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前言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调水技术是池塘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调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水量和鱼类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池塘养殖中常用的调水技术和注意事项。

1. 调整水位1.1 初次灌水在开始养殖之前,首先需要将池塘灌满水。

可以利用自然水源如河流或水井,或者人工上水进行灌水。

需注意以下几点:- 灌水过程中应注意水源的水质是否符合养殖需求,如PH值、含氧量等; - 灌水时要逐渐增加水位,以防止鱼类受到惊吓或者其他不利影响。

1.2 调整水位池塘养殖中,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和其他环境影响因素,需要适时调整水位。

下面是常见的调整水位的方法: - 开启或关闭基础设施中的进水和排水管道来控制水位的变化; -通过调节闸门或泵的开关来调整水流速度,从而控制水位的升降; - 利用自然降雨或引入外部水源来增加或减少水位。

2. 维持水质2.1 水质监测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维持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下面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 - PH值:鱼类对PH值敏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 溶解氧:鱼类需要足够的氧气来呼吸,检测溶解氧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体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 温度:不同鱼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测量水体温度可以保证鱼类处于适合的生长环境。

2.2 水质调整当发现水质不合适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水质调整方法: - 曝气:通过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使用加氧机、风车曝气机等设备; - 水质净化:利用生物滤池、化学药剂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 换水:根据需要,适当引入新鲜水源,将部分原水排出,以维持水质的平衡。

3. 水量管理3.1 水量计算在池塘养殖中,合理控制水量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需要进行水量的计算。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计算池塘面积:根据实际养殖场的情况,精确计算池塘的面积; - 考虑养殖密度: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养殖要求,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估算用水量:根据每只鱼对水的需求,计算总的养殖水量。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1.养殖环境:挑选保水的池塘,必需有充沛的水源。

2.消毒:用生石灰对囫囵池塘举行喷洒消毒。

3.鱼塘管理:常常观看是否有鱼浮头。

4.注重事项:定期清理池塘中残留的饵料、死鱼、污染物、腐烂的水草。

鱼塘如何养鱼1。

繁殖环境
养鱼最重要的是挑选一个保水池塘,一定要有充沛的水源,这样才干保证池塘在旱季和雨季都是抗旱耐涝的。

其它,池塘的位置一定要阳光充沛,池塘外形整齐,底部平坦,淤泥适量。

2.消毒处理
养鱼前要对池塘举行清洁消毒,挖出多余的污泥,清除池塘内和池壁上的杂草,削减病菌和敌人的威逼。

清洗后,全池洒水,用生石灰消毒。

3.鱼塘管理
日出前夕,是水中产氧最少的时候。

这时候就要不断观看是否有鱼浮头。

而且下午气温最高的时候,要准时查看鱼的活动状况,避开浮现鱼群的不良状况。

4.有关注重事项
在养鱼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残留的饵料、死鱼、污染物、腐烂的水生植物等。

在池塘中,以保证池塘环境的清亮整洁,削减鱼类病虫害,
并在旁边种植燕麦草等青饲料。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淡水鱼类、龙虾、蟹类等的繁殖和养殖。

淡水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1. 塘养技术塘养是一种最常见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鱼类、虾类等的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塘泽水的管理和鱼类的喂养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在塘泽水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水中的异味、浑浊和富营养物质过多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投放饵料,以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

对于剩余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造成污染。

2. 水产池塘养殖技术水产池塘养殖是一种通过搭建池塘进行养殖的技术。

与塘养相比,水产池塘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设备投入,但也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

在水产池塘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选址,选择合适的平整土地,并注意避开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然后,根据需要建设池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防渗漏工作。

选用合适的塘土,进行围堰建设和水位调节工作。

在池塘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水位,并定期投放饵料和鱼苗。

还需要设立鱼苗放养区域和收获区域,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的控制。

3.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种类繁多的水产品。

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水泵等设备,实现水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中,需要建设循环水池或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过滤、净化、加氧等环节。

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滤材,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泵和氧气机等设备,确保水位和氧气的充足供给。

4. 深水养殖技术深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通过在水中悬挂养殖网箱或笼子,实现水产生物的繁殖和养殖。

在深水养殖技术中,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水产生物进行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然后,建设养殖网箱或笼子,并选择合适的悬挂位置和深度,以保证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池塘圈养技术养殖工艺流程

