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邓稼(jià)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的研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主题
《邓稼先》是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也可以看作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课文由六个小标题组织内容,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出邓稼先的伟大贡献与可贵品质,然后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深化读者对历史背景的认识,由此也更能体味邓稼先的可贵与伟大。

最后,作者中肯而深情地评价了自己这位好友——他是中国人民“永恒的骄傲”。

我们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也应体会其中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强盛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写作技巧
蒙太奇手法:蒙太奇(Montage)本是电影艺术的术语,是“剪接”的意思。

在文学艺术中,也可以通过不同“镜头”的拼接,创造出各个片段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

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邓稼先》文中六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六个“镜头”是经过选择和取舍的。

第一章交待历史背景突现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所作出的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第二章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第三章对比揭示为什么是邓稼先取得这样的成就,展现邓稼先所特有的优秀民族性格。

第四章,“镜头”再入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亲自证实邓稼先在中国核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充满民族自豪感。

第五章,“镜头”再转,重点交待他取得巨大成就时身处的极端艰难的环境,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取得辉煌卓越的成就,而自己依然隐姓埋名默默无闻。

最后,作者给了自己一个“特写”,自己站在镜头前总结陈词。

六个镜头仿佛从远到近,逐步推向主人公,从背景到行为再到内在,渐次揭示邓稼先的伟大成就与伟大人格。

这样的“镜头剪辑”使表现内容层次分明又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与情绪心理,启迪读者思考。

关键字词
《吊古战场文》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里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元勋yuán xūn:首功,大功,引申为立大功的人。

奠基diàn 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础,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昼夜zhòu yè:指白天和黑夜。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挚zhì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鲜,少。

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指勤勤恳恳,贡献出全部精力。

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毫无愧色,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好表现自己。

毕,全,都。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5分)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4分)
(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2)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3)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4)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
2.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3.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3分)
A.秘(mì)密秘(bì)鲁曾(zēng)祖曾(céng)经
B.吐血(xiě)血(xiè)脉殷(yān)红殷(yín)勤C.强(qiáng)硬勉强(qiǎng)倔强(jiàng)说(shuō)服D.参(cān)与参(cēn)差人参(shēn)游说(shuì)4.选词填定。

(3分)
奥本海默是一个________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________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_______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________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A.顶尖中断家喻户晓但是
B.拔尖打断家喻户晓只是
C.顶尖截断妇孺皆知只是
D.拔尖打断妇孺皆知不过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B.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C.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练字热情。

D.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6.关于《邓稼先》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作者以中华几千年
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介绍了自己的老朋友邓稼先——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B.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C.文中第三部分对比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一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D.“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表明邓稼先是自觉自主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7.课文首章结尾说: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结合全文,分析邓稼先为什么有“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4分)
8.拓展阅读。

(12分)
《半个世纪的友谊》选段
许鹿希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

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

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

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
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

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

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

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

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

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

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

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

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

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

有一次杨先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

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他。

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

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
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

”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

……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

稼先六十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

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

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

(选自《怀念稼先》,作者是邓稼先的妻子,北京医科大学许鹿希教授)
(1)选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2)1971年杨振宁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下飞机后,他开列了想要见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选文中作者对此事的记忆犹为深刻,为什么?(4分)
(3)解放前,邓稼先和杨振宁赴美留学。

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振宁留在了美国,甚至因此几乎与父亲决裂,而邓稼先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祖国。

后来两人各自做出了一番成就,但杨振宁做为诺贝尔奖得主名满天下,而邓稼先做为“两弹元勋”,生前默默无闻,令人感慨。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明晰地加以表述。

(4分)
参考答案:
1.(1)记叙(叙述);(2)抒情;(3)描写;(4)议论。

2.D。

其它三项正确标题用法如下: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3.B血(xuè)脉
4.D
5.C。

A句概念混淆重复,“古典诗词”是属于“诗歌”的,可改为: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B句用词不当,“不耻下问”可改为“请教”或“求教”。

D句“持之以恒”和“不间断”语义重复,应删掉一个。

6.C。

二人是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产生的不同性格的杰出人物,各自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奥本海默,作者并无贬斥之意。

7.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不断的研发过程中,出于保密的需要,邓稼先和一大批奉献者们都只能隐姓埋名,在荒漠戈壁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邓稼先默默无闻,努力奉献,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更
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崇高品格。

8.(1)1971年杨振宁回国,救邓稼先脱出陷境;邓杨两家的交情与二人多年的友情;1971后,杨振宁多次与邓稼先相聚忆往昔,并多次送给邓稼先自己的作品和各种礼物。

这些内容集中表现了邓杨两人之间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永存的友谊。

(2)当时邓正陷于政治危局之中,杨的归国恰逢其会,使邓稼先得以脱困,邓家人包括作者对杨满怀感激;且杨振宁刚回国,提出首先要见的就是邓稼先,也表明他对邓稼先的深情厚谊,所以作者对此事尤其难忘。

(3)略。

答题内容注意二人选择都无可厚非,但显然杨对邓的崇敬更甚,能由此基调出发,结合爱国情怀和人物经历来谈即可(2分)。

文字表述要求简要明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方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