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37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教材精要了解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分泌和调节,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的代表药物。
掌握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双胍类以及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目前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普通制剂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吸收快,半衰期约 10分钟,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胰岛素主要在肝、肾灭活。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能影响其灭活。
胰岛素主要促进肝脏、脂肪、肌肉等靶组织糖原和脂肪的储存;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胰岛素不易进入靶细胞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生物效应。
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 IDDM;② 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酸性高渗昏迷;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妊娠、手术的各型糖尿病;⑤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进钾内流。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症,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等。
口服降血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药(如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等)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和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主要副作用有嗜睡、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
值得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使高敏人群肝功能损伤至衰竭甚至死亡。
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和双胍类化合物(如二甲双胍等)。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降低血糖的作用,其机制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还可影响水排泄和凝血功能。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⑤包括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合成并 增加其活性,从而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⑥ 胰岛素长时程作用主要由Ras信号复合物介导。
临床应用
1. 对各型糖尿病有效。
⑤ 抑制糖异生。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抑 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蛋白质代谢 促进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 (包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和 肝脏的氨基酸氧化。
4.促进K+进入细胞,故有降血K+作用。
5.长时间作用 作用。
通过促进或抑制一些酶的合成起长程
的数目和亲和力。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
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者可减少 胰岛素的用量。 2.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的分泌,可治疗尿崩症。
不良反应
1.常见胃肠反应 ;大剂量氯磺丙脲还可引起中枢症状; 2. 少数引起粒细胞减少和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3. 严重者持久低血糖症,氯磺丙脲尤甚。故老人及肝、
第32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概述
概念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
表现与危害 血糖↗ 、尿糖↗,多饮;后期常合并 心、肾、眼底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感染、结核动 脉粥样硬化等。
分类
I型 (胰岛素依赖型):须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 药无效;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皮下注射吸收快。 代谢快,t1/2为9~10Min。主要在肝、肾灭活,肝肾功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
(二)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D860), 氯磺丙脲 格列本脲(glyburide,优降糖) 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
Pharmacokinetics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经 肝代谢。
pharmacologic actions 1、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2、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 3、格列齐特能减少血小板粘附。
Clinical uses:
糖尿病(diabetis mellitus) 分为: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 IDDM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NIDDM
① IDDM; ② NIDDM, 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 未能控制者; ③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④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 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Adverse reactions
1.过敏反应 2.低血糖症 3.胰岛素抵抗 4. 脂肪萎缩
二、口服降血糖药(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一) 胰岛素增敏药(insulin sensitizer) 有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等
pharmacologic actions and Clinical uses: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用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NIDDM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
一、胰岛素(insulin)
体内过程及分类:
pharmacologic actions
糖代谢:加速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合 成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脂肪代谢: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蛋白质代谢: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好,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甲苯磺丁脲:作用最弱,维时最短(6-10 h) 氯磺丙脲:作用维时最长(24-72 h),由肾排泄 格列齐特:作用较强,维时较长(6-15 h )
临床用途
1.
糖 尿病:胰岛功能未完全丧失的轻、中型
糖尿病人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2.
尿崩症:氯磺丙脲, 0.125-0.25g/d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糖 尿病性昏迷
3.
4.
糖尿病合并高热、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妊娠、 创伤、手术 细胞内缺钾:胰岛素+葡萄糖
5.
不良反应
1. 低血糖症
原因: 胰岛素过量 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 焦虑、震颤,严重者出现昏迷、惊 厥、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
轻者:口服糖水
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使血糖。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产生低血糖。
轻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
细菌酵解产气增加,产生多气、腹痛、腹泻等。
瑞格列奈 (repalinide)
促胰岛素分泌药,可以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临床应用 Ⅱ型糖尿病患者,适用于糖尿病肾病者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单纯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 + 口服降糖药
饮食治疗 + 注射胰岛素
饮食、运动、药物三者科学的结合,再加上掌握 糖尿病的知识就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饮食治疗原则
合理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 目标:
热量供给以维持或略低于标准体重
肥胖者减轻体重
消瘦者增加体重
规律运动的益处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PPT课件
成本和保险覆盖比较
成本
胰岛素通常比口服降血糖药便宜,因为它的生产成本较低。
保险覆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些保险计划中,胰岛素可能比口服降血糖药有更广泛的覆盖。
04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的 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对于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高血糖,尤其是2型糖尿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
