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与教学实施情况介绍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与教学实施情况介绍ppt精品课件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与 教学实施情况介绍
一、指导思想

本选修课的定位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 着眼于课程的鉴赏陶冶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较深 入的探索研究,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素养
本选修课是“选读”,不是必修的补习,也不是 应试的辅导,更不能照搬大学选修模式,而应根 据各校的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深度、 广度进行适度的拓展,倡导研究性,重视自主学 习,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选修课教学方案和策略, 建设多样性的学科评价体系。
三、教材内容及其定位
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 情感和思维的积累; 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 美之处能“看好处”、“说好处”; 再其次,如有可能,则可向“鉴别”方向延展,能 对诗词作品评判优劣高下。
三、教材内容及其定位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 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 素,精选了唐诗31首、宋词32首(其中39 首精读,24首自读),分12个专题。
3、诗歌鉴赏活动二:李贺诗歌比较阅读(自读比较、合 作探讨)1课时 ※ 五、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4课时 1、小李杜的诗歌(研读作品、 把握特色)2课时 2、诗歌鉴赏活动一:赵、温等作品中的晚唐风格 (自读比较、合作探讨)1课时 3、诗歌鉴赏活动二:李商隐无题诗研究(自读比较、 合作探讨)1课时 △ 4 、各类诗歌的鉴赏方法小结(补充)时间另定 六、活动、总结及评价 4课时 1、唐诗背诵比赛 2课时 ※2、古诗词写作指导 时间另定 3、唐诗鉴赏检测评价 2课时 宋词部分(20课时)
三、教材内容及其定位
1、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 词人的代表作品; 2、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 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 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 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 富的审美感受 4、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 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回答相关问题,以加深对古诗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和鉴赏能力。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短文,可以是一篇赏析、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讨论与反思:要求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并撰写一篇反思报告,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通过学习《念奴娇过洞庭》(1),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同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念奴娇过洞庭》(1)的诗意和美学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包括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诗中的景、物、人、情,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审美情感。
(2)鉴赏《念奴娇过洞庭》(1)的艺术特色:本节课的重点还包括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文的艺术特色,包括诗歌手法、结构、语言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讨论,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韵律节奏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
-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借助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文的意境;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鉴赏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鉴赏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备课教案旨在帮助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古代诗词的阅读与鉴赏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形式;2.掌握古代诗词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和修辞手法;3.古代诗词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4.经典古代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朗诵,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他们对古代诗词的印象和感受。

2.知识讲解2.1 古代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教师通过教材或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包括诗词的构成、主题常见的艺术手法等。

2.2 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和修辞手法教师结合具体的古代诗词例子,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和修辞手法。

如平仄、押韵、比喻、夸张等。

3.阅读与鉴赏3.1 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古代诗词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引导学生从意境、修辞、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3.2 经典古代诗词的欣赏和分析教师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发表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与拓展4.1 学生练习教师将一些经典古代诗词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进行个人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抄写和鉴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2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古代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以及上述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掌握情况。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活动设计。

古诗词诵读整体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整体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诗词体裁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这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
(2)能力方面:学生在古诗词朗读、分析、创作等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古诗词中的韵律特点有哪些?”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古诗词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古诗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诗词创作等,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情感升华:
结合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古诗词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诗词分析、创作等,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2)深入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中。
(3)探究古诗词的意境美,分析不同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4)搜集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面对枯燥的课本和考试的压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针对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部分教案范本,以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与韵味,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注重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的结合。

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作者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与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古风音乐、相关画作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此外,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诗词朗诵会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更能激励他们深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属于自己的诗句,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为未来的人生旅程增添一份诗意。

这份教案范本只是一个起点,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古诗文篇章,如《静夜思》、《岳阳楼记》等,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挑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示范朗读: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角色进行朗读练习。

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示范:教师朗读或播放专业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魅力。

3. 讲解分析:深入讲解诗文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

4. 学生实践:学生尝试朗读,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朗读练习,互相学习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成果,评价其对诗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朗读表现和进步空间。