池塘圈养技术养殖工艺流程

池塘圈养技术养殖工艺流程1.池塘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池塘,通常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土地。

对土壤进行改良,清除杂草等杂物。

将池塘底部进行修整,确保池塘底部平整。

2.水源供应:确保池塘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可以利用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通过水泵将水引入池塘。

水源应优先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3.种苗选购:根据养殖的目标物种选择适合的种苗。

需要注意种苗的健康状况和品质,并确保种苗的数量足够。

4.饲料供应: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可以是市场上购买的成品饲料,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配制。

5.入塘养殖:将选购的种苗投放到养殖池中。

在入塘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措施,确保种苗的健康。

6.养殖管理:进行日常的养殖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检查水质、温度、溶解氧等指标,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掌握鱼类或虾类的生长情况,监测其健康状况。

7.饲料添加: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求,定期添加适量的饲料。

饲料的投放量应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8.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工作,包括鱼类或虾类的常规检查、预防接种和疫苗注射等,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9.水质调控:根据水质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控工作。

使用适当的药品和方法,调整水质指标,维持池塘内水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10.鱼苗定期换水: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求,定期进行换水。

换水操作应该适时、适量,确保水质清洁,并防止因换水带来的应激。

11.调控密度和饲养率:根据养殖物种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合理调控养殖密度和饲养率。

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恶化和生长受限,饲养率过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健康和发育。

12.防止天敌:对于可能入侵池塘的天敌,如鸟类、青蛙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止和驱赶,以保护养殖物种。

13.定期清理和整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杂物和底泥,保持池塘的清洁,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和修剪沉水植被。

14.采收和销售:根据养殖物种的生长周期,定期采收养殖物种。

采收后,对养殖物种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并进行销售。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22期水产养殖是经济效益相对稳定的养殖行业,目前提倡健康养殖,重视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改善池塘条件,提高鱼种质量,采用大宗淡水鱼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及机械化综合养鱼技术,加强科学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预防控制等日常管理,促进鱼类生长,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池塘条件选择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周围环境相对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污染的池塘,一般5~10亩为宜,池水深1.8~2.5m,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

二、清塘消毒冬春排干池水、清塘消毒,曝晒池底。

鱼种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干法清塘消毒3~5天后加水0.8~1m,并用机器搅水,起到消毒、杀菌、肥水和净化水质的功效。

三、鱼种放养以冬春放养为主,选择体健无病、活动敏捷、形态正常、鳞片完整的鱼种,要求放养规格整齐,尽量投放大规格的鱼种,如鲢鱼150~300g/尾,鳙鱼250~500g/尾,草鱼250g~750g/尾,鲫鱼30~50g/尾,团头鲂50~150g/尾。

根据饵料、肥料、鱼池条件及市场需求决定搭配比例,合理混养。

放养规格和数量视计划产量而定,一般亩产500kg成鱼,需大规格鱼种100kg。

如主养鲫鱼计划亩产500~800kg,亩放30尾/kg的鱼种1500尾左右,鲢、鳙鱼50~60尾,少量其他经济鱼类。

鱼种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时间一般视水温、天气和鱼的活动状况而定。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饵料条件、技术水平、上市产量和历年经验而定,一般池塘条件好、水深质好、排灌方便、有增氧条件可多放,反之则相应减少。

鱼种放养一般选择晴天进行,大风下雨天不宜放养,早放养早开食。

四、科学投喂充足的饵料和肥料是鱼类生长的必要条件,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原则即定时、定点、定位、定量,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鱼吃食活动而定。

池塘青虾养殖技术

池塘青虾养殖技术

池塘青虾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虾池应选择远离工业废水,无污染水源,采光好,四周无遮荫物。

面积以1~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

过小容易造成缺氧,不利于青虾生长而影响产量,过大管理和操作不便。

水深以1.5~2米为好。

塘埂应坚固不漏水,塘滩坡度平缓,塘底淤泥少,进、排水口要布设2.5厘米规格的密网,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杂鱼人侵。

池水溶氧为4毫克/升以上,pH值7~8。

2.放养准备(1)彻底消毒放苗前半个月,虾池可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用量为每亩75~100千克。

