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评估血 管壁的厚度、血管腔的直径和血流速度等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05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CHAPTER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目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目的是清除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 颈动脉的通畅,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01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 旋CT扫描,对颈动脉进行三维重 建,以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 病变情况。
02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 示颈动脉狭窄、闭塞等病变,并 可对病变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 颈动脉进行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 颈动脉的临床应用 • 颈动脉的影像学检查 •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 颈动脉的护理和康复
01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部位和形态
部位
颈动脉位于颈部两侧,靠近喉结和胸 锁乳突肌,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会随着血管的粗细、弯曲度以及血管内的压 力和阻力而变化。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通常较快,尤其是在心脏收缩期
时,血流速度达到峰值。
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由心脏向头部方向流动,这种流动方向有助于维 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可能会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通常是指颈动脉血 管壁的痉挛、狭窄或阻塞等病变,这些 病变会影响颈动脉的正常功能,导致脑

颈动脉三角

颈动脉三角
• 如颈动脉、迷走神经等 • 这些结构的变化可能提示颈 动脉三角的病变
颈动脉三角的 MRI检查有助 于诊断和评估
颈部疾病
02
• 如颈椎病、颈部肿瘤等
05
颈动脉三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颈动脉三角的基础研究进展
颈动脉三角的 基础研究主要 关注血管、神 经和肌肉的生
物学特性
01
• 如血管再生、神经再生等 •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颈动脉 三角的生理功能和病变机制
颈动脉三角的层次结构
颈动脉三角的 层次结构包括 浅层和深层
01
•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颈 深筋膜 • 深层:颈动脉鞘、神经、肌 肉
颈动脉三角的 层次结构有助 于理解其内部 结构的排列关

02
• 浅层结构主要与皮肤和软组 织相关 • 深层结构主要与血管和神经 相关
02
颈动脉三角的血管与神经
颈动脉三角的主要血管
颈动脉三角:结构与功能
01
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学基础
颈动脉三角的界定与位置
颈动脉三角位于颈部前侧
• 上界:下颌骨下缘 • 下界:胸锁乳突肌上缘 • 外侧界:颈动脉鞘
颈动脉三角的中心结构 是颈动脉
• 分叉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 为颈部主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
颈动脉三角与气管、食 管和甲状腺等重要结构
相邻
•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颈动脉三角的未来研究方向
颈动脉三角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和临 床应用研究
• 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颈动脉三角疾病 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颈动脉三角的未来研究方向还包括疾病 预防和健康管理
• 如生活方式、饮食等 • 这些研究有助于降低颈动脉三角疾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颈动脉解剖标志点

颈动脉解剖标志点

颈动脉解剖标志点
颈动脉是人体颈部的一条重要血管,它为大脑提供了大部分的血液供应。

在颈动脉的解剖中,有几个重要的标志点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操作。

首先是颈动脉的起始点,也称为颈动脉球。

它位于颈部的甲状软骨上缘,是颈动脉的起点,也是颈动脉分叉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颈动脉的搏动。

其次是颈动脉的分叉点,它位于颈动脉球的上方,是颈动脉分成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位置。

这个位置也是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点是颈动脉窦。

它位于颈动脉的分叉处,是颈动脉的一个膨大部分,内部有压力感受器,可以调节血压。

在颈动脉窦处,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颈动脉的搏动,并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其他异常。

最后,还有一个标志点是颈总动脉的末端,也称为颈内动脉的起始点。

它位于颈动脉的分叉处下方,是颈内动脉的起点,也是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部位。

总之,颈动脉的解剖标志点对于医生进行颈动脉的检查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标志点来准确地定位颈动脉的位置和形态,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操作。

