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的药物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皮肤性病学疥疮》课件

《皮肤性病学疥疮》课件

《皮肤性病学疥疮》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疥疮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症状和诊断方法, 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及疥疮的并发症和危害。我们还将分享经典病例的分析 和诊疗经验,并对未来进行总结和展望。
疥疮的定义和病因
疥疮是一种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疥螨是一种微 小的寄生虫,通过进入皮肤表面层引起病情。常见的病因包括接触感染、性 接触传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 用个人物品。
疥疮的并发症和危害
继发皮肤感染
疥疮可能导致皮肤感染,需要及 时处理。
二次感染
抓痒可以导致皮肤开裂,增加细 菌感染的风险。
皮肤炎症
疥螨引起的皮肤炎症可能导致不 适和瘙痒感。
经典病例分析和诊疗经验分享
1
病例分析
通过学术讨论疥疮的经典病例,帮助学
诊疗经验分享
疥疮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
1 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
2 性接触传播
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特别容易在性伴侣之间传播。
3 家庭传播
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也是疥疮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疥疮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皮疹和瘙痒
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和 红肿,特别是在手腕、手指 间、腋下和腰带附近。
临床检查
皮肤病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观 察病患的皮肤和镜观察皮损的角质 层,可以确认疥螨的存在。
疥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杀灭疥螨的药物进行局部 治疗和全身治疗,如皮肤擦剂 和口服药物。
清洁和消毒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 常清洗和消毒衣物、床单和其 他物品。
2
习者更好地理解疾病。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二期梅毒的皮肤损害的共同特征: ①皮疹泛发对称 ②皮损中含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强 ③不经治疗一般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 ④皮损多形性,但单个患者在一定时期常以一种 类型皮损为主 ⑤主观症状轻,客观症状重
斑疹性梅毒疹(玫瑰疹)
最早出现的二期梅毒疹,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2cm,玫瑰色或褐红色,压之褪色,互不融合 ,皮疹数目多,分布对称,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 端
苄星青霉素G,240万U/周,肌注,3~4次 原理: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宿主会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可检测梅毒患者血中的抗类脂抗原的抗体
感染时间在2年以内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耐寒力强,4℃可存活3天,﹣78℃可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垂直传播: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其传染性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减弱 d) ,肌注,10~14日,不超过成人总量 耐寒力强,4℃可存活3天,﹣78℃可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早期先天内脏梅毒
三皮期损皮 或肤胎、盘粘检膜查、TP骨暗骼视梅野毒检查阳性,或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4倍(2个稀释度)】,同时TPPA阳性 没TR有US症T阳状性出(现无的梅先毒天史性者梅阳毒性,,或滴早度期≥症1:8状;出现之 约非9梅0毒%为螺间旋质体性抗角原膜血炎清,试发验病方年法龄简5单~2、5岁快,速初、起敏有感明性显和的特角异膜性周较围好炎,继之出现特征性弥漫性角膜浑浊,反复发作导致永久性病变,引 起教失学明 难点: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
原胎理传: 隐梅性毒梅螺毒旋,体无感症染状人,体2岁后以,内宿为主早会期产胎生传抗隐类性脂梅抗毒原,的2抗岁体以,后可为检晚测期梅胎毒传患隐者性血梅中毒的抗类脂抗原的抗体 继以出肌 现注,苄晚星发青症霉状素可于24200万岁U左/周右,出3现周,损害大致与 青 性霉接素触过 传敏 染者 :: 未四 经环 治素 疗的50患0m者g,在4感次染/日后,1~320年日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基本无传染性 诊无断症依 状据神病经史梅、毒临、床梅表毒现性和脑实膜验炎室、检脑测血管梅毒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提供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增强身体免疫力。
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向患者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 从性。
加强心理关怀与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 理压力和负担。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梅毒的病原学
梅毒的流行病学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CONTENCT

•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皮肤性病学简介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医学分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 代谢等多种功能。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 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等。
02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形态与结构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生存条件
梅毒螺旋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离开人体后不易生存,但在适宜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
多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梅毒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包括皮肤科、性病 科、感染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和验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梅毒防控工作
未来梅毒防控工作将更加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石大皮肤性病学课件16尖锐湿疣