口服降血糖药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磺脲类
双胍类
适用于非肥胖或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尤其 是有胰岛功能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
适用于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 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噻唑烷二酮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胰岛 素抵抗明显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剂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磺脲类
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分 泌量。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 特等。
双胍类
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肌肉摄取葡 萄糖,减少脂肪酸生成。代表药物有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代表药物有罗格 列酮、吡格列酮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 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代表药物有阿 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适应症
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需要用胰岛素控制的血 糖水平的情况。
使用方法
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吸入式给药等途径。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 方式,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它可以代替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或者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帮助降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
据临床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这是因为甘精胰岛素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而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延长降糖效果,使血糖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依赖程度。
一些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仅依靠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水平。
最重要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高危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二) 胰岛素制剂分类及特点
类别
药名
给药 途径
给药时间
开始作用时间 (小时)
短效
普通胰岛素
静注 皮下
用于急救 饭前0.5小时, 一日3 4次
静注:立即 皮下:
0.5—1小时
中效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珠蛋白锌胰岛素
皮下
早饭或晚饭前0.51小时, 一日1-2 次
2—4小时 3—4小时
长效
精蛋白锌胰岛素
皮下
早饭或晚饭前0.5-1小时, 一日1 次
3—6小时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
去路
食物糖类 吸收
合成 糖 原
肝糖原 分解
糖异生 非糖类物质
血糖 3.9-6.1 mmol•L-1
分解氧化供能
转化 其他糖及非糖物
8.3-9.4 mmol·L-1
尿
糖
(三) 胰岛素----作用
1. 降低血糖 – 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的酵解和氧化,促进糖原合成和储存,促进
• 见于注射部位 • 女性多于男性
•急性型:需短时间内增加大剂 量胰岛素。
•慢性型:可用糖皮质激素 ;选 用抗原性小 的高纯度胰岛素。
用药指导
• 坚持长期药物治疗,结合饮食、运动疗 法,以达到控制病情,稳定血糖,保证 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 口服降血糖药
类别
磺酰 脲类
药物
作用环节
作用特点
各型糖尿病的用药选择
1、Ⅰ型糖尿病:胰岛素 2、Ⅱ型糖尿病: ▪ 肥胖、无肾病、有高胰岛素血症者,选用阿卡波糖; ▪ 餐后血糖控制不好,加用双胍类,仍疗效不好,加
用第二代磺酰脲类 ▪ 有肾病者:格列喹酮、阿卡波糖 3、糖尿病合并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或急性应激情况者:胰岛素 4、糖尿病患者大手术前后:胰岛素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型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胰岛素 6、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Ⅰ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①1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 不足所致,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 效。 多为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 伤而引起。胰岛β细胞严重破坏,引起胰岛素绝 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大多发病较快,病情较 重,症状明显且严重,呈酮症酸中毒倾向。
②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占95%,胰岛素分泌
相对不足,可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中胰
岛素水平升高。多见于成年肥胖者,发病缓慢,病情
相对较轻。 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 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第一节 胰岛素
胰岛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 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每 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机制】
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K+通道阻断剂
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 使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 通道阻滞,膜去极 化而使电压敏感性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而引 起胰岛素释放。
A细胞 占25%, 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 占60%, 分泌胰岛素。 D细胞 数量较少, 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素(insulin)
小分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 B两个肽链,中间有S-S键连接。人胰岛素是 由前体物质胰岛素原裂解C肽而来; 来源:猪、羊、牛等家畜胰腺中提取。 酶或微生物等半合成法合成。 重组DNA技术
胰岛素抵抗经常伴随着较多的其它异常,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此 外胰岛素抵抗还多伴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
37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拮抗其作用:噻嗪类、速尿(抑制胰岛素分泌);糖皮
质激素,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升高血糖)。
二.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甲磺丁脲,氯磺百脲,格列本脲,格列波脲 [药理作用与机制]
①. 降血糖:对功能尚存者促 B 细胞释放 Insulin ;增强其作用(降低 代 谢);久用促生长抑素释放,使胰高血糖素↓。 ②.抗利尿:氯磺丙脲有此作用,可用于尿崩症。 ③.影响凝血功能:格列本脲,格列波脲: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
溶酶原的合成,降低微血管对血管活性胺类的敏感性→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好,2-6h达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格
列美脲达99.5%,肝代谢、肾排。除氯磺丙脲外,消除快。
氯磺丙脲大部分原形肾排。易蓄积。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素功能未全丧失的轻、中度病人。
2.尿崩症(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 胃肠、肝损伤(氯磺丙脲更易发生),应定期查肝功。 低血糖,老年、肝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 少数:过敏、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长效制剂→突发性严重低血糖→死亡,不可逆脑损伤,需 反复注射GS解救。
受体及胞内受体底物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通过G蛋 白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IP3 ) →发挥效应。 与受体的亲和力可受氢化可的松、生长激素等影响。 [体内过程] p.o.被破坏。注射给药不同制剂不同。
*
* 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可降低其溶解度,提高稳定性,
延长作用时间,制成中效及长效制剂。
[临床应用] 1. 糖尿病 各型均有效。 ①Ⅰ型;②饮食及口服药物不能控制的Ⅱ型(重症), ③酮症酸中毒时;④ 合并感染、应激时;⑤ 全胰腺 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2.细胞内缺K+(GIK) 防治心梗时心律失常。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第一节 胰岛素(insulin) 胰岛素为酸性蛋白质,胰腺β细胞分泌。 临床制剂:牛、猪胰腺提取。
人工合成:利用大肠杆菌经重组DNA技术。
Thr
1958年12月底,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有 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合作。大兵团作战
四、其他类
阿卡波糖(acarbose) 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少糖类水解及产生葡萄 糖,延缓吸收 2. 单用或合用,病人餐后血糖 瑞格列奈(repaglinide)
1. 促进insulin释放,降低餐时血糖
2. 用于2型糖尿病或对磺酰尿类过敏者