淤泥较厚的池塘,应在放苗前1个月干塘曝晒,以达到清塘消毒和改善池塘底质的目的。

(2)培肥水质放苗前5~7天,灌水深约60厘米,亩用100千克左右的有机肥培肥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为即将下塘的虾苗准备好丰富适口的生物饵料。

3.苗种放养虾苗放养规格最好在1厘米以上,这种规格的虾苗操作时不容易受伤,成活率高。

苗种放养要计数下塘,密度过大,会导致达不到商品虾规格而影响收益,密度过稀会影响产量。

如池塘平均水深为0.8~1米,计划产量达到60千克,亩放虾苗为5~6万尾;如池塘水深1~1.5米,计划产量达到75千克,亩放虾苗为7~8万尾,出池规格约为每千克500只左右;如池塘条件好并配有增氧机,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4.水草放养虾池四周,离塘滩1米处,应放养少量水草,用绳固定成为水草带。

水草带宽度以1.2米为宜,以利调节水温,为青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和活动场所。

(1)放养时间放养水草最好选择在青虾生长至2厘米以上时进行,过早放养会大量吸收水中养分而减少饵料生物的数量,导致虾苗前期生长缓慢。

(2)水草种类最好采集陆生草种放养,以免带进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

(3)放养面积水草放养面积应控制在占水面的20%~30%,放养面积过大会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水体缺氧。

5.投饲管理青虾是一种杂食性甲壳动物,饲料来源广泛,一般以青虾专用颗粒饵料为主,虾苗下塘1个月内最好投喂全价破碎颗粒饵料。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一、池塘选择选择合适的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池塘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适合养鱼的气候条件,并且水深、水质较好。

同时,池塘的周边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和供水条件,便于饲料投喂和养鱼操作。

二、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鱼的效果。

优质的水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鱼类的成长和繁殖。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适时进行水质调理和换水工作,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三、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我们需要根据鱼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饵料,并且要注意饵料的种类和数量。

在投喂饵料的过程中,要避免过量过频的投喂,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饵料浪费。

四、水产疾病防治水产疾病是影响养鱼效果的重要因素。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养殖鱼类的减产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水产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

五、养殖周期控制在池塘养鱼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养殖周期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工作,如投苗、投料、消除废料等。

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养殖需求,合理控制养殖周期,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总结:池塘养鱼是一项值得尊重和研究的养殖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我们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提高产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养鱼过程中,能够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养殖水平,为水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共同促进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养鱼设备和工具在池塘养鱼的过程中,养鱼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如水泵、氧气机、温度计、投饵器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鱼过程。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和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为池塘养鱼提供良好的保障。

鱼塘养鱼技术

鱼塘养鱼技术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三、鱼病防治
鱼病存在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里,水体环境比较复杂,鱼类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鱼的体质不健壮,抗病能力弱,放养密度搭配品种不当,拉网过池操作使鱼体受伤后病菌感染,投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池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使鱼得病。
定质: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水温在15℃-20℃日投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0.8%-1.6%。水温在20℃-28℃日投喂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1.6%-3.5%,水温在低于15℃或高于28℃时都要减少投喂量,因为此温度不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粗料投喂量以吃完不剩为准。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5 进 排 水 设 施 。 进 、 排 水 系 克 含 “ 合 细 菌 、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 . 光
. 统 分 开 ,具 备 独 立 的 进 、 排 水 渠 , 硝 化 细 菌 、 亚 硝 化 细 菌 、 乳 酸 菌 ” 0 5毫 克 /升 以 下 , 调 控 的 方 法 , 等 多 种有 益 菌在 内的 复合 微 生物 是投 放 沸 石粉 来 吸 附 ,每 亩 用 每个池塘具备进 、排水 闸涵。 5~ 2 0千 克 可 吸 附 部 分 6 道 路 。 主 干 道 宽 度 5米 , 制剂 ( . 每克制剂含活 菌数量 10亿 沸 石 粉 1 5
厘 米 时 ,适 当 换水 。透 明度 大 于
1 饲 料。采 用鲤 鱼全 价 配合 .
二 、标准 化养殖技术
( )池 塘 准 备 一 1 清 塘 。池 塘 经 冬 季 晾 晒 , .
4 厘米时 , 0 使用肥水素 1 千克 /亩 。 饲 料 ( 投喂 鲤 鱼 ,鲫 鱼和 鲢 鳙 只 2p .H指 标 pH 须 控 制 在 鱼不需投喂 ) 。
( 一)池塘 改造标 准
1 池塘 面积 。5 ~ 2 . 0亩 。 5 水 深 。2 5~ 3 。 . . 米 4 池 塘 淤泥厚 度 。 . 0~ 1 厘 米 。 5
量8 %的二氧化氯 1 0 0 克杀灭细菌 、 保 证 池 水 溶 解 氧 含 量在 5毫 克 /
2 池塘形状 。 . 长方形或正方形。 病 毒。
推 土 机 和挖 掘 机 相结 合 施 工。淤 泥也可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
化 细 菌 、亚 硝化 细 菌 的复 合微 生
2 放 养 密度 。每 亩放 养鲤 鱼 物 制 剂 , 每 克 含 活 菌 数 量 3 个 . 0亿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健康的养殖水体维持。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将水体经过一系列处理设施后再次回归养殖用途的循环利用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将饲料残渣、废气、废水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地处理,使得养殖水体得以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具体措施1. 喂食管理:合理调整饲料种类、比例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和喂食残渣积累,以减少养殖水体中的废物。

