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伪检验论文范文
掺伪论文
《食品掺伪检验》课程论文题目:牛初乳的鉴别及掺伪检验院系专业:食品学院质量安全??级学号:????????????姓名:????????课程:食品掺伪检验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牛初乳的鉴别及掺伪检验姓名:??????? 学号:????????摘要:根据牛初乳较常乳的一些特性,阐述了怎样鉴别牛初乳。
还根据了常乳的掺伪检验方法进行牛初乳的掺伪检验。
关键词:牛初乳;蛋白质测定;脂肪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测定;非乳物质掺伪检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其乳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就目前来看人们已经不在仅仅满足于新鲜牛乳,而是希望能够摄入营养与功能更为丰富的牛初乳。
现代乳品工业认为,牛初乳是健康奶牛分娩后1周内所分泌的乳汁的总称,为乳糜管分泌物和分娩前干乳期累积于乳房的血清组织(包括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血清蛋白质)的混合物。
与常乳相比,新鲜牛初乳呈乳黄色,黏度较大,酸度较高,具有特殊的苦味和异臭味,感官指标低,口感较差,成分复杂。
牛初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富含免疫蛋白球(主要为IgG)、生长因子等活性功能组分,能攻击侵入人体的致病原,抑制病菌繁殖,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生长的健康功能性食品【1】。
也正是因为这样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有关于牛初乳的产品,本文综述了根据牛初乳的特性区别与常乳或其他劣质乳品。
1 感官要求可从乳汁的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色泽:呈乳黄色或浅黄色,不夹杂红色、绿色或其他异常着色。
气味、滋味:微苦,具有牛初乳固有的腥膻味,无其他异味。
组织状态:呈均匀粘稠的胶态液体,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
2 理化要求牛初乳中除乳糖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维生素等含量均高于常乳。
其中蛋白质含量为常乳的10倍,氨基酸总量超过普通牛乳的5倍【3】,维生素E含量(3 600~5 400μg/kg)为常乳的7倍,VA,VB 及β一胡萝卜素高达常乳10倍。
食品掺假调研报告
食品掺假调研报告食品掺假调研报告一、引言掺假食品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掺假食品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企业形象。
为了解掺假食品的现状和原因,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总结出了一些结果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掺假食品和掺假行为。
其中,最常见的掺假食品包括牛奶、米、油和酒精等。
掺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添加劣质原料、掺入非食用物质、使用非法添加剂以及更改食品生产日期等。
调研还发现,造假食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导致了掺假行为屡禁不止。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纵容掺假行为的存在。
三、掺假食品的危害掺假食品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添加劣质原料或使用非法添加剂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长期摄入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掺入非食用物质可能会导致中毒或过敏等症状。
而更改食品生产日期则会误导消费者,对消费者权益形成侵害。
此外,掺假食品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企业形象。
当消费者发现购买的食品是假的,他们可能会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从而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这也会波及到其他同行业企业,进一步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四、掺假食品存在的原因造假食品的存在有一定的原因。
首先,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惜以次充好或掺假以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
其次,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一些不法企业看到了利用的空间。
另外,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意识薄弱,有些人只注重价格而忽视了食品的质量标准。
当价格过低时,购买者需要警惕可能的掺假行为。
五、建议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减少掺假行为,以下建议可以考虑: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增加对掺假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3.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掺假监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的方法,对市售食品进行掺假监测,评估其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食品掺假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故意添加非食品原料或非法添加物,以改变食品的性质、外观、口感或延长保质期。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品中可能掺入的非法添加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市售疑似掺假食品(如食用油、肉类、乳制品等)- 标准试剂:硫酸铜、碘化钾、氢氧化钠等- 标准溶液: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 实验用水:去离子水2. 实验仪器:-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坩埚- 烧杯- 烧瓶- 试管- 玻璃棒四、实验方法1. 样品前处理(1)样品预处理:将疑似掺假食品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得到均匀的粉末。
(2)样品消解: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酸(如硝酸、盐酸)进行消解,消解完全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2. 化学分析方法(1)重金属离子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样品中的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
(2)非法添加物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如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等。
3. 仪器分析方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酸、山梨酸等。
(2)质谱仪: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某些特定有机化合物,如违禁药物、农药残留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分析结果(1)重金属离子检测结果:样品中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非法添加物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苯甲酸、山梨酸等非法添加物。
