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
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等外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救治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在这类病人的救治中,麻醉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做好麻醉处理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就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急危重症患者?急危重症患者泛指生命威胁大,病情转变迅速的病人。
有些急危重症患者突发病情,如心源性休克、原发性脑出血等。
有些人则是由于意外而导致重大创伤,如高空坠落、车祸、爆炸或火灾等。
这些意外创伤往往会导致多个器官的损伤,极易引发休克和内脏衰竭等生命威胁性并发症。
对于这些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麻醉处理,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
麻醉处理的目的麻醉处理是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让患者在手术操作或治疗过程中保持安静,同时防止患者进行不适当的身体活动或抵抗。
当然,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麻醉处理还有如下目的:•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降低患者的紧张程度,提高患者的容忍度;•为治疗提供安静和合适的操作环境;•防止患者意外痛感或休克;•调整患者的生理和代谢状态,提高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麻醉处理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麻醉处理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状况在麻醉处理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状况,包括既往病史、最近的用药和过敏史等。
同时,还需明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等。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风险。
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状况,需要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一般使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应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麻醉方法,如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等。
监控生命体征的变化在麻醉处理过程中,应保持严密的监控,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讯在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进行有效的协作与配合。
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危重病人指的就是病人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处理不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要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对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继续治疗与支持,尽量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顺利度过手术治疗。
一、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肺气肿、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有血气胸、脓胸、肺结核或支扩、肺脓肿咯血等均可引起肺功能的不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ARDS,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均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麻醉前估计及准备:术前若病情允许可作肺功能测定,可区别其为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及肺顺应性增大,无效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用力呼气肺活量(FVC)>4秒,最大呼气1秒率(FEV1、0%)<80%,正常应>76%,2秒率(FEV2、0%)>89%,3秒率(FEV3、0%)>92%,对判断气道梗阻时比较敏感,余气量/总肺容量(RV/TVC)>4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0、6L/秒,若FVC 1、0<40%,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50%,或呼吸储备百分比为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若<70%为通气功能有严重损害,手术宜慎重。
正常通气储备在93%以上,若低于86%即有通气功能不佳,代偿极差。
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为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与通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增大,肺功能测定有VC% <75%,FVC(用力呼气肺活量)<80%,FEVT(时间最大呼气量)正常或偏高(正常值为FEVL1、0一秒量2、83L,FEV2、0为3、30L,FEV3、0为3、41 L )。
呼吸功能评定以表内三种指标为主综合评定:重度:三项至少有两项达重度损害;中度:三项中至少有二项达中度损害或三项中,轻中重各占一项;轻度:损害均不足中度。
危重病人抢救范围及标准
危重病人抢救范围及标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应急能力和整体医护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网络的通畅,各种急、危重病人数量增加,凡发病急骤、急性外伤、服毒、吸入异物、大出血、急产、急腹症、昏迷、休克及处于其它急剧痛苦和危急状态者均为急症,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
危重病医学是以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为服务对象,更多地注意由不同疾病所诱发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的急性功能衰竭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把各器官或系统功能损伤作为疾病延续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组成部分。
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关键在于迅速明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挽救病人的生命。
