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谈气象探测环境的现状和保护

谈气象探测环境的现状和保护

谈气象探测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摘要:气象探测环境是否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直接影响所收集到的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气象探测环境及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

文中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造成该现状的原因以及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如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气象探测环境;现状;保护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资料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准确可靠的气象探测资料能够反映出一定区域内气象要素的历史变迁,长期稳定的气象探测数据,是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

气象探测环境是否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影响所收集到的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及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导致气候变化科学数据的可信度降低,直接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气象探测环境及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干扰了气象探测工作的正常秩序,加大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气象主管机关在处理该项工作过程中的行政成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城市建设和气象探测环境设施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因此,正确认识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要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社会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1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现状1.1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为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气象观测系统对探测环境有严格要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明确要求气象台站周边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气象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采集、处理和传输气象信息,以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预报,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气象信息管理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的气象信息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的人工观测已经被自动观测技术所取代,这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的收集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气象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地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现在,国家气象部门建立了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能够及时收集、处理和传输气象信息,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天气灾害的频发,气象信息管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成本较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投入,同时人工观测的基层力量也面临严重的缺乏。

其次,气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预警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构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

最后,气象信息的传输和共享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标准和法规。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发展措施来完善气象信息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力量的培养和建设,引导各地加强基层观测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人工观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其次,需要加强气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推动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和高效化。

最后,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法规体系,提高气象信息共享的办理效率。

总之,气象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民生产生活的安全。

科学发展思路必将引领气象信息管理做出更加卓越的成果,使气象部门在服务人民、保障生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出色。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气象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作为综合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的交叉学科,生态气象在我国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加强生态气象研究,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促进精准气象预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发,如暴雨、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需要加强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及时预警和应对气候极端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气象需要更好地结合环境监测,通过综合气象观测和环境监测手段,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气象卫星、大气环境遥感技术、气象模式预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为生态气象研究和环境监测带来更多机遇。

借助现代化气象观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高精度监测,更精确地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在新形势下,我国还需要加强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生态气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一方面,需要加强生态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布局,并与气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部门密切合作,实现共享数据资源,提高生态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精准度;还需要深化生态气象预警预报能力,通过气象灾害预警、环境污染监测预警等手段,及时提示公众和相关部门,引导社会各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在政策层面,新形势下,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气象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生态气象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生态气象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新形势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浅析,旨在探讨我国生态气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和应对之策。

一、我国生态气象的发展现状1.生态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日益完善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对生态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投入了更多的重视和资源。

目前,我国生态气象观测网络逐渐完善,涵盖了多种生态系统的监测点,实现了对气象条件、土壤湿度、植被状况等生态要素的全面监测和观测。

2.生态气象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生态气象部门在生态灾害预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借助先进的气象预警技术和手段,我国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并发布各类生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效降低了生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

我国生态气象领域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气象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我国生态气象科研成果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不断扩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面临的挑战1.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我国生态系统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日益严重。

气候异常现象导致的生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生态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尽管我国生态气象观测网络逐渐完善,但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

需要加大对生态气象观测设备的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生态气象观测能力和精度。

3.生态灾害应对措施亟待加强随着生态灾害频发,我国需要加强生态灾害应对措施的研究和实践,提高生态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减少生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1.加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研究在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加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研究,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和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调适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气象服务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从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气象服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更好地为民众和相关行业服务。

一、气象服务的现状当前,气象服务已经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安全各个领域。

气象部门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提供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预警等服务。

目前的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1. 天气预报精度有待提高。

一些地区的天气预报精度不高,经常出现预报不准确的情况,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2. 气象服务滞后。

在一些突发气象事件中,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递速度不够快,导致民众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公共气象信息公共化程度有待加强。

在一些地区,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布还不够及时和全面,可能导致一些灾害事故的发生。

4. 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气象部门在一些突发气象事件中的救援行动和保障措施还有待完善,不能够有效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

二、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关于气象服务改进建议:1. 加强气象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

需要依托先进的气象卫星、雷达、气象探测器等技术手段,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监测精度。

2. 提升气象预报和预警装备水平。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的精度和时效性,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气象情况。

