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工作原理

社会福利工作原理

社会福利工作原理社会福利工作是指国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服务的一种社会管理工作。

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和幸福生活。

一、社会福利工作的目标与价值社会福利工作的目标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人一样的人权和基本福利,并为其提供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社会福利工作的核心价值包括人的尊严、社会公平和正义、人类关怀等。

二、社会福利工作的原则与方法1. 全面性原则:社会福利工作应全面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

它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需求,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福利服务的保障。

2. 公平性原则:社会福利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原则,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消除社会各类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

3. 社会参与原则:社会福利工作应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与合作,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个人、家庭等。

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共同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4. 差异化原则:社会福利工作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福利需求。

5.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福利工作应注重长远发展,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的可持续性。

它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平衡福利分配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社会福利工作的实践与展望社会福利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实践方式和发展水平。

在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民众提供全面、优质的福利服务;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服务能力。

未来,社会福利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 加强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福利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 推进机制创新:社会福利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其服务模式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心理满足感。

2、费边主义:主张通过渐进的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提升福祉。

改善人类生活状况。

3、费边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坚持社会民主;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4、穆勒:人应该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他把这种幸福建立在人类的社会感情上,即与其同胞和睦相处的愿望上,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

5、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对经济学的革命性贡献是提出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改变了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提出以来,经济学一直相信的放任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从而影响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6、罗尔斯:罗尔斯提出的公平分配的正义理论是对社会的基本结构或主要制度的建构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看法,《正义论》的出版,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的福利国家结合起来,并且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正确理论,真是这一点,他的自由主义的平等理论为当代社会福利理论贡献的重要的思想。

7、威廉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同的分配理论;国家的所有租税就应该由土地和劳动收入来负担的租税理论;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理论。

8、韦伯:只有通过公共使用生产资料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除了少数高度集中的大型企业归国家所有外,大部分企业应该由地方。

即郡议会来管理,希望把城市和郡议会变成生产资料社会化的代理机构。

9、芘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分为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个人的福利是可以几辆的,主张基数效用论;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坚持正义理论,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夫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关于如何保障和改善社会公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一体化的方式来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和贫困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对社会福利的关注和讨论,旨在通过社会改革和政策干预来缓解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社交参与等,以满足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福利思想提倡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资源分配。

政府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福利服务和福利项目,比如社会救济、低保、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公平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有几个基本的观点和理论值得关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背景和条件如何。

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不平等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支持和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和人权。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倡导社会一体化和共享责任。

它认为社会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个人来解决。

社会福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来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福利思想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

它认为社会福利不仅仅是满足当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未来的机会和保障。

社会福利制度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利益。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正方辩手:辩题,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例如,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救助和社会福利金等,政府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享有尊严和尊重。

其次,社会福利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时,他们会更加满意于社会秩序,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

这样可以减少社会动荡和犯罪率,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社会福利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供教育补贴、就业培训和医疗保障等福利措施,政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社会福利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

尽管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但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依赖心态。

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依赖政府的福利救助,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这样会减少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过多的社会福利也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来提供社会福利,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社会福利可能会削弱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发展动力。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有了社会福利的保障而放弃努力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样会导致社会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下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社会福利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福利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福利的理论和实践社会福利旨在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社会服务提供,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社会发展与稳定。

它既是一种理论构想,也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探索。

从理论角度来看,社会福利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尊严和自由的价值。

社会福利理论主张通过强调公共权益和社会正义,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有尊严的和满足需求的生活条件。

首先,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是人权。

人权是社会福利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指导。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系列权利,如生命权、教育权、健康权等。

这些权利不仅在法律上被承认,还应当通过社会政策与实践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社会福利的理论倡导社会正义与公平。

社会正义包括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机会公正。

社会福利主张在资源分配方面遵循公平原则,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减少贫困、不平等和社会排斥。

