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筛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砂筛分试验报告

砂筛分试验报告

砂筛分试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和确定砂的颗粒分布和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性质,进一步了解砂的颗粒组成,为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原理砂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砂料进行筛分,根据筛网上通过的砂料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粒径级配的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实验中常用的筛网孔径主要有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准备好,包括标准筛网、砂样、筛分器等。

2.样品准备:将砂样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混合。

3.筛选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器中,运行设备将砂料进行筛选,获取不同粒径的砂料。

4.分析结果:将不同筛分粒径的砂料质量记录下来,并计算每个粒径级配的百分比。

实验数据记录下表为砂筛分试验结果的数据记录:筛孔尺寸(mm)质量(g)百分比(%)0.075 100 5.00.15 200 10.00.3 400 20.00.6 500 25.01.18 800 40.02.36 100 5.04.75 0 0.09.5 0 0.0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如下图所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从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砂样主要以0.3mm至1.18mm之间的颗粒为主,占总质量的60%以上,其中以0.6mm颗粒占比最高,达到25.0%。

0.075mm以下的细小颗粒占比较低。

同时,筛孔尺寸为4.75mm和9.5mm的筛网上没有通过的砂料,说明砂样中没有大于4.75mm的颗粒。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砂样的粒径级配情况,这对于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通过砂筛分试验,我们获得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砂样的颗粒分布以0.075mm至1.18mm的粒径为主。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仪对砂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筛分结果,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实验原理:筛分是指利用多个大小不一的筛网将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筛子的大小来分离不同粒度的微粒,以达到粒度分布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的筛分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它主要由筛框、筛网及振动机构等组成。

实验步骤:1. 将精细筛、中筛和粗筛分别码放在上下各两架筛分机上,记录各个筛子的筛孔大小和编号。

2. 取一定量的砂样(约200g),称量后放入上端精细筛内。

3. 开启筛分机开关,通过振动使砂样开始筛分。

4. 分别取下精细筛、中筛和粗筛中的砂样,进行称量、计算及记录,得到每个筛孔内所含砂样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分布率和累积率。

实验结果:经过筛分后,得到的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如下表所示: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筛孔内砂样质量(g)分布率(%)累积率(%)1 0.063 4.98 2.49 2.492 0.125 14.40 7.20 9.693 0.250 38.10 19.05 28.744 0.500 65.22 32.61 61.355 1.000 50.76 25.38 86.736 2.000 13.54 6.77 93.507 大于2.000 2.00 1.00 94.50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次砂的筛分结果中,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其中0.25mm以下的颗粒占总量的48.74%,大于2mm的颗粒占比不到1%。

而累积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说明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砂的颗粒细度逐渐增大。

通过对筛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和累积分布率。

分析结果表明,砂样的颗粒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颗粒分布逐渐增大,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二)砂的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1)砂筛。

GB/T14684 标准筛孔径为0.150mm、0.300mm、0.600mm、1.18mm、2.36mm、4.75mm、9.50(mm)的方孔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摇筛机。

电动振动筛,振幅0.5 - 0.1mm频率50-3H z.(3)物理天平(称量1Kg ,感量1g),烘箱、浅盘、毛刷等。

(三)实验时间:(四)实验步骤:1试样先用孔径为10.0mm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 g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105丄5°C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准确称取试样500g。

将筛子按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

将砂样倒入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3将整套砂筛置于摇筛机上并固紧,摇筛10min;也可用手筛,但时间不于10min。

4将整套筛自摇筛上取下,逐个清洁的浅盘中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通过的砂粒并入一号筛中,并和下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5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超过时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五)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每号筛上孔径大于和等于该筛孔径的孔径的各筛上的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并绘制砂的筛分曲线。

3根椐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照标准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评定该砂试样的颗粒级配是否合格。

4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 x(精确0.1).(A2A A4A代)「5A)100 —A式中,A l、A2---A6分别为5.00、2.50---0.160(mm)孔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六)级配曲线0 20 6// 7 - 过细 砂区* / //* 过粗砂区「「区 U 区・ ■ 山区 ■ 筛孔尺寸(mr )40 60 80 %{率余筛计累 9.5 砂试验级配曲线图。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1. 引言砂筛分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实验室中。

通过使用不同粒径的筛网,可以将颗粒物料按照不同大小进行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砂筛分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探讨砂筛分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备和材料•砂筛分仪:包括筛网、筛框和振动机构等组成部分。

•砂子样本:取自自然砂或人工制备的砂子样本。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将砂筛分仪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性。