3. 加强公共气象信息的宣传和传播。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和平台,让更多民众可以及时获取到气象信息,提高公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保障机制。

加强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高气象灾害救援的应对速度和效率,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

5.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

通过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气象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整体气象安全意识。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是指揭示大气变化规律、研究天气、气候及其演变、为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气象服务是指通过气象预报、气象信息发布、气象产品开发等手段,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各行各业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服务也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气象服务现状和改进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气象服务的现状来看,目前气象服务在准确性、及时性和信息传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气象预报技术越来越先进,但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缺乏对气象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估等原因,气象预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就导致在部分重大天气事件中,人们对气象预报的信任度下降,也会对气象服务产生质疑。

二是气象信息发布不够及时。

尽管在应对突发气象事件方面,气象部门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滞后性,造成了气象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的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到公众的生命安全,也会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是气象信息的传达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气象信息仍然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传达,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气象服务也应该更加灵活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等渠道向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气象信息。

一是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气象预报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气象预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二是加强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气象部门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数据,加强对天气变化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以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四是加强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应对能力培养。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层及其现象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愈发严重,气象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现状分析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一直是气象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现代气象预报主要依赖大气环流数值模拟计算机程序。

然而,气象系统非常复杂,且未来天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现有的气象预报系统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新的气象预报技术,如人工智能预报和机器学习预报,以提高预报准确率。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气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加剧,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评估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和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等方面。

3. 气象探测气象探测是气象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气象探测主要依赖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未来,科学家们还将继续探索新的探测方法,以取得更准确的气象数据。

4. 交叉学科融合气象学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学科,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气象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些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的研究中,为气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

例如,智能气象预报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自动进行模型选择和参数调整,从而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多元化的气象探测技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气象探测技术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比如,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无人机气象探测技术,来进行更加方便和准确的气象数据收集。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增加,现有的气象服务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气象服务的现状和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一、气象服务现状1. 气象服务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相对完善,拥有一定的气象观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在气象观测方面,虽然各地设有气象观测站,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观测数据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

在气象预报方面,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仍有待提高。

公众对于气象信息的理解和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气象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建议1. 提升气象观测能力应加大对气象观测设备设施的投入,提升气象观测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对偏远地区的监测覆盖。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应加大对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和投入,提高对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

可以借助先进的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设备,提高对于气象变化的监测和预测能力。

应加强对气象预报员的培训和提高其专业水平,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积极推广气象知识除了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可以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等平台,定期发布气象知识和预警信息,加强对公众的气象预警意识,以提高气象服务的效果。

4. 加强国际合作应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气象服务体系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气象服务的水平。

可以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气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气象观测数据和预报信息,共同提高全球气象预警能力。

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提供天气预报,还涉及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

尽管气象技术不断进步,气象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的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气象服务现状。

在许多国家,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的气象服务存在一些问题。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气象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在某些极端天气情况下,天气预报仍然存在误差。

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一些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导致这些地方的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气象服务还需要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协调。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气象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

针对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卫星遥感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对这些地区的监测能力。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协调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部门和民众。

还可以通过加强气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的公众宣传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应对气象灾害能力。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气象监测设备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加强部门间协调以及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方面面。

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系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气象服务现状1.气象服务范围广泛,包括了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灾害预警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且在气象预报技术、气象传输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尽管我国气象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对于突发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国的气象监测设备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域,监测能力不足。

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公众的气象认知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气象信息的适当理解和利用。

二、改进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发展新型的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探测技术,提高对突发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预报技术和装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象监测和预报水平。

2.加大对气象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

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域,要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确保气象监测的全面性和覆盖面。

3.提高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建立健全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气象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便利公众获取气象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播气象知识,提高公众的气象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

4.加强气象服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气象队伍,为保障国家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加强对气象服务的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形式对气象服务进行宣传推广,让公众深刻认识到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信任和依赖。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生态气象事业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气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我国生态气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大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频率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加强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的生态气象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气象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气象监测网络,不仅可以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精准监测。

在气象预警方面,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气象预警体系,可以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在气象服务方面,我国建立了一些专业的生态气象中心,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等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

