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学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并从科学外部输入各种资源。

科学外部的动力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层面的科研需求,社会生产需求,技术仪器和技术问题,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价值观和人文传统等。

(2)科学发展的部动力科学系统外部的动力要与部的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科学发展的部动力来源于科学系统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与热情;科学问题历史和科学实验提供的题材;科学实验(事实)与科学理论(假说)的冲突,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科学学科的分化和专门化,从原来的学科中逐渐分离出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新学科研究对象围变小,认识层次更深入,从而使得科学向纵深发展;不同研究团体学术观点的论争等。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④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⑤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

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建立的科学基础,前期向后期的转形,形态的方法,六大成果。

2。

人与自然地关系(低碳经济)。

3,方法论:观察实验,逻辑实验,假说的方法。

4,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功能。

一、自然观: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建立的科学基础:(1)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

《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

【其中包含了辩证唯物的思想】(2)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4)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2、前期向后期的转型:近代科学发展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型主要体现在认识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形态、哲学自然观等方面对象方法形态自然观前期静态事物分析方法经验科学形而上学后期动态过程综合方法理论科学辩证法近代科学发展前期(16-18世纪)牛顿力学——近代科学的带头学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分析(还原)方法近代科学发展后期(19世纪):打开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3、六大成果(1)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人工合成有机物(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1)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从天体演化的历史批驳了宇宙不变论。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三、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 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 控制或事先控制”的 “持续技术”,它被用 于对风能、太阳能、地 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 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 治沙、滴灌等;它“不 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 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 技术选择战略”。
三、生态自然观
(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 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 “生物冶金技术”(细菌 浸矿)、“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 术。
二、人工自然观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人工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2)能动性。 (3)价值性。
二、人工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的渊源
1.古代人工自然观思想。 (1)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论述了“床”、“人工产品”、 “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思想; (2)古代中国人提出了“人工” 或“人力”、“百货”、“百 工”、“制天命以用之”等概念 和思想;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 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一、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它把“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 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 特征。
(2)复杂性。它强调自然界本质上是复杂性 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与简单性、 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与非线性、确定性与随 机性的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
什么是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 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二、人工自然观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人工自然界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创造的系统自然界, 具有目的性、实践性、价值性等特点。 (2)人工自然界和人化自然界都来源于天然自然界,它们 三者通过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地演化着。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树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创建生 态型人工自然界。 (4)人工自然界通过“自复制”、“自催化”和“自反馈” 等机制,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地演化着。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答: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所谓原子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子或元素),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单元性质的总和。

原子论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割,并且可以把研究对象归结为可用较少性质便可概括的,具有缓慢变化和不变特性的基元,基元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II页答:(1)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2)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卜\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2、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认为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3)特点:1唯物主义:世所谓原了.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了•或元素),界是物质的、从自处本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成,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2012版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P12、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的基础上创立的。

P43、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P54、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由四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的体系。

P2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

P66、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

P67、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

P168、生态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是。

P219、科学的发展模式,在纵向上表现为。

P3810、科学的发展模式,在横向。

P3811、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概括,具有特征。

P3212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具有P33特征。

1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

P4314、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理论要素是。

P4315、恩格斯指出“数学: P5316、移植方法包括: P5217、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是:。

P7718、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速度和程度。

(教育的普及程度)P8119、科学技术运行的根本目的是。

P8220、马克思认为,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P8121、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要思想。

P8922、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实施。

P91二、简答题:1、简述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P22-232、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P2第二段,P5第三段3、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的基本因素有哪些?P40-41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P39第二、三段5、简述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P60第四段6、如何理解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的区别?P627、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88、如何保障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发展?P79第二段,P80第三段三、论述题:1、2003年,当一种致命疾病的踪影首先出现在亚洲仅仅两个月,在它尚未以 SARS 的名称迅速扩大到世界舞台之际,科学家不仅已经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还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排序。

自然辩证法题库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答案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抚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 1895)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

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是:其一,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即系统自然观;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即演进自然观;其三,人、自然与社会可以而且应当协调发展,即生态自然观。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系统、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

系统科学: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

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不断革命模式。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当面对问题时,人们通过提出猜测性的理论,试探性地去解决问题,再进一步通过证伪或反驳以排除错误。

如果理论未被驳倒,就可以成立,得到接受;如果理论被证伪,驳倒了,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上述过程就循环往复。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作者:张明国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4期[摘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4-0001-06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形成和发展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概述,试图以此掌握其本质和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十分低下的背景下,吸收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并以自然哲学为基础形成的,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其代表。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