2. 仪器分析结果(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苯甲酸、山梨酸等有机化合物。
(2)质谱仪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违禁药物、农药残留等特定有机化合物。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对市售疑似掺假食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测出重金属离子、非法添加物、违禁药物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掺假法律案例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掺假现象尤为严重。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掺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报告以一起典型的掺假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掺假行为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知名品牌生产商因涉嫌在其生产的某款食品中掺入非食品原料,被消费者举报。
经调查,该生产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擅自将非食品原料掺入其中,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销量。
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争议焦点1.掺假行为的法律定性2.掺假行为的法律责任3.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二、案例分析(一)掺假行为的法律定性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条规定,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掺假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属于违法行为。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掺入非食品原料、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物质。
掺假行为属于在食品中掺入非食品原料,违反了该条规定。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食品质量负责,不得生产、销售掺假、掺杂、掺质的食品。
掺假行为属于生产、销售掺假食品,违反了该条规定。
综上所述,掺假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
(二)掺假行为的法律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生产、销售掺假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食品检测技术论文--食品掺假检测技术概述
题目:食品掺假检测技术概述班级:学号:姓名:专业:学院:指导老师:2014年06月08日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型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有效且常用的在食品掺假检验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展望了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品掺假检测前景AbstractWith the food safety law, food safety concer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new detection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emerge, new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new detection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effective and commonly used in food adulteration application status, and briefly prospe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 adulteration. Keywords: food adulteration testing Future目录摘要 (1)Abstract (II)绪论 (1)1.食品掺假的概念 (2)2.食品掺假检测体系的构建思路 (3)3.几种重要的食品掺假检测方法 (5)3.1超声技术检测掺假乳制品 (5)3.2 DNA指纹图谱的应用 (5)3.2.1物种特异PCR鉴别掺假食品 (5)3.2.2 RAPD鉴别动植物源性产品的真伪 (6)3.2.3 AFLP 鉴别动植物源性产品的真伪 (6)3.2.4 ISSR和SSR鉴别动植物源性产品的真伪 (7)3.2.5 SNP用于食品鉴伪检测 (7)3.2.6 DNA指纹技术在食品原产地保护及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7)3.3 PCR技术检测掺假肉制品 (7)3.4反向HPLC技术检测果汁中掺假黄酮类 (8)3.5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地沟油 (8)3.6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 (8)3.7蜂蜜掺假鉴别 (9)展望 (10)参考文献 (11)绪论食品安全关乎生命与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食品中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中的食品掺假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首先,常见的食品掺假形式之一是添加非法添加剂。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一些不法商家会向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剂,如工业染料、硼砂等。
这些非法添加剂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追溯和检测这些非法添加剂,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其次,食品的原材料来源不明确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劣质或假冒的原材料制作食品。
这些原材料可能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技术,如DNA条形码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可以追溯食品的原材料来源。
通过这些技术,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食品的产地和生产过程,避免因为原材料问题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食品中的掺假问题也涉及到食品营养成分的虚假标注。
为了吸引消费者和提高销量,一些商家会故意虚报或夸大食品的营养成分,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展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测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确保消费者能够真实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成分,以降低虚假标注的情况。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是否被掺假。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综上所述,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至关重要。
