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效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829f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1.png)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
无效合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双方当事人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以下是针对无效合同的处理建议:
1. 寻求法律意见,当发现合同存在问题时,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寻求法律意见。
专业的律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合同无效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
2. 协商解决,在发现合同无效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重新谈判并签订一份新的合同,以取代无效的合同。
3. 寻求法院裁决,如果双方无法就合同无效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法院裁决。
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无效进行裁决,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4. 进行赔偿,根据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况,一方当事人可能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赔偿。
赔偿金额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损失情况进行确定。
总之,处理无效合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双方当事人应当保持沟通,并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确保合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民法典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https://img.taocdn.com/s3/m/cfa949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d.png)
民法典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一、自然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四十五条:“限制行为能力人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不得成立”。
所以当自然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其双方可以要求确认无效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二、超出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五十四条:“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参加订立合同,但在订立时他已成年且表现出意思表示,他可以要求确认合同有效;但损害他利益的部分,他有权要求解除”。
因此,超出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
三、因存在构成强制性法律依据的要件而订立的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五十六条:“当事人因存在构成强制性法律依据的要件而订立的合同,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中包含有构成强制性法律依据的要件,那么这类合同是无效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四、参加订立合同的人有欺诈行为而订立的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七十条:“参加订立合同的人有欺诈行为的,被欺诈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这个条款提到,参加订立合同的人有欺诈行为的,被欺诈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这意味着这类合同是无效的。
五、隐瞒重要事实而订立的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八条:“一方有隐瞒重大事实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一旦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隐瞒重大事实,那么由于隐瞒的信息对守约方的权利造成重大影响,守约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这类合同也就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法典中规定了五种情形下的无效合同,即自然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超出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因存在构成强制性法律依据的要件而订立的合同,参加订立合同的人有欺诈行为而订立的合同,以及隐瞒重要事实而订立的合同,这五种情形下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双方可以要求确认无效也可以要求解除。
论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论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1d25e4c4bb4cf7ec4afed012.png)
(2)、向对方返还和向第三人返还。如果合同无效并没有涉及到第三人,就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其所取得的财产;如果合同无效是因为当事人处分了第三人的财产,取得财产的当事人应当依照判决或者裁决向第三人返还财产。
当事人根据合同所接受的是财物,就返还财物;接受的是货币,就返还货币。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当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得到的财产,全都收归国库。
(二)、合同无效的类型
合同如果欠缺上述生效要件,就可能导致无效,具体来讲,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合同无效有以下几种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此处的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此处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财产返还时,孳息是否随物返还?《合同法》和《民法通则》均无规定。按传统民法理论,孳息应随物权转移而转移,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其物权没有转移,标的物仍属物主所有,其孳息应随物返回该物所有者。
1、返还财产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单方返还,就是指一方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然双方当事人均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是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则无违法行为一方有权请求返还 财产,而另一方当事人则无权请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当依法上缴国库。双方返还,就是指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接受了给付的财产,则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都返还给对方。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处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8c56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2.png)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
无效合同可能出现于多种情况,其认定标准和处理方法可能因地区法律而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认定标准和处理方法:
### 认定标准:
1. 无效合同的情形:无效合同可能因以下情况之一而产生:
- 违反法律规定:合同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 无法履行:合同涉及的内容或行为不可能或无法被实现。
- 误导或欺诈:签订合同时存在重大误导、欺诈行为,导致签约双方在签署合同时被误导或产生误解。
- 无效声明:合同中的某些声明事实不真实或不可执行。
- 无效的对象:合同的对象是违法的、道德上不正当或不可能实现的。
2. 法院审查:通常需要法院介入来确认合同的无效性。
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和证据对合同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存在上述情形。
### 处理方法:
1. 宣告无效:法院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即使原本双方签订了合同,但法院认定其无效,合同效力将被废除。
2. 返还原状:一旦合同被宣告无效,通常会要求双方返还彼此已履行的内容或财产,以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
3. 损害赔偿:在一些情况下,无效合同的一方可能有权要求对方承担违约或误导所造成的损失,并可能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4. 法律责任:如果合同是因为欺诈或其他不当行为导致无效,有可能对欺诈行为的一方进行法律追责。
5. 法律建议:在处理无效合同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针对具体情况的法律建议和支持,因为不同司法管辖区可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总体来说,无效合同的处理通常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而处理方式会根据合同的无效原因和当地法律而有所不同。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0eb62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4.png)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一、背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出台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规范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在《民法典》中,无效合同的处理规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对无效合同处理规则的适用要点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
二、无效合同的定义和性质根据《民法典》第203条的规定,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背了交易双方真实意思的合同。
无效合同是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因此需要依法进行处理。
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是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稳定。
《民法典》对无效合同的处理规则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解决无效合同带来的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无效合同的效力及其影响根据《民法典》第96条的规定,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也就是说,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其效力从合同成立之时起就不存在,双方不能依据无效合同主张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与此同时,无效合同所产生的效果应当予以消除。
《民法典》第99条规定了消除无效合同的方式,包括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支付损失的赔偿等。
消除无效合同的目的是使双方恢复到合同成立以前的状态,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双方的权益。
四、无效合同处理规则的适用要点解析1. 公共利益与无效合同根据《民法典》第52条的规定,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
在处理无效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确保法律的实施不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2. 强制性规定与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在处理无效合同时,应当查明合同是否违反了强制性规定,并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理。
3. 恶意串通与无效合同根据《民法典》第54条的规定,双方恶意串通的合同是无效的。
无效合同的情形与法律后果
![无效合同的情形与法律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6a9b4f56561252d380eb6eaa.png)
无效合同的情形与法律后果无效合同的情形(一)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第八十七条、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所列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五、正确适用强制性规定,稳妥认定民商事合同效力15、正确理解、识别和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中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关系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维护以及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人民法院应当注意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
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
16、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法律法规的意旨,权衡相互冲突的权益,诸如权益的种类、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规制的对象等,综合认定强制性规定的类型。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674923c8d376eeafaa3135.png)
合同无效的认定和处理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韩洪律师提记:合同无效是指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关键词:合同无效合同绝对无效确认合同无效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收归国家所有返还集体第三人上部合同无效的认定一、合同无效的概念和种类合同无效是指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
从广义上讲,合同无效包括绝对无效、效力待定和相对无效三类,合同法第47条、第48条、第54条分别规定了效力待定和相对无效的合同,其中效力待定是指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限等因主体问题有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相对无效是指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合同。
对于效力待定和相对无效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合同归于无效。
从狭义上讲,合同无效指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存在合同法第52条、53条规定情形的合同,即绝对无效的合同,对此类合同,即使没有经过诉讼或仲裁程序,从法律上也是无效的,法院或仲裁机关可以依职权主动宣告合同无效。
结合笔者以前写的《合同撤销的方法及后果》一文,本文中所说的“合同无效”着重是指存在合同法第52条、53条规定情形的无效合同。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认定政策《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流程
