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

合集下载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大发展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大发展
认知 (Know-what)
技能 (Know-how)
理解 (Know-why)
创新 (care-why)
组织知识自下而上包含四个层面
当母公司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转移时,转移的难度会有所不同,认知和技能层次的知识因其普遍性和通用性而成为最易转移的,但由于不具备独占性,对竞争而言仍显不足,较难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理解层次的知识转移难度居中,通常不是多数企业所拥有的,与企业核心技术相关,有助于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创新层次的知识因其个性化和独特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却是最难转移的。
伊戈尔·安索夫模型
新 产 品 现 有 产 品 现有市场 新市场
伊戈尔·安索夫模型
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 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3
H. Igor Ansoff 的名字与企业战略理论联系在一起。他率先提出战略管理概念,首倡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第一个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概念,还是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的奠基人。在管理学界,安索夫是一代宗师,被尊称为“战略管理的鼻祖”。 《公司战略》1965 《战略管理概念》1972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1976 《战略管理》1979 《植入战略管理》1984
战略管理的鼻祖: 伊戈尔·安索夫(1918-2002)
公司战略的核心
公司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安索夫认为公司战略的必要性源于企业界定其业务范围和成长方式需要战略的指导,同时经营目标需要用战略来提升成为一种获利能力,并且新的经营目标也需要通过进行战略规划而产生。因此,安索夫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在于弄清企业所处的位置,界定企业的目标,并且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

(四)、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
90年代,出现战略联盟理论,理论认为竞争优势 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结合的基础上 的。 90年代中期,企业逐渐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 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 得与其它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 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 美国学者穆尔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标志 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 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 市场中的企业活动;
第四、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 确定性所取代。 无论是“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还是“结 构学派”,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外部环境是可 预测或基本可预测的。因此,制定战略的重点是 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 就可基本把握战略的方向。“能力学派”的假设 前提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不均衡的。 所以,战略制定的主旨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 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与能力,并且能够比竞争 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 能力结合起来。即便如此,战略的成功可能性也 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承担巨大的风险。
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他们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 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订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 施的方案。

计划学派

环境战略理论特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环境是企业无法控 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 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 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因而,在 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 适应。

西方管理学战略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学战略管理理论
团体
哪些需要我们放弃
内部聚焦问题
1 我们对公司的志向和抱负是什么 我们希望公司获得 什么样的行业地位
2 我们应当发挥哪些组织优势;并需要纠正哪些劣势 3 我们目前的经营将产生足够的增长和受益吗 4 我们需要增加哪些新产品 新服务或新业务 5 我们需要哪些新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或变动
根据需要 改进
或变动
根据需要 进行循环
第一阶段:提出战略愿景 战略愿景是公司未来的路线图;它建立了关于一个公司
目标的描述;并提供了实现目标的合理解释和理论基础
外部聚焦问题 1 公司的市场环境如何发展 将会以怎样的速度演变 2 什么样的因素驱动了市场变化;它会造成哪些影响 3 竞争者在做什么 竞争环境以哪种形式正在变强或变弱 4 在今后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对公司
追求新机会 或保卫公司福利 不受威胁的努力
兼并或收购竞争对手 来加强公司商业地位
的行动
形成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
战略实例:美国西南航空
简化服务 并购同类企业
短途航线 机型737
简化运营方式
价格敏感客户
使用二线机场 ☆短途飞行;会提高起降频次
火车站 高速路 巴士站推广
☆单一机型使用 维护 培训驾驶员成本成本更低
如果一个公司发现其战略执行并不像预计的那么 好;不足为奇
有效的战略执行过程也是组织学习的过程;因为 战略总是不平衡 要定期评估战略执行哪些方面 运行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成功的战略执行必须 在任何必要的时间和地点;谨慎寻找方法改进;然 后进行调整
道与术
战略定位
产品 营销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公司治理 资本运营 ……
定位准确的案例
吉列 剃须刀 绿箭 口香糖 金霸王 碱性电池 柯达 胶卷 星巴克 咖啡馆 王志和 腐乳 蒙牛 乳制品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

