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广播电视传输业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将电视信号和音频信号传输到观众的收视设备上,让他们可以收看和聆听电视节目。

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地面传输与接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地面传输与接收的相关内容。

一、地面传输技术的发展地面传输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传输技术采用电磁波无线传输,但由于其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信号稳定性较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线传输技术逐渐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如同轴电缆、光纤等,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地面数字传输技术成为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主流。

数字传输技术不仅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还实现了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频道容量的增加。

二、地面传输系统的组成地面传输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发射站、传输线路、接收设备等。

1. 发射站发射站是地面传输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将电视信号和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发射站通常由发射设备、发射天线、辅助设备等组成。

发射设备负责信号的调制和放大,发射天线负责将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

2. 传输线路传输线路是信号从发射站到接收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可以是有线传输线路,如光纤、同轴电缆等,也可以是无线传输线路,如微波通信等。

传输线路的稳定性和带宽决定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3.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是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重要装置,通常包括接收天线和接收器。

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发射站传来的无线电波信号,接收器负责解调和解码信号,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三、地面传输与接收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地面传输与接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业界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1. 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为保证传输信号的稳定性,采用多天线传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多天线传输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传输信号,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降低了信号传输受干扰的概率。

DVB系统简单介绍

DVB系统简单介绍

DVB系统简单介绍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是一种数字电视标准,用于传输、接收和播放数字电视信号。

该系统由电视广播协会(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Project,DVB Project)负责制定和管理,并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DVB系统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电视传输和接收,以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更多的广播内容选择。

同时,DVB系统还允许与其他媒体和通信技术进行互操作,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市场需求。

下面详细介绍DVB系统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和特点。

1.DVB传输系统DVB传输系统是指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技术和协议。

DVB系统可以通过有线传输(如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如卫星、地面波)来实现。

DVB传输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流,并使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将数据流传输到接收端。

2.DVB编码和压缩DVB系统使用先进的视频、音频和数据编码技术,将信号压缩以减少传输带宽。

视频信号压缩使用了MPEG-2、H.264等标准,音频信号压缩使用了MPEG-1 Audio Layer II、AAC等标准。

通过编码和压缩,DVB系统可以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传输更多的节目和服务。

3.DVB接收器DVB接收器是接收和解码DVB信号的设备。

DVB接收器可以是电视机顶盒(Set-Top Box)、电视机内置接收器或电脑接收卡等。

它们使用相应的接收模块和解码器,将接收到的数字数据流解码为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然后通过显示器、扬声器等设备播放出来。

4.DVB应用和服务除了传输和接收数字电视信号,DVB系统还支持一系列的应用和服务。

其中包括互动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数据广播等。

通过互动电视,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选择和控制电视节目,参与投票、游戏等互动活动。

通过电子节目指南,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选择电视节目。

而数据广播则可以传输各类信息,如新闻、天气、股票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娱乐内容。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广播电视传输业是一个与广大观众息息相关的行业,而地面传输与接收技术是实现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地面传输和接收两个方面来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

一、地面传输技术地面传输技术是指将广播电视信号通过地面传输设备传送到接收地,以实现信号的覆盖和传输。

地面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广播电视传输塔:广播电视传输塔是地面传输的重要设施,通过发射设备将信号传输到广大区域。

传输塔的高度和覆盖范围决定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范围,因此选址和设备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2. 传输线路:传输线路是连接广播电视传输塔和用户接收设备的重要纽带。

传输线路主要有光纤、同轴线和微波传输线路等。

这些线路具有传输速度快、信号损失小等特点,能够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

3. 传输设备:传输设备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

发射设备负责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通过传输线路发送给用户;接收设备负责接收无线电波,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声音。

二、地面接收技术地面接收技术是指用户利用接收设备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声音。

地面接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室内天线:室内天线是接收地面传输的常见设备,可以通过信号连接线和电视机等设备进行连接。

室内天线的安装位置和调整方向对信号的接收质量有较大影响,用户需调节室内天线的位置来获得最佳的接收效果。

2. 卫星接收设备:卫星接收设备通过接收卫星传输的广播电视信号,将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声音。

卫星接收设备适用于较远地区的信号接收,能够实现地域上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

总结:地面传输与接收是广播电视传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地面传输技术和接收设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广播电视信号可以覆盖更广的地区,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面传输与接收技术将更加先进和智能化,为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DTTB)是指利用地面发射台向用户提供数字电视和广播信号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模拟电视和广播,DTTB具有更高的画质、更多的节目选择和更快的信号传输速度,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DTTB的设计原理、技术特点、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DTTB的设计原理DTTB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源、信号调制和调制信号的发射三个环节。

