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件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优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四、再读
• 读出感情
赵良山《哀郢》 (陶埙演奏)
作业
1. 为什么李清照会被称为女版李后主, 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形成800字左右的文章。 2.背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二、探愁
刘乃昌评价: “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肠断心碎,
满纸呜咽”
➢ 李清照为什么写出满纸呜咽的词? 她经历了什么?
1127年:靖康耻,北宋灭亡,南宋开始,山东沦陷。 1129年:丈夫赵明诚前往就职地,途中染疾去世。 1127-1130年间:追随朝廷到浙江,运送夫妻共同 珍藏的文物,但绝大部分毁于战火中,哀痛万分。 1132年:世道混乱,无力周全文物和自己,再嫁遇 人不淑,遭遇谩骂、暴力,3个月后,清照申诉离 婚,依法获刑,9天后被营救出狱。才女再嫁,受 到当时精英知识分子的讥讽。 1148年:64岁,浙江独居,写《声声慢》 约1155年:不知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没有后人。
➢ 意象 • 寄托情思、心意的物象。 ➢ 本词用什么意象来表现浓愁呢? • 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为什么这些意象可以表现词人之愁?怎么 表现的?结合词句,发挥联想,思考、讨论。
1. 酒、风 2. 雁 3. 黄花 4. 梧桐、细雨、黄昏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
桃李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 叶落时。 ——《长恨歌》
(唐玄宗想念杨贵妃)
黄昏雨滴梧桐,可伤
为什么这些意象可以表现词人之愁?怎么 表现的?结合词句,发挥联想思考、讨论。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愁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声声慢.公开课ppt
鉴赏探讨
淡酒
秋风 借
秋雁
景 抒
黄花 情
梧桐 细雨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哪些诗句中 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 的意象?
赏意象,品愁情
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内涵、作用 浓愁
渲染愁情
离愁,怀乡之 思,音信之盼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哀伤,愁思
例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 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 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 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 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 去世。
•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 年。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绘景、手法)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特点和情调。(析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悟情)
以愁作结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
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
怎能说尽!
齐读本词,找出本词“词眼”
本词词眼是 词人为何而愁?
0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 “易安居士” ,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直接抒情
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 远回不来的人。一个“守”字和“独自”一 词,活画出一个发愣闷坐失意人的形象,突 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戚心情。
“独自怎生得黑”,不知道怎样捱过一 天(凄凉,空虚,悲愁,痛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01. 品味意象,掌握词作的抒 情艺术。
02. 知人论世,理解词人“愁” 的内涵。
03. 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学习流程
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词眼)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抒情意象 把握本词的抒情方式,把握意象的内涵
拓展延伸
南渡
1129年 1129年 1131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内容:怀旧悼亡,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词风:凄婉哀怨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代表作:《声声慢》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本词“愁”的内涵
亡国之恨
国愁
孤独之苦
家愁
《声声慢》公开课课件
养息、休养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更梧兼桐
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常表凄苦之意,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温庭筠《更漏子》
这些意象营造出凄冷、悲凉、孤苦的意境。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业:
课下欣赏李清照的其他代表作,如《醉 花阴》、《渔家傲》等,并写一篇200字左右 的鉴赏文章。声Fra bibliotek慢李清照
教学目标:
1、解读文句,分析意境, 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2、通过品读背诵,提 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家国 眼前景况 内心感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 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 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南 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 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 只身漂泊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 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 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 中死去。本词作于赵明诚去世之后。
公开课完整《声声慢》ppt
为何生愁
孀居之悲 思夫
愁 沦落之苦 思乡
亡国之痛 思国
有哪些方面 的内容
怎样入愁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寻寻觅觅
动 作 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 寂寞冷清
心情 感 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 凄凉 愁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
声
声
慢李 清 照
】
别样临水照花人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乱世美神李易安
课前导学: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 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 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 漱玉词传 世;
1 形式上;⑴音乐美 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 内容上;奠定哀婉 凄凉 愁 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法国诗人对李诗的解读 :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 呼唤 乞求 乞求 等待 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 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 仍然 永远 永远 永远 心 心 存在 存在 死死死死
结论: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课堂练笔:仿写句子