![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e78f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流程一、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1.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合同无效。
2.借用资质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合同无效。
3.未招标或中标无效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合同无效。
二、工程无效合同的处理流程1.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后,双方当事人应当返还已经收到的财产。
如果一方因准备履行合同有损失,可以要求对方赔偿。
2.停止履行如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约定的工程已经开工但尚未完工时被确认无效,应当立即停止履行。
3.结算付款如果已完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发包人应参照无效合同与承包人结算并付款。
如果已完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且无法修复,则承包人应该予以拆除,并向发包人返还已付工程款。
4.赔偿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在准备签订、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支出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修复后合格如果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但修复后合格的,发包人应该参照合同约定与承包人结算并支付工程款。
6.修复后仍不合格如果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且修复后仍不合格的,发包人不支付承包人工程款,承包人应予以拆除并返还以收到的工程款;同时按照各自过错大小分担包括签订、履行合同和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后续费用,如拆除质量不合格的建筑物的费用、工程修复费用等。
三、注意事项1.在认定工程无效合同的过程中,要关注合同的签订主体、资质情况、招标程序等因素,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2.在处理工程无效合同的过程中,要关注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的履行。
总之,在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关注合同的合法性和工程的质量,确保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
![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053f0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f.png)
⽆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效的合同⾃始始终不具有法律效⼒,不受法律保护的,造成合同⽆效的原因很多,合同被认定⽆效后,需要处理合同⽆效产⽣的相关问题,那么⽆效合同如何认定及怎样进⾏处理?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签订合同的当事⼈不具有民事⾏为能⼒;合同不是当事⼈真实意思表⽰;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就⽆效。
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有过错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四⼗三条【民事法律⾏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为有效:(⼀)⾏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意思表⽰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百五⼗七条【民事法律⾏为⽆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效⼒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为⽆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效⼒后,⾏为⼈因该⾏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应当赔偿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都有过错的,应当各⾃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纠纷诉讼特点是什么1、诉讼是⼈民法院基于⼀⽅当事⼈的请求⽽开始的,当事⼈不提出要求、⼈民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进⾏诉讼。
当事⼈不向⼈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向其他国家机关提出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不是诉讼,不能适⽤民事诉讼程序予以保护。
2、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是通过国家赋予的审判权来解决当事⼈双⽅之间的争议的。
审判⼈员是国家权⼒机关任命的,当事⼈没有选择审判⼈员的权利,但是享有申请审判⼈员回避的权利。
3、⼈民法院对合同纠纷案件具有法定的管辖权,只要⼀⽅当事⼈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就有权依法受理。
4、诉讼的程序⽐较严格、完整。
例如,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程序包括第⼀审程序、第⼆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
第⼀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另外,还规定了撤诉、上诉、反诉等制度,这些都是其他⽅式所不具备的。
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5篇
![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114c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4.png)
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5篇篇1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说明及合同协议尊敬的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了解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至关重要。
为确保双方权益,本文件详细阐述了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以供双方参考并遵循。
一、无效合同的概述无效合同是指因缺乏法律规定的要件或者因违反法律规定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我国法律对无效合同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与秩序。
1.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指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如违反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
2. 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
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除非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或同意,否则合同无效。
3.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如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原因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或宣告合同无效。
4.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即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活动或目的,如虚假诉讼等情形。
6. 法定其他无效情形。
