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雪是一个常见的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也比较丰富。
本文将从雪的形成、雪的类型、雪灾等方面介绍与雪相关的知识点。
一、雪的形成雪的形成是指水分子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云凝结、核心形成、冰晶生成等阶段。
1. 云凝结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冷空气能改变云中水滴的状态。
2. 核心形成当空气中的颗粒物或气溶胶作为冷凝核,吸附水蒸气并冷却,使水蒸气直接转化为冰晶,形成雪花的核心。
3. 冰晶生成在核心的基础上,如果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合适,冰晶会不断增长,形成具有六角形结构的雪花。
二、雪的类型根据雪花的形状和形成过程的不同,雪可以分为晶体雪、霰雪和雪粒。
1. 晶体雪晶体雪是指由六角形冰晶组成的雪花,最为常见。
晶体雪的形态多样,既有平板状的,也有柱状的和星型的。
2. 霰雪霰雪是直径在0.5-5毫米之间的雪粒,它们通常较大且不规则。
与晶体雪不同,霰雪的形状受到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 雪粒雪粒是指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颗粒状雪花。
它们通常是由水滴在低温下凝结而成。
三、雪灾雪灾是指由于大范围的降雪引发的一系列灾害。
常见的雪灾包括暴雪、雪崩、冻雨等。
1. 暴雪暴雪是指降雪量较大、时间较长且视野受到严重限制的天气现象。
暴雪会对交通、农业、人畜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2. 雪崩雪崩是指雪的大规模下滑和滚动,造成威胁人类生活和安全的自然灾害。
主要分为冰崩和雪崩两种类型。
3. 冻雨冻雨是指在接近0摄氏度的温度下,降落的水滴立即冻结为冰。
冻雨会给交通、电力、建筑和植被等方面带来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雪的形成、雪的类型和雪灾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以及相关灾害的影响,对于理解地理气候、环境变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备战高考地理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三地合作政府政策大 力支持
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 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 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 互补性强:三地政府 合作意愿强, 支持力度大。
【题组十六】
地理位置对交通的影响
(2021年河北卷)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
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
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
的滩地。近40年来,新县城已 简述新县城相对老县城的优势区位条件。
经逐渐发展为高原上的生态宜 海拔相对低,地表相对平坦,可开发利用
居之城。图9示意该县部分区域 的地形。
土地较多,环境承载力较大;风力少,风沙活 动较少;靠近河流,水源更丰沛;离山坡远,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少。
【题组十三】
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
(2021年浙江6月卷)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 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柑橘、水稻
B. 苹果、小麦
C. 甘蔗、玉米
D. 葡萄、土豆
【题组十四】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22 分)
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
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
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
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
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
越冬场分布。
【题组五】
地理位置对地质的影响
(2021年北京高考真题)读图9,回 答第15题。15.2018年9月,连接喀 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 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 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 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 行,需重点防范( )
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
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融雪性洪水是由大量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常发生 于中高纬度及高山地区。如图中阴影区域为新疆融 雪性洪水多发地区。推测新疆融雪性洪水发生的主 要季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春季 冬季,西风带来水汽 迎风坡气流 抬升(多地形雨),降雪多,积雪厚 ;春季气温 回升快 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解析】融雪性洪水是指由于前期时段降雪量较大, 随后气温回升又很快,加速了积雪消融的速度,从 而造成洪水。
低温冻害系数是表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程度, 低温冻害系数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说明A地区 遭受低温冻害严重的原因及东北地区减轻低温冻 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 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易受低温冻害作 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农作物;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避免农作物受冻 害。 【解析】原因:气温高低与纬度、地形地势等要 素有关。措施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角度 回答。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新疆雪灾防御对策 规划转场时间,储备 饲料;春夏季人工增 雨,增加草量;加强 草场与饲料基地建设; 做好暖圈建设,实现 牧民定居。
二、积雪与冻害
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 的原因气候变暖导致降雪期推后+坡度大, 积雪厚度小,对地表起保温作用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 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 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 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025年高三一轮微专题复习05经纬网及其应用习题
2025年高三一轮微专题复习05 经纬网及其应用习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下图,一艘油轮由①地出发,经过②地和③地,到达④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油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A.东经130°,北纬10°B.东经150°,南纬30°C.西经130°,南纬10°D.东经150°,北纬30°2.油轮经过的四个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①、②、③、④四地点中,哪一处所在的纬线最短()A.① B.②C.③D.④【答案】1.A 2.C 3.D【解析】1.根据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首先要通过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确定东西经、南北纬,然后在确定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据图可知:油轮出发地即①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30°E,1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 °E 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据图可知:①点的经度是130°E,②点的经度是140°E,③点的经度是160°E,④点的经度是180°,所以③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也就是说,纬度越低纬线越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据选项可知:④地所处50°N 是纬度最高的纬线,纬线最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微专题--雪线和林线
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水 热条件较好
雪线较低, 林线较高
量递增,在半山腰出现了最大降水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
