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美学救赎:阿多诺音乐哲学研究

美学救赎:阿多诺音乐哲学研究

内容摘要
黑格尔的音乐美学理论,是他在哲学领域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绝对精神” 的哲学理念。他以音乐作为“绝对精神”的表现途径,进一步阐述了哲学、宗教、 伦理等角度对“绝对精神”的主导作用。本次演示旨在深入探讨黑格尔音乐美学 中的“情感论”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音乐的本质是 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在黑格尔看来,音乐的价值在于它 所包涵的人的“精神”或“内心”,通过心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平时所见的 各种“情感”“情绪”。
内容摘要
然而,《新音乐的哲学》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例如,阿多诺将新音 乐视为哲学的化身,认为新音乐体现了哲学的客观规律。这种观点或许过于极端, 因为虽然音乐确实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但将其视为哲学的化身则可能忽视了音 乐的其他重要特性。此外,阿多诺在书中对新音乐的定义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这可能与其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过度强调有关。
内容摘要
在哲学与音乐美学方面,爱德华·李普曼独树一帜。他强调音乐美学的哲学 基础,将其看作是哲学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他认为音乐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 括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音乐与历史等多个方面。
内容摘要
在音乐美学的定义和性质方面,爱德华·李普曼认为音乐美学是一种跨学科 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音乐的 声音、结构、形式等物理方面,也包括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和精神等心 理方面。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哲学思辨、历史研究、心理学分析等。
阿多诺音乐哲学的思想内核
最后,阿多诺提出了“非同一性”的音乐哲学观。他认为,音乐不应该被视 为一种单纯的、统一的艺术形式,而应该是一种多样化的、具有差异性的艺术表 达方式。这种“非同一性”的音乐哲学观为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向。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 的文本 , 他 的《 蒙辩 证法 》《 让 启 、 否定 的辩 证法 》 美学 理 论 》 和《 等代 表 著 作共 时 地 “ 围坐在 大英 博 物馆 的桌旁 ” 使 一个单 一 系统 的不 同部 分得 以展 现 。 在 某种 意义 上甚 至可 以说 , , ① 这三 本 著作 都 是抛 向 大海 的 “ 漂流 瓶” 马 丁・ ( 杰语 )②等 待 人 们来 启 封 。《 蒙辩 证 法 》 作 于二 战期 间 的 1 4 , 启 始 9 2年 , 1 4 于 97 年 出版 , 有趣 的是 , 它在 上世 纪 6 O年 代欧 洲 学生运 动 中 曾经扮 演过 一时 的 畅销书 角 色 , 但 是 适 时大 众 ③
和个人所持的解读方式 。
关键 词 : 分 类 号 : 1. 9 B5 6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3 6 ( 0 9 0 10 0 0 2 0 ) 2—0 0 0 7—0 7
美 国评 论 家 弗 雷 德 里 克 ・ 姆 逊 在 《 期 马 克 思 主 义 — — 阿 多 诺 、 辩 证 法 的 持 续 》 曾 试 图 细 读 杰 晚 或 中
阿多诺 美学 研 究综 述
李 锼
( 济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上 海 2 0 9 ) 同 0 0 2

要 :本 文 拟 对 国 内外 阿 多诺 美学 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包括 国 内 自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 来 有 关 阿 多 诺 美 学研
究 的 情 况 以及 英 语 和 其 它语 种世 界 对 其 的 研 究 状 况 。 本 文 同 时 具 体 涉 及 阿 多诺 《 学 理 论 》 文 本 研 究 问题 关 的
读 》 北 京 : 活 ・ 书 ・ 知 三联 书店 ,0 1年 ,序 ” 3页及 注 1 在 “ ” 5页作 者 亦用 之预 示 阿 多诺 文 本 的难 解 。 , 生 读 新 20 “ 第 , 序 第

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有 效 地 解读 现 代 艺术 文 本
同 时也 为
有时

个名 词 性 的受 事成 分 与 动词 结 合 时

既 可 以 在 动词 前 做 主 语 也 可 以 在 动 词后 做
宾语


无 论 做 主 语 还 是 做 宾 语 两 序 列 的 语 义 结构 是 相 同 的 ; 不 同 的 词 类 序 列 代 表 不 同 的 句





” ,
昭 示其批
判 思 想 进 展 的理 论 路 径
的三 条 重 要 维度
, ,

反 艺 术 审 美 形 式 与 审美 幻 象 设 置 了 阿 多诺 所 营构 的 艺术 张 力 态 势

其 中 隐 含 的 诸 多悖 论 深 刻 地 体 现 了 他 的 美 学 批 判 强 调 哲 学 反 思 与 识 形 态 形 成 大 学 生 对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 自觉 加 强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社 会 实践 是促 进 大 学 生认 同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体 系 的重 要 途 径