如招标、拍卖程序违法等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三、合同协议条款为确保双方权益,特制定以下条款:1. 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2. 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循公平原则,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3. 若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效,过错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合同双方应确保意思表示真实,不得因欺诈、胁迫等原因签订合同。
5. 若发现合同存在无效情形,双方应及时沟通并协商解决方案。
6. 合同订立过程中应遵守招标、拍卖等程序规定,不得违法操作。
7. 合同文本应清晰明确,避免歧义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四、注意事项1. 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
2. 合同内容应详细、完整,避免遗漏重要条款。
3. 合同订立过程中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什么是无效合同10个无效合同的例子
![什么是无效合同10个无效合同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1659d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2.png)
什么是无效合同10个无效合同的例子什么是无效合同 10个无效合同的例子什么是无效无效合同,是由于存在无效事由,自始不具有约束力的合同。
很多当事人喜欢追问合同是否有效,实际上,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一般来说是有效的。
现在,律师通律师了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的,以及合同的生效要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误区,以免将来产生争议。
一、认定无效合同,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第一、从签订合同的主体看,无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些人只能从事与他们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超出这个范围从事民事活动须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认可,否则属于无效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从合同的形成过程看,以下合同为无效合同:(1)代理人没有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同自己签订的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代理人与对方通谋签订的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经过权利人的追认合同有效。
《中华人民__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c1a3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3.png)
《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解析在商业交易或合作中,人们常常会签署合同以确保各方的权益。
但有时候合同可能存在瑕疵或非法行为,就会导致合同无效。
无效合同的处理需要符合法律规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本文将对《民法典》无效合同处理规则适用要点进行解析。
一、无效合同的种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合同分为以下三种:1.违法合同违法合同指的是盗抢、诈骗、贿赂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合同,这种合同是无效的,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2.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指的是未经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同意、未经必要的书面形式、被错误地认定为合同的行为或是具有错误内容的合同等情况造成的合同,这种合同同样是无效的。
3.撤销合同撤销合同是指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由于受到欺诈、威胁等原因,请求撤销合同的情况。
被欺诈方可以在撤销合同的时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二、无效合同的处理对于以上三种无效合同,法律规定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1.违法合同的处理违法合同是完全无效的,其效力为不存在。
如果违法合同涉及到的合同标的属于违法行为,那么双方必须无条件地返还该标的物;如果违法合同涉及到的合同标的属于合法行为,那么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和协商解决。
2.无效合同的处理无效合同虽然无法产生法律效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一些影响。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是进行部分无效或全部无效的判定。
如果这个合同涉及到课税的问题,那么合同的收入和支出将不予承认;如果合同属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那么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3.撤销合同的处理在被欺诈方申请撤销合同后,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处理。
如果欺诈行为没有被认定为有效,那么合同中表示的内容将被取消;如果欺诈行为已经被认定为有效,那么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意愿,对双方的利益进行平衡。
三、无效合同的预防预防无效合同的发生是重要的,合同的签署需要遵循法律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预防无效合同的方法:1.注意合同的内容签署合同前,需要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澄清。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https://img.taocdn.com/s3/m/bd23237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8.png)
⽆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成⽴,但因其违反法律、⾏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效,不能产⽣合同的法律效⼒,都属于⽆效合同。
那么⽆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效合同要怎么处理呢?针对这个问题,店铺⼩编整理⽆效合同的相关内容,请阅读下⾯的⽂章进⾏详细了解。
⽆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有下列情形之⼀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效:(1)⼀⽅以欺诈、胁迫的⼿段订⽴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注意:⼀⽅以欺诈、胁迫⼿段订⽴的合同,属于意思表⽰不真实的合同,⼀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效合同。
(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盖⾮法⽬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6)对于造成对⽅⼈⾝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过失造成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7)提供格式条款⼀⽅免除责任、加重对⽅责任、排除对⽅主要权利的条款⽆效。
另外,⽆民事⾏为能⼒⼈实施的或者限制民事⾏为能⼒⼈依法不能独⽴实施的民事⾏为为⽆效民事⾏为。
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效,例如:(a) ⽆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订⽴合同且法定代理⼈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效。
