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氯
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
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
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
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
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创新实验——“氯气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非常重视,倡导教学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
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但是课本上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氯气单独制备,
易泄露、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氯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害。对于氯气性质如氧化
性、还原性等知识几乎没有提及到,但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的考察点,教师上课需
要知识拓展才能完成考纲的要求。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现象明
显且能将氯气制备、性质检验集为一体的实验装置显然更加有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课本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认识氯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初步形
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新课授课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海水晒盐入手,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习
新知识做好铺垫。
2、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3、复习所学,推测性质
4、实验探究,深化理解
5、小结与拓展
(二)创新实验方案
1、仪器的组装(如图1、图
2、图3)
①把塑料吸管剪成锯齿状,将干的红纸、湿的红纸、KI淀粉试纸、石蕊试纸和蘸有NaBr溶液的滤纸各一片夹在锯齿处,做成一根“小树枝”。
②把一根口服液吸管和分液漏斗插在胶塞上。
③将小试管系上细绳吊在锥形瓶内,把“小树枝”用胶塞夹着放入锥形瓶。口服液吸管下端伸入小试管口。
图1 图2 图3
2、试剂的选择:
①小试管中加入少量KClO3固体②医用注射器吸取浓盐酸0.5ml
③分液漏斗中加入NaOH溶液
3、实验步骤
①用医用注射器将浓盐酸通过口服液吸管滴加到小试管中。
②观察锥形瓶内和“小树枝”上5张试纸的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束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剩余气体。
4、实验现象
图4 图5 图6 图7
优点:用注射器添加浓盐酸,可以节约药品。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环保。
③能够清晰的看到各个试纸逐渐变色的情况,形象生动。
四、教学反思及评价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对非金属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改进课本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从实验探究的角度理解、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方案用塑料吸管作小树枝,试纸和纸片做成树叶,让实验更生动有趣。化学常用的是石蕊溶液做指示剂,本实验设计改用石蕊试纸,是一种新材料。而且废旧品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方案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实验,能够防止氯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且使用注射器取用药品,能够节约药品。
4、本节课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这样的组合操作试剂用量少、器材少、安全无害;高效、一套装置解决多个问题;无需加热、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该装置还可用于SO2,H2S,NH3等气体的制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