信号源是指将来自摄像头、录音棚等信号源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信号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发射是指将调制过的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信号源方面,DTTB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压缩编码技术对信号进行压缩,以便降低信号传输的带宽和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这样一来,用户所接收的节目画质和音质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信号调制方面,DTTB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技术是一种将信号划分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独立传输一部分数据的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小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并且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OFDM技术还可以克服传统调制技术在多径传输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问题,从而保证了信号的稳定传输。

发射方面,DTTB采用了地面发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发射台和相应的天线,可以将信号准确、稳定地传输到用户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数字电视和广播信号的覆盖。

DTTB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采集模拟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过处理和压缩、采用OFDM调制技术和地面发射方式。

这些技术手段的组合使得DTTB具备了高画质、高音质、高可靠性等特点,从而满足用户对数字电视和广播的需求。

二、DTTB的技术特点1.高清画质DTTB的数字传输和压缩技术可以使得传输的视频画面更加清晰,能够满足用户对高清晰度节目的需求。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DTTB的画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用户可以享受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

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CTTB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概述: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8月18日,批准标准号为GB 20600-2006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该标准于2007年08月01日正式实施。

2008年1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在北京开播,转播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6套标清频道,这标志着我国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正式启动。

5月5日,北京电视台奥运高清频道开播。

奥运会期间,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奥运城市以及广州、深圳播出了地面数字电视,转播了中央电视台的高清频道,推动了高清电视一体机发展。

2008年,总局共组织制订了13项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其中有9项已颁布实施。

2009年,将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建设。

广电总局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计划是2009年,准备覆盖100个城市;将在这些城市开通两个数字电视频道,一个播高清,一个播标清,标清主要播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节目,用于模拟和数字的同播,在其余的地级城市是开通一个数字电视频道,就播标清节目。

我国将投入25亿元财政资金,争取在3~5年在全国全面覆盖地面数字电视(333个地级市和2861个县,覆盖90%以上的人口)。

“第一个阶段在37个大中城市转播中央电视台高清节目,同时有标清频道同播节目。

”中国2015年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英文标识为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一、原理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使用新的纠错编码技术——LDPC,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进行了支持互联网的扩展设计,以适应未来信息的数字化、多样化和多媒体扩展。

设计灵活的接口,支持国际通用的MPEG2-TS流数据格式,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视频压缩和数据格式,如MPEG2,MPEG4等。

此外,还采用了与自然时间同步的分层复帧结构,来支持单频网。

单频网不但能够更好的支持移动数字电视服务,而且能够解决由当个发射台无法覆盖的盲区问题。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介绍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介绍

扰码
• 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随机性以便于传输信 号处理,输入的数据码流数据需要用扰码 进行加扰。(能量扩散)
• 扰码是一个最大长度二进制伪随机序列。 该序列由下图所示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生成。其生成多项式定义为:G(x)= 1+ x14+x15
前向纠错编码
• 前向纠错编码由外码(BCH)和内码 (LDPC)级联实现。编码效率共三种, FEC码的具体参数见下表。
-30
-40
-50
-60
-8
-6
-4
-2
0
2
4
6
8
相 对 于 中 心 频 率 fc的 频 率 值 ( MHz)
射频信号
• 基带信号经过上变频后形成最终发射的射 频信号,信号-3dB带宽为7.56MHz。考虑 到滤波器的滚降因素,系统最终占用的带 宽为7.938MHz。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构成
(1)激励器 激励器主要用于音、视频编码和数字预校
星座映射
• 前向纠错编码产生的比特流要转换成均匀的nQAM(n: 星座点数)符号流。 我公司使用的是16QAM。每4比特对 应于1个星座符号。FEC编码输出的比特数据被拆分成4比 特为一组的符号(b3b2b1b0),该符号的星座映射是同 相分量I = b1b0;正交分量Q = b3b2,星座点坐标对应的I 和Q的取值为-6,-2,2,6。其星座映射见下图。
复用
• 对交织后的数据符号进行组帧。
• 本系统的数据帧结构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四层结构。其中,数据帧结构的基 本单元为信号帧,信号帧由帧头和帧体两部分组成。超帧定义为一组信号帧。 分帧定义为一组超帧。帧结构的顶层称为日帧(Calendar Day Frame, CDF)。信号结构是周期的,并与自然时间保持同步。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摘要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广播电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其它辅助系统一起相互协同提供全面的受众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的重要部分。