其例外情况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订⽴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
(b)法定代理⼈不合格且相对⼈有过失⽽成⽴的合同,该合同⽆效;(c) 法⼈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负责⼈超越权限订⽴的合同,且相对⼈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效。
⽆效合同的类型1、全部⽆效合同,全部⽆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始不产⽣法律约束⼒。
(1)订⽴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订⽴合同且法定代理⼈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订⽴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有效;代理⼈不合格且相对⼈有过失⽽成⽴的合同,该合同⽆效;法⼈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负责⼈超越权限订⽴的合同,且相对⼈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效。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b36d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1.png)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篇1一、引言在合同法领域,合同无效的情形多种多样。
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预防合同纠纷,特制定本协议,详细阐述合同无效的情形及其处理办法。
1.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合同。
2. 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
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需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3.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无效。
4.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获取不当利益的合同无效。
5.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合同内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如赌博合同等,均属无效。
6. 格式条款无效的合同。
格式条款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对方权益等情形时,该条款无效,进而影响整个合同的效力。
7. 其他违反公序良俗、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
包括但不限于虚假意思表示、隐匿真实情况等情形。
三、合同无效的处理办法1. 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如无法返还或返还后仍有损失的,应当依法折价补偿。
2. 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亦无效。
当事人不得请求履行或强制执行。
3. 合同无效的确认权由有管辖权的法院或仲裁机构行使。
当事人对合同效力有争议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4. 当事人因合同无效而遭受损失的,可请求赔偿损失。
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5. 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的,当事人应继续履行。
四、法律责任1. 当事人因合同无效而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2. 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五、争议解决因本合同产生的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472fdd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f.png)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协议,它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是有效的,有些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样的合同被视为无效合同,并解释无效合同的原因和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的定义和分类无效合同是指在订立或履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无法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根据不同的法律制度,无效合同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无效合同:这类合同在订立时就违反了法律规定,例如违反公序良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无效合同被视为从未存在过,双方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2. 可撤销合同:这类合同是在一方当事人的要求下,由法院或相关机构宣布为无效合同。
通常情况下,撤销合同需要提供合理的理由,例如欺诈、胁迫、重大错误等。
3. 可变更合同:这类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强制变更,以使其符合法律规定。
例如,当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或不合理时,法院可以进行合理的修改。
二、无效合同的原因无效合同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违反法律规定:当合同违反国家法律或地方法规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2. 欺诈或误导:当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使用欺诈或误导行为,使对方误解或被蒙骗,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销售人员在销售合同中故意隐瞒产品的缺陷,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3. 无合意性:当合同的内容不明确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不一致时,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合同条款使用模糊的语言,导致各方对合同的理解不一致,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4. 违反公序良俗:当合同违反社会公共道德或社会公序良俗时,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取决于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下:1. 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473734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9.png)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一、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及法律后果等内容。
1、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合同无效对解决争议条款的影响:第五十七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合同无效的司法政策精神1、对合同无效的认定问题采取谨慎的态度。
(1)只能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认定合同无效。
(2)只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认定合同无效。
(3)《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该条确定了原因行为和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即原因行为的效力不受物权变动要件的影响。