迅 速 崛 起 并 不 断 更 新 的 女 作 家 群 体 以 其 性别 特 色 成 为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的 重 要 文 化 景 观




其 中 皖 籍 女 作 家 虽 不 是 最 耀 眼 的 却 能 够 自成 系 列 且 在 性 别 认 知 方 面 具 有 鲜 明 的 个
, , ,
性特征 位

丰 富的 广 播 语 言 具 有 特 别 的 张 力 能 使 人 浮 想联 翩 给 人

, ,

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以“文化工业”为例

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以“文化工业”为例
◎美学技术 ◎
阿 多 诺 美 学 思 想 研 究
— —
以“ 文化工业” 为 例
邓 雪 萍
( 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 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 阿 多诺作 为法 兰克福 学派的著名关学家, 其 美学思 想体 现 了对人 性 的 关怀 和 对 人 格 缺 失 的 忧 虑 , 并无情地揭 露 了 资 本 主 义 大众 文化 的 弊 端 。他 认 为 文 化 工 业 生产 的 文 化 不 是 真 正意义上的“ 文化 ” , 而 是按 照 商 业运 行 模 式 进 行 的 文 化 工 业 生 产, 具有 商品化、 技术化、 标准化 的特征 , 与真正的 艺术作品距 离 甚远 。 关键词 : 阿 多诺 ; 文化工业 ; 关学 ; 审 美救 赎 西奥多 ・ 路德 维希 ・ 维森格 伦特——阿 多诺是 法兰 克福 学派的代表人物 , 成 长于一个艺术 氛围浓厚的家庭 中。从 学生 时代就是个 富有激进的现代精神 的音乐评论家 。“ 这个 引人注 目的人一生都拒绝在哲学 与音乐之间作职 业上的抉择 , 他非常 清楚 , 自己要在这两个彼此不 同的领域 中并驾齐 驱。他 的辩证 性思想方向与社会 、 历 史哲 学倾 向同他对 音乐的酷爱交 织在一 起。 ” 在其生活的时代 , 西 方世界发 生了剧 烈动荡 。两 次世界 大战、 社会主义 国家的诞生 、 法西 斯的残暴统 治 、 美 国文化在全 世界 的推广 , 都深深地 影响 了他 的哲 学思想和艺 术理论 。加上 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 奠定 了他 的强烈厌恶 “ 随大流 的同一性 ” 的心理基础 , 使得他毕生都倾力于非同一性哲学的研究。“ 文化 工业 ” 理 论 的提 出 , 即是 建立 在 非 同一 一 性 哲学 的思 想 基 础 上 的 。
பைடு நூலகம்

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

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

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阿多诺费尔摩(Simone Adorno)是20世纪最早的重要德国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在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性学说之一就是“阿多诺摹仿理论”,这一理论在当今的审美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美学教育等领域中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阿多诺的摹仿理论,详细讨论其核心思想,以及运用摹仿理论解读现实世界的五个例子,以此展现阿多诺摹仿理论的创新与应用价值。

一、阿多诺摹仿理论的核心思想阿多诺摹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亟需通过对美的艺术作品的摹仿,开展对个体内在特性的广泛思考,进而启迪个体的思维,促使人们跳出传统思维,创造并发挥出新的想象力。

基于这一核心思想,阿多诺摹仿理论形成了三大基本范畴:(1)学习体验。

阿多诺认为,学习需要针对个体特性动态性地展开,从而培养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和反思意识。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从美学感受中获取自身的价值和独立性。

(2)思考途径。

阿多诺摹仿理论强调,思维和想象力的灵活性和创造力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反思,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审视的认识走向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对缺陷的发现和超越来推动自我潜力的发挥。

(3)艺术生产。

阿多诺认为,在艺术生产过程中,摹仿是一种基于个体的美学审美体验的生产过程。

艺术家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还要在自身经历中不断探索自我,发掘个体内在价值,从而创作出合格的艺术作品。

二、阿多诺摹仿理论的五个具体应用案例餐饮企业如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推崇艺术和美食的结合。

阿多诺认为,艺术和美食都需要注重个体的感受和创造力,餐饮企业通过在设计菜品的过程中运用阿多诺摹仿理论,创造出符合个体内在功能的、有特色的菜品,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营销价值。

设计师在设计师的工作中,通过摹仿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元素,创造出新颖而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图。

运用阿多诺摹仿理论,设计师需要在审视和学习现有的设计成果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阿多诺的美学艺术观2013

阿多诺的美学艺术观2013

阿多诺的美学艺术观美妙的音乐来源于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是人类长期反复遴选、提炼的天才创造,尽情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本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的社会文化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完善,音乐文化显现出极强的社会性质,充溢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和理想情感,使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接受者深深感受到社会的影响。

