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DOC)

合集下载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是指处于3-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学前阶段,孩子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简单记忆到后来的复杂记忆。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讨论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记忆和追忆记忆。

早期记忆是指3-4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行为来获取信息。

他们主要依赖感觉和运动来记忆事物,例如通过触摸和尝试来记住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

此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对于长期记忆的能力较弱。

到了4-6岁,儿童进入了追忆记忆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记忆网络,并更好地运用记忆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试错等方式来增加记忆容量和提高长期记忆。

他们也开始能够使用视觉、语言和空间信息来记忆事物,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的记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与儿童交流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记忆发展。

例如,与孩子一起讲故事、玩游戏和做游戏,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记忆训练活动,例如默写、背诵等,帮助孩子建立记忆策略和技巧。

另外,儿童的记忆发展还受到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同孩子之间的记忆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有些孩子则相对较弱。

此外,记忆发展还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一些基因与记忆形成和提取有关。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变异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差异存在关联。

除了社会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外,儿童自身的认知发展也对他们的记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他们在记忆过程中的执行控制能力就越好。

此外,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空间认知也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发展。

有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较好的儿童在记忆任务上表现更好,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来编码和提取信息。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二)学前儿童保持的发展

1、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infantile amnesia—— 与病态的健忘的不同

2、保持容量的扩大及特点 广度的扩大: 1 7+2 Memory Recovery——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的不同;

婴幼儿期记忆发展的另一特有现象: Eidetic image——与视觉后像的不同;
第四章 学前儿童 记忆的发生发展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 三、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四、外显与内隐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思考题
相关的概念 ?? 1、学前儿童记忆的经典研究方法; 2、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3、元记忆能力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4、自传体记忆发生发展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提示可根据儿童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 教育。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生发展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个体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传体记忆发生在婴儿期。 自传体记忆的发生,有助 预测; 时间延续感; 自我意识的出现 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主要发现: 婴儿期遗忘; 怀旧性记忆上涨; 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是儿童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研究方法(指标) 一般采用的测量指标有三种: 1、习惯化、去习惯化 2、条件反射的建立 3、“客体永久法”

——最新的研究:偏好法(吮吸的变化)
(二)儿童记忆发生的时间

从出生后

三、3~6岁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水平逐渐提高

主题5探寻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主题5探寻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
(2)情绪记忆,婴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更容易识记和保持。
(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主要依靠视觉表象进行。
(4)语义记忆出现得最晚。

• •
5.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
3岁前的幼儿基本都是无意识记;3岁左右,有意识记开始出现。 有意回忆比有意识记出现得早。

• • • •
6.记忆策略逐步形成

③特征定位: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要记 住的事物的要点。
案例:教孩子们以归类加工的策略进行记忆。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0-3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年龄
新生儿 1-3个月 3-6个月 5个月 5-6个月 6-12个月 8个月 1-2岁 2岁以后 1.5-2岁
特点
短时记忆 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长时记忆得到很大的发展 有24小时的记忆 有48小时的记忆 记忆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寻找物体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会模仿成人的动作…… 开始出现工作记忆,能够逐渐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记忆保持的时间越来越长,记忆的内容逐渐增多,但主要是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进一步发展,有意识记开始萌芽 由于语言的真正发生,其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短时记忆也会因语言发生发 展而出现重要变化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 •
(1)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①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 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案例:《狼来了》、《木偶奇遇记(匹诺曹)》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客观事物越直观鲜明、活动中参与的感官数量越多、客观事物与幼 儿的关系越密切、参与活动的动机是否强烈……

学前记忆的发展趋势

学前记忆的发展趋势

学前记忆的发展趋势
学前记忆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点:
1. 从简单记忆到复杂记忆。

幼儿在学前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不同类型的记忆,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感觉记忆等,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自己记忆。

2. 从单元记忆到整体记忆。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记忆主要是单元记忆,即记忆一个个具体的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发展整体记忆,即将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记忆。

3. 从个别记忆到联想记忆。

幼儿在学前阶段的记忆主要是通过个别的元素来进行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发展联想记忆,即通过联结不同的元素来进行记忆。

4. 从物质记忆到抽象记忆。

幼儿在学前阶段的记忆主要是物质记忆,即通过观察、接触不同的具体物品来进行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发展抽象记忆,即通过思考、推理等方式进行记忆。

总之,幼儿在学前阶段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探讨。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记忆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生命早期,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就可以观察到。

感知记忆是指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和认知经验,例如对于声音、味道、触觉等刺激的感知和记忆。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

