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特点
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特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的病症。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DV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栓可见: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深静脉内的血栓形成,血栓通常呈线状或管状,与周围血管腔形成对比。
2. 血流堵塞:血栓会堵塞深静脉的通路,导致血流受阻。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这是DVT的一个特征。
3. 血栓回声:血栓在超声图像上通常呈低回声或等回声,与周围的血液或血管壁形成对比。
血栓的回声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其与其他结构的差异。
4. 压痛反应: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可能会对深静脉进行压迫,以观察是否存在压痛反应。
压痛反应是指当深静脉
受到压迫时,患者会感到疼痛或不适,这可能是DVT的一个指示。
5. 血栓延伸范围: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血栓的延伸范围,包括血栓的长度、位置和影响的深静脉段。
这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在诊断DVT方面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DVT的位置较深或血栓较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来进行综合判断。
简述超声引导下穿刺的优势和特点
超声引导下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方式,它利用超声成像技术来精确定位并引导医生进行穿刺,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 高精准性超声引导下穿刺可以提供高度精确的定位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目标部位,降低误刺风险。
通过实时的超声成像,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标组织、器官或囊肿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从而在进行穿刺时有针对性地选取穿刺点,大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
2. 安全性由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可以提供清晰的实时成像,医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减少了误伤的可能性。
超声引导下穿刺还可以帮助医生避开囊肿等组织结构的边缘,减少穿刺引起的损伤和出血风险,使手术更加安全。
3. 可操作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多种医疗场景。
医生只需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身上,并观察超声成像屏幕即可进行定位和引导,无需进行复杂的操作步骤。
对于各类医生而言,都可以较快上手并熟练操作。
4. 无辐射相比于X射线引导下穿刺,超声引导下穿刺不会产生辐射,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更加安全。
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等辐射敏感裙体,超声引导下穿刺更为适宜。
超声引导下穿刺具有高精准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和无辐射等突出优势和特点。
在医疗实践中,它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穿刺活检、囊肿抽吸、腹水排液等诊疗操作中,为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并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治疗体验。
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成像的精确定位和引导医生进行穿刺的操作方式,它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在实时监控下,准确地定位、识别和引导穿刺目标部位,从而为医疗诊疗操作提供了高度精准的引导。
这种技术在多个医疗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优势和特点也使其成为医疗诊疗操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5. 多样的应用场景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超声引导的穿刺术常用于导引肿瘤组织活检,通过准确的引导定位,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取得组织标本,提高了活检的准确性和准确率。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 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 外展角度与躯干呈 60~90 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 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 者也可取半卧位。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 PICC 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 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 PICC 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 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 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 500 多例,无 1 例静脉炎的发 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 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 PICC 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 1.34mm 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 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 1.34mm 粗时,针头在血管 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 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 易从直径 1.34mm 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 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 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 20G 或 21G 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 15 度的角度 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 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 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 20 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 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 PICC 置管的成功率。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栓 前 静 脉 通 畅 评 分 X10 。 % 0