作为ATSC、DVB-T 和ISDB-T 后的又一个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该标准提出如下技术要求:业务模式除了支持基本的单向广播外,通过扩展应该能够支持非对称双向传输,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室内外的固定接收和移动、便携式接收,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多径、脉冲、单频、模拟及数字的同频和邻频等干扰的能力和快捕、低时延、高速移动的接收能力,支持多频网和大范围的单频网组网。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最核心的信号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

该标准(DTTB)具有自主创新特点并能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关键技术有:能实现快速同步和高效信道估计与均衡的PN序列帧头设计和符号保护间隔填充方法、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系统信息的扩频传输方法等。

关键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LDPC目录1、DTTB标准介绍 (1)1.1 DTTB系统主要参数 (1)1.2数据输入接口 (2)1.3射频输出接口 (3)2 前向纠错-FEC (3)3 符号交织 (4)4 帧结构 (4)5 QAM调制 (6)6 单载波与多载波模式 (9)7 系统信息 (10)8 载荷 (11)9 邻频广播应用 (11)10多径干扰及其解决办法 (12)10.1多径干扰 (12)10.2 多径干扰的消除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TB(郭俊华)

CTTB(郭俊华)

覆盖规划
在保留余地的情况下,不同调制方式时的最 小规划场强如下: QPSK: QPSK:35dBµv/m 16QAM: 16QAM:45dBµv/m 64QAM: 64QAM:50dBµv/m 无线覆盖与发射条件(发射功率、天线高 度和增益)地理环境、实际的建筑物分布、 覆盖规划范围有密切关系。
地面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网国家标准 制定历程
64QAM映射图 64QAM映射图
64QAM映射图 64QAM映射图
符号交织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具有抗突发脉冲干 扰能力,交织技术可以将突发的脉冲干扰 所造成的突发错误转换为随机错误,能有 效提高前向纠错编码的纠错效果,从而提 高系统抗脉冲噪声干扰的能力。
交织与解交织图
交织方式
时域符号交织编码是在多个信号帧的基本数据块之间进行的。数据信号(即星 座映射输出的符号)的基本数据块间交织采用基于星座符号的卷积交织编码, 如图所示,其中变量B表示交织宽度(支路数目),变量M表示交织深度(延 迟缓存器中缓存单元)。进行符号交织的基本数据块的第一个符号与支路0同 步。交织/去交织对的总时延为M×(B-1)×B 符号。取决于应用情况,基本数 据块间交织的编码器有2种工作模式: 模式1:B=52,M=240 符号,交织/解交织总延迟为170个信号帧,总100ms; 模式2:B=52,M=720 符号,交织/解交织总延迟为510个信号帧, 总时300ms。
1999年开始研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1999年开始研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2000年制定自主知识产权国家标准 2000年制定自主知识产权国家标准 2001年全国广电标委会征集标准方案 2001年全国广电标委会征集标准方案 2001年 2006年国家标准三次测试 2001年-2006年国家标准三次测试 2006年 2006年8月国家标准获批准并颁布 2007年 2007年8月1日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介绍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介绍
内码码率 PN420 4QAM-NR 4QAM 16QAM 32QAM 0.4 5.414 0.6 8.122 0.8 5.414 10.829
10.829
16.243 5.198 10.396 15.593 4.813 9.626 14.438
16.243
24.365 7.797 15.593 23.39 7.219 14.438 21.658
系统信息
•进行频域交织的帧体数据前36个元素为系统信息符号,后3744个元素为数据符号。
帧头
数据输入
随机化
前向纠错 编码
星座映射 与交织
复 用
系统信息
帧 体 数 据 处 理
组 帧
基 带 后 处 理
正 交 上 变 频
射频输出
系统信息为每个信号帧提供必要的解调和解码信息,包括 符号星座映射模式、LDPC编码的码率、交织模式信息、 帧体信息模式等。
八木接收天线
• 由一受激单元,反射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引向单元构成的端射阵。实际上反 射单元可以由一些单元或一反射面组成。
• 它有很好的方向性,较偶极天线有高的增益。 • 与馈线相连的称有源振子,或主振子。比有 源振子稍长一点的称反射器,起着削弱从这个方 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作用; 比有源振子略短的称引向器,它能增强从这一侧 方向传来的或向这个方向发射出去的电波。引向 器可以有许多个。引向器越多,方向越尖锐、增 益越高。
天线结构
工作原理
•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以三单元天线接收为例):引向 器略短于二分之一波长,主振子等于二分之一波长,反 射器略长于二分之一波长,两振子间距四分之一波长。 此时,引向器对感应信号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 90°;引向器感应的电磁波会向主振子辐射,辐射信号 经过四分之一波长的路程使其滞后于从空中直接到达主 振子的信号90°,恰好抵消了前面引起的“超前”,两 者相位相同,于是信号迭加,得到加强。反射器略长于 二分之一波长,呈感性,电流滞后90°,再加上辐射到 主振子过程中又滞后90°,与从反射器方向直接加到主 振子上的信号正好相差了180°,起到了抵消作用。一 个方向加强,一个方向削弱,便有了强方向性。 有 源振子是关键的一个单元。有两种常见形态:折合振子 与直振子。直振子其实就是二分之一波长偶极振子,折 合振子是其变形。有源振子与馈线相接的地方必需与主 梁保持良好的绝缘,而折合振子中点仍与大梁相通。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就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一、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概述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信号将数字电视节目传输到地面的技术。

