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反对不义之举。
伦理价值:尊重生命、维护正义
05
论语中的哲学观念
人生观:乐观、积极、向上
总结词:孔子认为人生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内在的品德和修养与外在的成就和贡献的统一上。
总结词
孔子提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注重内在的品德和修养,只有具备了基本的道德品质,才能进一步追求事业和功名。同时,他也强调“学而优则仕”,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在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孔子的价值观中,内在的品德和外在的成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详细描述
价值观:追求内在修养与外在成就的统一
孔子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总结词
在孔子的思想中,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政
反对暴政
以德治国
尊重礼法
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依靠礼法,君主和百姓都应该遵守礼法,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权谋
反对使用权谋和欺诈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或达到政治目的,主张诚信和正直的品德。
政治态度:尊重礼法、反对权谋
04
论语中的伦理观念
伦理原则:仁、义、礼、智、信


正当性原则,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理性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爱人之心,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
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周而不比”主要表现在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 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 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 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 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 应有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第一课 为政以德
1.“德”与“礼” “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对
统治者而言,“德”既要求统治者严格自律, 又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 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 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 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 之“礼”。
今天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框架下的以民主、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 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 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 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目标。“德”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所谓君子 的“风德”,而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 操守。
2.民生与教化
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会 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 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 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 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 取义”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 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 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译注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译注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原文】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3【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1)知及之:知,同“智”。

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

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临,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论语》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一、《论语》的概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 《论语》共有20篇,主要探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论语》的作者- 孔子是《论语》的主要作者,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 《论语》中的部分内容也可能来自孔子的学生。

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理念- 仁:《论语》强调人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 君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特指有德行的优秀人物。

- 教育:《论语》非常重视教育,主张以德育为主,强调孔子对学生的言教与榜样的影响力。

四、《论语》中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 学而篇:介绍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们的研究态度。

- 为政篇:探讨了良好的政治领导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 八佾篇:揭示了礼仪和仪式的意义。

- 泰伯篇:讲述了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 阳货篇:反映了孔子对经商活动的看法。

五、《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论语》对中国古代的政治、道德、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研读《论语》,从中汲取道德智慧和教育经验。

六、为什么《论语》是必考知识点-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 考察《论语》可以考验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如何备考《论语》- 阅读《论语》的原版,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理念。

- 研究《论语》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评论和解读。

- 多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默写练习(六)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默写练习(六)

《论语》高考篇目背诵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1.道之以德,,。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故远人不服,。

,。

4. 其身正,;其身不正,。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6. 八佾舞于庭,,!7. 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8.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9.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0.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11. 弟子,,,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13. 老者安之,,。

14. 志士仁人,,。

1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17.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18. ,;知者动,仁者静;,。

19. ,。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2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22.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3.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5.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答案: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8.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1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选读 默写检查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选读 默写检查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

”子曰:“,,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

”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

”颜渊曰:“回虽不敏,。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曰:“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刑罚不中,。

,。

君子于其言,。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子曰:“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子曰:“志士仁人,,。

”子曰:“,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子曰:“,;知者动,仁者静;,。

”曾子曰:“,。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子曰:“,不以人废言。

【同步提升】《君子不忧不惧》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预习材料

【同步提升】《君子不忧不惧》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预习材料

君子不忧不惧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一》【注释】(1)三省:多次地反省。

“三”、“九”等字,大多表示次数多。

(2)为人:替别人。

(3)信:诫。

(4)传不习乎:一说为,老师传授给我的东西是否复习了?一说为,我所传授给别人的,有不是我所讲习(熟知)的吗?【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注释】(1)贤哉,回也:即“回也贤哉”,颜回贤能呀。

(2)箪(dà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筐。

(3)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第六》【注释】(1)中庸:“中”,折中,无过而又无不及。

“庸”,平常。

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庸之德指极中和平常的德行,但同时也是至高的境界。

(2)民鲜久矣:指民众缺乏这种德行已经很久了。

《中庸》作“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译文】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大家已经很长久地缺乏它了。

