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干预手段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干预策略实践探讨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干预策略实践探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网络成瘾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社交能力和未来发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表现及成因(一)表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或网络视频上,无法自控地沉迷其中。
常常忽略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活动,如学习、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和与家人朋友的交流。
在网络使用被限制或中断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反应。
(二)成因1、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社交认可和成就感有强烈的需求。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和满足。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过度的控制或忽视、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归属感和情感支持。
3、学校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单一的评价体系,可能使青少年感到压力过大,从而选择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
4、个体特质某些青少年可能具有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较高的焦虑水平或冒险倾向,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陷阱。
二、心理干预策略的理论基础(一)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并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二)动机访谈激发青少年改变网络成瘾行为的内在动机,增强他们自我改变的意愿和信心。
(三)家庭治疗强调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三、具体的心理干预策略(一)个体心理辅导1、认知重建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纠正他们对网络使用的错误认知。
例如,让他们明白过度上网并非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反而会加重压力和焦虑。
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
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网络成瘾也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心理问题。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社交等各项生活活动。
网络成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成瘾干预措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先,网络成瘾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视、颈椎病、肥胖等问题。
其次,网络成瘾会造成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
另外,网络成瘾还会严重影响社交能力,甚至完全放弃社交行为;还会干扰学习及工作,使个人无法专注于学业或工作而导致失业等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网络成瘾干预的目标是帮助网络成瘾患者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逐渐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并自我调节。
干预方法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通过心理调整、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消除网络成瘾,恢复正常生活。
常见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调整,帮助患者降低网络成瘾的程度。
2.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在家人的帮助下,让患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寻找产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逐步消除产生成瘾行为的因素。
3.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感,增强社交技能。
在团体中,患者可以和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此鼓励彼此。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的作用,抑制患者对网络的渴求,减少网络成瘾的行为。
目前主要药物治疗手段包括:1.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网络成瘾患者的抑郁情绪,降低网络成瘾的程度。
2.镇静剂镇静剂可以抑制患者对网络的渴求,使患者逐渐从网络成瘾的行为中恢复出来。
3.拮抗剂拮抗剂可以泼梭酮,可以减少患者意欲控制网络成瘾的行为。
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和使用呈现出愈发严重的问题。
网络已经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会,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关切的就是网络沉迷。
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学业、社交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系统综述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网络沉迷的定义及特点网络沉迷是指个体对网络的使用过度,导致日常生活和功能受到严重干扰的现象。
网络沉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迫性使用:无法自控地频繁使用网络,忽视时间和任务的安排;2.丧失兴趣和欲望:对于除网络外的其他活动失去兴趣,只关注网络上的内容;3.虚拟世界依赖:将网络上的虚拟世界看作现实世界,与虚拟角色建立情感联系;4.心理焦虑和病态行为:出现情绪波动、行为怪异等病态现象。
二、网络沉迷的原因1.个人因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阶段,渴望与外界接触和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交流平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同时,青少年有一定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和新奇体验充满兴趣,网络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了他们的探索和冒险欲望。
2.家庭因素:部分家庭忽视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未能提供适当的引导和限制,导致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3.社交因素:青少年社交需求强烈,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宽容和互动丰富的社交平台,使他们能够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虚拟社交比现实社交更加简单和便利,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直接的沟通能力。
4.网络平台因素:互联网公司通过精心设计的界面、广告和内容,吸引青少年频繁使用其平台。
一些网络平台还通过游戏、奖励机制等手段提高用户的黏性,使其更易沉迷于网络。
三、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影响1.学业影响:网络沉迷会导致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影响学生的学业进展和成绩。
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研究综述(精)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网络也迅速发展起来。
网络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因为网络使用不当带来的网络成瘾现象。
这种现象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将之命名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失调症”或“病理性网络使用”等,名称虽然不同,但所描述的都是同一现象[1]。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大学生反复使用网络不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以精神症状、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而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并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从1997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网络用户从62万猛增至8700万,到2006年1月中国已拥有网民1.11亿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56.8%,18—24岁的网民占36.8%,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