它包括信号的采集、编码、调制、传输和解码等环节,以实现数字电视的传输和播放。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其运作原理是将数字电视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到地面接收设备,再经过解码和处理等环节,最终通过电视机等设备呈现给观众。

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特点1. 高清晰度: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具有较高的图像和声音质量,使观众能够享受到更清晰、更逼真的观影体验。

2. 多频道传输: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具备多路传输能力,可以同时传输多个频道的节目内容,满足观众对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3. 多功能性: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接收设备通常内置了多种功能,如电子节目指南、电视节目录制和回放等,为观众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和便利。

4. 覆盖范围广: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广播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具有较广泛的覆盖范围,使得更多人能够接收到数字电视节目。

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1. 提升观众体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高清晰度和多功能性使得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观影体验,提升了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2. 增加广播电视资源利用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多频道传输能力使得广播电视台可以同时传输多路节目,提高了广播电视资源的利用率和播出效率。

3. 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采用带动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技术的创新。

4. 加强信息传播和社会服务功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满足观众对新闻、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DVB系统简单介绍

DVB系统简单介绍

DVB系统简单介绍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广播系统,用于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

它提供了更高的画质、更清晰的音质和更强大的功能,逐渐替代了模拟广播系统。

DVB-S是一种用于卫星广播的标准。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键控)的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DVB-S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电影和其他视频内容,信号覆盖范围广泛,适用于广播电视发射台覆盖困难的地区。

DVB-T是一种用于地面数字广播的标准。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OFDM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传输。

DVB-T可以提供多个电视频道和音频频道,信号覆盖范围广泛,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传输。

DVB-C是一种用于有线数字广播的标准。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的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DVB-C可以提供多个电视频道和音频频道,信号质量稳定,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

DVB-H是一种用于移动数字广播的标准。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传输。

DVB-H可以提供多个电视频道和音频频道,信号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移动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广播接收。

DVB系统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多的电视频道和音频频道,提高了音视频质量,拥有更强大的功能和互动性。

它还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传输媒介和应用需求。

同时,DVB系统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功能,如电子节目指南、语言选择和字幕功能等,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李栋(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系统描述1综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支持固定(含室内、外)接收和移动接收两种模式。

在固定接收模式下,可以提供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业务、高清晰度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在移动接收模式下,可以提供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支持多频网和单频网两种组网模式,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并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以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2统框图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

首先对外部输入的MPEG-2 TS包(188字节)码流进行扰码(随机化)和前向纠错编码(FEC),然后进行从比特流到符号流的星座映射,映射的符号流经过交织后形成基本数据块。

基本数据块与系统信息组合(复用)后,经过帧体数据处理形成帧体。

而帧体与相应的帧头(PN序列)复接为信号帧(组帧),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基带输出信号。

该信号经正交上变频转换为射频信号(UHF和VHF频段范围内)。

发送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发送端原理框图每个频道的射频带宽为8MHz(有效带宽7.56MHz),每个频道可同时传输5—6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或1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或2套准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可提供20种数据率的选择(从4.8Mbps—32.4Mbps)。

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有两种方式:单载波和多载波。

信号处理很多部分是相同的。

在多载波系统中,共有3780个载波,载波间隔为2kHz,可能使用的调制方式主要有4QAM、16QAM、32QAM、64QAM等,传输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在各个载波上同时传输。

