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学校五班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同学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父亲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情愿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知大家?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新词〔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晰。
2.检查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品读课文: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得的地方,用你们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2.汇报:〔1〕其次自然段的“冲”,体会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得之处?〔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沟通〔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3.总结。
四.启发扩大: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11.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爱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校五班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同学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日,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宏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1、读通课文,留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盼望特别渺茫的状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位置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抢救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播放音乐:《生死不离》,渲染气氛。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
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
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课件出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
(教师一边指导学生看图,一边提问)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脑海会出现哪些词语?生: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砸碎颤抖师:地震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痛哭绝望(学生看着画面读词语;去掉画面读词语)3、理解词语:昔日疾步混乱废墟瓦砾(指名回答)4、师小结: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二)教师准备课件。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地震照片配乐旁白(地震图片,用以展现地震的危险和无情)旁白:同学们,昔日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书声琅琅的校园,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成了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这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真实场景。
地震带来的是生离死别,是家破人亡,是无尽的悲痛与心灵的伤痕,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写作手法。
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父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父爱伟大。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心理。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地震灾害,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中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灾难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
3.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父爱的伟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你是如何理解的?4.学习课文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生尝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
5.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
五、板书设计1.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2.重点句子:“父亲的心里充满了担忧,但他仍然坚定地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找到你。
’”“儿子在废墟中坚持生存,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找到他。
”3.写作手法: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4.写作题目:关于父爱的故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措施;(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地震相关知识;(2)运用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运用写作、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3)引导学生反思家庭、社会、国家在灾难面前的责任和担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地震成因和预防措施的理解;(2)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挖掘;(3)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地震发生时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2)引导学生回顾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措施;(2)引导学生总结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措施;(2)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与子之间的情感变化。
4.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父与子之间的情感;(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练习:(2)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提高应对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地震知识,总结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4. 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地震逃生演练、观看地震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视频】
/user/detail/61231704.shtml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怎么评价这对父子?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子情
(一)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生充分体验感情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就要有动情的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师:当父亲看到漂亮的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坚坚
定信
了不起
六、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课文,抓住了“一个中心线索”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由这个中心点挖掘出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仔细研读,学生很快找到这一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学生很明显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能体会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达简简单单的“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让出了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文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测鱼小学李金虎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对地震了解多少?(同学们发言,教师解释地震形成的原因)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6.6级大地震,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词句积累1 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读准字音,正确组词。
2 积累有关父爱的优美句子。
(三)初读感悟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与子?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抱着(),不顾(),历经()的挖掘,终于()的故事,歌颂了(),赞扬了深厚的()之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杨玉英—高密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提起自然灾害,让人谈虎色变,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应百度灾害图片。