它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

再次,社会福利的理论强调社会团结与社会资本的培养。

社会团结是社会福利实施的前提。

只有在建立了团结的社会关系和公民参与的基础上,社会福利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社会资本的培养也是社会福利理论关注的焦点。

社会资本代表着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信任程度,它是社会福利实践的重要支撑。

实践层面上,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可包括社会保险制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普及、失业保障、养老金制度以及贫困救助等。

其中,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全面、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安全。

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普及也是社会福利实践的核心内容。

教育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提供公平有效的教育机会对于社会福利的实现非常重要。

同样,医疗服务的普及也是社会福利的基本要求。

通过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提供质量可靠的医疗服务,可以使社会成员获得公平的生活条件。

此外,失业保障和养老金制度也是社会福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业保障旨在帮助失业者应对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提供就业机会、职业培训和经济支持。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政府应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福利政策和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教育补助、住房保障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辅助弱势群体,并提供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是指为了实现平等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中,社会正义是实现福利平等的指导原则,即通过提供福利和服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并提供基本的人权和社会公共品。

社会正义准则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通过社会福利的提供,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指个人通过履行社会义务和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社会契约的理念强调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责任,个人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政府则应该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责任。

通过社会契约制度,可以平衡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并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

政府还应该建立福利机构和组织,为人民提供福利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

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福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和控制开支的问题,以保证福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福利政策的滥用和不公平现象也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确保福利的合理分配,避免福利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最后,福利政策对个人的依赖和自主能力的削弱也需要关注。

政府应该通过培养个人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减少对福利的依赖,鼓励个人的自主发展。

民政工作 第七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民政工作 第七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三)资金扶持
• 资金来源:
– 利用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 办福利机构。
• 资助标准:
– 可以按照规模、投资额等,给予相应的资助; – 也可以按床位数、实际收养人数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 还可以安置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低保 对象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并 按当地标准支付其生活、照料服务等费用。 如:彭埠仁爱托管中心
• 传统文化的因素。
家族、功利、道德化,而人道、公民责任意识不足。
• 企业无社会责任意识。
大陆捐款的70%来自海外。
• 个人认为是富人的事业。
2003年美国私人捐款2410亿美元,人均828.7美元;2002年 中国的私人捐赠人均只有0.92元人民币,总共10亿多元,中国和 美国人均慈善捐款相差7300倍。 志愿者(义工)活动。
• 税收制度缺陷:财产税、遗产税等迟迟不征。
社会办福利机构
(民办非企业单位)
• (一)原则:
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等提供 服务的社会办福利机构应坚持非营利原则。
(二)政策支持
• 1.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可免费划拨;可在地价
上适当给予优惠。
• 2.社会办福利机构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单位和个人捐赠 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 3.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价 格收费;电话等电信业务要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 • 4.对社会办福利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可申请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第七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原因
1、社会化养老的需求迅速增长。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4亿,占人口总 数的10.9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1300多万。

社会福利: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文化理念与实践

社会福利: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文化理念与实践

社会福利: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文化理念与实践社会福利,作为一项旨在推动社会公平和关心弱势群体的事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实践。

社会福利的发展有助于建设一个人人享有幸福生活的社会,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从文化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社会福利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推动。

首先,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文化理念十分重要。

一个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往往有着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福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需求和权益。

这种文化理念体现了公民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并得到社会的关怀与支持。

只有把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提升社会的幸福指数和整体素质。

其次,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实践必不可少。

实践是理念的延伸和实现,离开实践,理念只是空洞的口号。

社会福利要关怀弱势群体,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教育援助、就业帮助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福利机构和志愿者组织也应积极介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关怀弱势群体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减少社会不公和差距。

同时,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推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等各方都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福利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

公民社会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发展。

总之,社会福利事业与弱势群体关怀的文化理念与实践,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福利的发展需要有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是重要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是重要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是重要的辩论辩题正方,社会福利是重要的。

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失业人员可以通过领取失业救济金来缓解生活压力,贫困家庭可以通过领取社会救助金来改善生活条件。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其次,社会福利也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提供教育补贴和医疗保障,政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和健康水平。