其次是工作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3至5岁间开始发展。

工作记忆是儿童进行思维活动和学习的关键过程,它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存储和提取。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并具备较好的注意转移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最后是长期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6岁以后逐渐形成。

长期记忆是指可以长时间储存和回忆的信息,它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述的记忆,比如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而隐性记忆则是指儿童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比如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无意识学习的语言知识。

针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有一些训练方法可供家长和教师参考。

首先,可以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来促进感知记忆的发展。

比如,可以给儿童听不同的声音,触摸不同的材质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感觉和记住这些感觉。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训练儿童的工作记忆。

比如,可以给儿童看一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回答与图片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阅读和讲故事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长期记忆。

阅读和讲故事有助于儿童记忆语言和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来促进。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记忆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意识性记忆逐渐发展。

从2-3岁开始,儿童逐渐能够有意识地记忆并回忆事物,如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生日等。

2. 短时记忆容量逐步增强。

学前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容量会逐步增强,从最初的几个数字到后来的几个词语、一段短语等。

3. 长时记忆的存储和检索能力逐渐提高。

学前儿童的长时记忆存储容量有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信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并且能够更容易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所需的信息。

4. 联想记忆逐渐成熟。

学前儿童的联想能力较弱,但在认知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下,联想记忆能力也逐渐成熟,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联想和记忆。

总之,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引导,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 1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效果与其对事物的兴趣密切相关。如果事物能引起儿童 的学习兴趣,他投入的热情就高,主动性强,记忆的效果也好;反之,如果是被 迫的、缺乏兴趣的学习,其记忆效果就差。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的 材料,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另外,教师 还可以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最好能够让儿童参与其中并亲自动手 操作,同时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这对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有很大帮 助。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记忆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记忆,并在出生后表现出了再认的能力。 新生儿记忆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建立条件反射,即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 的行为反应。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即随着刺激物出现频 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二)1岁前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6岁是儿童有意记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儿 童的无意记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有意记忆。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可以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并对记忆的结果给予适宜的评价, 以激发儿童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记忆策略的运用是提高记忆水平的关键之一,是否运用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 否运用得当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记忆效果。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或家长可以教 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记忆的方法。
(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使用
儿童的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且不能持 久,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独使用无意注意,还需 要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
在组织儿童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 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 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设的活动要求, 以发展其有意注意。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特征
2、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回忆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 程。
问题3:
为什么我们很少有 关于婴儿期的分析学派认为,这种现象是一位内被压 抑到无意识中。 2、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婴儿期没有 充分发育成熟。 3、婴儿的记忆策略太原始,不具有记忆所要求 的“组织”和“联想(精加工)”策略。 4、缺乏自我认识而无法嵌入早期记忆。
4.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于学过的 东西,要及时复习; (2)经常性分散的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不能是简单、机械地进行。
系列位置曲线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儿童记忆的准确性
1、在有暗示的提示下,学前儿童可能会记起从 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2、3到4岁的儿童有回答“是的”的偏向。 3、在恰当的环境,合理的提问,即使是年龄很 小的幼儿也能高度准确的做出记忆报告。
三、记忆规律和儿童学习
1、记忆保持的规律 记忆恢复现象:学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 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更为明 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记忆的遗忘规律
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 过度学习达到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
3. 儿童有效学习的促进
(1)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无意记忆为主——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 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 有意记忆萌芽——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启发诱导。
记忆发生的指标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条 件反射的建立说明记忆主体记住了条件刺激, 表明了再认的存在。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学前心理学之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领域,它涉及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记忆能力的增长和发展。

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记忆发展阶段,这对于他们进入学龄期和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感性记忆、行动记忆和意向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在感知器官刺激下形成的短暂记忆,主要通过感觉刺激的接收和处理来实现。

行动记忆是指通过运动行为的反复学习而形成的记忆,主要通过动作的重复和模仿来实现。

意向记忆是指儿童有意识地记住事物的能力,主要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参与来实现。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发展,主要表现为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时间的延长和记忆策略的使用。

记忆容量是指儿童能够记住的信息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记忆容量也逐渐增加。

记忆时间是指儿童能够记住信息的时间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记忆时间也逐渐延长。

记忆策略是指儿童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联想、重复和编码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使用记忆策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是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儿童记忆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游戏机会,帮助儿童积极参与各种记忆活动。

另外,个体因素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儿童的性别、天赋和发展水平等个体特点都会对记忆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儿童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的提高。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游戏机会,家庭和学校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