2. 水质监测与处理:通过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养殖池塘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水质异常,可采取措施如增氧、疏通水道、补充活性菌等进行处理。

3. 池塘设计:在建设池塘时,结合养殖品种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水深、水面面积和形状,以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和氧气供应,减少病菌滋生和动物代谢废物的积累。

4. 污水处理设施:在养殖场附近建设生物净化池和湿地,用以处理养殖池塘中的废水。

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并回收部分养分供养殖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水体补充:根据池塘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补充新水,保持池塘水体的稳定。

补水要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水质的清洁,以免引入有害物质。

6. 综合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养殖方式相结合,如河流养殖、土地养殖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 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通过水体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需求。

- 减少废物和废水的排放:通过处理废弃物和废水,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 提高养殖效益:适当调整养殖方式和饲料管理,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挑战:- 技术复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需要综合各种设施和措施,要求养殖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池塘养鱼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养殖方式,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养鱼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池塘养鱼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池塘养鱼的新技术,包括水质调控、饲料改良、疫病控制、水生植物利用等等。

一、水质调控水质是决定养殖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水质调控技术已经成为池塘养鱼的重要措施之一。

1、种菌调控种菌调控是一种将益生菌、有益微生物和微细菌种加入水体中,调节水质的方法。

在水体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群,帮助处理饲料和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毒物质,从而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2、水草调控水草可以帮助调节水质和增加水氧含量,同时还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体环境。

通过种植水草,可以调整水质,使水质保持平衡,避免水质变坏,影响养殖效果。

二、饲料改良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出了很多饲料改良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类需求,配制不同种类的饲料。

1、配方饲料采用科学的配方,根据不同种类的鱼类需求,精确地控制饲料成分的比例,达到科学喂养的目的。

2、添加剂饲料使用添加剂来改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水平。

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维生素、酶等。

其中,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激素可以促进鱼类生长,维生素和酶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增加营养价值。

三、疫病控制疫病是池塘养鱼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白化病、红斑病和口腔溃疡病。

现代养殖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疫病控制技术,如下所述:1、预防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鱼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疫苗注入鱼体,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鱼类疾病的常用方法。

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等药物,杀死引起鱼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可以在水中繁殖和生长。

池塘养鱼防病技术要点

池塘养鱼防病技术要点

池塘养鱼防病技术要点1. 引言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鱼的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因此,掌握池塘养鱼防病技术要点对于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池塘养鱼防病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2. 水质管理合理管理池塘水质是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要点:•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饲养密度合理。

过高的鱼类密度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病害的发生。

根据鱼种和池塘大小,合理控制养殖的鱼类数量。

•确保水体流通。

充分利用池塘间隔和引入流动水源,促进底部泥沙的沉积和水体的流动,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清洁。

3. 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池塘养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有助于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要点:•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配方。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控制饲料的数量和频次。

过度喂养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消化不良,增加病害的风险。

合理控制每次投喂的饲料量和投喂的频次,避免过度喂养。

•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

鱼类的饮食状况可以反映其健康状态。

注意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4. 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池塘养鱼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疫病防控的要点:•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态。