非地
降水带,因此出现森林带缠上腰的现象
林 线
带性 成因
地下水和冻土: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高,排水不畅,有冻 土层存在,森林无法延伸至此。如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
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没有森林
焚风效应:横断山区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迎风坡吧 季风带来的水汽留下,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森林无法 向下延伸
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
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5-7题。
比火山喷发前林线降低,雪
气 5. 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
线升高
温 A. 林线与雪线更高
B. 林线与雪线更低
升 C. 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 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气温高
山势
平缓的山坡或凹地 分布较低 陡峻的山坡 分布较高
坡向
气温 降水
其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沙尘暴增加等,会使雪线升高
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太阳辐射 强 弱
降雪量 大 小
雪线海拔 高 低
雪线海拔 低 高
二、影响雪线因素的分析
1、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叠加时
降水因素 + 热量因素 > 2
雪线低
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 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纬度 坡向 海拔
高
低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3-3 地球的圈层结构(原卷版)
微专题三行星地球微考点3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图示意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地球的部分圈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水圈的是()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2.以下地区中,地壳最厚的是()A.四川盆地B.渤海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2021年4月7日23时左右,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搭载海洋地质Ⅱ号科考船,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南海海域表层海水()A.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B.盐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C.密度北部高于南部D.盐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关系4.研发海底钻机系统的意义有()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②研究地幔中矿岩的物质组成③改变能源消费构成④勘探海洋深海资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积云由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轮廓分明。
下图示意韩国西南部冬季风影响下不同地点积云比例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因为()A.大气层较稳定B.海风风速较大C.陆地表面寒冷D.海洋表面温暖6.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距海远近B.地形地势C.水汽含量D.近地面气温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A.地核B.下地幔C.上地幔D.地壳8.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a B.b C.c D.d9.图中岛屿从d到a海拔逐渐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浪、冰川侵蚀B.火山、风力堆积C.流水、风力侵蚀D.流水、冰川堆积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都在地/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11.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2021年9月,小笠原诸岛海底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浮石,日本冲绳岛等多处海岸出现大量浮石(图左),外界担忧浮石会影响福岛核电站正常运行,图(右)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图。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四大气环境之形成气候的因素思维导图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四大气环境之形成气候的因素思维导图学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同时重点注意对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的影响)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秦淮以南秦淮以北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风向及源地冬季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蒙古高压)东北风;蒙古高压夏季东南风;副热带太平洋(夏威夷高压)西南风;热带印度洋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气温7月炎热、湿润炎热、湿润高温多雨1月温和少雨寒冷干燥暖热降水夏季多,集中的5~9月多,集中在7~8月多,集中在6~9月冬季较少少少全年1000~1500mm500~800mm1500~20xxmm农业影响熟制一年二至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利弊利:雨热同期;弊:旱涝、寒潮等灾害利:雨热同期;弊:旱涝3、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与成因1.(20xx·海南地理)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2、(20xx·海南地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
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
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第3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微专题07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判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
(3)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可分为四类: ③第三类反映气候特征: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④第四类反映物候现象: 小满、芒种反映麦类等作物的生长及成熟状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 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草木返青, 是许多作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8. 该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C. 上海
B. 北京 D. 广州
结合图1分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的差异在冬夏季节较为明显,夏季小于冬季;且该区域夏季 时的相对湿度比较大,接近90%,说明该城市为四季分明且夏季降水较多的北京,故B项正确。
【题组四】
夜长
光伏白昼
夜长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 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 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 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 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 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题。
高考必胜
2.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1)概况: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