此外,对于有记忆问题的学前儿童,家庭和学校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记忆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领域。

通过研究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任务二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任务二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主体在识记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意义,将记忆材料组成各 种类别,编入各种主体或改组成其他 形式,以便于记忆的方法。
加工方式:(1)归类加工
筷子 梅花 晾衣架 沙发 勺子 消防车 康乃馨 百合 坦克 书架 电视柜
类别归类
联想归类
黑——白 冰——火 开心——伤心
男人——女人 桌子——椅子 节日——礼品 河——船只
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比较(平均再现量)
偶发记忆——“说谎”问题
“偶发记忆”指当要求儿童记得某样东西时,他往往 记住的是和这些东西一起出现的其他的东西。
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 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 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 的部分。这种现象经常被误会成幼儿 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耐心 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 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 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 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 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2)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有意识记不断得到发展 •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实验研究]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放了一些模拟的场景,如 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 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 面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 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 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 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 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 意识记。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六)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理解)记--识记(输入信息强调感知的功能)保存(信息的保存)记忆忆再认 ---信息提取再现记忆积累下的经验,知觉才会具有那些特性(2)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理解)想象和思维都离不开“表象”,而“表象”儿童经验的基本存在形式是记忆的结果。

记忆是联系思维,感知,想象的桥梁,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原因。

(2)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理解)先前保留在记忆中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儿童今后的行为倾向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识记、分析)记忆,保持前提恢复(再认和再现)结果识记:把感知或体验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的过程·保持:把识别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恢复:再认: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再现: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直接出现时,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之呈现在头脑中胎儿的听觉记忆: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新生儿记忆的表现:1.短时记忆(0-1月) 2.对熟悉事物产生“习惯化”即刺激物频率增加,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婴儿的记忆 1”再现和“回忆”的形式开始出现表现为客体永久性观念的产生2.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由回忆支持的(1月-1岁) 3.婴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理解、分析)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量方面的变化记忆的广度: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材料的数量记忆容量逐渐扩大记忆的范围:记忆材料的种类,材料由形象,动作,情绪扩展到语言形式的存在质方面的变化记忆态度的形成:1.指记忆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称为有意记忆,反之无意记忆2.有意记忆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成为信息的自动自觉收集者,组织者,和储存者记忆内容的扩大 1,运动记忆2.情绪记忆3.形象记忆4.语词记忆记忆策略 1.复述背诵2.语言中介3.记忆材料系统3、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及记忆力的培养(1)儿童记忆的年龄特征(理解、分析)1.记得快忘记得也快2.记忆不精确:完整性差,容易混淆,无意识记忆效果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3)儿童记忆力的培养(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2.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和策略4.引导幼儿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5.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 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 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 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 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 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 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 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 起来。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识和活动动 机。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务
3—4
0.6
1.0
2.3
4—5
1.5
3.0
3.5
5—6
2.0
3.3
4.0
6—7
2.3
3.8
4.4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 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 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 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 相连。 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 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儿童的语词记忆发展得最晚。
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 个月左右) → 形象记忆(6---12个月) → 语词记忆(1岁左右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 也不超过1分钟。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 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 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 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四)记忆内容变化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 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 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教程文件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教程文件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教程文件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指0-6岁的儿童在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存储和回忆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几个特点:1.稨步增强: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尤其是在3-6岁之间。

他们开始能够记住和回忆更长的信息,如事物的外观、颜色、形状和故事情节等。

他们对于新颖信息和活动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吸收和记住。

2.视觉记忆优势:学前儿童的记忆主要依赖于视觉刺激。

他们更容易记住图像、图画和形状,而较难记住具体的语言文字。

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而视觉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已经相对成熟。

4.依赖重复:学前儿童在记忆过程中更依赖于重复和反复学习。

他们通过不断重复项活动或信息的方式来保持记忆的稳定性,直到记住为止。

这也是为什么学前教育中反复学习和培养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5.事件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出能够记住和回忆特定事件的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对事件的记忆来组织自己的经历和理解世界。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逐渐形成对过去经历的自我认知。

6.缺乏时间概念:学前儿童在记忆过程中缺乏时间的概念。

他们将事件和活动的顺序混淆,难以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也导致他们的记忆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重复来巩固记忆。