结 果
患者 2 1例 , 分析 临床 症状恢复情 况、 脉 静
通畅 评 分 及 溶 检 前 后 通 畅 率 。 结 果 :1 2 例 手 术 均 顺 利 完成 , 效 显著 。 术后 随 访 疗 6个 月 ,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 结 论 : 色 多 均 彩
v i r mb ss a e n ma l v sv e n t o o i , sa n w mii l i a ie h yn
t c o o y, a g o c r tv ef c , r — e hn l g h s o d u a ie fe t DO e
行, 须使用造影剂 , 受放射线辐射 , 对于 肾
功能 不 全 或 对 造 影 剂 过 敏 等 禁 忌 证 患 者 置 管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近 期 疗 效 良好 , 效 地 预 防 D T后 致 死 性 有 V 肺 栓 塞 的 发 生 。采 用 超 声 引 导 技 术 具 有
导管直接溶 栓术 ( D 在 临床 上已逐步 C T) 推广 , 对其他手术或放 射介入治疗具有禁
忌证的患者 尤其适 用 , 但 具有微 创 性 , 不 而 且 具 有 安 全 性 。2 0 0 8年 1 0月 ~2 1 01 年 3月 对 2 例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患 者 1 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报 告 如 下 。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U 日, 4— / 第 7天 1 5万 U . /日, 连续 7— 4 1 天, 恒速泵溶栓 时予 弹力袜压 迫患侧下肢 图 1 股静脉血栓, 未探及血流信号
经腘静脉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
经腘静脉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经腘静脉途径直接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5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7例,在B超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以3×104~4×104 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总量(431.08±83.63)×104 U。
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7±1.91)cm、(1.83±1.12)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56,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5.47±1.37)cm、(1.51±0.95)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1);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6.31±3.84)分,溶栓后(5.47±4.71)分,静脉通畅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616,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67.64%。
合并肺动脉栓塞的7例患者中,栓子完全溶解6例,大部分溶解1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随访32例,时间3~20月,未发现有血栓再发。
结论经腘静脉置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急性病; 静脉血栓形成;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腘静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常并发肺动脉栓塞或猝死。
若以抗凝及系统溶栓治疗,深静脉再通率低,大部分患者将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肢出现慢性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甚至处于病废状态[1]。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深静脉血栓内进行灌注溶栓治疗,因良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使其逐渐成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2]。
两种留置针在手持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探讨
两种留置针在手持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探讨发布时间:2022-09-15T05:40:15.100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2期作者:姚雪华吕昌光张胜[导读] 探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和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姚雪华吕昌光张胜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215000通讯作者:张胜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和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疾病需在DSA行静脉造影检查而置入20G-22G留置针的患者,且通过血管评估法评定为Ⅲ-Ⅳ级的病例,使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
对照组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且均选择20-22G,做好操作前血管评估、操作前定位,穿刺时操作手法以及穿刺角度的对比经验探讨,并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25%(26/32),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分别为46.88%(15/32),25.00%(8/3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一次穿刺成功率P<0.01,并发症发生率P<0.05)。
结论:血管外科在DSA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中,经常遇到静脉弹性差及肉眼不能观察到血管,Braun直针型动静脉留置针因单手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穿刺后回血能更清晰的优势,更适合在便携式手持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减少了血管外科医生从股静脉穿刺造影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也降低了患者深静脉的穿刺的创伤,为患者安全、快速、高效的完成检查提供了通路,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
343 6 6 .6 . ( 责任编辑 :张普 )
9 8・
塞 6 例。本组病例 经溶栓或手术 治疗后 。4 例周 围型者 ,血 参考文献 3 l 栓完全消失 1 ,血栓部分消失 2 6例 5例 ,有大量侧支形成 ;2 [ 李治安, 8 1 ] 勇强. 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图谱【 . 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例 中央型者 ,血栓完全 消失 9例 ,血 栓部分消失 l ,有 明 9例 社, 04: 91 1 20 9 —1. 显 侧支形成 ;3 例 混合 型者 ,血栓完全消失 1 ,血栓部分 [】 邱冬, 3 2例 2 龙颈松, 李加平, 双功能超声在下肢水肿病变诊断 中的应 等. 消失 2 例 ,有 明显侧支形成。 1 用[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0 7 9 6 :4 — 9 ] 2 0 , () 3 73 . 4
