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尔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 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 限制,力求“共同进化”。穆尔站在企业生态 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 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建议高层经理人 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 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 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臵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 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80年代的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 提出竞争战略理论 基本逻辑:

(1)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2)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 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 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 (3)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 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 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 略。
(四)、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
90年代,出现战略联盟理论,理论认为竞争优势 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结合的基础上 的。 90年代中期,企业逐渐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 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 得与其它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 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 美国学者穆尔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标志 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 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 市场中的企业活动;

第一、 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存在一个 发展轨迹

发展轨迹: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 ↓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 ↓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 境分析相结合) ↓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 企业有机群体)
第二、从竞争的性质看
二、新旧战略管理理论的区别
三、战略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1.从战略理论的内容看,存在一个发展轨迹发展 2.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 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3.从竞争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产品)、 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向对无形(未来)、 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 4.从战略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 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 为在此基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企业在产品或服务时期,对外部环境采取的是一种规 避风险、抓住机遇的作法。通过内部积极主动的行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营销,利用高 效的组织机构等取得规模效益。在对外和对内的行为 方式上,被动应对色彩更为浓厚一些。 而当企业跨入 标准为核心的竞争阶段后,对外部环境 的认识则完全变了,企业除了对外界变化会积极主动 地做出反应外,可能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 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业联盟共同合作,创造和 制定指导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争规则。 通过对标准或规则的掌握来获取高额的利润,确定企 业的优势地位。总之,企业要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方 面的竞争给与更多的注意力,并力求有所作为。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 了以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设计学派”和以 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

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 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其次,高层经理人应 该是战略的设计师,并督导战略实施,再者,战略构 造模式应是简单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创新 性和灵活性。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制定战略可能不光只是企业高层决策人员的特权, 普通员工也不再仅仅是战略的接受者与执行者。 战略制定这一工作将变得更为普遍化,由于信息 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使得组织结构向扁平化 方向演化,信息的传播手段和渠道也变得大众化 和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在整个企业内部拥有信息 的权力趋于平等。 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决定了每一个个体在整个 网络系统中都是信息传播的一个节点,高层主管 不再居于信息传播的中心,普通员工可以有更多 的机会参加企业的战略制定,他们具有既是决策 参与者又是决策执行者双重身份的特征。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无法预知和确 定。 在不确定的风险之下,在要求企业的竞争战略 与外部变化节奏保持同步的条件下,企业要具 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必须依赖于战略的弹性而 伸缩自如。 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 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它应该包括:组 织结构的弹性、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弹性、 市场营销的弹性、管理的弹性和人员构成的弹 性。
1. 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



行业的界限、企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竞争战略的谋 划将不再只限于既定的行业内市场份额的竞争、产品 或服务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在无边界的范围内对商业 机会的竞争。 竞争必然导致竞争参与者之间,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 方面展开争夺。 竞争的概念基本上是界定于不同的联盟之间、不同的 商业生态系统之间。 竞争的物理空间也由区域性范围扩大到全球。由于竞 争已不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行业界限内进行,企 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配臵自 身的资源,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管理 整合效果。

第三、从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看

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 渐朝着对无形 (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 的追求。 如“结构学派”的战略始于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形成于对三种基本战略的选择,而这三种战略 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所作出的。“能力学 派”则将战略的核心转向了企业内部的经验和 知识的共享与形成,这些都是内在、无形的东 西,对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长远的影响。
Baidu Nhomakorabea
(三)、90年代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

产生原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企业将眼光从外部转向内部,注重对自身独特资 源和知识的积累,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

标志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的《企业核心能
力》,掀起了核心能力研究的热潮。
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包括知识 /技术等),形成了独特的能力,资源不能在 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特有的其他企业无法复 制的资源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该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 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弥补了注 重企业外部分析的波特结构理论的缺陷,但其 本身也存在由于过分关注内部,致使企业内外 部分析失衡问题。


为了解决内外部分析失衡问题,资源观产生
1995年David
J.Collins和 Cynthia A.Motgomery发表 的《资源竞争:90年代的战略》 认为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要将 企业臵身于所处的的产业环境,通过与竞争对手 比较发现所拥有的有价值的资源。所谓企业的资 源是公司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 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公司可看 作是各种资源的不同组合,只有公司拥有了预期 业务和战略最相匹配的资源,该资源才是有价值 的,公司的竞争战略取决于其有价值的资源。
4.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 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




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单独的企业个体,而是 以企业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发展到企业与其所处的商业生 态系统并举的阶段。 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 没有实力单独参与竞争,因为整个商业活动的主体是以 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核心的生态族群,即未来的竞争是不 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 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个体来讲,竞争更体现在加入或营 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系统, 并且在一个系统中寻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当然也包 括争取作为整个群体的领导。 在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环境中,使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 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第四、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 确定性所取代。 无论是“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还是“结 构学派”,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外部环境是可 预测或基本可预测的。因此,制定战略的重点是 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 就可基本把握战略的方向。“能力学派”的假设 前提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不均衡的。 所以,战略制定的主旨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 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与能力,并且能够比竞争 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 能力结合起来。即便如此,战略的成功可能性也 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承担巨大的风险。
(四):90年代后期的创新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理论

标志: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 首开了战略问题研究之河,提出了“结构追随
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 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 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被认为是环 境-战略-组织理论的专家 安索夫在1965出版的《公司战略》
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他们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 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订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 施的方案。

计划学派

环境战略理论特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环境是企业无法控 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 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 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因而,在 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 适应。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演进规律及未来走势
天津工业大学 熊德勇
一、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阶段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 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多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一):60、70年代的环境战略管理理论 (二):80年代的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三):90年代早期的核心能力理论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 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

因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手段正由单 纯地寻找稀缺资源过渡到与寻找稀缺智力和由 此而产生的稀缺知识的结合,寻找的范围不仅 局限于企业边界内部,而是着眼于对离散的创 造价值的活动的识别与整合,这种战略要求企 业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通过与 知识的组合来克服资源的限制,从而为顾客创 造价值。
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 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计划学派”源于较弱的竞争性,“设计学 派”则建立在竞争性趋强的基础之上;到了 “结构学派”、“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 时代,尽管他们对于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各不 相同,但更多地强调对抗性竞争这一点却是相 同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完全不同于以 上各种理论,主张企业间通过合作建立共生系 统以求得共同发展

四、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 角度、跨行业的角度考虑自身的资源,在资金、人力 资源、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 机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员工的知识构成及其组 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不过多的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 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目标。 4.由企业或者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 争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 争。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在此基 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