阿多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0世纪初和中叶,人类先后经历了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严重损害了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建设,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尤其是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失业人数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西方各国人民陷入贫困和饥饿的境地,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对现实持有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在这种客观环境中,滋生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否定性的哲学思想,其共同倾向是否定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思想感情习惯,其中阿多诺以其否定性的哲学思想而独树一帜。

但阿多诺在其理论研究中也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他的音乐社会学著作中深入探讨了音乐的功能、听众分类学以及现代音乐生活的课题等诸多问题。

下面将分章节加以分别阐述。

第一节形式的艺术社会学一、音乐社会学的社会批判指向阿多诺在音乐社会学中的社会批判指向,即他认为音乐是在社会批判中的否定的精神力量。

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普遍出现了使人失望的病变,即失去了生活的真实内容:一方向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物化的机械性劳动中丧失了生命自然,另一方面却是通过逃向个人内心幻觉获得精神鸦片似的满足。

许多人面对这样的现实生活产生了绝望和烦恼,因此阿多诺称这种双重生活的观念为“职业生命和个人生命的资产阶级式的险恶分割”⑴。

他把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体制看成是压仰人、操纵人、欺骗人的社会镣铐,这样的文化越让人“自由”地拥有,人就越丧失自由。

⑵阿多诺基于这种理论认识,他认为艺术应该是站在社会的反面批判社会的,“艺术只有具有抵抗社会的力量才能存活下去。

”⑶艺术不是社会的附庸,不是在“他律”的支配之下,相反,艺术是异化于社会的,它的社会就包含在它对社会的否定性。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作者:李弢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拟对国内外阿多诺美学研究作一综述,包括国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阿多诺美学研究的情况以及英语和其它语种世界对其的研究状况。

本文同时具体涉及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文本研究问题和个人所持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关学理论》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007-07美国评论家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在《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持续》中曾试图细读阿多诺的文本,让他的《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和《美学理论》等代表著作共时地“围坐在大英博物馆的桌旁”,使一个单一系统的不同部分得以展现。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三本著作都是抛向大海的“漂流瓶”(马丁·杰语),等待人们来启封。

《启蒙辩证法》始作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于1947年出版,有趣的是,它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学生运动中曾经扮演过一时的畅销书角色,但是适时大众对之的趋之若鹜是依托于文化造反的热势,同时披着欧洲末世论的阴影,由此很难说对其内蕴的深意有多大兴会。

《否定的辩证法》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简化的口号而被看作是某种倾向的代名词,其芜杂的文本则被人弃置一旁。

《美学理论》作为阿多诺身后(1970年)出版的一部美学力作,对其研究的开启工作相应较晚。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阿多诺关于文化批判和现代艺术的问题,似乎不太关心其美学本身的问题,这可能与阿多诺本人更多地立足于当代的艺术批判有关。

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学界从批判的社会理论角度来引入评介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的美学思想开始受到关注,较早的有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是将法兰克福学派归于浪漫主义之下来研究“阿道尔诺(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以反艺术、对现代主义的辩护和模仿禁忌为要点,说明其否定现代文明的虚无主义倾向,其依据的《美学理论》是德文本。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批评家、音乐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对美学和文化批判领域有重要贡献。

阿多诺提出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批判、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以及美的社会价值的探讨。

首先,阿多诺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

传统美学主要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美,忽视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批判。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超越单纯的审美享受,要反映社会现实并引起观众的思考。

他强调艺术应当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和压迫来促使社会进步。

其次,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广告等。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存在破坏了原创性和个性化,使艺术变得商业化和娱乐化。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瞬时需求,使他们对真正艺术的欣赏能力逐渐丧失。

阿多诺警告说,文化工业产生了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化工业的被动消费者。

最后,阿多诺探讨了美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美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上,还包括作品所传达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应当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阿多诺坚信,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具有解放人们意识的潜力。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利用艺术创作来表现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总结来说,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着重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批判性,批判了传统美学观念的片面性,警示了大众文化工业化对艺术的破坏,并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解放作用。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其美学原理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审美理论》中。

本文将从阿多诺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论点出发,继而探讨他对大众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经验的观点,最后结合一些批判与评价对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进行评述。

阿多诺的美学原理阿多诺的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他于1959年出版的《审美理论》这本书中。

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对于艺术、美学和文化的新颖观点。

他对美学的关注主要聚焦在现代文化条件下的审美经验,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阿多诺认为,社会现实和艺术经验紧密相连。

他认为艺术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主动的人类行为,它触动人的情感和思考方式,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对社会和人类存在的批判和思考。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他认为大众文化将人类的审美经验商业化,并通过大众媒体对人的感官和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代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产品变成了商品,并将人类的审美经验标准化和商业化。

他认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和标准化,导致了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真实理解和体验的缺失。