颈部血管解剖

颈部血管解剖
颈部血管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颈部血管概述 • 颈动脉解剖 • 颈静脉解剖 • 颈部血管的毗邻结构 • 颈部血管的应用解剖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颈部血管解剖是医学领域中重要 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了解人体 血液循环系统、诊断和治疗颈部 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2
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的三维结构。通过CT血管成像 ,医生可以了解血管的走行、分支、管壁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功能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主要负责向头部和面部提供血液,而颈外动脉则负责向颈 部和上肢提供血液。这些血管在维持头部和颈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03
颈动脉解剖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部最重要的动脉,分为左右两支,起始于心脏主动脉,上行至头部和 颈部。
它负责向头部和颈部供应血液,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头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颈淋巴结清扫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 瘤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手术过程 中,需要熟悉颈部血管的走行和分布 ,以避免损伤血管,减少手术并发症 的发生。
颈部血管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充分了解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 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或非手 术治疗方法。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另一分 支,主要负责向头部和颈部的 皮肤、肌肉等组织供应血液。
它分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多个分支,分别供 应相应区域的血液。

20 颈部应用解剖学

20 颈部应用解剖学

后组颅神经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迷走神经 (vagus nerve ) 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erve)
颈部筋膜及筋膜间隙
(cervical fascia and spaces) )
颈部筋膜
• 颈浅筋膜 (superficial cervical fascia)
颈部的体表标志 (body surface symbol)
1、舌骨 2、甲状软骨 3、环状软骨 4、气管颈段 hyoid bone thyroid cartilage cricoid cartilage cervical segment
5、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6、胸骨上窝 7、锁骨上窝 suprasternal fossa supraclavicular fossa
颈部的境界(cervical boundary) )
• 上界(superior): 上界(superior): (superior)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 乳突和上项线和枕外 隆突的连线。 隆突的连线。 • 下界(inferior): 下界(inferior) (inferior): 胸骨上切迹、 胸骨上切迹、胸锁关 节、锁骨、肩峰至第 锁骨、 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应用解剖学
Cervical Applied Anatomy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邱元正 教授 博导
Summary
• cervical • cervical • cervical • cervical • cervical boundary muscle vascular and nerve fascia and spaces lymph nodes

颈动脉体名词解释解剖学

颈动脉体名词解释解剖学

颈动脉体名词解释解剖学颈动脉体(Carotid body)是一种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感觉性器官,主要起到监测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的作用。

它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由小动脉和静脉组成。

颈动脉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感受动脉血氧含量的变化来调节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颈动脉体的解剖位置位于颈动脉的分叉处,即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交界处,通常在颈动脉扩张的区域内。

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圆形的小体块,直径约为3-5毫米。

颈动脉体由许多小的感觉细胞(称为化学感受器)组成,这些细胞能感受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

颈动脉体是通过与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联系来发挥作用的。

当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或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颈动脉体中的感受细胞会感知到这些变化,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产生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增加心率、呼吸加深和血管舒张等,以提高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颈动脉体还与呼吸中枢有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此外,颈动脉体还参与调节血压和血液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

颈动脉体在某些疾病中可能会发生异常活跃,导致血压升高或异常的呼吸模式。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颈动脉体的活性,可以改善一些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和呼吸障碍。

因此,颈动脉体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这些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

总结起来,颈动脉体是一个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感觉性器官,通过监测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来调节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它在机体维持氧供需平衡和调节血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颈动脉体的功能和潜在临床应用。

头颈部CTA及解剖

头颈部CTA及解剖
1718主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血管图像18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williswillis环环19颈部血管颈部血管20胸胸腹部血管腹部血管21颅内动脉解剖颅内动脉解剖11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22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33椎基底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22颈内动颈内动脉脉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基底动脉脉眶额动脉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前动脉眶额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楔前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丘脑后穿支脉络膜后内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后胼周动脉皮质支小脑支脉络膜支延髓支脊髓前动脉半球支内侧组外侧组迷路动脉亦称内听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络膜前动脉脉脑膜支脑膜支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颞下前动脉颞下后动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脑内动脉分支脑内动脉分支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23颈内动脉分段5分法和7分法245分法7分法fischer1938c1后膝段终末段c4海绵窦段c5岩骨段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bouthillier1996c7交通段c6眼段c5床段c4海绵窦段c3破裂孔段c2岩段c1颈段颈内段全程逆血流方向顺血流方向缺乏明确的标志解剖分界明确25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

