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策略
恙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恙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是恙虫病东方体经恙蜻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以皮肤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炎和全身器官受损为特征,重者可出现毒血症症状。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我国南方一般5〜11月份为发病季节,6〜8月份为高峰,有野外工作史和疫区生活或接触鼠类啮齿动物史。
以鼠等啮齿类动物为传染源,以恙螭为传播媒介。
2.临床表现潜伏期10~14d,突然发病,急起高热,呈弛张热型。
皮肤损害,多见于皮肤皱褶和压迫处,如腹股沟、外阴、腋下等处,先是红斑丘疹,继之形成水疱,很快出现中心坏死形成褐色焦痂,直径0.5〜LOCn1。
随着焦痂脱落形成溃疡,患者突然开始头痛、发热、寒战,几日后,体温进一步上升,头痛剧烈并可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功能受损的表现。
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焦痂附近为甚。
脾大多于肝大。
未经治疗的严重病例可出现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听力下降、耳聋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多为一过性。
起病第4日全身可见暗红色斑丘疹,手掌足底无疹,愈后无脱屑。
3.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减少,分类常有核左移。
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OXk),为诊断本病的依据之一,效价>1:160有意义。
第4周开始下降,至8~9周多转为阴性。
立克次体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强,阳性率高。
【防治措施】1.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高热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营养丰富食物,不能进食者应补液,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发热者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和物理降温。
2.病原治疗氯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对本病有良好效果,氯霉素剂量,成人2.0g∕d,分4次口服。
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d o红霉素成人剂量为lg/d。
近年来国外多以多西环素取代,疗效优于氯霉素,成人200mg∕d,单剂顿服,连用7d o部分患者可有复发,复发时再治疗仍有效。
3.预防同流行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演示课件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和动物宿主,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 难度。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恙虫病的流行范 围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恙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恙 虫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恙虫病的科普讲座、咨询等活动,向公众普及 恙虫病的相关知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恙虫病的研 究和防控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等。
外斐反应OXk阳性,滴度 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补体 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
验等也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可取发热期患者血液 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 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 腹膜或脾脏作印片或涂片, 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
色镜检病原体。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首选药物
辅助治疗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为恙 虫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辅助使用糖 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替代药物
在无法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情况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可作 为替代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
避免暴露
减少在草地、树林等恙螨栖息地 的暴露时间,穿长袖长裤,使用
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应注 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 症状。
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
01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恙虫病,且病情较重
恙虫病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典型焦痂图片
27
——
恙 虫 病 焦 痂
(四)特征性临床表现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淋巴结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 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热 前就可以触到。
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 孤立、游离无粘连、有压痛,触之可动,多如黄豆或蚕 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
37
(五) 实验室检查
6、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 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7、病原体分离: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1ml,接种小鼠 腹腔、鸡胚或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
38
(六)诊断依据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诊断。在恙 虫病流行区内、流行季节时,凡是有不明原因发热或淋巴 结肿大者,应考虑恙虫病可能。
以上升高; ③ PCR核酸检测阳性 ④ 分离到病原体
41
(七)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具备流行病学史和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任何一条,且
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或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同时具备发热、
皮疹、淋巴结肿大三项; 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或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发热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三项
