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选题1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和(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重型肝炎B、急性普通型肝炎C、慢性普通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2 与溃疡病发病无关的是()A、胃酸分泌过多B、幽门螺杆菌感染C、胃蛋白酶分泌过多D、高钙血症E、遗传因素3 肝硬化并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出血B、肠道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分解引起氨中毒C、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D、代谢性酸中毒E、胆色素代谢障碍4 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A、肌细胞和结缔组织B、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C、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D、纤维母细胞和肌组织E、不缺定细胞和组织5 酒精中毒时什么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脾E、骨骼肌细胞6 肠上皮化生多见于()A、慢性肠炎B、慢性胃炎C、慢性胃溃疡D、肠腺瘤E、肠腺癌7 某男,35岁,汽车司机,常感胃不适,时而痛疼,诊断为胃溃疡。
其不加重视,忽一日,其暴亡,尸检发现腹腔有大量积血。
则死因可能是()A、肝腹水B、肝动脉硬化C、肾出血D、胃溃疡造成的大出血E、以上各项都不可能8 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9 某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腹水,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
则形成此症状的原因是()A、胃出血B、肠出血C、肺淤血D、肝炎E、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10 急性暴发型肝炎肝细胞的主要病变是()A、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B、肝细胞胞浆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形成C、多数散在点状坏死D、弥漫性大片坏死E、大范围桥接坏死11 下列哪项是诊断门脉性肝硬化的可靠依据?()A、腹水B、脾肿大C、肝掌及蜘蛛痣D、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E、侧枝循环形成12 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易引起大出血?()A、胃小弯B、幽门C、十二指肠下段D、十二指肠球部后壁E、胃底13 下列哪种病变常出现肠上皮化生?()A、表浅性胃炎B、胃溃疡恶变C、肥厚性胃炎D、萎缩性胃炎E、疣状胃炎14 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腺癌B、粘液癌C、未分化癌D、鳞状细胞癌E、小细胞癌15 有关胃溃疡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2cm以内B、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1cm以内C、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1cm以内D、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2cm以内E、好发于胃底及胃体16 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中,错误的是()A、弥漫肝细胞变性-肝肿大B、肝包膜紧张-肝区痛C、部分肝细胞坏死-SGPT升高D、肝细胞脂肪变性一厌油腻饮食E、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17 某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对其癌样检查发现,在镜下,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的方法
① 应激法 ② 幽门结扎法 ③ 药物法 ④ 醋酸法
乙醇 组胺 促胃液素 肾上腺类固醇 水杨酸盐 血清素 利血平 保泰松
……
阳性对照药:
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加强胃黏膜防御功能——甘珀酸,果胶铋,硫糖铝
2019/9/22
王慷慨
19
研究抗胃溃疡药物
胃黏膜形态观察 胃分泌试验 胃黏膜血流量测量 胃粘液测定 抗炎镇痛试验 抑制幽门螺杆菌试验等
muropeptide
MAP3KINASES
2019/9/22
INFLAMMATION
GASTRITIS
Naumann M,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04, 12(1): 29–36
王慷慨
9
酸制剂法
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
体重300g左右雄性Wistar大鼠。
2019/9/22
(6)15%的乙醇;
(2)-(6)可单独或几种合用(2ml左右)灌胃;
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结果
4h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 弥漫性炎症改变。
病变
胃黏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 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019/9/22
王慷慨
12
2019/9/22
王慷慨
13
? 观察指标:
组织:HE,免疫荧光,干湿重比等 NOS, PGE2等
平法和乙醇法可任选其一。
2019/9/22
王慷慨
17
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常用的方法
① 应激法 ② 幽门结扎法 ③ 药物法 ④ 醋酸法
乙醇 组胺 促胃液素 肾上腺类固醇 水杨酸盐 血清素 利血平 保泰松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胃食管反流病
总结词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胃灼热、胸痛和吞咽困 难等。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酸或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 要症状包括胃灼热、胸痛和吞咽困难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
胃炎
总结词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其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恶 心和呕吐等。
诊疗技术更新
1 2
内窥镜技术的改进
新型内窥镜技术如胶囊内镜、双通道内镜等的发 展,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
如MRI、CT等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消化 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3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更新
新型实验室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等 的发展,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发现消化系统疾 病。
《消化系统疾病》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消化系统概述 •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 肠、大肠等器官组成,每个器官 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预防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
01
通过研究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消化系统疾病
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疫苗研发
02
针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疫苗的研发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
途径。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
03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管理,及早发现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笔记
