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工《应用统计》ab卷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本科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2)每一台设备(3)每一台生产设备(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1)指标(2)标志(3)变量 (4)标志值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9.(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10.(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件 (3)总体性(4)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1)威廉·配第(2)阿亭瓦尔 (3)凯特勒(4)恩格尔13.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1)抽象的量 (2)具体的量 (3)连续不断的量 (4)可直接相加量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1)指标和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答案:一、1(2) 2(4)3(4)4(4)5(2)6(4)7(2)8(2)9(3)10(1)11(4)12(3)13(2)14(3)15(1)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二、判析题l.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 2.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仃在三个变量 ( )3.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讣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4.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大工《应用统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自己整理后完整版答案-打印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设7.0)(,4.0)(=⋃=B A P A P ,则B A ,相互独立时,=)(B P ( D )。
A 、0.4B 、0.3C 、0.7D 、0.52、袋中有5个黑球,3个白球,大小相同,一次随机地摸出4个球,其中恰有3个白球的概率为( D )。
A 、83B 、81835⎪⎭⎫ ⎝⎛C 、8183348⎪⎭⎫ ⎝⎛CD 、485C 3、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2,1(}{ ===k b k X P k λ,则( B )不成立。
A 、0>bB 、b11-=λ C 、11-=λb D 、b+=11λ 4、设X 的概率密度为)(x ϕ,对于任何实数x ,有(A )。
A 、0}{==x X PB 、)()(x x F ϕ=C 、0)(=x ϕD 、)(}{x x X P ϕ=≤5、X 的分布函数为)(x F ,且⎪⎩⎪⎨⎧>≤≤<=1,110,0,0)(3x x x x x F ,则=)(X E ( D )。
A 、dx x ⎰+∞04B 、⎰⎰+∞+1104xdx dx xC 、dx x ⎰1023D 、dx x ⎰10336、若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则( B )。
A 、1),(=Y X Cov B 、)()()(Y D X D Y X D +=± C 、)()()(Y D X D XY D =D 、)()()(Y D X D Y X D -=-7、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x ϕ,n X X X ,,,21 是取自X 的一个样本,则有( A )。
A 、),,2,1(n i X i =的概率密度为)(x ϕ B 、}{min 1i ni X ≤≤的概率密度为)(x ϕC 、样本均值X 的概率密度为)(x ϕD 、X 与∑=ni iX12相互独立8、进行假设检验时,对选取的统计量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2014年3月大连理工《应用统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答案
机 密★启用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年3月份《应用统计》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 试卷类型: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C2、B3、C4、D5、A6、D7、C8、D9、C 1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652、1143、!10)!7!4( 4、215、6196、987、≤8、)24(2χ 9、n 9210、x 32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出处:参考课件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八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步骤:1、计算随机变量(X,Y)的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3分)2、计算随机变量(X,Y)的关于Y 的边缘概率密度(3分)3、根据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定义,判断X 与Y 是否独立。
(4分)2、出处:参考课件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二节方差步骤:1、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2分)2、根据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定义,计算其数学期望值。
(3分)3、根据求方差的简化公式,求得)(2X E 。
(2分)4、得出方差的值(3分)3、参考课件第四章正态分布第五节中心极限定理步骤:1、分别求出随机变量)50,,2,1( =i X i 的数学期望与方差(4分)2、根据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标准化随机变量σμn n Z -(2分)3、得出结论(4分)四、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出处:参考课件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二节单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步骤:1、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2分)2、选取检验用的统计量,并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确定该统计量的分布。
(3分)3、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选取临界值,求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并与临界值作比较。
(3分)4、得出结论(2分)2、出处:参考课件第六章参数估计第三节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步骤:1、根据原题判断其为2σ已知,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α-1的置信区间,列出置信区间公式。
2014统计学试卷A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A卷出卷教师:统计学命题组适应班级:12级管理类考试方式:闭卷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复查总分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共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1.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 条形图B 饼图C 雷达图D 箱线图2.在回归分析中,被预测或被解释的变量称为()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随机变量D 非随机变量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
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A 24B 25C 26D 274.反映产品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A加权指数 B 质量指数 C 简单指数 D数量指数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B 单位产品工时指数C 生产工时指数D 销售量指数6.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总体是()。
A 1000个消费者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7.如果一个样本因人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
A 抽样误差B 非抽样误差C 设计误差D 实验误差《统计学》试卷A 第1 页(共8 页)8.根据重复抽样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人数比甲单位人数多3倍,则抽样误差()A 甲单位较大B 乙单位较大C 无法判断D 相同9.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10.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点估计B 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点估计C 如果抽样分布的均值不等于总体参数,则该统计量被称作参数的有偏估计D 如果抽样分布的均值等于它要估计的总体参数,则统计量被称作有偏的11.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