专家估计,大学生中大约有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倾向。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互联网常常会导致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心理上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对互联网有心理依赖感,从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躯体上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严重的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行为上会出现品行障碍,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3]。
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讨论了目前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展望。
1心理学视角的网络成瘾干预策略1.1认知一行为疗法认知一行为疗法是心理治疗中的常用方法。
近来,这种方法已被学者和临床医生用于网络成瘾障碍的治疗中,成为治疗网络成瘾的主要方法。
对于这种疗法的研究,美国学者金伯利·扬(Kimberly S.Young和加拿大学者戴维斯(R.A.Davis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最为系统性和理论化[4]。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影响因素、表现特点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互联网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地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心理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过度:青少年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如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
2. 行为失控: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频繁出现无法自拔地上网行为,影响到日常生活。
3. 心理依赖: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无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4. 社交障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青少年与现实社交活动的减少,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等对网络成瘾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缺乏自信的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态度和行为。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化、同伴影响、学校教育等也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社会对网络的普及和推崇也会加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方法: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业、社交、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平台,使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突出。
此文将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以及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不稳定一些大学生可能出自较为不稳定的家庭,相关的亲密关系不太友好。
他们可能面临着亲情和社会孤立或疏远的困境,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网络的虚拟世界提供了他们可以逃避现实,摆脱孤单的途径。
2.过度使用学业工具现在学习已经渐渐不再是手持书本的时代,大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辅助学习。
然而,使用时间过长会使他们陷入数码依赖症的陷阱。
因此,大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应该有适度,合理的规划和时间管理。
3. 学习带来的压力大学生有着课程费用,绩点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多个角度的压力下,如果大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压力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则会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4.社交需求缺乏大学生可能不了解正常的人际交往范畴,也许他们认为网络可以代替现实生活。
他们只是想寻找一个表现自己的空间。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可能会过于依赖网络交友,选择拒绝面对真实的社会。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集中力量,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在社会学层面上,成瘾大学生的症状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环境的根源。
因此,在心理干预的早期要集中力量,建立稳定和可靠的亲密关系和家庭环境,从而减轻和消除成瘾现象。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对于那些过度使用数码设备的大学生来说,建议加强时间管理,设置自己的规则管理网络使用时间。
同时,他们也应该努力寻找新的娱乐项目以增强自己的乐趣。
3.掌握良好的压力调控和情绪管理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情绪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学习和实践良好的压力调控和情绪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来缓解焦虑、压力和其他消极情绪,从而减轻心理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成瘾潜在因素。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瘾(IAD)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了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干预方式。
关键字:网络成瘾;青少年;ACE模型;认知疗法1.引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网络信息因其丰富、快速、便宜、互动、匿名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欢迎。
它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宣泄情绪的需要,游戏娱乐的需要,因而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另外还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青少年。
青少年是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1 网络成瘾的界定成瘾(addiction)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它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不过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科学而准确的界定[3]。
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己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2]。
如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及烟草等药物的滥用。
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4]。
故有人把前者称为物质成瘾,后者称为过程成瘾。
本文探讨的是过程成瘾。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Peter Mitchell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
”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医生依凡·金伯,并且迅速引起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开设了专门治疗诊所,研究讨论了诊断标准。
少年宫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干预措施研究
少年宫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干预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青少年会员的机构,少年宫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方面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本文将以少年宫在此方面的干预措施研究为主题,探讨其在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成瘾问题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网络教育与指导课程少年宫通过组织网络教育与指导课程,向青少年传授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这些课程包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如何避免沉迷游戏等内容。
此外,还有专门的讲座和座谈会,邀请心理学专家和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给予青少年科学有效的网络教育和指导。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减少青少年过度沉迷于网络的时间,少年宫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区服务等等,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三、建立心理咨询机制面对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往往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与咨询。
