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2013年高考沉淀的溶解平衡考点分析
![2013年高考沉淀的溶解平衡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b8c3eff705cc175527097c.png)
龙源期刊网
2013年高考沉淀的溶解平衡考点分析
作者:邱钱英
来源:《中学化学》2014年第01期
一、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解读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2.温度:升高温度时,多数难溶电解质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如BaSO4),少数难溶电解质向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3.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4.其他:如加入能引起难溶物的离子浓度减小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三、考查沉淀的生成
考点解读加入沉淀剂,应用同离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与难溶电解质同种的离子时,难溶物的溶解度将降低,沉淀将更完全),控制溶液的pH,当Qc>Ksp时有沉淀生成。
一般来
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K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Ksp的大小来确定,其沉淀顺序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四、考查沉淀的转化
考点解读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任何一种沉淀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沉淀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若难溶电解质类型相同,则Ksp较大的沉淀易于转化为Ksp较小的沉淀;Ksp较小的沉淀虽然不易于转化为Ksp较大的沉淀,但还是能转化的,只是需要进行多次转化而已。
五、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考点解读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
如利用沉淀的生成原理,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利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如水垢的处理、溶洞的形成等。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90d2aa1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5.png)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溶解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里,沉淀溶解速率和离子生成沉淀速率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2)表示方法:如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2.溶度积(1)定义: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2)表达式:当难溶强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s)m A n+(aq)+n B m-(aq),其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 sp=。
(3)影响因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
(4)意义:K sp反映了在水中的程度。
通常,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和AgI),K 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就。
微点拨:(1)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2)K sp与溶解度(S)都可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程度,但是Ksp..............小的物质溶解度不一定也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原理:通过改变条件使溶解平衡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2)判断: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①当Q K sp时,就会有沉淀生成。
②当Q K sp时,处于平衡状态。
③当Q K sp时,就会使沉淀溶解。
(3)应用①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②用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如溶洞中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2.沉淀的转化(1)实质:是的移动。
(2)特点①通常,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②两种难溶物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3)应用除去废水中的Cu 2+、Hg 2+、Pb 2+等,常用 、 等难溶物作沉淀剂。
如可用FeS 等难溶杂质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Hg 2+,沉淀转化反应为 。
微点拨:沉淀转化虽然是利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但是因为沉淀能够完全转化,所以反应方程式用“===”,不用“”。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5630e14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a.png)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熔电解质的溶解速率等于溶液中相关离子再生沉淀的速率时,溶液中溶解与沉淀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特征:(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等:(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测定: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点。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降水的形成(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变成沉淀而除去。
b、添加沉淀剂的方法:如果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从而形成极难溶解的硫化物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注:化学上,通常认为溶液中剩余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会朝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a、生成弱电解质: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适当的物质与某些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如香沉淀中加入解决方案结合生成邮寄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9227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c.png)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引言在化学中,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溶解和沉淀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理解溶解和沉淀现象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条件、影响因素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当溶解和沉淀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所达到的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该平衡状态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沉淀中固体的浓度保持稳定。
沉淀溶解平衡的达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调控。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1. 有限溶解度:沉淀溶解平衡只在一定溶质浓度范围内发生。
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度时,就会发生沉淀反应;当溶质浓度低于饱和溶度时,溶质会溶解回溶液中。
只有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等于其饱和溶度时,沉淀溶解平衡才能达到。
2. 温度:温度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饱和溶度会增大,从而使得沉淀反应变得不容易发生;而温度的降低则相反,会促使溶质沉淀。
3. pH值:溶液的pH值也会影响溶解和沉淀反应的平衡状态。
对于一些带电的溶质,pH值的变化可以改变其溶解度。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在碱性溶液中则相反。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 溶质浓度:溶质的浓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达成起着重要作用。