消化系统疾病简述: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第一部分胃肠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第二节胃炎•(一)急性胃炎•(二)慢性胃炎(一)急性胃炎•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腐蚀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二)慢性胃炎• 1. 返流;–自身免疫;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慢性刺激;胆汁反流。
• 2. 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1. 慢性浅表性胃炎•(1)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
•(2)好发胃窦部。
•(3)肉眼观(胃镜下):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局部可有点状出血或糜烂。
•(4)光镜下:–炎性病变位于粘膜浅层,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点状出血–上皮坏死脱落•(5)预后2. 慢性萎缩性胃炎•(1)特征:–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2)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或钝痛–消化不良–贫血•(3)类型:A、B两型•(4)肉眼观(胃镜):–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粘膜灰色或灰绿色;–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5)光镜下:–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
–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
定义:• 1. 假幽门腺化生:•胃体和胃底部正常腺体--胃底腺由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代替。
• 2. 肠上皮化生:•幽门窦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等,与小肠粘膜相似。
肠上皮化生•完全性化生:杯状细胞和吸收上皮•不完全性化生:杯状细胞•大肠型:氧乙酰化唾液酸阳性•小肠型:氧乙酰化唾液酸阴性3. 肥厚性胃炎•(1)好发部位:胃底及胃体•(2)肉眼观:粘膜层增厚,皱襞肥大加深变宽似脑回。
•(3)镜下观:–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增多;–腺体增生肥大变长;–炎细胞浸润不明显•(4)临床表现:胃酸低下,低蛋白血症。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胃消化性溃疡
阑尾炎
阑尾炎2
亚急性重症性肝炎
门脉性肝硬变
门脉性肝硬变2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癌
食管癌(特写)
食管癌2
胃癌(溃疡型)
胃癌(浸润型)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直肠癌
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ppt
(1)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2) 理化因素 (3)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4) 营养缺乏 (5) 代谢、吸收障碍 (6) 变态反应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7) (8) (9) (10) (11)
(2)腹外临近器官的病变
a、呼吸系统: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肺梗死等 b、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
主动脉夹层、 c、泌尿系结石和炎症 d、胸腰椎病变
(一)病史:诱因、发病情况、发展经过、 主要症状、伴随症状、 个人情况(职业、饮 食习惯、烟酒嗜好、个人性格、精神状态、疫 源接触、遗传因素等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症状
1、 吞咽困难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和 咽、食道器质性疾病
功能:吸收水、电解质、少量葡萄糖、胆汁酸、 气体,浓缩食物残渣成粪便,推进排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5 、肝胆系统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 的中心,功能复杂。 (1) 制造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 (2)蛋白质代谢: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原和其 他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部分球蛋白,经鸟 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3) 糖代谢:合成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病因广泛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案正文教案附页3-4个月增多。
由于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经口、鼻、肛门进入。
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较多。
单纯母乳喂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着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占比例几乎相等。
七、健康小儿粪便1、胎粪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称胎粪。
多数生后12小时排便,总量为100-200g,2-3日过度为黄糊状粪便。
如24小时无胎粪排出,应引起注意。
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
较干厚,有臭味,呈中性或殓性反应,每日1-2次。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的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
第二节口炎口腔黏膜的炎症(stomatitis)。
大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等其他疾病。
介绍一个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及口腔不洁等条件下。
主要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感染引起。
一、临床表现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内和颊黏膜处,可蔓延至唇和咽喉部。
开始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39°C-40°C,局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者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毒。
二、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作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疱疹性口炎(herpeticstomatitis)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可多见,传染性强。
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分类与临床表现
❖
门脉性肝硬化
❖
体积:重量:表面:质地
❖
镜下:假小叶形成
❖ 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 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之。
①中央静脉缺如、 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②肝细胞排列紊乱,
不呈放射状 ③小叶内可见汇管区 肝细胞变性(脂变)
坏死, ④纤维组织增生 ⑤炎性细胞浸润 ⑥小胆管增生
❖ 2.汇管区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分泌产生胶原纤 维。
❖ 肝小叶内网状支架塌陷后,使再生的肝细胞不 能沿着原有支架排列,而形成不规则的再生肝细 胞结节。