粮食类食品掺伪的鉴别和检验探讨
第!卷第9期黑龙江科学V3 9 2018 年 5 月HEILONGJIANGSCIENCE May 2018粮食类食品惨伪的鉴别和检验探讨黄婧楠(大庆市肇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黑龙江肇源166500)摘要:粮食制品的质量要求,感官鉴别检验的指标主要有:色泽、□感、气味、水分、杂质、纯度。
粮食制品掺伪方式主要有:抽取、掺杂、粉饰、掺兑及以假乱真。
本文主要阐述了粮食制品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方式,陈化粮的检验与评价,酸败粮的检验,霉变粮的检验 技术,粮食中掺滑石粉、石膏粉的检验,粮食中掺硼砂的检验,粮食中增白剂的检验。
关键词!粮食;食品;掺伪;鉴别;检验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18)09 -0160 -02Discussion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food adulterationHUANG Jing-nan(Zhaoyuan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Bureau of Daqing City,Zhaoyuan 166500, China)Abstract%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grain products and the indicators of sensory identification tes color,texture,odor,moisture,impurities and purity.The metliods of adulteration of food products mainly include:extraction,doping,whitewashing,blending and falsehood.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dulteration of grain products,the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enhualiang,the inspection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m ildew grain,the inspection of talcum powder and gypsum powder in food,and the addition of borax in food.Key words:Grain;Food;Adulteration;Identification;Inspection粮食制品的质量要求,感官鉴别检验的指标主要 有:色泽、口感、气味、水分、杂质、纯度。
掺假食品调查报告
掺假食品调查报告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为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从而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行为。
下面收集了关于掺假食品调查报告一、我县辖区内食品企业现状截止20xx年4月15日,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共有15家,食品小作坊64家,食品生产从业人员395人,餐饮企业638家,其中包括学校食堂128家。
餐饮从业人员3510人。
二、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
20xx年3月26日,我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与全县8个乡镇及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
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传培训教育计划,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按照《红河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截止2009年4月15日,我县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14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36家次,整治重点地区29个,整治重点单位64家,整治重点品种52个。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按照分块负责的原则,全县各职能部门分别加大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抓好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我县把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巩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考核办法、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确定了中枢镇为试点单位。
该镇自开展工作以来,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实效,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
食品中淀粉类掺伪行为的研究
食品中淀粉类掺伪行为的研究淀粉是重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同时也是许多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然而,随着食品掺伪行为的加剧,食品中淀粉的真实含量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就食品中淀粉类掺伪行为进行研究。
一、淀粉及其特点淀粉在细胞内以含有数百至数千个α-D-葡萄糖的链的形式存在。
淀粉分为两种形式,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易于消化和吸收,而支链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酶降解后才能被吸收。
淀粉在水中溶解并形成胶状物,这种胶状物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因此成为食品稳定剂等的优秀原料。
二、食品中淀粉类掺伪行为1.添加淀粉的非淀粉类食品为降低成本或增加食品稳定性,一些食品厂商会在非淀粉类食品中添加淀粉,例如在豆腐、肉制品、糖果等食品中添加淀粉。
这种行为会使得食品中淀粉含量增加,但增加的淀粉含量无法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添加其他淀粉种类的淀粉类食品一些食品厂商会在淀粉类食品中掺杂其他淀粉种类,如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掺杂使用。
添加淀粉会降低食品的品质,而且不同淀粉种类的含量和酶解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3.淀粉类食品中添加其他非淀粉成分一些食品厂商会在淀粉类食品中添加色素、香料、植物蛋白等非淀粉成分,这种行为不仅降低了食品的品质,也会导致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出现偏差。
例如,添加了植物蛋白后,食品中淀粉的含量会被掩盖,进而对淀粉在食品中的定量分析造成困难。
三、监测食品中淀粉类掺伪行为的方法1.糖分淀粉在食品中被加工成糖分分子,因此,监测糖分含量能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淀粉的含量。
具体来说,可使用酶法对食品中糖分含量进行测定,从而间接反映出食品中淀粉的含量。
2.偏振光计法偏振光计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淀粉的分子重排和旋转角度的变化,通过测定偏振光通过的能力来判断食品中淀粉的含量。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检测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分离并定量分析其中的淀粉含量,进而实现检测淀粉类掺伪行为的目的。