当溶质浓度较高时,沉淀反应更容易发生;溶质浓度较低时,则更容易溶解。
2. 溶液的离子强度: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时,会对沉淀溶解平衡产生影响。
高离子强度会使得沉淀反应更难发生,而低离子强度则会促进溶解。
3. 溶液的温度:如前所述,温度对沉淀溶解平衡有影响。
温度升高时,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从而减少沉淀的可能性。
4. 其他外界条件: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外界条件也可能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例如压力、光照、搅拌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可以改变溶质的溶解度,进而影响沉淀反应的进行。
五、应用和意义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a5bed20975f46527d3e16a.png)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1.难溶、可溶、易溶界定: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2.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结晶溶液中的溶质⎩⎪⎨⎪⎧v 溶解>v 结晶 固体溶解v 溶解=v 结晶 溶解平衡v 溶解<v 结晶 析出晶体(2)特点(同其他化学平衡):逆、等、定、动、变(适用平衡移动原理)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溶解产生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3)以AgCl(s)Ag +(aq)+Cl -(aq) ΔH >0为例,填写外因对溶解平衡的影响4.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①调节pH 法如: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 至7~8,离子方程式为 Fe 3++3NH 3·H 2O===Fe(OH)3↓+3NH +4。
②沉淀剂法如:用H 2S 沉淀Cu 2+,离子方程式为H 2S +Cu 2+===CuS ↓+2H +。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如:CaCO 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2H +===Ca 2++H 2O +CO 2↑。
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 4Cl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NH +4===Mg 2++2NH 3·H 2O 。
③氧化还原溶解法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 2S 溶于稀HNO 3。
④配位溶解法如:AgCl 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 +2NH 3·H 2O===[Ag(NH 3)2]++Cl -+2H 2O 。
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
![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https://img.taocdn.com/s3/m/380bb9c305087632311212cc.png)
主要内容:
一、同离子效应
二、盐效应 三、酸效应 四、配位效应 五、氧化还原效应 六、沉淀转化效应
例:计算298K时BaSO4 在纯水及0.1mol/L的NaSO4溶 液中的溶解度,已知Kspθ(BaSO4)=1.08×10-10
[分析] NaSO4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Na2SO4 2Na 2+(aq)+SO42-(aq) 浓度(mol/L) 0.10 0.10 BaSO4(s) Ba 2+(aq)+SO42-(aq) 平衡浓度(mol/L) x 0.10+x 由 Kspθ(BaSO4)={c(Ba 2+)/cθ}{c(SO42-)/(cθ)} 得 1.08 ×10-10 =x(x+0.10) (Kspθ很小,当x小于该离子浓度的5%时0.10+x≈0.10) ∴ x=1.08 ×10-9 (mol/L)
为什么BaSO4在0.1mol/L的NaSO4溶液中溶解度会减小?
回答:根据溶度积规则和平衡移动原理。由于Qi> Kspθ
(BaSO4)反应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因此溶解度减小。
一、同离子效应 (common ion effect)
1.定义: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 子的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发生移动,使难溶电解质溶解 度下降的现象。
破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向右移动。
四、配位效应
1,定义:因加入配位剂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 的效应 。 2,作用效果: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
3,Kθ越大,难溶电解质越容易溶解,如Kspθ很小 则需使用能生成更加稳定的配合物的配位剂, 才能使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330d09cc7931b765ce1567.png)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三.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四.溶度积规则1)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2)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3)若Qc<Ksp,则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溶解 沉淀直至溶液饱和。五.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和转化1.生成: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当Qc>Ksp时,就会有沉淀生成,如沉淀溶液中的Cu2+,可以加入的沉淀剂是Na2S。2.溶解:用化学方法溶解沉淀的原则是: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当Qc<Ksp时,就会使沉淀溶解。3.转化: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通常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这两种难溶物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就越大。如:在ZnS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CuSO4溶液,可以使其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这说明溶解度ZnS>CuS。转化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s)+Cu2+(aq)===CuS(s)+Zn2+(aq)。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4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B.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C.Al(OH)3(s) Al3+(aq)+3OH-(aq)表示沉淀溶解平衡,Al(OH)3Al3++3OH-表示水解平衡 D.只有反应速率很高的化学反应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3.向ZnS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ZnS,黑色沉淀为CuS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Ksp小于CuS的Ksp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SO42-,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Ca2+、Mg2+5.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6.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微溶电解质Ca(OH)2在饱和溶液中建立沉淀—溶解平衡:Ca(OH)2(s) Ca2++2OH-,浓度积常数Ksp=[Ca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不变B.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时,Ca(OH)2溶度积常数Ksp减小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pH不变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浓CaCl2溶液会有Ca(OH)2沉淀析出7.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1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Cu2++H2S===CuS↓+2H+不能发生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8.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97d629657fd5360cba1adb89.png)
沉淀转化及先后规律:
1、沉淀转化规律:
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一定可以实现 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计算后确定
2、沉淀先后规律:
Ksp小者优先【表达式相同】 注意:若Ksp相差很大则不必考虑表达式
【问题与探究】
1.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BaCO3不溶于水,为什么不能作钡餐?