每一个科室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急、危重症的范围和标准,大体概括如下:一、内科1.高烧39.5℃以上;2.昏迷与昏厥;3.哮喘持续状态;4.各种原因的休克;5.呼吸衰竭;6.急性肺栓塞;7.肺心病、心力衰竭Ⅲ度;8.肺性脑病;9.急性肺水肿;10.严重心律失常;11.频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12.脑血管意外、脑疝;13.高血压危象、甲状腺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内分泌危象;14.严重出血性疾病;15.急性肝衰、肝性脑病;16.重症急性胰腺炎;17.急性肾衰;18.多器官功能障碍;19.糖尿病酮症;20.急性中毒;21.中暑;22.癫痫持续状态;23.消化道出血;24.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25.血小板<20×109/L;26.急性粒细胞缺乏;27.脑膜白血病颅压>200mmHO228.重度贫血。
二、外科1、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者,或短期内多次中等量出血伴休克者;2、化脓性感染或脓毒败血症伴有休克者;3、外科急腹症伴有休克者;4、外科急腹症伴有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5、外科急腹症伴弥漫性腹膜炎和麻痹性肠梗阻者;6、腹部损伤合并休克或呼吸困难者;7、大面积烧伤;8、严重电击伤、严重复合多发性创伤;9、急症手术或择期性手术,术后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或有以外的情况发生而加重病情者。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及标准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及标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SA Class=【分级】【描述】I 身体健康,不包括< 2个月或>80 岁的年龄层。
II 一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但在控制中,无身体活动限制。
III 一个以上或一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未达到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IV 至少有一个严重的系统存在问题, 未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可能有生命危险。
V 濒死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ASA分级分六级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E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麻醉科手术分级
麻醉科
一级麻醉
1、低平面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
2、腰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
3、下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
4、小儿氯胺酮肌肉或静脉麻醉;
5、小儿基础麻醉;
6、病情较轻的四肢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
7、眼科手术的麻醉;
8、常见耳鼻喉科小儿手术的麻醉;
9、静吸复合麻醉术。
二级麻醉
1、常用的神经阻滞术;
2、上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
3、普通颅脑外科手术病人麻醉;
4、胸科病人麻醉;
5、支气管麻醉术;
6、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
7、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
8、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
9、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的急诊病人麻醉;10、小儿硬膜外麻醉;11、气管内麻醉;12、唇裂手术的麻醉;13、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
三级麻醉
1、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
2、病情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
3、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严重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麻醉;
4、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5、湿肺病人的麻醉;
6、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
四级麻醉
1、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
2、既往有心肌梗塞病人的麻醉;
3、严重休克;
4、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6、各种复杂手术及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醉;7、新开展手术项目病人的麻醉。
医院麻醉质量与安全医疗指标(标准版)
麻醉质量与安全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6.甲级病案率≥90%;
7.药品比例≤28%;
8.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9.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10.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11.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12.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三级医院≤0.04%;
13.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14.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1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16.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1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9.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20.硬膜穿破发生率<0.6%;
2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2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3.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24.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危重病人指的是病人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处理不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要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对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继续治疗和支持,尽量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顺利度过手术治疗。
