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记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四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小学科学四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科学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做个小开关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图钉、小木板、回形针、电池、电池盒、灯泡、导线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小开关
实验过程:
1、图钉、小木板、回形针组装好开关。
2、把开关接到电路中验证。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小开关。
科学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观察一朵油菜花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
实验目的:观察油菜花的结构
实验过程: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实验结论:油菜花由花瓣,雄蕊,雌蕊,萼片四部分构成。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成功点亮电路里的小灯泡。
科学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目的:认识串联并联电路
实验过程: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实验结论:金属都导电,干木材,陶瓷,塑料,橡皮,布,玻璃,丝绸不导电。
科学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手电筒一个。
实验目的:认识手电筒的结构
实验过程:
1.观察外观,会正确使用开关控制亮灭。
2.观察内部结构。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三年级上期(定稿)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三年级上期(定稿)
实验设计
1将橡皮泥、木块等材料放入水中。
2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记录单上。
3把橡皮泥包在塑料瓶上使橡皮泥上浮。
4把石子装在塑料瓶里让塑料瓶下沉。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怎样让小水轮转得快
实验(任课)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探究土壤里的砂和粘土、腐殖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土壤。
实验设计
1在烧杯中倒入水和土壤,边倒边搅拌。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使砂和粘土沉降。
3水变清后出现分层,粘土在上面,砂在下面。
4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石棉网上放些干土。
2)将盛满水的杯子提起(不要露出水面)将“空杯子慢慢倾斜”,使两杯口靠近,看现象。
3)这种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制作纸飞翼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16K卡纸2张、曲别针5个、橡皮泥、秒表、剪刀、粗尼龙绳、硬纸板、吸管。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塑料袋、空杯子2只、水槽。
实验设计
方法1:
1)塑料袋充气捏紧口按入水中。
2)在水中把充气的塑料袋捏紧开一小口,看现象。
3)此方法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2: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

63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四 (1)
63
3
研究空气的成分
四 (1)
63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 (1)
63
5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四 (1)
63
6
热在液体或空气中传播
四 (1)
63
7
常见的加热和冷却现象
四 (1)
63
8
吸热和散热
四 (1)
63
9
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 关
四 (1)
63
10
声音的产生
四 (1)
班 名 学生数 日
1
空气的性质
四 (3)
65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四 (3)
65
3
研究空气的成分
四 (3)
65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 (3)
65
5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四 (3)
65
6
热在液体或空气中传播
四 (3)
65
7
常见的加热和冷却现象
四 (3)
65
8
吸热和散热
四 (3)
65
9
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 关
9
登月之旅-制作环形山
六 (3)
57
好 杨庭洲 杨庭洲
10 太阳系家族-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六 (3)
57
好 杨庭洲 杨庭洲
表 11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记 录 表







序 号
实验名称及内容

名 学生数 日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一: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器材:水,锅,火,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100毫升水倒入锅中。

2.把锅放在火上煮沸。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测量空气的温度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温度计放在室内。

2.等待几分钟,直到温度计上的指针停止晃动。

3.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

实验结果:室内空气的温度为25摄氏度。

实验三:观察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纸巾。

实验步骤:
1.取一些盐酸倒入一个杯子中。

2.取一些氢氧化钠倒入另一个杯子中。

3.用纸巾蘸取一些盐酸,然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实验四: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

实验步骤:
1.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电压表的正负端。

2.读取电压表上显示的电压。

实验结果: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笔。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

2.用笔在水中做一根直线标记。

3.观察标记在水里的形状。

实验结果:标记在水中会发生明显的偏折。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五年级上期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五年级上期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便做好记录。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设计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与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设计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与塑料。
2、分别透过玻璃与塑料看书上的字。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教师:

小学科学五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

小学科学五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
实验目的:观察橡皮泥浸在水中时的排开水量。
实验过程:
1.将烧杯中装入200ml水。
2.将橡皮泥抟成实心球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水的量,作好记录。
3.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水的量。
实验结论:橡皮泥浸在水中时会排开水,排开的水量就是橡皮泥在水中的体积。
科学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学期
实验结论:
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改变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科学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浮沉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水槽、带盖能密封的小玻璃瓶、沙子。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过程:
1.将水槽中装满水。
2.将小玻璃瓶拧紧盖子,放入水中,观察小玻璃瓶的沉浮。
3.将小玻璃瓶中装入半瓶沙子。
3.测量并记录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4.将钩码放入水槽底部,把系好测力计和泡沫塑料块的细线挂在钩码的挂钩上。
5.用测力计向上拉起细线,使泡沫塑料块进入水中一定位置(见教科书P13),记录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
6.测力计的读数加上泡沫塑料块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结论: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收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1.将水槽中装满水。
2.将橡皮泥分别抟成球形,做成长方体,条形,圆形,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3.将橡皮泥做成科学书上P7的形状后,放在水上,观察它的沉浮。
实验结论:橡皮泥形状不同,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也不同。
科学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学期
实验名称:观察橡皮泥的排开水量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带刻度的烧杯,橡皮泥。
3.再将橡皮用小刀纵切或者横切成两半,放入水中,观察它们体积改变后