阿多诺对艺术的观点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非功利性的表达形式。

他主张艺术应该追求独特的表达和探索,而不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大众需求而降低艺术的水平。

阿多诺强调艺术的自由性和自我批判性,认为艺术应该追求创新和挑战现有的审美观念和规范。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具有对社会和现实的敏感性和批判性,通过艺术表达来揭示社会不正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阿多诺对审美经验的观点阿多诺关注审美经验的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认为艺术既有个体的心理和情感表达,又有对现实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批判。

他认为审美经验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的存在的反思。

艺术与非同一性真理——阿多诺的否定美学

艺术与非同一性真理——阿多诺的否定美学

艺术与非同一性真理——阿多诺的否定美学
孙周兴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24()5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前辈哲学家,阿多诺对艺术和美学给予最大的关注,可能是除海德格尔之外最重视艺术的20世纪德国哲学家。

无论是在他的音乐哲学中还是在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美学理论》中,阿多诺的艺术理论都与他的否定
辩证法或者同一性哲学批判工作密切相关。

从同一性思维批判、艺术与真理之关系、艺术的双重性(社会性与自主性)以及乌托邦与艺术的救赎功能等几个方面,可以探讨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或“真理美学”的基本内容,从而揭示阿多诺艺术哲学的当
代性和未来性。

【总页数】8页(P102-109)
【作者】孙周兴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否定的辩证法与艺术的真理——阿多诺的艺术批判理论
2.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
人的存在——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3.艺术真理与艺术审
美的辩证关系——基于阿多诺《美学理论》4.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论把握艺术作品真理性内容的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工业下的音乐(一)——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文化工业下的音乐(一)——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于大众 文 化 。于 是 , 可 以看 到 景下 的精 神 生产 能 力 以及精 神 产 品 . 其 中包括 一 切 社 会 意识形 态 。对 于 法兰 克福 学 派来 讲 。 人 类 的一 切 活 动都 可 以归类 为 文 化 的活 动 。所 以 , 文 学 和艺 术 等 人文 产 品都是 与文化 紧 密相关 的 。而哲 学家 都把 文
出来 的文 化都 具有 一种 隐蔽的麻 痹性 。当大众 做 出消 费 选 择 时 ,他 们 以为是 出于 自 己的 意愿 而做 出的 决 定, 但 提供 其 选 择 的都 是 披 着 “ 未标 准 化 ” 的外 衣 , 实 质 却是 同一 反 复与 大规 模生 产 的复 制 品 , 这 种 自以为 是 的选 择是 阿 多诺 提 出其具 有一 种 “ 假 个体 主体 ” 的
的著作 中 , 这 两个 词 语并 没 有 被交替 着使用 。而 它们 两 者最 大 的区别 在于 主体 与客体 的变 换 。在 大众 文化 中, 创 作者 是 大 众 人 民 , 内容 与 主 题都 是 与大 众 最 切
合、 最有 联 系 的。这 时 , 大众 是 真正 意 义上 的 主体 , 到 了文化 工 业 中 , 创作 者 却 变 成 了少 数 的 极 权 者 , 文 化 要表 达什 么都不 再 与大众 有关 。大众 变成 了单纯 的消 费者 , 同时也从 主体 转变 成为 了客体 。于是 , 文化 白一 F 而上 的沦为 了被 市 场所 左 右 , 即考 察利 润 动机 与交 换
特 定 情 况 。从 表 面 上看 是 大 众 消 费着 自主选 择 的 文
价值 的商 品。 这不仅 是 抹 杀主 体 的创 作过 程 , 更 是 主 体走 向消 亡 的结果 。它是一 种延续 与 维护工 具理 性 的