一、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肺气肿、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有血气胸、脓胸、肺结核或支扩、肺脓肿咯血等均可引起肺功能的不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ARDS,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均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麻醉前估计及准备:术前若病情允许可作肺功能测定,可区别其为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及肺顺应性增大,无效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用力呼气肺活量(FVC)>4秒,最大呼气1秒率(FEV1.0%)<80%,正常应>76%,2秒率(FEV2.0%)>89%,3秒率(FEV3.0%)>92%,对判断气道梗阻时比较敏感,余气量/总肺容量(RV/TVC)>4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0.6L/秒,若FVC 1.0<40%,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50%,或呼吸储备百分比为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若<70%为通气功能有严重损害,手术宜慎重。
正常通气储备在93%以上,若低于86%即有通气功能不佳,代偿极差。
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为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和通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增大,肺功能测定有VC% <75%,FVC(用力呼气肺活量)<80%,FEVT(时间最大呼气量)正常或偏高(正常值为FEVL1.0一秒量2.83L,FEV2.0为3.30L,FEV3.0为3.41 L )。
呼吸功能评定以表内三种指标为主综合评定:重度:三项至少有两项达重度损害;中度:三项中至少有二项达中度损害或三项中,轻中重各占一项;轻度:损害均不足中度。
麻醉科急救技能与危重病人处理策略
麻醉科急救技能与危重病人处理策略麻醉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应用麻醉技术以确保病人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舒适与安全。
然而,由于手术和治疗本身的风险以及病人个体差异,麻醉科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并采取相应的危重病人处理策略,以应对突发状况和挽救病人生命。
本文将深入探讨麻醉科急救技能与危重病人处理策略。
一、急救技能1. 快速反应和评估当发生突发状况时,麻醉科医师应能够迅速反应并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
他们需要善于观察并根据病人的表现和生命体征判断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例如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
2. 基本生命支持在急救过程中,麻醉科医师需要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包括心肺复苏、身体位置调整、支持病人的呼吸,以及提供氧气等。
这些技能对于保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至关重要。
3. 药物应急使用麻醉科医师需要熟悉常用的急救药物,并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剂量下给予病人。
例如,肾上腺素可用于心脏骤停时的复苏,红细胞悬浮液可用于血容量不足时的补充等。
然而,麻醉科医师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治疗或不当使用。
4. 气道管理麻醉科医师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
他们需要掌握气道管理技巧,例如头后仰法、口咽通气、喉罩插管等。
这些技能有助于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并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二、危重病人处理策略1. 病人观察与监测当麻醉科医师处理危重病人时,他们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动脉压力监测等手段来评估病情。
2. 全面评估和诊断针对危重病人,麻醉科医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影像学等。
通过综合分析,医师可以制定出适合病人个体的治疗和救治方案。
3. 即时干预和治疗麻醉科医师在处理危重病人时需要能够快速进行干预和治疗。
例如,在出现心脏骤停时,他们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他们需要通过输液、升压药等手段来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
手术室及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手术室及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如有抢救病人,需及时电话通知值班护士和护士长,联系麻醉师立即组织人员抢救。
2.护士长应做好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如护士长不在班,领班护士负责组织抢救,不得延误。
3.接到急症手术通知时,应问明病人姓名、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以便及时、准确准备用物。
4.急救病人随身物品,必须由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清点后交给家属或术后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不得私自丢弃。
5.凡参加抢救人员,应服从分配,严守岗位,严肃工作纪律,不得擅离职守。
6.夜间抢救遇到困难时,应及时报护士长,组织抢救,不得延误。
7.凡抢救病人,切实做好抢救记录,内容应详细,以备各方面查阅。
手术室及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手术室及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室和麻醉科是医院中对于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救治的关键科室,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手术室和麻醉科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以确保高效、安全的抢救工作的进行。
首先,手术室和麻醉科应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在出现危重病人的情况下,需要有明确的召集、分工和协调工作。
一般来说,当接收到危重病人的消息后,负责召集的人员应立即启动预先制定的病危病重呼叫系统,通知参与抢救的人员到达指定地点。
同时,手术室和麻醉科需要建立紧急设备和药物的备用制度。
在抢救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药物,如呼吸机、监护仪、空气way器械等。