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杨京卫;曹斌【摘要】目的观察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7例急性DVT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胫后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腘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患者患、健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溶栓前(P均<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89.74±7.16)%,小腿消肿率为(86.74±7.57)%.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明显高于溶栓前(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75.34±7.36)%.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33例患者随访5~12个月,均无血栓再发.结论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DVT 安全、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2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导管消融术;胫后静脉;腔静脉滤器【作者】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杨京卫;曹斌【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患肢出现慢性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DVT确诊后应及早进行有效治疗。
近年来,介入性溶栓方法——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
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们采用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DVT患者37例,取得良好疗效。
超声介入下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
自2 0 0 0年 以来 , 笔者 收集 治疗 3 8例下 肢 DVT患者 , 资 料 来源为我院及连云港 市第一人 民医 院住 院患者 , 其 中女 2 6 例, 男 1 2例 , 年龄 为 1 6  ̄6 0岁 , 疾病 多发生于产 后 、 手术后 、
长期卧床及肢体挤压伤 患者 。笔者使 用 E UB - 4 1 0 , S UD 5 0 0 C
积极 的意义 , 值得笔者研究 与探 讨 , 希望 引起大 家关注 , 也是
写 本 文 的 目的 。 1 资料 与方 法
身静脉 滴 注隔 日交替 治疗 , 亦 可用 5 O ~1 5 0万 U 作 冲击 治
疗 。对 于不 能肯定穿 刺到位的患者 , 也 可用可肌 注“ 血栓通” 或“ 肝素钙” 作血栓 区域 注射 , 亦可达 到满 意的效果 。
引导下成 功完成注射用药治疗 。其 中 3 2条 ( 占8 4 . 2 %) 首次局部用 药后 , 患者 1 周 内血栓 消失 , 另 6条 ( 占1 5 . 8 )
于l 周后 加常规治疗后好转或短期症状减 轻 , 无严 重并 发症 。结论 : 超 声 引导 下介入 治疗 下肢 DV T较 常规治 疗用 药量少 , 疗效快 ,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的一种新 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 尿激酶 超声介入溶栓 治疗 中图分类 号 : R 4 5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2 0 — 2 7 2 1 — 0 2 二维超声 图像 及 彩色 多 普勒 的血 流显 示是 对 Dv T检 查、 诊断 的较 好方法 , 配 合局部药物治疗 , 对 于提高疗 效具有 准 确时 , 将溶栓药物 从血 栓段 及静 脉远端 缓慢 注入 血栓 区 , 细心观察注入情况 。笔者 常选 用药 物为 “ 尿激酶( UK) ” , 针 对病程 短 、 早期发现 的患者 , 通过超 声介 入 , 将溶栓 药 “ UK” i 0  ̄2 0万 U溶于 0 . 9 氯化 钠 2 0 ml 作 静脉 内注射 , 可与 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诊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诊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度。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超声组与造影组,每组各50例,最终诊断结果以造影组的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度。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略低,但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当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英文简称为LEDVT,是术后以及长时间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LEDVT的发生与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减少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相关,部分学者认为,患者的血管壁损伤与LEDVT亦有联系。
LEDVT的主要表现是肢体局部疼痛,站立时尤为明显,皮炎、色素沉着以及皮温的变化也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LEDVT在产后、手术后以及长时间卧床患者的群体当中尤为多见,容易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工作当中需要重点进行预防[1-2]。
静脉造影是诊断该并发症的“金标准”,但是检查当中需要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的使用对患者的加纳可能给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静脉造影的可操作性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质疑。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已经逐步成为了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检查方式,超声检查主要通过对回声特点的观察分析血管局部的病变情况。
近年来,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对LEDVT的诊断价值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超声组和造影组,所有患者均存在LEDVT的危险因素,患者均符合研究涉及到的检查方式的适应症。
超声引导置放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关键词】 深静 脉血栓形成 ; 溶栓导管 ; 腔静脉滤器 ;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圈 分 类号 : 6 4 3 R 5 . 文 献 标 识 : A 文章 编 号 :0 9— 6 4 2 1 ) 2—17 0 10 60 (0 0 1 0 9— 3
肢 D T1 V 3例 , 析 临 床 症 状恢 复情 况 、 脉 通 畅 评分 及 溶 栓 前 后 通 畅率 。 结 果 l 分 静 3例 手术 均 成 功 , 、 侧 膝 上 1 m 处 患 健 5c 溶 栓 前 后周 径 差 分别 为 ( . 24 c ( . 7 0± . )m、 33±I4 e 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义 ( = .7 , 0 o o ; 、 侧 小 腿 最 粗 处 溶 栓 前 . )m, t 8 0 0 P= .o ) 患 健 后 周 径 差分 别 为 (. ±10 c ( . 0 6 e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8 , 4 1 . )m、 18± . ) m, t 2 27 P=0 00 。术 前 静 脉 通 畅评 分 (. .0 ) 87±17 .)