2、尿常规:尿液中常见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或上 皮细胞
3、生化表现: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有心肌酶谱异 常,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
35
(五) 实验室检查
4、外斐氏试验:
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病程第一周,
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
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预防措施以灭鼠为主,消灭恙螨滋生地。
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接种疫苗。
治疗可用氯霉素和四环素。
基本概述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常侵犯肺部引起肺炎等病变。
病因(一)发病原因户外活动的人被恙螨叮咬,而感染立克次体。
肺是恙虫病常侵犯的脏器之一。
(二)发病机制立克次体先在皮肤受损处繁殖,形成皮肤局部病变,有特殊溃疡及结痂。
继而侵入血液及淋巴系统,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血栓形成。
毒血症在全身各器官可引起功能障碍和病损,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肺部可表现为间质肺炎,也可有肺泡炎、支气管炎、胸膜腔积液等表现。
症状体征恙虫病的肺部表现多种多样。
瞿氏的31例中咳嗽20例,大多为轻咳,咳痰16例,多为咳少量的黏痰,呼吸困难7例,发绀4例,肺部啰音15例,其中湿啰音14例,1例为干湿音。
曾氏等的报道中还有咯血者4例。
从胸片可见到病变的类型及范围。
瞿氏的30例资料中双下肺间质炎症改变14例(伴斜裂增厚1例,双肋膈角变钝1例),单侧肺炎改变7例(累及胸膜3例),双侧肺炎改变9例(累及胸膜3例),其中1例胸部CT检查为双下肺絮状模糊影。
曾氏的41例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并有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浸润,以两下肺为著,病变呈云雾状,密度均匀阴影。
一侧肋膈角变钝3例,伴中等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
有必要指出恙虫病的肺部损害轻重程度大有区别。
有的患者仅从胸片上判断肺部受损,确无相应的症状,如吴氏报告的2例那样。
恙虫病的治疗
临床表现与分型
恙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0天,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高热、毒血症、皮疹、焦 痂和淋巴结肿大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恙虫病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种类型。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 情严重,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和心肺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其他可选药物
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也可用 于恙虫病的治疗,但需注意其副 作用和使用禁忌。
用药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等 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 程,确保治疗效果。
抗病毒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选择
针对恙虫病可能合并的病毒感染,可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使用时机与剂量
根据病毒种类和感染程度,确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 2
避免进入恙虫病疫源地
如草地、树林等,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 。
减少野外活动时间
尤其是在傍晚和清晨,此时恙螨活动较为频繁。
3
野外活动注意防护
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管口,并涂抹驱避剂 。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宠物管理
注意宠物卫生,避免宠物进入疫源地并携带恙螨回家。
鉴别诊断
应与斑疹伤寒、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相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 析判断,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分离或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 诊断。
03
治疗方案制定
早期治疗重要性
防止病情恶化
恙虫病早期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出 现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恙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腔阻塞 而发生皮疹 。毒素被吸收 后 , 者 患 可出现发热 、 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 并可 脑 肝 恙 虫病是 由东方立 克次体经恙螨 幼 引起 间 质性 心 肌 炎 、 膜 血 管克 血 、 脾 . 4天 , 虫叮咬人的皮肤后所导 致的, 极易引起 暴 肿大等 。此病 的潜伏期一般为 7~l 患者先是畏寒 或寒 战 , 继而发热 , 发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 ( 寄生宿主) 发病急 , , 患者不是传染源。 在广东 、 建沿海地区 , 体温在 l 福 一2天内升至 4 ℃左右 ,多呈弛 0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黄 毛鼠和褐 家鼠 本 张热型 ,可有 相对缓脉 ,伴头痛 、 全身酸 乏力 、 欲不振 、 食 颜面潮红 、 眼结合膜 病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 。 恙螨主要 孳生 于 痛 、 病后 第 2 周患 者出现持续高 湿度较高 的丛林 边缘和河 流两 岸 的多草 充血等症状 。 可达 4 ℃ 以上 , 0 病情 加重 . 常有谵 妄、 地带 。恙虫病的感染过程为 : 恙螨 幼虫 吸 热 . 肝脾可触及 , 偶有 食 宿主 ( 主要 为 鼠类 ) 血液 后 , 感染 东方 立 嗜睡等 中枢神经 症状 , 气急 、 紫绀等肺炎症 状 , 重症者血压 克次体 , 然后再 叮咬人 的皮肤 , 将立克 次 咳嗽 、 被 体 注 人 人体 而 引 起 的一 系列 毒 血症 反 偏低 。主要体征 : 叮咬处最初表现为红
袜, 身体外露部位 可涂 防蚊油。训练 回来 后, 应及时换衣、 洗澡 , 皮肤柔嫩 部位要注 意清洁。 进驻前 , 应清除营房 、 练场或部 训 队经常 活动场所 的杂 草和垃圾 ,填 平洼 地, 消除恙螨 的孽生地 。 宿营时 , 应避开低 洼、 潮湿 、 多草 、 鼠地区 , 多 并清除营地周 色丘疹 , 而出现水疱和焦痂、 继 溃疡 , 焦痂 围 2米 以内的杂草 、 枯枝和瓦砾等 。对不 为圆形 . 周围有红晕 , 体温消退时焦痂脱 宜除草 的工事周围 、 哨所以及部 队经常活 落形成 溃疡 :焦 痂和溃疡常 位于身体 隐 动的地方 ,可用药物如敌敌畏 杀灭恙螨 , 蔽、 潮湿部位 . 如颈部 、 窝、 股沟等。 腋 腹 此 用毒饵灭 鼠。
恙虫病的预防与宣传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目前发生恙虫病流行,广州、深圳已出现恙虫病疑似病例,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请了解恙虫病,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防可控可治,该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又称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流行季节是每年的6~8月。
阴暗潮湿环境中生活的恙虫恙虫
二、恙虫病是如何感染人的?