2.准备所需的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粒径的筛网。

筛网通常用目数表示,如40目、60目等。

3.清洗和干燥筛网,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杂质。

3.2 实验操作1.取一定量的砂子样本,将其放入砂筛分仪的进料口。

2.启动砂筛分仪的振动机构,使其开始进行振动筛分。

3.观察砂子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

较大颗粒的砂子会被较粗的筛网过滤掉,而较小颗粒的砂子则通过较细的筛网。

4.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关闭振动机构,停止筛分过程。

5.将每个筛网上的砂子分别收集起来,称量其重量。

4.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可以得到砂子样本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和重量。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绘制出砂子粒径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样本的颗粒大小。

砂子粒径分布曲线可以用来描述砂子样本中各个粒径范围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这些百分比会随着筛网目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我们可以对砂子的粒径分布进行评估。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砂子颗粒在筛分过程中会发生滚动和碰撞,较大颗粒更容易被阻挡在较粗的筛网上,而较小颗粒则可以通过较细的筛网。

- 砂子样本的初始含水量也会对砂筛分结果产生影响。

较高的含水量可能导致砂子颗粒之间的黏结,使筛分过程更加困难。

5. 结论通过本次砂筛分实验,我们了解了砂筛分的原理和应用。

砂筛分可以通过不同粒径筛网的使用,将颗粒物料按照大小进行分离。

实验中观察到的砂子样本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和重量可以用来分析砂子的粒径分布特点。

砂筛分析报告

砂筛分析报告

砂筛分析报告引言砂筛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砂土粒径分布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砂土样品通过一系列筛网进行筛分,并根据各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来计算出粒径分布曲线,从而了解砂土的颗粒分布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砂筛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设备–砂土样品–筛网组件–秤量器具–清洗容器–集水容器–电子计时器2.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样品数量。

2.将砂土样品收集并通过筛网进行粗筛,以去除大颗粒。

3.将经过粗筛的砂土样品分批放入筛网组件,依次进行细筛。

4.在每个筛网下方放置集水容器,以收集通过筛孔的颗粒。

5.将每个筛网上的颗粒进行称量。

6.清洗筛网和颗粒,并记录筛网编号和颗粒重量。

7.计算并绘制颗粒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在进行砂筛分析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粒径范围(mm)通过颗粒(g)2.00 - 1.00 1001.00 - 0.50 2500.50 - 0.25 3000.25 - 0.125 1500.125 - 0.063 800.063 - 0.032 400.032 - 0.016 200.016 - 0.008 10<0.008 5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粒径减小,通过颗粒的重量逐渐减小,符合砂土颗粒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砂筛分析中,通常使用颗粒分布曲线来表示砂土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砂土样品中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而较大和较小的颗粒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对砂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当曲线越平坦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好;而当曲线越陡峭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差。

结论根据本次砂筛分析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

砂的筛分析报告

砂的筛分析报告

砂的筛分析报告1. 引言筛分是一种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矿业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一种砂进行筛分分析,以研究其颗粒分布情况,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本次实验使用的砂样品为某河道沉积物经过粉碎处理后得到的砂颗粒。

准备好砂样品,并将其分为不同粒径的组分。

2.2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筛分机、筛网、天平等仪器设备。

2.3 实验步骤: - 步骤1:准备好不同粒径的筛网,并将砂样品分为多个不同粒径的组分。

- 步骤2:将每个组分的砂样品分别放入筛分机中,并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操作。

- 步骤3:筛分结束后,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质量,并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的砂样品的质量。

- 步骤4:根据每个筛孔中砂样品的质量,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的砂样品的百分含量。

- 步骤5:绘制颗粒分布曲线,分析砂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进行了砂样品的筛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结果,如下所示:筛孔编号筛孔尺寸(mm)筛上质量(g)百分含量(%)1 4.75 250 16.672 2.37 150 103 1.18 200 13.334 0.6 500 33.335 0.3 250 16.676 0.15 100 6.677 0.075 50 3.338 <0.075 50 3.3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颗粒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颗粒分布曲线通过分析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砂样品中的颗粒主要分布在0.3mm到2.37mm之间,颗粒尺寸较为集中。

- 筛上质量随着筛孔尺寸的减小而减小,说明较大颗粒的含量较少。

- 0.075mm以下的细颗粒占总质量的近10%,可能会对材料的工程性能产生影响。

4. 结论根据对砂样品的筛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 砂样品的颗粒分布集中在0.3mm到2.37mm之间。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砂子的筛分实验报告

砂子的筛分实验报告

砂子的筛分实验报告砂子的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子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颗粒状物质,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玻璃制造等行业。

砂子的质量和粒度对其使用效果起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方法,对砂子的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其物理性质和适用范围。

实验原理:筛分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颗粒状物料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分级,以确定颗粒的大小分布。

实验中使用的筛网按照国际标准ISO 3310-1:2016进行选择,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筛网,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砂子样品。

