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改革不彻底
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四、思想方面
燔诗书而 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 “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若 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 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 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 法。 从长远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 的文化典籍。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 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8.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 的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文化 习俗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原 因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一、经济方面
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用来便 于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若使国 强,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若使民得益,就 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秦国的二十等爵可分为四个等级:
相当于士的是一至四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相当于大夫的是五至九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 公乘、五大夫; 相当于卿的是十至十八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 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 驷车庶长、大庶长; 相当于诸侯的是十九和二十级:关内侯、彻侯。
1.客观原因
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
2.必要条件
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3.有利条件
统治者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4.历史机遇
晋分三家;“士人要求”
5.主观原因
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宗旨/根本目的 性 质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改革
改革范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和习俗等方面。
3)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衡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军事方面
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2)废除世卿世禄,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 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述现象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商君书·更法第一》:法者,所以爱民 也;礼者,所以便事业。是以圣人苟可 以强国,不法其政;苟可以利民,不循 其礼。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6.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 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3)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商鞅还规定轻罪重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轻罪重刑”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商君书·去强第四》: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 上。……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政治 经济 军事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春秋战国
新气象
秦国
何处去
商鞅
受重用,立志变法
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
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
一、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
五、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 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 的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
措施 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为田开阡陌封疆
根据材料,说明商鞅的经济改革对后来封建经 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商君书·垦令第二》:使商无得粜,农无得籴。 农无得籴,则窳(yǔ)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粜, 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 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 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积极: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能买粮食, 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积极从事农业。商人不准卖粮食, 1. 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了丰年就不能牟利。丰年没有牟利,那么饥年就无 2.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更多利益可图。没有更多利益可图,那么商人就会有 消极: 所顾虑。商人有顾虑,就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 1. 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单一; 力从事农业,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 2.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到开垦。
加重刑罚而减少赏赐,那么国君爱护民众,民 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程度上威慑百姓,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 众就会为君主效命;家中赏赐而减少刑罚,那 变法彻底执行;并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么君主不爱护民众,民众也不会为君主效 命。 但是过于严苛,罚不当罪,长期势必导致 ……用重刑杜绝犯罪,国家大治;用轻刑 社会不安定。 导致犯罪,国家混乱。
其中 19 级和 20 级可食租税或食邑;而 18 级和 18级以下“则如吏职”。
《商君书·垦令第二》:重刑而连其罪,则褊 (biǎn)急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 不诈,巧谀、恶心之民无变心。 加重处罚力度,建立连坐制度,那么心胸 狭窄、性格暴躁的人就不敢争吵斗嘴;凶狠强 悍的人便不再敢打架斗殴;懒惰之人也不敢到 处游荡;喜欢挥霍的人也不再产生;善于花言 巧语、心怀叵测的人就不再进行欺诈。
根据课本第二、三目, 归纳总结商鞅变法在富国 (经济改革)、强兵(军事、 政治、思想、习俗)方面的 改革措施,并指出每个措施 的作用/意义?
一、经济方面
1)为田开阡 陌封疆
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 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新型地主 阶级利益;提高生产积极性。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农民生产积 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