人主要是被从鼠类感染了立克次体的恙螨叮咬后感染发病的,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恙螨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草丛、灌木丛及江湖两岸等环境。
恙螨寄生在鼠类人被叮咬时感染
三、人感染恙虫病后有哪些症状?
恙虫病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主要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一般症状较轻,早期选用强力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极少发生死亡。
老人、孕妇、有其它慢性疾病者若延误治疗,预后相对较差。
恙虫叮咬伤口焦痂恙虫叮咬伤口溃疡
四、如何预防恙虫病?
1、消灭传染源,主要采取灭恙虫、灭鼠等措施。
2、消除恙螨孳生地,铲除居家周边的杂草。
3、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避免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
行区野外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避蚊剂。
4、怀疑感染及时就医:曾被恙螨叮咬或野外活动后,一但出现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就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医务室。
传染病学恙虫病
国内研究
我国恙虫病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 速,已经在恙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建立了多个恙 虫病研究团队和实验室。
新型药物研发进展
抗生素类药物
针对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 恙虫病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 素包括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
病原学检查
在血液、淋巴结等组织中可找到恙虫病东方体,但检出率 较低。
并发症及预后
并发症
恙虫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肝炎、肾功能不全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出现 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预后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 病死率因地区、病情轻重及诊治早晚而异。
04 恙虫病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及方法选择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 治愈率。
方法选择
根据病情轻重和并发症情况,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 治疗和病原治疗。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 2
氯霉素
为治疗恙虫病的首选药物,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等。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 并及时调整剂量。
02 恙虫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与前驱期
潜伏期
恙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0天,多数患者会在10~14天内 出现症状。
前驱期
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疲乏、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 症状。
典型症状与体征
高热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C以上,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 状。
焦痂与溃疡
恙螨幼虫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成为水泡,以后形成黑褐色焦 痂,焦痂脱落后形成小溃疡。这是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恙虫病:预防措施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恙虫病:预防措施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恙虫病,也被称作丛林斑疹伤寒,它的病原菌可以透过叮咬传染人体,而人们的宠物如老鼠、家禽、家畜和家畜的幼崽则成了其最大的宿主。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秋季,每年9-10月份高发。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所引起的,它们并非能够直接在人际关系中蔓延。
大部分人都很容易被立克次体所影响,但在病情好转后,也能够恢复健康。
这种疾病通常出现在温暖的地区,但也可能会传播到寒冷的地区。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
恙虫病立克次体由恙螨经卵传递,在对食物进行叮咬时传播给鼠类等。
当恙螨幼虫侵入人类的身体时,就可能引发恙虫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烧(温度可达38.5~41℃)、出现红色斑点、出现溃烂、淋巴结增大和出现红色斑点。
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的潜伏时间介于10~12天之间,有时也可能长达4~21天,但通常都是迅速发作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典型的症状,包括剧烈的低烧、畏冷、流泪、眼睛肿胀、鼻塞、流泪、咽炎、耳鸣等。
在5~8天的时间里,可以观察到受害者身上会出现红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明显,最终变成深棕色的焦痂,周边的皮肤会变得更加红润。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焦痂周围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
发热第一周会有咳嗽,第二周可能会有肺炎。