应用统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A.正态分布B.F分布C.t分布D.卡方分布A.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B.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A.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C.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D.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A.越接近于-1B.越接近于1C.等于0D.越接近于0A.具体化B.抽象化C.一般化D.形象化A.相同B.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SST大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D.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的SST大A.限定研究范围B.确定具体构成C.划分各组界限D.选择分组标志A.变量B.标志C.标志值D.指标A.甲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B.乙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C.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无法比较A.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归纳为主导B.纯粹的演绎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演绎为主导D.纯粹的归纳A.从定性到定量B.从个体到总体C.从总体到个体D.从定量到定性A.理论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A.抽样调查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全部误差B.偶然性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代表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A.中等B.较差C.较好D.号、中、差A.分组工作量的多少B.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C.分组数目的多少D.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A.200B.180C.210D.230A.5%B.4.76%C.15%D.15.5%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和中位数A.540B.510C.520D.530A.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C.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A.无法判断B.提高C.下降D.持平A.观察、测量、计算的失误B.破坏了随机原则C.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D.样本容量过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不确定B.否C.是A.考试分数B.年龄C.收入水平D.所有制A.一次性调查B.分层次调查C.多次平均A.这个结果报告一定有错误B.此研究是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C.B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显著性比A因素的大D.研究中有110个被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商品销售B.商品数量C.以上都不对D.商品流转统计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A.定比B.定类C.定序D.定距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非全面调查B.全面调查或非全面调查C.以上答案都对D.全面调查A.整群抽样B.类型抽样C.机械抽样D.纯随机抽样A.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B.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A.直接计销法和间接推算法B.直接调查法C.普查法D.查询法A.最小一个B.平均值C.最大一个D.中间一个A.数值型变量与分类型变量之间的关系B.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C.数值型变量之间的关系D.分类型变量与数值型变量之间的关系A.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B.都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A.生产工作B.返修C.废品D.经营管理A.包括直接资料和二手数据B.只包括直接资料C.只包括二手数据D.是统计分析的结果A.越不真实B.越不显著C.越真实D.越显著A.否B.是C.不确定A.每一名职工B.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水平C.500名职工D.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A.t分布B.卡方分布C.正态分布D.F分布A.口头讯问法B.直接观察法C.开调查会法D.通信法A.nB.k-1C.n-kD.n-1A.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B.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D.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A.销售活动B.管理活动C.生产活动D.经营活动A.重点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A.年初在册职工数目B.工资总额C.年末库存量D.单位产品成本A.概率度B.抽样平均误差C.抽样极限误差D.概率A.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B.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C.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D.在一定的同度量因素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A.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B.是无区别的C.是一致的D.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A.8.26%B.4.13%C.4%D.9.18%A.离散型无限个,连续型有限个B.都是有限个C.都是无限个D.离散型有限个,连续型无限个A.相对指标中的动态指标B.质量指标C.绝对指标D.品质指标A.以上都不对B.商品标价C.商品销售总量、商品批发、商品零售D.商品数量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A.全部汽车B.每辆汽车C.一个停车场D.所有停车场A.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人额的多少C.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D.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A.填报单位B.调查对象C.调查单位D.调查项目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A.变量值B.变量C.数量标志D.量的个数A.5倍B.3倍C.4倍D.2倍A.平均数B.绝对数相对数D.文字A.检验结论是正确的B.犯了第I类错误C.抽样是不科和学的D.犯了第Ⅱ类错误A.估计标准误差B.相关系数C.决定系数D.回归系数A.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B.众数为零C.众数不能确定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A.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加权调和平均法A.小于B.大于C.大于或等于D.等于A.是B.否C.不确定A.当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A.乙企业较大甲企业较大C.不能做出结论D.相同A.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A.3.13B.2.88C.2.9D.3A.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B.备择假设是错误的C.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备择假设D.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原假设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A.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数值是不固定的依存关系B.函数关系C.因果关系D.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数值是固定的依存关系A.增加1倍B.不变C.减少1/2D.增加2倍A.组内任意一变量值B.组间变量值C.上限与下限的平均数D.总体单位变量值A.报告期的数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基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质量指标A.皮尔逊B.凯特勤C.约翰•格朗特D.高尔登A.两种产品个体指数的几何平均数B.利用个体指数和报告期生产费用计算的加权调和平均数C.利用个体指数和基期生产费用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D.利用个体指数和固定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A.均值高低的影响B.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D.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工人学历B.工人工龄C.工人工资D.工人身高A.方差B.标准差C.异众比率D.众数A.学号B.