这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再者,社会福利也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和养老金等福利措施,政府可以缓解一部分人口的生活压力,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来衡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福利,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反方,社会福利并非重要。

社会福利虽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并非是最重要的。

首先,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养懒”现象。

一些人可能会依赖社会福利过度,失去了自我努力的动力,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其次,过多的社会福利也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

政府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资源来提供各种福利措施,这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而且,一些人可能会通过虚假申报等手段获取不应得的福利,从而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再者,过多的社会福利也可能会削弱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凝聚力。

如果人们过分依赖政府的福利支持,就会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社会的道德风险和社会动荡。

总之,社会福利虽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并非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努力和社会的公共责任,而不是过分依赖社会福利。

正如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所说,“福利并不是解决贫困的最佳途径,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人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给自足。

第三讲 福利多元主义

第三讲 福利多元主义
2000) ) 2012-4
13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路是强调社会福利服务是全社会都要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路是强调社会福利服务是全社会都要 关注的事业,不能仅仅靠政府和计划体制来实施, 关注的事业,不能仅仅靠政府和计划体制来实施,要充分动 员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合作, 员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合作,满足社会的需求(杨团.社会福
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比较)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通过社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 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 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 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田北海,钟涨宝) (2)价值理念 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 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 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 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 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 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以及福利政策模 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田北海,钟涨宝)
3
二、福利多元主义
(一)基本含义 1.兴起 1.兴起 the future of vonlunary organization: report of the wolfenden committee • 英国,“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 , 福利的政治 英国, 福利多元主义” ) ,“福利的政治 经济与混合经济”;美国,“共同生产”(Co-production) 、 经济与混合经济” 美国, 共同生产” ) 权力下放( 欧洲其他国家, 福利组合” 权力下放(Empowerment) ;欧洲其他国家, “福利组合”、 ) 社会经济” 新西兰、澳洲“ “社会经济”;新西兰、澳洲“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

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简介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等。

这些方面都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不仅被视为政府的责任,也被认为是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的义务。

本文将探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1. 社会福利的价值及目标社会福利的主要价值在于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提供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教育、医疗和工作机会。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提供福利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脱离贫困和不公平的环境,实现潜力的最大化。

2. 社会服务的重要性社会服务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为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那些在面临困境时无法自助的人们。

无论是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为弱势儿童提供教育机会,还是为老年人提供照顾,社会服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服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充满关爱和互助的社会。

3.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和挑战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需要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社会福利的权益。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构和渠道来提供社会服务,确保它们能够及时到达需要的人群。

此外,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福利措施的可持续性。

然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为了提供广泛而有效的福利措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然而,财政资源有限,需要在各种需求之间进行平衡。

其次,社会福利的公平性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确保福利资源的公正分配,避免社会福利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结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是一个关乎人类福祉的重要领域。

它旨在提供基本需求的满足和公平机会的提供。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追求的体现。

社会福利的思想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资源分配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概述,从其起源、发展、核心理念以及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社会福利更多的是由宗教团体提供的救助活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问题愈发突出,社会福利开始成为政府的责任。

社会福利的现代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公共教育和劳动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社会福利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一方面,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使得社会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不少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政策来减缓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福利国家”思想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经济刺激来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就业和改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社会福利思想认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健康、教育、居住和社会保障等。

这些基本权利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他们实现自身潜力的基础。

因此,社会福利的目标是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改革,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社会福利的实际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表现为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政府应该保障每个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他们出生背景或经济状况如何。

其次,在医疗保健方面,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此外,社会福利还包括失业救济、养老金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然而,社会福利的思想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对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对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对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福利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福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社会福利社会化应运而生。

这一现象不仅是中国特有的,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

本文将就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背景、影响和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社会福利社会化源于多方面的背景因素。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福利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福利模式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家庭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都使得传统的家庭支持系统逐渐弱化,需要更多的社会福利来填补空白。