2. 将砂子样品放入筛分装置中,盖上筛盖,开始筛分。

3. 摇动筛分装置,使砂子在筛网上进行分级。

4. 筛分完成后,取下每个筛网上的砂子,并进行称重。

5. 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子质量,并计算出每个筛网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6. 绘制砂子的粒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砂子的粒度分布曲线。

通过该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砂子中各个粒径的含量比例。

根据筛分结果,我们将砂子分为不同的级别,如粗砂、中砂和细砂等。

通过计算每个级别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可以进一步评估砂子的物理性质。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砂子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离。

这说明该砂子样品的质量较好,适用于建筑和道路等领域。

同时,通过计算不同级别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我们可以得到更具体的粒度分布信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对砂子样品的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没有涉及到其他物理性质的测试。

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砂子的密度、含水量等因素,以确定其最终的适用范围。

结论:通过筛分实验,我们成功地对砂子的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砂子样品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适用于建筑和道路等领域。

然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砂子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物理性质的测试。

总结:本实验通过筛分方法对砂子的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对砂的筛分进行测试,以了解砂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参考。

二、试验原理。

砂的筛分试验是通过筛分装置对砂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孔尺寸,将砂样分为不同粒径的颗粒,再通过称重和计算,得出各个粒径的含量百分比。

三、试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试验所需的筛分装置和砂样准备妥当,确保筛网整洁无损。

2. 筛分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装置,启动振动器进行筛分,直至筛分结束。

3. 称重记录,将各筛网下方的容器取下,称重记录各个筛孔中的砂样质量。

4. 计算分析,根据称重记录,计算各个筛孔中砂样的质量百分比。

四、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出以下结果:筛孔直径为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30g,占总质量的15%;筛孔直径为3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50g,占总质量的25%;筛孔直径为2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60g,占总质量的30%;筛孔直径为1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40g,占总质量的20%;筛孔直径为0.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20g,占总质量的10%。

五、试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砂样主要分布在2mm和3mm的筛孔中,占总质量的55%,符合工程建设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

同时,砂样在0.5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较低,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六、试验结论。

通过本次砂的筛分试验,得出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议在工程中合理利用砂样的颗粒分布特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程质量。

七、试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筛分试验前,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充分准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 在称重和记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 在筛分结束后,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便下次试验使用。

八、参考文献。

[1] GB/T 14684-2011 筛分试验方法。

[2] 《土工试验方法规程》。

以上为砂的筛分试验报告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砂石筛分实验砂石筛分实验报告

砂石筛分实验砂石筛分实验报告

砂石筛分实验砂石筛分实验报告砂石筛分实验一、取样,在经过烘干处理的沙堆(碎石堆)中取500g砂子(10kg 石子),用电子天平称量,精确到1g。

二、装套筛,孔径大的在上层,孔径小的在下层,一共有7层。

将试样放到最上层,用毛刷将试样盆中的残余物刷入。

三、将套筛放到摇筛机上,固定,盖上盖子,开启电源,摇筛10分钟。

四、手筛,取下套筛,按照孔筛大小顺序逐个手筛,手筛的时候,一定要在其他筛上方进行。

手筛应该现在水平面里摇动,然后上下进行摇晃,整个手筛过程应该保证大部分砂(石)位于筛网的正中央。

五、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层筛中继续进行筛分,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六、称量每个筛上的筛余量。

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注意事项在取样的时候尽量在沙堆或者石堆中间的地方取样,这样取出来的试样相对较均匀;称量的时候记得先在电子秤上放试样盆,点去皮,然后直接加入试样读数就是试样的质量;装套筛的时候要注意大孔径的筛网在上,小孔径的筛网在下。

试样盆中的残余试样用毛刷刷入套筛中;往摇筛机上装完套筛要把盖子盖好,上紧螺旋栓。

防止试样漏出,造成误差;摇筛机筛过后,取套筛的时候记得拍一拍盖子,上面可能粘有少量的试样;手筛一定要在其他筛上方进行,有的组忽略了这一点导致筛出的试样掉落在了地上,实验结果误差巨大;手筛为了保证砂子筛分均匀要将筛子上下左右摇动;进行石子筛分的实验时,手筛需要两个人配合,因为质量过大;筛完一层要用毛刷在筛网上刷一遍并且轻拍筛网以保证充分过筛;手筛的过程中动作不宜过于剧烈,以致试样飞出套筛引起误差;手筛结束后,对每层筛余物进行称量,同样用毛刷将筛网中的试样刷入试样盆中称量;在石子的手筛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颗粒正好卡住筛网的情况,这时应该用毛刷将其捅入下一层;实验结束后装好套筛放回原位,试样倒回原处。

砂的筛分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实验报告砂的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颗粒状物质,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领域。

为了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本实验通过筛分方法对砂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以期对砂的筛分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砂:选取一定数量的天然砂,确保砂的质量和颗粒形状符合实验要求。