原来愁情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尽; 它是贺铸的满城风絮;萦绕弥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声声慢》ppt课件37张
话愁
以水喻愁,思绪万千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 行》) ——取水源源不断,极言愁长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 春》 ——取水承载力,言愁之重
话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写出了“愁”之广、 “愁”之多、“愁”之密
感悟:雁是离情别恨的寄托,思念音信的企盼。
意象分析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词人憔悴瘦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②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杜甫《九日》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花衰
乐景哀情 以花喻人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 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 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的苦痛。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经繁华、中遭丧乱、晚历凄凉
代表人物 典型意象
题材 艺术特色
对比分析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陆游
李清照 、晏殊 、柳永、 李煜、秦观、周邦彦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 杰、 历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梧桐芭蕉、杨柳细雨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
人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诵读提示: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和缓的语速
任务二:研读鉴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贰叁
声
慢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最擅长的还是词,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 称为“易安体”。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亦称“一代 词 宗 ” 。 代表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 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点点滴滴”是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只有“守着 窗儿”才能听到的声音,这“点点滴滴”只能让词人 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此句以声衬情,梧桐滴雨 的声音又从听觉上强化了悲剧色彩。这些点滴不是滴 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是对心灵 的敲击,哀婉悲凄愈发浓重。
意象总结
淡酒 晚风 过雁
象征“愁”;酒淡反衬愁浓;表晚年凄凉惨淡; 渲染渲染悲凉愁情;表词人独居凄惨; 象征离愁、音信之盼、怀乡之思、悼亡之悲(夫/国);
赏析总结作用(表达效果):
(1)音韵上,运用叠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徘 徊婉转,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节奏美; (2)感情上,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增 强感情力度,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3)结构上,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怎么写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
继起:秦观、贺铸及旷世才女李清照。
词眼: 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24年度《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
01
明确评价标准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完成作业的时间、准确性、创新性等方面,确保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02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8
2024/3/2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9
2024/3/23
体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2
2024/3/23
13
2024/3/23
李清照的词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词作,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词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寄托具有重要意义。
彰显人文关怀
虽然时代变迁,但李清照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和人生智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这些词作可以启迪现代人的心灵世界,提供情感寄托和人生指导。
启迪现代生活
14
2024/3/23
04
CHAPTER
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比较阅读
15
2024/3/23
这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之一,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春游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分层次设计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与《声声慢》意境相符的小诗或散文等。
个性化设计
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样化形式
27
2024/3/23
有效指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
《声声慢》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意 境 : 冷 清 凄 惨酒 哀 怨 愁 苦
黄 花
雁
梧 桐
17
赏意象,品愁情
意象 淡酒 急风
内涵、作用 “愁” 的象征
渲染愁情
过雁 黄花
象征离愁,怀乡之思 孤独愁情的寄托
梧桐
象征孤寂
细雨
哀伤,愁思
18
主旨
一
般
愁
字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
别 样 情
冷清凄苦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 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感情。
பைடு நூலகம்声声慢
1
诵读词作
听读 自读 分角色读
感情基调: 哀婉、凄凉、愁苦
2
声声慢
李清照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乍花暖堆还积寒,时憔侯悴,损最,难如将今息有。谁三堪杯摘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半 世 漂 泊 感 生 平
19
3
读后思考 ①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词眼: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
作者经历:
作者为何而愁?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 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11
急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声声慢公开课PPT课件
-
23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
24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 (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 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
25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26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
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细雨 -
梧桐
15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 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 象?