”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第七》【注释】(1)徙:徙移而从。

【译文】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注释】(1)戚戚:畏惧忧愁(因为有私欲)。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论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20篇,包括论语本篇和子罕篇。

本篇又分为20个章节,包括孔子的思想、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论语》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古代经典。

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是《论语》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儒家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念。

孔子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人们应该追求仁,以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他还强调了礼仪、忠诚、信义、孝道等传统美德,认为这些美德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此外,孔子还强调“中庸”、“正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伦理体系和政治理论。

总的来说,孔子的思想包括了道德、政治、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礼仪在《论语》中,孔子对于礼仪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仪礼和习俗,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言谈,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

孔子提出了“礼不敬不行”、“不敬虽礼何以行”、“敬其疾而防之”等观念,强调了社会上层阶级的礼节与仪容,以及对社会底层阶级的尊敬和爱护。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规范和规则,使得礼仪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三、道德在《论语》中,孔子对道德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他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他还提出了“孝道”、“忠义”、“信义”、“仁爱”等观念,强调了家庭和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四、政治在《论语》中,孔子对于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他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理论,包括“仁民爱物”、“民贵君轻”、“政以德为本”、“用民之力而不为”等观念,强调了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行之道来治理国家。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1、弟子问仁一、重点字词1.尧舜其犹病诸:其:恐怕,表推测病:不足2.请问其目:目:细则,条目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4.其言也讱讱:说话谨慎5.问知。

子曰:“知人。

”知1:智慧,名词知2:了解,动词6.樊迟未达达:明白二、通假字1.错:同“措”,放置2.乡:同“向”,刚才三、词类活用1.直:正直人,形作名2.立:使……站得住3.达:使……行得通4.远:远离形作动四、古今异义①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今:再,又②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今:眼睛③请事斯语也古:请你让我做今:请求别人做④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今:冤枉⑤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今:向上托或抬⑥尧舜其犹病诸古:难以做到今:身心不正常五、特殊句式(一)状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2.选于众(二)主谓倒装:富哉言乎六、名句: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立身处世一、重点字词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自立,惑:迷惑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逾越,矩:规矩3、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表白4、士不可以不弘毅弘:远大,毅:意志5、四十、五十而无闻焉闻:名望,名声6、色取仁而行违色:外表,取:趋向、求7、士而怀居怀:留恋8、盍:何不。

兼词二、通假字有:同“又”彫同“凋”三、词类活用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名作动,立志2.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动作名名望3.敝之而无憾使动使……破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安:使……安逸信:使……信任怀:使……怀念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名作状在……之后6.士不可以不弘毅形作名意志7.虑以下人名作动处在……之下8.士而怀居名作动安逸的生活四、虚词而: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承接:就)2.士而怀居(假设:如果)3.敝之而无憾(转折:却)4.任重而道远 (并列:并且)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承接:才)6.察言而观色(连词,不译)7.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选择:还是)之: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主谓间,不译)2.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代词:它们)3.愿闻子之志(结构助词“的”)4.老者安之(“他们”的意思)5.居之不疑(指代“仁人”)6.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指前文的“仁”这件事)五、特殊句式虑以下人虑以下(于)人(省略状后句)六、名句: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导读知识点总结

《论语》导读知识点总结

《论语》导读知识点总结《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本文将通过导读《论语》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论语》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一、《论语》的背景和特点《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全书共20篇,包括论语和子罕、曾子、子路、颜渊、子张、子产、宰我、子罕、宪问、哭隐、雍也、述而、泰伯、子夏、述记、阳货、问子、公冶长、子贡、子游等章节。

《论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论语》以言行录述为主,以言传授为辅。

第二,《论语》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其核心思想是“仁”、“礼”、“义”、“政”等。

第三,《论语》以问答形式呈现,语言简练,思想深刻。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1. 仁:《论语》中多次提到“仁”这一重要的儒家核心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无所施于人,亦勿施于己”,这些都是关于仁的思想表述。

仁是孔子主张的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和要求,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关怀、善待和尊重。

2. 礼:《论语》中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君子比于义,小人比于礼”,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对礼的重视。