石大皮肤性病学课件16尖锐湿疣

• 治疗—物理治疗
激光、冷
冻、电灼、微波等,可酌情选用,
巨大疣体可手术切除。
• 治疗—内用药物 • 可配合使用干扰素
• 少数患者疣体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型 尖锐湿疣常与HPV-6型感染有关, 部分可发生恶变。 少数患者表现
为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 组织病理 典型表现为表皮乳头 瘤样增生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和棘 层上部细胞可有明显的空泡形成, 胞质着色淡,核浓缩深染,核周围 有透亮的晕(凹空细胞),为特征 性改变 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周围常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第十六章 尖锐湿疣
• 概述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
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
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
尖锐湿疣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
STD之一,国外发病率占性病的第
2位,且仍不断增加;国内2002年
报道发病率为12.94/10万。
•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是人类乳
头瘤病毒(HPV)的唯一宿主
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PV分
2次外用,连用3天停药4天为1个疗 程,可根据病变程度连续用l-3个疗 程,治愈率较高。 适用于任何
部位的皮损,但应注意其致畸作用, 孕妇禁用。
• 治疗—外用药 5% 5-氟尿尿嘧啶 每周外用1次 5%咪喳莫特霜每周 外用2-3次,睡前外用,6-10小时 后洗掉,可用药16周,局部可出现 轻中度刺激症状。
为100多种亚型,引起尖锐湿疣的病
毒主要是HPV-6,HPV-11,HPV-16,
HPV-18等型
HPV主要感染上
皮组织
近来大量文献及基础
临床研究已充分肯定HPV在肛门生
殖器癌发生的致病作用
•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生于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类、钙剂等。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总论
病因病机
❖ 中医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不仅从 外感、饮食、七情等外因方面来认识, 而且还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 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诸方面加以探 讨,并且强调内因和外因的互相影响关 系。机体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邪正消长,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和 脏腑功能紊乱,都能导致肌肤生理功能 失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皮肤病。
病因病机
皮肤欣红:由热邪蕴结肌肤所致, 具有灼热感,由于热邪灼伤脉络,迫血 妄行,故又常伴有皮肤发红发斑。
消灼津液:火热最易消耗津液,故 常伴有口渴、咽干、舌干少津、小便量 少,大便干燥等症。
病因病机
病情较重:火热之邪为阳邪,其性暴 烈,变化多端,不论是内热,还是外热, 蕴郁肌肤,不得外泄,不仅可以发生红 斑、瘀斑、皮肤灼热等,还可以出现丘 疹、水疱、溃烂、流脓等多种皮肤损害。
病因病机
七、虫:
由虫引起的皮肤病,有两种情况:一、 虫体直接接引起。如《诸病源候论·疥候》说: “湿疥者,小疱皮子,常有汁出,并皆有虫, 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疥虫”说明虫侵 入人体皮肤,可以发生丘疹或豆疱疹,伴流 水等症状,并可由眼看见虫体。
病因病机
虫的毒素侵入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或由于人 体禀赋不耐,而引起过敏性皮肤病。如《诸 病源候论·蚝虫螯候》说“此则树上蚝虫身, 以其毛刺能螯人,故名蚝虫。此毒盖轻,不 至深毙,然示甚痛,螯处作疹起者是也”。 此即现代所称的虫蛟皮炎。其它如肠寄生虫 的毒素过敏可引起荨麻疹等,在临床上亦较 为常见。由虫所引起的皮肤病具有如下特点:
病因病机
剧烈瘙痒:虫蚀肌肤所致,故瘙痒 难忍。
