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概况介绍
中国耕地类型知识点总结

中国耕地类型知识点总结一、概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载体和基础,是农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国的耕地类型繁多,分布广泛,涵盖了大部分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耕地类型分类体系,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中国主要耕地类型1、水稻耕地水稻耕地是中国主要的耕地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长江、珠江、黄河、淮河、赣江等水系流域和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水稻耕地常见于低洼地带,土壤通常为泥质或粉质,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素,受水湿程度影响较大。
中国的水稻耕地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2、小麦耕地小麦耕地是中国耕地类型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别,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
小麦耕地通常分布在坡地和平原地带,土壤类型以黄壤、红壤、砂质土壤为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小麦耕地是中国的主要冬季粮食生产基地,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玉米耕地玉米耕地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
玉米耕地通常出现在丘陵和山地,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包括黄壤、赤壤、棕壤和松散砂土等。
玉米耕地是中国主要的夏季粮食生产基地,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4、棉花耕地棉花耕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新疆、甘肃、宁夏等地。
棉花耕地的土壤类型以深层肥沃的黑土为主,土壤含水量丰富,适宜棉花的生长发育。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耕地对于国家的纺织工业和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5、果品耕地果品耕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丘陵山地和西北地区。
果品耕地的土壤类型以砂壤、壤土、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为主,土壤疏松肥沃,适宜果树生长发育。
中国是世界上果品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果品耕地对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总体特征:我国更低主要分布在沿海东部季风区,即大约在年降水量400
㎜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约占全国更低面积的90%以上,尤其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南北分布差异:水田与旱耕南北差异大,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水量800㎜等值线以南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其次是黄土高原、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山前平原,约占25%,其余15%左右的旱地分布在江南丘陵与山坡地地区。
耕地分布与人口分布向匹配,我国人口大致可以分为东南西北两个部分,即黑龙江黑河市——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为我国人口的稠密区,而此地大体上为我国耕地集中区,该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经济相对发达。
西北地区,耕地有限再加上干旱缺水,恶劣的气候条件使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农作物总产量东多西少: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量区。
而西部地区产量相对较低,但是作物品质却很高,如新疆的瓜果、河西走廊的旱地水稻、塔里木盆地的棉花等由于充足的冰雪融水或引黄灌溉再加上充足的热量,生长期长,形成了优质的农产品基地、棉、果、粮基地。
耕地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大体一致: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递减,而我国的耕地空间分布也大致如此,水是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耕地与水资源密切相关。
中国土地情况汇报

中国土地情况汇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土地的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中国的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其中,耕地面积约为1.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2%,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另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类土地资源,为国家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中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农业方面,我国实行了多种耕作方式,包括旱作、水稻种植、果树种植等,以及大面积的园林、蔬菜和茶叶种植。
在林业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在城乡建设方面,中国的土地利用也呈现出多样性,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农村改革等都在积极推进。
再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政策,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中,实施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现状多样,土地管理政策完善。
然而,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土地的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
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我国耕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我国耕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耕地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差异:中国的耕地分布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东
部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域,拥有较
多的耕地资源。
西部地区(如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地区)
和北部地区(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土地条件
较为贫瘠。
2.东南沿海农田: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具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
等作物。
此地区的农田多年产量较高。
3.中部粮食产区:中国的中部地区如河南、湖南、河北、湖
北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这些区域土地面积较大,适宜
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4.西部农牧交错区:中国的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干旱和
水资源短缺,耕地分布相对稀疏。
这些地区主要以农牧业
交错为主,适合草原畜牧和部分农作物种植。
5.北方农业区:中国的北方地区如东北地区,具有较寒冷的
气候和短暂的生长季节。
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大豆等耐寒的粮食作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耕地资源受到有限的可利用面积和土地退化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部分农田被转用为非农业用途,土地质量也受到污染和退化的压力。
因此,保护
耕地资源和开展土地管理、保育和恢复工作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耕地知识点总结大全