这些设备和药物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并随时准备好使用,以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值班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手术室和麻醉科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应变能力。
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让医护人员能够熟悉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和技术,增强团队协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患者的隐私和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手术室和麻醉科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纪录和信息保密制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并对抢救过程中的医疗记录进行妥善保存,以备后续的审核和研究工作。
此外,手术室和麻醉科需要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在危重病人抢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因此,需要建立起互相配合和协同救治的工作机制,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
总之,手术室及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命,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协作能力所必须建立的一套完善制度。
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的设备和药物备用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应变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黑色标记卡—死亡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能量选择: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双相波非同步,120~200J若不清楚类型——200J开始,直至360J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均不接触病人及床单位除颤和CPR的选择:推荐除颤和CPR的联合●先除颤还是先CPR?成人(≥8岁)①<5min的猝死:先除颤②>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后除颤儿童(1~8岁):同成人②婴儿(<1岁)不适用AED1次电击还是3次电击方案?——所有室颤/无脉室速,均采用1次电击策略单次电除颤→5个CPR循环→检查循环情况(包括心律和脉搏)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可扪及大动脉搏,收缩压大于60mmHg2.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有知觉反射、呻吟,意识障碍程度变浅5.出现自主呼吸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适用心脏停顿、显著的心动过缓、过敏性休克●用药原则: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首剂1mg,每隔3~5分钟重复给1~3mg,不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室停顿中常规性采用阿托品胺碘酮●适用于反复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治疗无效、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麻醉学专业知识:烧伤病人的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学专业知识:烧伤病人的常用麻醉方法(一)部位麻醉1、局部浸润:多用于小面积取皮和植皮,病情危重者也可用作全麻的辅助。
通常加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但对高血压者应注意血压的变化。
2、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上肢手术除非存在禁忌,原则上都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
中小面积和单纯肢体烧伤的切痂植皮以及晚期整形手术,选用各种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效果最确切。
不过,椎管内麻醉常因背部穿刺点或其附近的皮肤已经烧伤或感染而不适用。
(二)静脉全麻对烧伤手术有一定优点,如诱导平稳、对呼吸道无刺激,方法简单,药物选择有较大余地。
但也有缺点,个体差异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滞,特别是剂量较大、注药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尤为明显。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1、氯胺酮麻醉: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麻醉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使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对循环功能不全的病人很适用,但对有高血压、冠状血管供应不全者应用要谨慎。
氯胺酮不使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消失,因此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抑制轻微,不增加气道阻力,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改变,适用于头面部和呼吸道烧伤病人,但如剂量增加或速度过快,则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可致呼吸停止。
应给氧或用面罩辅助呼吸,另外,氯胺酮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术前应用阿托品,手术后病人多有幻觉、谵妄,癫痫病史者可诱发癫痫发作。
时间短者,2 mg/kg静推,维持时间20-30分钟。
肌注,4-8mg/kg,镇痛20-40分钟,手术时间长,可重复给药,反复多次给药延长苏醒时间。
也可以静滴,以0.1%氯胺酮维持麻醉。
目前也可采用微泵控制给药。
为克服单独应用的不良反应,可复合应用氟芬合剂、安定、咪哒唑仑、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可使氯胺酮作用时间延长,副作用减轻,但应注意呼吸抑制。
2、微泵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全麻用于烧伤病人:异丙酚镇静及催眠作用迅速、平稳且恢复快,体内无蓄积,毒性小,但镇痛作用较弱,剂量偏大或注射过快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
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并发症处理
<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并发症处理>>第二章,穿破硬脊膜中(1)自体血补漏方法①相关术前准备。
②在原穿刺点或下一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
③另一助手严格消毒穿刺静脉,采血22ml。
④缓慢注入全血至硬膜外腔直至病人诉说臀部、后背或大腿发紧为止,或注完20ml全血。
如果病人诉说相应区域撕裂样痛,则应停止注射。
拔针封闭穿刺点后平卧。