深静脉 血栓形成 ( epvn u rm oi, V ) de eo s ho b s D T t s 是 临床常 见急 症 之 一 , 其 以下 肢 深 静 脉 为 多 见 。 尤 目前 , D T的并 发症 ( 其 是致 死性 肺 栓 塞 ) 血 对 V 尤 、 栓后 综合征 的认识及 治疗 的必 要性 已无 异议 。导管 直接 溶 栓 术 ( a e rd et ho b l i, D 具 ct t i c dtrm o s C T) he r e ys 有微 创性及 安全性 , 近年 来在 临 床上 已推广 。我 科 20 0 8年 l 2月 ~ 0 0年 3月 , 弃传 统 的 D A辅 助 21 摒 S 技术 , 采用超 声引导 下 置放 腔静 脉 滤器 及 溶 栓导 管 治疗 1 3例急性 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 成 , 取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 现报道 如下 。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通常会引发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
及时准确地诊断DVT是预防并发症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的关键。
目前,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被公认为诊断DVT 的金标准。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对下肢深静脉进行评估。
它能够检测静脉中是否存在血栓,并确定其位置、长度和程度。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压缩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压缩超声是最常用的DVT诊断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皮肤上用探头进行压力传导,以评估静脉的通畅性。
正常情况下,压力会使静脉完全塌陷,而当存在血栓时,血管腔将无法塌陷或只能部分塌陷。
压缩超声检查通常从股静脉开始,分别检查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小隔膜静脉。
如果静脉在任何一个部位存在塌陷异常,则可能存在DVT。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更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它可以评估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这种方法通过以不同颜色表示血流方向和速度来显示血管内的血流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血流是连续的,并且颜色一致。
当存在血栓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血栓的位置和范围,并且可以评估血流是否通过受阻的区域。
除了超声检查,还可以使用其他检查方法来辅助诊断DVT。
例如,CT扫描、MRI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流图像,以帮助识别和定位血栓。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用于复杂或难以诊断的情况下,超声检查仍然是最常用和最为可靠的方法。
除了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VT的诊断也密切相关。
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和静脉曲张等症状常常提示可能存在DVT。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超声诊断。
在诊断DVT时,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是一种易于操作、无创伤和无辐射的方法,可以随时进行,因此可以快速诊断DVT,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术后复查,以确保静脉的通畅性和血栓的溶解。
高频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清扫术 并植 入静 脉输液 港治疗 组 ) 2 0 例, 结果 表明 , 两组 乳
腺 癌患者 的术后胸 壁皮瓣 下引流管 留置 时间 、腋窝引流管 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2 月第8 卷第3 期 3 讨论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F e b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3
・
9 3・
置时间无 明显 差异 , 提示 乳腺癌腋窝淋 巴结清扫术 中经腋静
结果 7 6 . 8 % 合并有不 同程度深静脉血栓 , 部位大 多始 发于腓肠肌静脉丛 或髂静脉至股静脉段 , 左侧较 右侧多见 。结论 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 血栓 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 对患者下肢静
脉血栓程度有 良好的诊断价值 。
【 关键词 】 高频 ; 超声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4] 孙玉 巧 , 焦俊 琴 , 王建新 , 等. 植入式静 脉输液港 临床应用常
见问题及对策 . 临床误诊误治 , 2 0 1 2 , 2 5 ( 6 ) : 1 0 7 — 1 0 8 .
高频 超声 对 下肢深 静脉血 栓 的诊 断价值
粱香 红
【 摘要 】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方法 使用二维及彩 色 多普勒 超声对 1 8 7 例 下肢肿 胀 , 临床 考虑有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的住 院患 者下肢 深静脉 进行超 声检查 。
2 0 0 7 , 2 8 ( 3 ) : 1 4 5 - 1 4 7 .
