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及承接地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3.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强化省级层面统筹协调。

建立“1+N”的产业转移政策体系,强化省级层面在谋划布局、政策统筹、要素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协调作用。

统筹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和要素资源指标,对符合条件的园区和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实施差异化保障支持,并根据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产业转移实绩进行以奖代补。

(二)深化对口帮扶协作。

实施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聚焦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共建等重点任务,集中对口帮扶协作双方资源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刘旭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二O一四年三月三、欧洲再工业化再来看第三个欧洲再工业化。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美发达经济体曾经有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就说它通过产业转移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当然我们是主要的承接地之一。

那么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些发达国家都在反思,就说如果把这种工业都去掉之后,如果单单靠服务业不足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让它们自身走向复苏。

所以这些国家都有大的动作,大幅度地增加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

通过政府扶持,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且大力扩大出口。

美国的奥巴马上台之后,就有一个出口翻番计划,就是在五年之内让美国的出口扩大一倍。

像美国过去大量的制造业,外流转移出去,它所需要的很多的产品只能靠进口来弥补。

所以美国的贸易赤字常年的居高临下,屡创新高。

所以美国通过这种工业化,当然再加上其他的措施来大力的扩大出口。

那么特点表现这么几个,“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

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有非常大的动作。

就在2009年,就是金融危机发生第二年,美国在《振兴制造业框架》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框架性。

2010年又发布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目的是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重振实体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那么这是2009、2010年出台的,当然这几年也有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确确实实产生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

我们来看看再工业化对美国的影响。

首先就是制造业回流,制造业在危机之前,大量地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那么这几年有个新的趋势,就是在华的这种外资企业,特别是美资企业,出现了一种回流的趋势。

当然这个不是大规模的,但确实有,时不时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报道。

如果说我们看到报道都是个案的话,那么波士顿咨询集团做了一项调查,就说是对总部是在美国的一些制造业在华有投资,那么他对这些高管做的调研,在这些高管里边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计划未来在中国的这种生产转移到美国,回流到美国。

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一、外迁企业从转移企业的行业性质来看,主要是两类企业:一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企业,二是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的企业。

从企业转移的形式来看,绝大部分采取的是扩张性外迁的形式,即将生产加工环节外迁,把“根”继续留在珠三角,只有少部分的企业会“连根拔起”。

进行整体外迁,而这类企业在珠三角本来就没有根。

由珠三角城市与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结成“对子”,联手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不仅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留守企业(一)小规模企业的做法一些无力转移至园区的中小企业选择自谋出路(二)大企业的做法依靠自身雄厚的资金链,从简单的代理分销发展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分装多环节的产业链,研发和设计左右着整个产业链。

大企业力求形成以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的产业和格局。

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本地。

政府目前的做法是在当地打造总部基地,即是新产品研发中心,也是信息交流中心,贸易订单中心和定价中心。

建立基地的目的是为整个行业提供高端服务,它不一定是增加了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而是增加品牌,增加核心竞争力。

其实,在中小企业大量撤出的同时,一些优势制鞋企业并未离开珠三角。

佛山的陶瓷企业在2007年以来,纷纷外迁至江西、湖南、四川、东北和山东等地,初步完成布局。

而空出佛山市来重点建设陶瓷产业的研究中心、设计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销售中心和信息中心,从产业链的源头上提升陶瓷产业竞争力。

(三)国外高端产业抓住时机及时补充在珠三角低端产业规模性迁移过后,外资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及时前往补充,主要表现在:1.工业园区建设紧锣密鼓肇庆高新区吸引美国、韩国、日本、安达利亚和中国香港、台湾等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诸多工业项目落户园区。

初步形成了金属精加工、汽车产业、电子电器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

2.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显著增长3.外资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四)产业转移、升级初见成效目前,广东省经政府批准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有28个,每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有一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梁倩雯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梁倩雯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 转移及其影响
目 录
Content
01 区域产业转移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0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
Part one
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 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过程 。
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
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D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
是( B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 观察下图,简述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技 术变革;另一方面为承接 技术、资金 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腾出了空间。 (2)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工业发展水平得到 提升, 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升级。
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 耗能、高 污染产业的转出有利于地区环 境污染的治理。 (2)承接地:大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改变了原有的地理景观,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5.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珠江三角洲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对 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2)承接地:带来大量 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化。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发文字号】川府函[2005]140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05.08.09【实施日期】2005.08.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川府函[2005]140号2005年8月9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以来,“9+2”各方优势互补,促进了更大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产业分工和协作。