最后,政府对于社会福利的投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成为了政府优化福利供给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社会福利社会化对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社会福利社会化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福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通过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实现了政社分开,提高了福利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对于社会而言,社会福利社会化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提供福利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社会福利社会化也促进了社区的参与和自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对于个人而言,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的服务选择。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福利服务项目,享受到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这不仅满足了个人对福利服务的需求,也提升了个人对福利服务的满意度。

三、前景未来,社会福利社会化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福利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福利”的模式将更加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福利服务。

同时,“共享经济”的理念也将被引入到福利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福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社会工作政策的社会福利观念

社会工作政策的社会福利观念

社会工作政策的社会福利观念社会工作政策是指为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它涵盖了对社会福利的认知、实践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就社会工作政策的社会福利观念进行探讨。

一、社会福利观念的内涵社会福利观念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代表了一个国家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态度。

社会福利观念包括多个层面,如经济福利、教育福利、医疗福利、社会保障等。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福利体系中,政府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提供福利服务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社会福利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尊严。

它强调社会良好的互助机制和公正的资源分配。

在社会工作政策中,社会福利观念会直接影响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使得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社会福利观念在社会工作政策中的体现社会工作政策的核心任务是解决社会不公和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观念的体现是社会工作政策制定的根本导向。

具体来说,社会福利观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1. 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福利观念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政策在考虑资源分配时,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不被剥夺。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过大,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福利。

2.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观念强调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其中之一就是提供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政策应注重建立和完善社保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3. 教育、医疗福利的优化教育和医疗福利是社会福利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政策应关注教育公平和医疗资源的公正分配。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提高教育和医疗福利的质量和覆盖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4. 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提供社会福利观念要求政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认识一、引言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旨在推动福利主体多元化、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资金多渠道、福利内容多样化以及福利管理法制化。

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二、福利主体多元化福利主体多元化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过去,政府是社会福利的单一提供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

这种多元化的福利主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社会福利的效率和质量。

三、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服务社会化意味着将福利服务从政府机构转移至社区和非政府组织,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满足个性化需求。

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福利资金多渠道社会福利社会化也体现在福利资金的多渠道筹措上。

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资金的唯一来源,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五、福利内容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社会福利内容也需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

同时,也需要考虑新兴的社会问题,如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等,将其纳入社会福利体系。

六、福利管理法制化为了确保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福利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和使用,保障公平和公正。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社会福利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七、结论综上所述,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推动福利主体多元化、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资金多渠道、福利内容多样化以及福利管理法制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首先,我想要来说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一切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从狭义上来说,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再说社会保障,根据我自己的简单了解,在关于社会福利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这就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谁主谁从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实践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国家福利保障的体制下,社会福利是被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国为了尽快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转换,把建立社会安全网当作首要的任务,从国外引进了操作性的社会安全的概念,并给予它一个中国化的解释“社会保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实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

而且,社会保障是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而社会福利关注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所以说,社会保障应该是从属于社会福利的次级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仍然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

社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也都在变化之中。

严格来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始终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体系,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经历了许多变迁之后才逐步建立。

从封建社会时期,儒家的“民本”、“仁政”、“大同”,墨家的“兼爱”及道家的“德治”等济贫思想;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化”、“仁爱”思想;战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思想;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思想等。

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大多是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并非真正形成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救济制度。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福利多元主义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田北海/钟涨宝2012-9-17 15:49:10 来源:《探索与争鸣》(沪) 2009年8期【英文标题】The Value of Soci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AFour-dimension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Welfare Pluralism【作者简介】田北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武汉430070;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0【内容提要】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

在一个由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为主体的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下,社会福利社会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以及福利政策模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化/福利多元主义/四维分析框架福利多元主义四维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福利国家危机,西方学者提出了“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的理论范式。

福利多元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提倡福利主体与福利来源的多元化,倡导社会共同责任本位。

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主张,罗斯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是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家庭福利的总和。

