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足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五、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1、耐力的概念2、影响耐力的因素3、增强耐力的方法4、增强耐力的训练方法六、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1、训练原则2、训练所要求具备的一些条件3、单块肌肉的控制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4、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5、训练成功的指标6、训练的方法七、平衡功能的训练1、概述2、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八、步行和移动能力训练1、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2、持拐步行的方式3、步行的辅助器具4、轮椅的构造及轮椅的驱动训练第三节神经生理学疗法目的要求1、熟悉Bobath疗法的起源2、了解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3、熟悉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掌握控制关节点技术5、掌握抑制技术6、掌握易化技术7、熟悉Bobath疗法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方法8、熟悉Bobath疗法的ADL训练方法9、熟悉Bobath疗法应用的注意事项10、熟悉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11、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起源12、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原理和常用术语13、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方针14、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治疗原则15、掌握Brunnstrom疗法各类训练方法16、熟悉PNF疗法的起源17、掌握PNF疗法的定义18、熟悉PNF疗法的治疗理论19、掌握PNF疗法的运动模式20、掌握PNF疗法的基本治疗模式21、掌握PNF疗法的特殊技术22、了解Rood疗法的起源23、熟悉Rood疗法的治疗原理24、熟悉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25、熟悉运动控制模式的临床应用26、掌握Rood疗法的治疗方法27、掌握Rood疗法的特殊抑制技术28、熟悉运动在学习疗法基本观点29、了解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方法教学内容一、Bobath疗法1、Bobath疗法概述2、Bobath疗法理论基础3、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5、Bobath疗法评价方法6、Bobath疗法治疗技术:控制关键点、抑制技术、易化技术、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ADL 训练、注意事项7、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8、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二、Brounstrom疗法1、概述2、理论基础3、中常用的一些术语4、偏瘫运动功能评价5、的基本技术和手法:床上姿势与卧位训练、坐位的躯干、颈、四肢训练、上肢训练(Ⅰ——Ⅲ阶段)、上肢训练(Ⅳ—Ⅴ阶段)、下肢运动模式矫正训练、手的能力训练三、PNF(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1、PNF定义2、PNF治疗理论与治疗原则3、PNF评价4、PNF运动模式5、PNF治疗技术6、本体感觉性易化技术7、PNF特殊抑制技术四、运动再学习1.运动再学习的定义2.运动再学习的历史3.运动再学习基本观点和理论4.迅动在学习训练方法和技术第三章物理疗法第一节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物理疗法的含义2、熟悉物理疗法的内容3、熟悉物理疗法的发展史4、熟悉物理疗法的分类5、掌握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教学内容一、物理疗法的定义和范围1、物理疗法的定义2、物理疗法的内容3、物理疗法的发展简史4、现代理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二、物理疗法的分类1、自然的物理疗法2、人工的物理疗法:力学的运用、点的运用、光的运用、超声的应用3、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二节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低频电的含义2、掌握神经肌肉电料的操作技术3、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含义4、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5、掌握高频电疗法的含义6、掌握高频电疗法对人体的作用7、掌握高频电疗法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8、掌握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9、掌握水中云顶的治疗技术10、熟悉直流电疗法的定义11、熟悉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2、熟悉直流电的治疗技术13、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14、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15、熟悉低频电的基本作用16、熟悉神经肌肉电疗法的含义17、熟悉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18、熟悉中频电疗法的作用19、熟悉正弦调制中频电料大20、熟悉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21、熟悉生物反馈疗法22、熟悉红外线疗法的含义23、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4、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25、熟悉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26、熟悉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27、熟悉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8、熟悉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9、熟悉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30、熟悉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31、熟悉慈藏的治疗技术32、熟悉水中运动的种类33、了解直流电的治疗原理34、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含义35、了解影响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因素36、了解离子导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7、了解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8、了解光的效应类型39、了解水中运动的设备教学内容一、直流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概述2、直流电疗法定义3、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4、直流电的治疗技术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的含义6、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7、离子导入的优缺点8、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9、离子导入疗法的种类10、电离子导入治疗技术二、低频电疗法1、低频电疗法的基本作用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3、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三、中频电疗法1、中频电疗法的含义2、中频电疗法的作用3、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4、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四、高频电疗法1、高频电疗法的含义2、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高频电疗法随人体的作用4、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5、电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6、生物反馈疗法五、光疗法1、光的效应类型2、红外线疗法的含义3、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4、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5、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6、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7、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8、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六、超声波疗法1、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七、磁场疗法1、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2、磁场的治疗技术八、水疗法1、水中运动的设备2、水中运动的种类3、水中运动的治疗技术第三章作业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2、掌握作业疗法的特点3、掌握作业疗法的注意事项4、掌握ADL的训练项目和方法5、掌握转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6、掌握认知障碍的表现和治疗方法7、熟悉作业疗法的作用8、熟悉作业疗法的墓地9、熟悉作业疗法的适应症10、熟悉作业疗法的处方11、熟悉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2、熟悉作业分析的内容13、熟悉作业的简单分析、详细分析的内容14、树细木工作业、防治作业、黏土作业的作用和操作15、熟悉认知障碍的治疗原则16、了解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17、了解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18、了解作业疗法的分类19、了解作业疗法的机构20、了解作业活动的选择21、了解作业评定22、了解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主要内容23、了解自助具种类和用途24、了解手夹板的主要种类和作用25、了解ADL训练原则教学内容一、概述1、作业疗法的定义2、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3、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4、作业疗法的特点5、作业疗法的目的6、作业疗法的分类7、作业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8、作业疗法的机构9、作业疗法的处方10、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1、作业疗法与治疗医学、运动疗法的区别二、作业分析和作业选择1、作业活动的分析2、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3、作业活动的选择三、作业评定1、作业评定2、作业技能评定四、五、作业环境的无障碍改造1、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原则2、3、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方法五、六、辅助技术1、2、概述3、自助具4、5、手夹板六、ADL训练1、2、日常生活能力的含义3、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内容5、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目的7、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原则8、9、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项目和方法10、11、转移训练方法。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运动康复专业《老年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老年康复学》教学大纲