为更大程度地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在资本、服务、资源、市场、产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9+2”各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水电能源、机械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及旅游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福建、香港等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我省转移。

这些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入川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实现了互惠双赢。

我省大批重点企业借助珠三角的资本、管理和区位等优势加快外向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珠三角相关产业的活力和实力。

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福建等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在川投资持续增长。

香港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约2/3的港资集中投向制造业领域。

澳门与欧盟及葡语国家有着传统的紧密关系,是我省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进入欧盟的重要渠道。

随着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推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

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为主逐渐演变成以民营资本、外资为主;投资领域正逐步由电站、矿产、皮革、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电子、物流、旅游、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展。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正在逐步形成的良好构架和平台,加强与“9+2”各方的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对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调研报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调报告主动对接珠三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既要考虑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扩大承接规模,又在考虑如何使转移产业真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增强针对性,提高成效,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出台措施,坚持政策扶持为抢占承接产业转移制高点,出台了《关于XX 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规定:从20XX年起,连续2年县财政每年安排XX00万元用于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奖励标准厂房的建设,今年按时间进度要求,对8月31日前建成的标准厂房按每平方米90元,XX月31日前建成的按每平方米80元,12月31日前建成的按每平方米7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当年有出口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实行物流运输补贴,以加工贸易方式每出口1美元补贴元人民币,连续奖励3年;对引进落户县内的招商引资有功团队和单位实行重奖;即投产后年度内税收贡献地方所得部分的XX%奖励给团队,连续奖励3年;按投产后年度内税收贡献地方所得部分的XX%增加引资单位的年度财政预算经费,连续增加3年。

筑巢引凤,打造承接平台县委、县政府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规划了"一园五区"作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标准厂房建设的主要平台,以及省商务厅刘捷厅长的充分肯定。

目前,已建成了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XX5%;在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已完成总投资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标准厂房建设XX万平方米以上。

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产业转移近年,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吸引产业转移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一是突出招商重点。

在招商重点上我们对接"珠三角",兼顾"长三角"。

突出抓好与东莞、常平等地的产业对接。

同时依托资源优势,提出了承接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高了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向具备 比较优势的地区和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 群效应。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推广绿色生产 技术和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深化与港澳及内地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产业基础雄厚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具备承 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人才资源丰富
珠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 机构,人才资源丰富,为承接产业转 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用地成本上升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 发展,用地成本不断上升, 给企业扩张和承接产业转移 带来压力。
03
比亚迪长沙雨花区项目
比亚迪公司在长沙雨花区投资建设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通过与当
地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产
业优势互补。
05
劳动力流动与就业保障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推动产业转移
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内地或 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劳动力流动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生态保护
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生 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源节约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减少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减少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探索

