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9页word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

城市生活垃圾与白色污染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
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非常薄弱,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的适用性成为解决生活垃圾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活垃圾技术选择的处理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
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
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第一、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气。
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
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
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
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科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科学概论》第二次作
业
1. 简介
本次作业旨在探讨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
环境科学是一个涉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议题。
2. 污染和环境问题
污染和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类污染的原因、成因和解决办法,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经济的措施。
4. 环境政策和国际合作
环境政策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政府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环境政策,采取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需要不同国家共同努力。
5. 结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次作业总结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问题,强调了污染和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采取相应措施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支持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汇编

-----好资料学习 21213106 钟敏儿章作业第4《环境科学概论》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1.答: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为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影响因素有:(1)科技发展水平。
因为人2) 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必然带来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科技水平的提高,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水平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生活消费包括物质生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3) 活消费和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
2.简述人口变迁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原始”状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缓慢。
但出生率没有下降由于营养、卫生条件和现代医学的提高使死亡率下降,第二阶段,多少,人口增长快。
第三阶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下降,人口数量趋向稳定。
简述人口金字塔、世代更替、人口红利的概念。
3.答:岁为一组,按人口实际数量或百分数作塔状图,用以直观5人口年龄金字塔是通常以下部代表少年儿上部代表老年人,地表示人口的年龄结构。
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
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
童。
快增长按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又分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 负增长型、缩减型()型、慢增长型、静止型(零增长型世代更替指的是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的人口变化。
人口红利指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少儿抚养比例下降;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足,社会总抚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养负担较轻。
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三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第3次作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噪声主动控制又称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根据实施的。
2.空气的组成可分为、和组分。
3.按照处置对象和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土地填埋处置分为和两类。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能力。
5.喷注耗散型消声器主要用于降低 ,它是从研究和实验研究中开发出的新型消声器。
6.辐射防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具体方法有、和O7.固体废物处置可分为和两大类。
8.1993年我国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噪声测点选在距居住区或工作建筑物、传声器高于地面的噪声敏感区。
9.塑料固化技术有两类:其一是 ,其二是。
10.噪声主动控制又称 ,是根据声波相消干涉的原理实施的。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0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1.浓度控制方式的概念2.城市功能的概念3.城市化的概念4.远期危害的概念5.城市垃圾的概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0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1.卫生填埋场主要包括哪些设施?2.简述环境与人体的平衡关系。
3.说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的特点。
4.简述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基本方针。
5.简述噪声普查时的测点布置原则。
答案:一、填空题(40分,共10题,每小题4分)1.参考答案:声波相消干涉的原理解题方案:噪声主动控制又称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根据声波相消干涉的原理实施的。
评分标准:全部填空题正确得分2.参考答案:恒定的可变的不定的解题方案:空气的组成可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组分。
评分标准:全部填空题正确得分3.参考答案:卫生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解题方案:按照处置对象和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土地填埋处置分为卫生土地填埋和安全土地填埋两类。
评分标准:全部填空题正确得分4.参考答案:自动调节的解题方案: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环境学概论》习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简答(色:考过;色:不考)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排放各种污染物;城市热岛4、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量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地面下沉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再建6、生物监测及其特点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优点:可以反映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综合影响和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更能接近实际。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C. 动植物的分类D. 地球的物理特性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塑料垃圾D. 二氧化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正C. 环境保护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A. 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B. 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哪个国际公约是关于气候变化的?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京都议定书》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 《蒙特利尔议定书》答案:B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7.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______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答案:预防9.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_的需求面积。
答案:地球生态系统10.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活动中产生的_______排放量。