具有传染性:如疥虫引起的皮肤病 能通过接触而传染。
伴有蕴温生热症状:如由肠寄生虫 引起的皮肤病,常伴有肠胃湿热,脘腹 疼痛,纳呆或便溏、便秘等症。由疥虫 引起的皮肤病,常伴有局部肌肤湿热蕴 阻现象,出现糜烂、流水等症状。
病因病机
八、毒 毒邪有两种含义:一是邪盛谓之毒如火毒、热
病因病机
肢体青冷或苍白:寒邪侵袭,阳气 阻闭,不达四末,寒性收凝,故经络气 血淤滞,肤色青紫,气血运行障碍,不 达四末润泽肌肤,故肤色苍白,如冻疮, 雷诺氏症。
疼痛:寒邪收凝,筋脉拘挛故疼痛, 如结节性血管炎。
病因病机
三、暑
暑为夏令炎热之气,发病多在盛夏 暑热季节,多挟湿,因此在治疗时应注 意加用利湿、化湿之药, 暑邪发病特点:
毒、湿毒、代表火、热、湿邪过盛致病,一是指药 物毒、食物毒、虫毒、漆毒等致病。
由毒引起的皮肤病具有如下特点:
有接触史:在发病前有内服某种药物或食 物史,或对某种物质的接触史,或有毒虫叮 咬史。
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
病因病机
九、痰
痰系津液凝结而成,痰滞经络可以 生皮下结节。如《疡科摘要》说“若夫 经络肌肉之间,而亦多痰病,则非肺胃 之痰,可以随气血流行,以入经隧。盖 亦其人之运行不健,营卫周流,有时偶 滞,遂令经脉中固有之津液,留顿于不 知不觉之中……此四肢百骸,皮里膜外 所以停痰饮之渊源”。
病因病机
四、湿:
外受湿邪多系感受自然界的湿气, 如久居湿地,涉水、淋雨等有关,内生 之湿多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而成。湿 邪引起皮肤病有如下特点:
多发于下部:湿性重浊趋下,故病 变常累及人体下部。
病因病机
渗出、糜烂:湿为阴邪,水湿浸渍 肌肤,故皮肤表现为肿胀、水疱、渗出 糜烂或浸润肥厚。
迂延不愈:湿性重浊,粘滞,病程 日久,病变迂延,反复发生。
病因病机
风为百病之长,易挟风、湿、热邪 为皮肤病的常见病因。
风邪又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多为 阴阳不调,汗出当风,或体虚受风多为 急性皮肤病之因。内风由热极、血热、 肝火太盛生风或阴虚、血虚、化燥生风, 多为慢性皮肤病之因。
病因病机
二、寒
寒邪分为外寒与内寒,外寒只由外 界寒邪侵袭人体,易伤阳气。阳气受损, 经络气血淤滞而致某些皮肤病,内寒多 是脾肾阳虚,寒从内生,可使肌肤阴阳 不足,还可以致使肌肤气血淤滞而发病。 寒邪引起的皮肤病具有如下特点:
起病突然:暑为热邪,故发病多较 急骤,外感暑邪蕴于肌肤,与气血相搏, 皮损多为红斑、丘疹、脓疮、糜烂、渗 液并伴有发热、口渴、尿频等症。
病因病机
使病加重:夏季炎热,肌肤腠理开, 汗出较多,皮肤潮湿,使细茵易于大量 生长繁殖,故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 症加重或复发。
暑热易伤皮肤:出现夏季皮炎,掌 跖湿疹、汗疱疹等。
泛发性:水湿泛发,无所不有,如 发生于下颏为“燕窝疮”,发生在耳廓 为“旋耳疮”,发生在膝窝、肘窝为 “四弯风”,发生在阴囊处为“绣球风” 等。
病因病机
五、燥
燥邪有感受秋季干燥之气的外燥也 有阴虚血虚、津液耗伤,燥从内生之不 同,燥之性质又有凉燥与温燥之分,燥 邪引起的皮肤病有如下特点:
外燥;燥邪干性,易伤津液,皮肤 失去濡润而发生皮肤干燥、瘙痒、鳞屑、 皲裂等。
病因病机
临床上可以从各种皮肤病的具体症状, 运用四诊八纲加以分析归纳,然后探求 它的病因,探测其疾病的转归,为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有风、湿、 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 足等方面。
病因病而 为病。当人体肌奏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阻 于皮肤,邪毒结聚,致气血运行失常,肌肤 失养,而致皮肤病。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有 如下临床特点:
病因病机
内燥: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毛 发干枯,毛发稀少,脱落、皮肤肥厚, 干性血痂等。
凉燥:红肿不显,遇冷痒重,干 性血痂丘疹,多是干性皮肤病的病因。
温燥:红肿显,遇热痒重,多是 急性皮肤病的病因。
病因病机
六、火(热)
火与热只是程度不同,火为热之 极,热为火之微,故火与热症性质与症 型均相似,火热之邪可从外受之,也可 以从六淫之气化热化火或气郁化火而来。 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主要特点是:
瘙痒:风为阳邪,风邪主动,常表现为 瘙痒无度或游走不定。
脱屑:风性燥烈,化燥化火,易耗阴血, 皮肤失其濡养,故皮肤粗糙、干燥、脱屑。
病因病机
疹形多变:风邪“善行数变”,故 皮疹此起彼伏,疹形多变,如荨麻疹。
易犯头身上部:风性轻扬上行,多 见上部患病,因此上部疾患多挟风邪, 但临床上不必拘泥于此,须结合全身情 况予以辩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