礼是一种规范,是一种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化表达,是“制人之出自己也”的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遵守礼,遵从礼的教化,才能真正成为君子。

3. 学而不厌,谓之圣人:这句话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

“学而不厌”意味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智慧。

而“谓之圣人”表明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也就是具有高尚品质和品德的人。

三、《论语》的核心观点1. 孔子的政治观点:孔子强调君主应当行仁政,即应当关心和爱护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

他主张君子应当以德治国,不应当依赖惩罚和恐吓等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

2. 孔子的道德观点:孔子注重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个人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对道德的重视,要求人们能够自律和遵守规范。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参考。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仁爱之道《论语》强调仁爱之道,即和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将仁爱的思想应用到社会和政治实践中。

2.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学习的持久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学习思考,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阐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和平,这是孔子追求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养自身,才能够带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4.博学多才的重要性孔子重视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在《论语》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主张研究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他也强调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

5.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即有德行、有才能、有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完善,以仁爱之道对待人,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6.家庭伦理《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强调了父子、兄弟和夫妻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生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7.政治思想《论语》中涉及了一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以德治国。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教育理念孔子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论语》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论语》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论语》所有考点知识汇总1. 《论语》的作者和背景- 作者:《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学生的学生记载而成。

- 背景:《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治国理政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基本内容:《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组成,分为20篇,共有496章。

每章都围绕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问题展开。

- 主题:《论语》的主题包括道德、礼仪、教育、治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话和讨论,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等议题。

3. 《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教义- 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提倡亲善友爱、慈悲仁爱的道德行为。

- 礼:注重社会礼仪,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礼貌。

- 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 君臣关系: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观。

- 教育: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才的关键。

4. 《论语》的影响与价值- 影响:《论语》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视为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其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价值:《论语》提供了关于人际关系、修身养性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参考。

其强调的仁爱、礼仪等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5. 研究《论语》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原文:首先要读原版《论语》,从中体会和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 注重注释:阅读时应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背景。

- 思考和讨论:积极思考并与他人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和教义,进一步加深理解。

- 应用到生活: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自身修养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论语》所有考点知识的汇总,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1. 作者和历史背景
-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整理的。

-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重要的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内容概述
- 《论语》是由孔子的言行记录组成的,内容包括他的思想、
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

- 《论语》分为20篇,每篇都包含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和
言论。

3. 主要观点和思想
- 孔子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
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的基本美德,是实现社
会和谐的关键。

4. 重要的知识点和经典语录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关键概念和理解
- 仁:关心他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

- 礼:社会礼仪和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

- 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6. 当代价值和应用
- 《论语》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

- 孔子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在道德与伦理、
教育和领导理念方面。

以上是我对《论语》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苏教版小学生阅读工程《论语》总结

苏教版小学生阅读工程《论语》总结

论语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2.,鲜亦仁!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患不知人也.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10.知之为知之,,是也.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也!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0.父母在,不远游..22.君子欲衲于言,而.24.,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不耻下问.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30.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31.者乐水,者乐山.者动,者静.者乐,者寿.32.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5.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7.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小人长戚戚.40.可以,可以,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42.,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 44.君子居之,?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9.三军可夺帅也,. 50.岁寒,.51.知者不,仁者不,勇者不.59.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60.己所不欲,.64.君子,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则;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则.66.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8.言必信,.69.君子,小人同而不和.71.君子,小人骄而不泰.78.工欲善其事,必先.79.人无远虑,.82.小不忍,则.84.,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之.出自论语的成语(出处)1、不耻下问;2、不亦乐乎;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5、从心所欲;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4、诲人不倦;16、家喻户晓;18、举一反三;21、巧言令色22、吾日三省吾身26、一言以蔽之27、三十而立28、四十不惑29、五十而知天命30、从心所欲(随心所欲)31、温故知新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4、是可忍,孰不可忍40、父母在,不远游41、朽木不可雕42、听其言,观其行44、不耻下问45、三思而后行48、文质彬彬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2、三月不知肉味54、三人行必有我师5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7、任重道远58、死而后已5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63、逝者如斯65、登堂入室(升堂入室)66、过犹不及68、非礼勿听6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4、以文会友75、名正言顺76、一言兴邦77、欲速则不达81、仁人志士82、杀身成仁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8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8、道不同不相为谋93、道听途说。