❖ 广泛增生的胶原纤维一方面向肝小叶内伸展, 分割肝小叶,另一方面与肝小叶内的胶原纤维连 接成纤维间隔包绕原有的或再生的肝细胞团,形 成假小叶。
❖ 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 胞再生三者病变反复交叉进行,最终形成弥漫全 肝的假小叶,并导致肝内结构和血液循环发生改 建,形成肝硬化。
第八节 肝硬变(liver cirrhosis)
概念
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营养不良 有毒物质的损伤
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反复交错进行
肝小叶结构和血 液循环途径改建
肝脏变形变硬
小结节型肝病化(门脉性肝硬化)
大结节型及大 小结节混合型
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脏变形变硬
大结节型及大 小结节混合型
四、病理变化
❖ 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正常/ 稍硬。
❖ 后期: ❖ ★体积 缩小 ❖ ★重量 减轻,常在1000g以下(正常1500g) ❖ ★质地 变硬 ❖ ★表面 颗粒或小结节状 大小相仿0.1-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En d o sco p y CT Scan Blood Tests
药物治疗 手术 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
通过观察消化道内部,检测 病变和异常。
利用X射线扫描生成详细的图 像,用于检测肿瘤和炎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指标, 评估肝功能和胰腺炎等问题。
使用药物来减轻症状和治疗 疾病,如抗生素和抗炎药。
乙型肝炎
2
酗酒和糖尿病。
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可
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癌。
3
肝硬化
肝脏组织瘢痕化,常见原因包括长期 酗酒和慢性肝炎。
胆道疾病
1 胆囊结石
胆囊内形成的硬结,常常引 发腹痛和胆囊炎。
2 胆道癌
胆管或胆囊的恶性肿瘤,常 见症状包括黄疸和腹痛。
3 胆囊炎
胆囊发炎导致背部和右上腹疼痛,通常与胆结石有关。
消化不良和贫血。
3
胃炎
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部疼 痛、恶心和呕吐。
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症状 包括腹痛、腹泻和便秘。
克罗恩病
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症 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贫血。
乳糜泻
对麦麸类蛋白质敏感的自身免 疫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和 腹泻。
肝病
1
脂肪肝
肝细胞脂肪堆积,常见原因包括肥胖、
肝脏
过滤毒素,分解脂肪,产生 胆汁。
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
1 功能性疾病
症状没有明显病因,如胃部 不适。
2 炎症性疾病
由于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反 应导致的炎症,如克罗恩病。
3 肿瘤性疾病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
徐州医学院教案讲授章节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专业11级本科授课班级护理授课日期教学时数3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儿科护理学》第5版崔焱主编《儿科学》第6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护理学》第4版崔焱主编《儿科学》第7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教学目的1.熟悉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熟悉常见口炎病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口炎的护理。
3.熟悉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自学新版教材中胃食管反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疾病等。
教学重点1.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常见口炎病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口炎的护理。
教学难点1.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具或课件、或实验器材、或见习病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1.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的病原。
3.婴幼儿腹泻的病因:1)易感染因素;2)感染因素;3)非感染因素。
4.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的区别。
课堂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图片-图表-举例20分钟第二节口炎图片-讲解-举例20分钟第四节婴幼儿腹泻病因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发病机制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图片-讲解-举例25分钟婴幼儿腹泻治疗要点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护理图片-讲解-举例25分钟集体备课纪要自学新版教材中胃食管反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疾病等。
讲明腹泻和肠炎的区别。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第五章第九节中将结果,本章通过病例复习该内容。
教后小结任课教师教务处印制。
第八章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护理1.儿童生理性流涎多发生于()A.5~6个月B.7~8个月C.9~10个月D.1岁后E.岁后2.患儿,女,出生4天,生后一直未排便,患儿可能是(E )A.正常现象B.胆道梗阻C.消化道梗阻D.消化道出血E.先天性巨结肠3.鹅口疮的病原体是(B )A.链珠菌B.白色念珠菌C.腺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E.大肠埃希菌4.引起夏季婴儿腹泻的主要是(E)A.腺病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C.轮状病毒D.变形菌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5.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A.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B.合理用药C.严格禁食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E.控制感染6.婴幼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是(C)A.恶心、呕吐B.发热39℃以上C.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D.每日大便超过10次E.蛋花汤样大便7.急性腹泻是指病程短于(B)A.1周B.2周C.1个月D.2个月E.3个月8.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不正确的是(B)A.肠道内感染B.胃肠道SigA较高C.肠道外感染D.肠道菌群失调E.对食物过敏9.引起婴儿溢乳的原因不包括(B)A.胃呈水平位B.胃酸分泌少C.喷门括约肌较松弛D.幽门括约肌发育好E.喂奶时吞咽较多空气10.生理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不包括(D)A.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B.外观虚胖,常伴湿疹C.大便次数增多D.生长发育低于正常E.添加换乳期是午后大便多逐渐转为正常11.轮转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是(B)A.好发于夏、秋季B.多发生于6个月~2岁C.全身中毒症状重D.不易并发脱水、酸中毒E.病程多迁延不愈12.下列不符合轻型腹泻的表现是(B)A.发热B.中、重度脱水C.腹泻每日10次以下D.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E.大便镜检见少许脓球13.关于口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B)A.保持口腔清洁B.局部涂药应在饭后立即进行C.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D.