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007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论文 (设计) 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学生姓名:***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10 月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食品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掺假制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品掺伪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有力措施。
基于对有关食品掺伪分析检测技术的多年研究与关注,综合近年来有关食品掺伪分析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我简要地论述了几个方面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试图为掺伪食品的检验提供一个方法综述,作为参考。
我选取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且较容易出现掺伪问题的粮、油、肉、奶、酒、作为写作重点,在论述过程中,将鱼类等产品归入水产品一类作为重点进行论述和分析。
对蛋、茶、调味品、干菜进行简要介绍。
对现有的理化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快速分析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反映食品分析技术在掺伪食品检验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展关键词:掺伪物质检测技术研究发展第一章绪论据了解,中国卫生部发出的2001年重大食物急性中毒情况通报。
卫生部在该年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85起,15715人中毒,死亡146人,其中第三季度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
而近几年,中国食物急性中毒的情况亦频频发生,从敌敌畏泡金华火腿、剧毒高残留农药的张北“无公害”蔬菜、鸡吃“加丽素红”产下红心鸡蛋、病死母猪肉做太仓鲜肉松、双氧水处理黑肉松、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变质豆奶、从南京冠生园制造的“黑心”月饼、有害矿物油的毒瓜子、毒大米、添加增加剂的馒头、花卷、用“毛发水”勾兑的毒酱油、掺“吊白块”的龙口粉丝、陈年毒大米翻新做成米粉、龙口粉丝传出含强致癌物“碳酸氢铵”、以次充好骡马肉冒充平遥牛肉、用“瘦肉精”增瘦的猪肉、到问题馒头等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禁。
牛奶掺伪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牛奶掺伪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牛奶样品进行化学和微生物学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掺伪现象,并探讨不同掺伪物质的检测效果。
实验结果将为牛奶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牛奶掺伪是指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故意添加非牛奶成分的行为。
常见的掺伪物质包括水、其他乳制品、淀粉、蛋白质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法和微生物学分析法,检测牛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掺伪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奶样品(市售,已知为纯牛奶、掺水牛奶、掺淀粉牛奶、掺蛋白质牛奶)- 水样- 淀粉溶液- 蛋白质溶液- 化学试剂:硫酸铜、碘化钾、氢氧化钠、酚酞等- 微生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质胨培养基等2. 实验仪器:- pH计- 离心机- 显微镜- 恒温水浴箱- 电子天平- 烧杯、试管、移液管等四、实验方法1. 化学分析法:- pH测定:用pH计测定牛奶样品的pH值,与纯牛奶的pH值进行比较。
- 硫酸铜检测: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碘化钾检测: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氢氧化钠检测: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酚酞检测: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2. 微生物学分析法:- 乳糖发酵试验:将牛奶样品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 蛋白质发酵试验:将牛奶样品接种于蛋白质胨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五、实验步骤1. pH测定:- 将牛奶样品用移液管取适量,用pH计测定其pH值。
2. 硫酸铜检测:- 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碘化钾检测:- 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氢氧化钠检测:- 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酚酞检测:- 取少量牛奶样品,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6. 乳糖发酵试验:- 将牛奶样品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食品掺伪检验论文[1]
食品掺伪检验课程论文摘要:食品掺伪是食品掺假、掺杂、伪造的总称。
食品掺伪技术的研究是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是我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
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安全及产品质量标准的事实,近年来广大分析工作者在食品掺伪检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快速检验方法。
本文综述了食品掺伪技术研发的原因,主要以传统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与检测新技术对比描述加以概述当今食品掺伪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食品掺伪;技术研究;技术发展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闹的人心惶惶,这不仅威胁了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而很多食品安全安全事故都是源自食品掺伪。
食品掺伪就是指人为的、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一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一低劣的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
食品掺伪主要抱过了掺假、掺杂和伪造主要的三类。
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极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
一般的掺伪物质能够以假乱真。
掺伪的基本规律性特点就是利用市场价格差,因为掺伪用物质价格低廉、容易获得,掺入价格高的食品中,使食品的净含量增加,从而获利。
例如将价格低廉的水掺入价格高的白酒、啤酒、奶中;将价格便宜的玉米淀粉、马铃薯等掺入到价格较高的藕粉中。
食品掺伪的第二规律性特点就是将食品进行伪装、粉饰。
把劣质食品通过报纸、加工粉饰后进行销售。
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很短,非法延长食品保质期是掺伪的第三规律性特点。
