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_夏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
夏子
(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现代中国乡土文学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漫长的农业文明史、人类文化思想史及东、西方乡土文学传统本身等已经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物化背景下的各类碰撞、冲突,特别是对乡村世界的震荡则奠定了现实文化基础,这两种基础构成现代中国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主导文化动因。
关键词:乡土文学;发生背景;文化动因;民间空间¹
中图分类号:I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54(2003)06-0041-04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 Local Literature
XIA Zi
(Chinese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415000,China)
Abstract:The local literature in China doesn.t occ ur accidentally and thus is not isolated from the literature as a whole,it.s a natural product of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Specifically speaking,the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e,human thoughts and the tradi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in East and West have altogether provided a base for its development,while materialized conflict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burban life have provided a solid cultural base for its development.These two bases form the prime sources of modern local literature.
Key words:local literature;background;the prime cultural sources;folk cultural space
由20世纪之初的社会改良及/五四0新文化运动激发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思潮直接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也就是说,人本主义或民本主义思想及东、西方乡土文学传统等构成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而物化背景下的各类碰撞、冲突)))特别是对乡村世界的震荡则成为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现实文化基础,两种基础的实质与核心是一种平民主义思潮,即人们的关注视点转移到民间空间,更多地思考着社会最广大的下层平民的辛苦遭逢与命运前途,体现着对普通人的真切关怀。作为民间这一文化空间的主体部分,乡土世界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启蒙主义者的关注视阈。乡间的死生与病苦、乡村特有文化品格、乡土精神与文化理念等这类具体形态,一旦被摄入启蒙文学的视野,乡土文学也便应运而生。
一人类文明轨迹与乡土文学寻踪)))世界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史进程中,文学自始至终都是与某种乡土相关联的。作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开端,石器时代(前文字时代或黄金时代)、青铜(铁器)时代那种原始粗陋的/石器文明0、/青铜文明0)))生产工具、化石、武器、器皿、雕刻、图案、饰物等等人类初始性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与精神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结晶,十分直观地/记录0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涵盖了人类最初的思维、心态,体现了特定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这些成果不仅显示了人类祖先所走过的最初文明的轨迹,而且对人类文明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0[1](第3页)。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采集与狩猎这两种主要的经济活动作为最初的生存经验,为人类进化发展提供了经典的生存模式,以精致、自觉的栽培、耕作(culture)与家畜饲养为主要表征的传统农业文明就正是这种古老经验的延伸。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讲,原始群居及血缘家族等组织状态在萌生制度、机构、分工、规范等等一类文明概念的同时,其所萌生的那一类原始幻想、神灵崇拜、宗教观念等质地已经构成一种乡土文学基因,昭示了日后的乡土文学可能,而后来建立在传统农业文明根基之上的思想文化史也确实容纳了乡土文学这一事实存在。
然而,乡土文学不仅仅只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化自在,它更是一种活性的、能动的主体自觉。古典乡土文学比较欠缺一种理性自觉,因而它只能是牧歌式的静态自在,即便体现一定的理性思考,也只是一种缺乏参照系的凝固的文化感悟,其
2003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v.2003第28卷第6期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 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No.6
¹收稿日期:2003-08-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年度科研项目/荆楚文化精神内核与丁玲文学创作0(201221D)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夏子(1963-),男,湖南澧县人,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视界始终不能超出农业文化的独立自足的系统阈限。按照摩尔根、泰勒等人的解释,农业文化系统内部也经历过大的变革,其最主要的是从以被动采集、狩猎为表征的蒙昧、野蛮时代向主动开始栽培农作物、人工饲养家畜的崭新的农业文明时代的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西亚、东亚、中南美洲为代表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中心。这一发展变革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天)))自然的启示往往是革命变革的原初动力。在这样一种相对独立封闭的系统内,人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修补和完善,传统乡村情感或牧歌人生也便成为经典的文化母题。但是,这类文化感悟和独立自足的文化陶醉,/只有社会向工业时代迈进时,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思维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后,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才显示出其意义0[2](第1页),即在近代以来以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为主要表征的变革浪潮中形成了前后两种现代文明,这类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对比、撞击,使整个社会历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品格,这个时候,人们的乡村情感与牧歌体验也便具有了特殊的现代意义,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乡土田园更成为世界性的文学主题,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自觉的乡土文学也因此而发生。