答案:温室气体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环境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而生态学为环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论述题12.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其重要性在于保障人类长远的生活质量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修订稿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一、填空题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检测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
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_人类环境__和__生物环境__。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递减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不循环____的,__不可逆_____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______、__平流层_____、__中间层____、___热成层_____和____逸散层___。
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__液体颗粒______和__悬浮固体杂质______组成的混合物。
其组分可分为___稳定组分_____和___不稳定组分____。
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___面状环境__和___线状环境___。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_引起呼吸道疾病_、____致癌____、_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和_损伤遗传物质_。
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__胶体__、___溶解物_____。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1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对于环境科学来说。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第1页)2、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第2页)3、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
次生环境问题。
(第6---7页)4、环境保护:概括地说,环境保护就是。
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
(第14页)5、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
环境组成的综合体。
(第24页)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状态。
7、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多样化程度。
(54页)8、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相对与生物入侵。
人体健康(59页)二、填空题:1、自然环境、人工环境2、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具有调节功能、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的文化功能。
3、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潜在性、变动性和稳定性(动态平衡)6、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三、问答题1、5大点(5-----6页)作业2一、1、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过程。
危害现象。
(71页)2、温室效应:地球大气有类似玻璃。
被称为温室气体。
(79页)4、水体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化的现象(100页)5、污染源: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自净作用: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
称为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
(100页)7、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
恶化的现象。
(123页)8、水土流失:指在水流作用下。
水土流失速度加快(146页)9、生物修复: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
主要是前两者。
(138页)二、3、风向、风速、大气的稳定度、降水情况和雾9、减少水消耗量、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合理规划及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水污染管理11、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12、引起土壤酸化、危害作物生长、影响微生物活动三、1、四大点(72---73页)2、5大点(84----85页)3、3 大点(120页)4、可分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型。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1.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1〕自然因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某某、道德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3.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局部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4〕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开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不是无限的。
〔5〕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6〕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
〔二〕研究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开展规律,调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开展。
2.主要任务:〔1〕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根本特征、环境结构〔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理,为人类健康是生活服务〔4〕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三〕人类——环境系统的开展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和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对环境起改善和美化作用消极——>对环境起退化和破坏作用〔2〕自然环境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活动3.八大公害事件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一〕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地理学: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环境规划原理与方法〔2〕.综合环境学:①宏观:全球环境学②中观:区域环境学③微观:聚落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①与自然科学过渡:物理、化学、大气、水文、土壤环境学等②与技术科学过渡:工程环境学③与社会科学过渡〔二〕环境科学的分科::①环境生物学②环境物理系③环境化学④环境生态型⑤环境医学⑥环境地学2.环境技术学:①环境控制学②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3.环境社会学:①环境法学②环境经济学③环境管理学④环境规划学⑤环境教育学⑥环境美学⑦环境心理学⑧环境理论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开展1.探索阶段:(1)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中国在烧制陶瓷时就在柴窑中采用了烟囱排烟。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姓名:李娜;学号:20120707011022第1章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1.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一)环境容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改变原有状态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环境自净能力指得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二)环境容量是一个量值;环境自净能力是指环境自身转化污染物的能力。
联系:其他条件相同时,环境自净能力越强,环境容量越大。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关系?(一)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自然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问题。
(二)(1)原始社会(2)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3)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4)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为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三)起初,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然后环境问题反过来抑止经济的发展。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答:(一)社会活动分类法1、产业公害2、消费公害3、运输公害4、建设公害5、农业公害(二)经济结构分类法1、产业公害2、交通公害3、都市公害(三)致害物质分类法1、固相公害2、液相公害3、气相公害(四)现象事实分类法。
4.环境问题有哪些性质?其实质是什么?答:性质:1、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性2、广泛而全面3、具有反馈作用4、可控性。
实质: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5.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第2章生态学基础1.何谓食物链?何谓食物链的营养级?研究食物链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答:(一)食物链,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二)食物链的营养级,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按营养特性划分等级,光能自养的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称为第一消费者,肉食动物中以草食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二消费者;从第二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称为第三消费者,依此类推。