八年物理下分组实验记录 (15-27页)

八年物理下分组实验记录 (15-27页)
实验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器、注射器
实验目的:知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过程:
1.用注射器对着玻璃管快速打气,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
2.按装置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并记下钩码下沿和绳子未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3.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读出其示数F绳,并从刻度尺上读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物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绳;
4.分别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下表。
5.增加被提升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3、4。
实验结论:使用不同量程测力计测量物体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二学期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弹簧测力计、钩码
实验目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过程:
1.逐次增加钩码,分别测量出他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表格
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压力作用效果实验器
实验目的: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其关系
实验过程:
1. 照图甲那样,只将小桌正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2.照图乙那样,在小桌上加放一盒钩码,再次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3.照图丙那样,将小桌翻过来,加放一盒钩码,再次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27个。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27个。

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教后记:学生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物种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三年级下期(定稿)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三年级下期(定稿)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电池、小灯泡2只、电池夹2个、灯座2个、开关2个、导线7根。
实验设计
1用1节电池,使1只灯泡发光。
2用1节电池,使1只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控制灯泡亮灭。
3用2节电池,使2只灯泡发光,并通过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灯泡的亮灭。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探究物体的发声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钢直尺1根、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薄铁皮1块、鼓、2粒豆子。
实验设计
1钢直尺一端紧压桌面,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让直尺发声并指出直尺在振动。
2敲击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说出感觉。
3在鼓面上放2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观察到豆子在跳动。
实验器材
纸板三块、火柴、积木块6个、蜡烛、小钉子、带盖的纸盒、小刀、胶带。
实验设计
1用钉子把摞在一起的三张纸板中心扎一个小孔。
2在桌上放蜡烛,离蜡烛15厘米的位置竖立一张纸板并用积木块使它站立。点燃蜡烛,通过小孔观察蜡烛的火焰。
3用同样的方法放置第二块纸板。
4用同样的方法放置第三块纸板。
5移动任意一块纸板,看不到光线。
学生签名:
课后反思(教师填写)
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听评课教师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班年月日第节
实验名称
小磁针的制作
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器材
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面上,用手按住。
2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一端划向另一端。
3重复的向同一方向划20次。
4用有磁性的缝衣针吸曲别针。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

下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分组实验记录我们班级下学期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共分为三个小组进行科学实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课题。

接下来,我将详细记录下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自然界的鸟类在这个小组,我们主要研究了自然界的鸟类。

首先,我们阅读了有关鸟类的资料,学习了鸟类的特点和分类。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察鸟类的实验。

我们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带上望远镜和相机,观察并拍摄不同种类的鸟类。

我们还记录了每种鸟的特点和习性。

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了几种常见的鸟类,如麻雀、喜鹊和黄鹂。

我们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白头鹰在树上筑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鸟类的外貌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太阳能的利用这个小组的实验课题是太阳能的利用。

我们首先学习了太阳能的概念和利用方式,然后设计了一次太阳能实验。

我们建造了几个太阳能热水器,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我们测量了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太阳光的照射,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次太阳能发电的实验。

我们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其放置在阳光下。

电池板产生了电能,我们用它给手机充电。

这让我们意识到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三、植物的生长条件这个小组的实验课题是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探索不同灯光对植物生长的实验。

我们分别设计了三个实验组:一个在自然阳光下,一个在日光灯下,一个在黑暗环境下。

我们用相同种类的植物种子进行了种植,每天定时给它们浇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自然阳光下生长的植物最为茂盛,其次是日光灯下生长的植物,而在黑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几乎停止了生长。

这次实验让我们明白了植物对光的需求,也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通过这个学期的科学实验,我们对自然界的鸟类、太阳能的利用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五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

小学科学五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

小学科学五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科学实验记录五年级上学期实验名称:种子发芽试验(一)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小塑料盒、纸巾、水、种子(本试验回家做)。

实验目的:研究阳光与种子发芽的关系实验过程:1.将两个小塑料盒底部分别铺上吸水纸,并浇上水,将纸浸透。

2.将两粒种子分别放入塑料盒中,其中一粒种子放在能接触到阳光的窗台上;另一粒种子放在黑暗的床底下。

3.过几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23科学实验记录五年级上学期实验名称:种子发芽试验(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小塑料盒(2)、塑料杯(2)、水、纸巾、种子(本试验回家做)。