全系颈动脉疾病B超诊断图解

全系颈动脉疾病B超诊断图解

澳大利亚Newcastle血管中心的CCA狭窄超声诊断标准
狭窄程度 PSVCCA
斑块评估
正常 <50% >50% 闭塞
<100 <130 >130,局部增速100% 探测不到
无斑块 有斑块 有斑块 有斑块
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1、多种原因可影响ICA血流速度,PSVICA会漏诊、低估或高估狭窄程度。 2、一侧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对侧ICA血流速度增大, PSVICA会高估
最准确指标:CCA近端及ICA远端重度狭窄或闭塞、 心功能衰竭、主动脉瓣高度狭窄、甲亢等。 4、使用小的取样容积成为血管检查规范 。 5、普勒角度校正方法:轻~中度狭窄,以血管长轴为参考; 重度狭窄,以狭窄处射流束方向为参考。
超声诊断标准
美国放射学会专家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ICA狭窄标准
狭窄程度
闭塞
1、灰阶图像表现管腔透声差、内膜面可有斑块、管腔内为实 性弱回声。
2、彩色多普勒表现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椎动脉闭塞时可 有侧支循环建立,在椎动脉远段仍有低速血流显示。侧支 血流可来自颈外动脉分支等。
3、脉冲多普勒表现:无血流频谱;或仅能检测到椎静脉频谱
病例1
病例2
国内推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多普勒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起始端/PSV椎间 隙段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170 >175,<200 >200 无血流信号
<34 >34,<60 >60 无血流信号
<2.5 >2.5,<4.1 >4.1 无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椎动脉弥漫性性狭窄时应注意与椎动脉发育异常鉴别,如椎动脉缺如、 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入横突位置变异等。

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C1段(颈段):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C4段(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Willis环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P2:PCA环池段SCA:小脑上动脉OA:眼动脉ON:视神经CNIII:动眼神经CNIV:滑车神经大脑中动脉MCA分段:M1水平段;M2脑岛段;M3岛盖段;M4皮层支前后位图解: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1. 颈内动脉2. 大脑前动脉3. Heubner返动脉4. 颞前动脉5. 外侧豆纹动脉6. MCA分叉处7. MCA膝部8. 侧裂顶部1. M1分叉前段2. M1分叉后段3. MCA膝部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5. M2段6. M3段7. M4段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9.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ACAACA前后位1. ACA A2段;2. 胼周动脉3. 胼缘动脉;4. 皮层支ACA侧位(椎动脉造影)1. ACA A2段2. 眶额支3. 额极动脉4. 胼周动脉5. 胼缘动脉大脑后动脉PCAPCA分4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PCA分出3种类型分支:中央支、脑室及脉络丛支及大脑支。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ppt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ppt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旋CT 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 进行成像的方法。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颈 动脉的全貌,包括血管壁和血管腔, 对于评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 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颈动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通过切开颈动脉,剥离内 膜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的正常大小,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对于不适合进行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可以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技术 将支架放置在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部位,扩张血管腔,改善血流。
05
04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进行。
颈动脉瘤
原因
颈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 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创伤 、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诊断
颈动脉瘤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 检查、CTA或MRA进行。
定义
颈动脉瘤是指颈动脉局部扩张 或膨出,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的影响。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
颈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
作用
颈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重要血管之一,如果颈动脉发 生阻塞或狭窄,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甚 至脑死亡。
02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动脉的起始部分,分为左、右两支 ,分别称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之一,它们从心脏出发,向上延伸至头部,为大脑提供富 含氧气的血液。

解剖之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

解剖之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
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颈动脉三角的骨性和韧带结构为胸锁乳突肌提供了支撑,增强了肌肉运动的稳 定性和控制力。
胸锁乳突肌对颈动脉三角的影响
协助维持颈部姿势
胸锁乳突肌作为颈部的主要肌肉之一,通过其收缩和舒张, 协助维持颈部的姿势和平衡,从而间接影响颈动脉三角的位 置和形态。
影响颈动脉三角内的血流
胸锁乳突肌的收缩和松弛可以改变颈动脉三角内的血流状况 ,影响该区域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04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 突肌的应用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炎症、肿瘤等问题,为进一步医学 诊断提供依据。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病变。
解剖之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 肌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颈动脉三角简介 • 胸锁乳突肌简介 • 颈动脉三角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 •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应用 • 总结
1
颈动脉三角是指位于颈部侧面,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二腹肌 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的三 角形区域。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淋巴结肿大、肿瘤等,医生可能会采取手术治疗 的方法。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的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炎症、感染等病症,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颈动脉CTAppt课件