三、数控机床的未来趋势
1、智能制造
未来,数控机床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适应加工、预测性维护、协同制造等 功能。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整 体制造效率。
2、绿色环保
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度不断提高,未来数控机床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 保设计。通过采用新型节能电机、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降低设备能耗和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4、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未来,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 展日益重视,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战略管理中,推动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同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企业 的社会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总之,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理论体系。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西方战略管理理论 将继续演进并指导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2、结合先进技术与人工智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将这些技 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为企业的战略 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分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实现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强化跨界合作与创新
未来,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与创新。随着产业界限的模糊 和跨界合作的兴起,企业需要不断拓展合作边界,整合各方资源以实现创新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如何促进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创新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和适应能力。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化、复杂化的过程。早期战略 管理理论比较注重市场份额、竞争优势等单一因素,而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和环 境日益复杂,战略管理开始注重多因素、多层次的分析和规划。例如,当今的战 略管理综合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企业的长 期稳健发展。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有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繁荣。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更加注重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必要时能够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依时间跨度分割,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竞争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以及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他的著名论点“结构追随战略”。

其主要观点认为组织结构设计要提到战略的高度,强调组织结构随战略调整而相应调整。

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因此形成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设计学派”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定的设计师,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

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代表。

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战略”一词在随后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定的战略计划等等。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资源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首次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一次浪潮:战略管理的起源和兴起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安索夫、安德鲁斯和钱德勒。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如SWOT分析、竞争优势、多元化战略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外部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以及实施这些计划的有效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次浪潮:战略管理的反思和创新到了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普拉哈拉德、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等。

他们对第一次浪潮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分析和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战略实施等。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开始企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在这些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企业开始意识到,要获得长期成功,不仅需要自身的竞争地位,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的集成和升华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尼、戴维·贝赞可和克里斯·祖克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企业能力、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和战略转型等。

这些理论观点将战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更加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和互动。

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塑造和影响外部环境,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旨在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介绍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企业战略问题,如企业竞争失败、市场份额下降等。

他们开始研究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提出了许多有关企业战略的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索夫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审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战略。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演变出多个流派,包括定位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理论等。

这些流派都强调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应该通过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等方式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资源基础理论则认为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技术、品牌、渠道等,并通过这些资源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能力理论则强调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核心能力,并不断加强这些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人员。

例如,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实施来监督和评估企业的战略执行情况,而基层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战略管理理论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如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等。

在这些领域中,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战略,如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战略等,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需求。

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实践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实践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实践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涵盖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也包括了企业日常经营的战术策略。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是企业管理思想演进的一个缩影。

一、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战略管理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美国,当时战争的胜利使得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并且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从传统的生产管理,转向了更为战略性的管理,即在不断变革的市场环境中,研究企业的长远战略方向,以便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胜算。

在这个时期,战略管理理论主要受到了美国的理论家们的关注,其中以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们代表最为突出。

他们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剖析,分析了企业的竞争优劣势、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等,帮助企业制定出了更为适应市场环境的战略。

二、发展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战略管理的经典之作,系统地深入探讨了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创造价值和保持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波特还提出了SWOT分析法,即将企业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适合自身的战略方案。

战略管理理论也逐渐与其他管理理论相融合,例如企业文化理论、组织结构理论等,形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