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在经典物理学解释物理现象时
牛顿力学定律 麦克斯韦——法拉第电磁理论
被看成是永恒的 自然规律
在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密时, 和实验结果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微观世界有其特殊的规律,但人们并未抛弃经典 物理学,只是应该将它们看成是量子物理学定律 的极限形式、看成是历史的规律。
四、规律的可认识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由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决定的, 所以对运动规律的认识,归根到底是对物质性的认 识。
认识规律的最有力武器“是实践,即实验和工 业” 。
恩格斯
恩格斯: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 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 的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基本的状态和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 的内在动力
辩证法是科学自然观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 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确立了自然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自然界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定义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 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 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 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物质的运动性
“我们从经验和理论都知道: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运动,是不能创造的,因而是它们自己的终极的 原因”
“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 膨胀,——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 极对立”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
“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 时的”。理解运动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的运 动形式,我们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 备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
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 法论基础; 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 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 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 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3、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人工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 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它作为人 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 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 础。 2、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 ●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它们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 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主要观点:
1、 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思想渊源: 1、 古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2、 近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基础:
突变论、分形论、超循环论、混沌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④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⑤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自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

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①确立了生态概念▪生态学认为,世界根本不能分为各自独立的主体与客体,把一切实在看作是动态的、易变的、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相互依赖的。

▪②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自然界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由生命有机体或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稳定的自然系统。

③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④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

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意义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一体化特征见第3页本质见第4-5页4、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价值的概括和描述。

一、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⒈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⒉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模式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称科学发展“四段式”模式:P1—TT—EE—P2,即问题1—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2。

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四、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五、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第一,科学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积累和革命的辩证统一过程。

第二,科学发展是继承和批判、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过程。

第三,科学发展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逼近过程。

动力见45、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科研诚信涉及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1)防治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和剽窃)(FFP),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QRP);(2)制订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3)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4)既强调与科研人员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在这种意义上,“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两个概念几乎可以等价使用。

当然,学风浮躁、学术失范、不端行为等科学道德诸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有体制和评价体系方面的原因,有科学研究工作者个人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等等(1)在体制和评价体系方面:科技评价机制和科学奖励机制失范,科学评价制度不尽合理。

在追求数量的管理模式下,评价指标的单一性成为我国科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好多评价指标只是为了迎合一时之需,在指标设置上多具有官员的意志的体现;再还有同行评议的不健全。

无论是项目、经费申请的同行评议,还是成果鉴定的评议,科研项目报奖的评议,有些已经失去了学术研究固有的科学、公正和严肃性,由于功利色彩严重,渗透了许多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为了获得所谓的“成功”,请客送礼比比皆是。

另外,同行评议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科学不端行为,其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容易引发科学道德问题。

(2)在个人的修养方面,从表面上看,科研人员在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就业机会、岗位升迁、工资待遇、同事竞争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似乎这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和“不规矩行为”的原因。

而实际上,其根本原因是,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科研人员甚至是广泛领域内的学者,并不是故意触犯学术道德或科研行为不端,而是对于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不够,缺乏基本理论和常识。

据了解,学术界的一些人认为,在论文中不规范的引述别人观点或是别人的数据不成为问题。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3)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法律规范和契约的不完善、不合理性;教育体制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高校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研究生主观修养不够等等,均是导致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6、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见11页7、论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1)国家职能积极转变国家发挥调控作用,既要从宏观战略上引导,又要从具体政策上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还要从思想上培育国民创新精神。

更要转变理念,实行有限式政府,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积极打造国家创新体系2)消除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障碍深化科学技术认识:打破生产力转化瓶颈加大创新投入:深化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立完善的投融资退出机制。

增加创新产出:既要提升原始研究和开发的数量,更要提升研发质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既要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也要成为技术创新应用的主体。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协同创新:提升以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发挥各方作用3)完善创新的经济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并优化各类创新设施平台,使其有效运行。

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各类培养和引进人才计划,深化人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优化创新合作环境:打破创新资源封闭、固化、低效的现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要探索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完善创新政策制定:使科技创新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意义:1.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的自主性,也需要外部的社会需求拉力和社会支撑推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在于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2)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A、区域(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表现为科学技术中心的国际转移B、过程(时间)运行的不平衡性表现为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知识呈指数增长。

(3)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保障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1)体制机制保障1)组织形式2)资源有效配置3)激励机制(2)战略决策保障1)战略方针制定2)政策法规引导3)产业布局调整4)研发投入深化(3)市场制度保障1)奖励制度2)专利制度3)中介服务制度,等等4.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特征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8、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见最后一页或者第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