4.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阅读向导》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阅读向导》

高考古典诗词复习举一反三之咏物言志诗阅读教学设计潮安区凤凰中学曾瑞莹教学内容1考前对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的回顾。

2考前对古典诗词选择题干扰项设置的回顾。

3考前对古典诗词做题顺序的回顾。

4 考前对古典诗词主观题在审题、答案设计方面要求的回顾。

教学重点考前重温古典诗词鉴赏的做题次序、细节,起到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收到举一反三效果,帮助考生在临考前对古典诗词鉴赏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2021年高考即将进行,今天,我将通过对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最后一次提起大家对古典诗词有关知识、做题顺序、选择题干扰项的设置、主观题审题以及答案设计等的回顾,希望大家能把这些做题经验推及到其他题材诗词的鉴赏里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回忆古典诗词八大题材诗歌。

1羁旅思乡诗2咏史怀古诗3山水田园诗4送别怀人诗5咏物言志诗6爱情闺怨诗7边塞征战诗8政治讽喻诗三.阅读《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廿三)陈子昂》,判断此诗所属题材,并分析判断依据。

题目前一天已发下去)1朗读一次2此诗为咏物言志诗3依据:整首诗表面都是在写翡翠鸟,实际上作者是在写自己,而且主观题题干也有这样的提示。

4分析正确快速判断原因。

5回忆咏物言志诗常见感情及手法。

6利用所有有效信息,分析文本。

7开始做题。

(1)提问选择题干扰项常规设置。

a错解词语意思b曲解诗句意思c景物特征(气氛)概括不当d思想感情分析错误e典故解释错误f主旨意图理解偏差g脉络梳理不当h艺术手法辨析错误i忽视序注致误文学文体常识解说不当(2)对各项选择题进行判断。

方法:a结合文本b结合干扰项的设置C选项之间的对比(3)审读主观题意,回忆主观题情感考查的几种题型。

a通过分析表现手法考查诗歌情感b通过分析事物(人物)形象考查情感c通过分析字、词、句考查情感d通过分析景物考查情感e通过分析名家评价考查情感(4)咏物言志诗常用的手法a修辞手法上,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高中古文阅读欣赏课教案

高中古文阅读欣赏课教案

高中古文阅读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中的思想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选取《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这段话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通过提问学生对《论语》的了解情况,引出课题。

- 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 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讲解
- 逐句讲解文本,重点解析关键词汇和句式。

- 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互动探究
-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话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拓展延伸
- 邀请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 观看与《论语》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结反馈
-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

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准备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

- 完成一篇关于《论语》中任一章节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反思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感内涵。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静夜思》为例,设计一节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静夜思》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2. 掌握《静夜思》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征;3. 分析《静夜思》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4. 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介绍;2. 诗歌的整体理解与解读;3. 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4. 诗歌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5. 学生的个人感悟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通过介绍作者李白的简要生平和古代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征教师详细解读《静夜思》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通过分析《静夜思》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美学表达方式和隐喻手法。

4.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通过分析《静夜思》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敏感性和灵活运用能力。

5. 学生个人感悟和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创作一篇与《静夜思》相关的作文或诗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于《静夜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创作作品评估对于学生的个人感悟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表达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文作品,扩充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于《静夜思》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觉中华诗词积厚流光的历史风范。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涵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研究。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味与文化品味。

授课重点:学生经过朗诵,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授课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1.背诵唐宋出名诗人的诗词。

2.采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恋恋不舍;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

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远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里,牵引我们心中无量的感想。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觉古典诗词优美的境地,丰富的感情;去品味古典诗词友善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介绍,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战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战场在前,佳丽与后”的境地才显得友善与壮烈,令人惋惜联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斜阳圆。

”古朴,平实,一世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祖先,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倒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单,死也孤单。