2、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理解在具体适用法定情形第(五)项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作以下区分:(1)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
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2)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
保险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3篇)
![保险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a27b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b.png)
第1篇一、引言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约定保险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保险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保险双方的权益,因此,正确处理无效保险合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保险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
二、保险合同无效的情形1. 保险合同主体不合法保险合同主体不合法是指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主体资格。
例如,未成年人签订的保险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保险合同等。
2. 保险合同内容不合法保险合同内容不合法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例如,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保险费率违反规定等。
3. 保险合同形式不合法保险合同形式不合法是指保险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证、登记等手续。
例如,口头保险合同、未进行公证的保险合同等。
4. 保险合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保险合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内容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保险合同约定免除保险人的法定责任、损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等。
三、保险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1. 通知解除合同当保险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首先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
被保险人收到通知后,可以要求保险人解除合同,并退还已缴纳的保险费。
保险人收到通知后,也应当解除合同,并退还已缴纳的保险费。
2. 补正合同对于保险合同内容不合法或者形式不合法的情况,可以通过补正合同的方式使其合法。
具体补正方式如下:(1)补正合同内容:保险合同内容不合法的,可以协商修改合同内容,使之符合法律规定。
(2)补正合同形式:保险合同形式不合法的,可以重新签订书面合同,或者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证、登记等手续。
3. 诉讼解决如果保险合同双方对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存在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对无效合同进行处理。
4. 保险人承担违约责任对于保险合同无效,保险人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
![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e217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5.png)
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一、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甲方身份:建设工程业主;权利:支付工程款项,并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义务:提供工程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配合乙方完成工程建设;履行方式:支付工程款项;期限:按照合同约定;违约责任:逾期未支付工程款项的,应承担迟延支付费用和利息等责任。
2. 乙方身份:建设工程承包商;权利:收取工程款项,并要求甲方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工程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履行方式:完成工程建设;期限:按照合同约定;违约责任: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或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乙方有权收取工程款项,并要求甲方按照合同提供工程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
2. 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工程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并配合乙方完成工程建设;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建设,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如因一方违约而导致合同无效的,则一方可要求违约方赔偿相应的损失和费用。
六、其他1.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合同未约定事项,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习惯予以处理。
3.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工程竣工验收并支付全部工程款项之日终止。
甲方(签名和盖章):乙方(签名和盖章):。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0480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2.png)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8篇篇1合同无效的情形及法律后果处理协议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合同无效的情形及相关法律后果,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特签订本协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情形将导致合同无效:1. 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 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4. 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时订立的合同,且未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 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
6.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7. 格式条款中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或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无效。
8. 其他依法被认定为无效的合同情形。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
2. 返还财产: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
若不能返还或者返还困难,应折价补偿。
3. 赔偿损失:合同无效后,如一方因此遭受损失,有过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均有过错的,按各自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
4. 其他法律后果: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涉及的其他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留等。