⑤将剩余的血送培养和药敏试验。
有人报道了一例38岁妇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低颅压性头痛。
第一次使用在原来位置上的硬膜外导管,自体血充填无效;第二次在X线下自体血充填,病人仍头痛;第三次使用CT引导下脊髓显影,结果示L3~L4水平脑脊液漏,针对漏点行自体血补漏后成功消除病人症状。
(2)补漏后其它注意事项①膝下放枕,平卧4小时,有人认为如果平卧时间长些,效果更好。
②嘱病人2~3周内不要用力,不要弯腰,但可以下蹲。
③避免过度扭曲身体。
④随时注意发热、背痛、放射痛或再头痛等其它症状。
有人症状立即缓解,有人在24小时内症状慢慢消失。
约有35% 的病人会诉说腰背痛,通常在48小时内缓解。
少于2%的病人可能有轻度、一过性麻木、颈痛、腿痛或放射痛或一过性颅神经麻痹。
还可以有无菌性脑膜炎、腰椎综合征、根性神经痛、心动过缓、发热、惊厥等。
自体血补漏应该不会填满硬膜外腔,引起感染、马尾综合征和粘连性蛛网膜炎。
有人报道硬膜外腔自体血补漏后出现蛛网膜下血肿,其原因可能是直接在穿破点注射自体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3)自体血补漏的效果少数人报道自体血充填无效,绝大多数人认为有效。
有人报道自体血补漏一次性成功率达90% ,二次成功率达96%。
预防性硬膜外腔自体血补漏,效果不明显。
也有人认为在硬膜外导管拔除前预防性自体血补漏有助于减少其后再次自体血补漏的机会。
24小时内补漏效果一般不佳。
一般认为在穿破硬膜后48~72小时补漏治疗头痛效果最好。
如果在穿破硬脊膜后立即作预防性补漏,不能改变头痛的发生率,但略缩短头痛的持续时间。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方案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等,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 律失常等,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和补液量。
术后疼痛:麻醉苏醒后,患者可 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及 时给予镇痛治疗。
麻醉复苏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拔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拔除气管导管 疼痛管理:提供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 并发症处理:预防和处理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
术后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评估内容:意识状态、疼痛程度、肢体活动等 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复苏效果评估: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对复苏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术后镇痛与镇静
术后镇痛: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 术后镇静: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使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有助于恢复。 镇痛与镇静的必要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 镇痛与镇静的实施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与镇静方案。
早期康复与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康复效果的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锻炼计划
麻醉选择与实施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麻醉方案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用量
呼吸管理
监测:密切监测 患者的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等指 标
最新_麻醉相关危重症急抢救流程与流程图
麻醉相关危重症急抢救流程与流程图目录1.急救通则流程图2.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及流程图3.麻醉科-输血科沟通流程及流程图4.麻醉科局麻药中毒抢救流程及流程图5.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及流程图6.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及流程图7.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及流程图8.子痫抢救流程图9.恶性高热处理10.产科羊水栓塞的抢救11.产科出血性休克救治流程12.产科急性心衰的抢救流程13.产科甲亢危象的抢救流程14、产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15.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16.休克抢救流程及流程图17.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及流程图19.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及流程图18.昏迷抢救流程及流程图19.眩晕的诊断思路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0.窒息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1.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2.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3.高血压急症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4.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5.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6.咯血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7.呕血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及流程图29.抽搐抢救流程30.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31.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32.输血反应处理预案33.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34.手术间麻醉前准备流程图35.麻醉工作流程图36.手术室应急预案37.手术室应对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预案流程图2.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一)困难气道的定义1、困难气道,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操作在4次以上或需时10min以上者仍不能完成为插管困难。
3、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和和(或)合适的通气。
(二)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1、急症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麻醉科质控制度(7篇)