心境好时读它,只感觉淡淡的悲伤;而心境不好时读,可是感觉无边的孤单了。

岳飞的《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句话振聋发聩,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响了作者积极进步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光奋斗进步,为国作出贡献。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四)诵读积淀,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余老师在执教《迢迢牵牛星》 郑桂华老师在执教《爱莲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五)学会做人,见诸行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晨起缝破衣 郑板桥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2.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4.可配合表情动作来体会感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5.诗词结尾句可酌情适当放缓语速, 拖长音节
延留:指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高中古诗文伴读教案模板

高中古诗文伴读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古诗文伴读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 古诗文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2. 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

3. 古诗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文文本、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文,准备相关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古诗文名句或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文本解读1. 朗读古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古诗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解读古诗文的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技巧1.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

2. 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四、古诗文鉴赏1. 引导学生从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鉴赏古诗文。

2. 分析古诗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鉴赏观点。

五、课堂讨论1. 提出与古诗文相关的话题,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与古诗文相关的其他作品。

2.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或翻译。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感受古文化的魅力。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翻译、写作等。

课后作业:1. 背诵指定的古诗文。

2. 翻译指定的文言文段落。

3. 写一篇关于古诗文鉴赏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分析课堂讨论的效果,改进讨论话题和引导方式。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概况为顺应新课程改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应运而生,编者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在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里,感受唐诗的风韵,体会宋词的雅致,从而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为中学选修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唐诗宋词选读》是普通高中的学科科目,是新课标的选修科目。

课本内容为唐代诗、唐五代词、宋代词三个板块。

本教材有“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等等共12个专题,选取65首诗词,涉及45个作者。

目录1、“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教材评价模块设计是多样化的,学习材料的不同范围,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模块。

《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doc

《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doc

《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杭州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编写目的】古诗文的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课阶段,学生在古诗文的阅读而和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耍求背诵的古诗文也有一定的数量,这是提高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

但积累虽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学生普遍缺少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牛在高考中古诗文的得分并不理想。

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让学生熟知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切实捉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只冇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屮,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之链”中进行阅读鉴赏。

鉴于此,我们语文组委托孙柏青老师编写了《高屮古诗文阅读指导》一书。

【教学目标】1、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文的分类、表达方式、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古汉语语法、常见主题、常见意彖、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表现手法等等,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古诗文的主旨、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3、感受古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彖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4、通过白读、指导、演练、竟赛、评析,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基本内容】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常识篇,先介绍古代诗歌常识;第二层次方法篇,介绍怎样欣赏古诗词,内容包括鉴赏十法、意象解析、领悟古诗的语言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比较阅读等,说理简洁,内容具体,容易操作,考虑到一-些同学缺乏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棊本方法,还特别提供了典型示例,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文的基木方法;第三层次赏析篇,一是唐诗分类赏析,二是宋词元曲赏析,冃的是扩大学牛的阅读面,捉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第四层次是大量的训练题,先诗歌、词曲,然示是比较阅读训练,最示是2004-2011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以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领会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技巧讲解:了解古诗文的韵律、节奏、意象等特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 经典古诗文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作品,深入分析其意境、情感、主题等。

3.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自主阅读古诗文,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分析经典作品。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及时反馈并指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技巧: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分析经典:选取一首古诗文,深入分析其意境、情感、主题等。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自主阅读一首古诗文。

5. 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其审美情趣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1. 进阶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把握古诗文的结构、人物、事件等要素,提高分析能力。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古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比较阅读:选取不同风格或时期的古诗文,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异同。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古诗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进阶阅读技巧。

2.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中的文化氛围。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与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高中古诗教学诵读教案模板

高中古诗教学诵读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古诗诵读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4.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技巧。

2. 诗歌内容的基本理解。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2. 诗歌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背景、诗人介绍、重点字词解释等)。

3. 朗读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解决生僻字词。

三、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停顿。

3. 分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四、内容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体会。

二、深入理解1. 教师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2. 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诗人经历,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三、情感表达1.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2.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与诗歌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知识。

2.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感受。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朗读表现。

2. 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选读古代的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读古诗文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文,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3.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诗歌韵律和意象的理解。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本《古诗文选读》2. 幻灯片或者黑板3. 练习册或者笔记本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使用一首简单的古诗或者故事来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预习课文:学生在课前应该自行预习指定的古诗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2. 朗读课文:学生可以自愿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分析课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意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课堂练习(30分钟)1. 文字辨析: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出示一些古代诗词的文字辨析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答题,并互相交流讨论。