在单载波系统中,只有一个载波,它完成全部的传输任务,它同样有上述可能的调制方式。

在单位时间内,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完成的任务量(数据率)是相同的。

DVB-T系统的参数和搜台介绍

DVB-T系统的参数和搜台介绍
ATSC在北美地区较为普及,而DVB-T在欧洲和部分亚洲地区较 为常见。
DVB-T与ISDB的比较
传输方式
ISDB采用地面、卫星和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而DVB-T仅支持地 面无线传输。
灵活性
ISDB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和业务类 型。
普及程度
DVB-T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及,而ISDB主要在日本和部分南美国 家得到应用。
详细描述
调制方式是指将数据信号调制到载波信号上的方式,常见的调制方式有QPSK、QAM等。不同的调制 方式具有不同的抗干扰能力和频谱效率,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编码方式
总结词
编码方式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降低误码率。
详细描述
编码方式是指对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卷积编码、块编码等。通过编码,可以在数据中添加冗 余信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应用领域的拓展
1 2 3
物联网应用
DVB-T系统将进一步拓展至物联网领域,为智能 家居、智能交通等提供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补充
在移动通信网络难以覆盖的地区,DVB-T系统可 作为移动通信的补充,提供稳定的无线数据传输 服务。
公共安全与应急通信
DVB-T系统在公共安全和应急通信领域具有广泛 应用前景,为政府和救援机构提供可靠的信息传 输手段。
准。
描述
它使用地面传输方式,将数字电视 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如电视机或 便携式接收器。
特点
DVB-T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高信号 覆盖范围,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视 信号传输。
DVB-T系统的特点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及数字电视发射机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及数字电视发射机

• 145•ELECTRONICS WORLD ・技术交流1.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广电逐渐从黑白屏幕电视、彩电等时代演变至今数字化的广电时代。

相应发射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改良、优化。

为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研究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特点及优化方向很有必要。

2.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综合系统电视的发射机模拟输入信号即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数字电视的发射机,它主要是把相应音频与视频的信号和附加数据信息经信源编码压缩、多工复用后形成一定格式的数据传送流(TS 数据),再经信道的编码及信号的调制等,转变成可满足于特定标准中频模拟的信号,再经变频到相应发射的频道,最终经射频逐渐放大到发射的天线实现发送处理。

在接收端,利用接收机对数据进行解调、解码,还原视频、音频和附加数据供用户使用。

3.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标准国外常见的三种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标准为: DVB-T 标准(欧洲1997年推出)、ISDB-T 标准(日本1997年推出)、ATSC 标准(美国1995年推出)。

上述三种标准的视频信源编码均采用MPEG-2方案;对于音频信源的编码,DVB-T 的标准主要采用的是MPEG-2处理技术,ISDB-T 的标准主要采用的是AAC 处理技术,ATSC 标准采用杜比AC-3技术;在信号调制方面,DVB-T 标准和ISDB-T 标准采用COFDM 调制技术,ATSC 标准采用单载波8VSB 调制技术。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DTMB 标准(GB20600-2006),其为在清华大学DMB-T 方案的基础上,综合了广播科学研究院STIMI 方案和上海交通大学ADTB 方案的技术而形成。

我国DTMB 标准主要采用的是PN 的序列填充所在时域同步的正交频一种分复用多载波式调制处理技术TDS-OFDM ,此项技术可实现频域、时域范围之内之间信号传输相融合,可实现频域内有效载荷的传输操作,而控制信号则处于时域范围之内经扩频处理技术实现有效传输,同步信道的估计处理后,快速码字式薄捕获及同步稳健性跟踪等系统功能均可实现。

DVB-T2与DVB-T比较

DVB-T2与DVB-T比较

DVB-T2 系统简介DVB-T2是第二代欧洲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以下简称T2,在8 MHz 频谱带宽内所支持的最高TS 流传输速率约50.1 Mbit/s(如包括可能去除的空包,最高TS 流传输速率可达100 Mbit/s)。

目前欧洲DVB 标准已陆续进入第二代颁布期,其中DVB-S2 标准已于2006 年公布,DVB-T2 标准于2008 年6 月公布,DVB-C2 标准预计于2009 年1 月公布。

性能目标当接收信号的载波噪声干扰比大于门限时,T2 系统必须实现“准无误”(QEF)的传输质量目标。

DVB-T2 准无误定义为:“对单个电视业务解码器,在5 Mbit/s 速率下传输1 h 发生不可纠正错误事件的次数小于1”,大约相当于传送流在解复用前的误包率小于10-7。