民族C.钢产量D.性别A.时效性B.适应面广C.准确性高D.经济性准确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随机性原则A.8.6B.8.9C.9D.7.6A.检验结果犯第I类错误的最小概率B.H1为真时拒绝H1的概C.H0为真时拒绝H0的概率D.根据样本计算的拒绝真实Ho的概率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实而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 )A.社会统计学派B.数理统计学派C.政治算术学派D.国势学派A.不等于1B.大于1C.等于1D.小于1A.随便归入任何一组B.归人上限所在组C.另立一组D.归入下限所在组A.数量描述的准确性B.各单位的同质性C.总量的分配D.平均值的代表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一次性全面调查B.一次性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非全面调查D.经常性全面调查A.变量性质不同B.组距与组中值C.组限与组中值D.选择的分组标志E.变量值的大小A.每次抽选样本时,总体各单位抽中的机会不相等B.各次抽选样本时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样本时,总体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D.每次抽选样本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E.每次抽选样本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A.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C.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D.一个回归方程只能做一种推算E.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A.以“数理统计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B.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C.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D.以“政治算术学派“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A.分层抽样B.纯随机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A.它是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单位的B.抽样推断产生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C.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D.调查单位少,调查范围小,可节省开支E.根据部分资料对全部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A.拉普拉斯B.拉格朗日C.威廉•配第D.约翰•格朗特A.1.66,0.6677B.1.67,0.6677C.1.66,0.6644D.1.67,0.6644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好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好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差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差A.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B.求平均比率时C.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D.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E.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A.固定资金占用率B.流动资金周转速度C.全部资金占用率D.流动资金占用率A.统计资料B.统计设计C.统计学D.统计工作E.统计分析F.统计调查A.统计分析B.编制统计表C.拟定整理纲要D.统计设计E.数据搜集A.组限不应重叠B.不应出现开口组C.组间有差异D.组内属同质E.各组应等距A.能够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的那些单位B.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它们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在总体中它们的数目不多D.它们在总体单位中占很大比重E.在总体中举足轻重的单位A.众数和中位数B.几何均值C.算术均值D.调和均值A.期望天数是3.3天B.期望天数是3.2天C.概率是0.6概率是0.7A.统计数据B.统计学C.统计方法D.统计工作A.不存在误差B.经济性C.时效性D.主观性强A.相对性B.综合性C.平均性D.有效性A.单变量值分组B.以上都对C.组距多变量分组A.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绘制相关图D.编制相关表A.性别B.民族C.工种D.年龄E.工资A.以上都对B.分层抽样C.非概率抽样D.概率抽样A.职工人数B.产值厂房面积D.原材料消耗量E.设备报废数量A.一致性B.鲁棒性C.有效性D.无偏性A.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个体工业B.事业单位C.附属于其他部门的非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D.独立合算的工业企业A.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B.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C.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αD.在H为真的假设下发生了小概率事件E.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β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C D甲是一名射击手,他的射击技术是8环概率是0.3,9环的概率是0.1,10环的概率是0.6,那他的射击环数的数学期望不是()A.9.6B.9.3C.9.2D.9A.《政治算术》B.《概率论书简》C.《概率论分析》D.《论赌博》A.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得到的B.统计指标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值C.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E.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A.显著性水平a变小,意味着拒绝域缩小B.显著性水平a变小,意味着拒绝域扩大C.显著性水平a变小或变大,不影响拒绝域的变化D.显著性水平a变大,意味着拒绝域扩大显著性水平a变大,意味着拒绝域缩小A.方差B.标准差C.极差D.平均差A.反映工业生产成果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B.反映工业生产效率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C.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D.反映工业生产条件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A.均值B.分位数C.中位数D.众数A.都增加B.减小,增加C.都减小增加,减小A.家庭的消费支出随工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B.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则愈低C.商品产品成本越高,则利润越低D.产量增加,则产品成本随之降低A.非全面调查B.经常性调查C.一次性调查D.全面调查A.全面调查B.经常调查C.一时调查D.非全面调查E.专门调查A.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B.量的方面去研究其质的方面C.质的方面去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A.集中趋势B.偏态C.峰度D.离散程度A.质量指数,时间性指数和数量指数,区域性指数B.时间性指数,区域性指数和数量指数,质量指数C.数量指数,区域性指数和质量指数,时间性指数D.数量指数,质量指数和时间性指数,区域性指A.样本均值B.总体均值C.样本容量nD.显著性水平E.总体方差A.调和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A.分群抽样法B.分层抽样法C.简单抽样法D.判断抽样法A.8.9B.8.7C.9.6D.9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总体单位E.填报单位A.单位产品成本B.上交利税总额C.产品合格率D.资金利润率E.废品数A.职工文化程度B.产品使用寿命C.企业所有制性质D.学生年龄E.教师职称F.产品等级A.按照统一的表式B.按照统一的报送时间C.按照统一的报送程序D.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础E.按照统一的指标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离散程度测量值的主要作用是A.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B.科学地确定必要抽样单位的因素C.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衡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专门调查D.经常调查E.直技观察法A.两段式分群抽取样本B.统计判断抽取样本C.多段式分群抽取样本D.专家判断抽取样本A.时效性B.工作量小C.全面性D.精确性A.所选样本除数据本身的准确性B.可比性C.充分性D.代表性A.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E.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相互对调A.表头B.列标题C.数字资料D.行标题A.专门调查广泛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B.