(2)CaCO3难溶于稀H2SO4,却能溶于醋酸中;
D
5.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12, 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 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 转化为MgF2
A (填以下字母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①,推测试剂①应该是____ 编号)。 A.氢氧化钠 B.氧化铝 C.氨水 D.水 (3)溶液D到固体E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pH=13,如果pH过小,可能导致 的后果是(任写一点)。 镁离子沉淀不完全或氢氧化铝溶解不完全等 NaHCO (4)H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 3 5.6×10-10 mol·L-1 (5)计算溶液F中c(Mg2+)=_____________________(25 ℃时,氢氧化 镁的Ksp=5.6×10-12)。
C
)
3.某温度时,AgCl(s) 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 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知识解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解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3e9326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d.png)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生成的沉淀并不是绝对不溶。
如AgCl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 的表面进入水中——溶解;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v溶解=v沉淀时,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即建立动态平衡:AgCl(s)Ag+(aq)+Cl-(aq)2 沉淀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 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4 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M m A n(s)m M n+(aq)+n A n-(aq)难溶电解质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的离子用“aq”标明状态,并用“”连接。
如Ag2S (s)2Ag+(aq)+S2-(aq)。
注意易溶电解质作溶质时,如果是饱和溶液,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如饱和食盐水中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为NaCl(s)Na+(aq)+Cl-(aq),向饱和食盐水中滴入浓盐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5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不存在绝对不溶的物质;同是微溶物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易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外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与难溶电解质中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名师提醒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数轴记忆法):2.难溶物质是指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其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6038c026cfc789eb172dc840.png)
3、意义:
Ksp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组成相似的难溶物Ksp越大,其溶解 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 和其他平衡常数一样,Ksp只与温 度有关,一定温度下,Ksp是常数。
1.对于平衡 AgCl(s) Ag+(aq)+Cl-(aq),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 方向 平衡时 平衡时 c(Ag+ ) c(Cl-)
例2(2009福建24)已知298K时,的容度积常数 Ksp= 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 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 = 13.00,则此温
5.6×10-10mol· L-1 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 c(Mg2+) = _________
例3(2009山东卷28)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
一、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1.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为例
水分子作用下
Ag+
V V溶解 V沉淀
ClAgCl(s)
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 速率相等时,形成了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 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t
2.表示方法 溶解 AgCl(s) Ag+(aq) + Cl-(aq) 沉淀
(2)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同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越大,溶解度就越大;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通过计算进行比较。 (3)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比较任意状态离子积(Qc) 与溶度积(Ksp)的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 平衡进行的限度。 ①当Qc = Ksp时, ②当Qc < Ksp时, ③当Qc > Ksp时,
Ksp
溶解度
升 温 加 水
正向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7f97adf4afe04a1b071deec.png)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一)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当水中存在1∶1型难溶化合物MA 时,MA 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MA MA M +A -+在水溶液中,除了M +、A -外,还有未离解的分子状态的MA。