恙虫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位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呼吸、消化、中枢神经体系和肾脏。
患者通常表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腹中不适感、胸闷、气喘、咳嗽、胸闷、肝脾肿大。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疾病还有可能导致流产。
重症患者可因并发恙虫病脑炎、心肌炎、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恙虫病的发现与治疗如果经常到疾病多发区工作,一旦有恙虫病症状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有恙虫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项目检查确诊。
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等情况。
并且,如果是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等情况。
恙虫病医学课件
患者张某,女性,62岁,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经检查确 诊为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
病例讨论与解析
病例一讨论
该患者高热、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的典型表现,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治疗过程 中应注意恙虫病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等。
病例二解析
患者张某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时应同时控制恙虫病和肺部感染,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01
02
03
高热
恙虫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 高热,通常可达到3940℃,持续2-3周。
皮疹
约一半的患者在发热后12周出现皮疹,通常在躯 干和四肢的近端。
焦痂
在发热和皮疹出现之前, 患者可能会出现焦痂或溃 疡,这是恙虫病的特异性 体征。
并发症与后遗症
器官损伤
恙虫病可能导致多器官功 能损害,如心脏疾病、肝 脏疾病和肺部疾病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措施,如降温、止痛、
补液等。
抗生素治疗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 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 素如四环素、氯霉素等
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 糖皮质激素等辅助治疗
。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01
02
03
04
控制传染源
加强家畜、鼠类等动物的管理 和监测,减少人与动物的接触
疫苗接种策略
展望未来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特点,制定合理的疫 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期待有更多高效、 安全、方便的恙虫病疫苗问世,为预防和 控制恙虫病提供有力支持。
05
恙虫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高热、淋巴结肿大就诊,经检查 确诊为恙虫病。
恙虫病的流行与控制
• 临床表现
– 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皮疹
• 实验室检查
– 外斐氏反应: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可诊断
传播媒介
• 恙螨(Chigger mite) • 我国: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微红纤恙螨、高湖
纤恙螨、海岛纤恙螨和吉首纤恙螨等
4
恙虫病概述
传播途径
• 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 人群易感性
•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免疫力。 • 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等暴露机会导致发病率升高。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网络直报操作定义
明确流行病学史 + 发热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三 者之一)
临床诊断病例 + 外斐氏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 性、分离到病原体(四者之一)
– 秋冬型恙虫病在北方地区蔓延迅速。
16
中国的流行
– 1948年于广州首次成功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并证实 恙虫病,1952年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 1990年全国取消恙虫病疫情报告,但台湾、香港和澳 门属法定传染病。
– 1995年广州市重新列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
– 陈心陶教授(中山医学院)对我国恙螨研究做出了杰 出贡献。
恙螨在自然界活动范围极小,呈点状分布,分布范围不超过1-2m,聚集 一处,常形成“螨岛”。孳生地为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
传染病学恙虫病
预防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恙螨的滋生 和传播。
防鼠灭鼠
老鼠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因此应积极 防鼠灭鼠,减少传播风险。
个人防护
避免在草地、树林等恙螨易滋生的环境中坐 卧休息、露营等,以防恙螨叮咬。
加强监测和预警
加强恙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 疫情。
传播途径
恙螨幼虫叮咬人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只有 部分人发病。
流行地区