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 气。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2)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绕 太阳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的意思是“段落”, “气”是指气象物候。节气 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由于 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上的不 同而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题组三】
(2017·天津)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 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 日出。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发展 第十三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微专题(十五) 京津冀协同发展
(2) 说明塞罕坝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答案] 高寒(冬季漫长寒冷);干旱(或者降水少/水源短缺);多风沙;生态环境脆 弱;土壤贫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 [解析] 塞罕坝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当地的大气状况(气温、降水、 风沙)、土壤等角度作答。
(3)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 [答案] 防止沙地南侵(或防止风沙对京津冀地区的侵袭);涵养水源,保障京津冀地 区用水(或是京津冀地区的水源地)。 [解析] 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结合京津冀地区风沙活动频发、水资 源匮乏这一特点,分析塞罕坝对其的改善作用。
第三篇 区域发展第十三章 源自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微专题(十五) 京津冀协同发展
例题导入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北京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 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 都功能。要想解决北京发展的困局,需要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集中疏解 与分散疏解相结合、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 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而河 北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中存在经济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缺乏;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共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下图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示意图。
(4) 分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_明__确__三__地__功__能__定__位__和__产__业__分__工__,__调__整__三__地__产__业__结__构__;__调__整__优__化__城__市__布__局__和__空__间________ _结__构__,__促__进__城__市__分__工__协__作__;__构__建__现__代__化__交__通__网__络__系__统__,__促__进__三__地__交__流__与__联__系__;__加__强__三__ _地__大__气__污__染__防__治__和__生__态__环__境__保__护__方__面__的__合__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热点微专题9雪线和林线含详解
热点微专题09 雪线和林线(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24湖南阶段练)雪线是指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域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下面图1为全球雪线分布图,图2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下列关于雪线高度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雪线最高,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B.南北纬30°附近地区雪线最高,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C.10°S的雪线比10°N高,是由于10°N的降水量较多D.中高纬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速度北半球快于南半球2.下列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推测,正确的是()A.东南坡低于西北坡,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B.东南坡低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阳坡,气温高,雪线高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东南坡坡度大,雪线高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该山雪线将会降低(二)(2023福建龙岩)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3.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C.从西向东逐渐升高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m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比较高B.山坡陡,冰雪下移快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三)(2024浙江嘉兴)有学者对青藏高原积雪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后,将高原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中部四个区域,西部有终年积雪。
图1为青藏高原积雪区域的划分示意图,图2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积雪深度的月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图25.影响西部终年积雪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纬度C.降水D.海陆位置6.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A.海拔较低B.水汽较多C.气温较低D.地势崎岖(四)(2024江西萍乡)下图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km²)分布统计图。
2023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微专题限时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023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微专题限时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降水量空间变化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东向西递减2、乙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河谷地形,利于西南季风深入B.离河流较近,空气水汽充足C.地势较高,地形抬升作用明显D.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等温线 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 B.c>b>aC.a>b D.b>a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B.此时可能为 7、8、9月,降水稀少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5~7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6、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7、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下图为“我国某高原(石灰岩广布)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为了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计划修建一条由周边地区通往P 地的公路。
据此完成8~10题。