一传统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1、牛乳掺中和剂的检验有些人为了掩盖牛乳酸败,降低牛乳的酸度,防止牛乳因为变酸而发生的凝结现象,在牛乳中加人少量碳酸氢钠、碳酸钠等中和剂,导致牛乳风味不好,产生某些有害物质。
牛乳掺中和剂的检验方法主要有溴甲酚紫法和灰分碱度滴定法等,前者适合加入过量中和剂的牛乳样品,后者适合加人微量中和剂的牛乳样品。
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007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XXXXXXXX学院2009年11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研发的原因 (3)二.传统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 (4)(一)乳与乳制品掺伪检测 (4)1.乳清比重测定 (4)2.牛乳中掺豆浆或豆饼水的鉴别 (4)(二)饮料果汁掺伪检测 (5)1.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5)2.饮料中甲醛的检验 (6)(三)酒类掺伪检测 (6)1.白酒的感官品评鉴别 (6)2.果酒的感官鉴别 (7)3.啤酒的感官鉴别 (7)三.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推陈出新 (8)﹙一﹚乳与乳制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8)1.当前牛乳掺伪技术的提出 (8)2.当前牛乳掺伪技术细说及发展方向 (8)(二)果汁掺伪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法 (9)1.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法介绍 (9)2.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分析 (9)(三)酒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0)1.酒类介绍 (10)2.GC - MS法测定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10)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酒中糠醛的研究 (13)3.酒类检测技术的现况和发展方向 (14)四.附录 (14)五.结束语 (14)致谢 (14)【参考文献】 (14)本文10252字共13页食品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摘要】食品掺伪是食品掺假、掺杂、伪造的总称。
食品掺伪技术的研究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
近几年来, 国外的食品研究机构和科技工作者, 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并获得了进展。
从而, 使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推陈出新, 鉴定既便捷又准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掺伪检测技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向高技化、速测化、信息共享等方面迈进。
【关键词】食品掺伪推陈出新技术研究食品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的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
食品掺伪检测论文
题目:分析我国食品掺伪现象产生的原因,谈谈你对食品掺伪现象存在的看法。
食品掺伪检测作业论文食品安全是一些带着脸谱的无差别袭击活动。
这样的袭击活动,不分男女、贫富、地位、城乡等人群,见一个袭击一个,借用一句国歌里的唱词,叫“中国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了,因为在这样的食品安全恐怕活动中,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都在大幅度的下降。
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背后的成因归集1、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2、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
3、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4、食品掺伪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
二、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1、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2、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三、食品掺伪的产生1、食品掺伪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变某种质量,以低劣的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
食品掺伪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1)掺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物质小麦粉掺入滑石粉;味精掺入食盐;食醋中掺游离矿酸等。
(2)掺杂在粮油食品中非法加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大米中掺砂石,糯米中掺大米等。
(3)伪造人为地用一种或几种物质经加工仿造,冒充某食品在市场销售的违法行为。
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用黄色素、糖精加入小麦粉中仿制蛋糕等,其掺伪物质可以以假乱真。
2、食品掺伪的产生食品以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就开始有食品掺伪。
1、掺兑向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与该类食品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
(1)掺入低价营养物质掺水、面粉、糊精、蔗糖、羧甲基纤维素等。
(2)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尿素、荧光增白剂、洗衣粉2、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以完整成分,在市场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
食品掺伪检验论文范文
浅析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摘要: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也日益要求严格。
但是由食用油引起的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用油脂的掺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削弱了油脂工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油脂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既然,这样的行为很难杜绝,我们就应该多了解食用油掺伪的检验技术,来帮助我们吃上放心油。
目前油脂行业已经研究和应用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程序简单、快速、简便,可以完成在线检测;降低有机试剂用量,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对环境友好和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检测技术正文:一、食用油脂的总体概况及掺伪食用油脂的现状天然油脂是各种酰基甘油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熔点和沸点,仅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范围。
