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1

合集下载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墨子的主要思想(一)兼爱一一人道精神之阐扬。

“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墨子的无私“兼爱”,首先是针对儒家的亲亲之“仁爱”提出的。

墨子认为,要使天下人相爱善,就要“爱人若己”。

但即便如此,墨家的兼爱并不排除现实功利的考虑。

墨子曾引进“义”的观念来解释“兼爱”,他所说的“义”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强调“义即利”。

这表达了一种义利统一的思想,其“利”并非一己一时一事之利,应是对他者、天下人有“利”,是谓“公利”。

为此,墨子常“爱人”与“利人”并提,提倡“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实现了兼爱精神和功利主义的紧密结合。

平等之爱,在“人以群分”的古代,实难以推行。

然而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依旧人道精神阐扬的体现。

它可以为现代人的价值追求注入平等观念和道德理想的因素,足以为人们所珍视。

(二)非攻一一无义战争之消弧“非攻”的理论依据仍是“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战争不仅对个人有害无益,而目_对百姓大众、社会国家也是最大的不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一切战争。

而对喜好攻伐征战、粉饰主张的国君以夏禹、商汤、周武王为例的话难,墨子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非攻下》)由此可见,墨子反对一切劳民伤财的侵略性、非正义战争,却明白无误地提倡正义的战争。

而正义之战,就是以暴制暴、以战比战的手段。

要真正实现以战比战,墨子认为既要提倡“非攻”,也要加强军备、处理好邻国邦交关系等等。

此外,墨子倡言“非攻”,不仅只限于曰头宣传,还义无反顾地身体力行,这一点在《墨子》一《公输》、《鲁问》等篇中都有记载。

(二)尚同与尚贤一一政治伦理之建构。

墨子生活于诸侯争霸的乱世,天下“尚同”成为他的道德理想国。

墨子认为,为了实现天下“尚同”,消除混乱状态,就要由天子颁布是非善恶的统一标准,这就是道德和法律,诸侯国君通过卿大夫和乡镇里长加以执行。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朱传内容提示墨子学说,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研讨中,应该加强对墨家文化传统的研究,深刻发掘其合理思想,并予以积极汲取和弘扬。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

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提出了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尚贤、尚同: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主张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

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

他认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

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

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

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尚贤中》)。

在他看来,贤良之士是有崇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

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种思想流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术领域的繁荣景象,被后世成为“百家争鸣”。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其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思想其内容墨家著有十大教义,分别是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其中兼爱是核心政治思想。

所谓兼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是互爱互助,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即是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纷飞,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并指出当时社会混乱的原因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i,这是墨子提出的解决之道,即“兼爱”。

人人做到“视人若己”,则能社会和睦,国家安宁。

二.“兼爱”思想的特点了解“兼爱”思想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何为“兼”?用现代白话文解释“兼”,即“全部,整个”。

所有的一切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且各部分都是平等的。

那么,“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和事,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张岱年曾言:“墨子的兼,与孔子的仁,大体相近,然亦颇不同。

仁是由己推人,由近及远,以自己为起点,而渐渐扩大;由远近之程度,而有厚薄。

兼则是不分人我,不分远近,对一切人,一律同等爱之助之。

”ii其平等性的体现,不仅体现在社会范围领域,还体现在时空领域。

“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iii正印证了墨家的“兼爱”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对全人类的爱。

由此可知,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广泛性。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朱传内容提示墨子学说,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研讨中,应该加强对墨家文化传统的研究,深刻发掘其合理思想,并予以积极汲取和弘扬。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

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提出了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尚贤、尚同: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主张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

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

他认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

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

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

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尚贤中》)。

在他看来,贤良之士是有崇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

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较为接近当今社会价值观。

相对于儒家的君臣父子、道家的修仙问道之流,墨家提倡的"兼爱"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不受血缘宗法制度束缚,使"爱"兼及一切人。

近两百年西方一直压倒东方。

作为东方的主体,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一个体系来抵抗西方,但是当时的传统儒家思想无法适应科技时代,那么中国古代最讲逻辑思维,最讲科学理论的墨家就顺理成章的有了登场机会。