审美现代性的意义:以阿多诺为例——兼谈实践派的美学观点

审美现代性的意义:以阿多诺为例——兼谈实践派的美学观点

蒙昧原始状态 , 而是要对主体至上 、 理性至上的启蒙精神进行不懈 的批判 , 始终作为其相对的另一极来 对其进行纠偏 , 从而确保社会 的发展带给人的不是异化体验 , 而是人性 的丰富和 自由。
律 的掌握 , 发挥 自己的本质 力量和能动性 , 改造现 实, 这就 产生 了美。 这是 近代 启 蒙运 动的典 型观 点 , 而这 与现代
意义上人与 自然的 关系显然相左 。 次 , 再 批判 性应该是现代 审美的重要之 维 , 实践 关学的肯定性往往 导致和 主 而 流意识形 态的妥 协或 同谋 , 艺术丧失其 自律 性 。 使 当前 , 关学应 该 以多样性 、 丰富性 为其 目标 , 要敢 于指 出现 实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谓审美现代性须首先解释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 ” 一词对应的英语是“ oe i ” 它的意思是 : m dr t , ny 现 代的性质或状态( h a r ulyo bi oe ) “ T es t o q at f e gm dr 。 现代性 ” t e i n n 包括制度和文化精神两个层面。 如果从 制度层 面来理解现代性 , 霍尔的界定 比较有代表性 : 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 、 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分
21 0 0年 3月
湖北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 a o u e U i r t(hlsp yadSca S i c ) or l f b i nv sy P i 0 h n oi ce e n H ei o l n
Ma .2 0 r,01
第3 7卷 第 2期
分裂”_。 l 他认为作 为文 明史阶段 的现代性 即资产阶级 的现代性概念 , 2 船 延续 了现代观念史早期 阶段 的那 些杰 出传统 , 如对科学技术 的乐观态度 、 直线的时间观念 、 理性崇拜 、 抽象人文主义的 自由理想等 。 而美 学 意 义上 的现 代性 , 是导 致 先 锋 派产 生 的现 代 性 , 它从 浪 漫 派 开 始 即倾 向于 激 进 的 反 资产 阶级 态 度 , 它

略论阿多诺的文艺理论

略论阿多诺的文艺理论

略论阿多诺的文艺理论孙平【摘要】阿多诺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他对美学(文艺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美学现代主义的代表.阿多诺深入研究并批判了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文化产业技术和文化产业导致主体性沦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艺术的否定性、艺术应扬弃和谐外观,对现实事物远离和彻底否定,认为艺术应否定和批判异化的社会,从而拯救社会、拯救人性.【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22【总页数】3页(P113-114,117)【关键词】阿多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艺术的否定性【作者】孙平【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阿多诺(Theodor W.Adorno,1903-196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用了几年时间撰写了集大成之作《美学理论》,此书使他成为了美学现代主义的代表。

同时,他的《启蒙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否定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社会批判论集》等著作也渗透了他对美学和艺术问题的思考。

阿多诺继承并把由霍克海默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发扬光大,以其激进的色彩在西方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阿多诺的文艺理论与其否定的辩证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的文艺理论正是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基础之上的。

阿多诺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容忍保存要素,提出彻底否定一切的“否定的辩证法”。

他用“非同一性”代替“同一性”,用绝对否定代替否定之否定,反对统一,反对整体性,认为以往的哲学在强调普遍和统一的同时忽略了个别和特殊性,他强调差异,特殊性和世界的运动变化。

以否定一切来批判一切,与现实拉开距离,从而对世界实现更好的审视、批判和救赎。

阿多诺对文艺理论的研究是一种泛文化研究,他从大众文化和现代艺术入手,融哲学、美学、音乐、文学等为一体,分析独到,见解深刻。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是指对意大利人阿多诺(Giambattista Vico)的思想进行研究的一个学术领域。

阿多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新科学(La Scienza Nuova)上,其中他提出了历史知识论、真理论、不可逆性、文化多样性、社会意义论等许多重要思想。

回顾阿多诺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期,即1860年至1900年间,这段时间内的阿多诺研究是由意大利的学者所引领的。

他们将他的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着重研究他的《新科学》。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的思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意大利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中期,即1920年至1950年。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研究已经从意大利蔓延到欧洲各国,并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学术研究模式。

在这段时期,诸如海明威、李普希尔和斯坦福等学者将阿多诺的思想融入了他们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研究不再局限于欧洲,而是蔓延到世界各地,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英语国家。

阿多诺的思想也已经被赋予新
的含义,被视为许多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者们也借鉴阿多诺的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总之,阿多诺研究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术领域,其发展历史也是漫长而多元的。

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阿多诺思想不断进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者们也不断借鉴阿多诺的思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阿多诺美学的总体性及其难题

阿多诺美学的总体性及其难题
世界 。
否定性历 史观 既是 对抗 性 的 , 是 否定 性 的。 也 虽 然 他 拒 绝启 蒙 思 想 家 们 的历 史 进 步 观 念 , 但
是 , 们还 是 能 理 解 他 为什 么 一 定 要 区分 什 么 我 是 历 史 的 进 步 . 及 什 么 是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达 以 了 , 种 区分 表 达 的 是 对 一 种 可 能 的 未 来 而 不 这
这种 对 现 代 历 史 的 期 待 又 转 而 落 实 在 对 现 代 艺术 的 崇 尚 以 致 捍 卫 中 。在 这 里 , 学 的 美
信 念 是 从 历 史 的 信 念 出 发 所 必 然 获 得 的一 个
结 果 。由于 阿 多 诺 美 学 的 对 抗 性 , 们 也 因 而 我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未 来 的 确 信 。 既 然 认 识 到 了 这
的真 理 性 内 容 , 为 对 作 品 之 存 在 的 否 定 , 作 是
通 过 作 品 本 身 得 以传 达 的 , 品从 不 以任 何 其 作
它 方 式 来 传 达 其 真 理 性 内 容 。然 而 , 理 性 内 真 容 不 只是 借 助 作 品 本 身 得 到设 定 , 且 也 间 接 而 地 通 过 对 历 史 加 以 批 判 , 实 现 对 历 史 的 参 来
收稿 日期 : 0 0一O 21 4—2 2
作 者 简 介 : 立 峻 ( 9 8 ) 男 , 海 交通 大 学人 文 学 院 中 文 系讲 师 。 施 16 一 , 上
7 0
上海交通 大学学报 ( 学 社会科学 版) 哲
第 1 卷 8
现代 主义 艺术 与 现 实 社 会 的 隔 阂 、 张 与 对 立 紧 关系, 阿多 诺 的 这 一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立 场 显 然 对