通过观察鱼类的外观、行为和食欲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防疫病的发生。

•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定期清除池塘内的污物和底泥,消毒池塘水体,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注意隔离病鱼。

发现患病鱼只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鱼,应及时进行治疗或淘汰,以免影响整个养殖群体。

•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药物。

对于出现疫病的池塘,可以根据养殖专业人员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在农村,许多家庭都会在自家的池塘里养鱼,不仅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供新鲜的鱼类食材。

但是,要想成功养鱼,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村池塘养鱼的技术。

选择合适的鱼种是至关重要的。

在农村池塘中,常见的鱼种包括鲫鱼、鲤鱼、鳙鱼等。

这些鱼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比较容易养殖。

在选择鱼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水质、水温和池塘大小等因素进行选择。

保持水质清洁是养鱼的关键。

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杂物和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通过加氧、通风和换水等方式改善水质,确保鱼儿有充足的氧气和食物。

合理投喂也是养鱼的重要环节。

投喂应根据鱼的种类、数量和生长阶段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量不宜过多,避免造成浪费和水质恶化。

饲料的选择也很关键,可以选择市售的饲料,也可以自制饲料,保证鱼儿的营养需求。

定期检查和防治疾病也是保证养鱼成功的重要步骤。

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同时,可以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也是农村池塘养鱼的关键。

要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可以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共同管理和营销养殖的鱼类,增加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池塘养鱼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水质、鱼种选择、投喂管理、疾病防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增加经济收入。

希望以上介绍的技术能对农村池塘养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操作,可以获得丰收的鱼产量。

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池塘是农村池塘养鱼的第一步。

池塘应具有一定的水源补给和排水系统,水质清澈,富含氧气,并且适当的深度和面积,以便鱼类生长繁殖。

在选择池塘时,要考虑周围环境是否适合养鱼,避免受到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合理配置池塘中的养殖鱼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质情况,选择适合的鱼种进行养殖。

常见的养殖鱼种包括鲤鱼、鲫鱼、草鱼等,这些鱼类对水质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适合在农村池塘中进行养殖。

第三,合理投喂和管理。

在养鱼过程中,要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防止水质污染。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生长不良。

第四,定期检查和防治疾病。

定期检查池塘水质和鱼类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避免鱼类感染病害导致损失。

同时要注意防止池塘水温过高或过低,保持稳定的水温有利于鱼类生长。

合理利用池塘资源。

除了养鱼外,农村池塘还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和藻类,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生长。

同时,可以利用池塘水进行灌溉和养殖其他水产,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的来说,农村池塘养鱼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水质、鱼种、投喂管理等因素,做到科学合理的养殖,才能获得丰收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养鱼技术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希望以上介绍的农村池塘养鱼技术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一、技术概述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1、选址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

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

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

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

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1、水质的检测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1、选择鱼种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1、饲料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六、经济管理技术1、渔具管理渔具的管理很重要,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便改善捕鱼的效率。

2、销售管理销售管理非常重要,要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

三、总结农村池塘养鱼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建池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使得农村池塘养鱼的收益大大提高。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一)池塘选址鱼塘是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考虑规划要求、自然条件、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规划要求,自然条件等五个方面。

1.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

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3.水源、水质条件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若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若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

池塘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池塘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池塘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潜力的养殖方式。

本文介绍了池塘养殖的基本方法,包括水质管理、种苗选购、喂养管理等,并提到了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防治病害、定期清理等。

通过有效的养殖方法和细致的注意事项,可使池塘养殖获得更好的效益。

正文:池塘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养殖方式,其养殖对象包括鱼类、龙虾、虾等水产品。

下面将介绍池塘养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从事池塘养殖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池塘基本方法1. 水质管理:水质是池塘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确保养殖池水源清洁、水量充足。

其次,保持适宜的水温,不同养殖对象的适宜水温也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含量,保持水质平衡。

2. 种苗选购:选购健康优良的种苗对养殖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种苗时,要注意观察鳞片是否完整、眼睛明亮、活动力强等标志健康的特征。

同时,要留意避开患病的鱼类,并选择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的品种。

3. 准备饲料: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准备相应的饲料。

鱼类一般以鱼饵和粉料为主,而龙虾、虾等则以活鲜饵料为主。

合理的饲料搭配,既能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又能提高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二、池塘养殖注意事项1. 防治病害: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为预防病害,可定期加入适量的杀菌剂或驱虫药物,并定期检查养殖对象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此外,定期更换池水和彻底清洗养殖池也有助于预防病害的发生。