颈动脉CTAppt课件

.
38
动脉瘤
.
39
病例
刘XX,男,72岁,发现结肠癌1月,发现右 侧颈部囊性变,彩超怀疑右侧颈部淋巴结 囊变
.
40
病例
右侧颈总动脉远端动脉硬化基础
上的真性动脉瘤,血栓为主。
.
41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动脉疾病,阶 段性侵犯主动脉以及主要分支和肺动脉, 好发青壮年,女性多发,以主动脉分支 开口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
.
14
.
15
颈部动脉血管的解剖和变异
.
16
临床应用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动脉瘤 大动脉炎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夹层 颈部肿瘤与颈动脉关系
.
17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 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斑 块脱落可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质的低灌 注改变,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 常;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是颈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因素。 组织学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4类:粥样组 织,富含胶原组织,内皮增生,血栓样组织。
.
18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 塞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60%以上的脑缺血病人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
长期慢性缺血造成脑损害,引起头昏、视力 下降、智力下降等;
TIA——头昏目眩,一侧眼暂时性发黑,四 肢发麻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常于 24小时内恢复
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
.
3
颈部CTA后处理技术
右侧颈动脉曲面 重组图像
最大密度投影 MIP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
均来源于中胚层 原始血管形成(三胚层,约三周):在胚层之间,成群的间 充质细胞(属中胚层)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
头部最初的血管是背主动脉的分支
脑未形成时,神经沟头端周围的间皮质内已发生了血管
脑动脉的发生
1. 鳃弓动脉及脑动脉的主干
(1) (2) (3) 颈内动脉 纵行神经动脉 椎动脉
(5)脑底动脉环的畸形
常见先天性囊状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呈环状
(6)脑底动脉环的变异的后果
– 可严重影响它作为血管旁道的作用而使脑梗死的范围增大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颈内动脉
Begins at the bifurcation (分叉)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level of C4) Terminal branches: Anterior Cerebral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Four segments (行程\位置):
Supraclinoid Segment
– Begins after penetration of dura, continues until bifurcation into An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 Three Branches: Ophthalmic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d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1. 脑膜垂体动脉(A. Meningohypophysealis)
根据Parkinson的解剖观察,脑膜垂体动脉(Schnures 和Stattin叫背侧主干) 的出现率是100%,通常起于海绵窦段开始弯曲部的后面,行一短程即分为三 个等大的分支。 ① 幕支(Ramus tentorii basalis) 从脑膜垂体动脉发出后,向后向外行,在海绵窦内分至第Ⅲ、第Ⅳ对脑 神经及海绵窦顶,并与眼动脉的脑膜支吻合。以后沿小脑幕游离缘向后与对 侧同名支交通,并发支供应小脑幕。 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脑血管造影中,幕支均可显示,Wallace在三叉 神经瘤的病例中,曾看到有扩大的幕支。 ② 背侧脑膜支(Ramus meningeus dorsalis) 斜坡支。从脑膜垂体动脉分出后,向后向内下经斜坡背面下降,发支 至第Ⅵ对脑神经,最后与对侧同名支吻合。 ③ 垂体下动脉(A. hypophysialis inferior)

全系颈动脉疾病B超诊断图解

全系颈动脉疾病B超诊断图解
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起始端/PSV椎间 隙段 <2.5 >2.5,<4.1 >4.1 无血流信号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170 >175,<200 >200 无血流信号
<34 >34,<60 >60 无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椎动脉弥漫性性狭窄时应注意与椎动脉发育异常鉴别,如椎动脉缺如、
紊乱。
病例1
病例2
第六节 肌纤维发育不良
病理
一种病因不明的中等动脉发育异常的疾病,不是退行性变或炎
症,其病理改变是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过度增
生。女性多发。85%的病例首先累及中膜,其余累及内膜或外 膜。累及中膜时,造成多发局限性狭窄伴随窄后扩张,动脉造 影时呈典型的串球状。
超声诊断要点
多功能普勒频繁谱特征
颞浅动脉敲击试验
高阻
低阻

