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13年考题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13年考题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13年考试题By 傅里叶的光目录Ⅰ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青年科技人员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2013年考题1)2.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3.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2013年考题3)4.为什么说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创造性?5.技术预测方法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简述本人所学专业发展趋势。

(2013年考题2)6.论述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怎样正确进行科研选题?Ⅱ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3.生态系统三大规律.4.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5.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6.科学和技术的关系7.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8.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9.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10.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11.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12.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13.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关注技术创新17.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8.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特点及特性19.加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产品集成创新的重大意义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青年科技人员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观点、理论的思维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风险性和独创性为主要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 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2. 基本内容如下:(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地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4)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5)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快速前进。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1,科学的发展模式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渐进模式:即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飞跃模式:即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模式: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模式: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创新模式: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2,科学发展的动力1)社会生产:社会生产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研究课题,生产实践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认识材料及强大的物质手段;2)政治:先进的社会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科技政策和体制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战争或军事需要有时会加大政府对科研的财政投入;3)哲学:哲学影响科学家的思维,每一时代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是和他们的哲学思想紧密交织在一起的;4)文化: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在一定程度是影响了科学家的思考方式。

5)内部原因: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3,技术发展的模式1)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

2)社会建构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份自然辩证法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物质的绝对静止- C. 物质的相对静止- D. 物质的不变性答案:A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因果律- B. 矛盾律- C. 辩证法- D. 逻辑法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A. 量变质变原理- B. 对立统一原理- C. 否定之否定原理- D. 形式逻辑原理答案:D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静止的- D. 随机的答案:B5.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自然辩证法?- A.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 B. 自然界是孤立存在的- C.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

答案: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解释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答案:量变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的性质和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答案:否定之否定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被新的矛盾所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

一、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本人有什么现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改善和完备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结合个人专业,从三个方面谈谈《自然辩证法》课程对于我个人的现实意义。

1.首先,通过课程学习,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进一步地认识高中阶段,我在政治课上对自然辩证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但是那会对于自然辩证法更多的是在背诵,是在记忆,对其认识很少很浅显。

研究生阶段的《自然辩证法》课程让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是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外,还以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它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主要是学习。

而研究生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会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

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

作为一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不再只是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西工大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西工大

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有哪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科学的分类思想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

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三、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1.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价值: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辨证法题目(六选三)参考庞小宁的《科学技术哲学概论》1.(1)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P78-P86)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总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试论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定义:人们通常将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多效益的运作过程。

创新的基本要素:从创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创新的基本要素是:人、创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

创新的主体是人类,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

创新的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思维规律。

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和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和发动机。

创新的本质目的就是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个人、团体、或社会的需要。

我对创新的理解:个人认为,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特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具有求异性、独特性、主动积极性等特点。

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源泉,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科技活动中作为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广泛联想、大胆想象、灵活独特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创新驱动的迫切性: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成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消耗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

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专利的80%为国外持有。

2005-2009年有效PCT专利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占32.2%、20.4%和11.3%,我国仅占2.5%。

而且,长期的粗放增长方式造成了三大后果:1,人均资源少;2,资源消耗多;3,生态环境代价大。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

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三、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价值: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北工大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北工大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基本内容: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⑴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2.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总是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

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

但科学技术最终总是能突破层层阻碍向前发展,并形成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正确的自然观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原始社会,主要是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迷信思想,其中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验自然科学除天文学、力学之外,其他门类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西工大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西工大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青年科技人员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靠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风险性和独创性为主要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具体表现为以下九个方面:(1)理论思维;(2)多向思维;(3)侧向思维;(4)逆向思维;(5)联想思维;(6)形象思维;(7)直觉思维;(8)抽象思维;(9)收敛思维。

青年科技人员培养及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发散思维,探询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次是要发展直觉思维,直觉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导;然后需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者均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另外还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最后,需要我们能够展开“幻想”的翅膀,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还能够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2.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生态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友好相处、共存共荣。

工程是人类以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将基础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人工产品或技术活动的有组织的活动。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西北工大自然辨证六道题考试答案

西北工大自然辨证六道题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六道题答案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怎么提高创造性思维?(1)定义: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2)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①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感受区;二是贮存区;三是判断区;四是想象区。

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 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

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

②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197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③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 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2. 基本内容如下:(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地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4)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5)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快速前进。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五,顿悟所谓顿悟思维方法是指创造主体对探究问题达到顿悟能力境地的创造思维方法。

在科研活动中,顿悟思维方法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具有重要作用。

顿悟的理论基础所谓的“顿悟”就是灵感的产生,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豁朗期的产物。

它是以禅宗的形式提出来,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抽象、空洞,甚至是纯粹意识的产物,没有逻辑性,毫无理论依据。

顿悟的特点与思维机制运用顿悟思维方法进行顿悟创造活动,这个创造活动表现出的思维机制是:问题——灵感——直觉——顿悟——验证——科学理论。

这就是创造主体首先是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信息材料的积累和想象,由于触媒而诱发灵感,灵感爆发的“思想闪光”和“思想跃迁”引导进入直觉,通过直觉道路,即由灵感或直接经验通过直觉道路飞跃到顿悟,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由顿悟发现一般原理(假说)接受事实验证,确立认识的真理性,获得科学理论,这是一个完整的创造活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创新认识不断深化,促进科学发展。

(4)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

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多科学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

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

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型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

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辨证法题目(六选三)参考庞小宁的《科学技术哲学概论》1.(1)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P78-P86)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总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2)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和环境保护责任是什么?1.论述对研究对象的识别与评定: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生态伦理问题。

工程师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伦理责任要远远超过做好本职工作,当代工程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因此,必须扩展道德功能的领域,把道德从调整人和人之间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道德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方面的功能。

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道德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人类道德建设的新环境。