/i?word=%B8%F7%D6%D6%D7%D4%C8%BB%D4%D 6%BA%A6%CD%BC%C6%AC(随机板书:地震)2.这些自然灾害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老师这儿有一些关于地震的资料,轻轻读一读,看地震带给人类的是什么?(只读前两段)(出示百度资料:/b/a/falvzhishi/jiaotongshigushangcan dengji/2012/0308/4642.html)同学们,让再来读读洛杉矶大地震的有关资料,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读地震的认识吗?出示课件: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3.我们再来分享一组图片,地震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E6%B1%B6%E5%B7%9D%E5%A4%A7%E5%9C%B0%E9%9C%87%E5%9B% BE%E7%89%87&ie=utf-8&in=30671&cl=2&lm=-1&st=&pn=15&rn=1&di=234336009500&ln=2000&fr=&fm=rs3&fmq=136 35121859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 &istype=#pn15&-1&di234336009500&objURLhttp%3A%2F%%2F72% 2F82%2F01300000356101123709827521650.jpg&fromURLippr_z2C%24 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i715g2_z%26e3Bv54AzdH3Fw8_0d_bd_ a8naaaaancm8a88dn0albd0cd8mca_3r2_z%26e3Bip4s&W800&H600&T88 26&S120&TPjpg4.此时此刻,相信你对地震在还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上面的文字资料也感悟的更深刻,谁想通过朗读传递出你的感受?5.地震是惨烈的,可地震中却上演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借助拼音及所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言行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比映衬、融情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咀嚼和体悟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映衬、融情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咀嚼和体悟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位父亲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不顾一切地要找遇难的孩子的这种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父爱。
四.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刘义刚的MTV《父亲》一、导入“父爱就像母爱一样,永远是人类歌颂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这堂课,我们去感受发生在美国地震中的一对父子的感人的情节,去感受那如山般伟大的父爱。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不对,地震并不是这么平淡,温和的字眼)再读课题。
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地震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初步感知,激发情感.1、检查生字新词读音昔日、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爆炸颤抖多音字血字形最难如何记忆在桌上书空2、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呢?(大地震)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
(请你再读一遍)你还能从哪感受到?“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我这儿有一组大地震后留下的图片。
(出示地震的课件)师配声:高高飞架的立交桥转眼间变成了残橼栋壁,豪华的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折断,昔日美丽的家园变的如此的凄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目录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入:去年深圳发生地震,但是幸运的是那次微震震感不强,几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损害。
但是,强烈地震的破坏力是非常强的,他能让一座高大的楼房瞬间变为废墟。
在美国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次强烈的地震,但是,其中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却战胜了地震。
在那场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走进新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二、检查预习:带读(3)初步感知课文(8)有感情地小声朗读,思考两个问题(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重点句,做标记):(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简洁、完整地复述(一个学生复述后其他学生评价,再请学生复述)(2)“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并回答作用,教师板书:信念、信任)三、重点剖析(15)1、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你们认为是吗?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分别表现在哪里?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前后四名同学讨论。
2、父亲的了不起: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从外貌和心理活动两部分回答,同时板书。
(动作:冲向、大喊、疾步、埋头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为什么直接说他挖了38个小时呢?“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外貌:满脸灰尘、双眼血丝、衣服破烂)3、儿子的了不起:安慰同学、坚信爸爸4、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相互的信任,相互信任,是因为彼此的爱(板书)四、指导朗读(10)1、文章中父亲与儿子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请两组同学起来读父亲与儿子对话的部分,一名旁白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五、拓展延伸,感同身受(7)同学们,如果当时是你被埋在废墟下面,你会怎么想?思考一下,写出来,读一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案6篇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肯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作为教师的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一份优质的教案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
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解决。
2、接读课文、复述故事3、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
二、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些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现在想读给大家听听。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3、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2)课文朗读展示,并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新滋味。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四)学习收获展示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第12小节的处理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分析2.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贵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家庭,关爱身边的人二、教学内容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3.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小说的主题和内涵5.小说的阅读分析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小说主题。
2.学习与讨论分段阅读小说,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学习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练习设置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
6.总结与评价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
四、课堂设计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角色扮演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
五、课堂效果经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和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家庭和人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勇敢和有责任心的品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父亲与儿子的良好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现父与子的汉字演变,学生猜字过渡:父亲和孩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亲情。
父亲除了权威、力量,还拥有着怎样的意义。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去寻找这个答案。
一、新授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父亲在废墟下救出了儿子,父子终于团聚了,文章中有一段话再现了这个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来。
2、出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这场巨大的灾难,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过渡: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说一说父了不起无比幸福(板书)子过渡:那从文中的哪段文字,最能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4、体会句子:出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说一说从哪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2)你想怎样来读这句话。