《老年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老年康复学》郑洁皎、桑德春、孙强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二)参考书目1.《老年康复》王平、汪洋、蔡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2.《老年病康复指南》郑洁皎、高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出版(≡)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该课程是运动康复专业老年康复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

老年康复与保健是介绍康复人才如何对残疾、慢性病患的老年人进行日常康组与保健的学科,预防继发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使他们重返社会的一门课程。

其内容包括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现代康复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常见老年基本的康复治疗。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了解老年康复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老年现代康复与中医传统保健的措施,熟练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操作技能。

使学习者具备初步开展老年康复保健服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一定的工具性的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查阅最新的康复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

【毕业要求2社会实践能力2.2】课程目标2:能够利用相关知识了解团队各成员的组成,数值各成员的特长及优势,积极融入团队并锻造团队精神。

【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1】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课程目标4: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教学安排第一篇老年康复保健总论【教学目标】①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②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基本原则;③熟悉现代及传统康复技术的作用原理。

具备对现代康复技术及中医传统保健技艺的充分认知能力;具备基本的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神经康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的学科,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规定了神经康复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第一部分:引言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介绍了神经康复学的背景和发展,以及教学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

它强调了神经康复学的跨学科性质,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明确了神经康复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康复评估和治疗等方面。

其中,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是理论基础,通过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神经康复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教学大纲详细列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神经康复学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包括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些有关神经康复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目、研究论文等。

这些资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神经康复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第六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神经康复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技能目标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操作和技术能力,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结语神经康复学第三版教学大纲是一份重要的教学文件,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和评估标准。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传统康复方法学》,纪树荣主编,华夏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二)参考书目1.《中医学》李良标、吕秋平主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年2.《推拿学》卢德明主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1年3.《经络学》郑秀谖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三)在线资源慕课在线(三)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目的主要是让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现代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熟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现代康复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以及传统康复方法在常见的疾病康复中的运用,让同学能够熟悉和了解传统康复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同学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需要运动解剖学、外科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知识将使学生所学康复治疗技术更加丰富及全面。