例如:AgCl 溶于水中AgCl AgCl Ag +Cl -+对于M m A n 型难溶化合物,其溶解平衡如下:M m A n (固) mM n++nA m-S mS nS因此其溶度积表达式为:K sp =[M n+]m [A m-]n =(mS)m (nS)n = m m n n S m+n例如Ca 3(PO 4)2在水中存在如下关系:Ca 3(PO 4)2 3Ca 2++2PO -34S 3S 2SKsp=[Ca 2+]3[PO -34]2=(3s)3(2s)2= 108S 5 Ca 3(PO 4)2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232310823SP SP K K S =⨯=+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等。
此外,温度、介质、沉淀结构和颗粒大小等对沉淀的溶解度也有影响。
现分别进行讨论。
1、同离子效应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
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如以BaSO 4重量法测Ba 2+时,若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沉淀剂SO -24,则BaSO 4的溶解度为:在200mL 溶液中BaSO 4的损失量为:1.0×10-5mol/L×200mL×233.4g/mol=0.5mg 超过称量误差若加入过量H 2SO 4,使沉淀后溶液中的[SO -24] =0.010 mol/L,则溶解度为: S ‘=[Ba 2+]=Ksp/[ SO -24]=1.1×10-8 mol/L在200mL 溶液中的损失量为:1.1×10-8 mol/L×200mL×233.4g/ mol=0.0005mg 远远小于称量误差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常加入过量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使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f9b312964bcf84b9d57bbb.png)
BaCO3 +SO42、BaCO3
(重复①②操作)
BaCO3
Ba2+
化学法除锅炉水垢的流程图
水垢成分 CaCO3 Mg(OH)2 CaSO4 用饱和Na2CO3
疏松的水垢 CaCO3
Mg(OH)2
用 溶液浸泡数天 写出除去水垢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离子方程式 酸 CaSO4+CO32CaCO3+2H+ Mg(OH)2+2H+ CaCO3+SO42Ca2++CO2↑+H2O Mg2++2H2O 除去水垢
由溶解度大的难溶物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难溶物
沉淀转化方向:AgCl → AgI → Ag2S
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只能正向进行吗?
沉淀转化的规律:
溶解度大的沉淀:
溶度积常数大的沉淀 溶解度小的沉淀: 溶度积常数小的沉淀
糖吃多了易患龋齿,请大家完成教科书P89 页交流与讨论。 (1)钙、鳞在骨骼牙齿中的存在形式
了,即沉淀完全。
解: Fe(OH)3 Fe3+ + 3OHKsp = [Fe3+]×[OH-]3 = 4.0 ×10-39
Fe3+ 沉淀完全时的[OH-]为:
- [OH ] 3 12 K sp [Fe 7.4 10 3 ] 4.0 10 3 1 10 39
5
1 mol L
pOH = 8.6, pH =5.4
因此, 只要控制pH值在2.87 ~ 5.4之间即可使 Fe3+完全沉淀而使Cu2+不沉淀。
2. pH 值对沉淀状况的影响
Fe3+沉淀完全 2.87 思考: Cu2+开始沉淀 5.4 pH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69d2ba35482fb4daa58d4b9b.png)
Ba2+ + CO32+ H+
为内服造影剂“钡餐”。
CO2+H2O
而SO42-不与H+结合生成硫酸,胃酸中的H+对 BaSO4的溶解平衡没有影响,Ba2+浓度保持在安 全浓度标准下,所以用BaSO4 作“钡餐”。
思考2:误服可溶性钡盐,为什么用5.0﹪的 Na2SO4溶液可以解毒? 已知:Ksp(BaSO4)=1.1×10-10mol2L-2
在CaSO4(s)加入Na2CO3溶液可转化为CaCO3(s)沉淀。
CaSO4(s) + CO32- (aq) = CaCO3(s) + SO42- (aq)
例:已知常温下,AgCl、AgBr、AgI、Ag2S的KSP依次减小 AgCl NaBr AgBr NaI AgI Na2S Ag2S NaCl 则:AgNO3 ( ) (浅黄色) ( ) ( ) 白色 黄色 黑色
难溶物
AgCl
Ksp表达式
Ksp =[Ag+ ] [Cl- ]
Ksp =[Ag+ ] [Br- ] Ksp =[Ag+ ] [I- ] Ksp =[Mg2+ ] [OH- ]2
Ksp值(25℃)
1.8×10-10 mol2L-2
溶解度(g)
1.8×10-4
AgBr AgI Mg(OH)2
Cu(OH)2
5.0×10-13 mol2L-2 8.3×10-17 mol2L-2 5.6×10-12 mol3L-3
2.2×10-20 mol3L-3
8.4×10-6
2.1×10-7 6.5×10-3 1.7×10-5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513b49805087632311212ff.png)
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2.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浓度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⑥B.①⑥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aCO3能够溶解在CO2的水溶液中B.Mg(OH)2可溶于盐酸,不溶于NH4Cl溶液C.AgCl可溶于氨水D.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得到两种沉淀二.沉淀溶解平衡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废水处理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而水质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理。
(1)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以下处理措施和方(2)下图是某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①下列物质中不可以作为混凝剂(沉降剂)使用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A.偏铝酸钠B.氧化铝C.碱式氯化铝D.氯化铁②混凝剂除去悬浮物质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L-1。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ce6331cbb68a98271fefa34.png)
25℃时溶度积: Ksp= K [PbI2]= [Pb2+ ] [I- ]2
= 7.1×10-9 mol3L-3
K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 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问题探究
(1)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
试一试 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 写出下列难溶物的溶度积表达式
解度有什么关系?