油脂的熔点一般最高在40~55℃,沸点~般在180~200℃之间。
油脂经过精炼(沉降、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可提高油脂的品质,改善风味,延长油脂的货架期。
不法厂商惯用价廉、量大的植物油脂,如棕榈油、菜油等掺兑入优质油品中,降低生产成本,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厂家将国家禁用的有毒物掺入食品之中。
例如,在食用油中掺入有毒的、非食用的矿物油、桐油、大麻油等。
桐油中含有桐子酸(9,1 l,13十八碳三烯酸)的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人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筋,心脏麻痹而身亡。
所以,将工业用的桐油掺兑人食用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二、食用油脂的掺伪检测方法2.1对掺伪矿物油的检测方法2.1.1 理化检测方法2.1.1.1 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用于花生油、菜籽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取油样lmL注入试管中,沿壁加入lmL 1%SbCl3一HCCl3溶液,使试管内分为两层,然后在40℃水浴中加热约10min,如有桐油存在,则在两层溶液分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啡色环。
食品掺伪检验论文
蜂蜜的掺伪检验方法1.前言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 经充分酿造而成的营养食品。
其主要含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别是其含有多种活性酶类,如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脂酶等。
因此蜂蜜是一种富有营养的天然食品。
目前, 市场上常发现有不法商贩向蜂蜜中掺杂使假、以次充优,坑害消费者以获得高利的现象。
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质有蔗糖或转化糖,也有掺入淀粉、食盐、尿素、硫酸铵、饴糖和CMC等以增大掺水蜂蜜的浓度,这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由于蜜源和生产工艺的不同, 蜂蜜的种类、等级繁多, 加上掺杂手法变化多端,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 单凭感官难以判断是否掺假。
因此, 探索快速鉴定掺假蜂蜜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这里主要介绍如何采用物理、化学等简易方法对蜂蜜的掺假进行快速鉴别检验,同时介绍伪造蜜和有毒蜂蜜的识别检验,方法简便易行、检测结果明显。
2.蜂蜜的简介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
蜂蜜中含葡萄糖和果糖,约占65~80%;蔗糖极少,不超过8%;水分16~25%;糊精和非糖物质、矿物质(铁、钙、铜、锰、钾、磷)、有机酸等含量在5%左右。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酵素、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
由于蜜源植物品种不同,蜂蜜的成分也不一样。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蜂蜜结晶与蜜种、储存条件有关。
一般蜂蜜在13摄氏度以下结晶,而油菜蜜、椴树蜜在13-14摄氏度就会结晶,洋槐蜜则不太容易结晶。
枣花蜜虽属不易结晶的品种,但如有少量结晶,仍属自然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蜂蜜一般存于阴凉的地方,但是温度不宜过低,蜂蜜一般在10摄氏度时,会发生结晶,不利于食用。
所以不宜放入冰箱。
蜂蜜的保存性非常好。
其水分含量少,故细菌和酵母菌都不能在蜂蜜中存活。
猪肉掺假调查报告范文
猪肉掺假调查报告范文
猪肉掺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对猪肉掺假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一定数量的商家在销售猪肉时掺杂非猪肉成分,其中主要的非猪肉成分为狗肉和禽类肉类。
掺杂非猪肉成分的主要原因是商家为了图利,通过掺假来降低成本,从而赚取更高的利润。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抽检和现场检测等。
我们对全国各地的猪肉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了实地核查,并采集了大量的样本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一定数量的猪肉样本中掺杂非猪肉成分的现象。
其中,狗肉和禽类肉类是主要的非猪肉成分,且掺假程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范围。
调查显示,猪肉掺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商家为了图利,通过掺假来降低成本。
同时,监管机构不够严格,监管措施不够有效也是导致猪肉掺假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呼吁社会各方加强监管,加大对猪肉市场的执法力度,惩治违法商家,净化市场环境。
同时,广大市民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食品安全的意识,并尽量购买合法、安全的猪肉产品。
肉类掺假调查报告范文
肉类掺假调查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根据有关部门的通报,我们公司涉嫌在肉类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假行为。
我公司高度重视此事,并于第一时间成立了掺假调查组,对公司内部进行全面排查和调查。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核心问题
经过对公司内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全面调查和梳理,发现公司存在以下核心问题:
1. 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添加剂,对产品进行掺假。
2. 在产品销售环节,存在窜货行为,将掺假产品流入市场。
3. 部分员工存在个人违规行为,将非标准化肉类产品进行混装混卖。
二、处理措施
针对以上核心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1. 停止生产和销售所有涉嫌掺假的产品,并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确保生产环节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2. 对公司员工进行全面整顿和培训,加强员工对国家质量标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对窜货进行严厉惩戒。
3. 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并对涉嫌掺假行为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持续做好掺假行为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强对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公司质量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我们将高度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积极配合并接受监管和处罚。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更加科学的方法对生产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掺伪检测
白酒中的有害物质