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C.对调查对象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的方法专门调查E.非全面调查A.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B.确定调查项目C.确定调查的目的D.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E.确定调查对象的单位A.以上都对B.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C.每次试验哪个结果出现是未知的D.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且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A.平均差B.方差C.离散系数D.异众比率A.无偏估计以上都对C.点估计D.区间估计A.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购进B.从生产者购进C.出口D.商品购进总额(量)A.品质分布(分配)数列B.次数分布(分配)数列C.品质数列D.变量分布(分配)数列E.变量数列A.组距与组数B.组限C.组中值D.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的特征或类型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B.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C.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D.以上都对A.平均数大的标准差小,平均数小的标准差大B.两数列的平均数相等C.平均数大的标准差亦大,平均数小的标准差亦小D.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E.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A.定比数据B.调和平均数C.以上都对D.定距数据A.报告法B.统计报表C.直接观察法D.一时调查E.A.入库原则B.度量原则C.时限原则D.质量原则A.总体单位数的多少B.抽样调查组织方式和抽样方法C.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D.总体被研究标志变动程度的大小E.样本被研究标志变动程度的大小A.组间方差中不包含系统因素的影响B.方差分析中应拒绝原假设C.组间方差中包含系统因素的影响D.方差分析中应接受原假设E.组内方差中不包含系统因素的影响A.不等距式的B.C.等距式的D.有组限的E.闭口式的A.电信报表B.基层报表C.非全面统计报表D.地方报表E.月度统计报表A.算术平均指数B.调和平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A.抽样总体是不确定的B.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C.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D.抽样指标是随机变量E.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A.样本容量不足B.抄录错误C.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D.没遵循随机原则A.汇总表B.调查表C.简单分组表D.简单表E.复合分组表A.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B.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D.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E.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A.审核B.筛选排序D.分类A.对单个综合指数的编制有指导意义B.以上都对C.可用于对指数进行推算D.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A.受各组变量值和频数的共同影响B.受各组值大小的影响C.只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D.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A.重点调查B.统计年报C.典型调查D.快速调查E.抽样调查A.各组间的标志变异程度样本容量C.各组内标志值的变异程度D.各组样本容量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A.综合性B.同质性C.数量性D.变异性E.具体性错误正确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大工《应用统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B(自己整理后完整版答案-打印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射击3次,设i A 为“第i 次命中目标”(3,2,1=i )。
则事件( D )不表示至少命中一次。
A 、321A A A ⋃⋃ B 、])[()(123121A A A A A A --⋃-⋃ C 、321A A A S -D 、321321321A A A A A A A A A ⋃⋃2、同时抛掷3枚均匀的硬币,则恰好有两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D )。
A 、0.25 B 、0.75 C 、0.125D 、0.3753、每次试验的成功率为)10(<<p p ,重复进行试验直到第n 次才取得)1(n r r ≤≤次成功的概率为 ( B )。
A 、r n r r n p p C --)1(B 、rn r r n p p C ----)1(11C 、rn r p p --)1(D 、r n r r n p pC -----)1(1114、若随机变量X 的可能值充满区间( A ),那么x sin 可以作为一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A 、]2/,0[πB 、],0[πC 、]2/3,0[πD 、]2/3,[ππ5、随机变量X,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区间[0,1]上的均匀分布,则( D )服从相应区间或区域上的均匀分布。
A 、2XB 、X-YC 、X+YD 、(X,Y) 6、随机变量X 与Y 的协方差为( A )。
A 、)]}()][({[XE X Y E Y E -- B 、)]([)]([X E X E Y E Y E -⋅- C 、22)]()([])[(Y E X E XY E -D 、2)]()([)(Y E X E XY E -7、921X X X ,,相互独立,且)9,2,1(1)(,1)( ===i X D X E i i ,则对于任意给定的0>ε,有( D )。
A 、1911}|1{|-=-≥<-∑εεi iXPB 、2911}|1|91{-=-≥<-∑εεi i X PC 、2911}|9{|-=-≥<-∑εεi iXPD 、29191}|9{|-=-≥<-∑εεi iXP且1}0{==XY P ,则}0{==Y X P 的值为( A )。
大连理工概率答案
大连理工概率答案【篇一:概率论作业答案】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编概率论及统计应用练习题1第一章练习题1. 解:b?a1a3?a2a3?a4?a5a62.解:设事件a1表示被监测器发现,事件a2表示被保安人员发现,b表示小偷被发a1表示被监测器发现,a2表示被保安人员发现,b表示小偷被发现。
现。
设事件p(b)?p(a1?a2)?p(a1)?p(a2)?p(a1a2)?0.6?0.4?0.2?0.823. 解:三人到校先后共有3!种情形,周昂比张文丽先到校有c3种情形。
2mc3p0.5n3!4. 解:设事件a1表甲市为雨天,a2表乙市为雨天。
(1)p(a1/a2)?p(a1a2)/p(a2)?0.12/0.18?2/3(2)p(a2/a1)?p(a1a2)/p(a1)?0.12/0.2?0.6(3)p(a1?a2)?p(a1)?p(a2)?p(a1a2)?0.2?0.18?0.12?0.265. 解:设a1表活到20岁,a2表活到25岁。
p(a2/a1)?p(a1a2)/p(a2)?p(a2)/p(a1)?0.4/0.8?0.56. 解:设a1表发出信号﹡,a2表发出信号+,b1表收到信号﹡,b2表收到信号+。
p(a1/b1)?p(a1)?p(b1/a1)0.6?0.86p(a1)?p(b1/a1)?p(a2)?p(b1/a2)0.6?0.8?0.8?0.1727. 解:设a1,a2,a3分别表示产品为甲、乙、丙车间生产的,b表示产品为次品。
p(b)?p(a1)?p(b/a1)?p(a2)?p(b/a2)?p(a3)?p(b/a3)0.250.050.350.040.40.020.03458. 解:设a1,a2,a3分别表示1,2,3班的学生,b1,b2分别表示第一,第二次抽取的是已献血的学生。
(1)p(b1)?p(a1b1)?p(a2b1)?p(a3b1)?112152043?(??)?316252560(2)p(b1/2)?p(b12)i?1p(2)p(b12)?p(12)p(abi132)11241510205?()373161525242524??11241510205431095451(316152524252416152524 25249. 解:设ai表第i个人正确(i?1,2,3),b表失业率上升。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应用统计学》本科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 .一个统计总体 ( )。
(1)只能有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3 .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2)每一台设备(3)每一台生产设备(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4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 分、71分、80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 )。
(1)指标(2) 标志(3) 变量(4) 标志值 5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 。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 .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