这就有了梁启超先生提倡的"墨学救国",让墨家自历史长河走出来,重现人间。

一、墨子所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强本节用等观点,比较全面地体现和阐释了人与人、国与国、国家与人民、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和谐思想,在中国的和合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渊源之一;
二、儒学、墨学相通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墨学和儒学都追求社会的和谐,希望建立起没有战争,没有争夺,不尔虞我诈而是互助友爱的社会;
三、墨子的思想有其正确性和可能性,只要力行实践,可以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四、研究墨子思想,借鉴其学说的精华,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认识外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第一篇: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

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但他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这是墨子的主要主张。

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

他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所以墨子认为“兼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

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

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

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

他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

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

最终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也区分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

他的“非攻”实质上是“非战”、“和平”,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一致的,并且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墨子》中的社会政治理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墨子》中的社会政治理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墨子》中的社会政治理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简介《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对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问题探讨较为全面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探讨《墨子》中的社会政治理念,并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视角来分析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1. 墨子关于尊崇兼爱和反对战争的主张在《墨子》中,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观点。

他主张人们应该广泛地去尊重、关心彼此,摒弃贫富势力差异,消除种族和地域冲突。

同时,墨子反对战争,并倡导通过互相合作与商议来解决纷争。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观点与人类共同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

尊重、平等和和谐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

同时,国际合作、外交对话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

2. 墨子关于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墨子强调了人们之间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

他主张公正、诚实、勤劳和克己奉公等美德是社会秩序稳定和个体成长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这些观点对于建设健康道德风尚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各个行业对职业道德的标准制定以及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都需要遵循这样的信念。

3. 墨子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论述墨子提倡工匠精神,鼓励技术创新,并将其与经济发展相联系。

他认为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科技产业不断涌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墨子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如今仍然具有一定启发性。

结论《墨子》所传递的社会政治理念与现代社会发展有许多联系。

墨子关于尊崇兼爱、反对战争的主张和现代人类共同价值观相契合;他关注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依然对于建设健康道德风尚有所启示;墨子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论述也与当今社会形态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通过研究《墨子》中的这些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现代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到借鉴古籍智慧来指导当下社会进步的路径。

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开始之前,是必要的简要概括一下墨子思想。

在春秋时代,墨家哲学思想出现在社会中。

墨子认为道义是公正,思想及义政是道义的具体表现,因此墨子主张先说道然后道行,以行大仁义,实现民心广泛支持,贯彻“安民以乐”的政策,以行天下三仁之原则。

在当今社会,墨子的思想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变革,社会人们追求升华精神品质,墨子思想恰恰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从学术角度来看,墨子思想强调学习和研究历史,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从而得出根据客观实际所形成的“理想智慧”。

它也提醒人们不要困于现状,而是自己主动创新、探索,用宏观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实现智慧的觉醒。

从政治角度来看,墨子的思想主张“以道为本,以德治国”,也就是在认知与行为之间平衡起来,以社会路径为发展目标,以普惠大众、拒绝对多数人不公正对待为前提,以“知行合一”、“崇尚智慧而不拘于固有框架”为指引,以求实现市民幸福的政治社会。

此外,墨子的思想也充满了文化的价值观,通俗的来讲,就是要做一个有智慧和美德的人。

墨子所说的“仁者无敌,智者无敌”,强调要用仁者的智慧来做事,只要仁智兼备,就可以灯足够量,理智取胜,文安国乐。

另外,墨子思想在当今高等教育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多��高校和学生都积极推行墨子思想。

他们给予学生有向往的、从众相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通过结合德育伦理教育,激发学生们发掘自身智慧,争取真正成就拔尖人才。

总而言之,墨子思想以其独特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构思,在当今社会具有坚实的价值和意义,不同层次的人们都能从中学习到远超表面的厚礼。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意即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普通大众待人如己、爱人如己、相亲相爱。

并以理想化的思想境界,达到墨子所希望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除兼爱的核心思想以外,墨家还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反对当时的诸侯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并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天命论,同时又承认鬼和神的存在。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其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