同时本课程需兼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能,并能将其技能运用到康复实践中去。

课程目标1:3.2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课程目标2:5.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

课程目标3:6.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课程目标4:8.1自身学习。

具备自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掌握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特点及原理。

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概念。

【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康夏技术概念2.难点: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特点及原理。

【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概念和简史一、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概念;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简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针对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康复方法学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熟悉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常用的康复技术和仪器。

4.培养学生运用传统康复方法学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概述1.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2.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康复2.2运动生物力学与康复运动学2.3康复心理学与行为干预3.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3.1实验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3.2临床观察法与康复病例研究3.3质性研究方法在康复研究中的应用4.传统康复方法学中的常用康复技术和仪器4.1运动康复训练技术与康复装备4.2物理疗法与康复仪器4.3推拿按摩与康复器械5.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临床应用5.1运动康复与常见疾病5.2康复训练方案与效果评定5.3康复团队合作与康复指导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康复技术展示、康复器械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实践操作。

3.课程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得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得掌握,以获得更确实得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目得要求1、掌握康复得概念2、掌握康复得工作内容3、掌握康复得发展史教学内容1、康复得内容2、康复得治疗过程3、康复得发展史第二章物理治疗学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目得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得定义2、了解运动疗法得分类3、熟悉运动疗法得内容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6、掌握肌肉收缩得不同方式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8、掌握运动疗法得常用运动方式9、熟悉运动疗法得生理作用10、掌握运动疗法得治疗作用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得事项12、熟悉运动疗法得禁忌症13、熟悉运动处方得项目14、熟悉运动量控制得内容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得基本原则教学大纲一、运动疗法得定义1、运动疗法得定义2、运动疗法得分类二、运动疗法得内容与分类1、常规得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学疗法3、运动再学习三、运动疗法得基础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得理化特性、肌肉得收缩形式、肌肉得协同作用3、运动得代谢基础:肌肉收缩得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得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得代谢反应四、运动中常用得运动方式1、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3、牵引五、运动中得生理及治疗作用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与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她2、运动疗法得治疗作用六、运动疗法得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1、临床应用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得事项3、运动疗法得禁忌七、运动处方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3、注意事项第二节常规得运动疗法目得要求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得具体方法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4、掌握不同关节得关节活动具体方法5、掌握关节松动术得概念6、了解关节得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7、掌握关节松动术得基本手法8、掌握关节松动术得手法