• ( 3)醛类。醛类主要是在白酒的生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它有较大的刺激性和辛辣味。醛类中甲醛的毒性最大,饮 含量 10克的甲醛即可使人致死。其次是乙醛和糠醛。乙 醛是极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溶于酒精和水中。在蒸酒时, 酒头含量最多,经过贮存,会逐渐挥发一些。人们经常喝 乙醛含量高的酒,容易产生酒瘾。乙醛毒性相当于乙醇的 83倍。因此,它在白酒中的含量必须是非常微小的。 • ( 4)杂醇油。杂醇油为无色油状液体,是白酒的重要成 分之一。从卫生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对人体有害,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头晕。喝酒 上头,主要是杂醇油的作用。它在人体内氧化慢,停留时 间长,容易引起恶醉。杂醇油的含量过多,加浆时还会引 起白酒乳白色的浑浊。按照规定,其含量一般不应超过每 毫升 0.15克。
白酒掺水的鉴别
• 感官鉴别 酒液混浊、不透明,品尝其香和味寡淡,尾味 苦涩。 • 理化指标测定鉴别 掺水后酒度下降,可用酒精计直接测试。取 酒样倒入量筒中,轻轻放入酒精计,放入时不便 上下振动和左右摇摆,也不应接触量筒壁,然后 轻轻按下少许,待其上升静置后,从水平位置观 察其与液面相交处的刻度,即为乙醇浓度。
•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 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此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还有多方面的损害。 如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 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还有人注意到,长期大 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 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白酒的掺伪检测
白酒甲醇中毒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摘要: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也日益要求严格。
但是由食用油引起的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用油脂的掺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削弱了油脂工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油脂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既然,这样的行为很难杜绝,我们就应该多了解食用油掺伪的检验技术,来帮助我们吃上放心油。
目前油脂行业已经研究和应用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程序简单、快速、简便,可以完成在线检测;降低有机试剂用量,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对环境友好和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检测技术正文:一、食用油脂的总体概况及掺伪食用油脂的现状天然油脂是各种酰基甘油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熔点和沸点,仅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范围。
油脂的熔点一般最高在40~55℃,沸点~般在180~200℃之间。
油脂经过精炼(沉降、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可提高油脂的品质,改善风味,延长油脂的货架期。
不法厂商惯用价廉、量大的植物油脂,如棕榈油、菜油等掺兑入优质油品中,降低生产成本,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厂家将国家禁用的有毒物掺入食品之中。
例如,在食用油中掺入有毒的、非食用的矿物油、桐油、大麻油等。
桐油中含有桐子酸(9,1 l,13十八碳三烯酸)的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人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筋,心脏麻痹而身亡。
所以,将工业用的桐油掺兑人食用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二、食用油脂的掺伪检测方法2.1对掺伪矿物油的检测方法2.1.1 理化检测方法2.1.1.1 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用于花生油、菜籽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取油样lmL注入试管中,沿壁加入lmL 1%SbCl3一HCCl3溶液,使试管内分为两层,然后在40℃水浴中加热约10min,如有桐油存在,则在两层溶液分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啡色环。
2.1.1.2 亚硝酸法用于大豆油、棉籽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取油样5~10滴于试管中,加2mL石油醚,使油溶解(如有沉淀物时,过滤一次),在溶液(或滤液)中加入lgNaNO2:和1mL 5mol/L H2SO4,摇匀后静置,如有桐油存在,则溶液出现混浊状态,如混入2.5%桐油,则有絮状团块析出,开始呈白色,放置后变黄色。
2.1.1.3硫酸法用于大豆油、棉籽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在白瓷板上加油样数滴,加浓H2SO4。
l~2滴,如有桐油存在,则出现深红色并凝成固体,颜色逐渐加,最后变成炭黑色。
2.1.1.4苦味酸法用于大豆油、棉籽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取油样lmL注入试管中,加饱和苦味酸的冰乙酸3mL,如油层呈现红色,则表示掺(混)桐油。
2.1.2 仪器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简便、设备材料费低廉,既可用于无机物,也可用于有机物检测;既可定性,也可半定量甚至定量,分析速度也较快(通常优于纸层析法)。
它在食品(含食用油)掺假的检测中应用很广泛。
FranzkeC等[1]以以硅胶G浆制薄板,在120~130℃加热活化(去水分)l0min,用己烷为展开剂,对食用油进行薄层分析,用10%磷钼酸的乙醇溶液喷雾,再在150℃加热,薄板上呈现蓝、黑色斑点,R f ≥0.3的斑点代表矿物油存在;R f≤0.2表示是食用油。
此步骤可检出食用油中低至0.1%的矿物油。
2.2 对掺伪价廉杂油的检测方法2.2.1 理化检测方法2.2.1.1 碘值测定法此方法一般需要在暗处静置30min,碘值大于1309I/1009时,需静置60min。
本文采用加乙酸汞的方法,只需静置5min即可,测定一个碘值约需10min。
一些碘值与其他油相差较大的油中混入(掺人)其他油品时,测量碘值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掺伪与否,通过外观及其他理化指标判断出混(掺)入油品种后,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混入油的含量,而不必去做脂肪酸组成分析。
连续生产中,由于知道两种油的实际碘值,控制油品的混入量时更方便及时。
2.2.1.2 熔点测定法熔点作为某些油脂的特征指标,反映出了不同种油脂的不同特点。
每种油脂都有一定的熔点范围,通过测定油脂的熔点(ACCSCc3—25法)可以判断出油脂的纯度。
因此,熔点常作为方便面等厂家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
2.2.2 仪器分析方法2.2.2.1 中红外光谱检测油脂的掺假中红外光谱是波长在2500~25000nm(波数为4000~400em。
)的电磁波,物质在此范围的吸收峰是基频、倍频或合频吸收,具有分子结构的特征性,不同化合物有其特异的红外吸收光谱,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就可以象辨认人的指纹一样确定该化合物或其官能团是否存在,从而定性分析有机化合物;根据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依据朗伯一比耳定律(A=έbc)便可实现对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此法具有省时、省力、成本低、对样品不造成损伤、无需前处理、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近年来,其在食用油脂特性的应用研究已展开。