== 0
2、特征:
等、动 、定ຫໍສະໝຸດ 、变V结 . 0t1
时间t
2、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 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 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 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 Pb2+ + 2I[Pb2 ][I ]2 K [PbI2]
的方向进行,直达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③当Q > Ksp时, 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
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问题探究
(2)将0.001mol/L NaCl溶液和0.001mol/L 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AgCl的KSP=1.8×10-10 mol2L-2)
3、溶度积规则:
(1)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同类型
的难溶电解质,在同温度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应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
(2)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比较任意状态离子积(Q )
与溶度积(Ksp)的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 平衡进行的方向。 ①当Q = Ksp时,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②当Q < Ksp时, 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7 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7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4c9e7d2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7.png)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七、沉淀溶解平衡考点知识沉淀溶解平衡就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其实质是指已经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于溶解的平衡状态。
同样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由于生产、生活、科研联系较为密切,在近几年高考中频繁出现,特别是广东卷、浙江卷、山东卷,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沉淀的转化和溶度积的应用。
在高考中仪器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实质。
考试通常从图像题来考查溶解平衡原理、Ksp的简单计算、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等,以生产、生活或产品的制备为背景解释某些现象。
重点、难点探源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⑴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⑵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⑶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
2、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0℃,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一、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1、表达式对于溶解平衡M m A n(s)mM m+(aq)+nA n+(aq),K sp=c m(M n+)•c n(A m-)。
K sp仅受温度的影响。
2、溶度积规则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 c(离子积)与K sp的关系。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⑴调节pH法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⑵加入沉淀剂法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H2S+ Cu2+=CuS↓+2H+2、沉淀的溶解⑴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 H2O。
⑵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Mg(OH)2+2 NH4+=Mg2++2 NH3•H2O。
3、沉淀的转化⑴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⑵应用: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三、四大平衡的比较平衡类型存在条件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的判断表示形式影响因素化学平衡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K 温度 均符合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始终是向减弱条件改变的方向移动电离平衡 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溶液 K a 或K b 温度 水解平衡含有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的盐 K w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条件下难溶或微溶盐的饱和溶液K sp温度追踪高考1.【2022新课标3卷】用0.100 mol·L -1 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cf52088de53a580216fcfe59.png)
沉淀溶解平衡一、知识要点: 1、溶与不溶2、AgCl 当v (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 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AgCl(s) Ag +(aq) + 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逆、等、动、定、变结论: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总是有一定量溶解在水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任何沉淀反应都是不能完全的,但由于在常量下的反应来说,0.01g 是很小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 时,认为反应完全。
4、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大多数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增大。
(2)酸碱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垢溶于盐酸中CaCO 3(S) Ca 2++CO 32-CO 32-+H + HCO 3— HCO 3—+ H + HCO 3 → CO 2 ↑+ H 2O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难溶物不断溶解。
(3)某些盐溶液: 如:Mg(OH)2沉淀中加入氯化铵溶液结论: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增加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析出的方向移动5、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用符号Ksp 表示。
对于AmBn 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 n+]m [B m+]n ①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② 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③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 与溶度积Ksp 的区别与联系 当Qc <Ksp 时,为不饱和溶液; 当Qc=Ksp 时,为饱和溶液; 当Qc >Ksp 时,为过饱和溶液。
6、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⑴、沉淀的生成:可通过调节溶液P H 或加入某些沉淀剂。
⑵、沉淀的溶解---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① 生成弱电解质。
高考化学考点48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考点48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faf457daef5ef7ba0d3cc8.png)
3
(5)Ksp 小的难溶电解质也能向 Ksp 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需看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三、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
1.第一步:明确图像中纵、横坐标的含义 纵、横坐标通常是难溶物溶解后电离出的离子浓度。 2.第二步:理解图 像中线上点、线外点的含义 (1)以氯化银为例,在该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上,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 Qc=Ksp。在温度不变时,无论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会出现在曲线 外的点。 (2)曲线上方区域的点均为过饱和溶液,此时 Qc>Ksp。 (3)曲线下方区域的点均为不饱和溶液,此时 Qc<Ksp。 3.第三步:抓住 Ksp 的特点,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1)溶液在蒸发时,离子浓度的变化分两种情况: ①原溶液不饱和时,离子浓度要增大都增大; ②原溶液饱和时,离子浓度都不变。 (2)溶度积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无关,在同一曲线上的点,溶度积常数相同。
2
2.溶度积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当 Qc>Ksp 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方法:①调节 pH 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中,再加入氨水调节 pH 至 7~8,
可使 Fe3+转化为 Fe(OH)3 沉淀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NH3·H2O
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 Ksp 不变。 ②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 时 Ksp 变大。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但 Ksp 不变。 ④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 溶解的方向移动,Ksp 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把物质 分为哪几类?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可编辑ppt
5
B、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可 采取什么措施?