主要流行于亚洲、大洋洲和拉 丁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02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
恙虫病的潜伏期通常 为1-2周,但也可能 长达30天。
在潜伏期,患者可能 没有明显的症状,但 已经具有传染性。
与风湿热的鉴别
风湿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 有前驱感染史,风湿性心脏炎常
见。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增 多。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恙虫病立克次 体抗体。
04 恙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确诊为恙虫病,应 立即开始治疗,以避免
病情恶化。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降温、止痛、止咳
传染病学恙虫病
目录
CONTENTS
• 恙虫病的概述 •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 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恙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 恙虫病的病例分析 • 恙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01 恙虫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丛林斑疹 伤寒。
恙虫病患者健康教育
恙虫病患者健康教育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幼虫叮咬传播而得名。
一、流行病学传染源为鼠类,传播媒介为恙螨,易感人群为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人员及青壮年,因其暴露机会多而发病率较高。
流行季节:我国多为夏、秋季,见于5~10月,以6~7月为高峰。
二、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以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血细胞数减少为特征,被盖螨叮咬的部位会出现焦痂或形成溃疡。
三、健康指导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本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得了传染病,担心会传染给家人,顾虑心重。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临床特征及预后等,解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患病者不必隔离,接触者不必检疫,使患者和家属解除思想顾虑。
2.高热的观察和护理出现高热,体温为39C以上呈范张热型,发热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肌肉酸痛、面色潮红等症状。
入院后热程为1~7天,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细致观察体温改变,以协助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
发热期间隔2~4小时测1次体温,同时观察患者面色。
若脉搏和血压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浴.避免乙醇擦浴,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
退热时患者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着凉。
保持床单、被单干燥整洁及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禁吃坚硬食物和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
3.皮肤黏膜焦痂或溃疡的护理皮肤黏膜焦痂或溃疡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焦痂直径为0.5~1.5cm,焦黑色,边缘稍降起,周围有红晕,无作痛感,无渗液。
焦病分布在腹股沟、旅窝,预背部、腰部。
护理应注意保持焦痂与溃疡部分的清洁,勿强行撕脱焦皮;局部涂抹 2%甲紫后用无菌敷料覆盖,防止继发感染;溃疡感染时用2%金霉素眼膏涂于患处,涂2~3次/天,5天溃疡即可愈合。
你知道恙虫病吗?如何预防看这里就够了
你知道恙虫病吗?如何预防看这里就够了恙虫病,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后传播一种病原体,即恙虫病东方体(又称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伴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我国目前已在啮齿目的18种动物中发现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
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
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全球已发现3000多个种,我国有500多个种,分布遍及全国。
只有少数恙螨能成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
恙螨一生经历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个时期,仅幼虫时期营寄生生活,能够叮咬动物和人传播疾病。
(二)传播途径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人主要是被从鼠类感染了立克次体的恙螨叮咬后感染发病的,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恙螨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草丛、灌木丛及江湖两岸等环境。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流行地区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通常表现为散发,外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
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生感染。
二、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
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