加快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加快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离, 要素禀赋则会带来 要素 投入成 本 的差 异 , 他条件 相 在其 同的情况下 , 企业更愿意将生产活动定位到要素成本低廉的 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 山区, 毗邻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 , 因此 与 目标市场 的距离很 近 , 以有效 降低交易成 本。而且 , 可 东 西两翼和粤北 山区的各种 生产要素 的成本更加低廉。
素成本上升, 导致产业利润进一步下降时, 就会考虑转移到
其他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的地区。另外 , 由于珠三 角地 区集聚 市场 的繁荣 , 大多数的企业在产业转移 的过程 中只是 将制造
经济发展要求 的产业 转移 出去 , 时积极推 进产业 升级 , 同 争
3 广 东省 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取国际分工体系 、 界产 业结构 中 的新位 置和更 高层次 , 世 努 力发展 自己的竞争 优势 。其 他相对 落后 地 区应发挥后 发优 势, 避免走别人发 展过程 中的 弯路 , 既要 努力 发展 自己的主 接珠三角地 区转移产业 的明显优势 。 . 3 1 地理与要素禀赋的优势 . 导产业 , 但同时也应积极 承接 发达地 区的 产业转 移 , 缩短实 地理位 置决定 了一个地 区与原料 产地和 目标市场 的距 现工业化 的时 间。 近年来 , 珠三角地 区不 断爆发 “ 工荒 ” 劳动力成 本上 农 , 升, 而且环境 污染 问题 日益加剧 , 临着 较大 的产业 升级和 面 转 移压力 。为 了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 促进 区域经 济协调发 并
中图分类号 :44 1 F 2 .
1 引 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 1 2 1 )2— 0 1 2 17 64 ( 2 0 0 5 —0 0
中心转 移到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的欠发 达地区 , 销售 中・ 或者 t L ,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珠三角地区现状分析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以深圳、广州、珠海、汕头等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

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稳,但在转型升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如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制造等。

这些行业虽然发展也比较迅速,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其次,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产业不足,导致珠三角地区对外竞争力下降。

最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

过分依赖传统制造业,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为应对这些问题,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投资。

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珠三角地区同时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技术含量。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环境升级。

(二)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业面临困境的当下,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方面,应该对服务业采取鼓励政策,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新兴产业方面,应该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行大力扶持,以增强国内的核心技术优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

“大湘南”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研究

“大湘南”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研究
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 产业转移 ,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对促 进我国产业转移和地 区经济发展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 但 目前这些政
收稿 日期:2 0 1 3 -0 5 —1 5
基金项 目: 本成果系彭文武主持的 2 0 1 2年湖南省高校科研项 目一般资助课题 ( 项 目编号 1 2 C 1 0 8 6 ); 陈国生主持 的 2 0 1 2 年 度湖 南省软 科 学研 究计 划资 助项 目 ( 项 目编号 2 0 1 2 Z K3 0 0 5 ) ;2 0 1 2 年度衡 阳市社 会科 学基 金重 点课 题 ( 项 目编 号 2 0 1 2 B ( F ) 1 2 ) ;肖璨主持 的 2 0 1 3年度湖 南省大学 生研究性学 习和创新性实验计 划项 目 ( 湘教通[ 2 0 1 3 1 2 7 2号)。 作者简介 :彭文 武 ( 1 9 7 0 - ),男 ,湖 南衡 阳人 ,湖南科技经 贸职业学 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及 区域经济管理 研 究 。刘小凤 ( 1 9 7 7 - ),女 ,湖南衡阳人 ,湖南科技 经贸职业 学院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刘杰 ( 1 9 8 1 一),男, 湖 南衡 阳人 ,湖 南科技经 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及区域经济管理研究 。陈晓亮 ( 1 9 8 3 一),男 ,湖南常 宁人 ,湖 南工学 院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所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 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研究。肖璨 ( 1 9 9 0 - ),女 ,湖南衡 阳 人 ,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 计专 业学 生。
择 等不 同的角度研究 了产业转移的问题 。
产业转移对促进发达地 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大湘南地 区经 济跨越式发展 , 实现 区域产业合理 分工 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 要作用 ,因此推动南部产业顺利、有序、合理、有效转 移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 。我 国各地正在积极促进发达地 区产业转移 , 但 是产业转 移过程面 临了诸多 问题 , 如何认识我国发达地 区产业转移过程 中存在 的这些问题 , 并对 其产生的原 因进行深入分 析 ,由此提 出合理有效 的对策建议 。 结合 当前我 国发达地 区产业转移中政府 发挥着重要作 用,其中政府主要作 用是制定合理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迅速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

随着该地区人工费、土地使用费的上升,珠三角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珠三角必须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只有这样,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增强。

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初期,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引进和发展了许多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度高、污染较大的企业。

虽然这些企业在以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特别是低利润占主导的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等成本的提高,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增加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续的地步,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已是迫在眉睫。

现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打造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使得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下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已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不断提高,珠江三角洲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珠江三角洲必须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经济久发达地区转移。