墨子以其务实的济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底层百姓与知识分子,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他对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也使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其次,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提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以政*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哲学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墨子之后的后期墨家基本分成两派,一派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才能取得,而逻辑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而另外一派则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无论是墨子在世时期还是后期墨家时代,墨家都坚持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

后世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侠士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其精神源头皆来源于墨家。

墨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派思想流派,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强调人人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当今社会,墨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墨家思想强调的“兼爱非攻”理念,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争端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加,其中大多数都源于互相不理解、不尊重。

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拥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就能够减少很多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谐发展。

其次,墨家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呼吁和平共处,这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战争和恐怖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温,如果能够更多地采用墨家思想中的和平共处理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就能够减少很多冲突和战争,实现全球和平。

最后,墨家思想强调人人平等,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所受到的待遇和机会往往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如果能够更多地倡导墨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就能够减少很多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墨家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兼爱非攻”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人人平等的主张,启示我们在当前社会中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矛盾和挑战,实现和平、发展、进步。

墨家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启示

墨家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启示

墨家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启示论文摘要:墨家执政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墨家执政伦理思想以“兼爱互利”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以“尚贤”为政治清明的人才保证;以“尚同”为实现政治和谐的手段。

研究墨家和谐社会执政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伦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家;执政伦理;和谐社会;现代启示“兼爱交利”说是墨家政治伦理的核心理念。

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墨家一直倡导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为此他反对功伐和杀戮,并且期待着统治者能听从自己的主张,为天下百姓创造一种安居乐业的社会政治局面。

“尚贤尚同”说是墨家为了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设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国家混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墨子·鲁问》)显然,墨子认为“尚贤尚同”是实现国家政治清明和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条件。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并把尚贤提升至为政之本,要求君主“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劈颜色。

贤者举而上之,福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墨子·尚贤中》)墨家倡导贤人政治,非常重视执政伦理建设,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所谓执政伦理,主要指的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是政府工作过程中的伦理,也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

墨家的执政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针对执政主体;即在权力运行和行使过程中,统治者必须具备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要求。

对墨家和谐社会执政伦理的研究,可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1墨家执政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任何阶级要建立政权,都必须有自己的政治文明追求。

为此,确立自己的执政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引领社会和谐有序运行,是作为执政主体首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

1.1“兼相爱” 墨家执政的道德原则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体现着宽广的博爱情怀,他敏锐地看到了政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于借助这一合理的道德原则去创造在实际道德行为中所有的人都能获得自身利益的希望。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主要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家思想提出了兼爱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互助。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冲突,墨家思想主张以和平、互助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社会阶层分化、种族和宗教矛盾等问题,如果能够秉持墨家思想的兼爱理念,促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平等和谐相处,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墨家思想强调非攻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墨子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破坏和混乱,而不会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和各种冲突的频发,墨家思想提供了一种和平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墨子的建议是通过互助、仁爱和理性的沟通,实现和平共处,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稳定和谐的局面。

墨家思想的第三个现代意义是推崇实用主义和实践导向。

墨子主张实事求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迷失于各种理论和抽象的思考,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墨家思想提醒人们,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和平相处。

他还提倡实用主义和实践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实际问题的解决。

墨家思想还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价值观念,推崇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命运。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运用。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哲学流派,以墨子为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

墨家哲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强调实用主义和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对当代的现实意义也是深远而重要的。

下面将从墨家哲学的特征以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墨家哲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

墨家哲学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认为其过于空洞和虚伪,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墨家强调实际行动和实用主义,提倡对人民的利益和生活问题进行具体的解决和改善,而不是空泛的道德规范。

2. 强调实用主义。

墨家哲学注重实际效果和实用性,主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应该以实际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抽象的道德规范或形式。

墨家认为,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实际的改革和行动才能得到解决,而不是依靠虚无的理想主义。

3. 兼爱思想。

墨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即对所有人平等地怀有爱心和关怀。

墨家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解决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墨家哲学的这些特征对当代的现实意义是深远而重要的。