耕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耕地的类型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区。
这种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因此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和湖北等地。
这种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3.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
这种土壤肥力非常高,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
黑土对氮肥和磷肥的富集能力很强。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
这种土壤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
5. 水田水田是指专门用于种植水稻和其他水生作物的耕地类型。
水田的特点是土质细腻,富含有机质,适宜种植水稻。
6. 果园果园是指专门用于种植果树的耕地类型。
果园的土壤通常需要疏松、肥沃,透水性好,适宜种植各类果树。
7. 蔬菜地蔬菜地是指专门用于种植蔬菜的耕地类型。
蔬菜地的土壤需要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适宜种植各类蔬菜。
二、耕地的利用方式1. 种植作物耕地主要通过种植作物来进行利用。
不同类型的耕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也各不相同,例如水稻适宜种植在水田中,玉米适宜种植在黄壤和棕壤中。
2. 养殖家畜一部分耕地也可以用于养殖家畜,例如草场可以用来放牧牛羊,同时清水河畔还可以用于养鱼。
3. 林地部分耕地也可以用来种植树木,发展林业。
这样可以提供材料和保护生态环境。
4. 休耕为了保护土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适当的休耕对于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可以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
三、耕地的保护和管理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2. 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土壤的水分对于保护耕地至关重要。
过度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壤贫瘠,而过少的灌溉则会导致作物生长受到限制。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必须要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才能满足人口的吃饭问题。
如今耕地的基本现状是: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
同时,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也不高,大陆性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在空间上不匹配,因此,耕地和森林集中在东部湿润地区,西部半壁河山是干旱草原和荒漠。
我国人均耕地少,仅有0.1hm2,是世界平均数的27%。
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如何解决: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
2、做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3、控制乡镇企业的发展,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
4、根据具体情况,改革现有有关不利城市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制度和政策。
5、依靠法律、法规制止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耕地保护不利的方面。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什么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什么
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是:
1、耕地的位置固定。
耕地的不能移动性,导致其位置的局限性、地域性,也导致不同位置耕地地力不均
2、耕地面积有限。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是固定不变的,耕地面积也是有现的,耕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了就会减少,所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补充耕地。
3、供给的稀缺性。
耕地数量有限,保发展的同时要保粮食安全,导致耕地攻击不能无限扩张。
4、变更使用方向困难。
“占耕容易恢复难”,建设占用耕地只需要把地占了就能用,但是已经建设的土地再行复垦成为耕地其成本巨大,另外建设复垦的耕地地力低,经过占耕区域的表土剥离技术,确实可以保护一部分优质的耕地资源,但是土壤培肥需要精力漫长的岁月。
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

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篇一: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下是正文:1.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广阔的土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黄河流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豫、鲁、苏、皖四省,其中河南省的耕地资源最为丰富。
黄河流域的耕地地质结构以平原为主,地质条件相对优越,土地肥沃,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2.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第二大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
长江流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苏、浙、沪、湘、鄂五省,其中湖南省的耕地资源最为丰富。
长江流域的耕地地质结构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但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3.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其中广东省的耕地资源最为丰富。
珠江三角洲的耕地地质结构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质条件较为优越,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复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些地区的耕地地质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
篇二: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是指中国耕地所在的地质背景和地形地貌特征。
中国是一个大陆性气候的国家,气候干旱,土地较为肥沃,但也存在各种地质结构问题,如地质构造、断层、岩性、土壤类型等。
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黄河流域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黄河流域的耕地地质结构相对较为稳定,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这些岩石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肥力。
长江流域的耕地则主要分布在洞庭湖、鄱阳湖和江豚河流域,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壤侵蚀严重,常常面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除了地理地貌特征外,中国耕地的地质结构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
我国耕地现状总结报告

我国耕地现状总结报告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耕地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关键特点:首先,我国耕地总面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推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非农化和耕地面积的减少。
据统计,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27亿公顷,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其次,我国耕地质量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
由于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的耕地因面临水源缺乏、土地退化和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而遭受损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政府积极推行耕地保护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
例如,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粮食生产方式,促进耕地的科学种植和高效利用;加强了土地管理和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过度开发。
第四,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问题。
尽管我国着重于保护耕地资源,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地区耕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导致耕地被开发建设,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最后,农业转型与农村土地利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这也导致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着改变,一些耕地被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区。
综上所述,我国耕地现状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我国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计和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保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
其中,粮食作物耕地占总耕地的70%,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减少明显。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耕地保护。
政府将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 加强土地整治。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的整治,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通过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耕地资源国情