系统概述DVB-T2 传输系统顶层功能框图T2 系统模型如图1 所示,待传输业务先通过输入预处理器分解成一个或多个MPEG 传输流(TS)和/或通用流(GS),然后通过T2 系统进行传输。

输入预处理器可以是业务分割器或传输流的解复用器,用于将待传输业务分解成多个逻辑数据流。

整个系统的典型输出是在单个射频通路传输的单天线信号。

T2 也支持MISO (多入单出)传输模式,即系统将待传输信号进行空频编码后通过两个发射天线进行发射,接收端使用一个接收天线进行接收。

在支持时频分片模式时,T2 系统输出是在多个射频通路传输的多路信号,相应地,接收端也需要支持多个射频通路的调谐器和射频前端。

DVB-T2与DVB-T 的比较DVB-T2 与DVB-T 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比DVB-T2 与DVB-T 共存但不兼容,两者基本技术路线的共同点是CP-OFDM 技术、频域导频技术和QAM 调制技术,具体参数对比如表2 所示。

相对于DVB-T,T2 的主要改进之一是支持物理层多业务功能,之二是采用各种技术提高传输速率,之三是采用多种提高地面传输性能的技术,包括很多可选项。

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简介

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简介

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简介地面数字电视是指用地面广播传播方式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系统,是通过地面广播传播数字电视信号以实现数字电视收看。

地面数字电视的电视信号是通过电视塔向空中广播,再由用户以天线的方式接收下来。

078台承接了《内蒙古卫视》和《内蒙古蒙语卫视》两套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任务,于2015年正式开播,两节目播出复用频道号为48CH,发射功率为1Kw,传输覆盖四子王旗部分区域。

一、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结构框图及各部分介绍图1 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078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信号源部分、发射部分和监控部分。

下面就各组成部分做简单扼要的介绍。

(一)信号源部分1.中星6B:中星6B定点于东经115.5度,拥有38个36MH:带宽的C频段转发器,覆盖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及大洋洲,可传送三百套电视节目,但部分时段,该卫星会进入日凌期,这对卫星下行信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2.卫星锅:卫星锅就是一个金属抛物面,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卫星天线焦点处的馈源和高频头内。

卫星锅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杂讯。

078台卫星锅接收中星6B卫星的下行信号,调整时,要通过配合调整高频头的高度、极化角和卫星锅的方位角、仰角,将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调整至最大。

3.EMR(1)概念:SUMAVISION Enhanced Multimedia Router(简称:EMR)是新一代的多媒体交换平台,采用1U单机插卡式结构,最多可支持6块板卡,支持双电源冗余备份。

EMR包含卫星信号接收功能、复用功能、适配功能、IP流输入输出功能。

(2)硬件连接:通过一根同轴电缆将中星6B卫星锅高频头与EMR的RF_IN1口相连接;通过一个网线将EMR的千兆口与AVS+编码器的千兆口相连接;通过两根同轴电缆将EMR背部两块板卡上的ASI_OUT口与主备发射机相连接。

(3)作用:通过参数配置,从卫星码流中解调出《内蒙古卫视》和《内蒙古蒙语卫视》两套电视节目,将两套节目送给AVS+编码器编码,将编码后的节目进行复用、适配,最终把TS流发送给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地面传输与接收广播电视传输业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电视信号或广播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的行业。

地面传输与接收是广播电视传输业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解码等过程。

本文将从地面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原理、设备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面传输技术原理地面传输技术是指通过空气或电缆等物理媒介将电视信号或广播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广播电视信号通常是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而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空中传输或有线传输的方式进行。

1. 空中传输技术:空中传输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常用的空中传输技术包括模拟电视的调频(FM)广播和数字电视的地面传播。

调频广播通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而数字电视采用的是压缩和解压缩的方式。

2. 有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是指通过电缆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有线传输技术相比空中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在信号传输质量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常见的有线传输技术有光纤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

二、地面接收技术设备地面接收设备是指用户终端接收和解码广播电视信号的设备。

地面接收设备一般包括天线、调谐器和解码器等部分。

1. 天线:天线是接收电视信号的装置,通过天线可以将电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传输给调谐器进行解码。

天线的类型和性能会直接影响到电视信号的接收质量,常见的天线有室外天线和室内天线两种。

2. 调谐器:调谐器是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的设备,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频率和制式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工作。

调谐器一般包括频率调谐和解码器两个部分,它能够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可供电视机显示的内容。