局部涂药时动作应轻、快、准E. 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14.新生儿胃容量约为(B)A.10~30mlB.30~60mlC.60~90mlD.90~150mlE.150~300ml15.牛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是(C)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E.5~6小时16.引起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E)A.流感病毒B.埃可病毒C.Norwalk病毒D.柯萨奇病毒E.轮状病毒17.治疗鹅口疮,常选用的药物是(B)A.利巴韦林B.制霉菌素甘油C.青霉素D.激素E.锌氧油18.婴儿肠套叠的大便特点是(A)A.黏液果酱样血便B.黏液和脓血便,有特殊臭味C.赤豆汤样血水便,有特殊臭味D.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陶土样E.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19.患儿,男,1岁,因腹泻呕吐引起脱水需补液,在25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10%氯化钾,最多不得超过(C)A.5mlB.6.5mlC.7.5mlD.8mlE.8.5ml20.患儿,女,2个月,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不易拭去,患儿最可能发生了(A)A.鹅口疮B.疱疹性口腔炎C.单纯性口腔炎D.疱疹性咽峡炎E.溃疡性口腔炎21.患儿,男,1岁,呕吐,腹泻5天,近1天来尿量减少,精神不振,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凹陷,血清钠125mmol/l,请判断该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C)A.中度等渗性脱水B. 轻度等渗性脱水C. 中度低渗性脱水D. 重度高渗性脱水E. 轻度低渗性脱水22.患儿,女,8岁,因呕吐、腹泻5天,无尿4小时入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阑尾炎的类型与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急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肝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早期胃癌的概念;进展期胃癌的大体和镜下观;原发性肝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病理变化。
2.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阑尾炎的结局和并发症;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变;胃癌的扩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扩散途径。
3.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胃镜检查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病理联系;阑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胆囊炎的病理变化;胆石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胆石的种类;食管癌的病因、扩散途径和临床病理联系;胃癌的病因和组织发生;大肠癌的病因、分期与预后。
二、内容要点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四种类型,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自身免疫反应损伤。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以胃窦部多见,胃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的花斑状改变,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
镜下见炎性病变位于粘膜浅层(上1/3),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胃黏膜充血、水肿、浅表上皮坏死脱落,但腺体无萎缩的现象。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我国多为B型。
病变主要在胃窦部,胃镜检查见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黄或灰绿色,粘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与周围粘膜界限明显。
镜下,①病变区胃黏膜变薄,腺体变小,数目减少,胃小凹变浅,并可有囊性扩张;②粘膜固有层内有多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③胃黏膜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④腺上皮化生,以肠上皮化生常见。
慢性肥厚性胃炎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胃镜下可见粘膜粗大。
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疣状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病变处胃粘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并脱落,伴有急性炎症渗出物覆盖。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病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发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液的消化作用、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因素。
病理变化:肉眼观: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以胃窦部最常见。
溃疡通常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较深,可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边缘较整齐,粘膜皱襞从溃疡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溃疡底部较平坦。
镜下,溃疡底大致因四层组织构成,最表层由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覆盖(炎症渗出层):其下层是一层坏死组织(坏死层);再下则是新鲜的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层),最下层则由肉芽组织变为纤维瘢痕组织(瘢痕层)。
瘢痕底部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及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
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较胃溃疡小而浅,直径多在1cm以内。
经过正规有效的内科治疗,大多数溃疡病都可痊愈,但也可并发下列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反酸、嗳气,上腹部有规律的疼痛,胃溃疡的疼痛一般都表现为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时疼痛。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病理变化:急性阑尾炎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经外科治疗,预后良好。
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慢性阑尾炎病变为阑尾壁的不同程度纤维化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目前已证实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等型,引起的肝炎分别称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基本病理变化:各型肝炎基本病变相同,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具体表现在:1.肝细胞变性、坏死:有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性)、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溶解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相互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慢性肝炎。