三、双方责任和义务1. 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2.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3. 若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双方应按照上述法律后果处理协议执行。
4. 双方应妥善保管与合同相关的证据材料,以便处理合同无效后的相关事宜。
四、争议解决方式如双方因合同无效问题产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果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其他条款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补充。
4. 本协议内容与之前双方签订的合同有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
法官宣判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有哪些法官主动判决合同无效
![法官宣判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有哪些法官主动判决合同无效](https://img.taocdn.com/s3/m/2343f3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d.png)
法官宣判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有哪些法官主动判决合同无效法官宣判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合同宣判无效后,会使合同恢复原状,及收到的钱和货要退回。
当事人未主张合同无效,法院能否主动审查合同无效可以。
因为合同是否无效是法院审理合同纠纷的前提,只有确定合同是有效的,才可以对合同内容、合同纠纷的起始进行深入调查。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一审法官乱判决,二审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怎么办?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判决是最终的生效判决,如果你对二审判决还不认可的话只有通过申诉来解决。
原告起诉要求解除合同,法官发现是无效合同,会怎样呢?向原告释明,要求变更诉讼请求。
一审法官乱判决败诉,二审判决合同无效,这算胜诉吗?以二审为准我妈跟别人签了个无效的合同,我很怕对方会告我到法院去,然后法官乱判,判我妈和我欠很多很多债务,1、既然是无效合同,相互返还财产即可,不会产生很多债务,不必太过担心。
如果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委托律师办理。
2、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权威性判定。
法院判决依据证据和事实,不会乱判,不必担心。
3、放松心情即可。
实为赠与的房产通过买卖交易过户,赠与方反悔提出诉讼,法官以逃税宣布交易无效。
1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锭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院认定合同无效是否应先向当事人释明目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根据法律精神,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应先向当事人释明,并可以建议当事人一方按照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张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无效合同的认定与处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无效经济合同约占经济合同总量的10%至15%,合同大量无效致使每年约有3 000亿至4 000亿元的合同金额得不到履行。
这种现象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后果: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商事主体对合同产生不信任感;有利于违约当事人,给违约当事人提供了可靠的避风港。
无效合同大量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事人无法制观念,故意违法;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原合同法制度有关。
原合同法制度过于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则,过于强调保护交易安全。
本文力求从司法的角度结合实践中的案例剖析无效合同认定和处理的立法和司法的问题,以求得到共识,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新的《合同法》。
一、原合同法制度确认三种常规案件无效的质疑。
非法人组织机构对外缔约的案件、超范围经营的案件、未经房屋登记机关核准的财产租赁纠纷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被确认为无效。
上述三种案件无效认定后,在理论界引起学者的反对,认为无效合同的范围应作严格限定。
上述三种案件属常规案件,在经济合同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讨论已是当务之急。
(一)关于非法人组织机构对外缔约效力的问题我国《民法通则》和原《经济合同法》未作规定,国家工商局1985年《关于无效经济合同的确认》和有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了非法人团体对外签订合同无效的问题,理论依据是把非法人团体等同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里需要弄清:非法人组织机构和法人的关系是否能等同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的关系,非法人组织机构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何区别。
非法人组织机构和法人的实际差别仅在于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非法人组织机构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本质的区别: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弱小或生理有缺陷,立法保护使其免受损害为历代民法所公认的法则,但非法人组织机构不存在弱小问题,保护的意义就无从谈起。
确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缔约无效的因素无需考虑是否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问题,但确认非法人组织机构缔约效力不考虑第三人的利益显然是不公平的。
由此二者的关系是不能等同的。
从各国的立法来看,大多数国家对非法人组织机构签订的合同不作无效处理。
例如,德国法虽认为非法人组织机构为无权利社团,但对其适用合伙的规定。
判例法国家承认非法人团体享有人格权,与法人无异。
笔者认为,从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出发,非法人组织机构对外缔约除善意人有重大过失外,应确认合同有效。
例如:在审理紫竹院分公司和华燕公司联营合同纠纷一案中,遇到了紫竹院分公司主体资格不合法问题,认定此案无效的处理后果就是判决法人型联营体花园酒楼解散,而如果认定有效,联营体不解散,既有利于鼓励交易,又并不与维护交易安全相悖。
值得注意的是:新《合同法》对此规定比较模糊,有待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把握。
(二)关于超越法人目的的合同,即超范围经营问题《企业法人登记条例》第9条规定:法人要登记经营范围;《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
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的司法解释由此认为我国实行的是公司登记核准制度,超越经营范围的合同无效。
但这种规定与转轨时期国家倡导的多种经营不相协调,反映到司法实践中因超范围经营认定无效的案件越来越多。
1993年上海会议纪要力求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可酌定有效的观点,后来由于酌定标准不确定出现了执法不统一现象。
工商管理机关也认为核淮经营范围意义得不到体现,此宽松政策在上述阻力面前便昙花一现,又恢复到原来的绝对无效的观点。
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超范围经营无效导向是消极的:一是容易扼杀新的经营方式。
如:个体运输户应工地要求为工地送石砖,以送货为主以卖货为辅的经营方式加快了经济快速流转,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经营活动,但现行的登记机关不予核准其售货的经营范围,使这种经营方式只能流产。
二是造成当事人在经营范围内容解释上作文章。