分级标准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得选择10、掌握关节松动术得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11、掌握关节松动术得操作程序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得关节松动术得具体操作13、掌握软组织牵伸得概念14、掌握被动牵伸得种类及操作15、掌握主动抑制得概念与方式16、掌握肌肉牵伸得目得、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17、掌握肌肉牵伸得程序18、了解牵伸得局部放松技术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得牵伸技术20、掌握肌力得概念21、熟悉影响肌力得因素22、掌握增强肌力应遵循得原则23、掌握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24、掌握增强肌力技术得注意事项25、掌握抗阻训练注意事项26、熟悉人体主要肌群得肌力增强具体方法27、熟悉耐力得含义与增强肌肉耐力得训练方法28、了解肌肉协调能力得运动疗法29、熟悉平衡得定义30、掌握与平衡能力有关得生物力学因素31、熟悉机体应付姿势变换得对策32、掌握恢复平衡能力得训练方法33、熟悉步行训练应具备得条件34、了解用拐杖、轮椅进行行走得方法教学内容一、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基础:关节得构成、关节得分类、关节得稳定性与灵活性就是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得因素、关节活动得终末感觉、关节活动范围异常得原因与表现2、改善关节活动得技术与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3、关节活动技术:肩部关节活动技术、肘关节活动技术、手部关节活动技术、髋关节活动技术、膝关节活动技术、踝及足部关节活动技术二、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术得基本概念2、关节得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3、关节松动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5、关节松动术得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6、关节松动术得操作程序7、上肢关节松动技术:肩关节松动技术、肘关节松动技术、手部关节松动技术8、下肢关节松动技术:髋关节松动技术、膝关节松动技术、足部关节松动技术三、软组织牵伸技术1、软组织牵伸技术得概念2、牵伸得种类:被动牵伸、主动抑制3、肌肉牵伸得临床应用4、肌肉牵伸得程序5、牵伸得放松与抑制技术6、上肢肌肉牵伸技术:肩部肌肉得牵伸急速、肘部肌肉得牵伸技术、手部肌肉得牵伸技术7、下肢肌肉牵伸技术:髋部肌肉得牵伸技术、膝部肌肉得牵伸技术、足部肌肉得牵伸技术四、增强肌力得训练1、吉利得概念2、影响肌力得因素3、增强肌力应遵循得训练原则4、增强肌力得技术与方法: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5、增强肌力技术得注意事项6、抗阻训练注意事项7、增强肌力技术得禁忌症8、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肩部肌群得肌力增强技术、肘部肌群肌力得增强技术、手部肌群肌力得增强技术9、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髋部肌群得肌力增强技术、膝部肌群肌力得增强技术、足部肌群肌力得增强技术五、增强肌肉耐力得运动疗法1、耐力得概念2、影响耐力得因素3、增强耐力得方法4、增强耐力得训练方法六、增强肌肉协调能力得训练方法1、训练原则2、训练所要求具备得一些条件3、单块肌肉得控制训练应遵循得一些原则4、多块肌肉协调动作得训练应遵循得一些原则5、训练成功得指标6、训练得方法七、平衡功能得训练1、概述2、恢复平衡能力得训练方法八、步行与移动能力训练1、步行训练应具备得条件2、持拐步行得方式3、步行得辅助器具4、轮椅得构造及轮椅得驱动训练第三节神经生理学疗法目得要求1、熟悉Bobath疗法得起源2、了解Bobath疗法得理论基础3、熟悉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得认识4、掌握控制关节点技术5、掌握抑制技术6、掌握易化技术7、熟悉Bobath疗法得触觉与本体觉得刺激方法8、熟悉Bobath疗法得ADL训练方法9、熟悉Bobath疗法应用得注意事项10、熟悉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得应用11、熟悉Brunnstrom疗法得起源12、熟悉Brunnstrom疗法得基本治疗原理与常用术语13、掌握Brunnstrom疗法得基本治疗方法、治疗方针14、掌握Brunnstrom疗法得治疗原则15、掌握Brunnstrom疗法各类训练方法16、熟悉PNF疗法得起源17、掌握PNF疗法得定义18、熟悉PNF疗法得治疗理论19、掌握PNF疗法得运动模式20、掌握PNF疗法得基本治疗模式21、掌握PNF疗法得特殊技术22、了解Rood疗法得起源23、熟悉Rood疗法得治疗原理24、熟悉运动控制得发育顺序25、熟悉运动控制模式得临床应用26、掌握Rood疗法得治疗方法27、掌握Rood疗法得特殊抑制技术28、熟悉运动在学习疗法基本观点29、了解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方法教学内容一、Bobath疗法1、Bobath疗法概述2、Bobath疗法理论基础3、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得认识4、Bobath疗法得基本观点5、Bobath疗法评价方法6、Bobath疗法治疗技术:控制关键点、抑制技术、易化技术、触觉与本体觉得刺激、AD L训练、注意事项7、Bobath疗法得治疗原则8、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得应用二、Brounstrom疗法1、概述2、理论基础3、中常用得一些术语4、偏瘫运动功能评价5、得基本技术与手法:床上姿势与卧位训练、坐位得躯干、颈、四肢训练、上肢训练(Ⅰ——Ⅲ阶段)、上肢训练(Ⅳ—Ⅴ阶段)、下肢运动模式矫正训练、手得能力训练三、PNF(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1、PNF定义2、PNF治疗理论与治疗原则3、PNF评价4、PNF运动模式5、PNF治疗技术6、本体感觉性易化技术7、PNF特殊抑制技术四、运动再学习1.运动再学习得定义2.运动再学习得历史3.运动再学习基本观点与理论4.