-
16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
17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声声慢
李清照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8
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
-
36
《绝望》 直抒胸臆。未选取任何意象,只剩
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 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
《声声慢》 含蓄蕴藉。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
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 的选择……
诗歌,讲究意象的选择,讲究含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赏•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比较•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目录CONTENTS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风格《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此词是别后相思之作,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南渡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她的词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由前期的清新明快转变为后期的沉郁凄婉。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该词不仅在宋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欣赏全文朗读播放《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录音欣赏播放名家朗诵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录音,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朗诵,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选取意象,间接抒情 情景交融,愁思绵绵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 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 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 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 愁在那雨中的梧桐上。
课
文 赏
何析
写词
愁 ?
作
朗读课文 正确把握语速语调,集体朗读课
探究问题
文。思考:词人是如何来写“愁” 的?
读准字音 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一、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二、间接写愁(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直接入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多样解读 延伸拓展
例文:她从日暮的溪亭走 到东篱的黄昏;她在月满西楼 时遥望云中锦书,她在梧桐细 雨的秋风中看过雁黄花;她的 孤凄愁苦用双溪的舴艋舟也载 不动;她寻寻觅觅,却始终找 不到那曾经一起吟诗摘花的爱 侣;她是女子,但她赞叹项羽 不肯过江东的豪气,300年两宋 之动荡,造就了她,一个风华 绝代、万古不朽的乱世佳人!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画家、音乐家以 李清照故事为题材,以各种艺术形式,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 乐曲来解读诗人的作品与人生,用来表 达自己对诗人寂寞孤高灵魂的崇高敬意!
多样解读 延伸拓展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 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 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 望》,请谈谈你的看法。
齐声诵读 致敬词人
作为一个身处乱世的女人, 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 流芳千古的诗人,她又何其 伟大。苦难折磨了词人的身 体,同时也擦拭着她孤高的 灵魂。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 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 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
目中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齐声诵读,向词人 致敬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酒
过雁 梧桐
晚风
黄花 细雨
冷 清 凄 美 的 意 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 了哪些情感?
痛 伤 苦 天上人间 半壁江山 形影相吊 各半 悲 沦陷 恨 孀晚 愁 美满姻缘 偏安一隅 漫漫余生 难全 用奸 难捱
鉴赏小结: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2、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 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 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 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 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 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 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 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 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 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 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风 黄花 细雨
淡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行路难》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梧桐树,三更雨,不 钩。 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声声,空阶滴到天 ——李 煜《相见欢》 明 ——唐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 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 三更后。
---元 徐再思《双调水 仙子·夜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教学目标
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 关系。 2. 熟读成诵,理解愁情。 3.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 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婚居时期
共醉金石 夫吟妇唱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南渡后期
夫死独居 身只影单 满地黄花 有谁堪摘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
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半一 世般 漂愁 泊字 感别 生样 平情 。,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 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走进 风华绝代 的 李清照
瓦中花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 责,念国家大事;她以女人之 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 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 “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引问:
词人是如何来写愁?
提示: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直接抒情的句 子有哪几句?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 作 环 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哀 婉 凄 凉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1、阅读《乱世中的美神》一文,让我们在他 人的文章中去更全面的了解这位宋代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 2、按照本节课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步骤方法,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鉴赏文,字数不 得少于200字。
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
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心 。
—杜甫《秋兴》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凄凉悲伤的象征,雨 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 心?
雁足传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晏殊《浣溪沙》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雁”有离愁的象征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间接抒情
词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绪? 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淡酒 过雁 梧桐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设问:
你从这首词里,读 出了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 了得? (愁,词眼)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 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 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 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 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 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 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 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 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 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 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 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边,孤 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 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 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在朗读中感受愁情,在品读中赏析愁 情。
。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 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 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 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 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 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 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 作品集《漱玉词》。
少女时期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锦心绣口, 吐属风流。
结论: 酒,愁的象征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 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 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晚风
渲染愁情
雁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 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 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 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 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 思人,不禁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