可编辑ppt
6
C、 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 沉淀的速率,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此时固体质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
可编辑ppt
2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2、会灵活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解决实 际问题。
可编辑ppt
3
二、回忆旧知,做好准备
★★你敢挑战吗?
请回忆以下知识,不能看书,不能相互议论,自由抢答。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错,不要重复。
A 1分题:
BC
D 2分题:
EF
可编辑ppt
4
16
六、总结知识,回扣目标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a、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b、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 D、加入能反应的物质
可编辑ppt
17
可编辑ppt
13
四、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要求: 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知识应用部分的内容(5分钟) , 并按要求展示。
可编辑ppt
14
对于平衡AgBr(S) Ag+(aq) + Br-(aq)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改变条件 平衡移 C
C(Br-)n(AgB
动方向 (Ag+ )
r)
升温 →
加水
→
↑
↑
↓
② 向AgCl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对AgCl的沉淀溶解 平衡有什么影响?
③向AgCl中加入少量Kppt
12
规律总结
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a、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b、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 D、加入能反应的物质
可编辑ppt
9
F、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是否溶度积越大溶解度也就越大?
可编辑ppt
10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要求: 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的因素,小组讨论(5分钟)以下问题,并按要求展示。
1、查阅课本P88的表3-14,分析AgCl、AgBr、AgI溶解度 的顺序什么?他们溶解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不变 不变 ↓
加KBr (s) ←
↓
↑
↑
加AgNO3
(s)
←
↑
↓
↑
加KI (s)
→
↓
↑↓
可编辑ppt
15
五、课堂检测,挑战自我
1.在平衡体系Ca(OH)2(s) 而使c(OH-)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MgCl2固体 C.加入少量KCl固体
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
) BD
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2、向AgBr的悬浊液中加水,利于沉淀的溶解,平衡
向
方向移动。
3、分析下表,说出温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有什么影响?
可编辑ppt
11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 温度, 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 移动,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4、①向AgCl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对AgCl的沉淀溶解 平衡有什么影响?
,
形成
溶液。
可编辑ppt
7
D、沉淀溶解平衡有什么特点?
逆:溶解和沉淀互为可逆过程
动:动态平衡,溶解和沉淀仍在进行
等: V溶解 == V沉淀
定: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
可编辑ppt
8
E、在黑板上写出下列物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和 溶度积(KSP)表达式
(1)BaSO4 (2)Fe(OH)3 (3)Ag2CrO4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高二化学备课组 胡 蕾
可编辑ppt
1
一、学案评价,问题反馈
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把优秀作为一种品质!
优秀个人: 李伟 王岩松 李天霞 王岩 薛明涛 李亮亮 王那那 赵李艳 张超 冯泽涛
优秀小组: 2、4、6、11
存在的问题:1、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不能灵活运用。 2、对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的概念还不是很理解
D.加入少量Ba(OH)2固体
2、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30mL水②10mL0.2mol/LNa2CO3溶 液 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 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
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 __ ④﹥①﹥③﹥②
可编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