少年宫建立了心理咨询机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心理咨询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供恰当的帮助和建议,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四、建立监督机制为了帮助青少年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少年宫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
通过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过度沉迷的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置网络使用时间限制、建立网络使用日志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我管理,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监督和干预的依据。
五、家庭与学校合作少年宫积极与家庭和学校合作,共同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形成多重监督和指导机制,使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定期召开家长和教师会议,讲解互联网安全知识和沟通技巧,并提供家庭和学校间的联络渠道,有助于形成家校社会合力,更好地应对网络成瘾问题。
我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我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互联网成瘾症”或“网络成瘾障碍”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本文对本市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研究,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现状从本市的3所大学随机抽取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61份,有效率为92.2%。
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以下信息的调查:学校、专业、性别、年龄、上网历史、上网时间和地点、应对方式等项目。
另外,采用美国彼兹堡大学K. S.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进行问卷调查。
该问卷共有8个题目,各题目要求以“是”或者“否”来回答,每个肯定答案计1分,得分大于或等于5的被初诊断为成瘾者。
以下是结果。
1.上网时间上网时间如表1所示。
网络成瘾者每周上网时间在22小时以上[2]。
表1 上网时间调查2.上网费用少于50元/月的为67.2%,50~100元/月的为21.6%,100~150元/月为6.3%,150~200元的为2.1%,超过200元/月的为2.8%。
在上网花费上,网络成瘾者的花费远高于正常使用者。
3.上网目的调查显示,“使用网络聊天”的为24.5%,“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的为60.2%,“浏览新闻”的为9.7%,“进行网络游戏”的为5.6%。
网络成瘾者使用较多的是有互动功能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3]。
4.上网困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后导致心理上的问题的应对方式,如表2所示:表2 应对方式调查倾向于自己解决的占47.5%,表明对于专业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也提出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失补偿”假说。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研究研究方案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本研究将从多个角度入手,制定以下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探究网络成瘾与个体特征、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2. 研究设计本研究将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各项数据。
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建立初步的问卷调查工具;然后,进行预测试,进一步完善问卷;开展正式的问卷调查。
3. 样本选择本研究选择10所初中和高中进行调查,每所学校抽取600名学生作为样本。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采集本研究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调查过程中,将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提供真实可信的回答。
5. 数据内容本研究的数据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通过网络成瘾问卷评定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
(2)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体基本信息。
(3)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家庭环境信息。
(4)社交环境:与同伴的关系、亲子关系等社交环境信息。
(5)网络使用行为:包括上网时长、上网内容等网络使用行为信息。
6. 数据分析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各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等;然后,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如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个体特征、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建议。
方案实施1. 问卷制定根据相关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结果,制定问卷调查工具。
问卷应包括网络成瘾评定量表、个体特征、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和网络使用行为等相关内容。
网络成瘾及其心理干预方法
网络成瘾及其心理干预方法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个体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
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障碍。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定义,网络成瘾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不可控制的使用:即使个体意识到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过长,却仍然难以控制。
强烈的渴望:个体常常会感到强烈的想要上网的欲望,即使在没有上网条件时也会感到焦虑。
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网络使用占据了个体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影响到学习、工作、社交及其他生活活动。
出现戒断症状:当无法上网时,个体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等情绪反应。
持续使用即使有负面后果:尽管因上网而产生的一些负面后果(如学业下降、身体健康问题等)逐渐显现,个体却依然无法停止这种行为。
网络成瘾的成因心理因素许多人因为内心的不安、自卑或孤独选择沉迷于虚拟世界。
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躲避现实的平台,在那里,他们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此外,社交媒体上大量理想化的生活展示,会导致用户对自身生活产生不满,从而更倾向于沉浸在网络中。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许多人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将注意力转向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以此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此外,一些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如父母的忽视或家庭经济困难,也可能促使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求安慰。
生物因素一些研究显示,长时间接触网络刺激可能会导致大脑多巴胺水平升高,从而产生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加深了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络成瘾对个人及社会均有不良影响:对个体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其后果可能波及整个生活。
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综述研究
互 的成 瘾 , 它可 以是消极 的也可 以是 积极 的 , 且往往 具有 并
能 助 长 成 瘾 倾 向 的诱 导 和强 化 的机 制 。
要探求 网络成瘾 的心理机制 ,分析造成 网络成瘾更深层
次 的原 因,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 个方 面去探讨 。
1 大 学 生 网络 成 瘾 与 马 斯 洛 需 要层 次 理 论
的做出最大的努力” 。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 , 缺乏社交技巧
又存在羞怯心理 , 很难与他人建立 爱与归属 的关系 , 更谈不上
当代 大学生 的需求在现实 中无法得到满足 时 ,希望其他
途径 可以满足 自己 , 时 , 此 功能强 大 的网络就成 为一个 重要 的选择 。可见 , 大学生通过 网络满足其现实生 活中无法满足 的需求 , 网络成瘾 的心理动 力。以下我们对这 5种需求作 是
1 满足生理需要 : . 1 大学阶段 , 巾于性器 官的发育成熟 , 他们
・
2 8・ 5
校园 理 2 1 8 02 月第 1 卷第 4 0 期 J raoC m u I e et H ah A 印s21 , o 1, 04 onl f a os J &M n l e t, u t02 V 1 0 N . u i f a l .