2. 定期清洁:定期清理养殖池和池周围的杂草、落叶等,保持池塘干净整洁,有利于水质的流通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及时清除死去的鱼类或虾类,以免堆积产生恶臭的气味,并引起其他养殖对象传染病害。

3. 维持适宜环境条件: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需要,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十分关键。

如提供合适的觅食环境、藏身地点等,以使养殖对象能得到充足的食物和休息空间。

另外,夏季高温时要考虑提供相应的降温设施,保持适宜的水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

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㈠主要水质因子1、溶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

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

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

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

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

⑶水平变化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

⑷季节变化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季节。

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

但引起各耗氧因子呼吸和发酵耗氧相对加强。

使塘水在清晨溶氧量降到最低点。

故夏秋季的昼夜溶氧差较大,在冬春季节差异则不明显。

2、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动。

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

因此,根据水温状况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有差异,如鳙鱼在月平均水温30℃以上的7、8、9月份生长最快,在月平均水温为20℃以下的1、2、12月份生长慢;鲢、草鱼亦以高温月份生长最快,但在低温月份,当寒潮过后水温回升时,生长仍基本正常,渔农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进行育冬草或育秋鲢。

热带、亚热带鱼类如罗非鱼、御寒力差,当水温降到10℃时常被冻死,当到了冬季,要及时收获。

冷水鱼、亚冷水鱼如匙吻鲟最适生长水温20-28℃,高温时生长受到影响。

3、酸碱度水的酸碱度以PH值表示,PH值7表示中性,7以上为碱性,7以下为酸性。

一般养殖鱼类适应于PH值7-的微碱性水中生活。

4、有机物耗氧量有机物耗氧量是水质肥瘦的标志。

一般来说,水中耗氧量越高,有机物也越多。

但有机物含量过多,则对池水的溶氧情况不利。

不同鱼类对耗氧量有不同的适应程度。

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饵,能适应于较肥沃的水中生活。

草鱼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饵,要求水质一般较清瘦。

成鱼塘有机物耗氧量为15-36毫克/升。

向池塘中投饵施肥,可提高有机物耗氧量。

为了提高水中肥份而不致溶氧量急剧下降,投饵施肥最好采取“次多量少”的原则,以免发生鱼类严重缺氧死亡。

5、总硬度总硬度是碱土金属中钙、镁与弱酸、强酸结合的量。

硬度较高的水,能促进鱼体骨骼的正常生长,增强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

适合的硬度是5-8。

6、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主要指浮游植物的生产力。

它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水体各种生产力的基础,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很大。

㈡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为提高鱼塘的产量,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对比较容易改变的各种限制因素,如多增氧、少耗氧、调整合适的硬度、酸碱度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鱼塘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注水。

注水可以改善水质和起到直接增氧的作用,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每月要求注水5次以上,亩产2000斤以上的,每月注水7次以上,当水质变浓,鱼的食欲不振,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时,表示池水已变坏,就要及时注换部分新水。

2、增氧。

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都要求安装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作用。

实践证明晴天中午开增氧机能通过增氧机搅动,把表层过饱的溶氧与底层形成的氧值起混合作用,增大了池塘溶氧的贮备量,对避免次日清晨鱼类缺氧浮头,和加速底部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有良好作用。

使用增氧机改善水质,是实现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

3、保持适当的面积和水深。

根据观察,池塘水中有20-50%溶氧量,来自空气中氧的溶入和加注新水。

因此,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加强风力引起波浪,加速空气中氧的直接溶解是有利的。

成鱼面积以4-10亩,水深以米为宜。

4、清理淤泥。

池塘中的淤泥,是由死亡的生物体、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沉积,加上泥沙的混合而成。

池底适当的淤泥为10厘米左右,过多的淤泥清除等等。

5、施生石灰和水质改良。

施用生石灰是提高池水总硬度、中和酸性和稳定PH值的有效方法。

二、池塘的环境要求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池塘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有着密度的关系。

鱼类要求一个适应的环境条件,才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对生产者,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池塘的环境因子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如何创造、掌握和保持池塘的最佳环境,确是养殖生产者必须重视研究的首要问题。