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全面进入了产业优化升级的阶段,无论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从解决环境和企业资源等问题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类型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产业(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 也包括手工业,农业等),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占很大的比重。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中图分 类号 :F 0 27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052 1)20 7.5 649 6(020 .040


世界 区域 经 济 安 全 ,态 势
军事 战略布局 ,国 际安全挑 战更加 复杂多元 。国 际政治危机风暴正剧烈冲击和 改变世 界政 治图谱, 主要 经济体之 间的制 衡策略 更趋复 杂。世界格 局 加快转 换与 国际体系深 刻转型 引发世 界区域经 济
收稿 日期 :2 1 -91 0 10 .0
则分别是 8 5 、6 7 【 6家 5家 3 】 。珠三角外需急剧减少
与 部分行业 产能过 剩交织 在一起 ,就业形势 的严
峻考验迫使 国外订 单依赖度 高 的外 贸企业加 快产 业 转型升级 ,原材料 价格大 幅波动 与较高 的 国际
作者简介:彭良军,男,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MB A教育 中心在读研
另一 方面 ,珠江三 角洲地 区也面 临着 重大机 遇 :国际产 业 向亚 太地 区转移 的趋 势不会 改变 ;
亚 洲区域 经济合作 与交流 方兴未 艾;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区进程加 快 ;我 国仍处在 重要战 略机遇 期 ;工业 化、信息 化、城 镇化、市 场化 、国际化 深 入发展 ; 由于邻 近港澳 地区 ,走 在改革 开放前 沿 的珠三 角承接 了港澳 台大量 的产业转 移,粤港
化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为解除迫 在眉睫 的违约风 险 ,美 国参议 院于 8月 2日同意将债 务上 限提 高 至 1 . 万亿 ,使 美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再掀 波澜 , 4 9 2
安全 新的不确 定性 与复杂性 ,世 界 区域 经济越 来
越不安全 【。 2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产业转移》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产业转移》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产业转移》十年真题汇总(2022·重庆卷)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某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

下图示意该城市圈内部的四类联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的产业部门属于()A.园艺业B.制造业C.信息业D.金融业2.对甲类联系加强起主要作用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航空运输C.内河航运D.管道运输【答案】1.B 2.A【解析】1.根据题干“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先转移出去的应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制造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B正确;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园艺业,A错误;信息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M级城市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而不是优先转移出去的产业,C错误;金融业是商业型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是M级城市提升自身经济水平的重要引擎,不适合转移出去,D错误。

故选B。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由图可知,甲类联系的城市规模等级较低,城镇化水平较低,交通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A正确;航空运输一般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大且距离较远的地区作用更突出,B错误;图上没有反映内河航运的信息,C错误;管道运输主要用于液态及气态能源、资源的运输,不是城市直接加强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D错误。

故选A。

(2022·天津卷)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

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小题。

3.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4.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答案】3.D 4.C【解析】3.根据材料可得,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瓶颈的限制,主要加工和生产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逐渐失去了优势,同时因为“泛珠三角”区域和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经济合作在泛珠三角”地区面临更直接的竞争,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由于人才和地理和政策信息,产业发展没有增长。

所以“泛珠三角”区域面临产业升级,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粤东西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分析(一)产业转移的内涵产业转移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要素供给条件的改变和产品需求,一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

转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国际和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是一个行业的组成元素之间的移动或移动区域,国际之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国际或地区工业部门和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转移宿主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是一个宽泛的意义上说,包括工业和工业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销售和转让的其他链接,即不同级别在同一行业,不同风格,不同大小,不同阶段的生产、销售、服务、研发等的空间位移。

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是经验。

产业结构是指经验从低级到高水平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的状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产业转移具有以下特征的产业转移是渐进的,长期积累和扩展后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工业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企业战略行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跨国或跨地区的直接投资,是新的配置管理资源转移到行业转移形成垂直分工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水平分工关系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区域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工业转移区,产业升级,或挖空。