3. 解码器:解码器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的设备,它可以将数字电视信号解码为可供电视机显示的内容。

解码器一般采用硬件解码和软件解码的方式,不同的解码器支持不同的信号格式和编码方式。

三、地面传输与接收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地面传输与接收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概念、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覆盖与扩展。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是指一套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的广播电视设备,用于在地面范围内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更具优势,例如信号质量更好、频谱利用更高效、可传输更多的频道以及提供更多的交互功能等。

因此,这种设施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满足人们对娱乐和信息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范围应该是全面的。

为了确保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到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设施的覆盖范围应该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能够收到稳定的数字信号。

这就需要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以及电视用户的规模等因素,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数字广播电视服务。

其次,传输设施的扩展应该与技术的进步相匹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也会不断涌现,并且会带来更高的传输能力和更好的广播电视体验。

在扩展传输设施时,应该采用最新的传输技术,并且将其与已有的设施进行无缝衔接,以提高整体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应该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另外,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并且合理规划设施的布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应该采取节能措施,如使用高效的设备、优化传输路线等,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设施的覆盖与扩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广播电视服务的需求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在进行覆盖与扩展时,应该注重全面覆盖、技术先进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需求。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DTMB技术标准解析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DTMB技术标准解析

T_-
— — 1 X 刁 L 上 ‘ y 1UU n .
一 一
l 口 J 1 i  ̄ i . I 卫 ’J , 二
\, u二・ ,J二 /
u1 L
l I I

I I I

. _ -7 5 2 b i t s — — . J
・— 一 76 2 bi t s — ・
T s 流与一个伪随机二进制序 列进行异或运算 ,
产生 伪 随机序 列 。
统 中 起 两 个 作 用 ,第 一 ,降 低 L D P C 码 的误 码
完 成扰 码 。一 个 线性 反 馈 移 位 寄存 器 ( L F S R) 平 层 ,使 误 码 平 层 低 为 1 0 — 1 2,满 足 HD T V要
【 关键词 】 星座映射 ; 符号 ; 编码码率 ; Q A M; L D P C
系统 流程 如 图 l 所示。
图1 系统 框 图 及 功 能 图
1 . 随机化
新 的信 号 帧开始 处 L F S R 都 复位 到初 始态 。
2 . 前 向纠错 编码 F E C
数 据 随 机 化 利 于 载 波 提 取 、数 据 时 钟 恢
删 除5 b i t s
编码 效率 R F E C = 0 . 6 的F E C( 7 4 8 8 ,4 5 7 2)结构

1 X 刁 I L lJ, ‘U l L
一 一
l 口 面
L 上 uV 7 u ’
\ , u ' ,J ‘ , uI L
右循 环 移 动 一 位 得 到 的 ,第 一 行 可 由最 后 一 行 循 环 右 移 一位 形 成 。L D P C 码字 校 验 位 在前 ,信 D T MB 标 准提 供0 . 4 、0 . 6 、0 . 8 三种 码率 的F E C 码 编码 方式选 择 ,以满 足多种 业 务需求 ,如 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TB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概述:
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8月18日,批准标准号为GB 20600-2006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该标准于2007年08月01日正式实施。

2008年1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在北京开播,转播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6套标清频道,这标志着我国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正式启动。

5月5日,北京电视台奥运高清频道开播。

奥运会期间,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奥运城市以及广州、深圳播出了地面数字电视,转播了中央电视台的高清频道,推动了高清电视一体机发展。

2008年,总局共组织制订了13项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其中有9项已颁布实施。

2009年,将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建设。

广电总局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计划是2009年,准备覆盖100个城市;将在这些城市开通两个数字电视频道,一个播高清,一个播标清,标清主要播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节目,用于模拟和数字的同播,在其余的地级城市是开通一个数字电视频道,就播标清节目。

我国将投入25亿元财政资金,争取在3~5年在全国全面覆盖地面数字电视(333个地级市和2861个县,覆盖90%以上的人口)。

“第一个阶段在37个大中城市转播中央电视台高清节目,同时有标清频道同播节目。


中国2015年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英文标识为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
一、原理
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使用新的纠错编码技术——LDPC,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进行了支持互联网的扩展设计,以适应未来信息的数字化、多样化和多媒体扩展。

设计灵活的接口,支持国际通用的MPEG2-TS流数据格式,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视频压缩和数据格式,如MPEG2,MPEG4等。