迅动在学习训练方法与技术第三章物理疗法第一节概论目得要求1、掌握物理疗法得含义2、熟悉物理疗法得内容3、熟悉物理疗法得发展史4、熟悉物理疗法得分类5、掌握物理疗法对人体得作用方式教学内容一、物理疗法得定义与范围1、物理疗法得定义2、物理疗法得内容3、物理疗法得发展简史4、现代理疗迅速发展得主要原因二、物理疗法得分类1、自然得物理疗法2、人工得物理疗法:力学得运用、点得运用、光得运用、超声得应用3、物理疗法对人体得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二节各论目得要求1、掌握低频电得含义2、掌握神经肌肉电料得操作技术3、掌握中频电疗法得含义4、掌握中频电疗法得治疗作用与注意事项5、掌握高频电疗法得含义6、掌握高频电疗法对人体得作用7、掌握高频电疗法得仪器设备与技术安全8、掌握紫外线疗法得剂量控制方法9、掌握水中云顶得治疗技术10、熟悉直流电疗法得定义11、熟悉直流电得主要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12、熟悉直流电得治疗技术13、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得途径、深度与数量14、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得优缺点15、熟悉低频电得基本作用16、熟悉神经肌肉电疗法得含义17、熟悉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18、熟悉中频电疗法得作用19、熟悉正弦调制中频电料大20、熟悉低中高频电疗法得区别21、熟悉生物反馈疗法22、熟悉红外线疗法得含义23、熟悉红外线疗法得治疗作用24、熟悉红外线疗法得治疗技术25、熟悉可见光疗法得治疗作用26、熟悉紫外线疗法得生物学效应27、熟悉紫外线疗法得治疗作用28、熟悉超声波疗法得理化作用29、熟悉超声波疗法得治疗技术30、熟悉磁场得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31、熟悉慈藏得治疗技术32、熟悉水中运动得种类33、了解直流电得治疗原理34、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得含义35、了解影响直流电离子导入得因素36、了解离子导入得适应症与禁忌症37、了解高频电时人体得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8、了解光得效应类型39、了解水中运动得设备教学内容一、直流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概述2、直流电疗法定义3、直流电得主要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4、直流电得治疗技术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得含义6、离子导入得途径、深度与数量7、离子导入得优缺点8、影响离子导入得因素9、离子导入疗法得种类10、电离子导入治疗技术二、低频电疗法1、低频电疗法得基本作用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3、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三、中频电疗法1、中频电疗法得含义2、中频电疗法得作用3、中频电疗法得治疗作用与注意事项4、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四、高频电疗法1、高频电疗法得含义2、高频电时人体得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高频电疗法随人体得作用4、低中高频电疗法得区别5、电疗得仪器设备与技术安全6、生物反馈疗法五、光疗法1、光得效应类型2、红外线疗法得含义3、红外线疗法得治疗作用4、红外线疗法得治疗技术5、可见光疗法得治疗作用6、紫外线疗法得生物学效应7、紫外线疗法得治疗作用8、紫外线疗法得剂量控制方法六、超声波疗法1、超声波疗法得理化作用2、超声波疗法得治疗技术七、磁场疗法1、磁场得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2、磁场得治疗技术八、水疗法1、水中运动得设备2、水中运动得种类3、水中运动得治疗技术第三章作业疗法目得要求1、掌握作业疗法得定义2、掌握作业疗法得特点3、掌握作业疗法得注意事项4、掌握ADL得训练项目与方法5、掌握转移得基本原则与常见方法6、掌握认知障碍得表现与治疗方法7、熟悉作业疗法得作用8、熟悉作业疗法得墓地9、熟悉作业疗法得适应症10、熟悉作业疗法得处方11、熟悉作业疗法得常用设备12、熟悉作业分析得内容13、熟悉作业得简单分析、详细分析得内容14、树细木工作业、防治作业、黏土作业得作用与操作15、熟悉认知障碍得治疗原则16、了解作业疗法得发展历程17、了解作业疗法得主要理论18、了解作业疗法得分类19、了解作业疗法得机构20、了解作业活动得选择21、了解作业评定22、了解环境得无障碍改造得主要内容23、了解自助具种类与用途24、了解手夹板得主要种类与作用25、了解ADL训练原则教学内容一、概述1、作业疗法得定义2、作业疗法得发展历程3、作业疗法得主要理论4、作业疗法得特点5、作业疗法得目得6、作业疗法得分类7、作业疗法得适应症及注意事项8、作业疗法得机构9、作业疗法得处方10、作业疗法得常用设备11、作业疗法与治疗医学、运动疗法得区别二、作业分析与作业选择1、作业活动得分析2、作业活动得分析方法3、作业活动得选择三、作业评定1、作业评定2、作业技能评定四、作业环境得无障碍改造1、环境得无障碍改造得原则2、环境得无障碍改造得方法五、辅助技术1、概述2、自助具3、手夹板六、ADL训练1、日常生活能力得含义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得内容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得目得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得原则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得项目与方法6、转移训练方法。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供本科康复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说明总学时:88学时理论:60学时实验:28学时1.课程地位和作用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主要有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随着康复医学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康复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可以使更多神经疾患的残疾人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2.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神经康复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

