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8-10-26T14:41:48.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侯正利
[导读] 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临床诊断
一、引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能加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化为谷氨酸。正常情况下,AL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脏细胞中最多,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当某些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坏时,ALT可从细胞中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AL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
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5U/L,女8-36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2],且在接触化学品如四氯化碳、重金属、砒霜后,以及劳累、运动和喝酒后等情况下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在ALT催化下,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1)
基于上述反应,临床检验常用的ALT检测方法有赖氏比色法、速率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三种[3],式中的生成物丙酮酸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T的浓度和活性。
1、赖氏比色法
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羰基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暗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通过比色卡进行判定浓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445nm处检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对照法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进而计算酶的活性。此法具有操作误差较小,线性范围较宽,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
2、速率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还原成成L-乳酸,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被氧化成为NAD+,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酶活力呈正比,由下降速率可测出ALT活性。
3、丙酮酸氧化酶法
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丙酮酸氧化酶的作用下通过氧气氧化成过氧化氢,通过过氧化氢氧化显色剂显色来间接测量ALT的活性,颜色越深则说明生成过氧化氢越多,即ALT活性越高。这种方法测量速度快,但过氧化氢极易分解,且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其它还原物质的影响,会使ALT检测结果偏小。
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速率法是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和国家卫计委推荐的方法,目前临床检验应用较多。不同方法检测ALT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检测试剂优化和方法改进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4-6],检测ALT的方法将更科学,结果也更精确。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临床诊断意义
血清ALT单项指标增高,不能确诊为肝炎,需依据其他检验指标,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来综合判断。如果ALT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当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转氨酶水平越高,说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越活跃,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LT水平升高不仅是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小组发现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也是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良好标志物,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两项指标显著升高[7],即ALT还与代谢综合征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8],ALT 水平较高的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也相对较高,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需关注ALT水平,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正确评价代谢综合征。
综上所述,血清ALT水平与肝病相关性大,同时也与综合性疾病密切相关,血清ALT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病的重要指标,也可能成为代谢性疾病风险预测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程锦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特征与miRNAs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 杨宏云,李海霞,王学晶,等.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初步调查[J].检验医学,2010,25(10):761-764.
[3] 陈惠民,吴丽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种方法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382-383.
[4] 张建忠,沈春燕.辅酶磷酸吡哆醛的存在对三种生化检测系统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可比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2):108-110.
[5] 高朝贤,朱玉兰,陈钰婷,等.微板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841-2842.
[6] 汪静,郭健,陈文祥,等.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参考方法测定血清ALT活性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09(9):75-78.
[7] 荣海钦.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1):3-5.
[8] 许敏锐,周义红,狄旭东,等.血清谷丙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6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