(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练台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 . (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 .(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 (2) 及时件 (3) 总体性 (4) 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2) 综合性 (3) 社会性 (4) 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 。
(1)威廉·配第(2) 阿亭瓦尔(3)凯特勒 (4)恩格尔13 .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 。
(1)抽象的量(2) 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量 14 .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 。
(1)平均数(2) 相对数(3) 绝对数(1) 众数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 。
大工《应用统计》AB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甲、乙、丙三人独立地破译一密码,他们每人译出的概率都是41,则密码被译出的概率为(C )A 、641 B 、41 C 、6437 D 、64632、如果A,B 之积为不可能事件,则称A 与B (B )A 、相互独立B 、互不相容C 、对立D 、Φ=A 或Φ=B 3、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1,01,)(3x x x cx f ,则常数c 等于(C )A 、1B 、-1C 、2D 、-2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D )A 、)0)(,0)(()()(),(>>⋅=Y D X D Y D X D Y X Cov XY ρB 、11≤≤-XY ρC 、1=XY ρ时,Y 与X 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D 、1-=XY ρ时,Y 与X 之间无线性关系5、若D(X)=16,D(Y)=25,4.0=XY ρ,则D(2X-Y)=(A )A 、57B 、37C 、48D 、846、设)2,3(~-N X ,则X 的概率密度=)(x f (D )A 、+∞<<-∞-x e x ,2122πB 、+∞<<-∞--x ex ,214)3(2πC 、+∞<<-∞+-x e x ,214)3(2πD 、+∞<<-∞+-x ex ,214)3(2π7、设(X,Y )的分布列为 下面错误的是(C )A 、1.0,1.0==q pB 、61,301==q p C 、51,151==q p D 、152,151==q p8、设4321,,,x x x x 是来自总体),(2σμN 的样本,其中μ已知,但2σ未知,则下面的随机变量中,不是统 计量的是(D )A 、4321x x x x -++ B 、μ-+2123x x C 、},,min{321x x xD 、2412)(1μσ-∑=i ix 9、设n x x x ,,,21Λ是来自总体X 的样本,)1,(~μN X ,则(C )A 、)1,(~μn N xB 、)1,(~n n N x μC 、)1,(~nN x μD 、)1,(~2nN x μ10、设n x x x ,,,21Λ是来自总体X 的样本,X 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则有(D )A 、λλ==)(,)(x D x E B 、21)(,1)(λλ==x D x E C 、λλ1)(,)(==x D x ED 、21)(,1)(λλn x D x E ==11、已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D )A 、P(AB)=P(A)P(B)B 、P(B|A)=P(B)C 、P(A|B)=P(A)D 、P(A)=1-P(B)12、假设一种零件的加工由两道工序组成,第一道工序的废品率为p ,第二道工序的废品率为q ,则该零件 加工的成品率为(C )A 、1-pqB 、2-p-qC 、1-p-q+pqD 、1-p-q13、如果对任意两事件A 与B ,则等式(D )成立。
大工10春《应用统计》在线作业答案1-3
大工10春《应用统计》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1. 若随机变量X只能取有限个或可列个值,称X为A. 连续型随机变量B. 离散型随机变量C. 奇异型随机变量D. 除ABC外的随机变量满分:4 分2.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3.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4. 同时掷3枚均匀硬币,则至多有1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A. 1/8B. 1/6C. 1/4D. 1/2满分:4 分5. 10个产品中有7个正品,3个次品,按不放回抽样,抽取2个产品,求两次都取到次品的概率是A. 2/15B. 3/10C. 2/9D. 1/15满分:4 分6.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值域是A. 开区间(0,1)B. 半开半闭区间(0,1]C. 闭区间[0,1]D. 半开半闭区间[0,1)满分:4 分7.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作业答案网8. 设事件A,B发生时,事件C一定发生,则A. P(C)≤P(A)+P(B)-1B. P(C)≥P(A)+P(B)-1C. P(C)=P(AB)D. P(C)=P(A∪B)满分:4 分9. 同时抛掷3枚均匀的硬币,则恰好有两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A. 0.5B. 0.25C. 0.125D. 0.375满分:4 分10.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11.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A. 单调减函数B. 单调增函数C. 单调不增函数D. 单调不减函数满分:4 分12.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13.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作业答案网14. 连续型随机变量取某一数值a的概率为A. 0B. 1C. 不定D. -1满分:4 分15. 设工厂A和工厂B的产品的次品率分别是1%和2%,现在从由A和B的产品分别是60%和40%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发现是次品,则该次品属于A生产的概率是A. 2/7B. 3/7C. 2/9D. 1/5满分:4 分16.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17.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18.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19. 两个事件A与B,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受另外一个事件发生与否的影响,则称A. 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B. 事件A与B是相互独立的C. 事件A与B是互不相容事件D. 事件A与B是完备事件组满分:4 分20.题面见图片A.B.C.D.满分:4 分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014-A卷参考答案 .doc
2014-A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A5.A6.A7.B8.C9.C 10.C11.B 12.A 13.C 14.B 15.A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3.AC4.ABCD5.ABCD6.ABCD7.ABCD8.ABCD9.ABC 10.ABD三、选择题:(正确的√,错误的×)1、×;2、×;3、√;4、×;5、×;6、×;7√;8、√;9、√;10、×;四、问答题1、答:组织机构保障责任,规章制度保障责任,物质资金保障责任,管理保障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
2、答: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3、答: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目标是按照省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粮食行业以排查和治理十五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为工作重点,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4、答:(1)距有害元素的矿山、炼焦、炼油、煤气、化工(包括有毒化合物的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及加工、人造纤维、油漆、农药、化肥等排放有毒气体的生产单位,不小于1000米;(2)距屠宰场、集中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站等单位,不小于500米;(3)距砖瓦厂、混凝土及石膏制品厂等粉尘污染源,不小于100米。
2014-B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2.用人单位3. 2011年1月1日4.玩忽职守5.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6.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7.工伤保险待遇8.易燃品易爆品化学危险品9.15日以下拘留10.主要负责人11.当地公安部门12.责任人13.在1小时内14. 6个月15.安全生产责任制二、选择题1.C2.C3.B4.C5.C6.B7.A8.C9.B 10.C11.B 12.C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C 20.B三、简答题1.答: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目标是:按照省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粮食行业以排查和治理十五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为工作重点,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14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4.00 4 . 5677
8.00 5 .