实验目的:研究水与种子发芽的关系实验过程:1.预备两个小塑料盒,其中一个底部铺上吸水纸,并浇上水。

将纸浸透。

另一个只铺上纸巾,不浇水。

2.将两粒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塑料盒中。

3.过几天分别观察两个塑料盒里的种子发芽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觉种子抽芽需要水24科学实验记实五年级上学期实验名称: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实验器具及材料:在家做试验的绿豆芽。

实验目的: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根据你的实验结果研究: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2.绿豆种子抽芽需要水吗?3.绿豆种子抽芽需要氛围吗?实验类型:分组实验结论: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绿豆芽的生长。

发现绿豆发芽需要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

25科学实验记实五年级上学期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大塑料瓶、水草、水、金鱼等。

实验目的:观察并研究生物群落。

实验过程:将水,水草,金鱼装入塑料瓶中。

观察并分析,当水削减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当水不减少,但是金鱼增加很多条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结论:当水量削减的时分金鱼糊口空间变小,水中的氧气也削减,不利于生存;当水量不变,金鱼数量增加时,耗氧量增加,也不利于生存。

由此可见,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会影响生态瓶里生物的生存。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
水、橡皮泥、铝箔、垫圈或硬币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减轻重量使沉在水下的物体上浮
小潜艇、一盆水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了解往水里加盐能够使一些物体浮上来
盐、水、鸡蛋或土豆块
气温有多高
测量不同处所的气温
温度表、纸、笔
雨下得有多大
自制雨量器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今天刮什么风
观察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
赤铁矿、石墨、方解石、白云母、方铅矿、石膏、滑石、小刀、钥匙、石英、萤石、放大镜
神经
皮肤神经的敏感性
铅笔
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橡皮
感觉
味觉和嗅觉的联系
牛奶、醋、雪碧等不同味道的液体
小学演示实验记录单(六上)
课题
实验内容
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
学生代表
实验时间
一般
什么叫机械
机械
起钉锤、带钉子木块、啤酒瓶、起子
拧螺丝钉的学问
轻松拧螺丝钉
木头、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
折形状
纸托红砖
纸、红砖
折形状
蛋壳的承受力
鸡蛋、握力器、木板
理解常见岩石
分辨岩石
砖、水泥块、土块、瓷砖、鹅卵石、玻璃、砂岩、切割好的花岗岩等
理解常见岩石
模拟变质岩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垫板
小学分组实验记录单(五下)
课题
实验内容
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
学生代表
实验时间
一般
良好
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省力的秘密
平衡尺、铁架台、钩码
斜坡的启示
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关系

九年物理上分组实验记录(28-42页)

九年物理上分组实验记录(28-42页)
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2节干电池及电池夹,小灯泡及灯座,开关,滑动变阻器(20欧)1个,电流表,若干导线。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实验过程:
3、检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并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保持电阻不变,改变滑片位置三次,分别将电流表I和电压表U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3节干电池及电池夹,3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名称: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比热容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过程:
1.用温度传感器与等质量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
2.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相关数据并得到实验图线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过程:
1、根据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2、根据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并联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总电路。
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第一学期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今年)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今年)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量电流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量电流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科:初中物理实验名称: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2012.10.09-11.
实验名称
轮轴的秘密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六年级1.2.3.4.5班
实验过程
1.讲解轮轴与杠杆的关系;
2.组装轮轴套件并演示实验过程;
3.学生自行组装,自行进行实验,老师指导。
4.学生按要求填写表格。
5.说明实验的结果。
实验效果
各小组都会组装并用该装置进行实验。
2.了解简单电路的元件名称。
3.看老师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操作。
4.各小组根据课文图解试做本节实验。
实验效果
各小组都能完成所作实验,了解什么情况下小灯泡不发光。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3.教师做泥沙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并进行过滤操作。
4.对比实验的不同结果。
5.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说说两者的区别。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大部分都知道了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解的情况,并能自主完成表格的填写。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2013-03-11—12..
实验名称
点亮小灯泡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1.学习小灯泡的结构。
时间
2012-10-29-30.
实验名称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四年级1、2、3、4班
实验过程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食盐怎样溶解到汤水里去。
2.将高锰酸钾倒入水杯里,观察其怎样自行溶解。
3.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到高锰酸钾颗粒时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4.思考:高锰酸钾到哪儿去了?
5.结论:高锰酸钾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到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到水中去了。所以水变色了。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2012.10.16-18
实验名称
定滑轮和动滑轮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六年级1、2、3、4、5班
实验过程
1.教师演示定滑轮的操作方法;
2.教师演示定滑轮的操作方法;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情况完成定滑轮和定滑轮记录表。
4.各组说说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问题。
实验效果
大部分小组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总结出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学会了做溶解的实验,操作方法正确,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记录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2012.11.12-13.
实验名称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四年级
实验过程
1.学生用上节课的方法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2.教师做面粉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实验。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Leabharlann 指导老师杨春华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杨春华
年级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分组实验记录
时间
.
实验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