如在审理一加工承揽合同经营纠纷时,承揽方没有加工电视屏幕的经营范围,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释为有,这是地方保护主义左右法律的最真实的体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陆各国的公司法一般都规定,公司的缔约行为超越章程范围时,如不能证明相对人为恶意,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此类合同仍有效。
英美法传统的越权规则也因为有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予以废除。
如1989年英国在公司法修改中彻底否定了越权规则,规定公司章程大纲对公司经营目的的任何限制都不足以影响公司具体行为的有效性。
现代立法的趋势总的来说是加强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产品要走出国门,这就要求我国的立法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超范围经营无效的规定亟待取消。
1999年1 0月1日施行的新《合同法》第50条只是从主体权限的角度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作出了原则上有效的规定。
但对超范围经营问题司法实践中仍有模糊认识。
如何界定相对人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对超范围经营问题,再比如,居间合同等特殊合同案件的经营范围如何审查问题,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关于未经房管部门备案财产租赁合同确认无效问题财产租赁合同根据我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划为要式合同,未依法核准登记一律无效。
这一规定不仅理论界有异议,在司法界也有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不统一,直接导致了执法的不严肃性,讨论很有必要。
讨论的问题是此类要式合同是对合同成立的要求?还是对合同生效的要求?合同不成立和合同无效有何区别?我国原《经济合同法》第6条规定:“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
”原《经济合同法》的该条规定没有严格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问题。
但经济合同成立与生效具有本质的不同,合同成立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是当事人意思一致的一种事实状态。
合同无效取决于国家对已经成立的合同的态度和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合同不成立的处理结果和合同无效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合同一旦被宣告不成立,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赔偿另一方遭受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已经作出了履行,则应当各自向对方返还已接受的履行。
合同成立只产生民事责任问题,而不产生其他的法律责任;而对于无效合同来说,不仅要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返还不当得利等民事责任,而且将可能产生引起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意义在于避免将一些已经成立的但不具备生效要件的合同,都作为无效合同对待;对于许多仅仅是某些条款不具备或不明确的合同,通过解释的方法或根据法律的补缺性规定努力促使合同成立,达到鼓励交易,减少财产损失和浪费的目的。
财产租赁合同根据法律规定的内涵来确定,登记备案的形式要件属于登记机关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事实状态的确认,此种确认与对合同效力评价不同。
效力评价机关只能是法院和仲裁机关。
所以如果当事人未根据法律的规定履行登记手续,应认定为合同不成立。
实践中,此类案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按无效认定后,出租方只能收取损失费,高于损失费几倍的租赁费,有的法院予以追缴,有的不做处理。
随着房改的发展,出租房屋越来越多,一律按追缴处理打击面太广,产权人毕竟有权行使自己的处分权。
但不做处理,显然让承租方得了便宜,处理结果显失公平。
综合考虑,司法实践中房管局和法院达成一种折中的处理办法:合同认定无效,租金按约定给付。
但这种认定和处理显然不能自圆其说,有失法律的严肃性。
新《合同法》关于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规定为这一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司法实践中关于合同成立与生效的问题仍是一个热点。
如:某金融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一是要经董事会同意;二是要经人民银行批准。
确认该转让协议的成立与生效直接涉及到实体问题的处理。
因为这类案件在实践中往往已经先予履行。
所以仍要认真把握。
二、关于合同效力的转换根据民商法理论,无效合同分为三种情况:绝对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和相对无效,其中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认定为绝对无效;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限等因主体问题有可能导致无效的合同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追认后为有效;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合同由受欺诈当事人特别主张而定,认定为相对无效。
原合同法无效制度未严格区分绝对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和相对无效,将一些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合同归类为绝对无效,同时,对其又不承认合同效力的转换,这无疑也是无效合同大量存在的原因。
笔者认为,欠缺有效要素的合同,有的是当事人主观违法,有的是当事人客观违法,违法的原因不同,处理也应区别对待。
无效合同毕竟是消灭交易,应给当事人以补救余地。
将一些因主体问题可能无效的合同允许追认有效,将一些欺诈、胁迫的合同允许受欺诈者撤销,必将提高社会的信用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无效合同除允许当事人补救外,法官能否从无效合同的法律行为中提出约束当事人有效的法律行为?即无效合同的法律行为能否更换?德国民法认为,法官有权代替当事人重做一个从法律方面来说当事人设计不够完善的法律行为。
《德国民法典》第140条规定:“凡是无效的法律行为具备其他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如可认为当事人若知其无效,即有替代之意思的,则其他法律行为即发生效力。
”此条的立法理由是法官解释私法律行为以该法律行为所追求的经济目的为重点,而不应以法律行为的法律目的为重点,法律目的只是一种法律形式和法律技术。
德国法充分考虑当事人经济目的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如出租车卖车承包合同纠纷,有的当事人对未来的卖车条款进行约定:不能卖车发生纠纷如何处理。
如果承认合同效力的更换,纠纷就容易解决,我国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又会增加一个砝码。
三、无效合同返还的性质及退还不能的探讨(一)关于返还的性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16条明确规定:“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
”新《合同法》第58条仍然规定:“合同无效或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在司法中,大家对这条法规已背的烂熟,但并非人人都知悉合同法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这么规定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在此探讨一下无疑有利于执法。
合同无效的财产返还,是在合同已被履行,有财物给付的情况下发生的。
返还的依据在理论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返还财产属于债权性质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给付行为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接受财产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自有根据变为无根据,这种情况属不当得利。
基于不当得利返还原则,受益人应返还所获得的一切不当利益,返还的范围包括实际所受的利益,基于原物的占有取得的收益、基于权利的取得而获得的利益、以及原物因第三人的毁损和占有而获得的赔偿金和保险金等。
适用不当得利返还原则,在考虑返还范围时应根据善意和恶意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