这一历史进程,尤其是近300年来的西方文化思想史及现代世界时势以极其外显的、直接的方式促成了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发展,这一点完全可以在彼时率先觉醒的中国人们的/呐喊0声中得到证明。世界潮流的激荡)))特别是欧战的影响,促使我国人们急迫地关注着国力与国民的积弱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章,就是农业进化问题。人们痛心地看到了/长夜难明赤县天0的萧索气象与荒村现实,强烈地感受到了古老耕作方式与农业文明进步之间的巨大差异,/盖华人自有史以来,其对于农业,常守于我无关之态度。席世界无比之天时地利,而未尝有企图发达之意,此其所以终无进步也0[3]。/或曰,吾国农业极发达,焉用研究泰西新法为?或曰,汝习农业,能二倍其收获乎?能使稻一年中三熟四熟乎?能开垦硗土,不施肥料乎?0[4]由此反思了农业颓势的症结所在:/其进步濡缓之原因,实由于崇拜祖先与尊重习惯,是以数千年来,常为自然力所统治,而不能与之相抗0[3]。/吾国古来农业,徒恃经验,不讲学理,,故经营农业,不求技术之改良,周围境遇之良好,而冀农业不致衰颓,安可得哉0[4]。在思考和探索农业基础问题的同时,启蒙思想者们又进一步在更高层面上叩问、剔析着有关乡村世界的一些深层问题,诸如乡土习性、乡村制度、外来文化濡染与冲突、乡土文化价值、人性与人格病态、文化劣根等等,其所凭借和运用的理论武器,正是西方近300年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科学理性精神。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乡土文学实践无疑在更直接意义上影响着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发展。这里,我们无意、也没有必要去寻找那些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有一点,即/别国良规0中由地方特色(local color)、方言土语、文化习俗、文化个性、表现技巧等因素构成的趋于成熟的乡土文学质地,由乡土意识、乡土理念、乡土文化价值评判与理性审视等内核构成的现代乡土文学品格,对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生成显然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体来讲,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谐和着世界乡土文学由静态到动态的主导律吕,在世界总格局内发生、发展,通过自身文化本色与特殊乡土人生表述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与文
化主题,因而,它的出现就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上述世界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二 古典哲学与人文历史传统)))民族文化背景
现代乡土文学的发生、发展,与自己古老母土文化传承的联结更为紧密,其所给予的影响也更为内隐而深远。
从思想基础来讲,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显然是以传统农业文化及儒家传统民本思想、人本主义、道家回归理论等为哲学根柢的。首先,在对土地的认识上,由于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哲学视野中的土地便成为安身立命的基本据点,一种/尚土0的观念也牢固确立,乡土、故乡、土地等物质形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0[5]。这就表明,故乡、土地等形态早就以其阴柔、虚静、包容/万物0的至德与品格而被视为一大母题。由土地崇拜而在先秦时就开始了/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0[6]的祭祀活动,安土重迁积久形成的土性也成为炎黄子孙的天性、本质属性或集体无意识,/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0[7](第1-2页)。这一点不禁令人想起陈奂生)))那个第一次以中国传统土地文明正面、直接抗衡西方文明的中国农民,于此我们一样能够看到与泥土有着深厚联结的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的确是一种命定,一种血缘连接,是无法摆脱的/原型0式自在,乡土文学就是这类自在的再现。其次,在对待民众的态度问题上,受传统农耕文化及民贵君轻、重农抑商的儒家政治文化、/民胞物与0[8]、仁爱诚信等封建伦理文化等影响,传统哲学体现了对人、对民众的士大夫式关怀,由此形成了中国人本主义思想传统,显然,士大夫阶层对下层民众的悲悯情怀及儒家民本思想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再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现代乡土文学显然表述着一种回归理想,表现了对传统哲学理性的文化认同,尤其像周作人现代/隐士0的文化实践、废名/美在自然中0及沈从文/神在生命中0的文化体验、林语堂/闲适幽默0的文化追求、丰子恺/无常之恸0的文化感悟、汪曾祺/适意自然0的文化观念、贾平凹/静虚无为0的文化态度等等就是典型实证。
从主题传统来讲,田园渔樵、怀远思乡、感时悯农等倾向无疑是现代乡土文学更为直接的思想源头。首先是怀乡思归主题传统。当然,怀乡思归并不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独有主题,也不是乡土文学既定主题,而是世界所有文学共同的母题,但是,各类文化怀乡的内涵与层次仍然是千差万别的。大体而言,中国文学怀乡思归表达了更具体实在的恋土情结,融会着更切身的生命与生活体验。它较少神话化、虚拟化,因而显得更人间化、情感化,这一传统特点也就使得现代中国乡土文学在表达怀乡主题时更愿意走近故乡生活场景和自然风物,其怀乡思归便有了现实依托和时代特征。其次,古典悯农主题与忧患传统也与现代中国乡土文学存在一种内在联结。既然乡土文学必定要流贯着某种人文理性关照与思考,也就必定要引发对土地与乡土人生的艺术思考。这里的区别在于,与现代启蒙主义者们相比,传统士大夫文人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关注过农民,毛泽东在幼年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可注意的事0,即中国古传奇和小说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0[9],学
422003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v.2003第28卷第6期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 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