【超详细】苏教版《论语》选读之重要实词解释

【超详细】苏教版《论语》选读之重要实词解释

苏教版《论语》选读之重要实词解释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

有若对曰:“盍彻乎?”: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使民敬、忠以劝:敬,严肃认真;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劝,努力。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

郁郁乎文哉!:完美。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马虎,粗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像个君;臣,像个臣;父,像个父;子,像个子。

其为人也孝悌:孝,尊敬父母:悌,顺从兄长。

子曰:“色难。

”: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陈成子弒简公:古人称子杀父、臣杀君。

往者不可谏:挽回,匡正。

夫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辟人之士,逃避坏人的人;辟世之士,逃避社会的人(隐居)前者,与有道者济天下;后者,对政治彻底失望。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长幼之间的礼节(蓧丈人“见其二子”)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君臣之间的大义(有才华的人出仕辅助国君治天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儒家文化经典。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能近取臂,可谓仁之方也已:从近处寻取譬喻,即拿自己打比方(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愿无伐善:夸。

见之,虽少,必作:站起来。

一匡天下:正。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疏食,粗糙的饭食;水,冷水;肱,上臂,这里泛指胳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质,本质纯真朴实;文,修饰。

君子周而不比:周,以义合;比,以利合。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党营私。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善柔,假装和善;便佞,巧言善辩。

以直报怨:正直。

子曰:“有教无类。

”:种类,类别。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10.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三、仁者爱人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10.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结合步步高用)01为政以德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 与举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 矜鳏⑶无乃尔是过与与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⑵曰:“富.之。

”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东蒙主以(之)为认为..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⑾何以伐为疑宾前 02克己复礼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04知其不可而为之(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B.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C.而谁以易之易:交换D.耰而不辍赋:停止11.C【易:改变,改革】12.选出下列加黑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何德之衰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行以告12.A【A均表表修饰,可译为“着”;B①通“欤”,吗,②跟,同;C①这样,②他;D①跟,同,②把,“行以告”是“行以之告子”的省略。

】1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13.B【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答:①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答:②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荡不安,那么(你)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

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③飞禽走兽是不能跟它们同群共处的,(我)如果不跟世上的人群相处又能跟谁呢?(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8题。

子路从(夫子)而后,遇丈人①,以杖②荷蓧③。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④。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5.你能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吗?(1)植其杖而芸(芸—耘)(2)使子路反见之(反—返)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1)植.其杖而芸(插立)(2)止.子路宿(留)(3)欲洁.其身(使……洁)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答:(1)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答: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答: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做他应该做的事。

18.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隐居不仕的高人。

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厉的批评。

05仁者爱人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06君子之风一、知识梳理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第8—10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

”(12•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⑴士不可不弘毅.(意志坚定)⑵何以文.为(修饰)⑶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⑷恭而安.(安详)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⑴可惜啊,先生对君子的这种解说!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⑵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10.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①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②既要有纯真的品质,又要注重外表的文饰,做到文质彬彬。

08周而不比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六、语段阅读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4•26)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2•24)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言论可取就选用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可取就气绝他的言论。

⑵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侍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

8.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这交友之道。

答: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⑶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⑷适度交往,保持距离;⑸忠告善道,适可而止9.请你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11诲人不倦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12《高山仰止》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13《沂水春风》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如或.知尔( ) ②比.及三年( ) ③如.五六十( ) ④夫子哂.之( ) 16.【①或 (有人) ②比 (等到) ③如 (或者) ④哂(微笑)】17.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且知方.也④方.六七十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也同17.(B)【乎:①介词,于,比;乎:②介词,于,在;③方:义,名词;④方:纵横,方圆,动词】18.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加之以.师旅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18.(D)【①②连词,因为;③动词,用,做;④介词,用,拿】19.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①居则曰:“不吾知也!”①【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③非曰能之,愿学焉③【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