未来,我国生态气象事业的发展将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将加强大气环境监测与分析能力;加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侵蚀、荒漠化、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增加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能力;提高对海洋环境变化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这些将为我国生态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生态气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水平还不够先进。

虽然我国在气象监测和预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监测、预警和评估的精准度和准确性。

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监测设备和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会过时,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态气象发展需要。

生态气象事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度不够高。

气象防雷检测的现状及对策

气象防雷检测的现状及对策

气象防雷检测的现状及对策雷电作为自然界的常见自然现象,在发生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不按照要求配置防雷装置或者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将会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

近几年来,防雷技术已经成为电力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等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防雷检测需要建立一套操作可行的系统性的检测系统,促进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方面出发,阐述了我国防雷检测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标签:防雷检测发展现状对策雷电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雷电灾害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等造成很大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电网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人们日常生活受雷电灾害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防雷技术、防雷检测的关注日益提高,对防雷减灾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雷电灾害的防御、检测技术仍需要不断地改进。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主要对我国当前防雷检测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1现阶段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现阶段,我国对于雷电监测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以下探测系统:(1)闪电定位系统是借助雷电发生时采集的数据分析雷电灾害的发生及雷电,主要以闪电发生的位置与电场仪之间的距离作为参考。

对于雷电防护的技术问题,闪电计数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完成雷击发生时间、雷电能量、雷击次数等,还可以对大气电场以及闪电定位进行补充和校验[1]。

(2)雷电监测预警主要分布于重要的场地,用于实时监测地面静电的变化率以及电场值的变化,以电场强度到达的门限等级、初始阶段是否有快门抖动为判断的标准。

(3)综合以上两种报警手段,结合人工判断雷电的移动趋势和对报警提前时间的要求,以及结合电场仪安装的位置和本地的地形条件等影响因素,适当改变报警等级,实现更准确的雷电短时预警[2]。

2防雷检测工作的现状2.1防雷工作的组织管理一般来说,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需要很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完成,气象部门、电力、铁路、环境、电信等部门都参与其中。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频繁发生,气象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不断改善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共同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
气象服务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预警、天气预报
和自动化探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级气象局建立的新型气象监测站。

气象服务的发
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生产生活的安排,更好地应对突发的气象灾
害。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的天气预报存在准确度和实效性的问题,造成
了一些误差和困扰。

其次,气象数据共享和应用存在不足,导致公众在使用气象数据时的
便利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此外,气象服务的人性化和专业化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加强气象数据采集和共享,提高
数据的完整性和公信力,并且推广气象数据的应用,提升公众利用气象数据的效率。

其次,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度,在天气预报领域加强研究,不断更新和改进气象预测技术,
提高气象预报的实效性和准确度。

同时,优化气象预警和监测,及时发布和传递气象预警
信息,让广大民众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突发的气象事件。

最后,加强气象服务的
人性化和专业化,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服务形式和手段,提高公众的气象科
学素养。

综上所述,气象服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不断优化和提升气象服务,才能更好地
满足公众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

浅析气象环境的现状和保护

浅析气象环境的现状和保护

浅析气象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现状的原因分析对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忽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是气象探测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未经气象审批,部分政府部门和个人擅自做出一些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使得气象探测环境恶化十分严重。

从近几年发生的常德国家基准气候站、重庆沙坪坝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破坏方多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城建方,或是有雄厚财力支持的集团或公司,在利益驱动之下,为了促使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方很少主动考虑气象探测环境问题,更不用说与气象部门主动协商了。

气象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气象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也是导致人们忽视气象探测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以及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都涉及到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问题,由于气象探测环境与公民的直接联系不够紧密,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多数民众对于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的认识很茫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气象探测环境的破环。

气象行政执法社会认同度不够及执法人员水平不高就气象行政执法而言,气象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高低对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乃至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气象环境遭到破坏时,由于破坏事件多发生在基层台站,且破坏者多为当地政府和集团。

在他们的强大压力下,气象部门对破坏行为往往被动应对,而且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不熟悉执法程序,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够准确,影响了气象行政执法办案的效率和质量;当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与城乡发展以及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产生冲突时,应当避免采取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然而不少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因不能透彻理解相关法律问题、正确使用法律手段和措施,结果矛盾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影响了执法效果。