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提供有趣的记忆游戏和活动,以及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发展出更好的记忆能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四、幼儿记忆策略的形成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1.运用教具 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 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开展游戏 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3.多种感官 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 得最好的尝试记忆效果。
1.记忆广度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 位(J.A.Miller,1956)。 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2.记忆范围 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 ,内容的丰富。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 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 之而越来越扩大。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记忆的分类(一)
婴儿有记忆吗?
胎儿的听觉记忆
记忆发生的指标 习惯化 客体永久性 条件反射 延迟模仿
客体永久性
条件反射: 母亲喂奶时往往先把孩子抱成某种姿势, 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宝宝便对这种 喂奶的姿势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每当被 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 经开始了吸允动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延迟模仿实验 将6周的婴儿带进实验室,由成人向婴儿不 断地呈现张嘴、伸舌的面部动作。24小时 后婴儿开始模仿成人张嘴伸舌。
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 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人生,只 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 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 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8.布置作业 开始可把记忆任务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联系起来, 以后渐渐给他们提出一定的任务,让幼儿有目的 的记住一些东西,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 如 回家找长方体等 9.综合归类 逻辑记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方 法,使幼儿能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物体 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以拓宽记忆的广度。如:认 识了各种船,可教幼儿归类为水上交通工具,最 后教师引导幼儿把它们归类为交通工具。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人类记忆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欢迎参阅!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1岁 2岁 3岁 4岁 7岁再认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年以前三年前再现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 1~2年【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

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

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

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1.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感觉记忆)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

视觉后象最为明显。

后象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

后象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问,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这就是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3.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至终生心理学家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期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期记忆。

对人类方面,则只需四五秒钟左右就有可能转变为长期记忆。

【自我分析】请同学们朝窗外望一眼,分析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记忆过程。

(二)按记忆的内容划分1.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

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语词记忆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

(三)按目的性划分1.无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2.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四)根据理解性划分1.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2.意义记忆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自我分析】1、在这一堂课中,你的记忆中出现了以上哪些记忆内容?2、在这一堂课中,你的哪些记忆属于无意记忆,哪些记忆属于有意记忆?三、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现象分析】儿童观看图画时,小兔子的身体被花草树木挡住了,只露出一双长耳朵或一条短尾巴,儿童依然能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辨认出来。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知觉的许多特性都包含着记忆的作用,换句话说,正是依靠记忆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觉才可能具有其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选择性。

如果没有记忆所积累的经验,知觉的这些特性便无从产生。

客观事物对人来说,将永远时陌生的,知觉对感性信息的“解释”功能也将不存在。

(二)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记忆是联系感知与想象、思维的桥梁,是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前提。

记忆表象越丰富,想象和思维的基础便越厚实。

(三)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想一想】为什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它还缺乏被虎伤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记忆中没有“老虎危险”这样的警惕。

人同样如此。

小孩子依恋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带给他舒适、温暖和爱的欢乐,是他安全基地;避开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是因为对它们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恐惧感;受奖的愉快加强他们的获奖行为;受惩的痛苦减弱甚至消除引起惩罚的行为。

情感对行为的这种激励或抑制的作用,是以记忆为中介而得以发挥的。

如果没有记忆,人类只能永远停留在新生儿时期。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一)胎儿的听觉记忆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

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

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新生儿时期记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条件反射【现象分析】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

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新生儿记忆的另一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

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之为“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指标来了解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看他能否发现刺激物的差别;也可以用来调查其记忆能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

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出生几天的孩子,也能对多次出现的图形产生“习惯化”,似乎因“熟悉”而丧失了兴趣。

(三)婴儿的记忆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

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

为什么再认会先于再现发生?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

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

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

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

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

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记忆力的促进剂。

确实,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力就能被很好的发挥出来。

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对感兴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查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相反,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事漠不关心。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记忆广度的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

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极短的时间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对记忆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决定于记忆广度的大小,而决定于把识记材料组织加工,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

因为每个信息单位内部的容量是不同的,加工能力强的,单位容量就大。

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

(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儿童记忆的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

1.运动记忆出现得最早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

【回忆并思考】在幼儿个体发展的进程中,最早出现心理现象的标志是什么?其中含有记忆的成分吗?是什么记忆?有关运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记忆,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处理和存储信息,是自动化的学习,更多由皮下系统支配。

因此,习惯系统比理解的记忆系统更早形成,而且较不容易消退,在遗忘相当长久之后,还较容易恢复。

2.儿童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

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识记和保持。

情绪记忆与皮下结构,特别是丘脑有密切关系。

因此,虽然儿童的大脑皮质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记忆已较早发展。

3.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婴儿认识奶瓶,认识母亲等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