(二)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的选择应该基于“对抗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行业机会成本少的原则生产和开发的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选择根据他们不同的养老产业发展因素,价格水平的差异将使要素禀赋条件变化,导致资源的流动,并最终形成的区域投资利润率和相等元素的回报,从而使不同地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1、方向:香港、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 洲地区。
2、类型: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原因: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
力和土地资源。
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1、方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由日本、韩国、欧 美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2、类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3、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人才 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珠江为界,东岸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 造业基地,西岸形成电器产品制造业基地,优化了产业布 局。
3、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资本、信息、技 术等生产要素与承接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 势互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产业 分工与合作。产业承接地通过承接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 争力,形成区域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 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 (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 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 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 家要改善投资环境以降低企业生产的内 部交易成本。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某产业从a地转移到e地,影响其产业转移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同 时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产业分工和合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状况存在差异。国家或地区根据 自身的生产要素优势,承担相应的产业发展阶段或产品生产环节, 能够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珠三角产业转移 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转移 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分析珠三角是中国南部一个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劳动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趋势愈发显露出来。

首先,人力成本上升是导致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供应饱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逐渐吸引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迁移。

其次,环境压力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推动因素。

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资源紧张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将污染产业转移到相对不受污染的地区。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加大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

第三,全球产业转移大趋势也对珠三角产业转移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优化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逐渐减弱,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如东南亚和印度。

与此同时,一些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正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以追求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好的市场接近度。

同时,中国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上的政策导向也推动了珠三角产业转移。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由过于依赖投资和制造业推动的模式,向以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为主的新模式转变。

为了吸引优质的投资和推动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加速了珠三角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然而,珠三角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和人才优势依然存在,这使得一些产业仍然在该地区保持竞争力。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三篇)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三篇)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严谨、理性的思路和对策:一、学生层面:观念调整与素质提升1. 专注专业学习:大学期间的学习是步入社会、从事职业工作的基石。

据____工业大学问卷调查显示,高达____%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对求职者的首要考量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因此,学生应着重提升专业技能,作为进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2. 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大学生还需注重情商和逆境商的培养,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实现自我独立与成熟,以更加完善的形象步入社会。

二、学校层面:教学改革与供需对接1. 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建立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和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基于实际考察,科学制定各专业扩招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对现有专业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

2.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

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相结合,缩小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调研显示,____工业大学有____%的学生甚至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职能及办公地点不清楚,这反映出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仍需加强。

三、政府层面:宏观调控与就业环境营造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打造高公信度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通过政策调整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

鼓励大学生前往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西部建设。

政府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生活保障服务。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学校的合理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终将得到有效解决。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二)国内产业转移与就业机遇在当前国内外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及承接地应对之策》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一)规模偏小、进度偏慢据统计,过去3年,珠三角6个产业转出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这个数字只相当于珠三角港资制造业企业的1/10。

截至202x年6月,广州向市外转移的企业只有266家。

其中,转入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园为136家。

佛山与清远、云浮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累计转移项目只有581个。

产业转移之所以进度较慢或规模偏小,一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园区等承载平台建设滞后,尤其是产业配套跟不上。

二是广东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愿转则转,愿留则留。

三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招用工环境并不比珠三角地区有显著比较优势。

四是珠三角传统产业多为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条件较差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无法承受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

(二)企业普遍选择就近转移珠三角核心区6市产业转移的半径很小,多为就近转入周边市县,普遍在100~300公里的区间(相当于1~3小时的车程)。

如,广州-韶关、梅州、阳江、湛江,佛山-清远、云浮,深圳-汕尾、潮州、河源、惠州等。

(三)多属自发转移和分散转移各地进园项目的来源地都很分散,原因在于。

一是目前珠三角几乎所有传统产业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研发和设计核心如果不走,整个产业链很难轻易转移,即使转出去也很难形成集聚效应。

二是各个承接地招商人员多向派遣,招商方式各异,引资目标区域多样化,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来源结构。

三是产业转移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

虽然部分转出地政府已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关市县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但力度远远不够,很多企业只得自觅目的地、自发转移、分散转移。

(四)增量转移多于存量转移产业转移有两种基本路径,即贸易和投资。

目前,珠三角传统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是投资转移。

据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调研,项目以增量转移项目为主,存量转移、整厂搬迁的不多,特别是大企业整厂搬迁的很少。