能熟练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3.教学方法与手段大纲所列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着重阐明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残疾临床表现、主要类型、诊断与鉴别进行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

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还可组织学生自习,同时辅以多媒体及现场模拟等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为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照上述要求学习掌握。

14.教学时数分配序号内容总时数理论实验课(上机、实训) 1 神经康复学概述 4 4 2 脑卒中康复 6 4 2 3 脑外伤康复 6 4 2 4 脑性瘫痪康复 6 4 2 5 多发性硬化康复 6 4 2 6 帕金森病康复 6 4 2 7 老年期痴呆康复 6 4 2 8 脊髓炎康复 6 4 2 9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康复 6 4 2 10 面神经炎康复 6 4 2 11 癫痫康复6 4 2 12 脑炎和脑膜炎康复 6 4 2 13 胶质瘤和脑膜瘤康复 6 4 2 14 神经系统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 12 8 4合计 88 60 285、考试、考核内容、方式及要求神经康复学考试实行百分制,课堂考勤、实验课成绩及理论课考试相结合,从三个方面综合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SPECT和PET。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如EMG;神经传导与神经反射检查,如诱发电位.【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神经康复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2.难点: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第一节神经康复学的定义1.神经康复学的定义;2.神经康复目标。

第二节神经康复学的理论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体检1.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2.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第四节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1常用的影像学检查;3.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第五节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1.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2.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痿;3.脑血管痉挛;4.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5.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第六节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6.SPECT;2.PET0第七节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1.EMG;2.神经传导与神经反射检查;3.诱发电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1常用的影像学检查;2.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3.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4.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第二章脑卒中康复【教学目标】掌握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危险因素;病理改变。

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主要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AD1评定;感知觉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障碍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活质量评定。

掌握脑卒中的康匏治疗,目标与时机选择;治疗的基本原则;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言语障碍的康复;了解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心理障碍的康复;脑卒中的特殊临床病症处理。

掌握康复结局,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康复的主动性越高结局越好;康复治疗的越规范系统结局越好。

掌握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级预防教育;二级预防教育:三级预防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危险因素;病理改变。

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主要功能障碍。

2.难点: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AD1评定;感知觉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障碍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活质量评定。

【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1定义;3.流行病学;4.病因与危险因素;5.病理改变。

第二节临床特点1.临床特点;2.诊断要点;3.主要功能障碍。

第三节康复评定1严重程度评定;2.运动功能评定;3.AD1评定;4.感知觉功能评定;5.言语功能评定;6.吞咽障碍评定;7.认知功能评定;8.心理评定;9.生活质量评定。