由于本病造成全身的小血管广泛受损,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较多见。
发热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体温可达38.5~41℃。
发病初期于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继而成为水泡,以后形成黑褐色焦痂。
可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焦痂临近的局部淋巴结最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第16卷第9期CHINAPUBLICHEALTHVol16No9Sep2000用于研究种系发生学关系时,普遍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这也是用于微生物分类的常用方法。
Ohnslli等应用16SrRNA序列分析确定了6株不同型恙虫病立克次体Gilliam、Kazp、Kato、Kawasaki、Kuroki、和shimoc08lfi株的16SrRNA的基因序列,并确定了它们在种系发生关系中的地位,并反映出不同株间的亲疏关系。
3.2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类地位恙虫病东方体原本属于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族、立克次体属中的恙虫病群(serubtyphu5一group)与斑疹伤寒群(typhusgroup)及斑点热群(spottedfevergroup)并列。
该群只有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tsutsugamushi)。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恙虫病群中的唯一恙虫病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属中其它立克坎体不同:其菌体胞壁外叶小于内叶,缺少胞壁酸、葡糖胺,羟脂肪酸和2一酮一3一脱氧辛酸(KDO)等组分,提示无肽聚糖和LPS结构,故恙虫病立克次体抵抗力非常脆弱,对毒素抗力强于其它立克次体。
其蛋白组成也不同于其它立克次体,菌体表面富含的主要型特异性抗原为56kD(54~58kD),在抗原变异株间含共同表位。
菌体从宿主细胞释放的出芽过程亦为其它立克次体少见,此与包膜病毒的出芽过程相似。
除上述表型差异外,其基因也有差别.恙虫病立克次体含有大于其它立克次体基因组2倍的环形染色体.16SrRNA序列分析.其基因遗传关系树的距离。
恙虫病立克次体与该属其它成员亲缘关系较远。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1995年El本学者Tamttra等建议,将立克次体属中的恙虫病群从该属分出.另立新属——恙虫病东方体属(GenusOrientia.Tsutsugamushi),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恙虫病东方体。
4免疫学特性恙虫病患者及感染后的小鼠抗原获得免疫力,可保护不再受攻击。
在免疫防御上,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也起着一定作用。
4.1细胞免疫作用恙虫病东方体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特点,决定了其细胞免疫为主的抗感染的免疫机制。
用弱毒的Gillimm株免疫的小鼠.能抗强毒株的Karp株的攻击.且于第3天就显示部分保护作用,第7天则可完全保护。
此时抗体还未出现或非常低,即尚无有意义的抗体水平。
免疫动物脾细胞被动转移可产生完全的保护力且能抵抗异株的攻击。
实验证明.主要是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保护作风,而非B淋巴细胞。
免疫小鼠的腹腔渗出液淋巴细胞较脾淋巴细胞更具保护力。
4.2体液免疫立克次体感染后,机体可产生IgM和IgG抗体,前者出现早,后者出现晚且维持时间长。
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异性抗血清可降低立克次体对敏感细施的吸附力和侵入力.或者降低立克次体为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坏作用。
抗原协同吞噬细胞清除立克次体,但不能抑制已侵入的立克次体的生长。
不同于细胞免疫,体液抗体对异株无效。
8展望恙虫病东方体为恙虫病的唯一病原体,到目前为止,对病原体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有诸多问题急待进一步研究。
(1)病原体感染机制;(2)需明确其毒力因子;(3)探索并确定有效的疫苗抗原蛋白;(4)进一步改进检测和诊断方法.使更加快速和简便.以便在发病早期,短时间内即可检测出病原体,并能及时将其鉴定,确定其型别i(5)探索病原体与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这样就有可能在恙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取得根本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1.魏曦主编.医用立克次体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752张悔莲.等广西地区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分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9;(特刊3号):763.Akivc8hikawamura,Jr./I-IJroshiTanak√AkiraTamura,Tsutsuga-mushiDiseaseP35~95,UniversityofTokyopress,Japan.19954TamuraAH.眦缸Chs.sificationofRichectsiatsutsugamu5hiinanewgenusOrientiagen.nov.的Or溏ltiatsutsugamushicomb.nccabn州intJSystBacteriol1995:45:5895陈香蕊.等山西恙虫病立克次体基因型及序列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606余地荣,等立克次体及立克次体病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19977陈香蕊.中国恙虫病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A):30~348.刘莲喜,等山东地区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病学与预防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15(5):161(1999.12—13收稿蘩天禧编校)我国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策略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2)吴光华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tmhi.Rt),又称恙虫病东方体(Or/enfiatsutsugam曲),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为媒介而传播。
