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
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③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
④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
⑤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
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
你的启示意义。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自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
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
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①确立了生态概念
▪生态学认为,世界根本不能分为各自独立的主体与客体,把一切实在看作是动态的、易变的、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相互依赖的。
▪②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自然界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系统。生态系统就是由生命有机体或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
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稳定的自然系统。
③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
自然界。
④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人要
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
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制
度安排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意义
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
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一体化特征见第3页
本质见第4-5页
4、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价值的概括和描述。
一、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
⒈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
⒉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模式
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称科学发展“四段式”模式:P1—TT—EE—P2,即问题1—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2。
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
四、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五、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
第一,科学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积累和革命的辩证统一过程。
第二,科学发展是继承和批判、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过程。
第三,科学发展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逼近过程。
动力见4
5、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科研诚信涉及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1)防治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和剽窃)(FFP),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QRP);(2)制订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
(3)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
(4)既强调与科研人员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在这种意义上,“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两个概念几乎可以等价使用。
当然,学风浮躁、学术失范、不端行为等科学道德诸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有体制和评价体系方面的原因,有科学研究工作者个人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等等
(1)在体制和评价体系方面:科技评价机制和科学奖励机制失范,科学评价制度不尽合理。在追求数量的管理模式下,评价指标的单一性成为我国科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好多评价指标只是为了迎合一时之需,在指标设置上多具有官员的意志的体现;再还有同行评议的不健全。无论是项目、经费申请的同行评议,还是成果鉴定的评议,科研项目报奖的评议,有些已经失去了学术研究固有的科学、公正和严肃性,由于功利色彩严重,渗透了许多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为了获得所谓的“成功”,请客送礼比比皆是。另外,同行评议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科学不端行为,其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容易引发科学道德问题。(2)在个人的修养方面,从表面上看,科研人员在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就业机会、岗位升迁、工资待遇、同事竞争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似乎这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和“不规矩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其根本原因是,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科研人员甚至是广泛领域内的学者,并不是故意触犯学术道德或科研行为不端,而是对于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不够,缺乏基本理论和常识。据了解,学术界的一些人认为,在论文中不规范的引述别人观点或是别人的数据不成为问题。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3)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法律规范和契约的不完善、不合理性;教育体制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高校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研究生主观修养不够等等,均是导致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6、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见11页
7、论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