第四节康复治疗1.目标与时机选择;2.治疗的基本原则;3.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4.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5.言语障碍的康复;6.吞咽隙碍的康复;7.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8.心理障碍的康复;9.脑卒中的特殊临床病症处理。

第五节康复结局1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2.康复的主动性越高结局越好;3.康复治疗的越规范系统结局越好。

第六节健康教育1.一级预防教育;2.二级预防教育;3.三级预防教育。

【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简述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第三章多发性硬化康复【教学目标】掌握多发性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的内容。

康复结局: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出现锥体系或小脑功能障碍提示预后差;病后存活期可长达20-30年。

健康教育:预防再复发相当重要;应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多发性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的内容。

2.难点:康复评定,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的内容。

【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1.定义;2.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节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2.诊断标准;3.临床分型。

第三节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目的;2.康复评定的内容。

第四节康复治疗1.康复治疗的原则;2.康复治疗的内容。

第五节康复结局1.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2.出现锥体系或小脑功能障碍提示预后差;3.病后存活期可长达20-30年。

第六节健康教育4.预防再复发相当重要;5.应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简述多发性硬化康复的康复评定,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的内容。

第四章帕金森康亚【教学目标】掌握帕金森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特点。

了解其临床特点肢体,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肌肉强直;步态异常;平衡功能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活动和参与受限;继发性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目的;临床分级;单项评定;综合评定。

康复治疗:目标;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心理治疗;认知训练;中医康免治疗;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

掌握其康复结局药物与康复治疗只能减轻症状及障碍,延缓病情发展,而不能改变最终结局;在家中应进行有规则的训练和避免长期不动。

健康教育:保持安静;饮食护理;防止便秘;加强生活护理;观察药物副作用;心理护理;智能障碍的护理;家庭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帕金森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特点。

了解其临床特点。

康复评定目的;临床分级;单项评定;综合评定。

康复治疗2.难点:康复评定目的;临床分级;单项评定;综合评定及康复治疗【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1定义;2.流行病学;3.病理生理特点。

第二节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

第三节康复评定1.目的;2.临床分级;3.单项评定;4.综合评定。

第四节康复治疗1.目标;2.运动治疗;3.物理因子治疗;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5.语言训练;6.吞咽训练;7.心理治疗;8.认知训练:9.中医康复治疗;10.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

第五节康复结局1.药物与康复治疗只能减轻症状及障碍,延缓病情发展,而不能改变最终结局;2.在家中应进行有规则的训练和避免长期不动。

第六节健康教育1.保持安静;2.饮食护理;3.防止便秘;4.加强生活护理;5.观察药物副作用;6.心理护理;7.智能障碍的护理;8.家庭的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帕金森康复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第五章老年期痴呆康复【教学目标】定义;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痴呆的病因。

临床特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鉴别点。

康复评定:痴呆筛选量表;记忆功能评定;注意力评定;知觉障碍评定。

康免治疗:药物应用;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结局:为不可逆病变,预后不良:病程一般是5-12年,最后多死于肺炎和尿路感染。

健康教育:老年期痴呆重在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重点、难点】1.重点:老年期痴呆定义;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痴呆的病因。

临床特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2.难点:老年期痴呆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1定义;2.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3,痴呆的病因。

第二节临床特点1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点;2,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3.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鉴别点。

第三节康复评定1.痴呆筛选量表;2.记忆功能评定;3.注意力评定;4.知觉障碍评定。

第四节康复治疗1.药物应用;2.康复功能训练。

第五节康复结局1为不可逆病变,预后不良;3.病程一般是5-12年,最后多死于肺炎和尿路感染。

第六节健康教育1老年期痴呆重在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4.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简述老年期痴呆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第六章脊髓炎康复【教学目标】定义;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特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他。

康复评定: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的评定;反射的评定;性功能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功能恢复的预测。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程序;康复治疗原则;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方法的制定;功能训练中的具体方法;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文体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