临床上以发热、焦痴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现将我国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策略介绍如下。
l流行病学特点11流行历史悠久我国晋朝葛洪(公元281~341年)在所著<肘后方)和(抱朴子)中称一种名沙虱的小虫能致沙虱毒,并详细记载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征候学、预防和治疗等。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闽粤有一种恶生流行热症,系由沙虱传染,其症状有溃疡、发热和疹子,此种记载与今目恙虫病的特征相符。
El常说“无恙”,其辞源出于我国古文献.乃希望旅行于荒僻未开山野同,不被恶虫所螫,身体链蘸,嵌逸无灾的意思。
许多记载表明恙虫病根早以前就在我国流行。
我国古代对恙虫病的研究已有很大的贡献【lj。
1.2宿主动物多种我国恙虫病已知的主要宿主动物有:鼠属(Rattus)中的黄毛鼠(Rlosea)、黄胸鼠(R.f[avipectus)、褐家鼠(Rnorve画c11s)、社鼠(Rcontudanus)和大足鼠(Rnitidus).小家鼠属(Mus)中的小家鼠(Mmusculus).板齿鼠属(Bandico—ta)中的板齿鼠(B.indica),姬鼠屑(Apodemus)中的黑线姬鼠(A.agrarius)和大林姬鼠(Aspeciosus),仓鼠属(Crlcetulus)中的大仓鼠(Ctritoda),以及嗣蔚属(Stmcus)中的臭酾靖(S.muff。
万方数据CHINAPUBLICHEALTH"Cot16No9Sep2000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第16卷第9期nus)等【l-“。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以黄毛鼠、褐家鼠为主,云南以黄胸鼠、大足鼠为主,浙江以黄毛鼠、社鼠为主。
湖南以黑线姬鼠为主,江苏以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为主[3J。
山东以黑线姬鼠、大仓鼠为主,山西以大仓鼠为主.辽宁以大林姬鼠、大仓鼠为主,吉林、黑龙江以黑线姬鼠、大林姬鼠为主L4J。
在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板齿鼠、臭铜蔚也是重要的宿主动物。
1.3媒介恙螨6种恙螨是恙虫病唯一的传播媒介,目前已知恙虫病的媒介恙螨均为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中的一些种类。
确定一种恙螨为媒介,应具备以下4项基本条件:(1)流行病学证据:该种螨应为当地鼠体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分布场所与发病相关;(2)有病原体的自然感染;(3)具有叮刺和传病能力;(4)能经卵传递病原体。
我国已证明符合以上条件的媒介恙螨有:①地里纤恙螨(L。
deliense):是南方痤区的主要媒介;②微红纤恙螨(I,rubellum)【5J: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媒介;③高湖纤恙螨(Lgaohuense):是浙旺南部山林地区的媒介;④海岛纤恙螨(L.insularae)㈣:是浙江东矶列岛的媒介;⑤吉首纤恙螨(Ljishoum)㈣:是湖南西部的媒介,以上5种是南方夏季型恙虫病的媒介;⑥小盾纤恙螨(Lscutellare):是江苏、山东秋季型和福建冬季恙虫病的媒介。
此外.从吉林珲春鼠体采集的东方纤恙螨(Lorientale)分离到Rt,其媒介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查明【4]。
我国证明有自然感染(以分离到Rt为准)的恙螨.除东方纤恙螨外,尚有于氏纤恙螨(Lyui)、须纤恙螨(E.palpalls)、临淮岗纤恙螨(L¨linhuaikongense)、英帕纤恙蝣(Limphalum)、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Ⅲstiaindica)、中华无前恙螨(Walchiachinensis)、太平洋无前恙螨(Wpaeifica)和臣螯齿恙螨(Odon.tacarusmajesticus)[1,83。
1.4疫区向北伸延1986年前,我国恙虫病仅知流行于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四JII、湖南、西藏和台湾,安徽南部亦有病例报告。
1986年在山求5卜㈨、旺苏北部[“.1989年在天津发生恙虫病流行。
1992~1994年,在青林、辽宁、黑龙江发现疫源地【4,“]。
1994年在新疆和甘肃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迁明人群存在Rt感染。
1995年在山西【1“、1997年在河北发生流行。
1998年在江西上高有病例报告。
相信深入调查后,还会发现更多的疫区。
1.5发病人数逛增我国从1952年开始有恙虫病疫情报告,到1985年每年发病数在一千例左右。
1986年后每年发病数有所增多,如1994~1997年福建省的福州、漳州、厦门等地区发病1074倒,广东省发病1100例[”J。
病例增加主要是由于疫区扩大和诊断技术提高。
1.6出现秩冬流行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恙虫病主要属夏季型。
1960年2~3月在福建省龙海县发现恙虫病病例,证实我国冬季也有恙虫病的发生。
1986年在山东、江苏,1989年在天津、1995年在山西、1997年在河北发现有恙虫病的流行,均属秋季型(121。
1.7病原盅现新型根据血清学分型结果,我国Rt以Gilldarfl型为主,其次是Karp型,Kato型很少见㈧“。
近年,对我国RtKD基因进行PcR/RFLP和序列分析研究,证明江苏有Kawasaki型的存在,该型已知为日本秋冬型恙虫病疫区Rt的代表株。
但江苏分离Rt株与日本Kawasaki型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6.87%㈣。
1.8疫源地多样化(1)按地区分:我国恙虫病疫源地可分为南方疫源地、北方疫源地及其问的过渡型疫源地等。
①南方疫源地:位于我国北纬31.以南地区,除贵州和江西两省情况不清外,其他省(区)均有存在。
查出带菌动物有20多种.以黄毛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云南)为主。
地里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
主要流行于夏季,北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