过渡:父亲在这36小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句子二:他满脸灰尘-------1)说一说谈一谈体会2)想象一下,你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3)()的父亲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身上的伤越来越重,可他找到儿子的决心依然没有改变,让我带着对这位父亲的敬意再来读这段话。
句子三:他挖了8小时满脸灰尘------指名读过渡:父亲的双眼布满血丝,双手布满了伤口,浑身是血迹,你们想帮他吗?可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
5、出现4---10自然段过渡:说一说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说一说过渡:面对好心人的阻拦,父亲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的句子。
2)画一画3)说一说谁愿意来帮帮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我4)说一说父亲此时的心情5)指导读6)如果再有人来劝父亲,父亲会说些什么?过渡:一片废墟中,一片荒凉的废墟中,只有一位浑身是血布满伤口的父亲,像个疯子一样在救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爱的伟大。
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感悟父爱的伟大,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展示地震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情。
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3.精读课文分段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地震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关爱。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父亲的眼神充满了坚定和信念,他知道,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寻找儿子。
”讨论父亲在地震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4.深入感悟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5.学习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达方法。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在废墟中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试着读一读这段,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要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父爱的伟大。
可以设计如下对话:教师:“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难点:感悟父爱的伟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体会。
如下:教师:“假如你是这位父亲,面对这样的灾难,你会怎么做?请你来扮演一下父亲的角色。
”教师:“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认为父亲在地震中的行为,对于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亲在废墟中坚持不懈挖掘的原因,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在文中的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破坏性。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怎样?3、引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墟、砾、颤”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在地震发生后,父亲和儿子分别有怎样的表现?2、交流汇报:父亲:“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儿子:“阿曼达在废墟下对同学们说:‘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也能救大家。
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我在一起!’”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情,感受父亲的坚定信念。
提问: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讨论交流: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他对自己承诺的坚守。
4、重点研读父亲挖掘废墟的段落,感受父亲的艰辛和坚持。
出示相关段落:“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
不堪、血迹、混乱、颤抖”等词语。
2.从课文的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感受
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以“父爱”为主题。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的三分钟说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甜蜜和幸福,请看大屏幕。
(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画面)2.看了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屏幕中的词语来说,(出示词语:可先让生读读),谁能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地震中的情形?可用1个、2个或3个词来说一说。
(指名)。
3、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画面,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非常了不起的父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
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这节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是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关于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谁收集到了?(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1)请把书翻到92页,谁来读一下单元导读?(指名)这一单元主要是想要教会我们怎样的学习方法?(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的字和词掌握的怎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指名读、齐读)。
去掉生字你还认识它吗?(开火车读一读)仔细观察,这些字中什么结构的字最多?那个字最难记?我们怎样记住它?那个字最难写?(指名说一说),下面我们就来学写字(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写字进行讲解、范写)
(3)生书写,教师巡视,提示写字的正确姿势。
(4)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疑问吗?(请举手的学生来提问,师相机写出问题。
)请学生们自己从中选出一个认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潜心默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设计意图】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指名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当学生汇报父亲了不起时,教师随机提问父亲为什么了不起?你从第几段中看出来的?你能读读吗?此时此刻,面对废墟下的儿子,父亲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指名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撕心裂肺)正是这种心痛,所以才有了那撕心裂肺的呐喊,(齐读父亲的话)谁能把这种那撕心裂肺的痛读出来?(指名读)。
2.是什么让这位跪在地上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又向废墟中走去?找出父亲的话,把他勾画出来。
(教师板书、生齐读)
3、你还从那个段落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12段)谁来读读?(课件出示: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 . .. ..)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难、时间的漫长)你能读出艰难的挖
掘和漫长的等待吗?(指名读、齐读)。
4、没人再来阻挡他,你从这个“再”字看到了什么?曾经都有谁来劝阻过他?(出示人们劝阻的话)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 .. ..(课件出示:第12段)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通过这个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5.“到处”都是血迹,能具体说说是父亲身上的哪些地方有血迹吗?(指名)。
想象一下,父亲挖掘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么想?
6、让我们的目光从父亲身上转向阿曼达,通过预习,你从文中的那个段落中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这一让可能让出去的是什么?(生命)
师:一句承诺,居然让一位7岁的孩子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同学们,所以说阿曼达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
7.躲在废墟下的孩子,他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哪些灾难?请同学们拿起笔用学到的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一篇小练笔,(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来写,如:血迹、颤抖、废墟、瓦砾、混乱、破烂不堪)
四、学生想象写小练笔,教师引导用人物的语言、外貌、心里描写
五、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过38 小时的艰难挖掘和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一幸福时刻。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六、小结:我们虽然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们却拥有和阿曼达一样的父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那无私的、默默无闻的、而又不求回报寓于无形之中的爱。
(播放自己班中学生与父亲游戏、学习、下棋、踢球、旅游时的亲密画面)(配乐:父亲)
七、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父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