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道德虚伪和空洞的现象,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虽然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无法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现状。

而墨家的实用主义和兼爱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墨家哲学的实用主义思想提醒我们,社会问题和矛盾只有通过实际的改革和行动才能得到解决。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和行动来改善和解决。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树立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关注社会实际效果和利益,而不是空洞的理想主义。

墨家的兼爱思想也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我国的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分化问题以及国际社会的紧张局势等都需要我们树立兼爱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兼爱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树立全球意识,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及现代启示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及现代启示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及现代启示目录1. 墨家思想简介 (2)1.1 墨子个人简介与生平 (2)1.2 墨家学派背景与发展 (3)1.3 墨家核心哲学观点概览 (5)2.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 (6)2.1 和谐与秩序 (7)2.1.1 非攻与防御 (8)2.1.2 厚生设计与社区福祉 (10)2.1.3 爱的无私与对等 (11)2.2 智能与人文 (12)2.2.1 反对浪费与注重实施效率 (14)2.2.2 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公平性 (15)2.3 法治与德治 (16)2.3.1 依天行法和“知其所止” (17)2.3.2 仁德的实践与法制的和谐共存 (18)3. 现代启示的理论与实践 (20)3.1 和谐社会构建 (21)3.1.1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和谐治理中的应用 (22)3.1.2 当代社会平衡的社会关系调整 (23)3.2 环境治理的理念 (25)3.2.1 墨家“天兼相爱”与生态保护 (25)3.2.2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7)3.3 公平正义与人民福利 (27)3.3.1 墨家治理理论对现代社会公正实现的启示 (29)3.3.2 政府与公民社会在维护福利上的角色与责任 (30)1. 墨家思想简介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哲学流派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

其核心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原则,旨在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秩序和人类福祉的最大化。

墨家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墨家治理观是其在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体现,主张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实行德治而非暴力统治。

君主应当关爱民众,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是通过征服和战争来扩张领土和权力。

墨家还提倡节约用度,反对奢侈浪费,以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强调了仁政和德治的重要性,提醒现代政府应当关注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建设服务型政府。

墨子的思想体系及现实意义

墨子的思想体系及现实意义

试述墨子的思想体系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墨子作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其理论体系是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本文总结整合了墨子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十大社会思想,并结合现实社会,论述了其学说对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墨子社会思想现实意义一、平民圣人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年鲁国人,为墨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

墨子出身平民阶层,常常以"贱人”,"鄙人”自称,他十分同情平民百姓的疾苦,思想倾向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

后来他建立的墨家学派,弟子大多来源于社会下层。

传说墨子原来也是“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和浪费的“礼”,而后变成儒家的批判者,创立起具有小生产者独特风格的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每个成员都要勤奋学习,吃苦耐劳,“以苦为义”,生活水平必须自觉接近下层劳动人民。

墨子的思想对当时影响很大,《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和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两个著名的学派。

墨子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大主张。

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以及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见解,主要保留在《墨子》一书中。

此书71篇,流传到今天的只有53篇,是研究墨子及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二、墨家思想要点以及对现今的参考意义1、社会理想一一兼爱、非攻⑴兼爱所谓“兼爱”就是不论关系、亲疏、远近,不论阶级、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一种抛开血缘亲疏和背景的平等博爱。

墨子所处时代,正值春秋战国之际,战争盛行,生民涂炭,社会问题极为严重。

墨子认为社会一切混乱和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都是因为人们不相爱所以容易交相恶。

墨子在找出了社会弊病的乱源:“不相爱”之后,提出了解決问题的方案,这方案就是“兼爱”。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摘要】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深受其社会思想的影响。

墨子提倡“兼爱”的理念,并强调“非攻”的观念,主张和平相处、互相包容。

他的政治思想注重实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墨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在历史上不可忽视,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和理解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墨子、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兼爱、非攻、实践、影响、内在联系、重要性1. 引言1.1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墨子(Mozi)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以道德主义为主要特征,强调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原则,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持久的国家安定。

墨子的政治思想与其社会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墨子的政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兼爱”理念。