波形锯齿样震荡
颞浅动脉敲击试验
正常椎动脉二、彩色及血流频谱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指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形 成的局限性斑块,可使动脉壁变硬,且由于 斑块内脂质崩解,组织坏死状如糜粥,故名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病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脂纹、纤维斑 块、复合病变。 中外膜病变主要表现是斑块下中膜平滑肌萎 缩、纤维增生、内弹力板分裂甚至消失,同 时外膜也可有纤维化和灶状炎行细胞浸润。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内膜病变 发展快于中膜和外膜病变时,则引起动脉闭 塞,反之,可形成动脉瘤。
狭窄前段
狭窄处
血流速度增大是狭窄处最主要频谱特点 。
狭窄即后段 血流为五彩镶嵌色。频谱为紊乱特征的毛刺状频谱。
狭窄远段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 胸骨上间隙:又称Burn间隙
是颈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 分为前、后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 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 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 结和脂:
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 形成的筋膜间隙,经胸锁乳突肌后方与胸 骨上间隙相通;内有颈前浅静脉、颈外静 脉末段及蜂窝组织等。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 椎动脉三角 Vertebral artery triangle : 由前斜角肌、颈长肌和锁骨下动脉围成。
其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 (左侧);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第1肋和胸膜顶等。
胸锁乳突肌区 颈后(颈外侧)三角: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枕三角)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窝)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二、颈部的标志性结构
1.舌骨:位于颏隆凸的下后方,适对第 3、 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
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第 4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
❖ 声门下腔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5)喉内间隙 ▓ 声门旁间隙 Paraglotic space(PGS)
又称喉旁间隙。包绕于喉室和喉小囊之外。前方及两侧为甲状软骨,内 侧是方形膜和弹性圆锥,后方为梨状隐窝的前面。
▓ 会厌前间隙 Preepiglottic space (PES)
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
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可作为计数气管环和甲状腺触诊标志。