2. 翻译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古诗文的难句,要求学生翻译出文字的意思,并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诗词填空:老师给出一些古代诗句的要求,要求学生填充相应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文的意境。

四、创作练习(30分钟)1. 合作创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赏析,创作一首新的诗词。

2. 个人创作:学生以古代文学为题材,创作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思维。

五、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反馈: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习题或者写作任务,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纠正。

高中教案:文学阅读——理解古文诗词

高中教案:文学阅读——理解古文诗词

高中教案:文学阅读——理解古文诗词文学阅读——理解古文诗词一、引言古文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高中教育中,通过学习和理解古文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本教案旨在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汉语背景下诗歌和文章的意义。

2. 分析并把握古人写作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发展学生善于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进行讲解,并辅以其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登鹳雀楼》风景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让他们感受到壮丽景色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引起学生对古文诗词的兴趣。

2. 正文(60分钟)a) 首先,介绍王之涣和他的作品《登鹳雀楼》。

简要说明作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以及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b) 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并分析它们在古代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如“幽燕”、“远望”等。

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古人写作时所蕴含的意义。

c) 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文章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阅读相关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传递出来的情感色彩。

d) 利用多媒体工具演示或播放其他几首经典唐诗,比如杜牧《秋夕》、刘禹锡《陋室铭》等,并请一名学生做简要介绍。

随后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比较这些唐诗之间在内容、风格、情感上是否有共通之处。

e) 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类似的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分析和比较,要求他们在小组内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欣赏,理清其主题、情感和表达手法。

最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3. 小结与归纳(10分钟)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对整个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应用技巧。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高中【教案】主题: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2. 古文阅读技巧及方法;3. 古文阅读案例分析。

一、导入(10分钟)古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简要介绍古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相关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与好奇心,打开学生的接受古文阅读指导的思想准备。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古文阅读的定义、特点及与现代文阅读的区别。

2. 古文阅读技巧及方法a. 审题技巧:正确理解题目,明确文段要点;b. 理解词义:掌握古文中生僻字、典故等的含义;c. 分析句法:把握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表达方式;d. 推断推理: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推断;e. 上下文联系:通过了解上下文来理解文章意图。

三、实践操作(45分钟)古文阅读案例分析选择一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古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审题、理解词义、分析句法、推断推理等步骤逐步解读古文。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或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

四、总结归纳(10分钟)重点讲述古文阅读的关键要点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古文阅读的关键要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20分钟)古文阅读的实践与应用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古文阅读的实践与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接触古文,如阅读古代诗词、古籍、名人言行等,并总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巩固与拓展古文阅读能力布置相关古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重点。

七、课堂反馈(5分钟)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疑问鼓励学生提出对古文阅读的疑问和问题,教师进行简要回答,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
——杭州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
【编写目的】
古诗文的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课阶段,学生在古诗文的阅读面和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也有一定的数量,这是提高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

但积累量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学生普遍缺少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生在高考中古诗文的得分并不理想。

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让学生熟知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之链”中进行阅读鉴赏。

鉴于此,我们语文组委托孙柏青老师编写了《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一书。

【教学目标】
1、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文的分类、表达方式、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古汉语语法、常见主题、常见意象、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表现手法等等,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古诗文的主旨、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3、感受古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4、通过自读、指导、演练、竞赛、评析,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基本内容】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常识篇,先介绍古代诗歌常识;第二层次方法篇,介绍怎样欣赏古诗词,内容包括鉴赏十法、意象解析、领悟古诗的语言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比较阅读等,说理简洁,内容具体,容易操作,考虑到一些同学缺乏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还特别提供了典型示例,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第三层次赏析篇,一是唐诗分类赏析,二是宋词元曲赏析,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第四层次是大量的训练题,先诗歌、词曲,然后是比较阅读训练,最后是2004—2011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以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指导,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方法篇,包括人物传记、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文言实词、虚词词义的推断,古代汉语语法以及文言文句读与翻译。