他主张人们应该不分亲疏、不分贵贱,将所有人视为同等重要的个体,彼此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墨子看来,“兼爱”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政治上的原则,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墨子倡导的“非攻”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政治思想。

他主张国家不应主动侵略他国,而应以仁慈待人,以和平相处。

墨子认为,只有摒弃战争和暴力,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和稳定,人民才能享受到和平与幸福。

墨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他曾积极参与各国间的外交活动,劝谏君主避免战争,致力于维护国家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

他的努力为当时的和平局势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可行性。

墨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兼爱”与“非攻”理念被继承和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实现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摘要】墨家哲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注重实用主义和道德实践。

该哲学特征包括强调以利益为主导的实践方法和推崇爱和平、公平正义的理念。

墨家哲学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提倡减少浪费、关心他人利益,以及追求和平共处。

在个体层面,墨家哲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墨家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共存以及建立道德准则。

展望未来,墨家哲学可以继续为当代社会提供实用的道德指导。

墨家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墨家哲学、背景、重要性、特征、理念、实践方法、当代社会、启示、个体意义、现实意义、未来应用、社会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墨家哲学的背景墨家哲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始创于墨子。

墨子,字翟翳,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墨家之君”。

墨子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被后人称为“墨家四端”。

墨子在他的《墨子》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反对阶级剥削、主张爱与和平的观点,对当时诸侯战国的乱世状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墨家哲学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对所有生命都有平等的爱和关怀,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利他主义和道德修养。

墨家哲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当时社会带来了一种道德伦理的引导,对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墨家哲学的思想仍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阐述墨家哲学的重要性墨家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的启示和影响。

墨家哲学以“兼爱”、“非攻”、“尚同”等原则为核心,强调爱、和平、公平和理性。

这些理念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墨家的“兼爱”思想提倡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有助于构建和平、友善的社会关系。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作者简介:张涅,本名张嵎,男,1963年1月生,浙江岱山县人,现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主要讲授先秦文学和诸子思想,曾在《国学研究》、《文献》、《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庄子解读——流变开放的思想形式》(齐鲁书社,2003.9)、《先秦诸子思想论集》(上海古藉,2005.12)、《〈庄子〉入门》(上海古藉,2006.8)。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需要吸纳西方和本民族已有的思想资源。

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无疑该特别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中,墨家又尤其不可忽略。

墨家讲“兼爱”(也即“义”),以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的无血缘等差的爱为价值原则,在先秦影响极大,所谓“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

汉以后似乎突然中绝,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转入到了民间,成为民间社会的价值观之一。

“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就是众人通晓的对“兼爱”说的解释。

在历史演义、话本小说这些俗文学作品中,这种价值原则也有充分的表现,例如《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的“聚义厅”,核心就是一个“义”字。

“义”和“忠”、“孝”结合在一起,构成民间社会最一般的价值体系。

这样的“义”显然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也不能适应小农业文明以家庭为核心的经济和伦理形式,所以被社会主舞台忽略和排挤。

明清以降,受西方科技文明的冲击,《墨子》中有关科技内容的“墨经”部份受到重视。

俞樾曾说到:“近世西学中,光学重学,或言皆出于墨子。

然则其‘备梯’、‘备突’、‘备穴’诸法,或即泰西机器之权舆乎。

嗟乎,今天下一大战国也,以孟子反本一言为主,而以墨子之书辅之,傥足以安内而攘外乎!”(《墨子间诂序》)按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讲《孟子》能解决精神文明的问题,讲《墨经》能促进物质文明。

而墨家的社会政治思想,虽然也被不少有识之士提到,但并没有得到普遍充分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成绩任课教师姓名:唐国军任课教师签字:论文题目: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学院名称:政法学院专业名称:08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姓名:罗艳妮导师姓名职称:贺争平教授上课时间:2009 年9 月——2009 年12 月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姓名:罗艳妮班级:08思政学号:5摘要:墨家社会政治思想,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墨家;政治思想;法治思想;伦理;现代意义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比较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主张。

这些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提墨子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时代意义。