此外,还采用了与自然时间同步的分层复帧结构,来支持单频网。

单频网不但能够更好的支持移动数字电视服务,而且能够解决由当个发射台无法覆盖的盲区问题。

DMB-TH地面数字传输系统的射频带宽8MHz(有效带宽7.56MHz),可提供20种数据率的选择(从4.8Mbps—32.4Mbps)。

二、单频网
定义
单频网是由处于多个不同地点、处于同步运行状态的发射台组成,它们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频率发射相同的节目,以实现对一定服务区的可靠覆盖。

优点
(1)利于频率规划,节约频率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2)多点同频发射,可使覆盖盲区获得较好覆盖;
(3)降低发射成本,节约功率,降低高频辐射影响,改善环保;
(4)在覆盖区中移动接收不需要换频。

实现条件
(1)节目由广播中心馈送到同步网中的各个发射台;
(2)(2)有统一的同步参考时钟进行同频。

技术原理
由于采用了TDS-OFDM技术,系统信号帧与绝对时间同步以及采用了OFDM调制方式,DMB-TH有实现单频网的先天优势。

同步网中主发射台以外的其他发射台,将有效数据在分配网中的传输延迟、主发射台发来的同步信号、本发射台收到的GPS同步信号进行综合计算,得出该发射台发射信号的时间。

在中心发射台,单频网络适配器每隔一个大帧(560ms)在传输流中插入余割控制包,它包含同步的时间标签(来自GPS接收机的1pps到大帧开始的时间差)和到下一级发射台的最大延迟)。

三、单站设备
发射台设备配置包括:
MPEG2编码器、复用器、DMB-T/H数字激励器、DMB-T/H数字发射机、天馈线系统(可用模拟的系统)。

测试设备:场强仪、功率计、频谱仪、标准接收天线、GPS定位仪。

表1、发射台设备配置清单
四、组建单频网需要的设备
组建单频网除单站设备外,还需:单频网适配器、GPS接收机、具有单频网功能的DMB-T/H调制器。

单频网设备清单:
五、覆盖规划
在保留余地的情况下,不同调制方式时的最小规划场强如下:
QPSK:35dBμv/m
16QAM:45dBμv/m
64QAM:50dBμv/m
无线覆盖与发射条件(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和增益)地理环境、实际的建筑物分布、覆盖规划范围有密切关系。

六、系统性能、容量与节目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基本性能如表所示。

GB 20600-2006 标准规定了从4.813 Mbps 到32.486 Mbps 范围一系列可用的比特率,即系统净荷数据率。

在规划时,应该对不同种类业务所需比特率有一个规定。

由于视频编码产生的损伤与压缩算法、压缩比特率、压缩级联次数密切相关,因此对播出末级采用何种码率应与采集、收录、编辑、上载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MPEG-2 的SDTV 系统来讲,大多数的电视节目在最终播出采用4Mbps 到5Mbps的比特率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质量,而一些画面较为苛刻的电视节目(如体育比赛)可能需要6Mbps或更高的比特率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于HDTV 节目,采用MPEG-2 视频压缩算法,目前20Mbps的比特率可以达到较好的质量。

随着信源编码技术的提高以及新算法的成熟,开展各种业务所需比特率也将不断降低。

采用MPEG-1 层II 立体声编码的音频码率通常为192kbps 或256kbps,根据目前的测试结果,某些新的算法可以在128kbps 达到较好的质量。

5.1 声道环绕声可以采用320kbps 到448kbps 的比特率,具体比特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压缩算法。

模拟电视通过选择RF 频道来选择电视节目,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可以在单个频道内提供多个节目,电子节目指南(EPG)将会帮助观众选择节目。

EPG 所需的比特率依赖于传输的节目数量、提供节目信息的详细程度和播发周期等,目前一般需要200kbps 到1Mbps。

如果系统具有条件接收功能,前端需要播发EMM、ECM 等信息,因此需要为CA 系统预留一定的带宽。

CA 系统使用的比特率主要取决于其实现方式和用户数量,以及是否使用了同密的多个CA,目前一般需要100kbps 到500kbps。

如果系统开通了数据广播业务,前端需要播发数据广播业务信息,因此还需要为数据广播系统预留一定的比特率。

其使用的比特率主要取决于数据广播的业务种类和具体需求,应根据应用需求计算所需的比特率。

在总体上,对每种业务可以分配一个固定比特率,也可以使用可变比特率。

一些MPEG 编码和复用设备允许对每个业务提供比特率动态控制,如统计复用。

它可以根据业务内容
动态分配各个业务所用的比特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