麻醉科质控制度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控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估,并通报全科室。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和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
真正做到问题已经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全面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麻醉科质控制度(二)麻醉科每日质控制度具体内容:1、每天安排质控员班2、质控员不具体实施麻醉3、质控员负责检查各级各类人员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实施各项工作4、质控员认真检查各级各类人员的各项工作,做好质控记录及质控交接班工作,次日晨会通报前一天质控检查情况5、科主任每月必须____人员检查各级各类的工作质量,进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发现问题,当日质控员负有连带责任,一同考核6、质控员对某人某项工作不按照规范执行的,可直接提出处罚意见,经科主任签字后实施7、质控班必检项目。
麻醉科质控制度(三)麻醉科每日质控制度具体内容:1、每天安排质控员班2、质控员不具体实施麻醉3、质控员负责检查各级各类人员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实施各项工作4、质控员认真检查各级各类人员的各项工作,做好质控记录及质控交接班工作,次日晨会通报前一天质控检查情况5、科主任每月必须组织人员检查各级各类的工作质量,进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发现问题,当日质控员负有连带责任,一同考核6、质控员对某人某项工作不按照规范执行的,可直接提出处罚意见,经科主任签字后实施7、质控班必检项目。
麻醉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与解析
英文回答:The rescue of acute andmon anaesthesia is an importantponent of medical care。
Serious cardiovascular events,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acute clinical toxin poisoning require prompt and decisive medical action to ensure promp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In the rescue process, medical personnel are required first to conduct a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 s condition and to determine priorities and methods of rescue。
Thereafter, appropriate rescue measur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immediately, including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dition, maintenance of the circulationof the body and breathing。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life signs and changes in the patient ' s condition,and to adjust rescue programmes at all times to maximize the saving of patients ' lives。
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要点麻醉是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处理危重病人时更加关键。
正确的麻醉管理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危重病人麻醉管理的要点进行论述。
一、临床评估和病情判断危重病人麻醉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临床评估和病情判断。
这需要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病史、现病史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以确定他们的麻醉风险级别和合适的麻醉管理策略。
1. 评估病人的基本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判断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与麻醉相关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
3. 病人的器官功能评估,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4. 判断病人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和凝血功能,以便在麻醉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和处理。
二、麻醉策略的选择在危重病人麻醉管理中,选择合适的麻醉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求,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麻醉方法:1. 全身麻醉:对于一些大手术或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全身麻醉。
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生理指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有效。
2. 局部麻醉:对于一些小手术或对全身麻醉有相对禁忌的患者,可以选择局部麻醉。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3. 复合麻醉: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特殊麻醉方法的病人,可以进行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将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等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麻醉效果。
三、监测和处理在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过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1. 心电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的心率、心律进行连续监测,以及早期存在心律失常的定位和纠正。
2. 血压监测:使用无创血压监护仪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血压的稳定。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对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防止发生低氧血症等问题。
4. 呼吸功能监测:使用呼吸机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
危重病人手术麻醉流程