8、该地貌类型为( )A.冲积扇 B.三角洲C.黄土地貌 D.天坑9、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发育有瀑布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10、图中由周围地区通往P地的公路,最合理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微专题09 气温温差问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09气温温差问题【考情分析】考 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2021年全国I卷7-8题文字以我国某大城市安装高反射率屋顶为背景,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2021年海南卷19-20题区域图+文字以中纬高空西风厚度及位置为背景,考查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高温的成因2021年湖南卷18(2)题区域图+文字以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为背景,考查冰川对气温的影响2021年北京卷3题示意图+文字以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为其背景,考查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2021年辽宁卷1-2题区域图+文字以冬季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影响因素影响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地势高低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越多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阴天,云量多,反之日照时间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下垫面状况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注意区别积雪对地表的保温作用)比热容如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气温昼夜差别大气温影响因素影响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阴天,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大气状况大气密度:大气密度越大,保温作用越强,气温越高大气成分:大气中CO2和水汽等越多,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较高与外界热量交换人类活动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较高气温影响因素影响与外界热量交换海洋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夏季或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冬季或晚上降温慢,气温较高寒暖流寒流经过沿岸地区起到降温作用,暖流经过沿岸地区起到增温作用冷空气冷锋寒潮冷锋或寒潮过境,气温大幅度降地形阻挡阻挡作用高大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气温偏高;也可以阻挡热空气,气温偏低;封闭地形空气与外界交换较难,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海拔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焚风效应山地背风坡,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7. 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 高密度居住区B. 文教区C. 低密度居住区D. 工业区8.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 冷锋过境日B. 低压控制期C. 暖锋过境日D. 高压控制期影响气温的因素:与外界热量交换:②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前后降温阴雨天气(寒潮天气);暖锋过境前后增温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气流下沉,增温干燥晴朗天气;低压(低压槽):降温冷凝成雨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3.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A1. 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 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 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C. 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 D. 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2)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4-7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析版)
微专题四地球运动微考点7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日光温室(下图)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农业设施,太阳光通过前墙透入,前屋朝向与前屋面角会影响采光性能。
当太阳光线的入射角不超过40°时,日光温室透光率较大且变化不大,采光性能较好。
青海省西宁市(36°37'N,101°47'E)的日光温室通常会在夜晚覆盖一层毛毡,在白天合适的时段揭开透光。
下表为西宁市冬至日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时间9:0010:0011:0012:00太阳高度角6°15°23°28°北京时间13:0014:0015:0016:00太阳高度角30°29°25°18°1A.南偏东50°左右B.南偏东10°左右C.南偏西50°左右D.南偏西10°左右2.为保证冬至日正午前后各2小时范围内的采光性能,西宁日光温室的前屋面角应接近()A.16°B.24°C.32°D.40°【答案】1.D 2.C【解析】1.要保证采光性能好,应该让题目图中所指的入射角越小越好。
西宁市(36°37'N,101°47'E)在北回归线以北,白天太阳始终在南半个天空,所以温室应该朝向正南,这样可以保证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西宁与北京时间相差约1个小时,由表格数据可知,冬至日正午西宁太阳高度接近30°,即13:00的太阳高度角,以13:00为界,冬至日上半天太阳高度角整体小于下半天,所以下半天太阳辐射较强,应该在正南朝向的基础上向西稍作偏转。
比较四个选项,D较符合。
故选D。
2.冬至日正午前后两小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西宁正午时刻是北京时间13:20左右,前后两小时是从北京时间11:20到15:20之间,冬至日西宁太阳高度H=90-(23.5+36.5)=30°,从表中信息可知,太阳高度角在23°----30°之间,如下图可知,入射角、太阳高度角和前屋面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1+∠2+H=90°,为保证冬至日正午前后各2小时范围内的采光性能,且符合“当太阳光线的入射角不超过40°时,日光温室透光率较大且变化不大,采光性能较好。
微专题11 降水的特殊形式——雪-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1降水的特殊形式—雪考 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2022年浙江卷 27题区域图+文字以我国农牧交错带冬春季节雪灾频发为背景,考察影响降雪日数多少原因与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2021年天津卷7题区域图+文字以雪豹的活动规律为背景,考查迎风坡雪线和林线的影响因素2021年辽宁卷19(3)题区域图+示意图+文字以祁连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为背景,考查人工降水(雪)带来的影响2020年全国III卷5-7题文字以勘察加半岛火山喷发及其变化为其背景,考查雪线和林线的影响因素雪:指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额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积雪:降雪形成的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上的雪层,分永久性积雪与季节性积雪。
积雪深度:指从积雪表面垂直向下到地面的实际积雪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雪线:永久性积雪的下界。
降水丰富水汽来源降温凝结核温度较低纬度较高冬季风影响较大海拔较高(1)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____风,乙、丙两地降雪日数较多的地区是____地。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及国界等信息,可以推测图中山地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丙为冬季风的迎风破,降雪更多,乙为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降雪更少。
参考答案:西北风 丙第27题图河湖海地区,降雪量越大,积雪量就越多,积雪厚度就越大(正相关)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影响存雪量):坡度较大的地区,存雪量小,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负相关)风力较大,蒸发量越大,风大可以扬起积雪吹向别的地区,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下垫面(比热容):植被对降雪有截留作用;寒冷地区,阻挡热量交换和风力,融雪慢;温带海洋地区,本身空气气温温度高,融雪快人类活动:人为排放很多人为热,以及人工融雪等,气温升高,积雪融化,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纬度低(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备注:积雪的厚度取决于降雪量和积雪消融量的差值(2)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雪线及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一、典题示例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