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交流与合作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相关的工作。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第一篇: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何春燕摘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理论。

关键词:气象观测;发展趋势;现状 1 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的扩充,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

《战略研究》对气象观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

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

2 当前气象观测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1 成绩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

2.2 不足的地方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些台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

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

3 我国气象观测趋势展望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

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

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气象灾害的频发,气象服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公共服务。

如何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当前,气象服务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各种传感器、观测设备、遥感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气象数据的获取、分析、预报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

同时,气象预报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更加细致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预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但是,在现有的气象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有的气象服务主要面向公共安全、交通运输、水资源、农业生产等方面,对于个性化需求以及部分领域的气象服务还存在空缺。

另外,由于气象预报本身的复杂性,仍然存在预报不准确、误差较大的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二、思考与建议(一)增加个性化气象服务现代社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气象服务向个性化趋势发展。

个性化气象服务包括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气象预报以及定制化服务。

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对气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具有更高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预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

(二)加强气象预报技术研发气象预报技术的准确性是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核心。

应通过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气象预报系统,完善气象数据获取、分析和模拟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三)加强气象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满足个性化需求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

应加强气象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培训、实践和交流,提高气象服务的专业水平,促进气象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三、结论气象服务不仅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与国家安全、生产、生活离不开。

加强气象服务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服务的准确性、实用性和个性化,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作为气象学与生态学的结合,生态气象学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承受着极大的环境压力,生态气象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生态气象发展现状1. 生态气象观测网络不断完善生态气象观测是生态气象学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生态气象科学研究和应用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生态气象观测网络不断完善,建设了一批高山、平原、草地等生态系统观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区和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气象观测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

2. 生态气象模型研究逐步深入生态气象模型是生态系统气象过程的数学表达,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

我国在生态气象模型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气象过程的模型,并在气候变化、干旱监测、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3. 生态气象信息服务日益丰富生态气象信息服务是生态气象学应用的核心,包括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灾害风险评估、气候适应与减灾等方面。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生态气象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气象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面临的挑战1.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巨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这就需要生态气象学家们加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提供相关的调控和管理建议。

2. 生态气象观测和数据共享问题目前我国生态气象观测网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覆盖面不足、观测手段不够先进、数据共享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生态气象研究和应用的发展,需要通过强化观测网络建设和加强数据共享合作来解决。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现状和改进建议两方面,对气象服务进行探讨。

从气象服务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拥有一套完善的气象观测体系和气象预报模型,可以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及时监测和预报。

天气预报产品丰富,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服务等,能够提供给社会公众、农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气象信息。

我国还拥有多个气象预报机构和气象学研究机构,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的气象观测体系和预测模型较为完善,但受制于气象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天气预报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当前,气象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气象服务还不够到位。

气象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气象服务体系,但在气象服务市场化和专业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加强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建立高密度、多层次的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对各种气象参数的观测和收集,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和时效性。

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加大对气象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加强与气象观测数据的融合,提高对观测数据的利用效率。

应加强对气象预报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天气预报员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拓展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气象观测和预报力度,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还应加大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支持力度,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第四,推进气象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摘要:气象探测主要指的是对环境以及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以及气象状况进行持续性的测定和观察。

在实践工作当中,气象探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当前气象探测工作当中,环境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导致气象监测台受到遮挡,导致探测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监测的实时数据精准性也在不断下降。

因此,精准化的监测天气变化状况,保障探测环境和相关设施处于正常水平也是当前气象探测工作当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需要每所有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对策中途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引言当前,国家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提升,国土占有率和占有面积逐年增加,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因城市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而对气象探测工作造成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

总体而言,气象探测环境质量是影响探测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探测结果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升探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各个省份地区的气象中心要加大对环境的管理力度,做好场地环境保护工作,为气象探测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1法律法规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我国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颁布了很多的政策和法规,其中有《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

上述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不仅让气象探测保护工作能够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同时让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做到了有法可依。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全国上下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规划建设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工程项目带给该地区的经济效益,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所忽视,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按照相关制度履行的情况发生,给气象探测环境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1.2?公众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气象探测环境建设已经在我国有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