进 展 ,20 03,1( ) 3 53 9 13 : 5 —5 .
分溺 爱容 易让 孩子失去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 观 , 总是 以 自我
为中心 , 故而极 易产 生对周 围世界的冷漠 。具有这样心理的 孩子极难与周围的人相处 , 久而久之便对周 围的世界产生厌
恶感 。他们可能会通过去攻击别人来证 明 自己的强大 , 甚至
一
表微博发泄 自己的情绪 ,或者与其他同学在微博上进行交流 达到释放压力 的 目的。 。 微博作为一个发展迅猛的沟通交流 的平 台,不断地满足 封闭式院校 学生各个层面 的心理需求。封闭式 院校学生微博 的使用不仅使他们获得 了安全感 、 存在感 , 缓解 了压力等负面
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成瘾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严重。
互联网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他们的学习、社交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互联网成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预防互联网成瘾是首要考虑。
父母和学校教育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使用习惯。
首先,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互联网使用示范,制定合理的家庭互联网使用规则,并与孩子共同制定和遵守。
家长应当时刻关注孩子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
其次,学校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互联网成瘾的防范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互联网素养。
通过提供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和弊端,养成合理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成瘾预防中来。
首先,互联网公司和平台应当加强自律,推行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
他们应当设立相关防沉迷机制,限制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间以及对网络内容进行合理监管。
其次,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加强合作,共同建立预防与干预的网络支持系统,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线下活动,使他们有更多非互联网的选择。
对于已经出现互联网成瘾问题的青少年,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干预措施应当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同时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心理辅导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
心理治疗师应当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难处,并帮助他们找寻合理的解决办法。
其次,采取控制互联网使用时间的方法进行干预。
可以使用家庭共享互联网账号等手段,确保青少年无法无限制地使用互联网;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他活动,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
另外,建立支持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组织和互助小组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互相分享经验和鼓励支持,帮助互联网成瘾的青少年重建生活的平衡。
此外,家庭教育也应当重视互联网成瘾的预防和干预。
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认知与干预方法研究
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认知与干预方法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凸显。
这种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并且他们开始研究网络成瘾的认知过程以及干预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网络成瘾研究中的贡献,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干预方法。
一、网络成瘾的认知过程1. 分类根据心理学研究,网络成瘾主要可分为游戏成瘾、社交媒体成瘾和在线购物成瘾等几种类型。
这些成瘾类型都与个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比如,游戏成瘾可能涉及对虚拟角色的依赖和虚拟世界的逃避;社交媒体成瘾可能涉及对点赞和评论的强烈需求;在线购物成瘾可能涉及对购物的冲动性行为。
2. 认知偏差网络成瘾者通常存在一些认知偏差,例如注意偏差、认知偏差和决策偏差。
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即时满足而牺牲了长期目标的行为。
此外,他们对网络活动的认知可能存在过于理想化的观念,过度估计网络的价值。
3. 应激和回避网络成瘾还与应激和回避有关。
成瘾者可能通过网络活动来减轻负面情绪和应激,形成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然而,这种回避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网络成瘾的程度。
二、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于干预网络成瘾的方法。
它通过帮助成瘾者识别和解决问题思维模式,以及培养健康的行为模式来改变成瘾行为。
例如,疗法可以帮助成瘾者意识到他们的认知偏差,提供替代性的认知方式,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
2. 情绪调节网络成瘾常与负面情绪有关,因此情绪调节也是重要的干预方法。
通过教会成瘾者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正念冥想和放松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对网络活动的依赖和回避。
3. 家庭治疗对于未成年人或与网络成瘾者有亲密关系的人,家庭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强家庭凝聚力,并通过制定规则和限制来控制网络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4.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帮助成瘾者战胜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通过参加康复团体、与同样遭受网络成瘾困扰的人分享经验和支持,成瘾者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与干预方法
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与干预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行为的科学,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网络成瘾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特征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游戏成瘾或网络依赖,是指个体对网络活动存在强烈的欲望和依赖,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导致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一种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包括:强迫上网、戒不掉上网、忽视现实生活、逃避现实问题、社交障碍等。
二、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1. 理论模型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网络成瘾的产生和发展。
其中,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个体所形成的错误思维和目标设定导致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社交功能理论认为网络成瘾是个体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和社交障碍所采取的策略;自我缺陷模型认为网络成瘾主要源于个体的自我感受和自尊心缺乏。
2. 影响因素心理学学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个体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都被发现与网络成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个体的焦虑、抑郁倾向以及自我效能感都与网络成瘾正相关;而家庭冲突、亲子关系的疏离等则可能增加了个体对网络的依赖和倾向。