然而,纯粹由国家提供的福利可能导致“政府失灵”和福利依赖,纯粹的市场福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单纯的家庭福利可能导致福利总量不足。

为了纠正和补偿“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家庭失灵”,他提出要建立起一种国家、市场和家庭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提供福利的福利多元组合体系。

[1]这是一种三分法的划分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福利多元主义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田北海/钟涨宝2012-9-17 15:49:10 来源:《探索与争鸣》(沪) 2009年8期【英文标题】The Value of Soci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AFour-dimension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Welfare Pluralism【作者简介】田北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武汉430070;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0【内容提要】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

在一个由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为主体的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下,社会福利社会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以及福利政策模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化/福利多元主义/四维分析框架福利多元主义四维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福利国家危机,西方学者提出了“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的理论范式。

福利多元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提倡福利主体与福利来源的多元化,倡导社会共同责任本位。

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主张,罗斯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是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家庭福利的总和。

然而,纯粹由国家提供的福利可能导致“政府失灵”和福利依赖,纯粹的市场福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单纯的家庭福利可能导致福利总量不足。

为了纠正和补偿“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家庭失灵”,他提出要建立起一种国家、市场和家庭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提供福利的福利多元组合体系。

[1]这是一种三分法的划分模式。

随着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以志愿者组织、非营利部门为代表的民间社会力量对社会福利的整合意义日益凸显。

伊瓦斯提出了福利多元主义的四分法模式,指出社会福利的来源有四个,即市场、国家、社区和民间社会。

他特别强调民间社会在社会福利中的特殊作用——它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在基于不同理念上的政府、市场、社区之间建立联系纽带,使私人与局部利益和公共利益相一致。

借用这一理论,笔者尝试建立一种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图1)。

根据这一框架,在理想状态下社会福利由国家、市场、民间社会和社区四大主体共同提供。

在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一方面,不同福利主体的价值理念与服务对象不尽相同,所扮演的角色和运行机制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福利主体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

图1 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四维分析框架下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涵义在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本质是以“福利多元主义”或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的福利改革实践。

从福利制度变迁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尚无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化福利体制,家庭是社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前,与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也是城乡二元的:一元为在城市国有部门中建立的“单位包社会式”国家福利制度;一元为在农村建立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家庭保障+集体保障”的传统福利制度。

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国有部门而言,原有福利制度安排存在着“国家失效”的问题;而对于非国有部门来说,原有福利制度安排存在着“市场失效”和“家庭失效”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同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在城市国有部门的“政府减负”,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社会”、“企业包办社会”的福利模式;二是在非国有部门的“政府补位”和“社会介入”,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度依赖家庭和社区的福利模式。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中国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仅是指社会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应由不同的部门共负责任、共同完成[2],还应包括福利对象的公众化。

具体而言,社会福利社会化包括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福利对象的公众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

其中,福利主体的多元化是指社会福利应由国家、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等不同的部门来共同提供,它包含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退出。

筹资渠道的多样化是指福利经费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筹募,既要防止因过分依赖政府而延续“政府包办社会”的格局,又要防止因过分倚重市场而导致社会福利市场性有余、福利性不足。

[3]福利对象的公众化是指要改变过去社会福利仅仅针对体制内员工、“三无人员”、“五保户”、孤儿等传统服务对象的观念和做法,以有偿、低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有需求的对象提供享受福利服务的各种机会。

[4]服务队伍的社会化是指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扩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规模,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的新风尚,形成一支宏大的福利服务志愿者队伍。

概言之,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即动员社会各部门力量,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专业或志愿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服务需要。

四维分析框架下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如前所述,社会福利社会化本质是以“福利多元主义”或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的福利改革实践。

社会共同责任本位倡导国家(或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主张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福利多元主义四维分析框架下的社会福利社会化蕴含着如下价值理念:1.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到社会质量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前,我国的社会福利是指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保障标准是其基本生活。