之所以如此,一是与企业求稳定有关。

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只需要对产能和生产布局、原材料布局、产品市场布局、研发和销售的区域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并不需要对整个经营格局进行重大调整。

二是与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取向有关。

大多数地区都将招商的主攻目标放在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大、竞争力强的“高大强”项目上,而这些企业在珠三角“抗压(成本上升压力、要素保障压力)能力”本身就较强,不会轻易整体迁走。

(五)多数企业采取分步转移通常第一步是将部分组装、分装、加工业务从原地转入某地,这个过程为试探性转移。

如果成功,则按原计划实施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甚至停止建设。

第二步是将大部分或全部产能从原地转出,总部暂留原地,称为战略性转移。

第三步是将销售系统从原地转出,意味着企业总部也基本上转移出去,这个过程为标志性转移。

第四步是将研发部门转出原地,至此企业所有资产、设备和人员都被转移,这个过程为整体性转移。

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目前多数转移项目倾向于试探性转移,新项目的适应期在项目落地后可能持续数年。

这直接导致“进驻项目多、项目成长慢、园区效益差”的现象。

(六)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珠三角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驱动方式为成本驱动;但转出地的政策诱导、承接地的招商攻势、企业家的情感因素也往往起了很大作用。

笔者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调查发现,很多进园项目属于政策诱导型、领导鼓动型、凤归巢型;由于政府高密度的公关,有些企业向外转移未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落户后才发现决策不当。

产业转移领域过多的行政介入,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利于资源高效配置。

二、未来发展趋势(一)转移进程将持续很长时期珠三角传统产业企业由于大企业数量少,小企业实力弱,处于中间层次、占据主体地位的三类企业最值得关注,即科技含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综合实力不强的中型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综合实力不强的小型企业。

目前这三类企业对转移发展多处于观望状态,再加上这三类企业如果能灵活调整经营方式,积极应对经营压力,可能就地转型升级,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不需转移。

(二)存量转移将逐步增多目前,从珠三角输入欠发达地区的多数项目为扩产增资项目,多为企业在异地设立子公司。

随着珠三角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及企业在新转入地稳固下来,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把存量部分也转走。

另外,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普遍增强了自信心,一方面,要下大气力改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求进驻项目增加投资,尽早融入当地。

从增量转移向存量转移转变,意味着更多的核心企业将迁离珠三角,从而实现部分产业链的整体外迁。

(三)大批企业将向省外转移据统计,实施“双转移”3年来,珠三角累计转出的企业中有2800多家转到了省外。

其主要原因:一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比较优势正在加速弱化,尤其是部分地区要素成本已与珠三角相差无几;二是受用地指标限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已经无法接纳更多的项目,部分园区规划用地所剩不多,而调节、追加用地指标十分困难。

由于大批项目无法在省内找到接收地,只有转入省外。

(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抱团转移同区域或同行业结伴转移有助于企业在异地克服陌生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困难,增强企业转移的信心。

抱团转移,即指有一定地缘关系(互为同乡)或业缘关系(互为同行)的企业结伴向外部某一地区转移,在转入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中区。

(五)产业转移将呈高端化发展趋势一是将有更多的大型企业转移,带动承接地项目投资额度和科技含量的整体提高。

二是珠三角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亦将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竞争,有利于承接地提高输入项目的层次。

目前,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及广东周边地区对投资项目高端切入、招强选优的思维日渐深入,一些承接地明确提出要从一般性产业承接向战略性产业承接转变,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转变,项目准入门槛越来越高。

(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将日趋激烈目前,在广东周边,北到衡阳,东北到赣州,西北到永州、南到玉林,形成了一条全国面积最广的半月形、连片状产业承接带,部署了多个省级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这些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公路里程多为400~700公里。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交通、物流、电力、城市建设、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产业支撑条件日臻完善,这些地区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作为珠三角企业西进、北上桥头堡的战略位置日趋凸显。

由于多个重量级经济区在珠三角外围兴起和发展,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无疑将日趋激烈。