三、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心理学提出了多种干预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用的网络成瘾干预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并提供相应的替代性思维和行为策略,以达到减少网络成瘾的目的。
2. 社交支持与培训社交支持和培训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交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现实社交的满足感,减少对网络的依赖;而针对网络成瘾的培训则可以增强个体对网络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3. 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网瘾干预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成瘾的认知水平,增强家长和教师对网络成瘾的辨识能力;同时,为网络成瘾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实现康复。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报告预防与干预措施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报告预防与干预措施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使用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网络成瘾问题也随之而来。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2.1 心理因素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困扰,网络成瘾往往是其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暂时忘记困恼,摆脱现实的束缚。
2.2 社交因素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社交平台,与他人交流和建立联系变得更容易。
然而,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导致现实社交能力的退化,从而产生网络成瘾现象。
2.3 技术因素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内容的设计也增加了吸引力。
这些技术因素促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
第三章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影响3.1 学业受损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业,时间被浪费在上网和游戏中,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3.2 身体健康问题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大学生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等健康问题。
3.3 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长期处于网络世界中容易导致抑郁和心理问题。
第四章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措施4.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抵抗网络成瘾的能力。
4.2 学校宣传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宣传教育,组织相关讲座和活动,提高师生对网络成瘾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心理学对网络游戏沉迷的干预研究
心理学对网络游戏沉迷的干预研究人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网络游戏沉迷的干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游戏沉迷的原因,并介绍一些心理学干预方法。
网络游戏沉迷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两个方面来看。
在个体层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与网络游戏沉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些研究显示,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而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抑郁等,也与网络游戏沉迷有密切的关联。
此外,人们追求刺激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也会推动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游戏中的竞技和成就感能够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
在社会层面,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还与家庭环境、同伴压力和社会变迁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家庭不和谐、缺乏父母监管、过度保护等因素与网络游戏沉迷有一定关系。
同时,同伴的推动和社会压力也会促使人们加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此外,社会的快速变迁和信息爆炸也为网络游戏沉迷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诱惑,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其中。
针对网络游戏沉迷的干预,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加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分辨现实和虚拟世界,掌握自己的游戏时间和行为。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干预手段。
通过向个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游戏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另外,针对家庭环境的干预也是必要的。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提供良好的家庭交流和监管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个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可能性。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应承担起责任,加强对学生和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教育。
通过开展关于网络游戏风险和危害的宣传活动,提供健康的娱乐和社交选择,可以引导个体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于游戏。
除了以上方法,心理学也在研究和开发一些技术手段来辅助干预网络游戏沉迷。
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
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摘要】从国内外方面综述了网络成瘾主要的干预措施,并提出了干预措施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干预abstratitrevieedtheaininterventineasuresfradlesentithinternetadditinfrabrad andathe.anditputfrardtheresearhdiretininthefutureninterventineasures.keyrdsinternetadditin;adlesent;interventin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高校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ni)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目前我国网民人数达到2.98亿,30岁以下网民比例为82.6%,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总网民的1/3,达到了35.1%。
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于美国[2]。
在中国,互联网使用和青少年网络成瘾普遍存在,要高度重视网络成瘾干预。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3,4]。
本研究主要对近几年关于网络成瘾干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1国外对网络成瘾干预方法的研究国外关于网络过度使用的很多研究是基于叙事的立场而非矫治的立场,即大多研究仅针对网络成瘾的诱发原因,以提醒成瘾者进行内省和矫治,干预方法也以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为主。
1.1心理干预方法认知疗法(bt)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和行为的成分,通常是使病人暴露于刺激,挑战不适应性认知,并训练大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要接受心理医生教给他的观念和行为,并反复加以练习以使大脑得到新的学习,久而久之这种练习就变成病人自发或习惯性的行为。