2.00 5 . 59
2.00 6 . 13
4.00 6 . 5678
1.00 7 . 4
Stem width: 10
Each leaf:1 case(s)
第四章统计描述
【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
(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
【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
(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顺序变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2.1】从统计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相同等方面,对以下统计调查实例分类,并指出各属于那种统计调查方式。
5000-6000
134
56.78
6000-7000
30
12.71
7000以上
10
4.24
总计
236
100.00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并计算:
(1)它是一个什么数列?
(2)计算工资额的众数和中位数;
(3)分别用职工人数和人数所占比重计算平均工资。结果一样吗?
(4)分别计算工资的平均差和标准差。
【解】(1)是等距分组数列
【4.6】两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每批产品的单位成本及产量比重资料如下:
甲企业
批次
单位产品成本(元/台)
2014年应用统计学期考复习资料-答案
一、填空题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65 )。
3、某班7位学生英语成绩分别为88,85,85,91,88,93,88分,则英语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88,88)。
4、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5、按连续变量分为4组,各组为55-65,65-75,75-85,85以上,则数据65、85分别在( 2,4 )组。
6、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有无偏性、(一致性或相合性、有效性)。
7、根据季节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
8、已知一个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22,130),如果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26和16.07,则研究时应抽取的样本容量为( 64)。
9、有两个变量数列,甲数列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均值为14.5, 标准差为3.7,比较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结果是(甲好于乙)。
10、已知总体标志值的平均数为13,各标志值平方和的平均数为174,则标准差系数为( 17.2 )。
11、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序时)平均数。
12、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年末库存额为52。
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41 )。
14、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所属时间、指标数值)。
15、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检验统计量的P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则在做决策时,需要在显著性水平α的情况下,(不能拒绝)原假设。
16、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是85,最小值是33,中位数是55,众数是42,则该组数据的极差是( 52 )。
17、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014年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4年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2014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C.咨询职能B.调查职能D.决策职能2.2013年12月31日,我国将进行()。
A.农业普查C.人口普查B.经济普查D.工业普查3.从抽样理论上讲,()是其他各种抽样方法的基础。
A.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B.等距抽样D.多阶段抽样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法统计查询拜访报表法定标识的是()。
A.表号C.核准文号B.表名D.有效期限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第1页(共13页)5.统计生产的第一个阶段是肯定()。
A.统计调查内容C.统计指标体系6.我国统计单位不包括()。
A.法人单位C.个别经营户B.产业活动单位D.住户B.统计需求D.统计调查方法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A.单产业法人单位C.多产业法人单位B.单产业基本单位D.多产业基本单位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经济活动遵循()准绳。
A.独立性C.同质性B.关联性D.异质性9.根据新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划定》,第三产业不包孕()。
A.农、林、牧、渔服务业C.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B.居民服务、修缮和其他服务业D.修建业10.某地区为了解当地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开展调查,此调查的调查对象应为该地区内的()。
A.全部企业C.全部工业企业B.每一个企业D.每一个工业企业11.在计算粮食产量时,从1964年开始薯类折算成粮食的比例为()。
A.2∶1C.4∶1B.3∶1D.5∶112.农业统计通常接纳()的办法进行查询拜访。
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试卷5套及答案
(4)调查时间与地点 (5)调查组织实施方案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5:ACBCA 6~10: DCDBC 11~15: BACDD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3分)第二种排队时间的标准差: (3分)(2)1112221.970.277.20.6730.0967x x συσυ======(6分)由于12υυ〉,所以,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选第二种排队方式,因为其排队的平均等待时间短,且排队时间较为稳定。
(3分) 2、118098.33%12001450103.57%1400118014502630101.15%120014002600======+====+实际进货数(1)第一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5分)计划进货数实际进货数第二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5分)计划进货数上半年实际进货数(2)上半年计划完成程度(5分)上半年计划进货数3、,8,3.9745 53.94a ytt = =-(2分)4分)(2分)(3分)年开始,A.门店B.物流中心C.配送中心或总部 D.采购部门4.连锁门店进货时物流信息流都不通过配送中心,属于()。