环境保护作业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

环境保护作业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水环境概念: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需氧有机物:指动、植物残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因而被称需氧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BOD):水温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的量。
思考题:1、水体污染源、污染物及水体污染物指标有哪些?1>水体污染源:1. 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发地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源。
如: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流动将地层中某些矿物质溶解,使水中盐分、微量元素或放射性物质浓度偏高,导致水体恶化。
2. 人为污染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A. 点污染源:1.工业废水。
2.生活污水。
B. 面污染源:1.农村面源。
2.城市径流。
2>水体污染物: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类、酸碱、病原体、热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等3>水体污染物指标:水质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a)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
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b) 其他物理性状指标。
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电导率等。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1)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
如ph、碱度、硬度、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环境学概论作业

耗氧污染物
02
03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 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 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实用文档
水污染
1
(主要污染源)
04 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 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 生命的物质。如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等。
一
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 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 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著 名的水俣病、痛痛病是由水体污 染引起的。
二
三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 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 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卤 代烃污染水体后,可被悬浮物、 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体内 积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 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 的生物(如鱼类)就可能诱发癌 症。
实用文档
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 粪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体,可 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 痢疾、肠炎、霍乱等;肠道内常 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类病毒、柯萨 奇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 可通过水体污染引起相应的传染 病。
大气污染
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 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
1
wastewater
分类方式
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 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姓名:李娜;学号:20190707011022第1章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1.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一)环境容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改变原有状态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环境自净能力指得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二)环境容量是一个量值;环境自净能力是指环境自身转化污染物的能力。
联系:其他条件相同时,环境自净能力越强,环境容量越大。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关系?(一)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自然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问题。
(二)(1)原始社会(2)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3)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4)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为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三)起初,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然后环境问题反过来抑止经济的发展。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答:(一)社会活动分类法1、产业公害2、消费公害3、运输公害4、建设公害5、农业公害(二)经济结构分类法1、产业公害2、交通公害3、都市公害(三)致害物质分类法1、固相公害2、液相公害3、气相公害(四)现象事实分类法。
4.环境问题有哪些性质?其实质是什么?答:性质:1、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性2、广泛而全面3、具有反馈作用4、可控性。
实质: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5.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第2章生态学基础1.何谓食物链?何谓食物链的营养级?研究食物链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答:(一)食物链,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二)食物链的营养级,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按营养特性划分等级,光能自养的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称为第一消费者,肉食动物中以草食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二消费者;从第二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称为第三消费者,依此类推。
(三)研究食物链的组成及其量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可使自然资源获得稳定和保存。
否则会破坏自然界物种的平衡与协调,使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服从什么规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指导生产活动有何意义?答:(一)1、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2%。
2、能量只朝单一方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逐一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5、是有当生态系统产生与消耗能量平衡时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二)为最经济而合理地选择食物来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量。
3.一块地一年的作物产量可供M个农民食用,如果将作物的一半饲养牲畜后再一并供农民食用,问此时养活的人口数是第一种情况下养活人口数的多少倍?4.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答:(一)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的动态平衡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二)对发展农、牧、林、副、渔各业均有指导意义。
5.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比如在某个小山村里,蛇能吃老鼠,但是对与人类来说蛇十分致命,因此人类组织消灭蛇的行动,村里的蛇几乎灭绝。
人类没想到的是没了蛇,老鼠的数量骤然增加带来了鼠灾,庄家没了,收入都没了。
这时候人类就想到了蛇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蛇在生态中的重要性。
通过例子我们可知道解决问题时要考虑整体,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蛇被消灭后使这个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致了鼠灾,人类虽然没了蛇的威胁还是要遭殃,所以解决生态问题要首先要运用整体观点。
作为整体的大自然是一个互相、互相依赖的共同体。
最不复杂的生命形式具有稳定整个生物群落的作用。
每一个有生命的“螺丝和齿轮”对大地的健康运作都是重要的。