2.2.2.2 气相色谱法(GC) 此法适于分离、分析低沸点且热稳定的成分,对较难挥发的成分经化学衍生为易挥发且热稳定的衍生物后亦能进行多组分的分离分析,而且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设备也不很贵,因此在食品分析、食用油掺假分析中也有较好应用。
三、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技术3.1 根据植物油中的特征物质进行检测一些植物油中存在有特征物质,如芝麻油中的芝酚、芝麻素等木质素类物质,菜籽油中的芥酸,棉油中的棉酚等。
利用特征成分的性质对食用植物油行定性和定量鉴别,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显色法、外分光光度法、电子鼻法等。
3.1.1 显色法利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和显色剂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一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判断油样中是否含该种植物油。
例如:芝麻油中的芝麻酚、芝麻素等能与显色剂生成一种带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芝麻油含量有关。
郑显义等人[2]在盐酸的存在下利用糠醛与芝麻油中芝麻酚作用,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准确的分光光度定量测定芝麻油纯度的方法。
孙伟等人[3]采用氯仿溶解油样,利用芝麻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以此确定芝麻油的含量,但因氯仿易挥发,需及时更换标准样品。
棉籽油中的棉酚与硫磺的二硫化碳吡啶溶液在水浴中生成红色物质,且红色的深浅与棉籽油含量成正相关。
3.1.2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食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峰,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该方法利用有机溶剂稀释样品,以纯溶剂作参比,在食用植物油的特征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大小与食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含量成正比。
Jose 等人[4]用紫外—可见光检测橄榄油,当其低质油掺假量低于10%时,检测的自相关系数大于0.97,方差小于1%。
不仅可以检测掺假,而且可以检测掺假物。
根据芝麻油中的木酚素类物质在波长299,294,290.5 nm处的吸收不同区别于其他植物油。
张继红等人[5]和杜红霞等人[6]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导数光谱直接测定芝麻香油含量,与波多因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该方法简便、快捷,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可进行批量检测。
田淑梅等人[7]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芝麻油快速测定仪,对市场可能掺伪芝麻油、实验调配的掺伪芝麻油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2 种方法均可实现掺伪芝麻油的定性测定和一定程度的定量测定。
3.1.3 电子鼻法电子鼻是一种新颖的分析、识别、检测复杂气味和大多数挥发性成分的仪器,根据仿生学原理由传感器阵列和自动化模式识别系统组成。
它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仪器,如色谱仪、光谱仪等不同,得到的不是被测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而是给予样品中挥发成分的整体信息,也称“指纹”数据。
Hai等人[8] 利用电子鼻系统通过对传感信号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山茶油、芝麻油、掺假油(大豆油)种油脂的传感器响应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对芝麻香油、大豆油及其二者混合物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而线性判别式分析对山茶油和芝麻香油掺假都有较好检测效果,并优于主成分分析法。
Marina 等人[9]用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鉴别了天然椰子油掺有1%~20%,经精炼、漂白和脱臭过的棕榈仁油。
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能很好地区别样品的真伪,其中,主要成分 1 占74%,主要成分 2 占17%,纯样品能从掺假样品中单独聚类。
3.1.4 荧光光谱法不同的植物油中含有不同的荧光成分,据此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食用植物油掺假进行检测。
Poulli 等人[10]采用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在波长250~720 nm 处变换激发波长和在波长20~120nm 处变换波长间距获取总荧光光谱,来测定优质橄榄油中是否掺入油渣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蓖麻油、胡桃油。
方慧敏[11]利用食用油中的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仁油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特征,区分了植物油的种类。
该法可用于植物油的鉴别和质量监控,为油脂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1.5 气相色谱法Miloudi 等人[12]利用气相色谱对油菜籽甾醇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掺杂情况,可检测出2%以内的菜籽油掺假。
该法操作简单,但需专门的仪器和操作人员,难以达到现场快速检测的目的。
3.2 根据植物油中甘三酯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检测尽管植物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甘三酯,但是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分布以及脂肪酸含量的不同对植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很大。
因此,可根据不同植物油中甘三酯及脂肪酸的组成差异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热不稳定性和难挥发性的物质。
Moh[13]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使用二醇柱进行分析,流动相为庚烷和异丙醇,在几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中对柴油回收率可达95%左右。
经色谱和质谱分析验证,该法可靠性强,为定量检测可食用植物油受柴油污染程度提供了一个快速且高灵敏度的方法,并且不需进行预处理。
3.2.2 气相色谱法植物油大多是由棕榈油等脂肪酸组成的,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都不相同。
植物油掺假后必定会影响其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与对应的纯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对比,可鉴别植物油是否掺假。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以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一般对500 ℃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3.2.3 联用法色谱联用一般比单独使用更简便、准确,通常采用气相—液相联用、气相—质谱联用和液相—质谱联用法。
色谱法应用于植物油掺伪检测,具有高效、灵敏、准确、干扰因素少等优点,是国标推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