艺术可信,当它摆脱确定性时——阿多诺《美学理论》对康德确定性美学批判述评

艺术可信,当它摆脱确定性时——阿多诺《美学理论》对康德确定性美学批判述评
学 的一 厢情 愿 。认 为 艺术 具 有一 种 内在 的发 展逻 辑, 也是 在 艺术 被 成 功世 俗 化 、 并受 技 术 演进 过程
。 总之 ,
作者简介

许 金 昕 (9 2 ) 女 , 北 武 汉 人 , 1 7一 , 湖 江汉 大学 艺 术 学 院 讲 师 , 要 从 事 钢 琴 教 学 和 艺术 史 、 学 研 究 。 主 美
在 当今 的 时代 却遇 到 内外 两方 面的 困境 。阿 多诺 带着这 样 的疑 问 , 在对 康德 美学的批判 中 , 发展
出 自己的否 定辩证 法 的 美学理论 。 的理 论对 后现代 的 文化产 业 和 美学批 判 有很 强的现 实意 义 。 他
关键 词 确 定性 ; 否定 ; 辩证批 判 中图分 类号 J 1 文 献标识 码 0 A 文章 编号 1 0 —4 6 2 0 )4 0 7 — 5 0 02 5 (0 6 0 — 0 4 0
“ 天, 今 现代 主 义 否定 了传 统 本 身 。 ( 3 ” 第 7页 ) —— 阿 多 诺 论 证 , 于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对 传 统 的 绝 对 颠 覆 和 现 代 主 义 关
艺术 中极 端 ( 进 主 义 ) 实 验乃 一体 之 两 面 , 是 社 会 生 产 力 解 放 的必 然 要 求 , 是 对 艺 术 性 技 术 占统 治 地 位 的一 种 积 极 激 式 都 也 回 应 。参 见 《 学 理 论 》 二章 《 境 》 “ 代 艺 术 与 工 业 生 产 ” “ 美 理 性 与 批 评 ”“ 律 ” 节 , 5 —6 美 第 情 中 现 、审 、戒 诸 第 9 4页 。《 学 理 美 论 》初 稿 导言 ” 3节 “ 统 美 学 与现 代 艺 术 的不 相 容 性 ”第 5 8页 。 “ 第 传 , 6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1关于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阿多诺(Umberto Eco)是一位出色的意大利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美学理论在欧洲和美洲文学界中备受尊崇。

他所著作的《美学历史论》在欧洲文学界极具影响力,其内容被公认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学语言的精神风格。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基于他认为文学中的意义、象征与语言本身必须以一种共同拥有语境的方式进行创造和阐释。

他认为,要想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语境,这个共同的语境以一种语言来表述它的意义和形式,而这种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表达的方式和之前的一致,这便是他所谓的“美学叙事联系”。

这种叙事联系是一种用语言作为象征性叙事的解释方法,赋予了文学作品意义和结构。

这样就可以深入地探寻文学和文本之间的美学地位,并通过这种叙事联系奠定语言文学形式的基础。

阿多诺也为“文字本体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想法。

文字本体论旨在让人们可以从文字本身中发掘思想结构和话语修辞的技巧,以便有效地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结构。

该理论尤其关注对文字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文字本身是如何构成文字作品的意义。

此外,阿多诺还强调,艺术家在改写传统民俗文学时可以使用他所提出的文字上的逻辑结构和美学联想,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义和文学的意涵。

总的来说,阿多诺的美学思想非常重要,因为他重新思考了文学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文本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力以及文字的本身的意义与美学联想。

它的重要性影响到现代文学研究的很多方面,促进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也为文学家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意义的关键。

阿多诺 美学原理

阿多诺 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的基本原理1. 客观性原则阿多诺认为,美学研究应当追求客观性,即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他反对将美学归结为主观感受或个人喜好,而主张通过客观的标准来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是独立于个人感受的存在,它们具有自己的内在结构和逻辑。

2. 自律性原则阿多诺强调艺术作品的自律性,即艺术作品应当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和要求。