三、实践与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始终与企业实践密不可分,而企业的成功实践也不断促进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例如,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在创办和经营赞比亚电力公司时,就运用了战略管理的思想,从电力行业的整体状况、政策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地情况的发展战略,最终在电力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不断加速,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市场分析和战略制定,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3 基于网络关系视角下的战略管理理论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及企业 网络论和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将诞生于企业内部 环境的组织资本、蕴育在企业内外部网络关系中的 社会资本视为知识经济条件下、适应企业组织网络 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
本章思考题
• • • • 1、什么是战略管理? 2、企业战略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3、战略管理与职能管理的异同? 4、总结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阶段。
二、从竞争到超越竞争
• 德—博诺(De Bono,1996)超越竞争理论 • 默尔(Barrington Moore)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合 作演化理论 • 达韦尼 ( D’ aveni )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 • W· 钱· 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 Mauborgne ) 蓝海战略理论
结束
2.1.2 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
• • • • •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战略规划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竞争理论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分化阶段——百家争鸣
(一) 战略规划阶段 • 一、钱得勒“结构跟随战略”假说(Chandler, 1962)钱得勒从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 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与 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跟随战 略”假说。 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 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 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 构的过程 。
(二)战略管理阶段
随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 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战略管理不一定限于完全被动地承受动荡 环境的影响,单纯做出战略的反应和调整。它 还具有积极的作用,即战略管理具有“预应” 性质:通过制定、实施创造性的战略,能够主 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接环境的挑战。(Fra bibliotek)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此期间,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催生了对管理思想的需求。

以下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里程碑:1.科学管理理论(1880s-1920s):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主导。

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原则包括工作分解与分工、科学评定与激励、严密计划与监控。

2.行为学管理理论(1920s-1940s):由埃尔顿·梅奥和奥斯本等人主导。

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员工的个人和群体行为是决定组织绩效的关键。

提出了员工参与决策和自我实现等概念。

3.管理科学理论(1940s-1960s):由杰拉尔德·韦恩利克等人主导。

利用数学和定量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强调决策分析、优化和模型建立等方法。

4.系统管理理论(1950s-1960s):由彼得·德鲁克等人主导。

认为组织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应该综合考虑内外环境的影响,并追求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5.现代管理理论(1960s-1980s):由查尔斯·赫尔曼等人主导。

强调管理和组织的复杂性,倡导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方式,例如项目管理和矩阵式组织。

6.战略管理理论(1980s-至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管理学者开始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和竞争优势,提出了策略规划、竞争分析、组织文化等概念。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1.有效性与效率:西方管理理论普遍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有效性指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效率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最优方式。

管理者需要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考虑时间、成本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2.专业化与科学化:西方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专业性和国际化。

管理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例如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四、结论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人才 资本、敏捷性和生态等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适合的 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自那时以来,战略 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的演变过程及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
谢谢观看
3、90年代:动态战略理论
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动态 和复杂。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明茨伯格的动态战略理论、资源基础观和核心 能力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培育。
4、21世纪:网络化战略理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格 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平台战略、网络效应战略和社交 媒体营销战略等。这些理论为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市场拓展提供了指导。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1、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战略 管理理论
在这个阶段,战略管理理论尚处于萌芽期。学者们开始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 概念、方法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战略管理理念,如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 等。这些理念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80年代:竞争战略理论
8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们开始竞争战 略。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竞争定位理论。这些理 论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 新发展
01 一、引言
目录

关于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关于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关于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一次变革,成为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管理理念的演变、管理科学的出现、管理方法的提出以及整合管理理论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一、管理理念的演变管理理念的演变从以往的机械式管理逐步演变为人本主义管理。

自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以来,管理意识逐渐从对器械的关注转向对人员的关注。

管理者的职责从单纯的“指挥”变为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类价值观得到更加重视,企业关注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的新趋势。

二、管理科学的出现管理科学的提出是推动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科学中的一些模型和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组织变革和经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策略和管理方案。

三、管理方法的提出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管理技能的不断进化,管理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现代企业重视创新管理、基于价值的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式,这些管理方法都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

四、整合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的综合发展被称为整合管理理论。

整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将多种管理理论进行结合,建立起一种更为全面的管理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分解”和“纵向”管理方法,整合管理理论更强调管理者全局意识和对企业运营系统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把握。