2.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3.肝细胞再生4.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枯否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临床病理类型类:(一)普通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又分黄疸型和非黄疸型二种。
肉眼观:肝脏肿大,质软,表面光滑。
镜下:病变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通。
坏死轻微,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和嗜酸性小体。
2.慢性(普通型)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周围纤维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肝小叶内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大范围的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隔肝小叶结构。
(二)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出现弥漫性的大片坏死,残留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
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被膜皱缩。
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2.亚急性重型肝炎: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肉眼观,肝不同程度的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部分区域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
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一、门脉性肝硬化病因:凡是能持续或反复引起肝实质损害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缺乏、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等。
病理变化:肉眼观: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略大,后期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与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结节大小相近,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结节周围为灰白色纤维间隔包绕。
镜下观:正常肝小叶的结构被破坏,几乎完全由再生的假小叶取代。
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和再生,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环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其中常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到新生的小胆管。
临床病理联系:1.门静脉高压症:慢性淤血性脾肿大,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胃底与食管下端静脉丛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直肠静脉丛曲张——痔核、便血,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
)胃肠道淤血、水肿。
2.肝功能不全:血浆蛋白合成障碍、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黄疸)、对激素灭活作用减弱(蜘蛛痣,男子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女子闭经不育)、肝性脑病。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及化学物质重度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体积缩小,变硬,肝脏表面及切面可见结节,结节大小悬殊,切面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宽,且厚薄不均。
镜下:假小叶形态大小不一,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纤维间隔较宽,其内有多量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
三、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化。
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缩小不如其他肝硬化明显,硬度中等,表面呈细小结节或无明显结节,颜色呈绿色。
镜下:假小叶周围结缔组织的分割包绕不完全。
胆囊炎与胆石症食管癌病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病理变化:食管癌好发于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以中段最多见。
1.早期食管癌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2.中、晚期食管癌肉眼观:分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
镜下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次之。
食管癌的扩散途径有: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胃癌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至今未明,考虑和饮食及环境因素、食物中亚硝基化合物、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
病理变化:1.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肉眼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组织学以原位癌及高分化管状腺癌多见,其次为乳头状腺癌,最少见者为未分化癌。
2.中晚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
肉眼形态可分三型: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
组织学类型主要有腺癌,常见类型有管状腺癌与粘液癌。
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表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溃疡直径常大于2厘米深度较深较浅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扩散: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为主要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晚期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血道转移(多在晚期转移到肝)、种植性转移(krukenberg瘤)。
大肠癌病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某些伴有肠粘膜增生的慢性肠疾病病理变化: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可分四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
组织学类型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
大肠癌的扩散途径有: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
病因:肝硬化、肝炎病毒感染、真菌及其毒素病理变化:肉眼观: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两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3cm的肝癌。
中、晚期肝癌:分为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镜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型肝癌。
扩散:肝癌首先在肝内蔓延和转移。
肝外转移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上腹部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晚期可通过肝静脉转移肺、肾上腺、脑及骨等处。
也可形成种植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