㈠池塘的条件。

1、建造鱼塘必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

水源充足就可以在天旱,水中缺氧或水质被污染时及时采取加水或换水措施。

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

一般鱼塘多半是挖土建筑而成的,土壤与水直接接触,故对水质的影响很大。

建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因粘质土鱼塘,虽然保水性好,但容易板洁,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

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

4、注、排水道。

一般理想的鱼塘,都应当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

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的形状、方向和环境。

鱼搪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

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档风和妨碍操作。

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㈡鱼池的整治和改造。

1、改小塘为大塘。

把过去遗留下来不规划的小、浅鱼塘,合并扩大,提高鱼塘生产力,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2、改浅塘为深塘。

把原来的浅水塘、淤集塘,挖深、清淤,保证鱼塘的深度和环境卫生。

3、改漏水塘为保水塘。

有些鱼塘常年漏水不止,这主要是土质不良或堤基过于单薄。

砂质过重的土壤不宜建鱼堤。

如建塘后发现有轻度漏水现象,应采取必要的塘底改土和加宽加固堤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塘周彻砖石或水泥护堤。

4、改死水塘为活水塘。

鱼塘水流不通,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生产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引起鱼类的严重浮头、浮塘和发病,一旦发生问题,亦无法及时采取“救鱼”措施。

因此对这样的鱼塘,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排灌条件,如开挖水渠,铺设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才能获得高产。

5、改瘦塘为肥塘。

鱼塘在进行上述改造以后,就为提高生产力,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

有了相当大的水体,又能排灌自如,使水体充分交换,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饲、肥供给,塘水不能保持适当的肥度,同样不能收到应有的经济效果。

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征,解决饲、肥料来源,逐渐使塘水转肥。

第二节肥料和饲料一、肥料㈠鱼塘施肥的作用鱼塘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促进以浮游生物为主的各种饵料生物的繁殖,以满足鱼类的摄食需要,从而提高鱼塘的产量。

㈡有机肥料的施用有机肥料是综合性肥料,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等,营养成份比较全面,肥效也较好,而且来源广、成本低,但因其在分解过程中耗氧量大,故施用过多,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和发生鱼病。

因此必须根据鱼塘条件、放养密度、水质状况、天气好坏,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

施肥的原则一般是:放种基肥要施足(每亩粪肥300-400斤),放种后追肥要勤施、匀施、薄施;晴天多施,阴天少施或不施;排灌和增氧条件好者多施,反之少施。

1、绿肥。

一切无毒的野生和人工载培的植物均可作绿肥。

有些既作肥料,也可作饲料。

作肥料使用时,应堆放在塘边或塘角,不宜散开,几天后,草料开始腐烂,以后隔2-3天,要将草翻洗重堆一次,使其腐烂部分,逐渐向全池塘扩散,使水质变肥呈黄褐色,然后将不易腐烂的根、茎、杆与草渣捞起。

用作基肥时每亩需投大草1000斤左右,追肥每亩投600斤左右。

2、粪肥。

养鱼使用的粪肥有人粪尿、猪粪、鸡、鸭粪、羊粪、蚕沙等。

粪肥需经发酵后施用。

一可提高肥效;二可减少水中溶氧的消耗;三可杀死寄生虫卵和病菌,避免疾病的传播。

3、其他肥源。

城镇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副产品如酒糟,豆渣等可作鱼塘的肥料。

㈢无机肥料的施用无机肥料即化学肥料,是一种速效肥,不易污染水质,但肥份单一,过量使用还易引起鲢、鳙鱼铵氮中害。

化肥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四种。

常用的氮肥有: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钙肥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等。

使用化肥时,一般氮、磷、钾、配比以2:2:1为宜,施肥浓度是:::。

具体施用量是:每亩1米水深一次施用碳胺斤或尿素斤;过磷酸钙、钙镁磷斤,硫酸钾斤。

在实际操作中以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水色呈黄绿或褐绿色为宜。

㈣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就是把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交替使用,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㈤推广使用新型鱼肥-养鱼专用复和肥及水质改良剂养鱼专用复和肥,用量少,营养全面,完全可替代传统的氮肥、磷肥,还可抑制污染、增加溶氧、减少鱼病、防泛塘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