据此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城市的纬度越高,雪线的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答案:D解析:雪线的高度除受纬度导致的温度影响,也与降水量有关。
一般而言,在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雪线的高度偏高。
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的雪线比同纬度城市偏高,主要受降水少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三、跟踪训练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判断。
根据图示即可判断。
2.如果b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变化及其他要素的影响。
如果b(生物)中的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1微专题三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4思维导图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1微专题三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4思维导图学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如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在我国北方使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没有热带地区长B.甲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C.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D.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2.若太阳能集热器可随时移动,则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是A.夏至日,广州安装在北面 B.夏至日,北京安装在北面C.春分日,新加坡安装在北面 D.春分日,堪培拉安装在南面3.( 20xx·江苏地理,9~10)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B.②C.③D.④(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我国某小区阳台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
读图,回答4~5题。
4.与武汉相比较,北京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5.北京与武汉相比较,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A.北京大于武汉B.北京小于武汉C.北京等于武汉D.无法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气温特征与成因优秀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气温气特温征特与征成与因成优因秀(pp1t9课张件PPT)
探究:气温分布特征描述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该地区气温 分布特点。(6分)
①气温由 西 向 东 递增。 ②单位距离气温差 西部 大于 东部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气温气特温征特与征成与因成优因秀(pp1t9课张件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微专题 气温特征与成因(19张PPT)
2.气温的空间分布
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微专题 气温特征与成因(19张PPT)
世界7月平均气温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气温气特温征特与征成与因成优因秀(pp1t9课张件PPT)
乙(36°54′N) 4.7 25.7
甲城比乙城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试解释其原因。(4分)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 较弱,气温较高(2分)。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2分)。
:
模 板 气构 温建 分:
布 特 征 描 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气温气特温征特与征成与因成优因秀(pp1t9课张件PPT)
活学活用
下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 布的显著特点。(6分)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 向北)递减(2分), 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 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2分),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 北角(2分)
探究: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与成都相比,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分)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2分);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 沉过程中增温。(2分)
热点专项06 林线、雪线-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6 林线、雪线(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冰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
天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 T2NE-446 T3W261阿尔卑斯山H1N-455 H2NE-384 H3NW56H4SE271.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到海距离B.主导风向C.冰川温度D.山地坡度2.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3.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A.所处山体隆起B.臭氧空洞扩大C.全球气候变暖D.山地林线上升【答案】1.B 2.C 3.C【解析】1.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表中信息显示天山朝向西的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可判断与主导风向有关。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西北部降水多;表中信息显示阿尔卑斯山脉朝向西北的冰川物质平衡为正。
综合以上可以判断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主导风向,B正确;到海距离、冰川温度、山地坡度对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影响不大,ACD错误。
故选B。
2.图中显示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不断降低。
结合冰川物质平衡的概念,可以判断冰川消融量大于冰川积累;冰川消融,会导致雪线高度上升,天山、阿尔卑斯山冰川面积都缩小,B错误,C正确;图中阿尔卑斯山脉冰川物质平衡降低更快,故消融量较天山天山冰川更大,积累减少,A、D错误。
故选C。
3.结合图像,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不断降低,说明消融量不断增加,影响其变化的关键是全球气候变暖,C正确;与所处山体隆起、臭氧空洞扩大没有关系;山地林线上升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剧的结果,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B 2.C 3.A 4.C 【解析】1.甲市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 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 2.瞬间崩落、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此次雪崩 的特点:运动速度快、破坏力、突然性。 3.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 象。 4.移动路径是判断依据。
四、雪与自然灾害
【答案】1.C 2.D 3.C 【解析】 1.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 坡度大积雪厚度小,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 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 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2.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 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3.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 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 使得冻害加剧。
二、积雪与冻害