危重病人手术麻醉流程
1.呼叫二线同时到病房访视病人。
2.把病情汇报给科主任(副主任、负责人),科主任根据病情向医务科、分管院长汇报。
3.二线医生协助一线医生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麻醉机的准备检查,抢救药品的准备,麻醉药品的准备,气管插管的准备,动脉静脉穿刺的准备等)。
4.科主任(副主任、负责人)到场对病情评估后开始进行麻醉(时间允许应先进行动脉穿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深静脉置管补液和容量监测,再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同时其他医生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
5.术中周密监测、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平稳。
6.术后和手术医师一起跟ICU医生做好交接工作。
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详细的病史回顾与查体
2.不要破坏病人的代偿机制,针对病因迅速处理
3.保证内环境的稳定
4.全力保证各个细胞的氧供
5.各个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各级医师必须持有“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这样的谨慎态度,做任何一台手术的麻醉要把它当作职业生涯第一台麻醉的态度对待。
麻醉之前务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术中务必周密监测、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平稳,术后务必做好交接和访视工作。
对拿不准的情况要多向上级医师或经验丰富的医师请教,务必保证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指的是病人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处理不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要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对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继续治疗和支持,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顺利度过手术治疗。
一、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肺气肿、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有血气胸、脓胸、肺结核或支扩、肺脓肿咯血等均可引起肺功能的不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ARDS,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均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麻醉前估计及准备:术前若病情允许可作肺功能测定,可区别其为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及肺顺应性增大,无效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用力呼气肺活量(FVC)>4秒,最大呼气1秒率(FEV1.0%)<80%,正常应>76%,2秒率(FEV2.0%)>89%,3秒率(FEV3.0%)>92%,对判断气道梗阻时比较敏感,余气量/总肺容量(RV/TVC)>4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0.6L/秒,若FVC 1.0<40%,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50%,或呼吸储备百分比为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若<70%为通气功能有严重损害,手术宜慎重。
正常通气储备在93%以上,若低于86%即有通气功能不佳,代偿极差。
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为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和通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增大,肺功能测定有VC% <75%,FVC(用力呼气肺活量)<80%,FEVT(时间最大呼气量)正常或偏高(正常值为FEVL1.0一秒量2.83L,FEV2.0为3.30L,FEV3.0为3.41 L )。
呼吸功能评定以表三种指标为主综合评定:重度:三项至少有两项达重度损害;中度:三项中至少有二项达中度损害或三项中,轻中重各占一项;轻度:损害均不足中度。
通过血气分析对呼吸功能可得到正确的评价。
若有通气不足,有PaO2的下降及PaCO2的增高,有过度通气时PaO2可正常或高于正常(>100mmHg),而PaCO2低于正常围(<30mmHg)。
通气功能仅有轻度障碍者可按一般正常人处理。
有中度肺功能不全,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肺部炎症,使分泌物尽量减少,当选用椎管麻醉或局麻、神经阻滞,静脉麻醉而未插管者,应注意辅助用药或静脉麻醉药对呼吸的影响,若呼吸有抑制易发生低氧血症,或药物影响排痰可造成下呼吸道梗阻而发生严重的急性缺氧,甚至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
若用全身麻醉必须插管。
麻醉期中应注意呼吸管理,保持气道畅通,应有足够的气体交换。
术后最好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支持,待完全清醒,咳嗽反射灵敏,呼吸交换量正常或接近原水平,脱氧超过10分钟SpO2能保持93%以上或恢复麻醉前水平才能考虑拔管,拔管后仍应继续给氧以保持SpO2接近正常水平。
术前即有严重通气功能不全者,应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能否平卧,双肺有无啰音等,及能否经治疗得到改善。
若手术不能等待,不能选用有可能加重呼吸功能降低的不插管的麻醉方法,如高持或单纯静脉麻醉等。
若已有严重通气功能不全,进行肺切除术必须估计切除肺的围及对通气功能的进一步影响,若成人术后肺活量将低于1.2升,呼吸储备低于50%。
术后稍有其他因素如痰排不出等,则将失代偿而难以维持生存的最低要求。
若未作肺功能测定,可作闭气试验以粗略估计心肺功能情况。
正常成人闭气30~40秒以上;仅能闭气20~30秒可能有轻度降低;10~20秒为中度;<10秒为重度损害。
另还可作吹气试验,若点燃的火柴在距口唇30cm以上能一口气吹灭者,胜任一般手术可无问题。
(二)麻醉选择及注意事项:有呼吸功能不全者首选无呼吸抑制的麻醉方法或药物;其次是能有效管理呼吸的方法,能在局部浸润、神经阻滞、低位椎管麻醉下完成的手术,术中配合适量辅助用药及有效的氧吸入,常可安全度过手术治疗。
大型手术必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者,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较为安全,分泌物多者术前应尽量控制感染,加强排痰引流措施,插管后应反复吸引,避免下呼吸道阻塞。
术后必须送ICU病室继续进行机械通气,因麻醉期中使用的全麻药、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均将对呼吸的恢复存在一定影响。
术后伤口疼痛亦将影响咳痰及深呼吸的活动,使潮气量受影响。
故术后呼吸支持及术后镇痛甚为重要。
直至全身状态恢复较正常,环境稳定,咳嗽有力,能作深呼吸活动,肌力正常,才能逐渐脱机,可用亚利氏装置吸氧,过度到吸入低浓度氧(<40%),SpO2在不吸氧下恢复术前水平,才能考虑拔管,拔管后继续鼻管或面罩吸氧。
二、休克病人的麻醉问题休克是指重要器官及组织有血液灌流量的锐减,不能维持正常生理需要。