2.分析内在机理和因果关系:生态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友好相处、共存共荣。

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目前存在着“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的争论。

前者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主张太阳为人而生、星斗为人而亮、自然为人而存在,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

后者则强调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人的一切活动都应以保持自然界的原貌和生态平衡为前提。

这反映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建构生态伦理中的焦点和首要课题。

第一,不能将作为我们党执政理论的“以人为本”与人和自然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主张等同起来,我们党关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有特定的政治涵义,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和民主执政的统一。

而人和自然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主张,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权利。

第二,不能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又是对自然界具有能动作用的物种。

更重要的是,人除了自然属性之外,更具有社会属性,人正是通过社会活动对自然界发挥能动作用。

所以仅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据来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显然不够。

第三,不能将“人”与“自然”绝对对立起来。

从哲学上看,人和自然有对立性,也有同一性,二者构成了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那种单纯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权利的主张,将加剧人和自然的对立,实践的结果已经危及了人类的生存。

所以,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同一性,必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分析状态和运动转化过程:要具有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和社会保护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是其中之一)。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伦理教育是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程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实施者和监督者,在解决环境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

是促进我国社会课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应以维护大众之安全、保健和福祉,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施工现场的良好环境与安全为最高指导原则。

其次,重视并正确履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生态伦理责任,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形成工程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

该论述认为,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使工程技术活动向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履行生态伦理学的最基本规范,如公平原则、清洁生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工程师应需发展和发扬可持续的职业道德,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道德,工程师的行动一体化。

所有工程师必须做到对不可再生的能源的使用应开发替代能源;通过废物最少化和再循环来促进不可再生能源的最佳利用;通过可持续管理实践,努力达到原材料和能量的最小消耗,来达到工程目标。

保护自然环境,充实环保有关知识及实务经验,不从事危害生态平衡的产业。

(2)规划产业时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估,优先采用环保器材物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之污染。

(3)爱惜自然资源,审慎开发森林、矿产及海洋资源,维护地球自然生态与景观。

(4)运用科技智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天然资源之浪费,落实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

(5)重视水文循环规律,谨慎开发水资源,维护水源、水质、水量洁净充沛,永续使用。

(6)利用先进科技,保存文化资产,与工程需求有所冲突时,应尽可能降低对文化资产的冲击。

上述即为生态伦理观和环境保护责任的论述,笔者认为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培养工程师的伦理道德观和环境责任,开展环境道德建设,树立环境道德意识,是重要的,是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哪些?(P182-P189)主要提高途径?(如想象、灵感)除了课本上的三点,再加个联想那个。

一、联想的含义、类型和作用1.含义联想是从一个概念想到有关的其他概念,或者从一个事物想到有关的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

2.联想的类型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是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概念间产生的联想。

相似联想,是在具有某些方面相似的概念或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

对比联想,是在具有相反特点的概念或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这三种联想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交叉存在的,善于综合运用三种联想,才能使联想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

3.联想的作用,首先,广泛的联想有助于形成和提出有价值的发明目标。

其次,联想是围绕创造目标,搜寻和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的途径。

第三,灵活的联想是勾通发明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的重要条件。

绝大部分创造灵感的闪现都离不开触发信息的迅速转移,离不开灵活的联想。

(相似联想的特点相似联想不受两个事物是否接近的限制,可以在表面看来类差很大的不同事物之间产生。

只要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似,即使它们其他方面差异很大,仍可以运用相似联想把它们联结起来,把一个对象的处理方法用到另一个对象上去,获得有创意的设想。

(如蒙涅、赵章光、高歌的联想灵感。

))主要提高途径: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勤于思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可使其思维活跃,持之以恒,就会有机会取得较大的成就。

例如,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就通过一个苹果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

若固定的看事物,过分的依赖专家和权威,从众等等是不会有创新在里面的。

要多方法,多论证,学会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会在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像在程序设计——排序中,不光有冒泡排序法,还有选择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等多种方法,他们各有利弊。

跳出老圈的,会发现新陆。

多角度进行思考。

有很多题目都不是用正常思维方法解出的,在我们生活中最长遇到的就是脑筋急转弯的问题,这就有助于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1 发散思维在正文的开始,就提到创造思维具有发散性。

是的,发散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变换思维角度,充分发挥大脑想象力,从而产生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写个圆圈,当然他还可以是数字“0”、字母“o”、句号、太阳、满月,还有人惊讶或生气时候的眼睛等等,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发散思维,不拘于定式和传统,会有新的活力。

2 逆向思维逆向,反方向,即探究者沿着事物相反方向探索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值得一提的就是数学证明当中的反证法,他就是逆向思维的结果——从结果退出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题目的难度,还有解方程的解题方法等等。

3 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方法是指从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做梦时梦到一条环状的蛇(也有说是玩闹而连在一起的几只猴子)悟出苯的环状结构。

最后,我们应该自信对待,不畏失败,不自卑当然也不能自满。

还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和经验,创新思维也是需要基础的。

不断地扩充自己,充实自己,结果往往就越好。

结论和感想面对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发现、发展、鼓励本国国民的创造性,提高国家的创新实力,那是一个民族的新鲜的血液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要有创新的思想,勇于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的国家保持年轻和活力。

3.科学共同体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动力机制是什么?(P235-P250)(4点)(该答案仅供参考)一举例:1)20世纪40年代英国科学家波朗依提出了科学共同体概念: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

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

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

2)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指出:科学共同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论述概念和体制目标: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社会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科学家集团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

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

论述科学共同体的体制目标:传统中的科学共同理论中的体制目标是增进人类知识总量,并通过知识生产服务于人类利益;在科学共同体理论的新变化下,体制目标有了新的变化,不仅服务于人类利益,而且强调服务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克林顿政府把“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作为其科学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