彩色超声诊断新生儿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及疗效评估一例
子 版 ,0 0, ( 1 :9 7 1 6 . 2 1 7 1 ) 1 6 — 9 9
门 在 否 血 情 。 可 做 符 恶 ( 存 与 和 流 况 尽Fra bibliotek能 出 合 性良
荛 镒
鬻
2声 导: 紫活 的 比 ‘ ,2部 0 14 8 检 对研 超 0 颈熬 0引 ) 8( 8
下 针苎 断妻中 必 环 议 声 导 粗曼 妻 诊 路 要 凳 超 引 活也 检是 径 的 节
。
可压 闭或仅 有小部分压缩 ;3 固定管腔 内 回声 ; 4 彩色多 () () 普勒 图像改 变 : 彩色血 流充盈 、 流变 细、 无 血 周边 血流绕 行 ;
() 5 脉冲多普勒在静脉管腔 内不 能探及血 流或血流频谱 成持 续低平改变 , 种增加 静脉回流的激发试 验改善不 明显 或不 各
毒、 感染 等因素 , 血系统 易被激 活 , 血过 程加速 , 凝 凝 血管 内
发生纤 维蛋 白沉 积和血小板凝集 , 其次窒息造 成患儿肢 体活 动减少 , 另外股静脉 穿刺 、 按压 不 当等都有 可 能是此 次患儿 下肢深静脉急性 血栓 形成 因素 。由于新 生儿无 法进行 导管 介入治 疗 、 静脉造 影 , 超声可 实时动 态观察 , 不受 年龄 限制 ,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
了解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对于进行深静 脉穿刺术至关重要,可以避免损伤其 他组织。
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复杂,不同部位的 深静脉位置、大小、走向等都有所不 同。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流程
确定穿刺部位
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如颈静脉、股静脉等。
准备超声设备
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穿 刺部位表面,确保探 头与皮肤紧密接触。
适用范围广
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适用 于各种需要进行深静脉穿刺 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输液、 血液透析、化疗等。
由于精确的定位和可视化的 操作,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 的损伤,从而减少出血、感 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缺点
设备成本高
超声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 一些医疗资源有限地区的普及和
应用。
操作技术要求高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需要医生具 备一定的超声技术和经验,对操作 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操作时间较长
相对于传统的深静脉穿刺术,超声 引导深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时间较长,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比较其他技术
传统盲穿法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相对于传 统的盲穿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02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的原理
超声波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20-20000赫兹),因此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和穿透物体的能力,可以用于探测、成像和定位。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如超声心动图、超声引导穿刺等。
深静脉的解剖结构
深静脉是相对于表浅静脉而言的,位 于深层组织中,主要用于输送血液。
04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 用
研究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6-24T03:54:56.71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7期作者:骆昔阳[导读] 目的研究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骆昔阳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644099【摘要】目的研究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造影检查,研究组采用血管超声检查。
对两种检查方式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
结果以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常规造影检查和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常规超声造影灵敏度为88.89%(16/18)、特异度为64.29%(9/14)、准确性为78.13%(25/32),详见表1。
血管超声灵敏度为95.00%(19/20)、特异度为83.33%(10/12)、准确性为90.63%(29/32),详见表2。
从中可以看出,两种检查方式的误诊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超声诊断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常规超声造影(p<0.05)。
结论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血管超声,具有较高敏感度、准确性,且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管超声;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诊断在临床中,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肺栓塞等,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以往临床诊断中,通常利用血管造影的形式,但是操作复杂,且需要静脉注入造影剂,不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且漏诊率较高[1]。
近几年,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血管超声逐渐应用到了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
血管超声操作简单、快速高效,且具有无创性优势,可以清晰观察患肢血液回流情况,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
下文对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血肿 远端肢体缺血 气胸 血胸 乳糜胸 气体栓塞
神经损伤 急性脑缺血 导管错位 导管打结 心律失常
穿刺针误 入动脉,动 脉损伤导致 管腔狭窄, 最后急性脑 缺血而致脑 梗死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超声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临床医生? 识别血管:大小,位置,是否通畅 将穿刺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血肿,气胸,血胸等)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3.多普勒频谱图像
颈总动脉:脉冲式血流信号
颈内静脉:血流信号连续、低 速,随呼吸而变化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要点: 1. 多选择平面内技术进行定位 2. 选择比较平直,均匀,管壁光滑的动脉进行穿刺 3. 可由助手固定探头,由操作者在引导下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1.切记:多种方法,反复区分动静脉!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2.穿刺平面内未见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3.穿刺平面内可见血管和穿刺针,回抽无血
部分容积效应 partial volume effect
又称切片厚度伪 像。因声束宽度引起, 也就是超声断层图的 切片厚度较宽,把邻 近靶区结构的回声一 并显示在声像图上
In Plane ---平面内技术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1.解剖定位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内膜线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静 脉 瓣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动脉压高,静脉压低,当受到压迫时,静脉可被压扁