颈部动脉彩超PPT课件

颈部动脉彩超PPT课件
*
*
颈部动脉的彩色血流多普勒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不在颅内而在颅外段颈动脉,是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大成就。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
颅外段颈动脉上行性栓子占50-6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硬化斑块表面破裂、溃疡,形成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颅内造成动脉栓塞。 心源性栓子占40% 其它原因。颈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脂肪栓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固体或气体栓子等。
*
*
颈内动脉闭塞
*
*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
颅外段ICA通畅,CDFI无典型正常层流血流信号,出现单色低弱血流信号。根据闭塞位置与眼动脉关系,具有2种不同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前:舒张期无血流或出现瞬间折返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后:与健侧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尤以舒张期明显,呈高阻力型改变。
*
*
颈动脉性脑缺血的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动脉瘤 大动脉炎 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走向异常 颈内动脉周围病变:颈动脉体瘤、颈部肿瘤等占位病变压迫
*
*
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方法
CTA MRI、MRA DSA-金标准 SPECT PET US、TCD
颈部动脉的解剖及结构
*
*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
低频凸阵探头
低频凸阵探头
高频线阵探头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一、实时灰阶图像扫查法 横断面扫查 纵断面扫查:前后位、内外侧位、后前位。 颈动脉结构的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分叉下方1-1.5cm)、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分叉后管腔相对扩大部位)、颈内动脉近段(球部以远1-1.5cm)的管腔内径和IMT。 病变部位描述:三段、四壁描述病变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35
颈 外 动 脉 的 分 枝
36
CⅣ
颈总动脉分叉平面示意图 37
38
甲 状 软 骨、 环 状 软 骨、 舌 骨
39
颞 骨
显 示 颈 动 脉 管
40
颈 内 动 脉
颈 段
岩 段
41
海绵窦解剖 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2
颈 内 动 脉 岩 段、 海 绵 窦 段、 颅 内 段
(二)走行 1、颈内动脉初居颈外动脉的后外方,继
而转到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壁上行至颅 底,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孔入颅。
6
2、颈内动脉下部被胸锁乳头肌的前缘所 覆盖,上部位于茎突后区。
3、颈内动脉的外侧紧贴颈内静脉。 4、颈内动脉颈段几乎是垂直的。 (三)分段 颈内动脉主干分为四段: 1、颈段 2、海绵窦段 3、岩骨段
17
〓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颈外动脉
较颈内动脉略细
周长 ÷ 3.14156 = 直径
16
四、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 颈总动脉属大动脉,为弹性动脉。所有
动脉的管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内膜、中膜和 外膜。
〓 大动脉多为弹性动脉,其结构特点是富 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弹性大。
〓 弹性膜是由弹性蛋白组成的膜,成人大 动脉的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间有弹性 纤维相连。
颈动脉解剖
1
颈动脉解剖包括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
供应脑 的动脉
脑的动脉分 为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
头臂干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
19
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 2、外膜中的营养血管和淋巴管可达中膜
的外层。 ♣ 肌型动脉 周围中等直径大小的动脉称肌型动脉,
中膜为平滑肌,内膜和中膜之间有内弹性板, 中膜和外膜之间有外弹性板。
20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1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2
弹 性 动 脉 壁 的 组 织 结 构
23
弹性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上行,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4
至舌骨大角之间的平面,分为颈内、外颈动 脉两大终末枝。
(三)分枝 已如上述,颈总动脉在特定解剖部位分为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5
二、颈内动脉 (一)起源 为颈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左、右颈内动脉
在第4颈椎水平或甲状软骨的上缘水平由颈总 动脉发出。
大的分支是—— 从颈外动脉前壁由下而上发出: ● 甲状腺上动脉 ● 舌动脉 ● 面动脉 从颈外动脉后壁发出: ● 枕动脉
13
●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平均周径(cm)
2.18 2.05
颈内动脉
男性平均外径4.93mm 女性平均外径4.68mm
7
4、颈内段 自颈总动脉分叉开始至颞骨 的颈动脉孔外口为止。
(四)分枝 1、颈内动脉的颈段无分枝。 2、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枝: ● 眼动脉 由海绵窦上缘上方发出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五)颈动脉窦
8
颈动脉窦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 部的膨大部分,外膜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称压力感受器。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 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 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六)颈动脉体(颈动脉小球)
三、颈外动脉 (一)起源 在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动脉分出,位于颈
内动脉的前方,是颈总动脉的终枝之一。 (二)走行 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先经颈内动
脉的前内侧,后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12
(三)分枝 颈外动脉在行经中发出9个分支,其中较
24
肌型动脉的结构 25
26
主 动 脉 弓 及 其 分 支 示 意 图
27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8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9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30
31
颈动脉和颈外动脉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18
(二)颈动脉壁的中膜 1、厚度约500 μm(0.5mm),是管壁三
层膜中最厚的一层。 2、中膜为40~70层同心排列的弹性膜,各
层弹性相距5~15 μm(0.005~0.0015mm),每 层弹性膜厚2~3 μm(0.002~0.003mm),各层 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
(三)颈动脉的外膜 1、厚度较薄,结构较为简单,含纵向螺
43
茎突 称颞骨茎突,为细长的锥状突起,
自颞骨鼓部伸向下方,根部有茎突咽肌附着, 中部和末端有茎突舌骨肌和茎突舌骨韧带附 着。
44
颈动脉管 位于颞骨岩部内,自颈动脉管
外口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方,开口于岩 部尖端的颈动脉内口,内有颈内动脉通过。
45
岩部 是颞骨的一部分,呈三棱形,尖伸
向前内,参与构成颅底。前面尖端处有三叉 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内耳门,下面中央 部有颈动脉外口。底向后外,外耳门的下方 有乳突。乳突与前内侧的茎突之间有茎乳孔。 上缘为小脑幕附着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