严重者可造成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麻醉方面既要注意围术期对休克的治疗及合并症的处理,又要进行适当的麻醉以满足手术对麻醉的需要,方能解除休克的原因,使休克得到有效的治疗。
(一)各种休克存在的麻醉相关问题:1、低血容量休克:可因大量失血、体液丧失(如大面积烧伤、肠梗阻等)而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低、脉搏代偿性增快。
长时间严重休克可致心肌缺血、心功能受损,由于血流缓慢、代性酸中毒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素,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降低,手术创面可发生渗血。
还可导致休克肺、急性肾功衰竭等。
最终亦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2、感染性休克:可因严重全身性感染、输入污染血液或液体发生休克,多有高热、白细胞增高,代增加、低血压、脉搏快、呼吸急促、过度换气而导致代性酸中毒及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血容量可因毒素对毛细血管壁损害通透性增加进入组织间隙而有减少,由于组织灌注不足,毛细血管扩及DIC形成,血液淤滞于微循环中增多。
回心血量减少,组织供血进一步下降,因而中毒性休克虽无明显的血容量丢失,仍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适当补充容量对改善休克状态有一定作用。
由于毒素、低血压、缺氧对心脏的作用,心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低下,若有DIC对肺及肾的损害,其功能常受影响,最终亦可发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3、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可产生抗体IgE使肥大细胞致敏,当再次有致敏抗原进入机体时即可使敏感的细胞发生脱颗粒而释放出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质,其作用于血管壁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体液成分漏出至血管外,并使血管扩,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严重者导致低血压甚至停跳。
4、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疾病或心脏受缺血、缺氧损害,心脏负荷过大,长时间低血压影响,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使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低、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增高,致心源性休克。
5、神经源性休克:严重外伤引起的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导致低血压。
(二)休克病人麻醉处理原则:1、解除休克的原因:如外伤出血应尽早采用简单止血方法如上止血带压迫止血等;心律失常如二度或三度传导阻滞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低血容量积极补充容量;心源性休克应用强心药;过敏性休克应用激素、抗组织胺药等。
2、对症治疗:因休克病人常有低血压、低氧血症、低血容量、心功不全、外周血管力变化等,可针对不同休克当时存在的问题予以对症治疗以改善休克状态,增强对麻醉的耐受。
3、手术时机:术前对休克的纠正虽有利于麻醉及手术治疗,但不能因强调术前的准备而延误手术时机,甚至需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进行麻醉和手术治疗。
4、休克越严重本身对中枢神经系统已产生强烈的抑制,所需麻醉药物越少,因而不管什么情况下,血压越低越应减浅麻醉,因休克时脑血流所占心输出量的比例增加,麻醉药进入脑组织的比例增加,麻醉容易加深。
(三)休克病人的麻醉选择:1、局麻及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一般休克病人作较表浅较小及上肢手术首选此法。
但镇痛不全可加重休克。
2、椎管麻醉:休克病人用椎管麻醉当交感神经阻滞后回心血量将进一步减少,影响心输出量使血压更为降低,除非血容量能及时补充,休克程度不严重,麻醉围较窄如会阴区域或下肢手术可以考虑。
若急性大量失血未能控制、中毒症状严重、或严重心源性休克均不适宜用椎管麻醉。
3、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气管插管的方法可以充分给氧,保证气体交换及气道通畅对休克病人是有利的,但任何吸入麻醉药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均是抑制,由于有的药物在浅麻醉时对交感的兴奋作用而显示对循环的兴奋效应,当严重休克时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则难以显示药物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效应。
但对循环随剂量增加而抑制加强。
休克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需要量大为减少。
由于休克时心脑血管的扩,其血流量占全身心输出量的比例增大,因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加强,而脑组织已处于血流量灌注不足,细胞功能降低,易受到麻醉药物的抑制,需要量大为降低,吸入麻醉常用药对循环影响按同等MAC而论,七氟醚、地氟醚小于氟烷、异氟醚,此又小于安氟醚。
4、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常需要静脉麻醉药,对循环抑制较轻的有乙咪脂、γ- OH、芬太尼等,氯胺酮因同时有兴奋交感神经及心血管抑制作用,当用药后能增加心输出量,虽同时增加心肌氧耗,只要不使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加重是可选用的,若交感神经系统已因严重休克有极度兴奋,回心血量很低而陷于严重休克,此时再兴奋交感神经已不起作用而常可因用氯胺酮而显示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使休克更加恶化,心肌氧的供需关系更为失衡而过度缺血缺氧而停跳。
因此宜在容量补充后用氯胺酮对循环影响较小。
乙咪脂诱导对循环影响较小,但部分病人可引起肌颤,可使心率加快,氧耗增加,可配合其他药物应用,如先给小量咪唑安定(0.05mg/kg 以下),再给乙咪脂则肌颤可减轻,配合肌松药插管。
可在小剂量咪唑安定后用芬太尼0.06~0.1ug/kg加肌松药作诱导插管影响也较小。
休克不是很严重可在小量咪唑安定及γ- OH 诱导后肌松药插管。
维持期中应积极处理休克,血压越低麻醉越应减浅,只需达到意识消失,肌松药选择对循环影响小或无明显影响者,如万可松、阿端、卡肌宁影响均较小。
由于低血压肾滤过率降低,主要靠肾排泄的肌松药作用时间将延长,特别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不能使用。
芬太尼镇痛作用好,可减少吸入麻醉药的应用。
(四)休克病人围术期监测:1、血压、脉搏:休克病人均有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
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应视为休克,因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多已有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应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治疗,休克时脉压常因每搏量降低而减低,用无创测压方法有时无法测得,若能监测直接动脉压则较准确,而即使脉压差很小亦可测出。
当搬动病人体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常说明有血容量不足,应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