一、墨家的政治思想(一)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

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

他认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

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

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

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尚贤中》)。

在他看来,贤良之士是有崇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

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

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

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政治理论和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

墨家主张建立的是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利万民的,墨家提出的平民民主的政治主张,是有其历史进步性的。

在墨子看来,不论是天子还是贱人,不同于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必须从事耕织和听政才能生活和生存。

这里既触及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在于劳动实践活动,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社会的人尽管从事的活动类项不同,但都必须各从其事,各尽其责。

为此必须实行“尚同”,即求得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舆论一致的举措。

墨子强调尚同必须以尚贤为基础,尚贤是实行尚同的基本前提。

他认为,只有贤良之士才能实现“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即以“天志”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舆论。

他所说的“天志”不是儒家提倡的神秘的天志,而是反映或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意志的外化,“天志”的根本含义就是“爱利百姓”。

由此可见,尚同和尚贤是不能分离的,尚同虽然要以尚贤为基础和前提,但尚贤需要以尚同来相辅。

二者是墨子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二)非攻非乐、节用节葬是和平安定和廉洁从政的政治主张。

墨子提出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的政治主张,无疑是为了让平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针对贵族统治者奢侈淫乐、攻伐杀掠的暴政所作出的批判,是积极的进步主张。

墨子时代,诸侯国家间攻伐兼并战争的兴起,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战争本身还是残酷的,残杀掠夺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难以忍受的灾难。

这是和墨子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根本宗旨相背离的。

所以,他提出“非攻”来反对和制止这种掠夺性的战争,并反复宣扬侵略他国得不偿失。

首先,墨子主张“非攻”而不废除”征诛”。

他明确地把为了侵略的“攻伐”之战和为民除害的“征诛”之战区别开来,前者是非正义之战,后者为正义之战。

墨子这种区分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观点,完全是和他倡导的“兼爱”原则相符合的。

而墨子提出“非乐”,并非是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为满足贵族统治者的淫乐享受所从事的音乐活动。

在他看来,专门为满足贵族寻欢作乐、淫荡不羁的音乐活动必然会加重人民的负担。

他写道:统治者为满足奢欲而制作众多的乐器,“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为了演奏众多乐器而征集大批青年男女,这不仅使他们脱离生产劳动,影响生产,还要供给他们美衣美食,势必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其次,墨子提出的“节用”和“节葬”是他倡导兼爱利民的一个基本内容,是针对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腐败生活方式提出来的,并借“天志”的名义要求统治者能仿效古代“圣王”的生活方式。

他指出古圣王节用的原则,是以能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基点的。

墨子提出的《节用》并不是消极地缩衣节食,而是同增加生产、发展经济相结合的积极主张。

他注重“强本”,就是加强生产、发展经济的具体体现。

墨子主张的“节葬”,实际上是“节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统治者奉行的厚葬久丧的恶俗所做的批判。

他明确指出,统治者奉行厚葬久丧习俗是愚蠢之举,会带来“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非葬下》)的恶果。

因此,墨子提出“节葬”,是以变革社会习俗和腐败风尚为要旨的,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和革新精神的。

二、墨家的法治思想天为法则,相爱相利是法与道德相辅相需的法治思想。

墨子强烈反对儒家主张的礼治,积极倡导贤良政治,主张天为法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君王治国的思想意识是比较顽固的,这在历史上和现实上,对于建立法治社会都是严重的障碍和阻力。

墨子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的。

他竭力倡导尚贤尚同的平民民主政治,这本身就萌发着法治思想。

从墨子《法仪》、《天志》、《贵义》等篇中,可以直接得知墨子是倾向法治的。

其中虽有其不明确性,甚至带有神秘性色彩,但其中对法、义的具体说明有着优于儒、法两家的特点,即把法与道德结合起来,视二者为相辅相需的关系,不是像儒家和法家那样各执一端,把二者对立起来。