他反对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工具或媒介来传递某种目的或意义,而主张艺术应该是自由创造和表达的结果。

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结构,并通过这些形式和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真实性原则阿多诺认为,真实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不是逃避现实或刻意追求虚幻和幻想。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当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相联系,能够反映出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4. 无用性原则阿多诺强调艺术作品的无用性,即艺术作品不应该被用于满足某种功利或实用的目的。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超越功利性的需求,成为一种纯粹的自由创造和表达。

阿多诺主张将艺术与日常生活区分开来,在艺术领域中追求无用性和自由性。

5. 独特性原则阿多诺认为,每个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

他强调每个艺术作品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而不是被简单归类或概括。

阿多诺主张通过对每个具体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来探索其独特之处。

6. 历史性原则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他主张通过了解和研究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环境,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反映出不同时期和文化的特点和思潮。

7. 整体性原则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具有整体性,即它们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他主张通过对艺术作品整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意义。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被视为一个有机体,每个部分都对整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2期2009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 o l.20No.2A pr.2009收稿日期:2009-01-09作者简介:李弢(1973-),男,湖北嘉鱼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Jameso n,Fr edr ic,L ate M ar x ism :A dor no,or ,the Pers istence of the Dialectic (L ondo n &New Yo rk:Ver so ,1990),p.3.该书中译本已出,参见[美]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李永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称的美国历史专家马丁 杰,常用%漂流瓶&的比喻来暗示阿多诺思想的未来接受性,见[美]马丁 杰伊(马丁 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序&第15页;又可参见[美]马丁 杰:!阿多诺#,瞿铁鹏、张赛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77页注1。

这一比喻为国外学者所沿用并赋以深意,参见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序&第3页及注1,在%序&第5页作者亦用之预示阿多诺文本的难解。

)!启蒙辩证法#的写作和出版参见[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意大利版前言&和%新版前言&。

其流行情况在马丁 杰的!法兰克福学派史#第290页中谈到。

∗在国内,这一点在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一书中,对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研究有所突破,该书%序&第3页及注2谈到西方学术界对!否定的辩证法#的研究变化。

+这一时期的探讨著作有: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翁寒松:!从时代的产儿到时代的弃子∀∀∀法兰克福学派述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因为是早期的评介,二书在内容和思想上都比较单薄,但是对这一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还是比较客观的。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李 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摘 要:本文拟对国内外阿多诺美学研究作一综述,包括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阿多诺美学研究的情况以及英语和其它语种世界对其的研究状况。

本文同时具体涉及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文本研究问题和个人所持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美学理论#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007-07美国评论家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在!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持续#中曾试图细读阿多诺的文本,让他的!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和!美学理论#等代表著作共时地%围坐在大英博物馆的桌旁&,使一个单一系统的不同部分得以展现。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三本著作都是抛向大海的%漂流瓶&(马丁 杰语),∃等待人们来启封。

!启蒙辩证法#始作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于1947年出版,有趣的是,它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学生运动中曾经扮演过一时的畅销书角色,)但是适时大众对之的趋之若鹜是依托于文化造反的热势,同时披着欧洲末世论的阴影,由此很难说对其内蕴的深意有多大兴会。

!否定的辩证法#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简化的口号而被看作是某种倾向的代名词,其芜杂的文本则被人弃置一旁。

∗!美学理论#作为阿多诺身后(1970年)出版的一部美学力作,对其研究的开启工作相应较晚。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阿多诺关于文化批判和现代艺术的问题,似乎不太关心其美学本身的问题,这可能与阿多诺本人更多地立足于当代的艺术批判有关。

一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学界从批判的社会理论角度来引入评介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的美学思想开始受到关注。

较早的有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义&文艺美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是将法兰克福学派归于浪漫主义之下来研究%阿道尔诺(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以反艺术、对现代主义的辩护和模仿禁忌为要点,说明其否定现代文明的虚无主义倾向,其依据的!美学理论#是德文本。

以集体编著教材的方式涉及到阿多诺美学的,有胡经之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书中第18章%阿道诺(阿多诺)的艺术理论&为薛华 所撰,∃分为%反艺术&与艺术危机、对艺术的重新界说和批判黑格尔美学三部分,这可以看作是阿多诺在黑格尔论艺术终结的问题之后展开对艺术的论述,他依据的文本主要是!阿道诺著作集#第7卷(即!美学理论#德文本)。

对阿多诺做过专门研究的有王才勇所著的!现代审美哲学新探索∀∀∀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该书是作者本人关于阿多诺美学的硕士论文的扩充,从美学思想的时间顺序和承继关系上,先后评述了本雅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三人对现代审美哲学思考的内容,并附有对布洛赫哲学美学思想的简评。