我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措施摘要: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本文从农业气象灾害的背景分析入手, 简要概述了气象灾害情况以及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着重出了应对气象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提出了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在农业上的应用,希望从防范于应对气象灾害入手,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对策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农业气象背景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明确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迫切需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

分析需求、总结现状、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设立目标,在兼顾需求与能力的前提下,统筹规划、总体布局、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分步实施、强化管理、协调推进。

编制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规划,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对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占了70% 以上,其中60% 为农业气象灾害。

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增长等因素造成的压力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近10年来, 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现出加大的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会造成我国大多数主要作物水分亏缺、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并使我国现行的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发生改变。

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是极为重要的,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昆明市)摘要: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进行气象监测,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是生态监测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文章从我国气象监测概念的发展、现代气象监测所取得的成就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浅谈我国气象监测研究现状。

关键字:气象监测概念研究成果人才队伍不足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天气和气候灾害频繁的国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环境问题。

它与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及人民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经济损失占国家GDP的3%—6%。

因此,气象监测作为生态监测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同时也事关我们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

1.我国气象监测概念的发展
1.1经验认知的古代气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认识到人需要顺应自然规律。

《中庸》中也有关于气象知识的记载:上律天时,下袭水
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说明要想社会有序发展,必须按气象规律办事。

“大禹治水”的典故就是古人运用气象知识的典范。

看云识天气早在我国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云、雨、雪、虹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词汇。

到了汉代,《淮南子》已系统地阐述了二十四节气。

以后的诗句中更是将天气经验化为了天气谚语,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另外,我国最早的雨量器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产生了。

但是,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落后加上政治体制的原因,气象监测仅停留在经验阶段存在于民间。

并未真正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要素。

1.2 举步维艰的近代气象
近代的中国在长期处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之下,各种科学技术都很难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国内气象设施大多为外国人所建,在上海、青岛和台湾等地的气象台都操纵在列强手中。

直到20世纪初,中央观象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始,竺可桢等气象工作者艰难探索我国气象发展之路。

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气象监测网、监测站和研究所相继建立,气象监测站点已有一百多个。

1.3 蓬勃发展的现代气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气象事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气象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旋起。

但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开始二十多年的气象事业发展并不可观。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气象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卫星气象的应用将我国气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20世纪末,气象工作开始向气候系统领域扩展,国家气候中心成立,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研究中。

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对象的扩充,气象监测已逐步发展为
大气探测。

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的传统气象监测概念已经不能满足气象监测的需求。

《战略研究》对气象监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

气象监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

2.气象监测研究取得的良好成绩
2.1 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

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

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

2.2气象监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从事气象监测的工作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飞跃。

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每年呈上升趋势,取得博士学位的工作者在研究人员中比率越来越大。

近年来,还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科学家。

仅在大气科学领域,我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就吸引了十多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归国。

同时,一批杰出的中国气象工作者也在国际计划和组织中担当要职。

如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太平洋科学理事会副主席等。

2.3科研成果举世瞩目
从“七五”到“十一五”的二十多年间,气象研究工作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如“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南极晚更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研究”、“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和“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的预测研究”,“中国暴雨外场实验”、“南海季风实验”等实验项目。

使得气象科学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总之,近年来我国的气象事业研究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

3.发展气象监测研究的不足
从纵向上看,我国气象监测研究工作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很多不足。

基础理论研究、监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监测站点环境差。

一些监测台或监测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

3.2监测设备落后。

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

3.3气象预警系统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预警、预报、预测、预估水平与防灾减灾的总体需求不相适应,无法做到定时、定量、定点和全面监测的雪球
3.4、科研开发能力不强。

目前,国内大多新型探测设备和监测技术都是依靠进口,在很多监测领域失去了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气象探测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志峰等.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2】溪旦立等.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3】方精云.全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4】中国气象局战略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01.
【5】李秀存等.气象标准化情况概述及对广西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第1期.
【6】黄荣辉.大气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第5期. 【7】张大林.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气象学报,2005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