墨子认为,法、义是以相爱相利为价值取向的,因此,只能以“天为法则”,而不能是其它。

他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贱也”(法仪)。

这里深刻表明墨子的法治思想贯穿着相爱相利的伦理观和人道观。

因此,他强调指出:“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

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而止”(同上)。

墨家的这种法治观的特点,既是儒家和法家的法治观所不能比拟的,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思想精华之一。

三、墨家的社会政治学和社会伦理学思想兼相爱、交相利是进步的社会政治学和社会伦理学,是墨子政治学说的宗旨,是社会发展论的实际目的,是墨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也是他的社会伦理学的中心内容。

墨子提出兼相爱的思想是对儒家主张的“仁爱”说的挑战和突破。

墨子明确提出兼相爱,“兼以易别”,以“兼”来代替“别”。

这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在以后的历代农民革命中不断地得以弘扬。

墨子提出的兼爱不仅是对儒家仁爱说的突破和批判,而且把爱的“主体对象”予以换位,平民是爱的主体对象,而不是儒家主张的爱的主体对象是贵族、王公和君子。

所以,墨子明确提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原则,并要求天子君王都要做到。

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紧密结合着的。

他认为,爱而必利,不利无以见爱。

他把这种义利一致、爱利统一的兼爱相利的社会伦理上升到治理国家、佐治社稷的高度,作为他奔走救世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纲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先秦,儒、墨、法这三大学派都倡导义利原则。

从孔孟谈论义利之辨始,主张见利思义,至汉代董仲舒也是片面强烈重义而轻利,他们只看到了义的价值,而忽视了利的价值。

到宋朝之际,后期儒家的义利之辨,则走向超功利的空洞道德说教。

只是,这种义利观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主要方面,而墨家主张的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却被排斥在被轻视的次要地位。

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上说,重义轻利、以义代利是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倾向。

但是,墨子所言之利不是利己主义之利,而是利民之利,即兴天下之公利。

另一方面,利民之利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爱互利的双向关系。

他认为“爱人者必先爱之”,“利人者必先利之”。

所以说,墨子的这种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思想,要比儒家的义利分离的功利主义思想更为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一)“尚贤尚同”说是墨家为达到“兼爱互利”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设定的具体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国家混乱 , 则语之尚贤尚同”(《墨子·鲁问》) , 显然 , 只有通过“尚贤尚同”, 人们才能实现国家政治清明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在墨子看来 , 因为“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 所以应当“天下之百姓 , 皆上同于天子” (《墨子·尚同上》)。

在这里 , 上行下效式的“尚同”说虽然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 没能跳出“明君清官为民做主”的窠臼 , 但它毕竟不是在崇尚专制 ,这恰如谭风雷所说: “尚同是尚同于贤者 , 与民主精神并不矛盾” , 或如倪志云所说: “尚同是建立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政治思想上的统一。

” 墨家的“尚贤”理念是从“尚同”说中派生而来; 如果我们说“尚同”是总体目标 ,那么“尚贤”就是为达到此目标而必须采取的具体手段。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 , 并将“尚贤”提升至为政之根本的思想高度 , 要求君王“不党父兄 , 不偏富贵 , 不嬖颜色 ,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 贫而贱之 , 以为徒役”(《墨子·尚贤中》)。

这番“无常贵 , 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的激情话语实际上是主张打破阶级、血缘关系的界限 , 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 , 其锋芒所向直指奴隶主世卿世禄制 , 为以后相对进步的科举制的问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代社会是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社会; 墨家的“尚贤”说将有利于人们摆脱人情关系网的束缚, 冲破传统人才价值观的限制 , 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全面与深度的开发、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体现着宽广的博爱情怀与经世致用的求实品格的结合。

他敏锐地看到了国家政治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借助这一合理的道德原则去创造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中所有的人都能获得自身利益的希望。

在现代社会 , 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依然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国际政治生活来说 , 墨家“兼爱互利”的伦理主张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价值 , 它可以成为世界上一切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的人们手中强大的精神武器。

就国内民主政治建设而论 , 墨家的“兼爱互利”说有助于消除由社会阶层分化和权利腐败所造成的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从而达成政治上的全民共识 , 并且它也有益于促进更加透明、更为公正和合理的社会政治格局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