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 的原因气候变暖导致降雪期推后+坡度大, 积雪厚度小,对地表起保温作用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 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 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 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 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 作用。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 计情况。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
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
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 日较晚得出,消融速度不快,所以A错;地表的紧 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266 日较早;农田积雪结束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 最快;高大建筑物的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 速度。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 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 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1.B 2.C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积雪稍 厚。因云量分布差异不大;该区域在长江三角 洲,主要为偏东风;该区东部比西部更近海, 受海洋影响,冬季东部比西部温度高。 2.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 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 热岛效应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M地位置, M地为上海主城区,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
微专题11--雪
积雪深度的影响因素
积雪雪与冻害
雪与人类活动:冬季保温、春
雪 季融雪、氮肥补给、病虫害;
滑雪、合掌屋
雪与自然灾害:雪崩(
)、
融雪性洪水( )、雪灾(
)
一、积雪深度
降雪量、地形、坡度、气温
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 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 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三、雪与人类活动
2.滑雪
北京周边滑雪场开发滑 雪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冬季较寒冷, 积雪累积厚度大、存雪时间较长;山地滑道坡度 适当;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较好。 【解析】从自然条件分析,北京西北方,纬度较 高,冬季较寒冷,积雪累积厚度大、存雪时间较 长;山地滑道坡度适当,利于滑雪;周围有茂密 森林,环境好;从客源市场分析,北京经济水平 高,人口众多;从交通条件分析,交通便利。
低温冻害系数是表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程度, 低温冻害系数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说明A地区 遭受低温冻害严重的原因及东北地区减轻低温冻 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 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易受低温冻害作 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农作物;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避免农作物受冻 害。 【解析】原因:气温高低与纬度、地形地势等要 素有关。措施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角度 回答。
四、雪与自然灾害
1.雪崩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 度快,冲击力大。1970年5月31日,甲市发生里氏7.6级 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 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1.据材 料此次雪崩由于__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飓风 D.风暴潮 2.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据 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的特点不包括( ) A.运动速度快 B.破坏力大 C.渐发性 D.突然性 3.在山腰中行走,听到冰雪破裂声或隆隆的声音;积雪在 30°-60°斜坡上,并且表层的积雪出现粗糖状的冰块,这 些现象是___灾害发生前的先兆( ) A.雪崩 B.沙尘暴 C.台风 D.水灾 4.若判断图中的雪崩是否到达乙市, 最有价值的信息是雪崩的( )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D 2.C 【解析】 1.读图,该建筑物凸出的檐角太多,不适合在多 台风地区;屋顶厚且陡,冬季暴雪不易在屋顶堆 积,压坏屋顶;屋顶设计与洪涝灾害、地震、火 山活动无关。 2.读右图,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 风坡,冬季多暴雪天气,最可能有合掌造。a、b、 d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可能性小。
三、雪与人类活动
冬季保温、春季融雪、氮肥补给、病虫害
下图中为我国某L河流(甲图)中一水文站测得的
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乙图)(双选题)。
1.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A.连续暴雨 B.气温变化
C.气压变化 D.积雪融化
2.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
农作物易遭受
A.暴雨
B.寒潮
C.融雪洪涝 D.病虫害
【答案】1.B 2.C 3.D 【解析】1.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一定高于 膜外;枯雪年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昼夜温差大。 2.从图中看,该地任何时候气温均高于-16℃;无 论是丰雪期还是枯雪期,气温日变化均为7℃左右; 通过①②与③④对比,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 化有明显差异。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3.该地寒冷期气温可以达到-16℃左右,说明地理 位置上较靠北。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地方时 14:00左右,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16:00左右,说明该地在北京以西约30°的地方, 可判断为西北。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疆雪灾防御对策 规划转场时间,储备 饲料;春夏季人工增 雨,增加草量;加强 草场与饲料基地建设; 做好暖圈建设,实现 牧民定居。
2.融雪性洪水
融雪性洪水是由大量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常发生 于中高纬度及高山地区。如图中阴影区域为新疆融 雪性洪水多发地区。推测新疆融雪性洪水发生的主 要季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春季 冬季,西风带来水汽 迎风坡气流 抬升(多地形雨),降雪多,积雪厚 ;春季气温 回升快 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解析】融雪性洪水是指由于前期时段降雪量较大, 随后气温回升又很快,加速了积雪消融的速度,从 而造成洪水。
【答案】1.BD 2.BC 【解析】 1.该地位于东北,4月正值春季,应考虑主要是 由于气温升高后地表的积雪融化所产生的春汛。 2.春季时容易遭到寒潮的袭击,导致幼苗受冻影 响春耕。春季积雪融化,汇水会产生融水洪涝影 响作物生长。
新疆一专家发明双层塑膜 覆盖技术可解决果树冻害
双层覆盖式果树越冬方法就是在果树上覆盖一层塑料布后, 将草帘子或者茅草搭在果树上,形成一定间隙保温,再在 上面搭一层塑料布即可,不用花费大力气为果树压枝埋土, 揭膜也很方便,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随时操作。
三、雪与人类活动
1.日本合掌屋
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
暴雪天气。合掌屋是日本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
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1.左上图
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B.台风频发
C.多洪涝灾害
D.冬季暴雪
2.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 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 温度日变化。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 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