整合管理理论更好地支持企业的过程改造和持续优化,可以使企业实现从中级方向到高级方向的转型。

总之,西方管理理论的经验和发展历程表明,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管理者也应当不断深化自己的管理思想、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实现在快速发展的正常环境中更为优越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大规模的发展研究起源于第二次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

战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在原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范围内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政治理念的格局。

面对新的局势,西方国家感到必须对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便认识这些国家并对自身可能受到的挑战进行预测.这种学术努力产生了体系庞大的发展理论。

当中国也加入了高速发展国家的行列中时,对发展理论演变的过程和历史的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发展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对西方社会科学主流中静态和人类学偏好的一种挑战,它试图在新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进行重构。

其学术努力产生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发展"成为了社会科学家们研究的主要项目。

发展理论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趋向,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各种复杂的国情对西方传统的社会变化和转型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学者们将第三世界的变化纳入到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去。

所以也可以说,发展理论只是人们意识到第三世界的发展是与西方"原生型"发展具有特殊的不同质的特点时才开始产生的。

反过来,这种研究尽管是相对发达国家的不发达国家存在的不发达问题而产生的,它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对普遍发展规律的研究,并取代了原本以欧洲为主体的发展思维方式。

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的起源是密切相关的。

经济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变化使社会的决策者面临着一项紧迫的任务,那就是寻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途径。

所以发展战略通常包含着一位行动者-政府或国家。

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的这种密切关系,是因为发展问题通常被视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问题,这就使发展理论总具有为决策者提供建议的倾向,而初期的发展理论往往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即不发达社会的条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而必须加以改变。

改变的原动力只能由政府或类似的机构提供,于是,纯粹的理论与战略之间的联系就很难分开了。

一,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争论:以工业为主导初期发展理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领域.并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派别。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引言战略管理理论是商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帮助组织创造战略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探讨其重要里程碑和可能的未来趋势。

过去: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管理学家们。

在过去,战略管理主要关注组织如何获得竞争优势。

早期的理论着重于战略规划、竞争分析和资源配置,其中波特的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等成为了重要工具。

早期理论鼓励组织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以制定长期的战略计划。

现在:现代战略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竞争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变得更加灵活和动态。

弹性战略、开放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概念开始受到关注。

现代理论强调组织应该快速适应变化,注重创新和持续学习。

战略管理不再是静态的规划,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景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可能会继续朝着更加灵活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支持工具。

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可能更加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实时反馈,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结论战略管理理论在过去的演进中不断适应和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从早期的战略规划到现代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进。

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将继续关注组织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帮助组织实现长期成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将不断创新,成为组织成功的重要支持。

以上就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探讨了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无法预知和确 定。 在不确定的风险之下,在要求企业的竞争战略 与外部变化节奏保持同步的条件下,企业要具 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必须依赖于战略的弹性而 伸缩自如。 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 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它应该包括:组 织结构的弹性、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弹性、 市场营销的弹性、管理的弹性和人员构成的弹 性。
(四)、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
90年代,出现战略联盟理论,理论认为竞争优势 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结合的基础上 的。 90年代中期,企业逐渐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 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 得与其它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 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 美国学者穆尔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标志 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 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 市场中的企业活动;
(四):90年代后期的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理论

标志: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 首开了战略问题研究之河,提出了“结构追随
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 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 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被认为是环 境-战略-组织理论的专家 安索夫在1965出版的《公司战略》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演进规律及未来走势
天津工业大学 熊德勇
一、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阶段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 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多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管理理论 (二):80年代的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三):90年代早期的核心能力理论

第一、 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存在一个 发展轨迹

发展轨迹: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 ↓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 ↓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 境分析相结合) ↓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的性质看

四、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 角度、跨行业的角度考虑自身的资源,在资金、人力 资源、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 机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员工的知识构成及其组 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不过多的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 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目标。 4.由企业或者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 争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 争。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在此基 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 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80年代的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 提出竞争战略理论 基本逻辑:

(1)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2)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 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 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 (3)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 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 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 略。
1. 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



行业的界限、企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竞争战略的谋 划将不再只限于既定的行业内市场份额的竞争、产品 或服务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在无边界的范围内对商业 机会的竞争。 竞争必然导致竞争参与者之间,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 方面展开争夺。 竞争的概念基本上是界定于不同的联盟之间、不同的 商业生态系统之间。 竞争的物理空间也由区域性范围扩大到全球。由于竞 争已不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行业界限内进行,企 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配臵自 身的资源,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管理 整合效果。
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他们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 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订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 施的方案。

计划学派

环境战略理论特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环境是企业无法控 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 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 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因而,在 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 适应。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 了以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设计学派”和以 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

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 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其次,高层经理人应 该是战略的设计师,并督导战略实施,再者,战略构 造模式应是简单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创新 性和灵活性。


为了解决内外部分析失衡问题,资源观产生
1995年David
J.Collins和 Cynthia A.Motgomery发表 的《资源竞争:90年代的战略》 认为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要将 企业臵身于所处的的产业环境,通过与竞争对手 比较发现所拥有的有价值的资源。所谓企业的资 源是公司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 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公司可看 作是各种资源的不同组合,只有公司拥有了预期 业务和战略最相匹配的资源,该资源才是有价值 的,公司的竞争战略取决于其有价值的资源。


穆尔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 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 限制,力求“共同进化”。穆尔站在企业生态 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 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建议高层经理人 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 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 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臵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 为在此基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企业在产品或服务时期,对外部环境采取的是一种规 避风险、抓住机遇的作法。通过内部积极主动的行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营销,利用高 效的组织机构等取得规模效益。在对外和对内的行为 方式上,被动应对色彩更为浓厚一些。 而当企业跨入 标准为核心的竞争阶段后,对外部环境 的认识则完全变了,企业除了对外界变化会积极主动 地做出反应外,可能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 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业联盟共同合作,创造和 制定指导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争规则。 通过对标准或规则的掌握来获取高额的利润,确定企 业的优势地位。总之,企业要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方 面的竞争给与更多的注意力,并力求有所作为。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 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

因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手段正由单 纯地寻找稀缺资源过渡到与寻找稀缺智力和由 此而产生的稀缺知识的结合,寻找的范围不仅 局限于企业边界内部,而是着眼于对离散的创 造价值的活动的识别与整合,这种战略要求企 业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通过与 知识的组合来克服资源的限制,从而为顾客创 造价值。
4.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 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




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单独的企业个体,而是 以企业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发展到企业与其所处的商业生 态系统并举的阶段。 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 没有实力单独参与竞争,因为整个商业活动的主体是以 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核心的生态族群,即未来的竞争是不 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 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个体来讲,竞争更体现在加入或营 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系统, 并且在一个系统中寻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当然也包 括争取作为整个群体的领导。 在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环境中,使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 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第四、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 确定性所取代。 无论是“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还是“结 构学派”,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外部环境是可 预测或基本可预测的。因此,制定战略的重点是 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 就可基本把握战略的方向。“能力学派”的假设 前提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不均衡的。 所以,战略制定的主旨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 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与能力,并且能够比竞争 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 能力结合起来。即便如此,战略的成功可能性也 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承担巨大的风险。
二、新旧战略管理理论的区别
三、战略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1.从战略理论的内容看,存在一个发展轨迹发展 2.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 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3.从竞争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产品)、 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向对无形(未来)、 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 4.从战略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 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第三、从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看

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 渐朝着对无形 (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 的追求。 如“结构学派”的战略始于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形成于对三种基本战略的选择,而这三种战略 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所作出的。“能力学 派”则将战略的核心转向了企业内部的经验和 知识的共享与形成,这些都是内在、无形的东 西,对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长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