A.直配进货 B.自营进货C.配货进货 D.调入进货5.以下条码为哪种类型条码?A39条码B25条码C库德巴条码D交叉25条码6.对于生鲜等保质期要求比较高的商品,在系统中我们通常使用来()处理。
A.配货进货单B.直配进货单C.调入调出单D.自营进货单7.海润超市配送中心01号仓位和02号仓位之间的商品转移应用()来反映。
A.调入单B.调出单C.内部调拨单D.库存单8.近日,银天购物中心在盘点过程中发现部分物品滞销,于是决定直接向供应商退货,此时,银天购物中心应填制的单据是()A.直配进货退货单B.配货进货退货单C.自营进货退货单D.调入调出单9.商场通常将特价商品、高利润商品、季节性商品以及厂家促销商品陈列在商场的()A.第一磁石点B.第二磁石点C.第三磁石点D.第四磁石点10.在盘点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种商品的实际库存数少于帐面库存数,通常在系统中,用()来调整账面库存数。
应用统计学试题与答案(doc 7页)
应用统计学试题与答案(doc 7页)点单位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计算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101.05%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E.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3.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A.极差B.异众比率C.四分位差D.标准差E.离散系数4.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增加人口数B.在校学生数C.利润额D.商品库存额E.银行储蓄存款余额5.两个变量x与y之间完全线性相关,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相关系数|r|=1B.相关系数|r|=0C.估计=0标准误差Sy=1 E.判定系数r2=1 F.判定 D.估计标准误差Sy系数r2=0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有10个人的年龄资料:10,20,15,20,25,30,15,20,30,25岁。
由该资料确定的中位数为,众数为,极差为。
2.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趋势。
3.某地国民生产总值1988年比1980年增长了1倍,若计划到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980年的5倍,则1988年以后的17年间与1988年相比总增长速度应为 %,年平均增长速度应为 %。
4. 某地本年与上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7%,则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 %。
5. 相关系数r是说明两变量之间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统计指标,其取值范围是。
五、简答题(5分)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怎样?请说明原因。
六、计算题(共60分)1.某茶叶制造商声称其生产的一种包装茶叶平均每包重量不低于150克,已知茶叶包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包装茶叶中随机抽取100包,检验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包数(包)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10 20 50 20合计100要求:(1)计算该样本每包重量的均值和标准差;(2)以99%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区间(t0.005(99)≈2.626);(3)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该制造商的说法是否可信(t0.01(99)≈2.364);(4)以95%的概率对这批包装茶叶达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区间估计(Z0.025=1.96);(写出公式、计算过程,标准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数)(24分)2.某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1月、2月、3月分别为216,156,180.4万元,月初职工人数1月、2月、3月、4月分别为80,80,76,88人,试计算该企业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销售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假设甲、乙、丙三人独立地破译一密码,他们每人译出的概率都是41,则密码被译出的概率为( C ) A 、641 B 、41 C 、6437 D 、64632、如果A,B 之积为不可能事件,则称A 与B ( B ) A 、相互独立B 、互不相容C 、对立D 、Φ=A 或Φ=B3、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1,01,)(3x x x cx f ,则常数c 等于( C )A 、1B 、-1C 、2D 、-2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D )A 、)0)(,0)(()()(),(>>⋅=Y D X D Y D X D Y X Cov XY ρB 、11≤≤-XY ρC 、1=XY ρ时,Y 与X 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D 、1-=XY ρ时,Y 与X 之间无线性关系5、若D(X)=16,D(Y)=25,4.0=XY ρ,则D(2X-Y)=( A ) A 、57B 、37C 、48D 、846、设)2,3(~-N X ,则X 的概率密度=)(x f ( D )A 、+∞<<-∞-x e x ,2122πB 、+∞<<-∞--x e x ,214)3(2πC 、+∞<<-∞+-x ex ,214)3(2πD 、+∞<<-∞+-x ex ,214)3(2π7、设(X,Y )的分布列为下面错误的是( C )A 、1.0,1.0==q pB 、61,301==q p C 、51,151==q p D 、152,151==q p 8、设4321,,,x x x x 是来自总体),(2σμN 的样本,其中μ已知,但2σ未知,则下面的随机变量中,不是统 计量的是( D ) A 、4321x x x x -++ B 、μ-+2123x x C 、},,min{321x x xD 、2412)(1μσ-∑=i ix9、设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X 的样本,)1,(~μN X ,则( C ) A 、)1,(~μn N xB 、)1,(~nn N x μC 、)1,(~nN x μD 、)1,(~2n N x μ10、设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X 的样本,X 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则有( D ) A 、λλ==)(,)(x D x E B 、21)(,1)(λλ==x D x EC 、λλ1)(,)(==x D x ED 、21)(,1)(λλn x D x E ==11、已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D ) A 、P(AB)=P(A)P(B)B 、P(B|A)=P(B)C 、P(A|B)=P(A)D 、P(A)=1-P(B)12、假设一种零件的加工由两道工序组成,第一道工序的废品率为p ,第二道工序的废品率为q ,则该零件 加工的成品率为( C ) A 、1-pqB 、2-p-qC 、1-p-q+pqD 、1-p-q13、如果对任意两事件A 与B ,则等式( D )成立。