第二层次演练篇,由浅入深地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先是50则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编入的短文材料比较浅显,学生容易上手,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思想性。

再是热身训练的高考题: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最后是选用了近年全国各地文言文高考试题(共17套)。

【课程特点】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基础。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指导方法,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稿的出发点。

我们对古诗文的素质要求作了归类,定出细则纲目,在此基础上编选资料,使读本更具科学性。

在知识与能力问题上,我们取“鱼”、“渔”并授的方法。

知识疏理,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阅读则分成若干逐级递升的层次。

知识作了带有规律性疏理归类,阅读中作了不同层次要求的阐述和方法指导。

二、序列科学。

全书从知识疏理到方法指导,从赏析示例再到阅读演练。

基础知识比较全面,阅读与训练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便于操作。

本书实用价值较高,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演练与高考要求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

全书通过“阅读”渗透素质教育,构建知识网络,又通过“演练”,达到高考考纲的要求。

全书就是通过“读”“练”结合,以训练促进阅读,夯实基础知识,掌握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水平,形成综合阅读能力。

本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督促指导为辅,使用时希望老师能摆正其中的关系。

因为如果嚼得太细,喂得太饱,往往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但如果放任自流,不加检查,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事倍功半。

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迁移、强化与提高。

据此,我们建议:教学目标应特别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富阳中学语文组
2013-3-6
附:目录
序言/1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部分
【常识篇】
第一节古代诗歌概况/2
第二节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举隅/5
第三节古代诗歌的常见风格/6
第四节古代诗歌常用典故汇总/8
【方法篇】
第一节诗词鉴赏十法/15
第二节体悟意象解析形象/19
第三节领略古代诗歌的语言美/26
第四节熟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1
第五节领悟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41
第六节掌握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45
【赏析篇】
一、唐诗分类赏析
1、咏史怀古诗金谷园杜牧/54 金陵怀古刘禹锡/55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56
2、托物言志诗蜂罗隐/57 赠柳李商隐/57 孤雁杜甫/58
3、山水田园诗雨过山村王建/59 田园乐(其六)王维/60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61/
4、边塞征战诗塞下曲许浑/6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63
5、行旅闺怨诗商山早行温庭筠/63 闺怨王昌龄/65
6、赠友送别诗湖口送友人李频/ 66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67
7、忧国伤时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68 8、建功报国诗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69 9、即景抒怀诗漫成一首杜甫/70 10、借景抒情诗村夜白居易/71
11、哲理诗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71 12、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72
二、宋词元曲赏析
1、蝶恋花晏殊/73
2、浣溪沙姜夔/74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74
4、青玉案辛弃疾/75
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76
6、江城子·记梦苏轼/76
7、卜算子·咏梅陆游/77 8、木兰花宋祁/78
9、踏莎行欧阳修/78 10、渔家傲范仲淹/79
11、蝶恋花柳永/80 12、醉花阴李清照/81
13、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82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82
15、〔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83 16、[越调]天净沙·秋白朴/83
17、驻马听·吹白朴/84 18、碧玉箫关汉卿/85
19、四块玉·别情关汉卿/86 20、卖花声·怀古张可久/87
【演练篇】
1、诗歌阅读/87
2、词曲阅读/91
3、比较阅读/95
4、2004—2011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99
文言文阅读指导部分
【方法篇】
第一节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102
第二节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105
第三节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理解/108
第四节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13
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示例/116
第五节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语法/135/
第六节文言文句读和翻译/139
【演练篇】
1、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50则/142
2、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汇编/149
3、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7套)/159
参考答案部分
1、诗歌阅读/181
2、词曲阅读/183
3、比较阅读/185
4、2004—2011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187
5、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50则/189
6、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汇编/203
7、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13
审定:章益安季丰校对:语文组老师
封面设计:陈玉骥字数:25.8万
编写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生活充满了色彩,但是蒙着一层雾需要你的拨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