三、对承接地的若干建议(一)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急功近利我国新一轮工业化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全国传统工业品的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这一基本产情行情不会有根本变化,各地区和企业若不避免重复投资,迟早会面临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不会松动,用工、用地、环保、节能等限制因素只会增多。

这就要求承接地看清形势,研究产业定位和承接模式。

否则,一旦做出错误的产业定位,不仅错失发展战略机遇,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空间丧失,使本地区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变得被动。

(二)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目前,珠三角产业转移方式,对于承接地,主要是政府“直接投资办园、直接招商引资”;对于转出地,主要是“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对于企业,主要是“直接投资建厂”或“直接租房生产”,实际上都是走传统的产业转移之路。

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创新产业转移方式,尤其应充分发挥产业界的能动性。

比如承接地可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或国内外投资集团的作用,由他们来负责开发经营;鼓励珠三角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在转入地成立行业投资集团;试探由跨国公司和珠三角的供应商合作在转入地设立生产企业;鼓励和策划科研院所、技术开发公司、专利经营公司等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合作在转入地设立成果转化应用型生产项目,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三)加强区域合作产业转移既需要承接地的重视,又需要转出地的支持,既要有“婆家”的好环境、又要有“娘家”的强后盾,企业转移才更有信心,因而在产业转移方面一定要加强区域合作。

很多地区最不擅长的就是推动区域合作。

有些地区对区域合作有浓厚兴趣,但由于承接地缺乏商业操作意识,停留于区域帮扶的层面,不能提出令人信服、切实可行、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合作方案,使珠三角地方政府看不出区域合作的价值和长远合作的前景。

(四)改进办园思路一是变独立开发为委托开发,变外行管理为专业管理。

欠发达地区搞园区建设,缺资金、更缺人才和缺经验,理念落伍,措施陈旧。

因此,可委托珠三角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专业市场或龙头企业进行开发建设。

目前,珠三角有些专业镇已有意向在异地投资建设工业园区,作为镇域集体经济投资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兼有“飞地经济模式”、“工业地产模式”和“城市经济模式”的特点。

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园区。

很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是综合性园区。

各行业的企业除部分共同需求外,差异性的需求非常多,如物料采购、设备维修、技术攻关、产品交易、产品检测、物流运输、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招聘和培训等。

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园之路,围绕特定产业的共同需求设计园区开发方案和投资服务方案,有助于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

三是精心谋划建设“园中园”。

“园中园”模式被很多地区、很多园区验证为一种促进企业抱团转移或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有效模式。

(五)创新招商引资策略一是重视信息投放。

认真研究如何将本地的经济社会信息、投资信息有效地传播给特定的地区和企业。

二是善于借力招商。

很多承接地招商能力有限,可借珠三角之力招珠三角之商,委托珠三角的民间组织、大型企业、招商中介乃至科研机构、媒体进行招商。

粤商帮派意识较重,凝聚力较强,各承接地在珠三角开展招商尤其要注意这种商业文化。

三是提高招商工作层次。

欠发达市县在珠三角开展招商往往较难获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应当提高招商工作的层级,变以市招商、以县招商为以省招商。

四是鼓励区域联合招商。

单个市县举办招商经贸活动,不仅难以办出规模、办出水平,而且往往相互拆台、引起恶性竞争,应提倡区域内各市县在招商方面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六)增强项目发展活力一要聘请专业人士认真考察拟引进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技术含量低、创新动力不足的项目通常很难存活,即使更新了设备和扩大了产能也很难有出路;创新能力较强的项目,其适应性明显比一般项目要强些。

二要引入项目竞争机制,引导进园项目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方面,建立项目激励机制,集中资源和财力重点扶持那些能够更新工艺和设备、提升产能、增强创新能力的项目;另一方面,建立项目淘汰机制,鼓励必要的项目实行资产重组或直接退出。

三要狠抓产业配套和项目服务建设,为落户项目在招工、研发、技术咨询、专利申请、融资、培训、人才引进、物流、原材料和辅料(零部件)采购、产品检测、进出口报通关、节能、环保及职工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后顾之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