【应用】 1. 非胰岛素依赖性轻、中度病人 近期有效率70-80%(丧失胰岛分泌功能无效) 2 治疗尿崩症 :仅用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 】 发生率较高,常见:皮肤过敏、胃肠反应。 低血糖 :主要氯磺丙脲 持续低血糖。 过量: 肝损坏,粒细胞↓。
三、双胍类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作用: 降血糖(对正常人无效) 机制: 抑制食物吸收和糖原异生; 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应用: 轻度糖尿病,丧失胰岛功能有效。 适合肥胖病人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反应 严重:乳酸血症 甲福明少见,故较常用。
2.纠正脂肪代谢紊乱: 2型病人甘油三酯↓,HDL-C↑, 抑制LDL氧化修饰 3.防治2型病人血管并发症: 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内皮增生、抗动脉粥样硬 化、延缓蛋白尿的发生。 4.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中胰岛素,减少β 细胞衰退死亡。 应用: 胰岛素抵抗、2型病人。
【作用机制】 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值受体γ(peroxisomal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不良反应
1 过敏
牛胰岛素最多见 人工胰岛素少
2 低血糖 急性低血糖反应 饥饿感 出汗 心悸 休克 昏迷 慢性低血糖反应 头痛 精神、运动障碍
不良反应 3 胰岛素耐受 急性耐受性 感染、手术、创伤时 慢性耐受性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或受体因素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D860) 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2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转运、合成、抑 制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及酮体生成
3 蛋白质代谢 促进氨基酸转运,促进 蛋白合成抑制分解
胰岛素
临床应用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经
饮食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 3 糖尿病并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或感染、
创伤
胰岛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 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制剂 短效 正规胰岛素 regular insulin 中效 低精蛋白或珠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 精蛋白锌胰岛素 与碱性蛋白结合使pH提高接近体液pH 加微量锌使之稳定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短效 中效 长效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
胰岛素
胰岛素的发现 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中提取 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
胰岛素
药理作用
1 糖代谢 降低血糖 增加Glu转运及氧化、酵解,促进糖 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及异生
降糖药
磺酰脲类
不良反应 1 低血糖 2 胃肠道 3 粒细胞减少 4 中枢神经系统
降糖药
磺酰脲类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保泰松、水杨酸、吲哚美辛、双
香豆素等竞争结合血浆蛋白 2 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增敏药 二、磺酰脲类 三、双胍类 四、其他类
1
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 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病情较重,以幼年发病为 主,因此也称重型、幼年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病情较轻,以成年发病为 主,因此也称轻中型、成年型糖尿病。
2、脂肪代谢 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 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蛋白质代谢 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 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6
【作用机制】
7
【临床应用】
胰岛素仍是治疗IDDM)的唯一药物,对胰岛素 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持久性的低血糖反应,常因药 物过量所致,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较易发生。 新型磺酰脲类较少引起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磺酰脲类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 合率,因此在蛋白结合上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竞争, 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引起低血糖反应。此外,氯 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均 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
①IDDM; ②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
者; 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
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
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⑤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合用可促进钾内
流。
8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发应:为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未能及 时进餐等原因所致,正规胰岛素能迅速降低血 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 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 至脑损伤及死亡。长效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较慢, 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和精神情绪、运动 障碍为主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考情分析
1.胰岛素及其类似
物
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练掌
握
2.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
作用
(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
(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练掌
握
熟练掌
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一、胰岛素
【药理作用】
>>降血糖
>>促进K+进入细胞内
【降糖机制】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
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
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
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
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
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
静脉滴注
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
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
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
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
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抢救措施: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
耐受性产生的原因
产生机制: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量的循环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物学反应;类型:
快速耐受: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大量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所致;
慢速耐受: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的抗体,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维持血糖稳定。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特点:
餐时血糖:进餐时胰岛素的分泌开始增加;
意义:对抗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
基础血糖:任何时候体内都会有少量的胰岛素分泌;
意义:调节代谢;
二、口服降糖药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二)双胍类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四)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1.磺酰脲类
2.非磺酰脲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1.磺酰脲类(格列**)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
1954年)
氯磺丙脲(P-607)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美吡达)
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第三代:格列美脲
【机制】
药物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类受体结合
——引起胰岛素释放。
对胰岛功能尚存(≥30%)的病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