- 筛网:准备一组标准筛网,包括不同孔径的筛网,以覆盖砂的颗粒大小范围。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一定数量的砂样品取出,称重记录初始质量。

- 步骤二:将砂样品逐一放入不同孔径的筛网上,用手轻轻晃动筛网,使砂样品均匀分布在筛网上。

- 步骤三:根据筛网的孔径大小,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筛分,确保所有颗粒都通过筛网。

- 步骤四:将通过筛网的砂样品收集起来,称重记录质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砂的筛分结果。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经过筛分后,我们得到了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品。

-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

2. 砂的颗粒大小范围:-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砂的最大颗粒大小和最小颗粒大小。

- 这些数据对于砂的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 砂的筛分效率:- 通过计算筛分效率,我们可以评估筛分设备的性能。

- 筛分效率越高,说明筛网的孔径和振动频率选择得越合理。

实验分析: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砂的筛分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1. 砂的颗粒分布特点:- 根据砂的颗粒分布曲线,我们可以判断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 这对于砂的应用和工程设计非常重要,例如在混凝土配制中,需要根据砂的颗粒大小选择合适的配比。

2. 砂的筛分效率影响因素:- 砂的筛分效率受到筛网孔径、振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提高筛分效率,以满足工程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我们对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实验,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并掌握常用筛分方法和筛分设备的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砂的筛分分析是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砂样进行分级,以获得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常用的筛网孔径范围为0.075mm - 100mm。

实验中,一般采用筛分仪器进行筛分,通过筛网上的震动将砂样粒度进行分级。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砂样、筛分仪器、筛网等。

2.将所需筛网按从上至下的筛孔直径依次从小到大排列在筛分仪器上。

3.将要进行筛分的砂样放入筛分仪器的上层筛网上。

4.启动筛分仪器,设置合适的筛分时间和振幅。

5.筛分结束后,将筛分得到的各个级配的砂样粒群称重记录下来。

6.对不同级配的砂样进行粒度分析,可根据需要进行湿筛或干筛。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筛分实验,得到了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可以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出砂样的累积百分比、通过百分比以及累积通过百分比等指标。

通过分析砂样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其工程性质和工程用途。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筛分仪器的操作技巧。

在设置筛分时间和振幅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避免过长时间或过大振幅导致筛分不准确。

另外,对于较细颗粒砂样,可采用湿筛的方式进行筛分,以避免颗粒过小在干燥过程中飞溅和聚结的问题。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成功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砂样的工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掌握了筛分仪器的使用技巧和筛分方法。

参考文献1.《土木工程实验教程》,李明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岩土工程实验原理与方法》,唐君毅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以上是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的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总计153字。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砂筛分析检测实验报告

砂筛分析检测实验报告

砂筛分析检测实验报告砂筛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土壤颗粒分析方法,用于确定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广泛应用于土壤力学、土壤工程、水泥混凝土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砂筛分析方法对一种土壤样品进行颗粒分布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砂筛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颗粒分布分析,确定其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并了解土壤颗粒组成及颗粒级配情况,为后续土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原理砂筛分析是利用一系列标准孔径的砂筛将土壤样品进行分级分离,然后根据每个筛孔的通过情况,计算出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

常用的砂筛分析方法有湿筛法和干筛法,本实验采用的是湿筛法。

3. 实验步骤(1) 准备土壤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经过干燥、破碎和均匀搅拌后,取大约100g的样品进行实验。

(2) 称重筛网:将不同孔径的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砂筛装置上,并记录每个筛网的重量。

(3) 湿筛:将准备好的土壤样品倒入装有盖子的砂筛装置中,盖上盖子,将其放入筛衣试验机中,启动机器进行筛分。

(4) 捡筛:筛分结束后,取下每个筛网,用刷子或镊子将每个筛网上的颗粒清理干净,同时注意收集下方的颗粒,防止颗粒损失。

(5) 称重:将每个筛网和底部的颗粒分别称重,记录下来。

(6) 计算:根据每个筛孔中的颗粒质量和筛网的重量,计算出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筛孔的颗粒质量和筛网重量数据,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筛孔中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

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壤样品中不同颗粒尺寸的含量分布情况。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判断土壤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范围,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5. 实验误差与改进砂筛分析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操作和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增加重复实验次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颗粒的破损和混合污染,以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
引言:
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
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
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
1. 实验器材准备:
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
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
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
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
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
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
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通常情况下,最大通过颗粒径越小,砂土的颗粒组成越细。

结论:
通过砂筛分实验,我们成功地得到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初步了解了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颗粒分布曲线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然而,本实验只是研究砂土颗粒组成的初步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希望通过本实验报告的介绍,可以对砂筛分实验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