超声引导下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超声引导下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8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8例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穿刺的患者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创伤小、感染率低,效果显著。
结论: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PICC;护理;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即周边置入中心静脉输液导管,是中心静脉的可靠通道,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和医疗护理中的新理念,其主要由高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导管质量小,材质柔和,对人体无刺激性,具有多选择性、高成功率、低创伤性、低感染率等优点[1]。
可以广泛应用于周边静脉状况不佳但需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如新生儿、体表大面积烧伤患者、肿瘤患者、老人等,还可以应用于需要加快输液速度或需要完全肠胃外营养(TPN)患者[2]。
同时PICC 置管禁忌症较少,一般如无特殊情况(需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等)均可行PICC。
本研究结合在我院超声科行PICC置管患者8例,旨在探讨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经过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PICC的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7.5±11.5)岁,气短原因待查患者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1例,脑梗塞患者1例,慢阻肺患者1例,胃溃疡患者1例,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患者1例,COPO急性加重期患者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1例。
1.2置管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选择巴德公司的Seldinger套件,所用导管为硅胶材料制成的4F的PICC导管和LOGIQ eR6型便携式超声仪,具体方法如下:(1)以超声探头选择最适合进行穿刺的静脉,对需要穿刺的血管进行状态评估并测量置入导管长度,测量导管长度时主要采用常规法或一字改良法,常规法是测量患者需穿刺部位至右胸锁关节部位,再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一字改良法则是测量从患者需穿刺部位到另一侧胸部锁关节长度后再加1~2cm。
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评估
141超声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其中彩色超声诊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式,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前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从而影响正常生活[1]。
因此,临床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视,本文主要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超声科收治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抽选4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诊断,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究彩色超声诊断的价值和应用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超声科收治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抽选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占60.42%,女性患者19例,占39.58%,患者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8.62±1.27)岁。
患者已经存在疼痛、压痛、下肢肿胀等症状,且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患者符合彩超诊断相关标准;3)患者没有出现浅静脉血栓;4)患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
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存在严重外伤的患者;3)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存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仪器设备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在5MHz ~10MHz。
患者进入检查室之后,选择仰卧体位,确定患者患肢和需要检查的范围,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则,先探查患者的患肢股总静脉,然后探查患者的股深静脉,再探查患者的股浅静脉,最后探查患者的胫前静脉,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对患者的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进行探查。
完成前期检查后,更换患者的体位,从仰卧体位变为俯卧体位,再探查患者的胫后静脉、腘静脉,利用彩色超声对患者静脉血管壁形态、管腔内径、血管走行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认真测定患者的反流血流速度以及血流时间进行检测。
透析患者导管血栓形成病例记录范文
透析患者导管血栓形成病例记录范文患者简况:患者赵先生,男性,70岁,已婚,农民,汉族,体壮,正力工。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现居住于农村,平时务农劳作。
主诉:患者于近日开始感到双下肢无力、疼痛,并且发现右侧臂上有一块硬块,伴有乳头压痛。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后确诊为右侧上肢深静脉血栓,并为患者安放了上肢深静脉导管。
治疗后症状缓解。
现病史:患者于手术后症状缓解,但近几天开始出现发热、乏力、口干舌燥、恶心等症状,并感觉右下肢肿胀、疼痛加重,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遂被转诊至我院进一步诊治。
个人史:患者无明显过敏史,平时饮食规律,生活良好,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晰,精神状态一般,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苍白、皮疹等,双额不对称,皮肤温度正常,皮肤弹性良好。
患者体温37.9℃,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血氧饱和度98%(室内空气)。
头颅:无畸形、压痛、皮肤顺滑,眼结膜无黄染,口唇不发绀,牙龈无出血点,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
心肺:心率齐,心音有力,无杂音、震颤,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腹部: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肾未及增大,肠鸣音正常。
四肢:双侧上肢导管正常,无红肿、疼痛,双下肢用测压仪检测,右下肢血压为80/40mmHg,左下肢血压为110/60mmHg,检测下腹主动脉血液速度正常。
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5×10^9/L,中性粒细胞83%,血小板计数300×10^9/L,C-反应蛋白9.7mg/L。
凝血功能:APTT 38.5秒、PT 12.5秒、INR 1.1。
D-二聚体阳性,定位检查显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1. 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使用肝素予以抗凝治疗,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肝素用量。