[5]相应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民政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生产企业,目的是帮助残疾人和优抚人员解决生活和就业困难问题;二是民政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如敬老院、孤儿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对象主要为丧失自谋生计能力的“三无”人员、残障人士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残人士,社会福利机构为其所提供的福利,仅限于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或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一方面,最低标准的社会福利仅能从治标的层面帮助社会福利对象暂时缓解困境,使社会福利对象的生存状态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无法从根本上帮助福利对象摆脱困境、改善生存状况。

另一方面,最低标准的社会福利仅仅面向社会上极贫极弱的“三无”人员及孤寡残疾人士等极少数社会成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社会成员则很难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服务。

由此可见,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扩大社会福利服务受益面,由保障最低标准向追求社会质量转变,是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追求社会质量意味着[6]:首先,人们必须有机会获得社会经济保障,以免于贫困和其他形式的物质剥夺,这就要求社会为其成员提供充分的就业、收入、教育、健康照顾、社会服务、公共卫生、个人安全等各种经济与社会保护。

其次,社会必须尽可能地减小对其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并为其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再次,社会必须赋予其成员充分的自主性及一定的权能,以使其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有能力全面参与经济与社会生活。

在以追求社会质量为目标的社会福利体制下,一方面,弱势群体不仅可以得到社会经济保障,从而有效抵御社会风险、摆脱社会困境;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将尽可能惠及更多的有服务需要的社会成员,从而有效实现社会福利对象的公众化。

2.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者到能动主体由于改革前的社会福利仅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故这种社会福利被刻上了很深的社会救助烙印。

在社会救助意识占主流的背景下,社会福利对象只能作为被动的受助者。

改革前的大部分社会福利对象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普遍陷入污名化处境。

中国自古就有“君子当自强不息”、“贫者不食嗟来之食”和“道不外求”的警世格言,这些格言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自尊”的传统救助观。

受这种传统救助观的影响,“万事不求人”和不背人情债是一般人生活的基本信条[7]。

这意味着,除非万不得已,人们是不会也不该去求助于他人的。

因此对于那些依靠社会福利度日的人,社会往往给他们贴上“懒惰”、“无能”、“生理缺陷”、“性格怪异”、“与家人水火不容”等各式各样的标签,从而使其陷入污名化的处境,并给其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二是主观的弱势心态。

如前所述,传统的社会福利对象多为孤寡残幼人士,他们要么是年龄或性别上的弱势群体,要么是生理或心理上的弱势群体。

这种弱势身份往往进而强化其弱势心态,即强调“我是弱势群体的一分子,我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较少考虑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摆脱困境、改善生活现状。

三是客观的无能为力。

由于政府和社会仅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传统的福利对象往往无法在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支持下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以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因而不得不继续靠政府救济度日。

四是社会责任感的不足。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对于传统的社会福利对象而言,他们除了生存的需求外,可能还潜存着“兼济天下”的自我实现需求。

然而,在传统社会福利仅保障其基本生活甚至是最低生活时,他们的生存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是很难产生服务社会的自我实现需求的。

因而,社会责任感不足也是传统的福利对象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会福利对象的被动状态与社会福利权利与义务适度结合的原则是相悖的,它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因此,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应致力于将被动受助的福利对象转化为能动的社会主体——作为社会福利对象,个体不再一味依靠政府或社会来解决其问题,而是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增强自身权能,在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活状态的同时,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社会福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在二元分割体制下,无论是国有部门,还是非国有部门,都存在着福利主体单一化的问题。

对于城市国有部门而言,“政府包办企业”、“企业包办社会”的普遍事实表明,政府实质上成了社会福利的唯一责任主体,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未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的力量则微乎其微。

对于非国有部门而言,家庭和社区成为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市场力量亦未发育成长。

可见,在改革前,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不同部门,均存在单一主体独力支撑社会福利的问题。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四维分析框架主张不同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合作,一方面,国家、市场、民间社会和社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相应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福利主体应视其性质作不同的分工,并与其他部门形成相应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