yung等[5,6]也提出了认知行为的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干预手段研究综述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成瘾这个新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帮助人们远离网络成瘾的困扰,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综述国内外干预治疗网络成瘾的手段,推动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成瘾干预手段综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met use,简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这一概念最早在1994年由纽约市的一位精神病医师Goldberg提出。
后来,美国布拉德福德的匹兹堡大学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1995年,网络成瘾被收录进医学词典、社会学词典、精神病学词典。
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重要问题,网络成瘾的干预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
1.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Beck)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认为,当事人的心理紊乱是由错误认知观念引起的,通过对其错误认知观念的矫正或改变,能促使其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
认知干预主要有认知重建、自我提醒、想象法、自我暗示等方法。
高磊等采用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干预,对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有良好疗效。
2.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坚持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考察对象。
行为干预主要有强化法、行为契约法、厌恶疗法、松弛疗法、自我管理法等。
杨容、邵智、郑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了认知行为的综合干预,网络成瘾量表、SCL-90量表、SDS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在这些量表上的得分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3.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是上世纪70年代由Steve De Shaze和Insoo Kim Be首先提出的。
SFBT以“求解”为中心,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改变的主导者与专家,充分发掘自己可利用的潜能和资源。
杨放如(2005)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数据显示,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效果明显。
二、网络成瘾的药物干预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生物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者提出网络成瘾是一种医学或疾病问题,需要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antid即ressants)和心境稳定药(moodstabilizers),其目的是减轻伴随网络成瘾发作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单一疗法,上网成瘾的患者有35.7%的人明显地减少了上网行为;在使用单一或多种心境稳定剂的成瘾者中,有58.3%收到了满意效果。
由此可见,药物对网络成瘾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但药物治疗仍处在尝试阶段,大多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
杨国栋教授(2005)提出了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方法,即东莨若碱加心理干预。
东蓑若碱对多巴胺起伏有“除瘾”功效,使成瘾者在睡眠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的平衡系统,大脑内的“奖赏系统”恢复得到平衡,消除网络成瘾的神经生化基础,实现生理脱瘾。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2005)也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需要通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他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外加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干预,85%的人基本治愈。
三、网络成瘾的社会干预
1.学校干预
许多研究者认为,学校应通过网上论坛、网上谈心、辩论、演讲、座谈、讲座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网络使用观念,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
2.家庭干预
系统家庭治疗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后,被许多治疗者接受,被称为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及人本治疗后的“第四大势力”。
系统家庭治疗的实施分为预备性谈话、治疗性会谈、布置作业、后续访谈几个步骤。
3.社会支持
研究发现,一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缺乏积极的社会支持,却能在网络中获得有类似经历的人的认可而沉溺于网络的特殊使用。
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社会支持干预,可以使他们在压力的主观体验和沮丧体验之间起缓冲作用,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使其逐渐摆脱网络成瘾对他们的困扰。
四、网络成瘾的运动干预
截至目前,有关网络成瘾运动干预的研究成果很少。
运动干预有其独特的优点所在。
其机理在于身体锻炼可以使网瘾者提高时间管理和身心协调能力、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轻松和欣快感,集体活动还可以加强人际交流,在活动中要遵守统一的运动规则,培养团结、坚韧等意志品质,从而更有利于抵御网络的诱惑。
但是,目前的国内外对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不多见,网络成瘾的运动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五、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展望
严重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者中的比例非常小,而大部分人介于正常使用和成瘾之间的状态,如果不进行干预,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者,研究对象的选取应应从一级预防的角度入手,加强研究深度。
目前,针对网络成瘾的神经生化基础的系统研究还是空白,网络成瘾与毒瘾是否有共同的生理机制还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因此,采取莨菪碱药物干预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心理干预相对比较成熟,但成因较为复杂,单一的心理干预能否有效治疗网络成瘾,是否某一种单一的干预手段效果尤其显著,还是某几种手段综合干预才能彻底干预成功,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1996,(1):237-244.
[2] DavisRA.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Comput Human Beh,2001,17(2):187-195.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3.
[4]杨容,邵智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57-459.
[5]杨放如,都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343-345.
[6]杨国栋,刘悦等.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治疗网络成瘾综合症6例报告[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l):37-39.
[7]陶然,李郑合.网络成瘾治疗单元的概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58.
[8] Richard S Sharf.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