A 、P(AB)=P(A)P(B) B 、P(A ∪B)=P(A)+P(B)C 、P(A|B)=P(A) (P(B)≠0)D 、P(AB)=P(A)P(B|A) (P(A)≠0)14、如果事件A,B 互为对立事件则等价于( D ) A 、A,B 互不相容 B 、A,B 相互独立C 、A ∪B=SD 、A,B 构成对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15、已知随机变量X 满足4)(,8)(2==X D X E ,则=)(X E ( B ) A 、1或2B 、2或-2C 、3或-3D 、4或-416、设βα,分别是假设检验中犯第一、二类错误的概率,且10,H H 分别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则=}|{00为真接受H H P ( C )A 、β-1B 、βC 、α-1D 、α17、X 服从正态分布),2(2σμN ,其概率密度=)(x f ( D ) A 、22)2(21σμπ--x eB 、22)2()(21σμσπ--x e C 、222)2(21σμπ--x eD 、222)2(21σμσπ--x e18、),(~2σμN X ,则}{σμσμk X k P +≤≤-等于)0(>k ( D ) A 、)()(k k -Φ+ΦB 、)(2k ΦC 、)1(2-ΦkD 、1)(2-Φk19、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N(0,4),则=<}1{X P ( C )A 、dx e x 812221-⎰πB 、dx e x 41041-⎰C 、dx e x 221221-∞-⎰πD 、dx e x 21221-∞-⎰π20、总体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其中2σ未知,随机抽取100个样本得到的样本方差为1,若要对其均值10=μ进行检验,则用( C ) A 、μ检验法 B 、2χ检验法C 、t 检验法D 、F 检验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假设随意地投掷一均匀骰子两次,则两次出现的点数之和为8的概率为。
E 、假设盒中有10个木质球,6个玻璃球,玻璃球中有2个红色4个蓝色,木质球中有3个红色7个蓝色,现从盒中任取一球,用A 表示“取到蓝色球”,用B 表示“取到玻璃球”,则。
F 、假设6本中文书和4本外文书,任意在书架上摆放,则4本外文书放在一起的概率是。
G 、如果掷两枚均匀硬币,则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是。
5、已知X,Y 相互独立,且各自的分布列为则。
6、若μ=)(X E ,)0()(2>=σσX D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可估计≥+<<-}33{σμσμX P。
7、如果21ˆ,ˆθθ都是未知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并且1ˆθ比2ˆθ有效,则1ˆθ和2ˆθ的期望与方差一定满足 )ˆ(,)ˆ()ˆ(121θθθθD E E == ≤ )ˆ(2θD 。
8、总体)4,1(~N X ,2521,,,x x x 为其样本,∑==251251i i x x ,记22512)(1x x y i i-=∑=σ,则~y)24(2χ 。
9、总体X 服从参数1=p 的0-1分布,即10、设总体X 服从均匀分布)2,(θθU ,n x x x ,,,21 是来自该总体的样本,则θ的矩估计=θˆ。
11、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D(X)=D(Y)=1,则D(X-Y)= 2 。
12、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2的泊松分布,=)(2X E 6 。
13、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4,140,40,0)(x x xx x F ,则E(X)= 2 。
14、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D(X)=2,D(Y)=1,则D(X-2Y+3)= 6 。
15、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2,121,1,0)(x x a x x F ,若已知,31}2{==X P 则=a 。
16、设样本n x x x ,,,21 来自总体)25,(μN ,假设检验问题为0100:,:μμμμ≠=H H ,则检验统计量为。
17、对假设检验问题0100:,:μμμμ≠=H H ,若给定显著水平0.05,则该检验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为 0.05 。
18、设总体X~N(0,0.25),n x x x ,,,21 为来自总体的一个样本,要使)7(~2712χα∑=i ix,则应取常数α= 4 。
19、设总体X 服从两点分布:P{X=1}=p ,P{X=0}=1-p (0<p<1),n x x x ,,,21 为其样本,则样本均值x 的数学期望=)(x E p 。
20、设总体X~N(u,2σ),n x x x ,,,21 为来自总体X 的样本,x 为样本均值,则=)(x D。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10,21),(2y x e y x f y,问X 与Y 是否相互独立,并说明理由。
解:⎩⎨⎧≤≤==⎰+∞其他,010,1),()(0x dy y x f x f X因为)()(),(y f x f y x f Y X =,(2分)所以X 与Y 相互独立。
2、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8,180,80,0)(x x xx x F ,求)(),(X D X E 。
3、设)50,,2,1( =i X i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都服从泊松分布)03.0(P 。
令∑==501i iXZ ,试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3{≥Z P 。
(附8907.0)225.1(,2247.15.1=Φ≈,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解:03.0)(==λi X E ,(2分))50,,2,1(03.0)(2====i X D i σλ,(2分)记∑==ni iXZ 1。
由独)225.1(1Φ-=(2分)1093.0=4、随机变量)2,10(~2N X ,求(1)}13{≥X P ;(2)}2|10{|<-X P 。
(附8413.0)1(,9332.0)5.1(=Φ=Φ) 解:0668.0)5.1(1)13(1}13{1}13{}13{=Φ-=-=≤-=>=≥F X P X P X P5、设二维随机变量(X,Y )的分布列为如下表,则求:(1)(X,Y )关于X 的边缘分布列 (2)(X,Y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列 (3)X 与Y 是否独立解:(1)、(X,Y )关于X 的边缘分布列(2)、(X,Y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列X 与Y 不是独立6、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sin )(a x x x f ,试确定常数a 并求)6(π>X P 。
得0cos =a , π2=a四、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根据长期的经验,某工厂生产的特种金属丝的折断力),(N ~2σu X (单位:kg )。
已知8=σkg ,现从该厂生产的一大批特种金属丝中,随机抽取10个样本,测得样本均值kg x 2.575=。
问这批特种金属丝的平均折断力可否认为是570kg ?%)5(=α(附96.1645.1025.005.0==u u ,,62.1310≈)解:(1)01:570;:570.H H μμ=≠已知0.0251.96u=因2.0553>1.96,拒绝原假设,故不能认为这批特种金属丝的平均折断力为570kg.2、从一批零件中,抽取9个零件,测得其平均直径(毫米)为19.9。
设零件直径服从正态分布),(2σu N ,且已知21.0=σ(毫米),求这批零件直径的均值u 对应于置信度0.95的置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