在艺术方面,论述了阿多诺对艺术的本质和社会批判功能以及审美特点的观点,在美学上则着重阐明他对传统美学范畴的重新界说,并重点论述他对音乐美学的思考,此书是试图在现代审美哲学的线索下给阿多诺美学以定位,认为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理论引入期,不论是在引述还是评价方面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论证稍显粗糙,所做的结论可能有些简单,但因为依据的!美学理论#等德文本都未翻译过来,所以有某种开拓之举。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著作译介过来,学界已经进入一个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阐述和研究时期。

∗在赵宪章主编的!西方形式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第四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形式美学&为王雄博士所撰,其中第21、23、24章分别题为%现代主义艺术:寻找回来的世界&、%形式中介:在,自律−与,他律−之间&和%形式与,否定的认识−&的各小节,是根据阿多诺!美学理论#1984年首个英译本来进行艺术的形式分析。

另外朱立元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该书论阿多诺美学的部分为王才勇撰稿。

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进一步把阿多诺的美学放在%维护现代主义的美学&这一章来阐发,并将其总结为一种%救赎&美学,首先以!否定的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探讨了他的美学的社会学背景,然后着重论述了他的音乐美学理论,体现了一种专题性,依据的文本有德、英和中文选本。

以研究文论的形式结集的著作中涉及到阿多诺的,有郭宏安等合著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该书德国文论部分为章国锋所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与文艺理论&这一节中阐述了其艺术论的主要思想;马驰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在中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论&之下第七章以%对艺术社会责任的思考&为题,着重论述其艺术观的社会功能。

此外,周宪的!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和1999年新1版)第四章%否定的辩证法与审美的乌托邦&专论阿多诺的美学,将其置于他所归纳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两大转向之一的%批判理论的转向&之下展开论述,所依据的!美学理论#主要也是英译本。

杨小滨的!否定的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中分论本雅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从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两个方面归纳阿多诺的相关理论。

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的,他力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各家文本资料出发,阐明其基本观点的同时,着重论述其现代主义理论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差异,以及与现代欧洲文化潮流的联系,该书作者对阿多诺的解读穿行于众多英译文本之间,其阅读和阐发较为切实。

这一8∃)∗他曾在自己早先所著的!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一书的最后,专门论及%阿道诺论艺术和非艺术&,见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一段问题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该书2004年新二版中论阿多诺的部分改为第19章%阿多尔诺(阿多诺)的文艺美学理论&。

从我查找的国内刊物论阿多诺的文章来看,较早的是王才勇:!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述略#,载!音乐研究#,1986年第1期。

重庆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分数批出版了徐崇温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既有译作又有研究著作,蔚为大观。

不过,这套丛书在学界的呼应似乎要晚了好几年,有些译作也有了新的译本,然而其对这一领域的奠基之功是不能抹杀的,而且它们也正在重新为人们所注意。

第2期李弢: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时期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勾勒和总结,依托于法兰克福学派这一群体特征之中,随着对该群体的逐渐了解,对阿多诺的认识也更加具有立体感。

进入21世纪,陆续有专门研究阿多诺美学的博士论文出版。

有陈刚的!穿越现代性的苦难#(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一书的上编论%阿多诺的文化艺术理论&,主要谈阿多诺的现代艺术理论,应该和他的博士论文!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分析#(北京大学,1998年,叶朗教授指导)密切相关,他对阿多诺的艺术分析更加注重从文本中结晶出其思想要旨,就!美学理论#一书他引述的是1984年的英译本。

孙斌的!守护夜空的星座∀∀∀美学问题史中的T.W.阿多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书出自他的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张汝伦教授指导),涉及到艺术、艺术作品、模仿、假象和艺术终结等重要问题,主要是将阿多诺放在德国古典美学史上来清理他的美学思想,∃其引证的阿多诺的!美学理论#是1984年英译本和1998年中译本互参。

这段时期以来,陆续出现一些阿多诺研究的专著,学界的视野因研究的深入而更加开阔,不再只框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架构下阐发其思想,代之以沉潜于其理论产生的文化基质之中,努力探讨阿多诺美学独具的理论特色,学理化的梳理使得对之进行的历史考察更为厚重。

)另外,从我目前寻到的文献来看,国内涉及阿多诺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计有:杨忠斌的!阿多诺的美学及其美育意涵#(台湾师范大学,2002年,杨深坑教授指导),张静静的!星座的光芒:解读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毛崇杰研究员指导),∗凌海衡的!走向主体-客体间的交往自由∀∀∀重审阿多诺的审美批判理论及其政治意义#(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罗钢教授指导),赵千帆的!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孙周兴教授指导),方德生的!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张异宾教授指导),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曾繁仁教授指导),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邱紫华教授指导)等,这些即将出版或尚待出版的研究性文本将构成围绕阿多诺展开的明亮星丛,当各自具有其理论研究的建设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