人类的生命维持与发展,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所以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6.试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一、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1、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减少水灾、旱灾2、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初级净产量3、发挥初级净产量转化为食物的作用4、遵循物流平衡、保护土地肥力5、合理捕捞,保护海产资源。
二、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1、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2、充分利用恒定资源3、开发可再生能源4、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浪费利用生态学原则编制生态规划,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7.生态学规律在环境监测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的?可开展生物监测,其可弥补化学监测与仪器监测的不足,可连续进行测定,且无污染。
应用:1)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2)利用水生生物监测个评价水体污染8.试指出一种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并分析它的特点。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有何意义?9.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如何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调控城市环境质量?第3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举例说明,大型水电站对环境的正负效应。
(提示:如长江三峡、埃及阿斯旺水坝等)。
2.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粮食安全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途径: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为主,以粮食储备调节和粮食进出口调节为辅,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对低收入阶层的粮食援助。
3.有哪些途径可提高粮食产量?开垦荒地和施用化肥与农药4.为什么施用化肥、农药能污染环境?应如何防治?1)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2)导致水体富营养化3)大气污染4)土壤污染5)危害人群健康防治:1)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2)现有农药合理使用3)加强生物防治并推广无公害农药5.试系统分析各类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提示: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电、水力发电等方面)一、化石燃料的影响1)开采过程的环境影响包括开采工人的事故与职业性伤亡以及地面或地面生态系统破坏。
前者以井下采煤最为严重,后者则以露天采矿最为明显。
2)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煤炭运输过程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在堆存和装卸过程中还会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并由于浸出水的流失而污染周围水系。
因油船事故和油船外排洗舱水而进入海洋的石油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
3)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煤加工过程中不但在洗选是排出大量洗煤水和干燥时产生灰尘、NOx、SOx,而且在气化和液化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污染物。
石油加工过程或炼油厂运转过程中排放的废物数量比煤气化和液化时排放的多10倍以上。
炼油厂的原油或精制油产品储库,也可能发生跑油事故。
4)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化2。
热污染首先,水温升高使藻类的繁殖加快和固氮藻的固氮速率增大,使水体各类无机氮含量都增加其二,水温升高使藻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其三,水体温度的增加也影响浮游动物的生存其四,在强曾温区内,底栖生物的增加也十分突出其五,由于水体周围气温升高,昆虫苏醒次序更迭,破坏生态平衡3.其他污染物及酸雨二、核电站与环境1)慢性辐射的影响问题2)放射性废物的环境问题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第4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大气稳定度等级的确定目前我国使用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表示为A、B、C、D、E、F。
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按表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1.太阳辐射等级数表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Array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注意与地球概论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不同。
)h0——太阳高度度,deg; φ——当地纬度,deg;δ——太阳倾角,或太阳赤纬;λ——当地经度,deg;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
作业:某工厂位于城市远效区,其地理纬度为41°06′N,121°08′E。
于2010年12月13日早8时自一高架点源排放大气污染物,当时地面10m高度处的平均风速为6m/s,总云量6,低云量4。
问应按何种大气稳定度预测下风向的大气污染物浓度?(12月13日的太阳赤纬为-23.1)第5章 水体污染控制工程1.污染源评价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使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能够互相比较,以确定其对环境影响大小的顺序,得出某一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亦称等标排放量法)。
(1)评价公式:①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 i 定义为:/i i i p G s =G i ——某污染物的年排放量,t/a;s i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对水为mg/L,对气为mg/m 3),一般为排放标准。
②某污染源(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p n 系指其所排放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③某区域(或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 为该区域(或流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1(1,2,3,,)kn n p p n k ===∑L④区域中某个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 i 总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中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k1i i i 总k),1,2,(i p p⑤污染源或区域内某污染物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 i ,k i 总): k i =p i /p ;k i 总=p i 总/p⑥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 n 为:k n =p n /p(2)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按调查区域内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 i 总的大小排列,分别计算其污染负荷比及累计污染负荷比,将累计污染负荷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3)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按调查区域内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n 的大小排列,分别计算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及累计污染负荷比,将累计污染负荷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源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
作业:某地区建有造纸厂、酿造厂和食品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1)将污水排放量由m 3/s 换算成m 3/d :Q (1)=0.87m 3/s ×86 400s/d=75 168m 3/d;其余依次类推. (2)计算各污染源中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 i :p 酚(1)=G i /s i =(3.57×75 168×10-6)/0.5=0.537; 其余依次类推. (3)计算各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n :p (1)=0.537+0.229+0.239+0.348=1.353; 其余依次类推. (4)计算调查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 : p =1.353+0.423+0.548=2.324(5)计算某污染源内某污染物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 i :k i =k 酚(1)=0.537/2.324=0.23; 其余依次类推.(6)计算区域内某污染物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 i 总:k i 总=k 酚=p 酚总/p=(0.537+0.011+0.068)/2.324=0.27; 其余依次类推. (7)计算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 n :k n =k (1)=p (1)/p =1.353/2.324=0.58; 其余依次类推. 最后将计算结果汇总在下表中,请完成下表:2.河流常用数学模式:(1)完全混合模式:当废水排入一条河流时,符合河流稳态、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无源和汇等条件时,可按下式计算:C ——废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L ; C p ——排放口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 Q p ——排放口处废水排放量,m 3/s ;C h ——河流上游某污染物的浓度,mg/L ; Q h ——河流上游的流量,m 3/s ;作业: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为2.83m 3/s ,含盐量(以Cl-计)900m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