我国耕地资源国情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宜居空间只有约300万平方公里,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国土面积只有约180万平方公里。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呈现“三少”,即: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0%,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16、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7、印度的1/2。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优质耕地、高产田仅占耕地总量的30%;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中,适宜开垦的仅占40%左右。
土地开发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

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中国国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千公顷。
平原、盆地约占 31%,高原和丘陵约占 69%。
疆域由南到北相距 5500 多公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份处于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是稻、粟、稷、荞麦、大豆、茶、桑、苎麻、青麻、梨、桃、柑桔、荔枝、龙眼、山查、猕猴桃等的起源地之一,名贵品种多样。
中国拥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松、柳、杨等树种,其中水杉、银杉、水松、杜仲等名贵树种为中国特有。
全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40%,大部份可以用来放牧。
家养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狗、鸡、鸭,其中,伊犁马、秦川牛、关中驴、滩羊、梅山猪、北京鸭等举世闻名。
中国有海岸线 18000 多公里,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面积达 1600 多万公顷。
中国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海洋水资源有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对虾等都是名贵品种。
淡水水产量属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经济鱼类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50 多种,东方对虾、中华绒螯蟹、鲥鱼、鳗鲡等驰名中外。
中国的盆景、石雕、竹编、刺绣等农副产品也是种类繁多,蜚声中外。
XX 年,全国总人口为亿人,其中乡村人口 79563 万人,占总人口的%。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农业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生产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殊是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和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供给充足,告别了全面短缺的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耕地普查统计情况汇报

耕地普查统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耕地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耕地普查统计工作。
通过对全国各地的耕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和情况,现将统计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6亿公顷,其中,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最高,达到了56%,而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较低,仅为20%。
这表明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其次,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在东部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率较高,平均每公顷耕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耕地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这也提示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耕地利用政策,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耕地的保护情况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普查统计,我们发现,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耕地的过度开垦、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测,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耕地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障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耕地普查统计工作,我们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
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
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b、望天田。
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
c 、水浇地。
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
d、旱地。
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
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
e 、菜地。
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
我国占世界多少的耕地

我国占世界多少的耕地
我国占世界9%的耕地。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
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耕地资源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二是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
耕地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1)必须有平坦的地形,或者在坡度较大的条件下,能够修筑梯田,而又不至于引起水土流失,一般超过25°以上的陡地不宜发展成耕地;(2)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土壤,以满足储藏水分、养分,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之需;(3)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对热量和水量的要求;(4)必须有一定的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5)必须达到在选择种植最佳农作物后,所获得的劳动产品收益,能够大于劳动投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凡具备上述条件的土地绍过人们的劳动可以发展成为耕地。
这类土地称为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包括两种类进: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二是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1。
中国耕地概况

中国耕地概况
一、耕地面积
(1)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总计为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其中:
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
(2)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3)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106公顷(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二、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各地区耕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全国各地区耕地分布表
三、耕地划分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
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
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
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
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
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
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全国有灌溉设施和无灌溉设施耕地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耕地概念
耕地是指用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中国耕地包括休闲地、草田轮作地、撂荒未满三年的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以及耕地中宽度小于等于1米到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图1 耕地
二、耕地分类
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耕地可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3个二级地类:(1)灌溉水田
灌溉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图2 水田
(2)水浇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图3 水浇地
(3)旱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图4 旱地
三、我国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图5 我国耕地分布图
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
四、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
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
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目前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
1996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
比1996年减少1亿亩。
2005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由2004年的1.41亩降为1.4亩。
中国国土资源部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图6 我国历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2009年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又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
注:其中水田、旱田、坡地、洼地等各有多少具体面积没有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