2. 行超声引导下下肢深静脉穿刺,行静脉溶栓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討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为(6.33±2.14)d,住院时间为(8.04±2.37)d,对照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为(9.18±2.62)d,住院时间为(12.55±3.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popliteal vein 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he double chromosphere grouping method.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fter ultrasound guided popliteal vein puncture and transcatheter thrombolysis,continuous infusion of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Then,the time of swelling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time of swelling of (6.33±2.14)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8.04±2.37)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swelling was (9.18±2.62)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12.55±3.16)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7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82%,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7%,the control group was 0,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popliteal vein 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s better,which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swelling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thus it is worthy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Ultrasound guiding;Popliteal vein puncture;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深静脉腔内血液异常凝结,阻塞管腔,使静脉回流出现障碍[1],从而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异常,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进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25%~50%的患者易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大大提高治疗难度,预后较差。
目前,临床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有抗凝、溶栓以及外壳静脉取栓术等。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患者静脉血栓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并逐渐成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纳入研讨范围,探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
入选标准:①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标准;②均为我院收治患者,并在我院行相关检查与治疗;③资料齐全;④尿激酶适用者或符合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条件;⑤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组织疾病者;③合并恶心肿瘤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尿激酶或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禁忌者;⑥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者;⑦不愿加入研究,或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2~76岁,平均(49.5±11.3)岁;病程2~24 d,平均(7.6±3.8)d。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31~76岁,平均(49.3±11.2)岁;病程3~24 d,平均(7.7±3.8)d。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片、下肢静脉CDFI以及血常规等,以确保观察组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并对血栓发生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回声等情况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插管溶栓的进针部位、角度和途径。
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生产厂商: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050)60~1 200 000 U/d。
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治疗,超声引导穿刺采用GE Logiq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5.5~7.5 MHz。
具体如下: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采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 DSA机,经健侧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至下腔静脉,进行造影,了解具体情况,并置入适当的下腔静脉滤器。
然后患者取俯卧位,进行超聲检查,确定腘、动静脉,选择最佳穿刺点,在超神引导下行腘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并通过导管持续滴注尿激酶,80~1 500 000 U/d,治疗过程中定时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1.3评价指标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根据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人数,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中,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6,P=0.129)。
3讨论下肢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静脉瘀滞、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等所导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是深静脉系统血液异常凝结,进而形成血栓并逐渐蔓延,完全或部分阻塞管腔,引起肢体肿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严重创伤、骨折、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等患者,近年来,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各种因素,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4],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大大提高效果,改善预后,若是延误最佳治疗时期,随着病情进展,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血栓栓子脱落,导致患者出现肺、脑的急性血拴,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0%~40%,且其死亡率较高,约11%的患者发病后1 h内死亡[5-6]。
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有静脉用药抗凝、溶栓以及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